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你知道吗九九表-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你知道吗九九表-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简介九九表是指由1x1到9x9的所有乘法表格,是小学数学中很重要的基础教材。
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九九表。
教学目标•能够背诵1x1到9x9的乘法表格。
•能够运用九九乘法表快速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
•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x1到9x9的乘法表格。
•通过乘法练习,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跟读九九乘法表。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乘法练习题。
•利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1. 了解九九乘法表的基本概念教师首先介绍九九乘法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1x1到9x9的所有乘法表格。
通过简单的示意图,让学生对乘法表格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 跟读九九乘法表教师将九九乘法表放在黑板或电子白板上,让学生进行跟读,并与教师一起回忆九九相乘的结果。
3. 练习乘法分发练习九九表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乘法的练习与实践。
练习题量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
4. 进行小组游戏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组进行乘法游戏(可参考游戏方法:每个小组轮流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乘法等式,其他小组利用敲诈、贿赂等方式挑战该等式的正确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
教学评估•问答:随机提问学生,在九九表的掌握、乘法技能、乘法应用等方面进行测试。
•练习测试:为学生定期提供乘法练习测试,查看学生乘法能力的提高情况。
小结通过本次九九表教学,学生可以掌握1x1到9x9的乘法表格,提高乘法能力与速度,并加强对数字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乘加、乘减》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2+2+2改写
5+5改写
3.一组3人,有这样的3组,还有一组有2人,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一组3人,有这样的3组,列式3×3,还有一组有2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
3×3+2=(
)(人)。
方法二:把最后一组看作3人,一共有4组,列式为3×4,因为有一组多算了1人,要减去
多算的,列式3×4道有多少个小朋友?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独立计算。 (4)指名汇报: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2=11(人);我是挨个数的方 法,数出来是11人;我是先数前3组是9人,再接着数另外2人:9+2=11(人 )。 (5)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不但能够提出问题,而且还能通 过同学间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棒!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四课《 乘加、乘减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及算理,在掌握了1~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创设诞生动有趣、 活泼的情景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 方法,展开后面的计算互动。对于不同的解题思路,要给足学生时间讨论 交流,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白两种思路。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含有乘 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在计算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时,要先算(
(
)法或(
)法。
5.预习后,我还有(
)不明白。
)法,再算
6.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8、9的乘法口诀)(教案)
《8、9的乘法口诀》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已学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根据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编8、9的乘法口诀。
3、识记8、9的乘法口诀,能依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学会8、9的乘法口诀,并解简单实际问题。
三、难点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推导乘法口诀。
四、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注意总结,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1)5x7= 8 x 6= 6 x 9= 7 x 8= 7 x 3+8=9 x 7+9= 8 x 6+8= 3 x 7+3= 5 x 2+9= 8 x7=(2)每盒有8支铅笔,6盒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上面各题,再以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师提问:从上面的题目中得出有(6)个(8)支。
即是求7个8的和是多少。
用加法算式:8+8+8+8+8+8=48(支)用乘法计算:6x 8=48(支)口诀是:六八四十八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根据以上思考,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学新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展示例题例:每盒有8支铅笔,8盒有多少只?9盒呢?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并思考。
(1)师生共同分析题目意思。
首先每盒有8支,8盒就有8个8支,就是求8个8的和是多少。
(2)学生讨论怎样算出结果?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列式(4)教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加法:8+8+8+8+8+8+8=64(支)乘法:8 x8=64(支)(5)集中讲评。
请同学们说出每种算法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知识点,关键地方重点强调。
(6)同学们编出口诀。
(7)用同样的办法学习八乘九的口诀、九乘九的口诀。
三、课堂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集中讲评。
第2题要注意讲清楚9乘1,2,3……9的积各是多少的具体含义。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3个角
4个角
精品课件
考一考
我真行 !
