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考点突破(教案)-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2.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4.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讲解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 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讲解如何辨析实词和虚词,并正确使用它们。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翻译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那么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答案]D[解析]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知识点讲解(课件)
为
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 ①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飞鸟听了由于它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6.表被动,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为
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①公为我献之。 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爱子女,就要替他们考虑得长远些。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因此秦王很不高兴,只好替赵王击了一下缶。
为
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或趋向。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等到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
乃 (三)【乃】--语气助词,不译
①乃文乃武 既有武功,又有文德。 ②乃玉乃金 语言像金玉一样。形容文辞优美。
乃 (四)【乃】--固定搭配
其
(四)用作助词,不译。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 (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______《六国论》 2.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______《六国论》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________《六国论》 4.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________《伶官传序》 5.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________《祭十二郎文》 (你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 1~3: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 4:表示祈使语气“一定”。 5:代词,你;代词,你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文阅读 文言虚词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虚词学案学案目标 1.系统整理、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掌握高频虚词“之”“其”“而”“以”等。
2.学会推断文言常用虚词的用法与意义的方法。
山东卷考虚词,并不回避已考过的虚词,其中____、____、____、____等虚词考查频率较高。
山东卷考虚词,是把虚词的______和______同时考。
山东卷考虚词,主要采用选择题形式。
选择题的每个选项分别由出自文段和出自______________的两句话组成。
1.“而”字用法辨析(1)怎样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而”字的关系:A并列B承接C递进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⑤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怎样辨析修饰、承接关系说出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修饰B承接①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③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④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⑤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⑥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⑦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⑧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如何辨析“以”的连词、介词用法说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①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赂者以.赂者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秦亦不以.城予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焉”字用法辨析说出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一 文言断句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第二讲题型突破高效答题题型突破一文言断句——5大借助是基础,洞悉异同去排除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考查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
高考全国卷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
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无论是哪种题型,其解题的思路及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
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以下五种标志。
一、借助“5”标志,把握断句基本方法标志1:名(代)词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即练即悟】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选自《X衡传》) 答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标志2:对话、引文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即练即悟】2.请用“/”为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标志3: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考点突破 微专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
一、《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牢牢掌握
1.分别解释下面两则故事中的“而”“其”的用法。 (1)丞相萧何病,帝临视,因问曰:“如有不可讳,谁可代君者?”何曰: “曹参可。”帝惊而①闻雷霆,遽问曰:“闻汝二人素不相能,尝相戟指而② 责、顿足而詈。有隙而③欲荐之,不违君之意乎?”何对曰:“不违也。平心 论之,参实乃人杰也。其为人也宽而④仁,才足傲世,而⑤可寄国。昔晋祁黄 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传为美谈,吾反不如彼也?为臣子者,见贤而⑥ 荐之,责也;为君上者,见贤而任之,福也。玉在山而⑦草木润,渊生珠而崖 不枯,上而⑧用之,国必大治。”帝叹曰:“而⑨所言,吾必听;而所荐,吾 必用。”
⑦因:
⑧因:
⑨因: ________
⑩因:________
参考译文
答案
5.判断“乃”“之”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②。至“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③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④忠贞之⑤士也!然亦有人
不齿,乃⑥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⑦不得已而
谢。
①乃: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①以:
②则:
③则:_________
④其:
⑤其:
⑥其:_________
⑦以:
⑧所:
⑨其:_________
⑩其:
⑪其:
⑫其:________
⑬则:
⑭其:________
参考译文
答案
4.判断“因”“且”“乃”在文中的意义。
因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②不因③旧制,此乃④曹操成大业之
①焉:
②焉:
③焉: ______
④焉:
⑤焉:
⑥焉: ______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之实词虚词(全国通用)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实词虚词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明确理解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将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有机地运用于自己的考试答题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分清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意义多指含义,用法多指词性和使用情况.2.让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掌握解答文言文实虚词的题型特点、答题规范、一般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格式能够将本节所学有机地运用到考场答题实际中。
