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软件复用的几个级别
浅析软件复用技术
浅析软件复用技术作者:王茂蛟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8年第14期摘要:软件复用是将已有的软件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或系统软件,是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的基本途径。
本文主要介绍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分类,软件复用技术以及基于复用的软件开发过程。
关键词:软件复用;软件复用技术;基于复用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0940-021 软件复用的概念所谓软件复用是指重复使用“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的过程。
而可复用软件则是指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
软件复用更强调的是复用的目的。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为了复用而进行设计。
为了复用而开发。
并且要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复用产品。
方便人们查找和使用。
基于复用产品进行开发。
由此可见。
并非所有重复使用软件的行为都是软件复用过程。
例如:重复使用“并非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或在一个应用系统的不同版本间重复使用代码。
这两类行为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软件复用。
软件复用一定要有积累。
首先要为了复用目的设计很多的复用产品,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才能进行软件复用。
2 软件复用的分类软件复用就是将已有的软件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系统,它不仅仅是对程序的复用,它还包括对软件生产过程中任何活动所产生的成品的复用。
按抽象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为如下的复用级别:2.1 代码的复用包括目标代码和源代码的复用。
当前大部分编程语言的运行支持系统都提供了连接、绑定等功能来支持目标代码的复用。
源代码的复用级别略高于目标代码的复用,程序员在编程时把一些代码段复制到自己的程序中,但这样往往会产生一些新旧代码不匹配的错误。
要想大规模的实现源程序的复用只有依靠含有大量可复用构件的构件库。
比如“对象链接及嵌入”(0LE)技术,既支持在源程序级定义构件并用以构造新的系统,又使这些构件在目标代码的级别上仍然是一些独立的可复用构件,能够在运行时被灵活的重新组合为各种不同的应用。
应用集成
第1章应用集成概述1.应用集成的概念:应用集成是将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用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应用集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
2.应用集成模型:表示集成模型、数据集成模型。
(见书本P4-6的三个图,画图描述)3.通信模式:①同步通信:请求/应答、同步轮询②异步通信:消息传送通信、发布/订购通信、广播通信4.中间件是一种软件,它通过使用预定的接口或消息来实现各软件部件之间的请求通信。
另外,它还通过运行时环境来管理软件组件间的请求。
类型:①远程过程调用(RPC);②数据库访问中间件;③面向消息中间件(MOM);④分布式对象技术(DOT);⑤事务处理监控器(TPM);第2章XML技术1.XML的定义:XML是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意为可扩展标记语言。
它是SGML的一个子集,是一种元标记语言,可以定义新的标记语言,而且是自解释语言。
2.DTD元素声明:①基本元素的声明:<声明元素元素名数据类型>如:<!ELEMENT 姓名(#PCDATA)>②复合元素的声明:<声明元素元素名包含的基本元素名>如:<!ELEMENT联系人(姓名,ID,公司,EMAIL,电话)>③根元素的声明(特殊的复合元素):<声明元素元素名前面定义的复合元素>如:<!ELEMENT联系人列表(联系人)*>3.DTD元素出现次数控制4.Schema具体内容见PPT5.XPath路径判断、轴见PPT6.XSLT转换过程7.XML的解析第3章数据集成1.XML在数据集成中作用:P52能够实现异构数据源中数据的互操作性;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快速包装和集成发布;XML 技术与全局数据模式相结合可以使异构数据源集成中间件系统能更好地适应于开发、发展环境(如企业的动态联盟环境)中的数据集成。
2.基于XML的原数据映射方案:见P67图3.ETL的概念:P67ETL是用来描述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至目的端的过程。
浅谈计算机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
浅谈计算机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作者:克延栋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04期【摘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要从头开始研究的话,就会出现大量的重复劳动。
这时就需要运用软件复用技术,通过对以前研发的软件进行复用,可以减少劳动力浪费,减少误差;提高研发水平和质量。
而本文通过了解计算机软件复用技术兴起的原因,概述;分析它的内容和研究。
最后研究出它将在计算机行业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发挥重大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复用应用软件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为了避免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出现重复劳动的问题,创造出了计算机软件复用技术,软件复用也被称为软件重用。
