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基础
2024CSCO胃癌诊疗指南

2024CSCO胃癌诊疗指南目录•胃癌概述与流行病学•诊断方法与评价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并发症处理与康复管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与展望PART01胃癌概述与流行病学胃癌定义及分类定义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
分类根据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胃癌可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等类型。
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胃癌总数的90%以上。
发病原因与机制发病原因胃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之一。
发病机制胃癌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如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DNA损伤修复障碍等。
这些异常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最终形成胃癌。
全球及中国胃癌现状全球现状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中国现状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面临严峻挑战。
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危险因素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等胃部疾病,以及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预防策略针对胃癌的危险因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策略:积极治疗胃部疾病,改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等;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胃癌前病变;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胃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PART02诊断方法与评价标准临床表现及早期筛查临床表现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消瘦、呕血、黑便等症状。
早期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胃癌。
通过口服硫酸钡造影剂,观察胃壁黏膜皱襞的形态和胃的轮廓,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X 线钡餐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可显示胃癌的累及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对胃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胃癌基础知识

控制措施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胃癌患者得 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提高胃癌诊疗水平,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设 备投入。
规范诊疗流程
制定胃癌诊疗规范,提高诊疗效率,降低误 诊和漏诊率。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胃癌防治合作与交流,引进先 进技术和经验。
公共卫生教育
提高公众认知
等症状。
食欲减退
随着病情的恶化,胃癌中晚期 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明显减退
,甚至无法进食。
腹水
胃癌中晚期,部分患者可能会 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
腹胀等症状。
体征
上腹部压痛
胃癌患者在进行体格检查时, 医生可能会在上腹部触及压痛
点。
腹部肿块
部分胃癌患者腹部可触及肿块 ,质地多较硬,形态不规则。
肠梗阻表现
地域差异
胃癌的发病率存在地域差 异,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
年龄与性别
胃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男 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02
胃癌的症状与体征
早期症状
轻度上腹部不适
胃癌早期,患者可能会 出现轻微的上腹部不适,
如隐痛、钝痛等。
消化不良
胃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症 状还包括消化不良,如 食欲不振、反酸、嗳气
等。
体重下降
消化道出血
胃癌基础知识
contents
目录
• 胃癌概述 • 胃癌的症状与体征 • 胃癌的诊断与治疗 • 胃癌的预防与控制 • 胃癌的科研进展
01
胃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 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 。
分类