教学方式:归纳演绎常见实虚词。
以例证分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几年,校园里流传着这一样个段子:“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不错,周树人(鲁迅)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再加个时代隔膜,理解起来确实不易,而作文又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写作但又最让人头痛的事,而文言文则离我们生活的实际太远,语言过于简练,更由于在生活中使用较少,所以,同学们怕文言文也是可以理解发。
要读懂并理解浅显的文言文,第一个关键就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虚词,如果这个关过不了,我们就无从谈起读懂文言文了,更不用提理解文言文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文言文的实虚词进行一个梳理,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并联系课本实际。
下面我们就从高考实虚词的角度作一解读。
二、“文言文实虚词”的解读。
文言文实虚词的考查是一个传统的题目,常考而不衰.属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为B级。
文言文实虚词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是说没有目标,《考纲》规定,我们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只有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所以,划定了这个范围,我们在学习中就能够有的放矢,缩小范围。
具体文言实虚词,我们将在PPT中予以展示。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某某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假设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假设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那么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二讲文言虚词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二讲文言虚词教学案新人教版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的是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或者作用。
近年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呈逐渐淡化的趋势,课标全国卷已经取消了专门的虚词考查题,但虚词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以及翻译句子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有必要进行分类归纳、比较鉴别。
典题探究【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
岐少明经,有才艺。
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
会河东太守刘祐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
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
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
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
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
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
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
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
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
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
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
”迎入上堂,飨.之极欢。
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
三府闻之,同时并辟。
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
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
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
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
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
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
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
及李傕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二讲 虚词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第二讲虚词基础点:虚词常见的考查角度:①课内课外虚词用法意义比较,即将选文某句中的虚词与所学教材(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经典句子中的同一个虚词进行比较,看其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②虚词选填,即将选文一句或假设干句中的几个虚词空出,提供几组虚词的选项,请考生根据语境判断选择。
③选文中虚词用法意义比较,即虚词所在的句子均出自选文。
④虚词意义用法判断,即在一两个选项中各选择一个虚词进行解释,请考生判断正误。
重难点:1.虚词用法意义的比较。
2.虚词意义用法判断。
[考法综述] “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
《考试说明》列出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明确界定了高考的范围。
备考时要熟悉这18个常见虚词的主要意义和用法。
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虚词有时意义相同而用法不同,如“与〞,同样译作“和、跟、同〞时,既可作连词也可作介词;有时用法相同而意义不同,如“之〞,同样作代词,所代对象却大不相同。
所谓“理解用法〞,就是辨识词性,看它是用作连词还是介词、助词还是代词等。
命题法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来指代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
常见的代词有“而〞“何〞“其〞“假设〞“焉〞“之〞等。
但用作代词的这些汉字,还兼具其他的词性和用法。
如“而〞还用作连词,“其〞还用作副词,等等。
在特定语境中应首先辨识某一虚词是不是代词,确认是代词后,再辨析它指代的具体对象。
2.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
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
3.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
常用的副词有“乃〞“其〞“且〞等。
4.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者句子与句子的词。
常用的连词有“而〞“且〞“以〞“那么〞“与〞等。
微专题03 文言虚词(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微专题02 文言虚词讲义一.考情微观2022-2023年常考虚词虚词考查命题特点:1.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2.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3.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二.复习任务1.梳理并总结十八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3.文言虚词意义推断方法。
三.妙招助记十八个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
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
高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
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1.虚词【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
【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我们非常开心,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2讲:文言虚词》教学案
202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教案《文言文阅读第 2 讲: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实在乎义的词语。
主要指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色:一从意义上看,虚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构造关系以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可以;二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词短语,能充任状语、补语,有的起连结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如连词、构造助词,有的起标记性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记、定语后置的标记。
