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常见病防治

合集下载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夏季五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夏季五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因, 泼洒浓度 为 0 . . /。② 投 喂大 蒜或 大蒜 素 药饵 , 千 克鱼 喂 大蒜 1 2.03 L mg 每 0.3 g 大蒜 素粉 ( 大蒜 素 0或 含
殖空间 , 提高鱼产力 , 更有利于维护鱼池生态系 的稳定 。
夏 季 五 种 常 见 鱼 病 的 防 治 方 法
李艳春 李 东方 郑永 山
( . 利 县 吉兴 朝 鲜 族 满族 乡林 木 渔 业 指 导 中心 1 勃 2小五 站 镇 林 木 渔 业 指 导 中心 . 3县 水 产 技 术 推 广 站 黑 龙 江 勃利 14 0 ) . 5 50
三 、 物 调 控 生
生物调控是指利用生物 的方法调整 生态 系统的结构 与功能以达到改 良水质的 目的。 1接种光和细 菌、 藻、 、 硅 水草 光和细菌在水产上 的应用是 因为其具 有优 良的特性 : 和细菌 的固氮作用 将水 体 中的游 离氮气 固定在 自 光 身体 内, 使得 生态 系中的氮 含量增 加 , 这对 氮 限制 的水 体更有 意义 。光合 细菌 能驱除水体 中的小 分子有 机物 、 H, 等有害物质 , S 降低 池塘有机物的积累 以净化水质 , 能促进物 质循环利用 。光合 细菌能 显著抑制 某些致病 并 菌 的生长繁殖 , 到以菌治菌 的 目的。光合 细菌本 身营养 丰富 , 成菌 团后能被 鱼类摄食 , 饵料添 加剂可 提 达 形 作 高饵料转化效率 , 增强鱼 的抗病力 。 接种硅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改 良水 质 的新 措施 。硅 藻是某些 鱼类 良好 的天 然适 口饵料 , 在缺乏硅 藻 的
1 3治 疗 方 法 .
采取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 的方法 : ①全 池泼洒漂 白粉 , 泼洒浓度 为 1 mg 或全池 泼洒强 氯精 . / 0 L;

鱼病防治大全

鱼病防治大全

判断和治疗鱼病李双双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概述: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

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

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打印病(腐皮病)概述: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防治办法: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4、用红霉素2.0ppm~2.5ppm浓度浸洗鱼体。