根据组织学分类,胃癌可分为腺 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等类型 。
胃癌诊治

胃癌中西医诊疗规范一、诊断中医诊断:胃癌(TCD:BNA000)西医诊断:胃癌(ICD-10:C16)二、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7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胃癌诊疗规范(2011版);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版)。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辅助检查。
①内镜检查。
胃镜: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超声胃镜: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②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③影像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评价胃癌病变范围、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磁共振(MRI)检查: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状态。
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判断胃原发病灶的范围及功能状态,(4)胸部X线检查:可用于评价是否存在肺转移和其他明显的肺部病变,侧位相有助于发现心影后病变。
超声检查:对评价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表浅部位的转移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术前分期的初步检查方法。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基础及临床应用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基础及临床应用尹刚;张能维;阿民布和;许光中;孙志鹏【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09【总页数】3页(P114-115,126)【关键词】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作者】尹刚;张能维;阿民布和;许光中;孙志鹏【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中国消化道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致死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胃切除手术的术后复发率高,整体预后差,生存期短。
随着对胃癌生长特点及转移途径的深入研究,目前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仍然是治疗的首选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随着微创技术及器械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目前对于可切除的远端胃癌,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ODG)和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TLDG)。
传统的开腹手术切口大,需要打开腹腔,侵入性大,出血量多,术后全身炎症反应重,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以TLDG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胃肠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快等优势[1]。
本研究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TLDG)与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ODG)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共80例,全部经检查明确诊断为远端胃癌,符合手术治疗指征[2]。
排除标准: ① 存在明确手术禁忌证;②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③ 近期进行过放化疗等相关治疗; ④ 存在其他严重疾病。
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TLDG组和行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ODG组,每组40例。
精品课件胃癌-PPT课件

编辑版ppt
22
编辑版ppt
23
胃癌转移扩散途径
+ 直接浸润 + 淋巴转移 + 血行转移 + 腹腔种植
编辑版ppt
24
编辑版ppt
25
胃癌的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症状,早期缺乏特异性
+ 上腹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
+ 呕血与黑便、贫血、体重下降
体征
+ 上腹部深压痛、肿块
+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 疾病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
生与不典型增生、胃息肉、残胃、胃溃 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
编辑版ppt
6
不良生活习惯(熏制食品)
编辑版ppt
7
编辑版ppt