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独自考察,往常交融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隐性考察常有文言虚词在详细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对虚词的考察主要集中在18 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上。
基于虚词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测技法,学会辨析易错虚词的不赞同义和用法。
一、文言虚词推测 6 大技法1.标记辨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别文言句式的标记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者”“ 也”“ 乃”“ 为”表判断,用“见”“ 于”“ 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
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
另如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中“咸言平时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一句,若判断“为”“所”的意思,..可联系“为所”在文言文中是表被动的特别句式,所以此处译为“被”。
2.对称剖析法依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测。
语言构造同样或相像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地点上的词语的用法常常同样或相像。
由此可从句中熟习的虚词的用法推测对应地点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回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称地点,句中的“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测“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过秦论》 )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测“因”也是“趁着”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考点—理解文言虚词》课件 2025届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四)其
“其”字用法较为复杂,请结合课文,填出下表。
例句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解释(可译出的义项) 他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他的
失其所与,不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己的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吾其还也
还是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难道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定,千万
特别提醒 在翻译中,“其”有两种用法要辨析。第一种是作第三人称 代词,但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我的”,如“失其所与, 不知”中的“其”,就是活用,翻译时,要结合语境,明确它的指代对 象。第二种是作为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的“大概”、表示反问语气 的“难道”,表示期望语气的“一定”及表示婉商语气的“还是”,四 者如何区分呢?一看位置,二看语义。表示推测、反问的,一般放在句 首,全句为问号;表示婉商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再者,表示推测与 反问的区分要看语义:表反问的,全句是用反问句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而表推测的则不能。当然,区分四者时最好用代入法加以比较。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并表示它们之间某种关系的词。主要 表并列、递进、承接、选择、假设、转折、因果、目的等关系。其中, 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有:如、抑、或、其……其……等。表示假设关系 的连词有:若、如、即、使、苟、今、而、纵、令、诚、假令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二)因
“因”既有虚词性,同“以”一样具有实词性,也是翻译中设点的
高频虚词。请结合课文,填出下表。
例句
解释(可译出的义项)
因人之力而敝之
凭借,依靠
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趁此
蒙故业,因遗策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2. 培养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水平;3. 帮助学生准备高考文言文考试,提高分数。
教学重点:1. 学习文言虚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3. 运用文言虚词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2. 运用文言虚词进行文言文的翻译和写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文言文阅读材料、练习题;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学生对文言虚词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兴趣。
Step 2:讲解文言虚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并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教师重点解释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Step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和特点。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Step 4:文言虚词的运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标出文言虚词。
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言虚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Step 5: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文言虚词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师可以设计填空题、翻译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以检验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文言虚词的拓展延伸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变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Step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文言虚词写一篇短文或翻译一篇文言文段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讨论、练习、拓展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
学案43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复习任务 1.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利用排“同”聚“异”的解题原则突破难点,做到精准断句。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命题特点2016—2022年所有全国卷及2020—2022年所有新高考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
②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
③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一)名代前后多联系1.(2021·新高考Ⅰ)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
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上曰:“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答案 B解析“以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故皇再从三从弟……”以“故”字领起,是“强宗室”的具体行为。
“以镇天下故皇”于理不通,由此排除A、D两项。
“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是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因比较长,一般在它和谓语之间停顿;而“虽童孺皆为王”是一个紧缩复句,中间不应再断开;太宗问群臣遍封宗子对天下有没有好处,这里的“利”应是“于天下”之利,因此“于天下利乎”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3 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教学目标辨别并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教学重点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教学难点辨别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考情分析,切高考之脉搏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并思考考点、考向,初步的解题技巧有哪些?(2018·天津卷)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早先谢、柳治郡,喜爱山水,颇多高尚的情致,但没听说有好的政绩;龚、黄治郡,心忧百姓,有好的政绩,但没有听说有美好的情致。
