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大全

合集下载

夏季鱼病分类防治效果好

夏季鱼病分类防治效果好

详细描述
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鱼病,应选用抗菌药进行治疗 。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抗 菌药被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品的 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以保障鱼的安全和治疗效 果。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总结词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鱼病,应选择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治疗,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进行使 用,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保持水质清 洁,增强鱼体抵抗力。
免疫预防
使用疫苗或免疫增强剂进行预防接 种,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寄生虫性鱼病的防治方法及效果
杀灭寄生虫
使用杀虫剂等手段杀灭寄生虫, 减轻对鱼体的危害。
改善饲养环境
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寄生虫滋生 的机会。
预防为主
定期检查鱼体,发现寄生虫及时 治疗,预防病情恶化。
指环虫病
由指环虫寄生在鱼的鳃部引起,导致鳃部炎症、呼吸困难。
锚头蚤病
由锚头蚤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鳍条引起,导致鱼体受伤、感染。
中毒性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鱼病
中毒性鱼病
由于水质恶化、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 引起,导致鱼中毒、死亡。
其他原因引起的鱼病
如营养不足、应激反应等引做好养殖管理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做好养殖管理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跟踪鱼的健康状 况和治疗效果。
建立养殖档案,记录鱼的品种、数量、饲料使用、生长情 况等信息,以便对鱼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 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Chapter
细菌性鱼病的防治方法及效果
定期消毒
对养殖水体进行定期消毒 ,保持水质清洁。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感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1.眼睛肿胀:使用盐水浴或抗生素药物浸泡。

2.鳃蔑:给鱼提供清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3.鳃细胞肿胀:使用碘溶液或盐水浸泡,控制感染。

4.鳃寄生虫:使用化学处理剂进行治疗。

5.咽喉肿胀:加入抗生素药物和细菌药物。

6.咽喉感染:通过浸泡和药物治疗,清洁鱼的口腔。

7.喉鳞蔑:清洁和保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8.消瘦:加强鱼的饲养和喂食,保持良好的水质。

9.假衰弱: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的环境。

10.实衰弱:观察或调整鱼的饲养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11.肥胖:调整鱼的饲养和喂食计划,控制食物摄入。

12.高热:控制鱼类的环境温度。

13.低温:提供适宜的温度,并加强饲养和护理。

14.发病:饲养和护理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15.颜色暗淡: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

16.点斑:使用抗菌剂和盐水浸泡治疗。

17.黄斑:使用盐水浴或化学处理剂处理。

18.红疹: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加强护理和治疗。

19.鳞脱落:提供适宜的饲养和水质,加强护理和治疗。

20.皮肤感染:使用抗菌剂和化学处理剂治疗。

21.肤癌: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环境,并加强护理和治疗。

22.寄生虫病:使用抗寄生虫剂进行治疗。

23.水质变化:提供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加强鱼类养殖和护理。

24.缺氧: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5.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提高水质。

26.氨中毒:增加水中氧气流动,调整水质。

27.亚硝酸盐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改善水质。

28.一氧化碳中毒:提供水中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

29.钠中毒:调整水质,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

30.铜中毒:停止使用含铜物质的化学品,更换水质。

31.硫酸亚铁中毒:停止使用含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剂,更换水质。

32.断裂鳍条: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避免鱼类受伤。

鱼病防治大全

鱼病防治大全

判断和治疗鱼病李双双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概述: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

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

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打印病(腐皮病)概述: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防治办法: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4、用红霉素2.0ppm~2.5ppm浓度浸洗鱼体。

水温在34℃以下,浸洗30-50分钟,此药仅用作治疗,每大浸洗一次,可以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金鱼疾病大全

金鱼疾病大全

一、鱼波豆虫病(口丝虫病、白云病(一)病状: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粘液,使病鱼失去原有的光泽。

在鱼体破伤处,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

当虫体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出现大量虫体,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因此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

(二)病原体:是飘游鱼波豆虫(Ichthyobodo necfor)。

过去曾用过飘游口丝虫。

虫体很小,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金鱼、锦鲤、淡水热带鱼等都常患病。

鱼年龄愈小,对此病愈敏感,对幼鱼危害最大,能引起幼鱼大量死亡。

虫体大量繁殖的水温为12~20℃,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此病多发生在水缸和水质较脏的小池中。