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感染
+ HP是一种微弯曲棒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存在 于多数慢性胃炎病人的胃型上皮表面和腺体内 的粘液层中。HP通过其产生的粘附素粘附到胃 上皮细胞表面,分泌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 白和细胞空泡毒素及其他一些物质而致病。
60
化疗
编辑版ppt
61
放射治疗
+ 应用放疗设备进行治疗,对胃癌有一定疗 效
+ 术前放疗:缩小瘤体,减少播散,以利手 术切除
+ 术中放疗:一次性大剂量对手术区残余灶 或转移淋巴结给予照射
+ 术后放疗:适合于姑息切除后有局限性病 灶和转移淋巴结存在
编辑版ppt
6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放射治疗
编辑版ppt
63
胃癌的治疗
+ ②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者,胃癌发生率高,Hp感染 率也高;
结直肠癌+胃癌医学基础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结直肠癌+胃癌医学基础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1、本卷共65题,第7题4分,其他每题1.5分,共100分;2、本卷及格线为80分,不及格的同学需要重考;1. 对于局部病灶较大而没有远处转移的病例采用区域放疗或全身化疗使病灶缩小,使之能够接受手术等根治性治疗,该种治疗称为() [单选题] *A 根治性治疗B 姑息性治疗C 辅助治疗D 新辅助治疗(正确答案)E 一线治疗F 二线治疗G 维持治疗2. 在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中,其中OS(Overall Survival)是评价的金标准,是指() [单选题] *A 完全缓解B 部分缓解C 疾病稳定D 疾病进展E 客观缓解率F 疾病控制率G 总生存期(正确答案)H 无病生存期I 无进展生存期J 疾病进展时间K 治疗失败的时间3. 一线治疗后,如果没有出现疾病进展,使用至少一种在一线治疗中使用过的药物进行治疗;或者一线治疗后,如果没有出现疾病进展,开始使用另一种不包含在一线方案中的药物进行治疗。
改种治疗称为() [单选题] *A 根治性治疗B 姑息性治疗C 辅助治疗D 新辅助治疗E 一线治疗F 二线治疗G 维持治疗(正确答案)4. 在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中,根据RECIST 1.1 标准,如果所有靶病灶和非靶病灶都消失,淋巴结病灶短径<10mm,而且没有新发病灶,则可评价()[单选题] *A 完全缓解(正确答案)B 部分缓解C 疾病稳定D 疾病进展5. 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医生都会先对肿瘤进行分期诊断,关于分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分期可以确定体内肿瘤负荷及其位置,以确定治疗方案,有助于判断预后;(正确答案)B 分期类型有临床分期、病例分期等;(正确答案)C 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分期标准;(正确答案)D 肿瘤分期为医生在讨论患者的病情时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语言;(正确答案)6. 需要预先设定界值(margin),即临床上能接受的最大的疗效损失,以进行统计学检验的研究设计是() [单选题] *A 优效性设计B 非劣效性设计(正确答案)C 平行设计7. 在一个非劣效性研究中,设定 HR<1 是研究组好,HR>1是对照组好,非劣性界值为δ(δ=1.23),以下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A 如果HR的置信区间为0.4-0.8,则可证明是研究组优效于对照组;(正确答案)B 如果HR的置信区间为0.8-1.2,则可证明是研究组非劣效于对照组;(正确答案)C 如果HR的置信区间为0.9-1.32,则研究组是否非劣效于对照组没有定论;(正确答案)D 如果HR的置信区间为1.32-1.64,则可证明是研究组劣效于对照组;(正确答案)8. 在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中,属于近期疗效观察指标(按照RECIST标准)的有()*A 完全缓解(CR)(正确答案)B 部分缓解(PR)(正确答案)C 疾病稳定(SD)(正确答案)D 疾病进展(PD)(正确答案)E 客观缓解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PR(正确答案)F 疾病控制率(DCR,Disease control rate), DCR=CR+PR+SD(正确答案)G 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H 无病生存期(DFS,Disease Free Survival)I 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J 疾病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K 治疗失败的时间(TTF,Time To Failure)9. PS评分即行为状态评分,是对肿瘤患者健康状况进行的量化评估,为开展治疗提供依据,根据ECOG标准,可推荐进行化疗的PS评分有?() *A PS=0(正确答案)B PS=1(正确答案)C PS=2(正确答案)D PS=3E PS=4F PS=510. 在临床肿瘤分期中,Ⅰ / Ⅱ / Ⅲ / Ⅳ期是不同T 、 N 、 M的组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1. 在肿瘤领域的临床研究中,Ⅱ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初步考察药物的生物活性,必须获得生存方面的数据才可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2. 在肿瘤领域的临床研究中,客观缓解率、生存期、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指标也可作为II期研究的疗效指标;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3. Ⅲ期临床试验必须采用随机设计。