水温在34℃以下,浸洗30-50分钟,此药仅用作治疗,每大浸洗一次,可以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一、出血症由出血病病毒GCRV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主要症状为病鱼肌肉、肠道、鳍及鳃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流行特点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潜伏期一般为3~10天;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及麦穗鱼等;.症状及病理变化根据病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而外表无明显的病变;(2)2“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混杂出现;出血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草鱼出血病的肠炎型: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细菌性肠炎: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患病草鱼鳃盖、胸鳍出血患病草鱼肠道明显出血患病草鱼臀鳍、尾鳍出血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防治方法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亩·米二、肠炎1.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电192.流行特点: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3.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拨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肠壁弹性差,充满淡黄色黏液;4.防治方法预防:1彻底消毒;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2)内服参肠宁+高能免疫VC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治疗:1内服参肠宁+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2)全池泼洒金碘200ml/亩·米三、赤皮病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等;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种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3.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鳞片脱落,出血发炎,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并出现“蛀鳍”;4.诊断方法根据外表症状及病理变化即可诊断;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病鱼有受伤史,这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患病草鱼体侧鳞片脱落,体表发红、发炎5.防治方法1全池均匀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2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四、烂腮病1.烂鳃病可分为粘细菌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和寄生虫性烂鳃病三种2.流行特点: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目前虾、蟹鳃病发生也很严重3.发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江浙渔民称为“乌头瘟”;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时远看呈空洞状,南方称为“开天窗”;发病虾蟹鳃丝被侵蚀,呼吸受阻;病虾常游到浅水处俯伏不动;病蟹上岸不肯下水,不吃食,不脱壳,或脱壳不遂而死亡,常与肝脏病、肠炎病等并发,发病率50%左右,死亡率30%-40%;4.防治预防:1由于草食性动物的粪便是粘细菌的孳生源,因此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2利用粘细菌在0;7%食盐水中就不能生存的弱点,可在鱼种过塘分养时,用2%%的食盐水溶液,给鱼种浸洗10分钟-20分钟,可较好地预防此病;3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治疗:全池均匀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内服参炎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五天;五、水霉病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1.流行情况: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於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180—3712-81192.症状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3.诊断1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2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3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4.防治预防:1彻底清塘消毒;苗种运输过程时要小心以防止操作受伤2苗种下池前用3%~5%的食盐洗浴5~8分钟治疗:1全池泼洒霉菌净50ml/亩·米2内服参炎康+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六、细菌型败血病1.鱼细菌性败血病是由嗜水性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及气单胞等的引起鱼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鲢、鳙、鲤、鲫、团头鲂、白鲫等鱼;2.流行特点:近年来,名、优鱼类,如斑点叉尾摇、鳜等也有本质发生;主要侵害1月龄以上的鱼,和2月龄的鱼种;在混养的鱼池中早期发病的是鲫、白鲫、鲢,随后为团头鲂和鳙;如果肠鼠气单胞菌引起鲤的细菌性败血病,但不能使鲢、鳙发病;本病发生的温度为9~36℃,而28~32℃为高峰,6~7月份容易暴发;如果鱼池中淤泥增多,水质恶化,饲养密度过大,饲料变质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3.病症表现:发病初期,在鱼的颈部,口腔、鳃盖、体侧和鳍条部轻度充血;病鱼食量减少;随后病情严重,病鱼体表充血加重,眼眶充血而眼球突出;如刹去鱼皮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剖检,腹腔内含有黄色或白红色腹水、肝、脾、肾脏肿胀,肠壁充血,呈半透明,肠道内充气并有稀薄的粘液;部分鱼贫血鱼鳃色变深;4.防治预防:1彻底消毒;定期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2内服暴血停+高能免疫VC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治疗:1内服鱼病统杀+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2全池泼洒金碘200ml/亩·米七、竖鳞病1.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竖鳞病是金鱼、鲤、鲫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华北、华中、华东等养鱼地区常有发生,南方饲养的草鱼、鲢、鳙等有时也可发生这种病;2.流行特点: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鲤的亲鱼死亡率高达85%;3.症状表现: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症状;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病情严重的鱼体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4.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同时,必须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见有大量短杆菌即可做出诊断;必须注意,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的鳞囊内时,也可以引起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即可加以区别;5.防治预防:1彻底清池,患病的鱼种用2%的食盐水和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浴10分钟(2)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治疗:1发病初期加注新水(2)全池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3)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八、指环虫病由指环虫属中许多种类引起的种寄生虫性鳃病;我国饲养鱼类中常见的指环虫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环鳃指坏虫等;1.流行情况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2.症状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着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3.防治方法预防措施:1、生石灰带水消毒2、发病季节,三环绝杀拌料投喂,连用三天,半月一次;治疗方法:1、全池泼洒菌虫卵三绝杀20ml/亩·米或混杀鱼安30ml/亩·米2、内服三环绝杀拌饵投喂,连用五天九、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侵入淡水鱼的皮肤、鳃、鳍等组织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高密度养殖鱼类的幼鱼和观赏鱼;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2.症状典型症状为寄生处组织增生,形成脓包,在皮肤和鳍上形成许多小白点;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3.防治方法预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体胞囊,全池泼洒纤虫清20ml/亩·米治疗:1全池泼洒纤虫清(2)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十、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鳃或皮肤上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阶段,流行的高峰季节为5-8月,水温20-28℃;2.症状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寄生于鱼体表的车轮虫在鱼体表来回滑动,剥取宿主的皮肤组织细胞和鳃组织作营养,破坏皮肤和鳃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和正常活动;3.防治方法预防:1生石灰彻底清塘(2)三环绝杀拌饲投喂,连用三天,半个月一次治疗:1全池泼洒车轮斜管杀100g/亩·米或车轮一次净150ml/亩·米(2)同时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十一.大中华蚤病1.病原:鱼大中华蚤病,又名鱼鳃蛆病;病原为大中华蚤,属桡足类甲壳动物;2.流行情况:大中华蚤对寄主有严格的选择性,仅寄生于草鱼、青鱼及赤眼鳟,尤其对当年草鱼危害严重,而同一水域的鲢、鲤、鲫等鱼则不感染;大中华蚤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长江流域每年5~9月最为流行;3.症状及病理变化:大中华蚤寄生很多时,病鱼常在水中跳跃不安,食欲减退或不摄食,体色变黑;病情严重或并发其他疾病时,病鱼离群独游,呼吸困难,不久即死;掀开鳃盖,可见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并附着大量带卵囊虫体,像挂了许多白色小蛆,因此,俗称“鳃蛆病”;4.防治方法:预防1.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水中大中华蚤虫卵、幼虫和带虫者;2.鱼种放养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5克硫酸铜、2克硫酸亚铁浸洗鱼种20~30分钟;3.根据大中华蚤对寄主有严格选择性的特点,可采取轮养的方法进行预防;4.发病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在食场挂袋;治疗:可全池遍洒正大灭虫精或鱼虫杀星或杀虫止血灵;十二;锚头蚤病此病又叫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病,是由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在病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症状:锚头蚤寄生的病鱼,表现在焦急不安,减食,消瘦;虫体寄生在鱼体各部位,呈白线头状,随鱼游动;有的虫体上长有棉絮状青苔,往往被误认为是青苔的苔丝挂在鱼身上;这种害虫凶猛贪食,寄生处会出现不规整的深孔,虫的头部钻到鱼体肌肉里,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鳞片和肌肉,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蚤分泌物溶解腐蚀成不规整形缺口,又给水霉菌、车轮虫等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因此,被锚头蚤寄生的病鱼,往往会并发其他疾病;防治方法1.用碘王带水清塘,用量为200~250 毫克/升;180—3712--81192.鱼种放养时用高锰酸钾液浸浴,用量为10~ 20 毫克/升,时间15 ~ 30 分钟;3.在该虫繁殖季节,全池泼洒正大灭虫精,每两周1 次,连用2~3 次;正大药业技术部。