人们通过利用软件复用技术,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研究效率,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
而近几十年间,计算机软件复用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而且也将成为计算机行业日后研究的重点。
因为它不仅可以更好的解决软件危机,也被认为是软件生产质量及效率提高的最好方法。
计算机软件复用技术的广泛运用,不仅促进了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也促进了软件行业的重大变革,促使软件行业重新分工重组,让软件构造生产成为独立行业的说法成为必然。
一、软件复用技术出现的原因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必须经过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程序。
而计算机的计算资源的应用可以促进社会的飞速发展,但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出现的功能有更加复杂化,又不断的变化。
这就需要更多的新的软件的出现。
但每一个新软件的开发,都必然从头开始,在每一个阶段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重复劳动,使开发效率降低。
而且,软件开发在最初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工期短,任务重,缺少骨干人员等。
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求软件复用技术[1]。
只有通过利用软件复用技术,充分的利用以前的开发成果,才能减少在开发程序中的重复劳动,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避免重新开发所带来的错误,提高新软件的质量。
而通过对传统产业发展的分析,了解到其基本模式主要是构件生产以及在标准构件基础上的产品生产。
面向对象 期末考试 答案
、填空(15分)1、类之间的静态联系称作关联。
・在实例化后,由类产生对象,链是关联的实例。
・在系统实现时,关联釆用对象的属性来实现。
2、用例图用于建立需求模型,描述用户的需求。
对象图是面向对象分析中的基本模型,属于静态结构模型。
3、顺序图(时序图)、通信图、活动图、状态图用于描述系统的行为方面的特征,属于动态结构模型。
4、时序图构成:参与者、相互协作的对象、对象的生命线、参与者与对象之间发送的消息、执行规约5、表示[可见性]属性名[:类型][=初始值]可见性分为+表示:(公有的)、#表示:(受保护的)、-表示:(私有的)、〜(包,只有在同一包中声明的类能够使用这一属性)。
二、名词解释(15分)1、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聚合、关联、消息、多态性等概念来构造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2、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它为属于该类的全部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其内部包括属性和操作务两个主要部分。
类的作用是用来创建对象,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
3、抽象:指从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与问题域无关的特征,而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的、相关的做法。
4、多态性:在具有继承关系的类层次结构中可以定义同名的操作或属性,但这些属性或操作具有不同的含义,即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同名不同参”或“同名不同类”)5、OOA模型:就是诵过面向对象的分析所律立的系统分析模型。
用况:一个用况是对参与者使用系统的一项功能的描述,是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是一项请求与响应。
(三、简答(45分)1、继承和泛化关系特殊类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与操作,称作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
一般类对特殊类的抽象关系叫泛化关系(简称泛化)。
2、聚合与组合有区别,请说明他们间的区别,并指出下图中哪图是聚合?聚合刻画了现实事物之间的构成关系,体现“整体——部分”关系。
而关联没有组成关系或拥有关系。
如例题中的c图3、简述下图中体现的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0■■半0.法律顾问汽车。
软件复用
第十章软件复用10.1软件复用概述10.1.1 软件复用目的软件复用使得应用系统的开发不再采用一切从“零”开始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过去应用系统开发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可以高效、高质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缩短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时间;2、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3、保证软件的可靠性;4、保证软件的一致性;5、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10.1.2 软件复用的类型软件复用可以分为横向复用和纵向复用两种类型。
横向复用是指复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软件成份,如数据结构、算法、人机界面构件等。
纵向复用活动的关键在于领域分析:根据应用领域的特征和相似性,预测软件成份的可复用性。
一旦确认了软件成份的可复用价值,便进行开发,然后将开发得到的软件制品存入可复用构件库,供未来开发项目使用。
10.1.3 软件复用的内容软件复用的内容,除了源程序代码外,还有许多其它软件制品,甚至特定的分析建模方法、检查技术、质量保证过程等,均可以被复用。
C.Jones定义了10种可能复用的软件制品:(1)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计划的基本结构和许多内容,如SQA计划,均可以跨项目复用。
