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创新成长史上不为人知的故事

合集下载

大疆科技的崛起历程

大疆科技的崛起历程

大疆科技的崛起历程2016-03-10 09:49来源:科技曼曼谈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句话用在汪滔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今年深圳的政协会议上,出现了许多80后创业者的面孔,大疆科技创始人汪滔就是其中的一位.带着鸭舌帽和眼镜的这个男人看上去和这个有着3000人员工的大企业CEO并不符合.年轻纯粹的心是他对于科技事业最好的初衷.仅仅在十年以前,大疆科技还只是一个只有5 6个人的狭小团队.05年,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时就将自己毕业论文的题目定为:直升机自主悬停技术.他相信庞大的直升机技术也可以在航拍爱好者上实现.得到1.8W港币研发经费的汪滔开始了自己创作,好不容易做出了一台机型后却在课题汇报上出现了差错,他设计的飞机在空中演示时掉了下来.最终的课题汇报只得到了一个C的成绩.但这个失败没有让汪滔感受到气馁,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课题失败后,汪滔一个人跑到了深圳,开始自己钻研悬停技术.终于在06年的1月做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样品,并在航拍爱好者中广受好评,这时的汪滔开始了自己的自主创业.最初他叫上了一起做实验课题的两位伙伴.创立了大疆科技.坐落在一个居民区内.招人的历程是痛苦的,当时汪滔团队基本招不到高科技人才,都是找到人后在参观办公地点时别人就不乐意了.一看是小作坊,人掉头就走.这是每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都会经历的阵痛期,但坚持自己的想法就一定会有出路,这样来看,汪滔其实也是一个不信邪的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大疆科技创立2年后,第一个直升机较为成熟的飞行系统XP3.1问世.中国国内的直升机自主悬停技术在大疆科技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立即引爆市场.由于当时中国直升机自主悬停技术在民用市场十分稀缺,汪滔的技术很快就获得了业界认可,一个单品在当时卖到了20W的售价.汪滔透露,在市场得到积极反馈的时候,钱确实好赚了.但是潜在的危机也随时而来,由于价格确实是过高,初期成功的汪滔开始了转型.当时多旋翼的飞行器开始流行,汪滔在这个时候产生了灵感.既然航拍那么火,在解决飞机的技术问题后,相机还要重新购买然后再次安装,步骤略显复杂了.汪滔就想:为何不合二为一呢?于是汪滔就开始了相机飞机一体化的研发设计,终于在2012年,大疆精灵Phantom1横空出世,高度的集成一体化很快就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在航拍飞行领域掀起了一阵风暴,很快就引爆了整个无人机领域的使用需求,大疆科技从此走上了无人机领域的巅峰.截至目前,大疆科技在无人机领域占据了70%的份额,牢牢的占据着无人机市场的霸主地位.汪滔说过,大疆科技的成功源自于对于产品专注的态度,这也是每一个智能硬件开发者所必须具有的态度.符合这个态度的还有一位小编特别敬佩的人,就是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周元凯,他也是一个将简单的插座玩出新花样的90后创业者.在这个智能硬件崛起的时代,可以说大疆科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一直以来,中国都缺少一个能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产品.大疆科技可能会成为第一家让世界信服的公司.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这些以前很少在中国智能硬件圈出现的词汇,如今已经开始在我们国家的科技企业开始逐渐衍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大疆科技一样的企业不断出现,让中国智能硬件圈在世界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大疆的蜕变史:估值240亿美元,预计2022年可达千亿美元2018-06-05 16:55 来源:泛高尔夫网自2006年成立以来,大疆只用了不到12年就成长为无人机行业的“独角兽”,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位列全球第一,占据70%的全球市场份额。

大疆创新:从创客到世界级企业

大疆创新:从创客到世界级企业

大疆创新:从创客到世界级企业日前,大疆创新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无人机。

深圳商报记者钟华登摄深圳商报记者陈姝在深圳的创客界,大疆创新是一个“标杆”。

这个8年前由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汪滔创立的公司,最近3年销售额增长80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

大疆能实现从创客到知名企业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其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充分对接市场需求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深圳完整的产业链。

在深圳这个创客“天堂”,还有更多创客正利用深圳的优势,把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期待成为下一个“大疆”。

把产品做好,让更多人使用大疆创始人、CEO兼CTO汪滔就是一名创客。

他在香港科技大学求学时,通过研究生设计项目掌握了无人机自主悬停技术,并创办了大疆。

在大疆的产品诞生之前,飞行影像系统十分昂贵,并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DIY技能。

大疆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推出“一体化、到手即飞”的精灵系列产品,引发全球航拍热潮。

创客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充分对接市场的需求,在大疆的研发过程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据汪滔回忆,在无人机尚未普及的时期,自主悬停技术还不够成熟,但一个单品也可以卖出20万元的高价。

汪滔觉得这种“太好赚”的钱会阻碍企业做大,“我是做产品的人,我只想把产品做好,让更多人来使用。

”他说。

去年面世的“小悟”,被外媒称为“迄今为止最酷的无人机”。

它的诞生也是源于简单的用户需求:飞行器在空中运动太剧烈,起落架会偶尔出现在拍摄的航拍画面里,于是大疆耗时两年研发出起落架可以收放的“小悟”。

由于产品的飞控系统、飞机、云台和摄像头全都自主研发,大疆无人机凭借良好操控性和性价比迅速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

包括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搜狗CEO王小川、美团创始人王兴等中外极客都成为了大疆的粉丝。

“硬件好莱坞”为创客筑梦过去8年,大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公司人数由初创时的20人已经增加到现在2800人,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各地。

公开资料显示,大疆2010年销售额仅为300万元,而仅仅四年后,该公司已占据全球小型无人机约50%的市场份额。

大疆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大疆无人机创业案例草根创业网

大疆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大疆无人机创业案例草根创业网

⼤疆发展给我们的启⽰⼤疆⽆⼈机创业案例草根创业⽹《2018胡润报告》中,在以机器⼈为主业的企业家榜单中,机器⼈领域的前三⼤富豪均来⾃DJI,分别是DJI CEO王涛、陆迪和谢佳。