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一、赤皮病(一)病因鱼体表受伤后,因细菌感染而发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

(二)症状及危害病鱼体表尤其是两侧的部分鳞片脱落,表皮发炎充血呈淡红色,鳍基充血,鳍末端腐烂,常与烂鳃病并发。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为多发季节,危害鱼种和成鱼,可导致鱼死亡。

(三)预防1、养殖池应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鱼种下池前采用5%的食盐水浸浴10分钟~15分钟。

3、在该病多发季节,每月用0.2ppm~0.3ppm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一次,一周后再用15ppm~20ppm生石灰泼洒。

(四)治疗1、用0.3ppm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天;一周后再用20ppm的生石灰泼洒一次。

2、在水体消毒的同时,选择氯霉素或氟哌酸拌饵投喂,用药量分别为每千克鱼体重20毫克和30毫克。

二、打印病(一)病因因鱼体受伤后受细菌感染所致,病原主要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二)症状及危害病灶多在鱼体的后腹部和尾柄两侧。

患病初期出现圆形红斑,似红色印章,随后病灶处鳞片脱落,表皮腐烂,周围皮肤有明显炎症;病重时,溃疡处深至见骨,病鱼浮于水面,游动迟缓,摄食下降,最后致死。

发病对象以成鱼为多,但发病率相对较低,病程较长,通常不会引起鱼的大批死亡。

此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

(三)预防治疗同赤皮病。

三、烂鳃病(一)病因引发该病的病原菌为柱状屈桡杆菌。

(二)症状及危害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呼吸困难。

捕起病鱼,可见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因部分缺血而呈灰白色,有时则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病情严重时,鳃丝末端糜烂使软骨外露,可见鳃丝末端附着有大量污物。

该病从鱼种到成鱼均可发生,水温15℃以上开始发病,在适温范围内,随水温升高,病情加剧。

由于鳃丝糜烂,严重影响了鱼的正常呼吸,导致鱼的死亡。

当池塘水质较差,放养密度过高时,更易暴发此病。

(三)预防同赤皮病(四)治疗1、同赤皮病之1;2、在水体消毒的同时,按每天每千克鱼20毫克“痢特灵”拌饲投喂,连用3天~5天。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鱼类肠炎病和水霉病的防治措施

鱼类肠炎病和水霉病的防治措施

众所周知,水产养殖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产业,在养殖过程中鱼病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养殖效益和成败,做好鱼病防治尤为重要。

鱼病防治关键是预防,以防为主。

以下介绍鱼类肠炎病和水霉病两种常见典型鱼病的防治措施。

1.肠炎病鱼类肠炎病在各水产养殖区均有流行,常见的肠炎病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罗非鱼等,鲢、鳙少量出现,严重时全部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鱼病之一。

病原存在于天然水体及水底淤泥中,健康鱼肠道也常有此菌,当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等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常暴发此病。

此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

在鱼的全部养殖进程中肠道内都存在此类病菌。

但在健康鱼体中,该菌种没有占优势,不会引发疾病。

鱼类肠炎病过去通常在4—8月发生,北方推迟1个月左右。

现在已提前到3月份开始发病,甚至全年都有此病发生。

在5—6月和8—9月多发,此病往往和细菌性烂鳃病并发。

当池塘水温在18℃以上,该病即可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

(1)肠炎病症状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全身鳞片疏松并竖起,基部发红,腹部两侧肿胀。

患病的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轻轻挤压腹部即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解剖可见肠血发炎,肠道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粘液,内壁糜烂,肠内充满淡黄色粘液或血脓,病鱼体色发黑,丧失食欲,行动缓慢,离群独游。

在发病初期,剪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道没有食物。

发病后期可看到肠道、食道、胃呈红色,内脏器官不正常,肠壁的弹性很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的粘液,血脓充塞肠道。

感染率与死亡率很高。

当水质恶化、溶氧降低、投喂变质的饲料以及投饵不定时、不定量等原因影响时,鱼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鱼类肠炎病的发生。

