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七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七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七篇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身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不错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ppt课件四.学习过程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身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流程: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明确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进行并汇报。

学习卡一:一共花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20xx+1000=()1.交流算法()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先自身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算式是:20xx-1000=()()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题活动三:1.你能用80、50、130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吗?学习卡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0+50=13050+80=130130-80=50130-50=802.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学习卡三:900+600=9000+6000=1500-600=1500-600=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3.完成“做一做”,第2题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有趣的七巧板是数学与生活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

教材将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呈现出来,旨在通过七巧板的拼、摆等活动,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在拼图活动中,让学生对所拼的图形给出自己所赋予的意义以及美好的愿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准备】七巧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拼了一些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成的图形——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学生欣赏。

师:这些拼图漂亮吗?这些漂亮的拼图其实都是由这七块图形拼成的,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演示将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副七巧板)2、揭示课题:师:对!这是一副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

(板书课题:有趣的七巧板)3、介绍七巧板的来历课件演示:七巧板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叫七巧板,别小看我,我已经大约有1000岁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把我发明出来了,最早我叫“燕几图”,后来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智慧板”、“益智图”, 19世纪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二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P1、1,例1,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二年级数学教案参考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参考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参考5篇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稳固。

(二)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同意用题的力量。

(三)通过教学,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根底上进展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请同位同学相互议一议、说一说。

(可给5分钟时间)在同学们说的根底上,教师出示一题。

如:“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师说:这是刚刚同学们在争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同学们经过仔细思索,大局部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转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

学生由于有争论的根底,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舞下,因此许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其次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列式:40-16=24(袋) 24÷8=3(袋)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规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列式:40+16=56(袋) 56÷8=7(袋)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假如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列式:40+16=56(袋) 56÷7=8(天)答:可以吃8天。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标: 1、使学⽣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法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算下⾯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1 1×50 2、求下⾯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个数说⼀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例2图:请学⽣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道题:⼤会堂⾥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法。

(1)请学⽣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法。

引出算式:18×2222×18 (2)⼩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法。

⽅法⼀:18≈20 22≈20 20×20=400 ⽅法⼆:18≈20 22×20=440 ⽅法三:22≈20 18×20=360 (4)⽐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运⽤估算⽅法解决问题。

有⼀本书,它其中的⼀页有23⾏,每⾏约有22个字。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板书:秒(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进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使学生参与合作沟通的学习活动,培育乐观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宠爱看运动会吗?咱们今日再去看一场特别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认真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与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竞赛工程?【说明:创设学生宠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便于学生主动觉察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根底与本课教学目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合作沟通,解决问题1. 尝试统计,觉察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刚提出了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这样的统计表里〔拿出课前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

反响,组织学生呈现沟通自己的统计表,如:狗猴长跑5只6只8只狗兔猴跳高长跑一共5只2只6只5只8只13只反响:先请完成第一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统计了哪些动物的数量?是怎样想的?提问:他统计的动物的数量对吗?这张表格有问题吗?〔动物的数量是对的,但从他的统计结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反响:我们再请完成其次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怎样想的?提问:他统计的结果对吗?你认为他的这张表格怎么样?有没有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样统计是对的〕激疑:我们来看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动物吗?不对吧,我怎么觉得是26只呢?咱们一起算一算,好吗?〔把统计表里的几个数都加起来,算出结果是26只〕学生会提出算动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数与跳高、长跑的动物只数相加,由于参与跳高和长跑竞赛的动物中就有狗、兔、猴,这样加就加重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 发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准备: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老师坐在小板凳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示刚才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

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小结:刚才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学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

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师:哦。

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2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2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22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流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出示三角形、五角星)(引出角)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引导探究,构建新知。

1.找角师:在教室里你能找到角吗?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2.1指一指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学生独立观察,动手找一找。

学生到前面指三角板上的角。

师: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

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指角2.2摸一摸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仅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你有什么发现?(生谈感受)2.3认角名称师:同学们通过摸一摸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你们真了不起,其实数学上的角的各部分有自己的名字,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板书、播放课件)课件出示剪刀、吸管和水龙头抽象出来的三个角,让学生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巩固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3、体验感悟,画角师: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画一个角好不好?(生自主思考画角)(生展示)教师示范: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二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老师今天要考你们一年级的知识,有没有信心?1.口算。

8+5+16+7+39+8+26+5+39+7+37+8+6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39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研究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

(板书:连加)二.新授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85+143+126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说,再独立计算)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小组讨论。

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85143+126354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

让学生体会到“只列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指名说) 178+194+236178194+236□□□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计算。

提示:想做全对吗?那要特别认真、细心地计算哦!+125+311+208做完了想知道对不对怎么办?(要验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验算。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说图意。

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3)学生独立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24÷6= 想:( )六二十四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