其中,DJI CEO王涛以450亿⾝家排名机器⼈第⼀,在总榜单中排名第46位,较2017年的第55位上升9位,其次是陆迪和谢佳,分别在总榜单中排名第211位和第243位。

数据来源:胡润报告航拍⽆⼈机发展空间巨⼤空中⽆⼈机是民⽤消费类⽆⼈机中⾮常热门的应⽤领域。

国内主流⽆⼈机⼚商中,42.8%是专门从事航拍的。

在'互联⽹’热潮中,通过搭载⾼清摄像头,⼩型⽆⼈机可以在⾼空拍摄/录制影视素材,包括极限运动航拍、景观航拍和商业视频等。

⽽⽆⼈机航拍在社区视频平台也越来越受欢迎。

说到DJI⽆⼈机,⼤家都知道这个消费⽆⼈机'独⾓兽’企业还没有上市,但凭借其优秀的产品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每年都赚取了数⼗亿的利润,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消费⽆⼈机市场。

2017年,DJI营业收⼊175.7亿元,同⽐增长79.6%,净利润43亿元,同⽐增长123.2%。

如今,总部位于深圳的DJI在⽆⼈机消费领域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为中国未来的竞争打开了⼀扇窗。

怀揣梦想,⼤志⽆疆公司创始⼈王涛是⼀位航模爱好者,2006年带着梦想创⽴了DJI。

公司以'飞⾏影像系统’为核⼼发展⽅向。

⽬前,其产品线已从⽆⼈机飞控系统扩展到整体航拍⽅案、多轴PTZ到⾼清图像传输。

产品⼴泛应⽤于航空摄影、电影、农业、房地产、新闻、消防、救援、能源、遥感测绘、野⽣动物保护等领域,并不断融⼊新的⾏业应⽤。

⽬前公司主流消费产品有四款,性价⽐⾼,参数⾼。

价格从3000-7到500元⼈民币不等,⼴受市场欢迎。

⼤疆科技靠什么成功将⽆⼈机应⽤扩展到民⽤市场,国际上的尝试并不多,因此在技术和市场模式上没有先例。

可以说,DJI的创新创业很难。

但可贵的是,DJI科技敢于沿着既定的⽅向坚持不懈地探索。

大疆科技

大疆科技

企业价值观:坚持梦想,做事第一
汪滔表示,在大疆创新,大家做事情的源动力不是物质和利益,而是内心的梦想,“我们希望兴趣和梦想在前,利益 在后”,他说。“兴趣和梦想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能,将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事情做好了,那么物质利益也自 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汪滔从没有谈起创业过程的艰辛。企业能发展到现在,绝非一帆风顺,但 他说自己不觉得辛苦,因為目前从事的事业正是他的兴趣所在。 对于目前到处流行的所谓人生感悟和做人技巧,汪滔很不以为然。 “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推崇做事第一而不是做人 第一,不产生价值的东西我们不要推崇的,我们自己尽量去创造价值”,汪滔说。大疆创新每位入职的新人,都会收到 一封信,信中传递公司的价值观,“坚持对产品和技术的极致追求,建立品味和层次,注重品质和细节;尊重梦想,追求 纯粹。” 在大疆科技,每位新入职的员工都会收到“致新员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新同事: 欢迎你加入DJI大家庭,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将站在一起为梦想而战。 DJI是一个尊重梦想的舞台,我们做一切事情的源动力,不是利益和权力,而是我们内心最初的梦想。大家真诚、善 良,坦率做人、认真做事,这是公司一直以来提倡的价值观和努力营造的氛围,希望你很快适应这里,并爱上这里。 DJI的梦想是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飞行体验,并且我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做到了最强。公司近年来以每年三倍的速度在高 速奔跑,人员规模也不断扩大,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增强。希望大家认同并遵守公司的理念,坚持对產品和技术的 极致追求,尊重梦想、追求纯粹,坚守内心的善良和真诚,為团队贡献力量,和公司一起成长。 同时,对大家有这样一些要求和期望:不官僚、不厚黑;有责任、有担当,不装傻发呆;直言不讳,不做老好人;建立品 味和层次,注重品质和细节;不欺软、不媚上。 DJI也许和你所见过的每一个平台都不一样,这里是一方净土,只有纯粹的创作和為梦想而生的艺术家,希望你加油, 期待见证你的梦想和才华。

大疆发展历程

大疆发展历程

大疆发展历程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致力于飞行器、机器人等科技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销售的公司。

以下是大疆的发展历程:
2006年,大疆成立,主要从事飞控系统研发。

2010年,大疆推出了第一款四旋翼无人机——Phantom。

2012年,大疆推出了自主飞行的“翼”系列无人机。

2013年,大疆推出了OGS光学测距仪,该产品获得了中国电子学会的创新奖。

2014年,大疆推出了Inspire 1和Matrice 100无人机。

2015年,大疆推出了球形无人机Spherie,以及可持续飞行50分钟的Mavic Pro 和Phantom 4无人机。

2016年,大疆推出了飞行距离可达7公里的Mavic Air和可拍摄4K视频的Phantom 4 Pro无人机。

2017年,大疆推出了Spark小型智能无人机以及M200系列商用无人机。

2018年,大疆推出Mavic 2 Pro和Mavic 2 Zoom无人机,以及机器人产品RoboMaster S1。

2019年,大疆推出了Mavic Mini无人机和Osmo Mobile 3云台。

2020年,大疆推出了Mavic Air 2和DJI FPV飞行器。

截至目前,大疆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其产品销售遍布全球,并在全球主要市场设有办事处和工程研发中心。