因此,养殖者在养殖管理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保持较高的水体溶氧,按“四定”原则投饵,提高养殖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残饵对水体的污染。

(2)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液体从肛门流出;剖腹后见到肠道充血发红,尤其是后肠最明显。

鲶鱼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鲶鱼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鲶鱼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鲶鱼作为我国常见的鱼种,目前在各地区都有人工养殖。

而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疾病,因此鲶鱼养殖防病非常关键。

本文在这里就鲶鱼常见的几种疾病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以下介绍,供参考。

一、鲶鱼肠炎病病鱼体消瘦发黑,腹部膨胀,离群独游,轻压腹部,有淡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

剖腹可见腹部积水,肠壁充血发炎,红紫色,后肠尤甚,肠粘膜溃烂脱落。

此病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多发生在7月~8月,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

防治: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2天。

二、鲶鱼气泡病病鱼浮于水面,腹部朝天,腹内有一气泡,不能下沉。

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池中施放过多未发酵的有机肥料,或池中水质老化,水中蓝、绿藻类过多,在强光下使水中气体过于饱和,鱼误食气泡所致。

防治:池水透明度过小时,不宜放鱼苗;发病后迅速注入新水,并投以充足的活饵料,可使部分鱼苗排出气泡,恢复正常;每水深1米,用1.5千克~2.0千克的食盐对水后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

三、鲶鱼黑体病该病鱼体发黑,消瘦,停食,严重时鱼体常头部向上,垂悬于水表层,直至死亡。

经检查,在胸鳍内侧有一圆形红色血斑,鳍条溃烂,在其头的背部出现霉斑点,此病鱼苗阶段易感染,饵料不足水质不好**易发病,发病快,传染迅速。

防治:保持水质清洁,不使用未经发酵的肥料;五倍子2克/立方米~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30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隔天1次,泼洒2次~3次即可。

四、鲶鱼水霉病病鱼感染水霉菌后,其体表出现灰白色的团状菌丝,形如棉絮状。

菌丝逐步扩展后,鱼游动失常,皮肤黏液增多,食欲减退,**后消瘦死亡。

致病原因多是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由于低温冻伤引起。

防治:注意操作,勿伤鱼体,越冬池的水温要控制在15℃以上;每毫升用1毫克的漂白粉全池泼洒;用0.4‰的食盐与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五、鲶鱼车轮虫病个体大的车轮虫寄生于皮肤和鳍条上,引起体色发黑,身体消瘦,游动缓慢。

夏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夏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2018 年第 5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238科研◎水产渔业笔者为长期在养殖一线工作的病害测报员。

根据近几年来测报情况,笔者总结出夏季鱼类病害发生的规律。

高温高湿的夏季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

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变坏,高温、水质、饲料等因素往往引起鱼病发生,必须及早防治,正确诊断,才能保证鱼类旺食速长,高产高效。

现将夏季鱼类常发疾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综合预防1.1 加强饲养管理,坚持早晚巡塘。

实时关注天气变化,注意观察水质,根据水质变化状况,及时投入益生菌、水质改良剂等措施,保持养殖池水质条件良好。

观察养殖鱼类的活动、摄食等情况,对离群独游、游泳失衡、摄食异常、体色发黑或死鱼等情况要正确诊断,及时处理,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病害扩散。

1.2 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化成石灰乳后泼洒),用量为15~20mg/L ,或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1.3 天气炎热,一定要将饲料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防止饲料变质。

避免高温季节鱼类过量摄食,投饵量宜控制在摄食八成饱,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应减半投喂。

科学投喂,严格执行“四消、四定”原则,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高质量饲料,定期消毒投料台。

1.4 随着养殖鱼类进入生长旺盛期,水体载鱼量增加,要及时加注新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大于30cm ,并随时监测养殖水体pH 、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