(2)成本估计:由于不同项目中常包含类似的功能,所以有可能在极少修改或不修改的情况下,复用对该功能的成本估计。
(3)体系结构:即使应用论域千差万别,但程序和数据的体系结构很少有截然不同的情形。
因此,有可能创建一组类属的体系结构模板,如事务处理结构,将这些模板作为可复用涉及的框架。
(4)需求模型和规格说明:数据流图、类模型等均可以复用。
(5)设计:系统和对象设计等是常见的复用成份。
(6)源代码(7)用户文档和技术文档:即使特定的应用不同,也有可能复用用户文档和技术文档中的大部分内容。
(8)用户界面:用户界面可能是最广泛地被复用的软件制品。
由于它可能占一个应用软件的60%的代码量,所以复用的效果最明显。
(9)数据:在大多数经常被复用的软件制品中,数据包括:内部表、列表和记录结构,以及文件和完整的数据库。
软件复用性——精选推荐
软件复⽤性软件复⽤介绍软件复⽤,即使⽤已存在的软件部件(softwaare components)来实现或者更新软件系统。
软件复⽤有两种视⾓:⼀是创造,⼆是使⽤。
创造即⾯向复⽤编程,开发可复⽤的软件。
使⽤即基于复⽤编程,利⽤已有的可复⽤软件搭建应⽤系统。
复⽤是现代软件编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
它具有很多优点,如:适应性,⾼可靠性,能够降低成本和开发时间等优点。
复⽤的花销1. 可复⽤的组件应该使⽤清晰的定义、开放的⽅式、简洁的接⼝以及简洁明了的⽂档。
在设计时,也要为未来的更新留⾜余地。
2. 复⽤的代价是很⾼的,它包括了有组织性的、有技巧的设计,复⽤中出现的多种变化,以及⽀撑这些变化的⼯具的开销与让⼈们适应新⼯具与新变化的开销。
同时,可复⽤的软件⼀般也具有⼀定缺陷,它的性能会稍稍差⼀些,针对更加普适的场景,缺少⾜够的针对性。
如何定义软件的可复⽤性可复⽤性通常涉及到软件的构建、打包、分发、安装、设置、应⽤、维护以及更新等问题。
⼀个具有⾼可复⽤性的软件应该⼩⽽精、与现⾏的多种标准相兼容、灵活可变、具有优良的可扩展性、使⽤泛型参数、具有模块化、在变化中维护较好的局部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能提供丰富的⽂档以及帮助。
复⽤的层次软件复⽤具有多种层次,分别是:代码层⾯:包括实现的⽅法,对变量的定义等模块层⾯:最基本的就是类与接⼝运⾏库层⾯:各种API的设计与实现架构层⾯:使⽤各种框架,例如:springboot等现⾏的流⾏框架在这其中最主要的复⽤是在代码层⾯,它与程序员息息相关,这是最底层的复⽤。
代码复⽤1. ⽩盒复⽤:源代码可见,可修改与扩展。
它的可定制化程度⾼,需要对代码进⾏更加深⼊的了解,对它的修改会增加软件的复杂度。
2. ⿊盒复⽤:源代码不可见,并且不能修改。
我们可以调⽤API接⼝来使⽤内部的⿊盒代码,但是⽆法修改。
使⽤代码复⽤,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对源代码进⾏修改,以满⾜新的应⽤需求。
模块复⽤模块复⽤与类和接⼝有关,⼀个类是模块复⽤的基本单元,我们可以不必知道其中的代码,只需使⽤jar包导⼊该类,只需将其添加到classpath中,我们可以使⽤javap⼯具来得到⼀个类的公共⽅法的headers。
软件的复用技术及开发方法
软件的复用技术及开发方法软件的复用技术及开发方法2.1软件的复用技术软件复用是指在开发新的软件系统时,对已有的软件或软件模块重新使用,该软件可以是己经存在的软件,也可以是专门的可复用组件〔8〕。
软件可复用性的高低影响到生产效率的高低、软件质量的好坏和系统可维护性的好坏。
在软件工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是缺乏复用,而是缺乏广泛的、系统的复用。
软件复用包括构造可复用软件和用可复用软件进行构造。
构造可复用软件,一方面可以从现存的软件系统中抽取,另一方面通过改写或重新设计来实施。
Jones将软件复用的对象分为4种数据复用、体系结构复用、设计复用和程序复用。
这样,软件复用可在实现层、设计层和体系结构层三个层次上实现。
实现层软件复用是指对己有的程序代码进行复用,它包括源代码组件形式。
设计层软件复用是指对已有的软件系统的设计信息进行复用。
而体系结构层软件复用是最有效的软件复用,它主要是软件体系结构形式化的复用,即将软件的框架组织,全局结构设计作为复用对象。
可复用的软件体系结构则通常是显式地复用软件体系结构,并通过集成其他软件体系结构,建立新的更高层次的体系结构。
面向对象的软件复用机制主要有两种:继承和对象组合。
(1)继承继承是指子类可以从父类中直接获得某些特征和行为的能力,继承可作为代码复用和概念复用的手段。
作为代码复用的手段是指:子类通过继承父类的行为,一些代码就不必重写;作为概念复用的手段是指:子类共享父类的方法定义。
作为代码复用和概念复用手段的继承机制,在面向对象技术中,通过面向对象技术的一些主要机制来实现对“支持可维护性的可复用性”的支持。
这些面向对象的主要机制是:数据的抽象化、封装和多态性。
通过运用这些机制,继承可以在高层次上提供(相对于传统的低层次复用)可复用性:数据的抽象化和继承关系使得概念或定义可以复用;多态性使得实现和应用可以复用;而抽象化和封装可以保持和促进系统的可维护性。
这样一来,复用的焦点不再集中在函数和算法等具体实现细节上,而是集中在最重要的含有宏观商业逻辑的抽象层次上。
IEC61850标准主要内容及特点介绍
3.1概述IEC 61850标准不仅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供最完备的通信标准,而且能够对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做好最大的支撑。
IEC 61850标准还运用到给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所处理的对象建立了一致的模型,这个操作主要是根据该通信标准来进行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采用相关的技术和接口,主要有面向对象技术和抽象服务通信接口(Abstract Communication),而且该接口是不依赖系统所具有的网络的结构的,同时还应用了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它是针对通用对象的,传输实时性要求高的事件;使用XML文档对装置数据内容和结构进行描述;提出SCL(Station Configuration Language)语言描述变电站配置。
目的是实现设备间的无缝连接,达到“即插即用”,“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个标准”是工业控制通信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1]下面主要从十个方面来对IEC61850标准进行相关的介绍:IEC61850—1 基本原则,对IEC61850标准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说明;IEC61850—2 相关专业用语的阐述;IEC61850—3 有关的规范和要求,主要有关于质量方面(是否可靠,是否可以进行维护,所用的系统是否具有可用性,是否轻便,而且安全),应该处于哪一种环境中,其他的辅助性服务有哪些,除此之外的标准和规范有什么。