工业品出海的案例资料

工业品出海的案例资料

工业品出海的案例资料今天咱来唠唠工业品出海的超酷案例——大疆无人机。

一、大疆的崛起。

大疆在深圳那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诞生。

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小青年,默默捣鼓着自己的高科技玩意儿。

大疆的创始人汪滔那可是个技术狂人,对无人机技术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

他们最初的产品,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

那时候,无人机市场还比较小众,大部分都是一些航模爱好者在玩。

但大疆的无人机可不只是简单的航模,它有着稳定的飞行性能、高清的拍摄功能。

比如说,它可以让你轻松拍摄到从高空俯瞰的壮丽景色,就像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时看到的那样美。

二、海外市场的开拓。

1. 产品优势吸引眼球。

大疆的无人机在海外市场那可真是一亮相就惊艳全场。

对于那些搞摄影的老外来说,这简直就是个神器。

你想想,以前要拍摄一些大型风景或者建筑的全景,要么得爬上很高的地方,要么得租个直升机(那成本可高了去了)。

现在有了大疆的无人机,只要找个开阔地,轻轻一飞,就能得到超级震撼的画面。

而且大疆的无人机操作还挺简单的。

有个美国的摄影爱好者叫杰克,他以前从来没接触过无人机。

当他拿到大疆的一款入门级无人机后,跟着说明书捣鼓了一会儿,就能熟练地让无人机起飞、拍摄、降落了。

他兴奋地跟朋友说:“这东西太酷了,就像魔法一样,让我这个小摄影师瞬间有了上帝视角。

”2. 营销有道。

大疆在海外的营销也很有一套。

他们参加各种国际的科技展、摄影展。

在展会上,大疆的展位总是人满为患。

那些炫酷的飞行表演,无人机在空中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同时,大疆也很重视社交媒体的力量。

他们在YouTube上发布了很多由大疆无人机拍摄的精彩视频,从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到宁静美丽的海岛风光。

这些视频吸引了大量的点击量,很多网友看了之后就被种草了,纷纷打听这是啥牌子的无人机。

3. 适应海外需求。

大疆还很聪明地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进行产品调整。

在欧洲一些国家,因为有严格的隐私法规,大疆就对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拍摄范围进行了限制设置,以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案例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案例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案例案例: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一、创意产生阶段。

大疆的故事开始于创始人汪滔对航拍的热爱和对现有无人机技术的不满。

那时候,航拍是个很新鲜但又充满痛点的事儿。

市面上的无人机要么飞得不稳,像喝醉了酒的小鸟,要么操作复杂得像解九连环。

汪滔就想啊,为啥就不能有一款简单好用又飞得稳的无人机呢?这个想法就像一颗小种子,在他脑袋里生根发芽。

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就凑在一起,开始各种头脑风暴。

他们就像一群怀揣着宝藏梦想的探险家,在技术的未知大陆上寻找方向。

他们观察鸟儿飞行的姿态,研究航空动力学的原理,不断琢磨怎么把复杂的技术变得简单易懂,让普通人也能轻松操控无人机。

二、研发阶段。

有了想法,就得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大疆的研发团队就像一群超级工匠,把这个梦想一点点雕琢成现实。

他们在硬件研发上可下了大功夫。

从小小的螺旋桨到复杂的飞行控制系统,每一个零件都像是他们精心打造的艺术品。

比如说,为了让无人机的飞行更稳定,他们不断尝试不同的材料来制作螺旋桨,经过无数次的测试,就像试了几百双鞋子才找到最合脚的那一双。

软件方面也不含糊。

大疆的工程师们就像一群聪明的魔法师,编写着控制无人机飞行的代码。

他们要让无人机像听话的小宠物一样,你让它往哪飞它就往哪飞,还得保证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自己应对,比如说突然来一阵大风,它可不能被吹得找不着北。

他们开发的飞行控制算法,那可是经过了海量的数据模拟和实际飞行测试,就像一个运动员经过了无数次艰苦的训练才能登上冠军领奖台。

而且,大疆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他们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优秀工程师。

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才汇聚在一起,就像把各种独特的调料放进一个大锅里,煮出了独一无二的大疆创新配方。

三、产品制造阶段。

研发出来了好东西,得把它生产出来呀。

大疆就像一个超级工厂的总指挥,精心组织着每一个生产环节。

在供应链管理上,他们可是一把好手。

他们和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大疆创新汪滔:总有一种感觉让我很憋屈

大疆创新汪滔:总有一种感觉让我很憋屈

去做世界二、三流产品,靠便宜取胜——便宜,是自己没 本事,拿不出好货来”,他说。这话在中国企业家里不 多见,是一个极客的宣言。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新 书法作品:“积
极尽志,求真品诚”。这是公司新的座右铭,四字一句, 貌似成语,不是成语。“现存的成语被人用烂了,出不 了新意,况且成语都是从无到有,用的人多了,就是 ‘成语’。”他说
在飞行过程中可以自由呈“V”字形收起、放下,用户由 此可以360度无遮挡航拍。从提出概念到发布,Inspire1耗 时两年,这是继大疆精灵之后,公司产品研发的又一次
突破。就操纵感而言,Inspire1比大疆精灵更稳定,也更 易用。就产品设计而言,黑白相间的流线型机身,极具 未来感。每架3,399美元的定价,传递出Inspire
位二字,有“品”才有“位”。乔布斯在那段“遗失的 访谈”里也说:“你问我对产品的直觉从哪里来,这最 终得由你的品位来决定”。汪滔在创业之初,确定了无 人机的目标和定位
,并影响了周围的合作者,当初每个月只卖几十个产品, 也要成为全世界最好的。“我们已经不太习惯再去做一 个达不到全世界最高要求的产品了,所有人都不习惯了。 我们不会设想
春节临近,深圳的人和车越来越少。这座中国最大的移 民城市,显露出孤寂的一面。位于南山区创维大厦的大 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倒是一片热火朝天。不断有年轻 的研发人员,手拿
无人机下楼,到旁边的空地试飞。我在24楼见到大疆创 新创始人汪滔,这是去年《福布斯》中文版将其推向中 美创新人物封面之后的第二次采访。他身穿白色衬衫, 外罩一件黑色毛
1的产品定位,这款无人机结合了消费级产品大疆精灵和 专业级产品筋斗云的特性。不客气地说,Inspire1的设计 水准与iPhone 6、特斯拉Model S在一个段