每天适时开启增氧机,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避免养殖鱼类因缺氧发生浮头、泛塘。

2 治疗方法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鲫鱼、鲤鱼、鳟鱼等。

主要症状为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腐烂,鳃丝软骨外露。

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治疗:(1)在发病季节,每周全池遍洒漂白粉1~2次。

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g/亩:每月在食场周围遍洒生石灰1~2次。

春夏季鲩鱼常见病防治方法

春夏季鲩鱼常见病防治方法

季 一 鱼 一 病 一 治 一 法
保护期一般都有 8 一 个月, 0 1 甚至达 1 个月。 4
《) 肠炎病 2 该病常与烂腮、 赤皮病并发,是鱿鱼三大主要病 害,死亡率达 9 %,主要发生在 4 一 月。是细菌性 0 9 病害,由一种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 症状是失去食 欲, 体变黑, 腹部膨大, 有红斑, 肛门外突红肿, 解 剖肠出血, 粘液较多, 呈乳黄色。 防治方法: 每百斤鱼用土霉素 1一 克拌饲料给 2 予内服, 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也可以采用地锦草、 铁 览菜、 辣萝等中草药磨粉或水煮拌饲料, 有一定的治 疗作用。 (3 ) 烂鳃病 引起鱿鱼烂鳃病的原因很多, 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 是由细菌引起;二是由寄生虫引起; 三是由霉菌引起。
春 一 鱿 一 常 一 防 一 方
育, 一般经过 1 一 0 巧天左右时间水质变得青绿色, 可 以进行试水 (即在池塘中挂一个网箱, 用少量鱼苗放
在网箱中,2 小时鱼苗一切正常) 投放鱼苗。 4
3 、投放种苗
选择体质健壮、 不带病虫害的种苗, 并根据池塘 条件按合理密度投苗。放苗前一项重要的防病措施必 须要做好,即是鱼苗的消毒和注射疫苗, 预防鱿鱼出 血性病害, 鱼苗的消毒可以采用 2% 一 5%食盐、 抗菌 药物或消毒剂浸洗, 浓度及时间应根据配制药物的浓 度和鱼的耐受度而定, 注射疫苗是预防鱿鱼出血性病 害的关键,一次注射疫苗, 保护力可达 8 一 个月。 4 1 这一点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要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 并在保存、 运输过程要按要求操作,防止症状是体表局部 或大部分出血发炎, 鳞片脱落, 鳍条腐烂, 常发生于拉 网、 运输等鱼体受伤后。 防治方法:①防止拉网、 过池、 搬运过程受伤;②苗
种 投池前用2%盐水或5 一 P m漂白 0 1 粉浸洗;③发病

夏季五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夏季五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大蒜素粉 ( 含大蒜 素 1 %) g 连喂4. 0 2, 6天 ; 或投 喂土霉素药饵 , 每千克鱼喂 5 0—8 m , 0 g 添加在 饲料中喂鱼 , 连喂
4— 6天 。
2细 菌性 烂鳃 病
主要危害黄颡鱼鱼种和成鱼。病 鱼游 动缓慢 , 摄食 量 明显减 少 , 甚至 不摄食 。打开鱼鳃 , 发现鳃 丝肿胀 , 粘 液较多 , 的甚至附着污物 。病情严重的鱼鳃丝末端缺 损 , 至露 出软骨 。细 菌性 烂鳃病 的防治方法 与肠 炎病 有 甚
相 同。 3车 轮 虫 病
3 1主要 危 害及 症 状 .
车轮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 , 需要在显微 镜下才能 观察到 。车轮虫呈 圆形 , 能观察 到齿环 和辐线环 , 环 由 齿
许多齿体衔接而成 , 由齿钩 、 和齿棘组成 , 象车轮一 样传动 。车轮虫病 主要危害鱼 苗、 齿体 锥部 并 鱼种 。车轮虫 寄生在鱼的鳃和皮肤上 , 刺激寄生部位产生大量粘液。严重感 染的病鱼在池内狂游 , 极易引起鱼苗大批死亡 。
28
维普资讯
黑 龙 江 水 产
20 0 8年 第 3期
黑, 离群缓慢独游 , 不摄食 。摘取鳃片 , 在显微镜下观察 , 虫体扁平 , 有时蠕 动 , 头部 四个 眼点 。三代虫主要 寄生 在鱼 皮肤 和鳃 上。由于 三代 虫的刺激 , 会在寄生部位产生 一层粘液 。病 鱼食 欲 明显 减退 , 身体消瘦 , 度不 安 , 极 以后 逐渐死亡 。三 代虫 也需 要在 显微 镜下 才能观察 到 , 态与指 环虫相 似 , 个体通 常 比指 环虫小 , 形 但 另外 三代 虫头部没 有眼点 。指环 虫病 和三代虫病主要危害鱼苗 、 鱼种 , 两种病的防治方法相同 。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鱼病的预防做好消毒工作(1)鱼体消毒。

水温15℃以上可用15毫克~2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20分钟;水温15℃以下时,可考虑用聚维酮碘等刺激性小的药物消毒,具体要根据对鱼体的镜检结果和病原体类型来决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饲料消毒。

从野外采集的鲜活饵料一般都带有病原体,用3%的食盐水消毒3分钟~5分钟。

(3)工具消毒。

所有工具用完后放入工具消毒槽中消毒。

消毒液用60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溶液,使用前用清水将工具冲洗干净。

严格检疫制度经常对鱼体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和控制病原体的数量,发现鱼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新进的鱼种要确认鱼体健康后才能与原池鱼类混养。