IEC61850—4对于系统和工程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和规范,工程方面:主要对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要求,比如参数分类、工程文件、工具等;系统方面:周期,主要包括工程交接以及交接后的支持;质量方面:主要是对这一标准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流程。
IEC61850—5 功能和装置模型的相关概述,主要是阐述了一些概念和功能的定义,如逻辑节点的途径,逻辑通信链路,通信信息片PICOM;IEC61850—6结构语言,主要一些形式语言描述,包括装置和系统属性;IEC61850—7—1阐述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使用是基于什么理论知识以及采用的是什么模式运作的。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复习资料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简要回答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2、简答原型法的主要优缺点?3、为确保系统调查工作的客观性,系统调查工作应该遵循?4、简述系统测试中的α测试及β测试?5、为了便于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几个方面?6、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7、信息系统分析中详细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8、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9、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0、信息系统测试的步骤是什么?11、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12、信息系统规划的特点是什么?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14、简答代码设计的步骤?15、简答系统实施的步骤?16、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质量保证包括哪几方面?二、综合知识分析与解答题1、可维护性通常包括__(1__,对__(2)__的修改不归结为软件的维护工作。
(1) A、可用性和可理解性 B、可修改性、数据独立性和数据一致性C、可测试性和稳定性D、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测试性(2) A、文档 B、数据 C、需求分析 D、代码答案:(1)(2)2、__(3)__是指当系统万一遇到未预料的情况时,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作合适的处理。
(3)A、可用性 B、正确性 C、稳定性 D、健壮性答案:(3)3、UML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语言。
它包含十种图,其中,__(4)__展示了外部 actor与系统所提供的用例之间的连接,__(5)__指明了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状态间的迁移,__(6)__描述了协作对象之间的交互和链接,它画成__(7)__图的形式。
供选择的答案:(4) A、用例图 B、对象图 C、类图 D、活动图(5) A、时序图 B、用例图 C、部署图 D、状态图(6) A、部署图 B、对象图 C、构件图 D、协作图(7) A、协作图 B、时序图 C、对象图 D、包图答案:(4)(5)(6)(7)4、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现行系统的__(8)__,是具体分析的第一步。
《软件工程》第5章 软件构造
5.5 软件代码审查
为保证代码开发的质量,在编码完成后,进行 代码审查或称Review。
审查内容: 1. 程序的版式 2. 文件结构 3. 命名规则 4. 表达式与基本语句
5.6 软件复用
软件复用就是将已有的软件成分用于构造新的 软件系统,以达到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质量与效率, 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
在面向对象语言中,类功能支持这种层次机制。 除了根结点外,每个类都有它的基类(base class)。 除 了 叶结 点 外 , 每 个类 都 有它 的 派生 类 (derived class)。一个派生类可以从它的基类那里继承所有 的数据和操作,并扩充自己的特殊数据和操作。
3. 多态性
所谓多态,是指一个名字(或符号)具有 多种含义。即相同的操作的消息发送给不同的 对象时,每个对象将根据自己所属类中定义的 操作去执行,产生不同的结果。
5
第五章
软件构造
软件的详细设计,完成了软件的过程性的描述, 接下来进入程序编码阶段。
软件构造(Software Construction)指通过 编码、验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排错的组合, 创建一个可以工作的、有意义的软件。在本章中, 我们将聚焦在该领域当中的程序设计语言、设计、 编码和复用这几个话题,其余的将在后续章节中讨 论。
类型的能力选取 。 6. 软件开发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心理因素。要特别注
意选择语言时,尽量避免受外界的影响,盲目追求 高、新的语言。
5.2 程序设计方法
5.2.1 结构化程序设计 结构程序设计的概念最早是由E.W.Dijkstra提出来的。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Structured Program), 即SP法是结构化开发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5.3.1 源程序文件 符号的命名。尽量用与实际意义相同或接近的标识 符命名。 源程序中的注释 注释可分为序言性注释和解释性注释。错误的注释 宁可不要。 源程序的书写格式
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案例四:基于插件的软件扩展