大鱼在越冬以后,饲料缺乏,患病后也能引起死亡。

(四)防治方法: 1、用食盐水2%浓度浸洗5~15分钟。

2、用高锰酸钾20ppm浓度,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3、将水温保持20~30℃可以防治淡水热带鱼的鱼波豆虫病。

4、用硫酸铜0-7ppm浓度全池遍洒。

二、斜管虫病(白翳病)(一)病状:病鱼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病鱼失去原有色彩,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

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组织,使鱼呼吸困难,因此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即使换清水仍不能恢复正常。

(二)病原体:是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

虫体很小,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此病是鱼类常见病,多发生在小缸和水质较脏的水池中。

对当年生幼鱼危害最大。

繁殖的水温为12~18℃,从发现少数虫体,经过3~5天,就大量繁殖,最初少数鱼死亡,继之大量死亡。

金鱼、锦鲤、淡水热带鱼都会得病,在室外鱼池水温在25℃以上时,通常不会发病,但在室内水缸、水池中,还有此病出现。

在长江流域一带,每年12月至来年5月为流行季节,我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

鱼病

鱼病

白点病初期鱼体出现数粒小白点,末期则全身布满白点,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至严重时,则药石罔效。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每10加仑水 4~8cc,无底砂配合过滤系统之容器,药量宜减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中,亦可治愈。

(成虫杀除难,但仔虫杀除容易,故维持水中有效药剂约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扑灭) 黑点病病鱼头部可见长形的浅黄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时,呈黑色,即摇尾幼虫与后囊幼虫,它们亦侵袭鱼体眼睛、肌肉、血管、鳃、内脏器官,若于眼睛的水晶体部位发现不透明的斑块,则有可能受到感染此病不具传染性,但是会伤害肌肉组织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严重时可致死,目前并无药可愈,仅可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将虫挑除水霉菌病受伤的表皮产生毛状、丝状菌丝,肉眼所见丝状物即为已死的霉菌尸体,活的霉菌则寄生在皮肤及肌肉上。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盘尼西林水溶液中,亦具效果。

(受伤、搬运捞捕鱼儿宜做预防措施)烂嘴病鱼儿的嘴及颊部覆盖白色附着物,鳍、鳃、口部最易感染。

此病传染力甚强,发病后数天,鱼箱中的鱼儿可能全灭。

可采用跟水霉菌病相同的治疗法,或早一点涂抹多聚氰就有效。

(若短时间内无法痊愈,每易造成抗药性细菌,故使用药剂时宜核对水量及用药量,以正确治疗)烂尾烂鳍病水质受到污染,或被其它的鱼儿咬伤,伤口受到感染,鱼鳍一开始变白,恶化则会腐烂死亡。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盘尼西林、绿F金或使用薄的食盐水饲养。

鳃吸虫寄生症呼吸较急促,鳃盖大开,鳃丝有肿胀与白化现象,不喜欢游动,有时具有使水箱鱼儿全灭的传染力。

利用福尔马林溶剂,进行长期或短期药浴,因成虫扑灭容易,但虫卵杀灭困难,会在三天后陆续孵出,可在水中保持万用水、甲基蓝药水有效成份3~5天,杀灭幼虫。

松果状鳞肿鱼体发肿,鱼鳞竖起,状似松果,致病原因不明。

可在罹病初期,每10公升的水加入0.1gr的氯霉素,或每10公升的水加入3万单位的盘尼西林溶液。

常见病毒性鱼病诊断和防治

常见病毒性鱼病诊断和防治

常见病毒性鱼病诊断和防治欢迎您访问宇王集团常见淡水鱼病毒病:草鱼出血病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鱖爆发性传染病(一)草鱼出血病病毒病原体呼肠弧病毒。

症状病鱼的体色发黑,体表及内脏各器官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病鱼严重贫血,鳃常呈“白鳃”。

流行情况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病毒病,对一、二龄鱼危害最大。

流行季节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往往造成大批草鱼鱼种死亡;1足龄青鱼也受害。

流行于水温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当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病毒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低至12℃及高至少34.5℃也有发病。

注意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粘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剖开鱼腹,可见肠壁充血,肠系膜、脂肪、肝、脾出血,膘上布满血丝。

(二)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病原体疱疹病毒。

病症鳍条基部和皮肤充血,腹部膨胀,内含清黄色的腹水.眼睛外突。

鳃苍白,肾脏比正常鱼肿大灰色并有出血区,肝灰色,脾脏增大暗红色。

肠道无食物。

灰白色,病鱼在游动时呈螺旋状,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流行情况在夏季水温较高时发生,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鱼苗和鱼种,也感染成鱼。