胃癌PPT课件ppt课件

内镜下注射无水酒精、抗癌药物或免疫 增强剂
高频电切、激光、微波、冷冻等
胃左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
完整版课件
43
早期胃癌EMR术后根除Hp治疗
治疗
根除Hp
例数
65
胃癌复发(3年) 0
未根除Hp 67
6(9%)
完整版课件
44
胃癌的预后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 年龄、癌肿部位、组织类型、侵犯胃壁的深
度、转移情况、宿主反应及手术方式等。
完整版课件
16
早期胃癌 (IIa)
完整版课件
17
早期胃癌 (Ⅱa+Ⅱc)
完整版课件
18
早期胃癌 (Ⅱc)
Thickening, Rigidity, Non-structure
完整版课件
19
早期胃癌 (Ⅱc)
No swelling of fold, No rigidity
完整版课件
20
早期胃癌 (Ⅱc+Ⅲ)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适应症:(日本内镜协会)
小于 2 cm的隆起型粘膜内癌 表面无溃疡的小于1 cm的凹陷型早期胃癌
完整版课件
39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完整版课件
40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完全切除:癌灶边缘与切除断端的最短距离≥2 mm 不完全切除:癌灶边缘与切除断端的最短距离 2 mm 残留切除:切除断端仍有癌细胞
完整版课件
24
组织发生分型
➢ 胃型(弥漫型)
起源于胃粘膜固有上皮,分化较差,常为未分化 癌和粘液细胞癌。
➢ 肠型胃癌
起源于化生的肠上皮,分化较好,多为乳头状腺 癌及分化较好的管状腺癌。
完整版课件
胃癌 PPT课件

GLOBOCAN 2002
流行病学:中国
环境因素 VS 遗传因素 内在因素:遗传易感性、血型(A) 外在因素:生活饮食习惯 (熏制食品、亚硝酸盐)、环境、土壤、水源 疾病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胃息肉、残胃、胃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
病 理
①直接蔓延:直接侵入邻近器官 ②淋巴转移:最常见,Virchow淋巴结 ③血行播散:以累及肝脏多见 ④腹腔内种植:癌细胞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称Krukenberg瘤
侵袭与转移
病 理
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70%),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进展期胃癌:上腹痛,伴纳差、腹胀、上腹部不适,体重下降 并发症或转移症状:咽下困难、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转移受累器官症状(肝、肺) 体征:上腹部包块,上腹压痛,淋巴结肿大,腹水
60
72
149
250
170
253
Events
Total
CSC
S
Log rank p值 = 0.009 风险比 = 0.75 (95% CI 0.60-0.93)
有风险的患者
随机分组后的时间(月)
生存率
Cunningham et al, NEJM 2006
5年生存率: 38% vs. 23%
术后辅助化疗:S1单药(ACTS-GC)
进展期胃癌的总生存数据比较
Months
BSC1
FAMTX2
CF3
IF4
EOF5
DCF3
ECF5
XP6
ECX5
EOX5
1Murad et al. Cancer 1993; 2Vanhoefer et al. J Clin Oncol 2000; 3Van Cutsem et al. J Clin Oncol 2006; 4Dank et al. Ann Oncol 2008; 5Cunningham et al. N Engl J Med 2008; 6Kang et al. Ann Oncol 2009; 7Van Cutsem et al. ASCO 2009
最全胃癌从基础到临床ppt课件

胃网膜右A
胃短A
(1) 胃左动脉: 起自腹腔干,位于胃小弯左侧半。
(2) 胃右动脉: 起于肝固有动脉,位于胃小弯右侧半。
(3) 胃网膜右动脉: 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位于胃大弯右侧半。
(4) 胃网膜左动脉 : 发自脾动脉,位于大弯右侧半。
(6) 胃后动脉: 起自脾动脉末端,经胃隔韧带至胃后壁。
*
胃的生理功能及解剖结构
四、吸收功能 在正常胃组织、胃液中,还存在着一种由壁细胞分泌的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的物质(内因子)。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保护维生素B12在肠腔内不容易被破坏,还能吸附在回肠壁的受体上,有利于回肠上皮细胞对维生素B12的吸收。缺乏内因子,会产生恶性贫血。
*
胃左A
胃右A
*
胃的生理功能及解剖结构
三、神经-体液调节: 由壁细胞分泌的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盐酸进入小肠后还可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 由胃粘膜的表面上皮细胞、胃腺的粘液细胞及贲门腺、幽门腺所分泌的粘液中含有多种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糖蛋白、粘多糖等,其中糖蛋白是粘液中的主要组分。粘液分泌后构成屏障,有中和胃酸、抵抗胃蛋白酶消化胃壁的作用。
胃短V
胃的静脉
*