总结词
基于插件的软件扩展通过可插拔的插件机制 ,允许开发者在不修改主程序代码的情况下 进行功能扩展。
详细描述
基于插件的软件扩展通过定义清晰的插件接 口,将插件与主程序进行分离。开发者可以 根据需要开发不同的插件,并通过插件接口 将其加载到主程序中。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软 件功能的动态扩展,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和可维护性。同时,由于插件与主程序分离 ,因此可以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模块化程
模块化开发技术
模块化开发技术是将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划分为 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特定的功能。模块化 开发技术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同时也可以提高开发效率。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划分为多个小服务 的架构,每个服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微服务架 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 可以提高开发效率。
详细描述
设计模式复用技术可以将常见的软件设计问 题抽象化为可重复使用的模式。这些模式描 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类 和接口。通过重复使用这些模式,开发人员 可以更快地构建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同时 减少错误和漏洞。设计模式复用可以提高软
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代码复用
要点一
总结词
模块化设计
总结词
将程序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 具有特定的功能。
详细描述
模块化设计是指将程序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 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特定的功能。这样做 的好处是可以使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易于 维护和修改。通过模块化设计,程序员可以 将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组合和重用,实现代 码的最大化复用。
组件化设计
03
复用技术的实现方法
参数化设计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4版)习题答案-第7、8章
第7章软件工程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 B5. A6. C7. A8. D9.C 10. B11. C 12.C 13.D二、简答题1.什么叫软件危机?答: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深化,计算机软件的数量、规模、复杂程度和开发所需的人力、物力等都在急剧增加,计算机发展初期个人编写小程序的传统方法,已不再适合现代大型软件的开发,用传统方法开发出来的许多大型软件甚至无法投入运行。
同时,由于计算机应用领域和硬件技术得到丁飞速发展,软件的生产速度、质量和规模远远适应不了对软件的需求,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困难。
计算机领域把大型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称为“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
2.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是什么?答: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1) 软件的质量难以保证开发的软件可靠性差。
由于在开发过程中,没有确保软件质量的体系和措施,在软件测试时,又没有严格的、充分的、完全的测试,提交给用户的软件质量差,在运行中暴露出大量的问题。
这种不可靠的软件,轻者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重者会发生事故,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2) 软件开发成本和开发进度难以控制经费预算经常突破,完成时间一再拖延。
由于缺乏软件开发的经验和软件开发数据的积累,使得开发工作的计算很难制定。
主观盲目制定的计算,执行起来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使得开发经费一再突破。
由于对工作量和开发难度估计不足,进度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开发时间一再拖延。
(3) 软件的维护非常困难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
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公认的规范,软件开发人员按各自的风格工作,各行其事。
开发过程无完整、规范的文档,发现问题后进行杂乱无章的修改。
程序结构不好,运行进发现错误也很难修改,导致维护性差。
(4)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开发初期对用户的要求了解不够明确,未能得到明确表达。
第13讲 软件复用技术
13.1 软件复用概述
1.软件复用的意义 软件复用(Software Reuse)是指使用已有软件的 各种成分来开发新软件的方法。 通过软件复用,减少了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 阶段的许多重复劳动,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 了开发效率。复用高质量的已有成果可以避免重新 开发可能引入的错误,从而提高了软件的质量。
第13章 软件复用技术
13.5 面向对象的复用技术
(2)类库的检索 常用的类库检索方法是对类库中类的继承层次结构 进行树形浏览,以及进行基于类库文档的超文本检 索。 需要强调的是,对类库检索时并不要求待实现的类 与类库中的基类完全相同或极其相似,只希望待实 现的类与基类之间存在某种自然的继承关系,或基 类能够提供属性、操作供待实现的子类选用。