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汇编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汇编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汇编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课题: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提问: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2】一、情景导入:1、请看,这是什么呢?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

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米尺、软尺、绳子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

它的长度是1米。

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小结:1米也也就是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0-91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再现第七单元“小熊开店”探索与交流除法各种运算方法的过程,在学生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6~9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除法运算的本质。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能够体会乘法与除法间的联系。

所以本节课的。

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难,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所以本节课重在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

同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六、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单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年到了冬天,小鸟们就要飞回南方过冬了,森林里的小动物纷纷忙着为小鸟们准备房子,今天我们就要来解决小动物给小鸟准备房子的相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瞧,这是长颈鹿为小鸟们设计的房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长颈鹿及房子的画面。

)(设计思考:通过小学生很感兴趣的动画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新授1、小鸟飞来了,请你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一共有42只小鸟,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

(板书)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长颈鹿要准备几间房子?(贴)(学生齐读完整问题)再独立完成学习题单学习题单问题一:长颈鹿要准备几间房子?1.这个问题是平均分吗?是(),不是()[打√]2.列出算式:3.怎样计算呢?请将你的方法在方框里写一写、画一画。

(看谁的方法多)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小学教案数学二年级教案(优秀7篇)

小学教案数学二年级教案(优秀7篇)

小学教案数学二年级教案(优秀7篇)小学教案数学二年级教案篇1学情分析: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必须建立在长度估测的基础上。

由于学生只认识了“厘米”和“米”,很容易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

虽然旗杆、课桌、小鸟、篮球场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一定都清楚它们的长度,也就是说我们应高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运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及借助参照物的方法,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判断方法。

难点:学会借助参照物进行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橡皮、杯子、直尺等教学流程: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探究新知→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巩固应用→通过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复习导入:1.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5厘米、1米各有多长。

2.播放课件:长颈鹿与小羊比本领的动画片。

师:在长颈鹿和小羊比本领时,为什么长颈鹿赢了?生:因为长颈鹿长得高。

师: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是5厘米还是5米?由此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1.想一想。

课件出示高大的长颈鹿图片。

师: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在哪里见过?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师: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和长颈鹿相比,谁高?生:长颈鹿比我高。

2.议一议。

提出问题:长颈鹿高5厘米还是5米?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手势比划感知5厘米和5米有多长,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向全班汇报作准备。

3.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我大拇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5厘米就是5个1厘米,也就是用大拇指的宽量5次的长度,这跟我的中指的长度差不多,长颈鹿不可能那么矮,所以我觉得长颈鹿有5米高。

生2:我尺子上从0到5的长度就是5厘米。

这太短了,还没有长颈鹿的耳朵长,所以我觉得长颈鹿不可能是5厘米,只能是5米高。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模板】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模板】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二年级数学教案1知识与技能: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

(板书课题:节日广场)二、探索学习(一)广场上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

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指名学生说)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
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P40直角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直角,会画直角。

教学难点:画直角。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角板
学生准备:三角板、不规则形的纸一张、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投影出示。

这些图形都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
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3. 谈话:像这样的角叫直角。

(板书课题)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只要大家留心,处处都能见到直角。

二、探究新知。

1. 初步认识直角。

(1)我们周围物体表面中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它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

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它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找出练习本封面上的一个角,和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是不是一样?(教师巡视,指导比的方法:先对好两个角的顶点,再使两个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看着另一条边是否也会在一起。

)把教科书(或练习本)封面上的任意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和投影屏幕上的角大小相等吗?(请一两名学生上讲台比一比。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直角)直角用表示。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让学生充分说。


(2)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找得是否对。

)教师出示三角板,请同学们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

谈话: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师示范:用三角板检验
投影屏幕上的三个角,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上“做一做”的第1 题,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图中哪些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方法,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最后投影反馈。


2. 学画直角。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或尺)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条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最后,要在直角上标上有直符号“┐”。

(2)学生按操作步骤在方格纸上试画(教科书上的“做一做”)。

边画边说画法。

画完一个后,同桌互相评一评,再画一个。

然后用投影反馈。

(学生画图时,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结:说一说,这堂课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角,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直角,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在我们周围许多物体中都有直角。

三、实践作业。

1.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再用三角形检查它们的四个角是否都是直角。

2. 折一折:拿一张不规则形的纸,怎样折才能折出直角。

(小组间互相帮助,总结经验,
折好后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

教师巡视指导。

)请各组汇报一下是怎样折的?并折给大家看看。

(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第二次对折时,一定要使第一次对折的边合在一起。

)把折的纸打开。

观察折痕,数一数有几个直角。

一?“
3. 做练习八的第7题,数出图中有几个角,想一想怎样才能数得又快又正确。

4. 分组比赛。

拿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四、学游戏数一数右面的四边形里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在图中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数一数现在图中有几个直角。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