贲门右 贲门左 沿小弯侧 沿大弯侧 幽门上区 幽门下区 胃左动脉周围 肝总动脉周围 腹腔干周围 脾门 脾动脉干周围 胰十二指肠韧带内 胰头十二指肠后 肠系膜血管根部 结肠中动脉旁 腹主动脉旁
4sa. 胃短 4sb.网膜左 4d.网膜右 110. 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 111.膈上淋巴结
*
胃癌的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症状,早期缺乏特异性 上腹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呕血与黑便、贫血、体重下降 体征 上腹部深压痛、肿块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直肠指诊触及肠壁外肿块 腹水
胃癌全面解析

.屣门口【夷门】胃癌一权威肿瘤专家解析一、什么是胃癌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 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
胃的外形与挂着的弯辣椒相似(弯向右侧),上端是胃的入口称为贲门,下 右端为胃的岀口称为幽门,上部称胃底、中部称胃体、下部称胃窦,右侧较短 称为胃小弯,左侧较长称为胃大弯,向腹壁的一面称为胃前壁,向后背的一面 称为胃后壁。
胃壁从内到外(或称从浅到深)山胃粘膜层(主要为粘膜上皮细 胞)、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下层和浆膜层组成。
胃的主要功能:(1)储存. 研磨、搅拌、并向小肠内排入食物;(2)分泌胃酸、各种消化酶等部分消化食 物;(3)产生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内因子(缺乏后易出现贫血)。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每年 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儿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 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旦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 lo 其发病原 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 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 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 )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 位/旦多见于£ «R +二措&空 ? & 乙ft 8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
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
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暧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
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节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
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胃癌相关知识点(3)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胃癌相关知识点(3)
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胃癌相关知识点。
胃癌扩散途径
1.直接浸润蔓延
胃癌可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淋巴道转移。
胃癌向胃壁浸润时,可侵入血管、淋巴管,形成癌栓。
癌组织还可侵入自然腔道,如食道下端、十二指肠亦可直接蔓延波及网膜、横结肠、胰腺及肝脏等。
2.淋巴转移
为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
首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最常见的是幽门下胃小弯的局部淋巴结。
一般按淋巴引流顺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也可出现跳跃式转移,即近处淋巴结尚未出现转移时,远处淋巴结已发生转移。
3.血行播散
多发生于胃癌晚期,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为肝脏,其次为肺。
癌细胞一旦进入大循环,能在骨、脑、肾上腺、肾、脾、甲状腺及皮肤等形成转移灶。
胃癌肝转移多数经门脉血行转移,在肝内形成
多个结节性转移灶,有时肝转移为胃癌的首发证候,且肝内病灶的治疗一般效果较差。
4.腹腔种植
胃癌侵及浆膜后可脱落至腹腔引起种植。
见于腹腔、肠系膜、肠壁和盆腔,均属于疾病的晚期。
临床上可见癌性腹膜炎、大量的血性腹水、肠腔压迫梗阻等。
女性可移植于卵巢形成krukenberg 瘤。
胃癌的组织发生
1.胃癌的细胞来源主要发生自胃腺颈部和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
2.肠上皮化生与癌变;
3.不典型增生与癌变。
例题:
下列哪种方式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A.血行转移
B.淋巴转移
C.直接蔓延
D.腹膜种植
E.。
胃癌基础知识文案