该病流行的典型症状是:发病前几天死亡率较低,随后死亡率即急剧上升,到5——7天达到高峰。

诊断(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病鱼游泳异常,又旋转、又抽搐,不久便沉入水底,接着垂直地浮于水面,最终死亡;眼球突出,鳃显著褪色;皮肤和鳍有出血现象;晚期腹部膨涨,肛门突出。

解剖发现胃扩张,内有粘液状液体,肌肉、肾、肝、脾等处可见出血。

(2) 用虹鳟性腺细胞株分离病毒,观察细胞病变,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3)进行免疫学检测或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免疫学检测技术或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可以作出确诊和早期诊断。

常见三十三种鱼病及治疗方法,太全了赶快保存~

常见三十三种鱼病及治疗方法,太全了赶快保存~

常见三⼗三种鱼病及治疗⽅法,太全了赶快保存~最近看了《观赏鱼疾病及防治》([英]内维尔.卡林顿博⼠)⼀书,此书只是⼀本⼩册⼦,但书中论述相当专业,看后受益良多,尤其是对新鱼、饵料⼊缸前的检疫、消毒有了新的认识。

现把书中〈常见的寄⽣⾍和疾病〉⼀节内容传上,供各位参考。

由於现今观赏鱼治疗药物的商品化已有相当程度,所以书中只是详细论述了疾病病因及症状,⽽涉及的具体治疗药剂不多。

还有可惜的是书中的病变⽰范图谱⽆法贴上。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治疗⼀、锚头⾍。

(锚头鳋)(⼀)、感染的跡象。

雌锚头⾍,它们是寄⽣⾍,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体⾃由端有两个⼤约3毫⽶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长度达到⼤约20毫⽶。

(⼆)、感染详述。

儘管锚头⾍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是微⼩的叫做橈⾜类的甲壳动物。

和⼤多数甲壳动物⼀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个幼⾍期。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幼⾍⾃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贴在鳃上。

⼀旦贴上,它们就进⼊不游动期。

⼀次卵化出的幼⾍裡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寄⽣状态。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使⾃⼰贴在寄主鱼⾝上并发育成蠕⾍状态的寄⽣⾍。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產⼏次卵。

寄⽣⾍死亡时,留在鱼⽪肤和肌⾁上的洞可能造成第⼆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癒。

(三)、推荐的治疗⽅法。

锚头⾍深深地刺穿到鱼⾝体组织裡之后,使⾃⼰牢牢地贴在鱼⾝上。

⼈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摘下来,但是这是⼀个很长的过程,⽽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

使⽤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从⼀条条鱼⾝上除掉。

现在有⽔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

也池塘裡,重复使⽤抗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

使⽤敌百⾍也可以杀死成⾍。

⼆、⿊斑病。

(⽪居新⽳吸⾍,也被认为是⽪居茎双⽳吸⾍和其他品种)(⼀)、感染的跡象。

⿊⾊或褐⾊的⼩斑点,达2毫⽶宽,出现在⾝上和鰭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感染详述。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肤孢虫病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

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

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

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

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

各种鱼病介绍及鱼药属性使用方法

各种鱼病介绍及鱼药属性使用方法

各种鱼病详解及鱼药属性和使用方法白点病A初期鱼体出现数粒小白点,末期则全身布满白点,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至严重时,则药石罔效。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每10加仑水4~8cc,无底砂配合过滤系统之容器,药量宜减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中,亦可治愈。

(成虫杀除难,但仔虫杀除容易,故维持水中有效药剂约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扑灭)。

B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

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鱼的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

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

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

也可选用O.05—0.07%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

用5%的盐泡1-2天在用清水洗干净在养鱼黑点病病鱼头部可见长形的浅黄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时,呈黑色,即摇尾幼虫与后囊幼虫,它们亦侵袭鱼体眼睛、肌肉、血管、鳃、内脏器官,若于眼睛的水晶体部位发现不透明的斑块,则有可能受到感染。

此病不具传染性,但是会伤害肌肉组织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严重时可致死,目前并无药可愈,仅可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将虫挑除。