3个角
精品课件
2、填空:
⑴ 一个角有(1 )个顶点,2有(
)条边。
⑵ 三角形有(3 )个角,正方形4有(
⑶ 画角时先( 定顶点
画两条),边再
(
)。
)个角。
3、判断:
×
⑴ 边越长,角就越大。
(
)
⑵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⑶ 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有4个3相加。 乘法算式: 4×3=12 读作:4乘3等于12。
或 3×4=12 读作:3乘4等于12。
乘号 精品课件
乘号“×”的由来 1631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垂
德最早采用符号“×”表示两数相乘。 乘法是由加法而来,表示若干个相同数 相加。两位数以上是交叉相乘,所以他 把“+”斜过来“×”形,既表示了乘法 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关系。
乘法算式: 2×4=8 或 4×2=8
精品课件
2. 写算式。
加法 2+2 + 2 + 2 + 2
7+7+7+7+7+7
乘法
2×5 或 5×2 7×6 或 6×7
精品课件
3. 摆一摆,填一填。
2+2+2+2+2+2+2+2+2=18(根) 2×9=18(根) 9×2=18(根)
精品课件
14 16 18
) 口四诀九:三十六
3=( 12
) 口三诀四:十二
4×
5=( 20
) 口四诀五:二十
8=( 32
) 口四诀八:三十二
精品课件
5的乘法口诀
精品课件
生活中有 哪些用到 “5” 呢 ?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PPT课件
(三)、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 (2)指名回答: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 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七、课堂练习
1.填一填。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
6.教师:在除法中,“÷”读作“除以”。7.教师:谁再来说说 8÷4=2表示什么意思?(1)学生独立说(2)同桌之间互说(3)指名 说:一共有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2个桃子。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8.教师: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桃?请用小棒代替桃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遵照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兴趣为主。除法含义是这一节 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 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 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 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 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2.教师: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刚才的分组过程吗?(1)指名回答: 12÷3=4(组)3.教师:谁能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几个人一组,可 以分成几组”这样的3句话说出分的过程。(1)指名回答:一共有12 个小朋友,3个人一组,可以分成4组.(2)集体订正4.教师:除法算 式里的3个数也像乘法算式那样有自己的名字,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 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用 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 长度观念, 由测量结果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导学 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厘米、分泌、米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激 发参与操作动机、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结合。重视学 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 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11.教师:如果用直尺来验证我们的估测结果对不对,应该 怎样使用直尺?
(1)学生独立思考测量方法 (2)小组内交流
(1)指名汇报::左端对齐0刻度,看右端对着哪个数字,
小棒就长几厘米;左端对齐尺子左端,看右端对着哪个数字, 小棒就长几厘米;左端对齐1,右端对着数字几,就用数字几 减去1,就是小棒的长度......
cm......
3.教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直尺上最前面的数0所对 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课件闪动0 刻度线,显示“0刻度线”几个字)。这里的字母cm,表示的是厘米。 教师板书:长度单位:厘米 cm
4.教师:1cm到底有多长呢?谁能说一说。 (1)小组内交流 (2)指名汇报:0~1之间、2~3之间、3~4之间...... (课件演示:闪动0刻度线和1所对的长刻度线,再闪动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做重点小结: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 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或者看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几厘 米,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知识点1 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知zhī 识shí 点diǎn 1 认rèn 识shí 倍bèi问wèn 题t í( 1 ):6是shì3的d e 几j ǐ倍bèi ?辅导要领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 ,初步建立“倍”的认识 ,能用算式算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第 一 排 摆:★ 第 二 排 摆:讲解jiǎngjiě:将jiāng 第d ì 一y ī 排pái 的d e 3 根gēn 木m ù 棒bàng 看kàn 成chéng l 份fèn ,则z é 第d ì 二èr 排pái 有yǒu 两liǎng 个g è 这zhè 样yàng 的d e 1 份fèn ,即j í 6 里l ǐ面miàn 有yǒu 2 个g è 3 ,也y ě 就jiù 是shì 说shuō,6 是shì3 的d e 2倍bèi 。
用yòng 除chú 法f ǎ 算suàn 式shì 计j ì 算suàn:6÷3=2问wèn 题t í:( 2 ):看kàn 图t ú填tián 一y ī填tián。
的d e 片piàn 数shù是shì的d e ( )倍bèi。
的d e 片piàn 数shù是shì的d e ( )倍bèi。
讲解jiǎngjiě:的片数是depiànshùshì4, 的片数是depiànshùshì2,里面有lǐmiànyǒu 2个g è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节 3的乘法口诀4 西师大版(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节 3的乘法口诀4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3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3的乘法口诀。
2.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3的乘法口诀的掌握与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1、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进而引出3的乘法口诀。
2. 新课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3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记忆。
(2)通过PPT展示3的乘法口诀表,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3)讲解3的乘法口诀的运用,例如:3×4=12,4×3=12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3的乘法口诀接龙游戏,加强记忆。
(2)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解答。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3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复述3的乘法口诀。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3的乘法口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3的乘法口诀的重点。
可以采用表格、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3的乘法口诀。
2. 学生能够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4. 学生能够完成课后练习题,正确率较高。
5. 学生能够向家长复述3的乘法口诀。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课后练习题。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专题)课件
