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观角度解析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高中历史课例分析活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共28张PP.pdf
新部编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 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英国中国——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鸦片战争》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性,所以清政府最终决定禁烟,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
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屏幕呈现虎门销烟画面,并开始讲述禁烟运动的
情况)
鸦片战争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带来双重
的
影响,也涉及社会生活方面,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
活。
(一)消极影响
1.战争浩劫、山河破碎、社会动荡不安。鸦片战争
给广东社会带
来难以估量的破坏,连年战乱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
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 本能力。
师生讨论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屏幕呈现 介绍鸦片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传阅罂粟果实标本;师生 探讨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师:鸦片的输入给中 国带来了太多的灾难,请大家描述一下鸦片的大量输入 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1.本节课是高中学段第一节历史课,教学设计的基 点在于贯彻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得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 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鸦片战争的重点和基本的历 史知识,开始培养和训练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近代 中国国情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教育。
课例研究综 全,造
述
成社会急剧动荡。
2.给人民带来灾难,生活遭到破坏。
战争都以失败告终,战败则必赔款,并且一次比一
次多,这极大程度地加剧了人民的贫穷
“巨额战争赔款,犹如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深重的灾难”。
(二)积极影响
1.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鸦片战争给沿海
地
区居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也让沿海居民最先接触到 了西方
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 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 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教学 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 学过程中的主题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 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谈论、检测练习等形式, 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 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教案必修1
高一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说课教案一、说教材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能力(1)两次鸦片战争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起因与签定的条约(2)难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所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
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为主,也结合启发式,比较法,借助地图等。
四、说学法:阅读法、课堂讨论、归纳分析;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五、说教学设计本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及民主革命的分期(让学生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2)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鸦片战争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教师:王明蓉授课班级:高一(2)班课时:1课时第13课鸦片战争[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鸦片走私与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从落实课标要求来看,鸦片走私是一种非法的经济侵略,可作为列强侵华史实之一让学生了解,而学习“虎门销烟”主要是让学生领会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第二目“《南京条约》及战后中国”,主要是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失败原因、《南京条约》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三目“第二次鸦片战争”概述了战争再起的原因、经过、结果和相关不平等条约等予以简述,最后侧重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政局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战败原因、《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影响;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广阔的市场,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学习,让学生领会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通过对中国战败原因及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根本原因、影响;2、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体制、观念、经济、军事等层面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鸦片战争爆发和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从历史教训中体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两次鸦 片战 争》 说课稿
《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次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而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材内容上,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如领土的丧失、主权的破坏、社会性质的变化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两次鸦片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在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引导学生反思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鸦片流毒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鸦片战争的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在学习七年级的历史课程时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于战争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化他们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激发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教学难点: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情景模拟:模拟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真实性。
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学情,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接下来是我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三是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这一内容主要通过教材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自己总结条约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其危害性,再通过表格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接下来是教法学法,我将主要运用四种方法,一是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4.10 鸦片战争教案-教育文档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
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
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本课内容的认识关系到后续教学,所以以教师讲述为主,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作业
课时分层作业(限时40分钟)[学业达标练]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增进友好交流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而不是保护鸦片贸易,故排除A项,C项正确;割占中国领土是鸦片战争的后果,B项错误;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而不是增进友好交流,故排除D项。
] 2.下图为英国人阿罗姆所绘嘉庆、道光时期的广式鸦片烟馆图。
该图()A.是侵略者对中国的侮辱讽刺B.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鸦片给中国造成的危害C.是侵略者对鸦片贸易的美化D.反映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鸦片贸易的愤恨B[题干图片描绘了中国人吸食鸦片及吸食后的状态,反映了鸦片给中国人身体和精神带来的巨大伤害。
因此,B项符合题意。
]3.有学者认为,中英鸦片战争是多边世界贸易的产物,这种冲突也可能转变成糖蜜战争或米战争。
下面对此观点理解错误的是()【导学号:84162086】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B.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做辩护C.揭示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D.说明战争对中国的巨大促进作用D[材料中的“多边世界贸易”体现了整体史观,而“这种冲突也可能转变成糖蜜战争或米战争”说明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C项理解正确;该观点将鸦片战争视为一场贸易战争,实质上掩盖了其侵略性,为英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做了辩护,A、B两项理解正确。
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
]4.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导学号:84162087】A.列强强迫在沿海开放通商口岸B.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法美等国借机签订不平等条约D.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D[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英国等列强签订了诸如《南京条约》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的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这是《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D项正确。
鸦片战争说课与讲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的讲 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通过对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和 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 运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结果 图使学生掌握其发生的原因、经过、 结果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思考教材的相关资 料,在教师的引导和小组的讨 论合作的基础上,尝试理解鸦 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 原因的辩证关系。 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 争的继续和扩大。
逐渐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 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中国战败原因
通过模拟历史场景来突破这个难点: 假设你们是清政府的将领,你们怎样来打这 场战争?结果会如何?为什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从中国和英国双 方实力去思考。通过对比双方实力,得出中国战败 的原因。
3、结果、影响
《南京条约》
----1842.8.29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⒈签订时间:1842年8月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割让香港岛; 《中英南京 条约》签订 地点(1842)
⒉主要 内容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⑤附件内容:
*
宁波
上海
福州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广州
厦门
C.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 屋.