从无人机到无所不能

从无人机到无所不能

从无人机到无所不能作者:大疆宣传部来源:《商业文化》2019年第04期“我们的经历证明,初出萍庐的年轻人只要踏实做事,就能够取得成功。

我们相信。

那些回归常识,尊重奋斗的人,终将洞见时代机遇,并最终改世界。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滔介绍说,大疆用了13年时间从口到1,并站上行业之巅,启全球飞行影像新时代,展现出改造世界的无限可能。

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

到执掌“独角兽”企业的“驯兽人”。

汪滔无疑是这个时代杰出的创业违者代表。

作为无人机领域的开创者,汪滔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006年创业,6年之后,大疆突然为世人所知。

犹如横空出世,站上了无人机领域之巅。

但天空没有极限。

汪滔豪言:“未来。

无所不能!”前。

上海证券报记者走進大疆创新。

感受这只“独蝓兽”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

人才:真知灼见置王最前深圳市南山区的威新软件科技园,是一个并不起眼的科技园区。

走进大疆创新的展厅,一系列型号的无人机如精灵Phantom系列、御MavicAir、晓Spark、悟Inspire等有序摆开,令人仿佛置身未来空间。

"公司初创团队只有3个人,包括汪滔在内,都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出发点也很单纯,就是为了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疆创新公关总监谢闻地向记者介绍说,大疆和其他很多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公司从开始酝酿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要去挣钱。

如今,13年弹指而过,大疆已经从起初的3人创业团队,发展到现在全球员工人数超过12000人,客户遍布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中占比超过70%,成为绝对的王者。

对于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大疆毫不讳言:技术创新和人才。

汪滔的话,总透出一股澎湃的动力。

他说,技术创新是大疆的发展命脉。

以梦想为源动力,凭借精湛的技术力量和高端人才储备,大疆从商用自主飞行控制系统起步,填补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之后又陆续推出了飞行控制系统、云台系统、多旋翼飞行器、小型多旋翼一体机等产品系列,皆已成功走向市场。

大疆的创业启示和感悟

大疆的创业启示和感悟

大疆的创业启示和感悟大疆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致力于无人机和云端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在过去的几年中,大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之一,其创业历程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大疆的成功证明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在无人机市场刚刚兴起之时,大疆便已开始研发无人机技术,并成功推出了多款产品。

大疆的无人机具有飞行稳定、操控简单、拍摄清晰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

这些创新技术为大疆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声誉,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疆的创业历程也告诉我们,创业需要持之以恒。

大疆的创始人汪滔是一位研究飞行控制的博士,他对无人机技术的研究始于2005年。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汪滔和他的团队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实践,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大疆的成立和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大疆的创业历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握机遇。

大疆的崛起正是在无人机市场开始迅速发展之时。

大疆抓住了这个机遇,专注于无人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成功地将其产品推向市场。

此外,大疆还通过不断地创新,持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大疆的创业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

大疆的创始人汪滔始终坚信无人机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无人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大疆的目标也非常远大,即通过无人机和云端智能技术,实现人类与世界的更好连接。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不仅激励了大疆的团队,在市场竞争中也为大疆赢得了更多机会和优势。

大疆的创业历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感悟。

创业需要持之以恒、善于把握机遇、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时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相信在这些启示和感悟的指引下,我们也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企业家创新的例子

企业家创新的例子

企业家创新的例子
企业家创新的例子包括许多领域,例如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在70年代香港的商业环境中,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成功收购了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以及青洲英泥等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甚至成功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这可以被视为一次“小蛇吞大象”的商业奇迹。

2.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另一个例子。

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大疆占据了全球70%的无人机市场份额。

它是第一个将无人机应用在商业领域并获得成功的企业,比如在农业、记者报道等方面使用无人机。

3. 周育先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

作为央企的负责人,他的理念是要为国家“卡脖子”的技术、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创业故事

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创业故事

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创业故事大疆是一款无人机的品牌,创立于2006年,由香港科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汪滔创立。

下面店铺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创业故事吧。

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创业故事_关于大疆汪滔的创业故事他是消费级无人机的行业老大,占据70%的全球市场份额;他是全球无人机行业的第1位亿万富翁。

他在宿舍创立的“大疆创新”正低调的主导着全球无人机革命。

35岁的汪滔,以黑马姿态,拥300亿元身家成为最富有的80后白手起家富豪。

留学被拒、毫无目标,创业从宿舍开始汪滔1980年出生在浙江杭州,因为家境不错,从小喜欢航模的他曾从父亲那里得到过一架遥控直升机。

在他的想象中,直升机像一个可以随意操控的精灵,能悬停在空中不动,也可以想让它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操控难度很高的直升机起飞不久就掉了下来,飞速旋转的螺旋桨还在他手上留下了一个疤痕。

“那时我想做一个能够自动控制直升机飞行的东西出来”,在杭州读完高中,汪滔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

到大三时,不甘平庸的汪滔还是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了学,并向世界一流大学递上了申请,他的目标是斯坦福和麻省理工,都被拒绝。

最终只有香港科技大学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他读了那里的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

2005 年,25岁,从毫无人生目标,到开始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

着手准备毕业课题的汪滔决定把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他找了两位同学说服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而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仍然源自童年的梦想——让航模能够自由地悬停。

拿着学校给的经费1.8万元港币,汪滔他们忙乎了大半年,然而在最终的演示阶段,本应悬停在空中的飞机却掉了下来,失败的毕业设计得了一个C,这个很差的成绩甚至让他失去了去欧盟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幸运的是,汪滔的专注得到了一位教授的认可,得以在香港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

读书的同时,他拉着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在深圳创立了大疆创新科技公司,开始专注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