分析 结果重用 设计结果重用
代码重用
软件成分的重用级别
第13章 软件复用技术
13.2 可复用的软件成分
Caper Jones定义了可作为复用候选的10种软件制品: (1)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计划的基本结构和许多内容 (如进度表、风险分析)都可以跨项目复用,以减 少用于制定计划的时间。 (2)成本估计:由于不同的项目中经常含有类似的功 能,所以有可能在极少修改或不修改的情况下,复 用对该功能的成本估计。
第13章 软件复用技术
13.5 面向对象的复用技术 面向对象方法改进了软件生存期各个阶段之 间的接口,各阶段所开发出来的部件都是类。 类成为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基本单元。 类的开发应能够完整地描述一个基本实体。 软件开发既要考虑复用以往的类,又要考虑 当前正在开发的类能被将来的软件项目复用。 面向对象技术中的“类”是较理想的可复用 构件,称之为类构件;面向对象的可复用构 件库称为可复用类库(简称类库)。
第六章软件复用和构件技术6.1软件复用概述-UESTC
第六章 软件复用和构件技术6.1 软件复用概述6.1.1 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在软件开发的早期,大多数软件都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应用进行开发。
这些软件的开发都是从“一无所有”的状况开始,所有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都是由该软件系统的开发人员一一完成。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许多软件产品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共性,特别是在同一个应用领域的软件更是如此。
显然对相同或相似的软件产品进行重复的开发会造成人力、财力巨大浪费,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现成的可以重复使用的软件产品是非常明智的做法,这就是软件复用思想。
软件复用是指重复使用已有的软件产品用于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达到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质量与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
在软件复用中重复使用的软件产品不仅仅局限于程序代码,而是包含了在软件生产的各个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软件产品,这些软件产品包括了:领域知识、体系结构、需求分析、设计文档、程序代码、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等等。
将这些已有的软件产品在软件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重复使用,这就是软件复用的原理。
最早用于软件复用的软件产品是程序代码,这些程序代码最初是以子程序库的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的。
软件开发人员通过使用相应的子程序名和参数,就可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这些程序代码。
子程序库所代表的早期的软件复用主要是程序代码的复用,这是软件复用的一种原始形态。
软件复用概念是在1968年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举行的首次讨论软件工程的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在这次会议上,D.Mcllroy发表了题为《Mass-Produced Software Component》的论文,提出了建立生产软件构件的工厂,重复使用软件构件构造复杂系统的建议。
随着软件复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复用的范围已经从最初的程序代码的复用,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范围,其中包含了体系结构、需求分析、设计文档、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的复用。
6.1.2 软件复用的级别可以用于软件复用的软件产品,按照其抽象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为如下的复用级别:(1)代码的复用这里的代码既包括二进制形式的经过编译产生的目标代码,也包括文本形式的源代码。
软件工程课件复习swguide-软件复用
软件工程课件复习swguide-软件复用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八章软件复用一、复习要求1. 了解软件复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了解软件复用的类型、复用的目标和内容。
Strong3. 了解针对复用的过程模型和论域工程。
4. 了解可复用构件的构造原则和质量标准。
5. 了解可复用构件库的组织,包括可复用构件的3C模型。
6. 了解软件的分层式体系结构。
7. 了解软件构件的复用过程(包括构件的检索与提取、理解与评价和修改)8. 了解面向对象的软件复用技术9. 了解支持软件复用的CASE工具需求二、内容提要1.软件复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1) 软件复用的概念对建立软件目标系统而言,所谓复用(Reuse),就是利用某些早先开发的对建立新软件系统有用的软件元素来生产新系统。
它是一项活动,而不是一个对象。
这里所说的软件元素可以包括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过程、设计规格说明、程序代码、测试用例、度量等等。
对于新的软件开发项目而言,它们或者是构成新软件系统的构件,或者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发挥某种作用。
通常将这些软件元素称为可复用构件。
早在50年代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的时期,计算正弦、余弦、对数等的标准子程序包就开创了复用的先河。