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二考向分析,落实目标虚词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率高,用法灵活,因此必须掌握推断文言虚词用法的一些技巧。
《考试大纲》共规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尤其是“以”“为”“之”“其”等试卷中出现的高频词,翻译时要格外留心,保证翻译到位。
三分点突破掌握高频命题文言虚词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考向(一)考查设为采分点的高频虚词用法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详见课件)【真题示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参考翻译】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
”(“善”,形容词,妥当,好;“其”,副词,表命令语气,还是;“弭口”,住口)(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参考翻译】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
”(“绝”,动词,断绝;“乃”,副词,才;“广从”,纵横)典例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时(耿)弇年二十一,乃.辞况(耿况)奉奏诣更始(更始帝),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
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
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
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
(1)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就辞别耿况带着奏章去面见更始帝,趁机进贡财物,来谋求稳固自我。
(乃:副词,于是、就。
因:副词,趁机。
)(2)光武帝笑着说:“小孩子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抱负!”于是多次召见他加以慰劳。
(乃:副词,竟然。
因:副词,于是、就。
)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时(耿)弇年二十一,乃.辞况(耿况)奉奏诣更始(更始帝),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
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
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
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
(选自《后汉书》)【参考译文】当时耿弇二十一岁,就辞别耿况带着奏章去面见更始帝,趁机进贡财物,来谋求稳固自我。
耿弇在路上听说光武帝在卢奴,就快马北上去拜见他,光武帝留他做了门下的一名小官。
耿弇就去劝说护军朱祐,请求回乡征发士兵,来平定邯郸。
光武帝笑着说:“小孩子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抱负!”于是多次召见他加以慰劳。
考向(二) 考查可设为采分点的常见副词用法一些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设为采分点的不少。
常见的副词主要有:(详见课件)例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唐高祖武德五年。
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
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世民拜且辞。
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
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
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
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1)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唐高祖武德五年。
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
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世民拜且辞。
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
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
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
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通鉴纪事本末》【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五年。
当年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都是秦王李世民的计谋。
高祖曾对李世民说:“如果大事成功,那么天下都是由你得来的,应当立你为太子。
”李世民拜谢并且推辞。
等到李渊做了唐王后,将领们也请求把李世民立为继承人,唐高祖将要立他为太子,因李世民坚决推辞才停止。
太子李建成秉性散漫不拘小节,喜好酒色和游猎玩乐,齐王李元吉过失较多,因此都得不到高祖李渊的宠爱。
李世民的功劳威望一天比一天大,高祖李渊曾经有意让他取代李建成为太子。
李建成内心感到很不安,于是他和李元吉合谋,共同陷害李世民,他们各自拉拢、培植党羽。
考向(三) 考查特殊虚词的用法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于何)”“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
真题展示【真题示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参考翻译】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克”,打败;“召”,召见;“奈……何”,把……怎么办)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选自《巨贾渡河》)(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刚才许诺给我百两银子,如今却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可以吧。
(无乃……乎:固定结构,表推测。
恐怕……吧。
)(2)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那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
”(盍:何不。
诸:之乎。
)【参考译文】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呼救。
有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
渔夫说:“你刚才许诺给我百两银子,如今却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可以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
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
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那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
”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
考向(四) 考查结构或语气助词用法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
(详见课件)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杨玄感之反也,帝遣蕴推其党与,谓蕴曰:“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不尽加诛,则后无以劝。
”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
……帝不怿曰:“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威出后,蕴揣上意,奏威罪,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
(选自《隋书》)(1)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不怿曰:“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有几万人,都登记没收他们的家财。
(之:代词,也可不译。
者:代词,……的人。
)(2)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乎:疑问语气词,可不译,也可以译为“呢”。
)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杨玄感之反也,帝遣蕴推其党与,谓蕴曰:“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不尽加诛,则后无以劝。
”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
……帝不怿曰:“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威出后,蕴揣上意,奏威罪,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
(选自《隋书》)【参考译文】杨玄感造反时,炀帝派裴蕴追究他的党羽,对裴蕴说:“杨玄感一呼,随从他的就有十万之众,不都杀掉,那么以后就无法警戒他人。
”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有几万人,都登记没收他们的家财。
……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未打下来,这些鼠辈怎能成事?”苏威出去后,裴蕴揣测皇上的心意,奏告苏威有罪,炀帝把苏威交裴蕴审问,裴蕴于是判处他有死罪。
技法指导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什么技巧?(1)语境分析法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加以理解,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