大疆的故事

大疆的故事

大疆的故事“哇,爸爸,你看这个无人机好酷啊!”我兴奋地叫着。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带我去公园玩。

公园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欢快地奔跑着,感受着春风的轻抚。

就在这时,我看到不远处有个大哥哥正在操纵着一架无人机。

那架无人机在空中灵活地飞翔着,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它。

“爸爸,我也想要一个那样的无人机!”我拉着爸爸的手撒娇道。

爸爸笑着说:“好呀,等你表现好了,爸爸就给你买。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盼望着能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无人机,我还经常在网上看关于无人机的视频和介绍。

我知道了有一个很厉害的品牌叫大疆。

终于,在我的生日那天,爸爸真的给我买了一架大疆无人机。

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开始组装起来。

“哎呀,这个怎么装呀?”我有点着急。

爸爸在一旁耐心地指导我:“别着急,慢慢来,你看这里……”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终于组装好了无人机。

我拿起遥控器,小心翼翼地操纵着它飞了起来。

“哇,飞起来啦!”我激动地大喊。

妈妈也在旁边笑着说:“看把你高兴的。

”我操控着无人机在客厅里飞来飞去,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飞行员。

弟弟也在一旁兴奋地跳着:“哥哥好厉害!”从那以后,大疆无人机就成了我的宝贝。

我经常带着它到外面去玩,给它拍各种各样的照片和视频。

它就像我的一个好朋友,陪伴着我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我觉得,大疆无人机不仅是一个玩具,它更像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

它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我也要像大疆一样,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大疆的工作经历

大疆的工作经历

大疆的工作经历大疆科技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它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汪滔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立下了追求技术创新和改变世界的宏伟目标。

从创立至今,大疆一直保持着快速而稳健的发展态势,为无人机行业树立了榜样。

大疆的工作经历可以说是一部技术创新的历史。

从最初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到如今的无人机生态系统,大疆始终致力于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无人机的智能飞行控制、高清航拍技术、应用于农业、测绘、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解决方案,都是大疆不断探索和突破的结果。

大疆的团队一直以来都是高度专业且充满激情的。

公司内部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这种文化使得大疆成为了一个集思广益、充满活力的团队,每个人都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疆的产品品质也是无人机行业的典范。

公司始终坚持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这种执着的追求使得大疆的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并获得了无数用户的认可。

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大疆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公司不仅拥有一支优秀的研发团队,还与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

同时,大疆也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职业机会。

回顾大疆的工作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成长和壮大。

大疆不仅仅是一家无人机制造商,更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它通过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大疆的工作经历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故事,更是无数员工共同努力和付出的结果。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疆将继续引领无人机行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大疆汪滔世界笨得不可思议

大疆汪滔世界笨得不可思议

大疆汪滔世界笨得不可思议大疆“这个世界太笨了。

”这么想的人肯定不少,但没有几个人会当其他人的面说出来。

汪滔是个例外。

“笨得不可思议。

”他微笑着补充道,“工作以后发现,不靠谱的人和事太多了,这个社会原来是这么愚蠢,包括很多很出名的人,或者大家以前当成神、现在也当成神的人,其实level也不高嘛。

我也经常在怀疑自己,你这玩意儿是不是有点脑子发昏了?我时时刻刻都在质问自己脑子有没有发昏,但还是发现,这个世界很笨。

”“姐姐”们哄笑起来。

她们是一群女性企业家,2016年8月2日和台风尼妲一起来到位于深圳南山道的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总部,抓住了汪滔,逼这个连发布会都不参加的CEO打开话匣子。

也许是因为长着一张85后的脸,也可能是由于他的语言风格:直率、激烈、爱憎分明、不留余地,不时蹦出“爽一把、开脑洞”这样的90后词汇,36岁的汪滔说“世界太笨了”时,更像是那个戳穿皇帝新衣谎言的小男孩,或者发际线变高版的麦田守望者霍尔顿,而非一位因不断成功而忘乎所以的亿万富翁。

不管是不是忘乎所以,汪滔确实是位亿万富翁。

2015年这个时候,在福布斯发布的中国40岁以下富豪排行榜中,汪滔位居第二,财富将近228.6亿元。

考虑到排名第一的富二代杨惠妍身后站着一个碧桂园家族,白手起家的汪滔才应该是中国最会赚钱的年轻人。

汪滔的财富来自他一手创立的大疆。

这家深圳企业从0到1的创造了一片广阔市场――消费级无人机,并牢牢把控霸权,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分析师迈克尔?布雷兹说,“大疆的成功在于其开创了非专业无人驾驶飞行器(UA V)市场,所有人都在追赶大疆的脚步。

”福布斯的排行榜刚推出没几个月,大疆的估值就从80亿美元上涨到100亿,汪滔的财富随之水涨船高。

2016年之前,调查数据显示,在民用无人机市场,大疆的占有率为70%,这已经是个垄断性的份额了。

根据海关数据,2016年3月推出新产品精灵4之后,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大疆的市场份额均达到了惊人的90%。

大疆创新成长史上不为人知的故事说课材料

大疆创新成长史上不为人知的故事说课材料

大疆创新成长史上不为人知的故事从2006年建立大疆,汪滔掌舵的大疆创新(简称DJI)默默无闻走过了大部分日子,没有过多包装,也没什么游说;汪滔自己还曾用“偏执”的股权分配,让公司濒临分崩离析。

汪滔不炒概念汪滔甚至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过多提及时下火热的互联网概念。

并非冥顽不化,而是在他看来,对一家科技公司而言,科研本身更为重要,而互联网仅仅只是个工具。

“套上互联网这层皮,感觉好像很高大上,但事情的本质还是掩盖不了;比如一件产品还是没办法将欧美变成核心市场,当它在中国卖饱和后,跑到一个更落后的地方,在一个更没品位的地方卖出去”。