眼球凸出症病鱼两眼外凸,眼球周围红肿发炎,多是由于水中细菌感染所致。

有时病鱼6艮球有白色絮状菌丝侵染,如不及时治疗,眼球失明或脱落。

本病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 分钟。

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绿,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5分钟,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白头白嘴病[症状]发病时,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

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为明显。

常见鱼病

常见鱼病

鱼病烂鳃病病鱼鳃丝腐烂并带污泥,严重时鳃丝软骨外露,鳃盖内表皮被腐蚀,形成一个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平均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200克化水全池泼洒。

全池泼洒鱼虾菌必净,平均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200-300克。

每天一次,连用2天。

肠炎病病鱼肛门红肿突出,腹部有红斑,发病不久就失去食欲。

防治每公斤饲料拌100克捣烂的大蒜,每天喂1次,连喂3天。

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0.1克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

腐皮病防治平均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200克化水全池泼洒。

草鱼出血病病鱼鳍、口腔、眼眶、肌肉、肠道出血,部分或全部呈鲜红色。

防治平均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200克化水全池泼洒,隔2~3天再用一次。

每50公斤饲料拌鱼尔康1公斤或速克50克,连喂3天。

车轮虫病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及鳃上,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鱼的鳃及体表上分泌大量黏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而死。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

病鱼用2%食盐溶液浸洗15分钟以上,或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洗20分钟,每隔2天进行一次。

锚头鱼蚤病病鱼最初呈现不安,食欲减退,继而身体消瘦,游动迟缓。

鱼体大量感染时,好似披着蓑衣,故又叫(蓑衣病)。

在虫体寄生处,可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伤口溢血。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0.5~0.7克90%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7天泼洒一次,连续泼洒2~3次。

病鱼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浴,水温15~20℃时,用药浓度为20毫克/升;水温21~30℃时,用药浓度为10毫克/升。

浸浴时间为1~1.5小时。

小瓜虫病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或鳃组织后,引起组织增生和发炎,并产生大量的黏液,形成白色囊疱。

严重时病鱼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鳍条开裂、腐烂。

鳃上黏液增多,鳃小片被破坏,影响呼吸。

病鱼反应迟钝,游于水面,不久即死。

防治发病鱼塘,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病名称主要症状
小瓜虫病(白点病)
鱼的体表、鱼鳍、鳃丝有白色小点,瘦弱、动作迟钝,常常试图摩擦身体,具有传染性
水霉病(白毛病)
鱼的体表有灰白色的棉絮状的菌丝,严重者可使鱼衰弱、死亡
烂鳍病(烂尾病)鱼的鳍条边缘呈现乳白色,继而会腐烂,脱落,具有较大鱼鳍种类的鱼容易发病
指环虫病
鱼的呼吸困难,急促,腮部发炎肿胀,有时急剧侧游摩擦腮部,后期缺乏方向感,游动缓慢,衰弱死亡
车轮虫病(黑体病)
鱼身体瘦弱,色泽暗淡,病灶在腮部时导致呼吸困难,漂浮于水面。