胃癌基础知识一、胃癌的定义1、名词解释:是最常见的胃肿瘤,系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即胃腺癌2、胃癌分类:根据部位不同,分为胃底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3、人群分布:高发地区辽宁、福建、山东等地,高发年龄在50~80岁间4、数据统计:胃癌发病率在我国居第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全球平均水平两倍多二、致病因素:1、环境因素: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2、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高盐食物能增加对胃粘膜的损害,经常吃高浓度盐腌食品的人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3、亚硝胺类化合物:亚硝胺存在于某些食物里,如熏鱼、腌肉、香肠等食品,它既是引起胃炎的原因,也是以后引起胃癌的因素。
4、胃部其他疾病与胃癌发生的关系:①慢性萎缩性胃炎:该病很早就被视为胃癌前疾病,全国大面积的人群调查结果表明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十分密切。
②胃息肉:被看作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特别是病变直径超过2cm的息肉,其演变胃癌率较高。
③胃溃疡:对经久不愈的溃疡应仔细检查,以排除溃疡恶变。
癌变主要发生在溃疡周围胃粘膜炎症再生上皮基础上。
5、精神因素:如长期情绪抑郁等6、遗传因素:三、胃癌的分期早期胃癌:癌组织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无论有否淋巴结转移,称为早期胃癌。
其分型简化为三型: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
进展期胃癌:一般把癌组织浸润肌层称为中期,超肌层称为晚期胃癌。
其大体分型为九型:结节蘸伞型、盘状伞型、局部溃疡型、浸润溃疡型、局部浸润型、弥漫浸润型、表面扩散型、混合型、多发癌。
晚期胃癌:指癌组织经黏膜、粘膜下层、肌层侵润至浆膜下层、浆膜层及浆膜外的胃癌。
四、胃癌症状五、胃癌常见并发症1、并发消化道出血时,可出现头晕、心悸、解柏油样大便、呕吐咖啡色物。
2、胃癌腔转移使胆总管受压时,可出现黄疸,大便陶土色。
3、合并幽门梗阻,可出现呕吐,上腹部见扩张之胃型、闻及震水声。
4、癌肿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可出现腹肌板样僵硬、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征。
胃癌超早期的六个征兆,快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

胃癌超早期的六个征兆,快看看⾃⼰⾝上有没有胃癌的发展⼗分迅速,⼀旦胃部黏膜细胞出现癌变,不及时治疗,就会迅速恶化成中晚期。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胃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位,另外,男⼈的发病率⾼于⼥性,⼤约是3:1的关系。
都市⼈,吃饭不规律,突出表现在⼏个⽅⾯,早饭要么就是不吃,要么就是路上随便吃点。
晚饭因为交通问题,经常很晚吃。
另外,这⼏年,⼤家喜欢吃重油特辣的⾷品,⽐如说类似于⽔煮鱼、⼩龙虾之类的,各种类型的胃病越来越多。
对于胃病,很多⼈觉得是⼩事,最多就是忍忍。
但实际上,就是这种松懈,让⼩病拖成⼤病,错失了最好的时机。
即便是胃癌,只要发现的早,通过⼿术治疗的⽣存率还是很⾼的。
只不过,很多⼈就是不注意。
在胃癌到来之前,其实⾝体是有很多预警信号的。
关键是⾃⼰到底引起警觉没有,今天给⼤家分享⼀下,六个早期胃癌到来前的征兆:⼀、吃东西后,上腹部不适及饱胀病情越到后⾯,这种感觉越强烈,⼀般出现在吃饭之后。
另外,病情加重之后,会有胃胀⽓和轻度胃痛。
如果⼀直这样,⼀定要去医院看看,不要马虎。
⼆、左腹部⼼窝处有隐痛就像所有的癌症⼀样,所有⾝体的隐痛都不要轻视,⼀定让医⽣看⼀下,他们看过的病例多,你说⼀下,他们就⼤概知道了。
不要拖拉。
三、征兆是突然消瘦这个也没什么异议,如果你没有减肥,也没有经常控制饮⾷,但⼈突然消瘦了,要注意,不是要变苗条,⽽是⾝体出了⼤问题。
这种情况⾃⼰有时候感觉不出,如果遇到⼏个⽉不见的朋友,他们要是说你突然消瘦了,你要注意,这不是好事。
⼏乎⼤部分癌症都有突然消瘦的症状。
四、⾷欲⼤幅下降,对⾁类等甚⾄产⽣恶⼼感我们经常说的,⽆⾁不欢,但对⾁等突然特别反感,要注意。
五、⼤便⿊⾊这很可能是肿瘤侵袭胃膜引起的上消化道出⾎,⼤便有点像柏油发亮发⿊。
我们知道,看⼤便来推断消化道疾病是很有效果的,所以,每天上完厕所不着急冲,看⼀眼,对⾃⼰负责。
第六、呕⾎这种情况就⿇烦了,我们看电视剧,但凡呕⾎的⾓⾊,⼤都时⽇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主要分为表浅型、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
好发年龄在50 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
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的维持有赖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共同调控。
此外,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
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包括:ras 基因、bcl-2;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MCC 等;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等。
这种平衡一旦破坏,即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 微卫星不稳定,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逐渐进展为胃癌。