汪滔在接受网易科技的独家专访时说。

言下之意,似有所指。

DJI的产品在欧美很受欢迎,其拥趸不乏一些社会名流,包括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也有传言称,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为了DJI的无人机,买了台iPhone。

作为公司创始人,汪滔觉得这样的成果必然不是来自于某种商业模式的胜利。

他的确对所谓“互联网营销”很不感冒,并坚持,起码DJI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花什么功夫,哪怕公司会因此过的更加顺风顺水。

汪滔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变得“聪明”。

机器人王国虽然在外界眼中,DJI只是家无人机公司,但其未来可能并非与无人机的未来完全重叠。

背靠着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深圳,DJI也许一开始就不满足于做一家无人机制造商。

在DJI纯白色调的新办公楼里,DJI副总裁潘农菲告诉网易科技的记者,去年《经济学人》曾将DJI的无人机列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5个机器人产品”之中,是入选的唯一中国产品,这让大疆上下振奋。

说到这里,这个腾讯产品经理出身的DJI高管,略显激动,如同是自己多年的苦心难得被人理解一般释怀。

同样做机器人的石金博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石金博与汪滔同出一门,是汪滔的师妹,她认为机器人需要完成感知、计算、传输、执行这四件事,DJI做到了,“在空中DJI无人机的自主规划、避障等等,已经在机器人范畴之中”。

而汪滔、石金博的导师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位机器人技术教授。

大疆科技融资历程

大疆科技融资历程

大疆科技融资历程引言:大疆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深圳。

自成立以来,大疆科技一直在无人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以高质量、高性能而著名。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大疆科技融资的历程,展现其在技术创新、市场变革以及行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第一阶段:初创时期大疆科技成立于2006年,创始人汪滔是该公司的核心技术推动者。

在这一初创阶段,公司主要依靠创始人的个人储蓄和家庭朋友们的资金支持进行运营。

虽然当时无人机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大疆科技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成功地设计出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产品,从而开始了它的创业之旅。

第二阶段:天使轮融资随着大疆科技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该公司产生了兴趣。

2009年,大疆科技顺利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得到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青睐。

这笔资金的注入为大疆科技的研发实验室添置了更加先进的设备,并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第三阶段:A轮融资在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大疆科技的无人机产品逐渐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和追捧。

2011年,大疆科技完成了A轮融资,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

这笔融资使得公司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完善销售渠道,并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研发水平。

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功能和性能,大疆科技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上树立了领导者的地位。

第四阶段:B轮融资随着大疆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该公司。

2013年,大疆科技顺利完成了B轮融资,获得了超过2亿美元的投资。

这笔巨额资金的注入为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大疆科技也加大了研发投入,致力于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五阶段:C轮融资大疆科技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并逐渐向其他领域拓展。

2015年,大疆科技顺利完成了C轮融资,获得了超过5亿美元的投资。

这笔巨额融资使得大疆科技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中最具实力和规模的企业之一。

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扩大了产品应用领域,为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青年创新创造的例子

青年创新创造的例子

青年创新创造的例子青年创新创造,那可是一股能让世界变得超酷的力量。

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无数扇原本紧闭的大门。

咱就说大疆创新的那群年轻人吧。

他们就像是一群勇敢的探险家,在无人机这个未知的领域里闯荡。

以前,无人机这玩意儿,大多是军方或者专业人士玩的,又贵又复杂,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

可是大疆的青年们呢,他们就琢磨着,为啥不能让无人机走进寻常百姓家呢?这就好比是把宫廷御膳变成街边小吃,让大家都能尝尝鲜。

于是,他们就开始捣鼓各种创意,把无人机做得更小、更智能、更便宜。

现在啊,咱们能看到好多摄影爱好者用大疆的无人机拍摄超级震撼的风景照片,就像鸟儿在空中俯瞰大地一样自由。

这就是青年创新创造的魔力,能把高大上的东西变得亲民,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的乐趣。

再看看那些搞文创的年轻人。

我有个朋友,他就特别喜欢传统文化。

有一次他跟我说,他觉得传统文化不能总是待在博物馆里,得像一阵风一样,吹到每个人的身边。

他就开始自己动手设计文创产品。

他把古代的诗词画在现代的T恤上,把传统的建筑做成精致的小摆件。

这就像是给古老的文化穿上了时尚的新衣,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里重新焕发出光彩。

他这个创意啊,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周围好多年轻人都受到他的启发,也开始加入到文创的队伍中来。

大家都在想办法,怎么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融合得更好。

这可不就是青年创新创造的魅力嘛,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变得鲜活起来。

还有那些搞科技发明的青年才俊。

比如说那个发明了新型环保材料的小伙子。

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看到地球被污染得那么严重,就决心用自己的智慧来拯救世界。

他每天泡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尝试各种材料的组合。

这就像是在玩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游戏,每个小碎片都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既环保又实用的材料。

这种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各种东西,从日常的生活用品到大型的建筑材料。

这就像是找到了一把打开绿色未来大门的钥匙,让人们看到了保护环境和发展科技可以两不误。

9年身价上百亿的创业成功故事

9年身价上百亿的创业成功故事

9年身价上百亿的创业成功故事9年身价上百亿的创业成功故事他是谁?他是大疆创新公司创始人兼CEO。

这家成立9年的科技公司在今年5月份从Accel Partners那里获得了7500万美元投资,在这轮融资中的估值达到80亿美元左右。

目前它还在以100亿美元的估值实施新一轮融资,而持有公司约45%股份的汪滔的个人资产将达到45亿美元,合计人民币287亿。

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留着小胡子,头顶高尔夫球帽,这位低调的无人机统治者如何有今时今日的成就?从0到70%汪滔出生于1980年,在杭州长大,母亲是位教师,父亲则是一位工程师。

后来父母纷纷下海在深圳经商成为小企业主。

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管教,所以汪滔在小学三年级后就被送回杭州寄宿在老师家中,并在杭州完成中学学业,参加了高考。