12576箱 35445箱
40200箱
中国
20331箱
鸦片
英国
7889箱 茶叶、生丝、瓷器 (很畅销) 4000箱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Leabharlann 1838年贸易结果: 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大量白银流入英国。
文明史观角度解析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高中历史课例分析活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共28张PPT)
[解析] 从题干中“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 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的信息可知,清王朝在 19 世纪后 60 年面对民族战争呈现的一种矛盾心态,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比一比
1984年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 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与近代史上清政府的 通商口岸异同?
背景:近代的通商口岸,是在外国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通 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今天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情况下进行的。
目的:近代通商口岸是西方国家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强迫中国开放的; 今天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为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社会主义 经济而进行的。
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 经济近代化进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面
社会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
在同一时空 架构之下分 析工业文明 和农业文明 的碰撞、冲 突和交融。
注重史料的选 择,通过大量 史料阅读,培 养学生论从史 出,史论结合 历史学习方法 。
知道“朝贡 体系”、“ 鸦片贸易” 等重要历史 概念,培养 学生解读历 史现象、获 取历史信息 的能力
通过鸦片战 争的相关史 实,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 义情感,激 发学生建设 祖国的信念 。
课例分析目录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
“鸦片战争”是必修1政治史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 民主的潮流》的第1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开篇启下的作用。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列强侵华史和中国抗争史的开始, 同时也是中西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碰撞的表现。
高中历史_《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鸦片战争》课堂教学设计一、课前部分【课标分析】课标阐述: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识记《南京条约》等内容。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领会:1.要求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背景、结果等。
2.条约的主要内容需要教师讲解请一些概念,如领事裁判权,科学归纳后,学生识记。
3.民族精神既要体现出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又要说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学习的精神。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的巨大的。
它是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端,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较好的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与影响对学生学习其后的历史内容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具有开篇点题与承启下文的作用。
教材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对比则较模糊;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诸多重大变化。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本课教材简化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鸦片走私的原因及危害;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说课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能够说清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这一伟大的英雄事迹。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我以此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下面进入第二部分: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这具体情况,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1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讲课稿: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学习中国家近现代史的内容,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这一课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转折,是古代史,近代史的一个分水岭。
在学习本课内容的时候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把握鸦片战争。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把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鸦片战争的结果极其重要影响。
那么这是我们在学习本科内容的时候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复习鸦片战争我们说首先要注意要分析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也就是说这样一场战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而在分析鸦片战争背景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从鸦片战争中英双方,有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对比认识,从而判明这场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好,说到这儿呢,其实想必大家心里一定有一个大大的疑问还没有解决,你说咱们一直在古代社会过得好好的,怎么一到鸦片战争,就被称为是近代了呢。
在当时,有很多士大夫这么评价鸦片战争,说它是“中国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它究竟特别在哪儿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学习下。
同学们来看段视频,大家知道这是谁吗,他就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这个电影片段还原的是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件,那为什么会发生虎门销烟事件呢,这件事又产生了多大的轰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咱们就从头说起。
同学们来看这张图表,这是当时中英双方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对比,也是在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首先在政治上1840年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当时中国的经济政策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闭关锁国”,而资本主义发展最为需要的是什么呢,是市场还有争夺原料。
所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课本上50页第一段标注出来,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大家想,当时是英国强大,中国落后,英国迫切需要市场,而中国当时是闭关锁国。
英国又决心打开中国大门,那么英国又进行了哪些步骤来试图打开中国的大门呢,我们来看下第二个方面的问题,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大门。
英国为迫切需要将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采取了很多步骤,第一个步骤,派使者进行协议通商,结果时遭到乾隆皇帝拒绝,当时,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崽子人经济形态下自认为物产丰富,认为我通商是对你的恩赐,拒绝和和英国通商。
高中历史_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第一课。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双重矛盾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近代中国人民肩负双重革命任务即反侵略、反封建。
中国进入反侵略求独立、反封建求民主的民主革命时期。
本课是政治文明历程模块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
学情分析:我校都是艺术生,学生入学成绩不高,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本课的基本史实初中已初步学习,高一学生对鸦片战争有所了解。
另外,艺术生思维活跃有利于教学互动,但探究能力不足及价值观教育有待深入。
特别是存在某些认识误区,比如“落后就要挨打”等。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将以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主,加强史实的归纳总结、拓宽历史视野,激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借古鉴今,引导学生形成“落后就要奋起”的正能量意识,奋发学习,立志成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掌握鸦片战争的性质和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高考必考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多元史观通过比较分析、解析史1料、探究学习加以落实,以此提高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主要史实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结合史料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启发、互相补充沟通,求得新的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在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4月23日海军节当天在青岛举行了海上阅兵等多国海军活动,向世界展示了维护和平、共谋发展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