多种因素会影响上述调控体系,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1. 环境和饮食因素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
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某些环境因素,如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使用冰箱及正确贮藏食物,可降低胃癌的发生。
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
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
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
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2.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已引起关注。
Hp 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 感染率高;Hp 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陛高于阴性人群;日本曾报告132 例早期胃癌患者作局部黏膜切除后随访66 个月,发现65 例同时根治Hp 的患者无新癌灶出现,而未作根治的67 例中有9 例胃内有新癌灶;在实验室中,Hp 直接诱发蒙古沙鼠发生胃癌取得成功。
1994 年WHO 宣布Hp 是人类胃癌的I 类致癌原。
胃癌可能是Hp 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Hp 可能起先导作用。
Hp 诱发胃癌的可能机制有:Hp 导致的慢性炎症有可能成为一种内源性致突变原;Hp 可以还原亚硝酸盐,N- 亚硝基化合物是公认的致癌物;Hp 的某些代谢产物促进上皮细胞变异。
3. 遗传因素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3 倍。
最著名的Bonaparte 家族例子很好地说明了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拿破仑、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死于胃癌。
浸润型胃癌有更高的家族发病倾向,提示该型与遗传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遗传素质使致癌物质对易感者更易致癌。
4. 癌前状态胃癌的癌前状态分为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前者是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后者是指较易转变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a. 肠型化生:肠化有小肠型和大肠型两种。
大肠型化生又称不完全肠化,其肠化细胞不含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被吸收的致癌物质易于在细胞内积聚,导致细胞异型增生而发生癌变。
b. 异型增生:胃黏膜腺管结构及上皮细胞失去正常的状态出现异型性改变,组织学上介于良恶性之间。
因此,对上述癌前病变应注意密切随访。
c. 慢性萎缩性胃炎。
d. 胃息肉:炎性息肉约占80%,直径多在2 cm 以下,癌变率低;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几率较高,特别是直径>2 cm 的广基息肉。
e. 胃溃疡:癌变多从溃疡边缘发生,多因溃疡边缘的炎症、糜烂、再生及异型增生所致;f. 残胃炎:毕Ⅱ式胃切除术后,癌变常在术后10~15 年发生。
g. 癌前疾病包括h. 癌前病变包括根据国内以往的统计,胃腺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58%)、贲门(20%)、胃体(15%)、全胃或大部分胃(7%)。
根据胃癌的进程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
早期胃癌是指病灶局限且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黏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称中期,侵及浆膜或浆膜外者称晚期胃癌。
胃癌的大体形态特点见本章内镜检查。
1. 胃癌的组织病理学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a. 膨胀型:癌细胞间有黏附分子,以团块形生长,预后较好,相当于上述肠型。
b. 浸润型:细胞以分散方式向纵深扩散,预后较差,相当于上述弥漫型。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肿瘤中两种生长方式可以同时存在。
c. 肠型胃癌:源于肠腺化生,肿瘤含管状腺体,多发生于胃的远端并伴有溃疡。
d. 弥漫型胃癌:弥漫型胃癌波及范围较广,与肠腺化生无关,无腺体结构,多见于年轻患者。
e. 管状腺癌:癌细胞构成大小不等的腺管或腺腔,分化良好。
如向胃腔呈乳突状生长,称乳突状腺癌。
f. 黏液腺癌:癌细胞产生的黏液在间质大量积聚,称胶质癌,如癌细胞充满大量黏液,将细胞核推向一侧,称为印戒细胞癌。
g. 髓样癌:癌细胞大多不形成明显的管腔,呈条索状或团块状,一般分化较差。
h. 弥散型癌:癌细胞呈弥散分布,不含黏液也不聚集成团,无腺样结构,分化极差。
i. 根据腺体的形成及黏液分泌能力,可分为:j. 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分化三大类。
k. 根据肿瘤起源将胃癌分为l. 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将胃癌分为2. 侵袭与转移胃癌有四种扩散方式:a. 直接蔓延侵袭至相邻器官:胃底贲门癌侵犯食管、肝及大网膜,胃体癌侵犯大网膜、肝及胰腺。