那段时间汪滔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与航模有关的读物上面——相比中等的学习成绩,这种业余爱好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慰藉。

2003年,已经读大三的汪滔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并想世界一流大学递上了申请,可最终只有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发来了录取通知书。

2005年,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准备毕业课题,说服老师同意他自己决定毕业课题的方向——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研究的核心在于使航模能够自动悬停。

这一研究,便成为了汪滔今后的事业道路。

2006年,汪滔继续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与此同时,他和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正式创立大疆,汪滔将他在大学获得的奖学金的剩余部分全部拿出来研发生产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

公司最初只有五六个人,在深圳的民房办公。

因为办公环境简陋,他们无法招到特别优秀的人,就连一起创业的两位同学在历经两年的艰难期后也相继离开。

但汪滔没有放弃,终于在2008年他研发的第一款较为成熟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

1面市。

2010年,大疆每月的销售额能有几十万元了,也正是在这一年,香港科技大学方面向汪滔团队投资了200万元。

原来汪滔只希望能养活一个10到20人的团队就行了,渐渐地他发现这个行业市场前景很宽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疆创新成长史上不为人知的故事从2006年建立大疆,汪滔掌舵的大疆创新(简称DJI)默默无闻走过了大部分日子,没有过多包装,也没什么游说;汪滔自己还曾用“偏执”的股权分配,让公司濒临分崩离析。

汪滔不炒概念汪滔甚至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过多提及时下火热的互联网概念。

并非冥顽不化,而是在他看来,对一家科技公司而言,科研本身更为重要,而互联网仅仅只是个工具。

“套上互联网这层皮,感觉好像很高大上,但事情的本质还是掩盖不了;比如一件产品还是没办法将欧美变成核心市场,当它在中国卖饱和后,跑到一个更落后的地方,在一个更没品位的地方卖出去”。

汪滔在接受网易科技的独家专访时说。

言下之意,似有所指。

DJI的产品在欧美很受欢迎,其拥趸不乏一些社会名流,包括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也有传言称,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为了DJI的无人机,买了台iPhone。

作为公司创始人,汪滔觉得这样的成果必然不是来自于某种商业模式的胜利。

他的确对所谓“互联网营销”很不感冒,并坚持,起码DJI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花什么功夫,哪怕公司会因此过的更加顺风顺水。

汪滔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变得“聪明”。

机器人王国虽然在外界眼中,DJI只是家无人机公司,但其未来可能并非与无人机的未来完全重叠。

背靠着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深圳,DJI也许一开始就不满足于做一家无人机制造商。

在DJI纯白色调的新办公楼里,DJI副总裁潘农菲告诉网易科技的记者,去年《经济学人》曾将DJI的无人机列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5个机器人产品”之中,是入选的唯一中国产品,这让大疆上下振奋。

说到这里,这个腾讯产品经理出身的DJI高管,略显激动,如同是自己多年的苦心难得被人理解一般释怀。

同样做机器人的石金博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石金博与汪滔同出一门,是汪滔的师妹,她认为机器人需要完成感知、计算、传输、执行这四件事,DJI做到了,“在空中DJI 无人机的自主规划、避障等等,已经在机器人范畴之中”。

而汪滔、石金博的导师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位机器人技术教授。

围绕被誉为机器人产业基地的东莞松山湖,DJI、固高、李群等李泽湘门下弟子的企业,陆续成为机器人这一“中国创造”领域的代表公司。

但汪滔不是个着急的人,单论DJI在机器人产业的进展,DJI难以言快。

他依旧显得很谨慎,即便外界如何热炒机器人,他还是觉得技术不够完善,DJI可能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新机会,一旦有这个机会,DJI当然会把握住,去扩展到更多机器人领域。

而机器人自动化,在汪滔眼中,有着相当大商机,甚至会如他一直期待的一样,会“改变全世界”。

不过,谨慎归谨慎,汪滔并没有无动于衷。

事实上,DJI已经将一个叫RoboMasters的机器人大赛运作了三年。

虽然前两年只是夏令营形式,但今年在团中央、全国学联的参与下,这项赛事正作为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运作。

在这项机器人对抗赛事中,DJI给每个参赛队伍发放了一台形似“遥控车”的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的主控和无人机的飞控一脉相承,技术上不仅先进,甚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

而这项比赛虽然和DJI现在的主营业务毫无关系,DJI却拿出了5000万元人民币承办。

潘农菲向记者透露,最初DJI对RoboMasters有两套方案:一是继续以小规模夏令营的方式举办;二是重金承办,将其推向全国。

最终汪滔拍板了后者,“这个决定几乎没有办法用财务逻辑来推演”。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通过RoboMasters夏令营进入DJI工作的大学生为数不少。

而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无人机本身就是广义机器人的一部分,二者技术相通,人才也相通。

这也让DJI意识到挖掘和培养中国自己工程师这一过程的重要性。

而汪滔的本意,就是想让工程师、发明家也能当明星。

RoboMasters,也许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已然成为汪滔理想的一部分。

独一无二的DJI无论是无人机,还是机器人,可能人们更关心的是,现在的DJI是一家什么公司。

“我们可能有点像无人机里面的英特尔、微软,如果非要类比,我们可能更像做整合产品的苹果”,但即便如此,汪滔还不忘向网易接的记者强调,DJI只是在模式上和苹果有一些类似,绝不代表是在学它。

汪滔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路。

因此,他不想走捷径。

事实上,在创业之初,像无人机这种门槛高却没有太多市场的蓝海领域,做好了是个巨大的机会,做不好就是个巨大的坟墓。

汪滔“不聪明”,选择了技术研发这条最难走的路,也因此几度陷入困境。

最艰难的时候,DJI账上只有2万现金,汪滔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就此收手,要么勉力维持;他想赌一赌,试着出售最后一批设备,“幸运的是,东西卖出去了,大疆活了下来”,潘农菲向记者透露。