科学管理投喂适量,注意饲料的品质。

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以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添加剂,可改善鱼体肠道环境;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位,适时使用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改底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水质改良可用EM菌、光合细菌、粪肠球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避免操作和运输不慎造成鱼体外伤并感染,如果鱼体有外伤及时治疗;不要在鱼池附近喷洒杀虫剂和其他有毒物质,避免伤及鱼体;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巡池,仔细观察鱼体的表现,以掌握鱼池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药物预防在鱼病季节,可以定期向水中泼洒药物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鱼病的诊断现场调查鱼生病或发生了死亡,要了解病鱼的体表和体内及鱼池各种异常现象;有无违章操作造成鱼病或死亡;了解发病的快慢,死亡的品种和一次死亡的总数量,死亡发生的时间,病鱼的症状,有无上跳、下蹿急剧狂游,鱼群是浮于水面或是沉于水底,体表的颜色有何变化;检测水质是否正常,是否被污染等进行全面调查。

目检找出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为诊断鱼病提供依据。

(1)看体表,将刚死不久或未死的病鱼置于解剖盘上,对鱼体的头部、嘴、眼睛、鳃盖及鳍条等仔细观察,检查皮肤有无充血、发炎、有无溃烂、体表粘液多少,鳍基部是否充血,边缘是否正常,看是否有大型的病原生物或特殊的症状表现。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PPT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PPT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
病原: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横切面正六边形, 直径138-158nm 。
诊断:肉眼观察病鱼体表完整,解剖内脏可见 肝肾充血、肿大,典型症状为肝尖充血或整个 肝脏点状出血。
确诊:PCR检测或 电镜观察病毒粒子。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正常鱼
病原:野田病毒。
病毒粒子20面体,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
一、海水鱼常见病及防治
1.病毒病 2.细菌病 3.寄生虫病
二、用药安全的原则 三、药物的使用方法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
虹彩病毒病
症状:病鱼游动失去平衡,常缓缓浮游在水面,病鱼体 色较黑或体表无明显症状,停止摄食。解剖病鱼鳃极度苍白, 部分鱼有烂鳃现象;脾脏肿大变硬,紫黑色;肝脏点状出血, 肥大;肾脏异常肿大,充血,糜烂,颜色变深。
无囊膜,直径
30nm。
病鱼
仔 鱼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
症状:病鱼不摄食,腹部朝上,在水面作水平旋转 或上下翻转,呈痉挛状。解剖病鱼,鳔明显膨胀。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
M
1
2
3
诊断方法:根据症状
可初诊。进一步诊断,
取可疑病鱼的脑、脊
2000bp
1000bp 750bp 500bp
250bp 100bp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
溃疡病
症状:鱼体发白,体表出血,身体两侧大 片溃烂直至肌肉。感染初期,病鱼无食欲, 离群慢游,腹部朝天打转。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
病原:
腐败假单胞菌 哈维氏弧菌 (P.putrefaciens) (V.harveyi)
敏感药物: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氟 苯尼考

淡水鱼养殖中常见鱼病的防治技术

淡水鱼养殖中常见鱼病的防治技术

淡水鱼养殖中常见鱼病的防治技术作者:孟令春晓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9期孟令春晓在淡水鱼养殖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的鱼病比较多,对鱼的质量和产量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对淡水鱼的养殖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淡水鱼养殖中常见鱼病的防治技术。

一、白皮病1、病因。

此病的传染性较强,其发病原因比较多,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白皮假单孢菌和粘球菌等病原菌引起的。

2、症状。

鱼在发生此病后,一般会出现外伤,在尾柄处有白色的病变,迅速蔓延扩大后,使鱼的背鳍和臀鳍根部出现溃烂并变为白色,病情严重时,鱼会头部向下直立水中,很快会死亡,此病的死亡率最高可达80%以上。

尤其是夏季此病最容易大面积发生,常常会导致养鱼池里的鱼全部死亡。

3、预防措施。

一是要保持养鱼池里的水质清洁卫生,注意投喂饲料的质量,不可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二是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要避免使鱼体受损伤。

4、治疗措施。

一是每立方米用0.4克的溴氯海因在全池撒施。

二是用中药五倍子防治,将每立方米3克左右的五倍子在全鱼池撒施。

二、爱德华氏菌病1、病因。

此病又被称为红头病,主要是由爱德华氏菌、车轮虫、纤毛虫等引起的。

2、症状。

其外部症状为,鱼发病后会出现食欲减退,不合群等现象。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鱼的头部出现充血,随着充血面积的扩大,严重时会在头部形成穿孔或头盖骨开裂,随即发生死亡。

其内部症状为,在将病鱼解剖后可见肌肉、肠道充血、发炎,腹腔出现较多的淡黄色液体,肠胃充满气体但无食物。

肝部出血并肿大,脾脏和肾脏出现严重病变等。

3、预防措施。

新进鱼苗在下池一周时间后,在鱼池中撒施杀菌剂和杀虫剂,用以杀死爱德华氏菌及车轮虫、纤毛虫。

4、治疗措施。

一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杀虫灭菌药剂,连续投喂2个疗程。

每个疗程5天,每天投喂1次,可使此病得到基本控制。

二是选择恩诺沙星,盐酸土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剂内服,每天投喂1次,连喂3天。