到70年代的早期,在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程序变换等方面各种技术的发展,都与代码的复用有关。
当时,复用的应用领域有限,软件的复用问题没有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来讨论。
70年代的中期和后期开始,为了缓解软件危机,许多人寄希望于软件复用技术,因为在提高软件生产率与质量,以及减少软件开发时间和成本的努力中软件复用已经成了关键因素。
当前,美、日一些大公司的资料表明,软件复用率最高可望达到90%,而且软件复用使得企业在及时满足市场、软件质量、软件开发费用和维护费用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改进。
为了保证软件的复用,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复用必须以对被复用对象的理解为基础;如何表达对软件构件的需求;如何寻找有关的软件构件;如何识别是否满足要求;如何调整或修改构件使之满足要求;如何组装到新系统中;如何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如何进行效益的定量估算。
软件复用及相关技术
2.2 PRM框架
PRM是一种基于接口的框架,它将应用程序分为两个主要部分:PRM引擎和PRM 插件。PRM引擎负责管理插件的加载和执行,PRM插件则负责实现具体功能。 这种框架可以实现动态复用,因为插件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加载和卸载,从而方 便功能扩展和维护。
2.3 DI框架
DI是一种依赖注入框架,它通过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外部化,使得程序可以 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对象的行为和状态。DI框架可以降低代码的耦合度,提高 代码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因为对象的依赖关系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定义,便 于修改和维护。
一、复用技术
软件复用技术可分为静态复用和动态复用两种。静态复用是指在编译时期将复 用代码嵌入到程序中,从而实现代码重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会 增加代码的复杂性和可维护性的风险。动态复用则是在运行时动态加载复用代 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活性强,但会增加运行时的开销。
1.1静态复用
静态复用包括函数、类、模块等多种形式。函数是C/C++等编程语言中最基本 的复用单位,通过将功能代码封装成函数,可以在程序中多次调用。类是面向 对象编程的核心,通过将对象的行为和状态封装成类,可以实现代码重用和数 据隐藏。模块是指将一组相关的函数和数据结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 程序单元,可以被多个程序调用。
2.1 MVC框架
MVC是一种常见的Web应用程序框架,它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模型负责处理数据 和业务逻辑,视图负责展示数据给用户,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 型和视图进行处理。这种框架的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因 为模型、视图和控制器的职责明确,便于代码的修改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软件复用的几个级别
软件复用是软件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软件开发技术。
它允许开发人员编写出可重复使用的代码和模块,以改善软件的开发效率、简化维护和改进过程,并减少项目的开发成本。
软件复用可以分为几个级别:
第一级复用:最基础的复用,能够使用代码重复使用,比如常用功能函数。
这种复用有时也被称为“纯应用”,因为它们不需要任何特定的软件设计原理来优化软件的表现。
第二级复用:这是更高级的复用概念,它建立在引入软件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改善代码的结构使得其可以更加容易地维护、扩展和重复使用。
第三级复用:最高级的复用概念,它引入更多的软件架构设计,使得模块可以被更好地组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跨越系统和组件间的模块复用和容易维护。
此外,还有一种复用技术叫做“应用程序框架”,它可以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结构框架,从而使开发人员可以简化开发过程,并在时间和成本方面更加有效地实现软件复用。
从上面可以看出,软件复用是软件工程中重要的概念,它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减少了开发成本,简化了维护和改进程序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目前,软件复用已经成为软件工程的关键技术,他们的正确使用和应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开发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软件质
量,实现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正确使用软件复用技术,可以增强开发人员的软件开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软件工程的潜力,使软件能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实现软件全面可靠的发展。
总之,软件复用是软件工程领域中重要的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未来,会有更多关于软件复用的相关讨论,也会有更多关于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
在软件领域,软件复用会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会有更多技术不断在开发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软件开发和维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