b. 淋巴结转移一般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再到远处淋巴结,胃的淋巴系统与锁骨上淋巴结相连接,转移到该处时称为Virchow 淋巴结。
c. 血行播散晚期患者可占60% 以上,最常转移到肝脏,其次是肺、腹膜、及。
肾上腺,也可转移到肾、脑、骨髓等。
d. 种植转移癌细胞侵及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称为Krukenberg 瘤;也可在直肠周围形成一明显的结节状板样肿块(Blumer’s shelf)。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者仅有一些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
因此,仅凭临床症状,诊断早期胃癌十分困难。
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常同时伴有纳差,厌食,体重减轻。
腹痛可急可缓,开始仅为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更甚,继之有隐痛不适,偶呈节律性溃疡样疼痛,但这种疼痛不能被进食或服用制酸剂缓解。
患者常有早饱感及软弱无力。
早饱感是指患者虽感饥饿,但稍一进食即感饱胀不适。
早饱感或呕吐是胃壁受累的表现,皮革胃或部分梗阻时这种症状尤为突出。
胃癌发生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特殊症状,贲门癌累及食管下段时可出现吞咽困难。
并发幽门梗阻时可有恶心呕吐,溃疡型胃癌出血时可引起呕血或黑粪,继之出现贫血。
胃癌转移至肝脏可引起右上腹痛,黄疸和/ 或发热;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呃逆、咯血,累及胸膜可产生胸腔积液而发生呼吸困难;肿瘤侵及胰腺时,可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
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进展期在上腹部可扪及肿块,有压痛。
肿块多位于上腹偏右相当于胃窦处。
如肿瘤转移至肝脏可致肝脏肿大及出现黄疸,甚至出现腹水。
腹膜有转移时也可发生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侵犯门静脉或脾静脉时有脾脏增大。
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扪及Virchow 淋巴结,质硬不活动。
肛门指检在直肠膀胱凹陷可扪及一板样肿块。
一些胃癌患者可以出现副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包括反复发作的表浅性血栓静脉炎(Trousseau 征)及过度色素沉着;黑棘皮症,皮肤褶皱处有过度色素沉着,尤其是双腋下;皮肌炎、膜性肾病、累及感觉和运动通路的神经肌肉病变等。
1. 实验室检查缺铁性贫血较常见,系长期失血所致。
如有恶性贫血,可见巨幼细胞性贫血。
微血管病变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也有报道。
肝功能异常提示可能有肝转移。
粪便隐血实验常呈持续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
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意义不大,一般不列入常规检查。
肿瘤血清学检查,如血清癌胚抗原(CEA)可能出现异常,对诊断胃癌的意义不大,也不作为常规检查。
但这些指标对于监测胃癌术后情况有一定价值。
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
有经验的内镜医师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5%,为此要多取活检,应在病灶边缘与正常交界处至少取6 块以上。
对早期胃癌,内镜检查更是最佳的诊断方法。
3. 早期胃癌内镜下早期胃癌可表现为小的息肉样隆起或凹陷(彩图4-6-1)。
癌灶直径小于 1 cm 者称小胃癌,小于0.5 cm 者称微小胃癌。
早期胃癌有时难于辨认,可在内镜下对可疑病灶行美蓝染色,癌性病变处将着色,有助于指导活检部位。
新近的放大内镜,能更仔细观察细微病变,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早期胃癌的分型由日本内镜学会1962 年首先提出,并沿用至今(图4-6-2)。
I 型(息肉型):病灶隆起呈小息肉状,基底宽无蒂,常大于2 cm,占早期胃癌的15% 左右。
Ⅱ型(浅表型):癌灶表浅,分 3 个亚型,共占75%。
Ⅱa 型(浅表隆起型):病变稍高出黏膜面,高度不超过0.5 cm,表面平整。
Ⅱb 型(浅表平坦型):病变与黏膜等平,但表面粗糙呈细颗粒状。
Ⅱc 型(浅表凹陷型):最常见,凹陷不超过0.5 cm,病变底面粗糙不平,可见聚合黏膜皱襞的中断或融合。
Ⅲ型(溃疡型):约占早期胃癌的10%,黏膜溃烂较Ⅱc 深,但不超过黏膜下层,周围聚合皱襞有中断、融合或变形成杵状。
4. 进展期胃癌在临床上较早期胃癌多见,大多可以从肉眼观察作出拟诊,肿瘤表面多凹凸不平,糜烂,有污秽苔,活检易出血;也可呈深大溃疡,底部覆有污秽灰白苔,溃疡边缘呈结节状隆起,无聚合皱襞,病变处无蠕动。
大体形态类型仍沿用Borrmann 提出的分类法。
I 型:又称息肉型或蕈伞型,肿瘤呈结节状,向胃腔内隆起生长,边界清楚。
此型不多见。
Ⅱ型:又称溃疡型,单个或多个溃疡,边缘隆起,形成堤坎状,边界较清楚,此型常见。
Ⅲ型:又称溃疡浸润型,隆起而有结节状的边缘向周围浸润,与正常黏膜元清晰的分界,此型最常见。
Ⅳ型:又称弥漫浸润型,癌组织发生于黏膜表层之下,在胃壁内向四周弥漫浸润扩散,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此型少见。
病变如累及胃窦,可造成狭窄;如累及全胃,可使整个胃壁增厚、变硬,称为皮革胃(linitis plastica)。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指将超声探头引入内镜的一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