三是投喂添加有抗生素的饲料,连续投喂14天以上,抗生素的种类为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等。

夏季银鱼病怎么防治

夏季银鱼病怎么防治

夏季银鱼病怎么防治夏季是银鱼类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银鱼病流行的高发期。

常见的银鱼病有传染性银鱼病、寄生性银鱼病及泛池。

传染性银鱼病传染性银鱼病包括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病和细菌引起的肠炎、赤皮、烂鳃,这三种病也称“老三病”。

夏季是银鱼类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银鱼病流行的高发期。

常见的银鱼病有传染性银鱼病、寄生性银鱼病及泛池。

一、成银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银鱼病1、传染性银鱼病传染性银鱼病包括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病和细菌引起的肠炎、赤皮、烂鳃,这三种病也称老三病。

预防措施有:①池塘每隔10-15天用1ppm漂白粉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浓度全池泼洒1-2次;②流水养殖采用药物挂袋效果较好,每隔10-15天挂一个疗程。

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每袋150克,或漂白粉每袋250克放入水中,连挂三天,也可用5-1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③出血病可采用武汉科洋生产的克暴灵全池泼洒,以1米水深计算,每瓶10亩,或硫酸铜0.7ppm全池泼洒,连用两天,每天1次;④肠炎、赤皮、烂鳃病常以并发症形式表现出来,可采用北京中大安特生产的安特氯海因,每瓶4亩全池泼洒,或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

2、寄生性银鱼病寄生性银鱼病有中华鳋、指环虫、锚头鳋和银鱼鲺病,可用武汉科洋生产的克虫王B,每瓶5亩全池泼洒,或北京中大安特生产的银鱼用敌百虫,每袋4亩。

二、银鱼种常见的银鱼病1、银鱼种传染性银鱼病常发生的有肠炎、赤皮、烂鳃、白头白嘴、烂尾病等。

治疗措施为:①肠炎、赤皮、烂鳃的治疗同成银鱼养殖;②白头白嘴,以水深平均1米计算,用生石灰15公斤全池泼洒;③烂尾病也称尾柄病,以水深平均1米计算,用安特氯海因每瓶4亩全池泼洒。

2、寄生性银鱼病寄生性银鱼病如中华鳋、指环虫、锚头鳋和银鱼鲺的治疗同成银鱼养殖。

另外还有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车轮虫、斜管虫和小爪虫病等。

车轮虫、斜管虫的治疗可用克虫王B兰瓶,每瓶5亩,或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肤孢虫病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

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

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

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

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

夏季常见鱼病及其防治(下)

夏季常见鱼病及其防治(下)
2 。 天
毒 ;②病发季节用海音 I型2 0 亩进行全池消毒 。 I 0 克/
治疗 ( 用 ) 外 :全 池 泼洒 鱼 虫 克星 5 毫 升/ O 亩或 维特 力5 毫 0 升 / , 配合 蓝 天 使 5毫 升 / ,第二 天 用 百毒 威 A 瓶 各 10 亩 0 亩 、B 0
治疗 ( 服 ) 内 :氟 立 宁 03 +肝 胆 康 0 3 +汉 宗 水 产 专 用 .% .%
灵 0 3 ~O 6 , 连用 3 5 。 .% . % ~ 天
6 白皮 病 .
2 天,第二天泼洒水产用二溴海因粉2 0 亩或百毒清2 0 0 克/ 0 克/
亩 或强 碘 2 0 0 毫升 / 消 毒 。 亩 治疗 ( 服) 内 :菌 立清 02 ~0 4 +一 黄 散 0 5 , 以 防继 . % .% .% 发性感染 。
20 0 毫升/ 亩或百毒清2 0 亩对水体全面消毒;③定期在饲 0 克/
料 中 添加 免疫 健 长 灵 0 3 或 汉 宝 多 维0 2 ~O 4 ,提 高 机 体 .% . % .% 抗病力 。 治 疗 ( 用 ) V 2 0 升 / 或 水 产 用 二 溴 海 因粉 2 0 外 :P 碘 0 毫 亩 0 克 / 配 合 蓝 天 使5 毫 升 / 全池 泼 洒 消 毒 ,病 情 严 重 时连 用 亩 0 亩
主要症状:病鱼黑瘦 ,不摄食 ,头部、体表、鳍等 部位
产 生 一 白膜 。 寄 生 于鱼 苗至 夏 花 鱼 种 体 表 时 ,病 鱼 的头 部 层 和 吻周 围呈 微 白色 ,粘 液 分泌 很 多 。病 鱼 有 时 成群 沿池 边 狂
游 , 口腔 充 塞 粘 液 , 不摄 食 ,有 “ 跑 ”或 “ 头 自嘴 ”症 白
幕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鱼常见病防治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夏季常见鱼病防治
高温高湿的夏季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