复习导入 巩固练习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
复习导入
议一议: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知识梳理 你能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
1、每份分得同样多, 就叫作平均分。
有一盘桃子,比6个多,比10个少。平均分给4只 小猴子正好分完,这盘桃子一共有( 8 )个。
A 、7
B、 8
C、 9
连一连,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巩固练习
连一连
连一连
填一填。
小军
看到的是侧 面,手向右
看到的是)
小明
( 小军 )
( 小明 )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 再看一看。
(妙想) (笑笑) (奇思 ) (淘气)
想一想,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哪位小记者拍摄 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10厘米(< )10分米
80分米(=)8米
把下列各数量按顺序排列 5m 20dm 90cm 8dm 100cm (80dm)<(90cm )<(100cm)<(20dm )<( 5m ) 8米 79厘米 1米 60分米 1厘米 ( 8米 )>(60分米)>( 1米 )>(79厘米)>(1厘米)
你来选 1.小明身高15( B )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用 米 作 单 位 量 长 度 (m)
2.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黑板、操场、桌子 等可以用米作单位。
测量 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
厘米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写 作1cm,读作1厘米
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 作1cm,读作1分米。
米用字母m表示,1米写作1m, 读作1米。
第六单元《分一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一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一分》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除法》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
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一想——分一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牵引。
上好这节课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1.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经有了浅略的表象,这是学习本课的基础,但学生的这种经验却是无系统、杂乱的,概括和升华学生原有“平均分”的经验也是本课的重要目的。
2.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动手把物品进行简单分类的经验,同时通过本册表内乘法单元的学习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能力基础。
3.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在玩中建立起知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掌握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3.了解平均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平均分的应用价值,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在深入钻研教材,以及全面了解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以后,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掌握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确立为理解平均分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倍的认识︳西师大版(共20张PPT)
粉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黄花有( 12 )朵 粉花有( 1 )个( 12 )朵 粉花的朵数是黄花的( 1 )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4 倍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共20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4 倍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共20张PPT)
感受文化:
倍与生活
中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 公里,大约是日本国土面积的 26倍,韩国的96倍,泰国的18 倍,英国的39倍,法国的17倍, 德国的27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4 倍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共20张PPT)
想一想
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 5 )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4 倍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共20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4 倍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共20张PPT)
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 5 )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4 倍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共20张PPT)
倍的认识
1个2朵
12朵 6个2朵
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6倍。
1个2朵
14朵 7个2朵
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7倍。
1个2朵
16朵 8个2朵
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8倍。
1个2朵
20朵 10个2朵
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10倍。
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我们的发现:
红花有2朵,蓝花有几个2朵,就是红花的几倍。
练一练: 的个数是 的( 4 )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4 倍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共20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4 倍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共20张PPT)
布置作业:
1.找找身边的倍数关系; 2.利用所学“倍”的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新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3课时 练习十三 教学课件
二年级上册
五 测量长度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第3课时 练习十三
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用厘米、分米作单位量长度这部 分知识。
回顾整理 ➢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 1厘米可以写作1cm,读作1厘米。 ➢ 测量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 ➢ 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 ➢ 1dm=10cm。
解决问题 8.在 里填“>”“<”或“=”。
=
<
>
>
>
=
>
<
<
解决问题 9.在括号里填适当的长度单位。
cm
cm
dm
解决问题 10.量一量。
2 3
5
3
4
解决问题 11.量一量,想一想。
5 3 4
解决问题
因为三根小棒间有重叠的部分,所以摆出的新小棒长 度并不等于3根小棒长度的和。
解决问题
分别量出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4条边的长, 你发现了什么?
解决问题
1.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9 7 3
解决问题
2.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宽。
我的手掌宽 约6厘米。
我的手掌比6 厘米还宽一些。
我的手掌 宽……
解决问题 3.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4.填一填。 3dm=(30 )cm 20cm=( 2 题 5.把几本数学书叠在一起,量一量有多厚,分别填入下表中。
4本 8本 12本 2cm 4cm 6cm
解决问题 6.量一量手臂的长度,并把量得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中。
姓名
手臂长
解决问题
7.谁的文具盒长?