注意勿将此病与低水温造成的衰竭混淆
腐皮病(打印病)身体表面有边缘光滑的圆形溃烂斑,病灶多在肛周、鳍根部
位,严重的溃烂可导致并发感染死亡
鼓眼病(凸眼病)鱼的眼球自眼眶中突出,常伴有眼球发白、浑浊,身体瘦弱,活动无力
气泡病(气压病)鳍条上产生许多气泡(大鳍种类尤其明显),皮肤广泛性损伤,游姿不稳,呼吸急促,可导致急性死亡
失衡病(歪体病)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游动时左右不对称甚至侧游,往上或往下游动困难
立鳞病(水肿、松鳞片)鱼的皮肤水肿,致使鳞片翘起如松果状,有时还伴有烂鳍和鳍条基部出血症状
棉口病(烂嘴病)鱼的口部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仅限于口部),影响进食,最后衰竭致死,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胡椒病(黄粉病)鱼身体和鱼鳍上覆盖黄色粉状物,呼吸急促,鳍收紧,躁动不安,严重者会衰竭而死
消化不良(鼓胀病)鱼的腹部鼓胀,无食欲,不排便或很少排便,沉在水底不爱活动
感冒(颤抖病)鱼静止不动,体色暗淡无光,严重时有痉挛、有翻肚现象,急性发作可导致死亡
外伤鱼的体表有明显伤口,有时伤口有黏液,或者分泌有絮状物
窒息(缺氧病)
鱼浮头于水面,呼吸困难或停止,鳃丝变色,意识丧失,缺氧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现象
鱼虱病(亦适用于其他寄生虫病)病鱼的游动异常,常在坚硬毛糙的物体上摩擦身体,仔细观察可发现鱼体表面有鱼虱寄生
致病原因
是由于水中的纤毛类寄生虫引起,在15~25度的水中多发生,易发期为春季的3~5月
是由水霉菌孢子侵入伤口引起,四季均可发生,鱼受伤且水质恶劣是容易发病
通常是由于恶化水质的细菌(霉菌)感染被啄伤或捞鱼时受伤的鳍条引起,饲料严重缺乏维生素时容易发病
是由指环虫寄生在腮部引起,春秋季节是多发病时期
车轮虫寄生在鱼的皮肤或腮部而引起,水温在25度以上的5~8月为流行期
受伤的敏感部位受细菌感染,长期愈合不良造成
水质恶化、鱼群争斗、捞鱼不慎都可能导致该病,某些寄生虫、败血、结核菌感染眼球也能使眼球水肿后突出眼眶
充氧环境下的鱼突然放入水族箱;水族箱中过量的植物在强烈光合作用下,产生大量氧气,使水中溶氧量过饱和
先天性平衡失调、鱼鳔损伤病继发细菌性感染、脑部病变、中毒
器官功能衰退或环境因素导致,如含盐量太大、硝酸盐浓度过高、皮肤感染、饵料的质量太差等
有粒球黏菌或软骨球菌感染口部引起
在水温25度以上时,水体如被鞭毛虫污染,虫卵侵害皮肤细胞所致
过度喂食、饵料中糖分或谷物含量过高、饲料过期变质
停电故障或大量加入冷水造成水温骤降,致使鱼体代谢功能麻痹、衰竭。

若为先天性痉挛症状,无法治愈
鱼类之间的争斗、追咬受伤,捞鱼时操作不当,被有棱角,或尖锐的装饰物划伤
用煤炉加温时一氧化碳中毒、饲养水体严重浑浊缺氧、鳃丝病变,鱼缸鱼只饲养的密度过大
投喂活饵时带入野外水体的鱼虱卵,采用池塘方式饲养热带鱼易患此病
尝试处理方法
首先隔离病鱼并清箱、提高水温至30度、在水中添加0.3%的盐、以专用的药物治疗
在捞鱼时小心操作,避免伤鱼;消灭外寄生虫;防止鱼之间的打斗;用灭菌药和抗生素药物试治
添加1%食盐水饲养,用杀菌药物处理伤口,改善水质和更换饲料,平时操作避免伤鱼,水族箱不混养爱啄鳍的种类
使用20毫克/千克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20分钟、使用专用药物治疗
添加1% 的食盐水饲养、 使用20毫克/千克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20分钟
用红药水涂抹伤口、水溶性抗生素加入饲养水体中、平时避免卵胎生雌鱼被过度追逐
降低养育密度,改善鱼的生活条件,病鱼一般只能淘汰
撤走过多的水生植物、紧急向水族箱充气,控制水温和光照、放入新鱼的节奏要放慢。

如处置及时,轻者能自愈
分析确定病因,感染引起的可通过改善水质和使用抗生素试治,先天性或保守治疗一周后无好转发的只能淘汰
改善水质、提供优质饲料,如感染而起可使用专用的鱼药,慢性病症无法治愈
隔离病鱼并全部换水、用灭菌药和抗生素涂患处、使用水族店售的对症鱼药处理
经常保持水体清洁、1%食盐水饲养2~3天、使用水族店售的对症鱼药
每5.4升饲养水中加硫酸镁(泻盐)半茶匙、使用其他水溶性助消化药物、改进或更换饲料
逐渐提高水温,并且用1%小苏打或食盐水浸泡病鱼,严重者无法康复。

有先天性痉挛症的鱼儿只能淘汰
应避免一切可能使鱼儿受伤的因素、用红药水和消炎药涂抹伤口、抗生素稀释液药浴、使用对症鱼药处理
通常来不及施救。

轻症的大型鱼窒息可使着用新鲜富氧的水,缓慢灌入鱼口进行抢救,或用塑料袋装鱼后充入纯氧抢救
捞出病鱼,用镊子拔掉虫体,用防腐剂处理伤口;应对饲养的水体进行消毒;水族箱饲养时要整体换水;使用水族店售的对症鱼药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