在经历数年沉默期后,DJI开始崭露头角,同时在通讯、控制、动力、相机、陀螺仪稳定云台等一整套技术上有了一定技术积淀;在市场份额上,保守估计,目前DJI在全世界无人机市场中有过半份额。

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甚至潘农菲认为DJI“在技术上超越竞争对手两年”,但崇尚技术的汪滔并不敢掉以轻心,“的确有可能会有人超越我们,只是,我们80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会尽量让这件事不发生”。

汪滔充满自信,虽然他带着的鸭舌帽及圆框眼镜并没有为之增加几分严肃。

不过谈到“未来”这个话题,这个35岁的掌舵者再次显得相当谨慎。

他喜欢说“走一步算一步”,这似乎和他“理想主义”的标签不甚一致,反倒像一个切切实实的现实主义者。

而未来,首先要立足于对现在的考虑。

“现在的无人机产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汪滔向网易科技的记者做了一个比喻,“就像汽车刚刚发明时,发动机经常要坏,车也不够安全,全身上下都不能和现在比”,所以短期内,无人机产业主要还是要沉下心做一件技术攻坚的事情。

在这其中,整个行业最需要的是关键技术的突破,包括关键的避障和续航问题。

DJI的Matrice 100据称已经在避障方面有所进展;续航能力也有改进,未来可能随着技术的改进,还会不断提升,但最后还是需要电池技术有所突破,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

显然,避障技术需要缓慢积淀,电池技术需要倚仗其他行业的进步,问题的解决都并非一朝一夕能遂愿。

然而,时势不等人,汪滔明白,无人机越来越大众化后,人们对技术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苛刻,包括安全性、应用性以及整个重量方面;不仅仅是上述的避障和续航,更多的地方都需要对核心技术进行完善、迭代。

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这个挑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无人机产业正在扩大的应用边界。

更庞杂的应用场景,向无人机的核心技术提出了更多挑战。

毕竟,天空的故事,并不只有“航拍”一个版本。

于是DJI提出了第三方参与的生态平台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DJI一改此前为人所诟病的“封闭”印象,开放DJI 的SDK(软件工具开发包)给第三方开发者,并向各个垂直细分行业应用开发者提供无人机解决方案,将无人机覆盖到更多领域。

汪滔告诉记者,核心技术需要去研发,商业模式需要去探索,当前DJI给出的答案是这样一种合作互赢的模式;但SDK刚开始进入行业,还不是那么成熟,后续Inspire、Phantom上会搭载更加成熟的版本,只是都还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展现出第三方姿态的DJI并未完全摈弃自己做行业应用的可能。

潘农菲告诉记者,如果某个垂直领域无论如何都做不到DJI希望的程度,DJI也会考虑自己去做;但扶持第三方合作伙伴是DJI的首选。

汪滔进一步解释,DJI一开始就不打算在各个领域都垄断,“而是要的是一个合理的利润,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汪滔的品位论外界很多人一直好奇,汪滔及他执掌的这家科技新贵,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业界追捧的明星的创业公司。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也力图去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

在汪滔这个“不聪明的偏执者”眼中,每个人理应去试着把喜欢做的事情做成,同时让世界因此变得更美好。

他喜欢谈“梦想”、谈“坚持”、谈“纯粹”,以至于外界给他贴上了“理想主义者”的标签。

只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听起来“逼格”甚高的“理想主义”四个字,一次都没有从他自己口中吐出,取而代之的是“品位”----似乎这才是通向汪滔“自有王国”的钥匙。

甚至从头到尾,汪滔都在强调,DJI是一个有品位的公司,而品位,最终会是DJI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不是为了有品位而有品位,只是我们非常崇尚一个比较酷、比较美好的东西;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会转化成一种战斗力,这种战斗力最终会做出好产品”,汪滔向网易科技如此解释。

而品位对于DJI的影响,正如汪滔所言,“商业上的决策也好,产品设计也好,技术上的取舍也好,最终都会落在品位上”。

影响并非只对DJI自身。

用更通俗的话说,品位可能是DJI的文化和价值观,DJI希望用产品将DJI的文化和价值观散播出去。

就目前来看,DJI也许真的做到了,哪怕是被称为一直在输出文化的苹果,也有很多员工是DJI的粉丝。

汪滔为自己的品位能被输出而高兴。

毕竟输出品位,向来不是名声不甚好的中国企业擅长的东西。

早年汪滔曾想过在德国注册空壳公司,可还是打消了念头,中国人的标签最终也并没有影响到DJI的品位输出,“我们是中国人,也是中国公司,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目标,跟国家、跟中国人的命运其实是分不开的”。

汪滔想借DJI改善世界对中国公司的印象,或者说,试着输出中国人的品位。

这时的汪滔,不太像个商人,他更像是一个充满实干的理想主义者。

汪滔一直贯彻着“品位”,这可以看作是汪滔对其事业的坚持,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其喜好的东西设下的标准和底线。

他说,无人机是他从小到大的一个梦想,这是对一个技术、一个特定东西的梦想。

这样的一个梦想,需要用这样一些东西来呵护。

他甚至因此反感某些圈子里的一些风气,比如创业,“为了创业而创业,其实就跟以前说华为招通讯专业工资给得高,市场很热,大家一股脑儿去学通讯一样;后来就变成学经济、金融,到如今又变成说创业、创客这些东西”。

汪滔认为,用这种态度去做事情的人,跟以前这批什么流行去做什么的人没什么区别,没有品位,也谈不上有梦想。

更多的方面,诸如在融资问题上,汪滔依旧用“品位”来解释:大疆商业上不缺钱,也不会为了钱而忽悠,“如果明摆着是坑,这个时候让投资进来,让他们没有得到应该期盼的收益,最后这个单还是得我们去买;所以DJI 不会去过多承诺什么,DJI没有这样的东西,也没有这样的品位”。

而汪滔口中不作过多承诺“实在”的DJI,近期据传获得100亿美元的估值。

他觉得估值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公司的价值,但这个价格,算是实在。

“DJI值这么多钱”,他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