我的文具盒 长15厘米。
我的文具盒 长2分米。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2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2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2的乘法口诀》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为后续学习其他乘法口诀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直观的情境图、具体的实物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编出1、2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同时,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性和实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数学学习,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也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然而,对于乘法口诀这一全新的知识领域,学生们还比较陌生。
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借助大量直观的教具、具体的实例以及亲身的操作活动来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诵读、游戏等方式来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能熟练背诵1、2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1、2与其他数相乘的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编口诀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口诀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乘法口诀的简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1、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熟练背诵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掌握编口诀的方法,能够根据乘法算式编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尤其是在运用口诀计算时能准确对应。
引导学生自主编口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法学法五、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生活中的购物、游戏等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倍的认识》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促进了学生自主建构新旧知识间的 联系。】
教师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二)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3,(第1个问题)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1.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指名回答:枫叶2片,阔叶6片 (2)集体订正 2.教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阔叶是枫叶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2?...... (3)集体订正 3.教师:谁能回答刚才同学们提的两个问题? (1)指名回答:阔叶是枫叶的3倍;6里面有3个2。 (2)集体订正
报:一共有8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的4个桃,
用算式表示:
8÷2=4(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课件出示例4。 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1.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指名回答:有3个小组的同学在植树;第一小组植了7 棵树;第二小组植的棵树是第一小组的3倍...... (2)集体订正 2.教师:看来同学们视察的很仔细,得到的数学信息还真 不少,那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书上的问题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回答:第二小组植了21棵。 (3)集体订正
3.教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1)指名回答:我们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第一行摆7根小棒,代表 7棵树,第二行摆了3个7,也就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是21根小棒, 所以第二组植了21棵树;我们组是这么想的,第一组植了7棵树,第 二小组植的棵树是第一小组的3倍,也就是3个7呗,口诀三七二十一 ,所以第二组植了21棵树......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说的非常的完善! 4.教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7×3=21(棵) (3)集体订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的整理与复习,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是对该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包括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及其关系,以及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及其关系,能灵活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理解秒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准备了钟面模型、计时器、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面,并说出现在的时间。
2. 知识梳理:通过PPT展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一起回顾钟面的认识,时、分、秒的关系等。
3. 例题讲解:利用教具和PPT,讲解一些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如:“小明看了40分钟的动画片,然后又看了20分钟的书,他一共看了多少时间?”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时间的练习题,如:“妈妈做了30分钟的晚饭,然后去接爸爸,她一共用了多少时间?”5. 巩固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于时间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时间为线索,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钟面的认识,时、分、秒的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关于时间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妈妈每天做晚饭需要多少时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于时间的认识和运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还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课堂的开始,我选择了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面,并说出现在的时间这个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原因有二: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钟面,可以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通过说出现在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在复习钟面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回顾和巩固时间知识。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表内除法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至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照没几个一份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
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三、用乘法口诀求商
1.计算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无忧】《角的初步认识》同步讲解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预览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3.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4.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
5.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分析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和直角。
知识点解析1.知识点提炼。
知识点一:角的初步认识。
问题导入:看一看。
过程讲解:通过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剪刀所构成的角、折扇打开时构成的角这些直观且常见的物品来认识角。
钟表时针与分针有一个交点,并不在一条线上,就组成一个角。
角的边是直的。
三角板:有三个角。
剪刀:打开剪刀,就是一个角。
折扇:打开扇子,有很多角。
温馨提示:上边这些图形都有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知识点二:直角的初步认识。
问题导入:看一看,用三角板比一比:课桌面、课本封面、黑板面上各有几个角?它们都是什么角?过程讲解: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就是角。
这样就能数出黑板、课本、桌面各有几个角。
如果要判断这些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来判断。
方法是先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所比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板上的直角边与所比的角的一条边对齐,如果恰好另一条边也与三角板直角的另一条边对齐,那么这个角就是直角。
通过用三角板对比发现这些角都是直角,直角用“┐”来表示。
黑板、课本封面、课桌面各有四个角。
它们都是直角。
温馨提示:数角时要看它是否符合“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个条件;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知识点三:学会画角.问题导入:用三角板画直角。
思路分析:先画出一个顶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射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直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温馨提示: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就画成一个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7.“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8、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
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9、“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练习: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
2、先看图,再填空★★★★★★★★★★★★(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3)第二行画△是4个3:第一行:○○○第二行:(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1)()八二十四(乘法口诀要大写)(2)七()六十三(乘法算式要小写)3、根据算式写出乘法口诀。
8×7()6×9()4、5+5+5+4=()或()8+8+8+8-7=()或()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8、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9、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10、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三、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是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5、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6、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7、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8、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厘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四、观察物体[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六、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五、表内除法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至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照没几个一份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三、用乘法口诀求商1.计算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四、倍的认识【倍的认识经典例题与练习】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一个数×几倍=另一个数)例1、8个2相加等于多少?2、2的8倍等于多少?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数除以小的数(大数÷另一个数=倍数)例:1、45是9的多少倍?三、应用问题(一)画线段再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倍数=大数平均数×份数=总数)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2、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大数÷另一个数=倍数)求每份数(总数÷平均数=份数)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
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三)画线段再计算,求一倍数(大数÷倍数=另一个数)求平均数(总数÷份数=每份数)1、爸爸今年45岁,是小玲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2、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3、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四)画线段再计算,几倍多几(数1×倍数+数2=大数)1、文具店运来三箱红墨水,每箱100瓶。
运来的兰墨水比红墨水多200瓶,运来兰墨水多少瓶?2、一只猴子重25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比猴子的6倍还多12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是多少?(五)画线段再计算,几倍少几(数1×倍数-数2=大数)1、王大伯前年养猪2头,去年养猪头数是前年的3倍,到年底卖了4头,还有几头?2、一个牧民养了76只山羊,养的绵羊比山羊的4倍少16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