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变坏,高温、水质、饲料等因素往往引起鱼病发生,必须及早防治,正确诊断,才能保证鱼类旺食速长,高产高效。

分类防治
细菌性鱼病
1、草鱼、青鱼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治疗这“三病”,可用“灭菌灵”进行有效防治。

发病初期每50公斤鱼用药1小包即可控制。

2、鲢、鳙鱼的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细菌性烂鳃病: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全池泼洒,即可得到有效防治。

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种和鱼苗,用呋喃唑酮—均匀泼洒全池,或按每50公斤鱼体重5—10克投喂口服,效果理想。

病毒性鱼病
由病毒引起的鱼病,草鱼危害最严重,有效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免疫注射疫苗。

水质性鱼病
水质性鱼病是因不良水质引起的鱼病,其主要症状是泛池,治疗方法:及时灌注清水,开动增氧机或者泼洒化学增氧剂“鱼浮灵”或“过氧化钙”进行急救。

在正确诊断出鱼病之后,确定用药时,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药物在混合使用时要谨慎。

如漂白粉、硫酸铜、敌百虫均不能与生石灰同时使用;
2、对症下药,不要胡乱用药;
3、药物要充分溶解之后才能使用;
4、轮换用药,综合预防,避免单一用药;
5、注意药物质量,药物变质失效,不能使用。

用药时,注意药物的安全浓度。

内外预防
预防体外鱼病每天捞尽食场中的饲料残渣,定期清除水中漂浮的青草和霉变的饲料,保持水质、食场清洁及饲料新鲜。

同时,用竹秆或草辫做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食场框,每边挂一只竹篓,篓口露出水面,篓内装入100克漂白粉,每天换药1次,连续3天,以消毒食场。

也可用硫酸铜100克和硫酸亚铁
400克装入布袋,每月挂3天,每天换药1次,可有效预防草鱼中华鳋病、鱼种的寄生虫性鳃病和皮肤病。

此外,用新鲜青松毛15—20公斤,分成4—6把,在食物框架上浸挂一周取出,预防锚头鳋效果也很好。

预防体内鱼病在饲料中拌药投喂预防。

草鱼、青鱼的肠胃病,可用大蒜预防,每100公斤鱼用大蒜公斤,与200克食盐一起捣碎,拌在面粉糊中,同饲料一起连喂4天。

也可用磺胺胍5克或干地锦草250克同饵料一起连喂6天进行预防。

每10 0公斤鱼用地锦草、庆大霉素药粉1公斤拌饵料,连续投喂4天,可有效防治烂鳃病。

每100公斤鱼用4%碘液30毫升或碘酒60毫升制成药饵投喂4天,可防治青鱼球虫病。

营养病夏季水温高,鱼类生快,有的饲料中添加了某些物质使鱼类生长更快,导致部分营养指标跟不上鱼类的生长发育需要。

其症状是鱼体萎瘪或“虚胖”、烂鳍、鳞片疏松、脱落、肌肉水肿,发白状,机械损伤,体色深浅不均,尾鳍腐烂,嘴边发白,溃烂或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等。

防治:选择配方规范、先进、售后服务好的名牌全价饲料投喂即可。

肝脏病表现为:①肝脏颜色由正常的血红变浅,变成黄色、粉红色甚至绿色、黑色;②肝病病理发生变化,肿大,水肿的肝外有网状膜,有的已腐化,有的肝脏变小、萎缩、变薄、包在胆囊外;③有出血点,出现肝硬化;④有的胆囊变大,胆汁由正常绿色变成黑色,有的胆囊变小,近乎看不见。

防治:此病要用口服药100kg饲料配鱼肝宝400g,鱼菌灵100g,每天1—2次,连用5—7天,半个月预防1次,预防3天。

综合病症状:①体色或深或浅,浅的地方没有粘液,头背部有白膜,鳃部溃烂;②鱼种吻端溃烂;③头、背部交接处鳞片脱落、肌肉水肿,体表两侧鳞片脱落;④鱼体溃烂,呈洞状,尾柄溃烂,充血,尾鳍、尾柄间有白道,体表、内脏有出血点,可能与肝病并发。

如罗非鱼的症状是竖鳞、突眼。

鲫鱼的症状是体表溃烂、鳞片脱落、出血。

防治:先用外用药1—2天,再内用药饵。

外用药为杀菌、杀虫药;内服药饵、药量按使用说明书酌情掌握。

治疗鱼病时不宜动网。

应激病鱼类在拉网、运输、受伤、疾病时,这些因素会使鱼类处于“应激状态”,因而出现对某些营养成份的需要量急速增大,特别是维生素更加缺乏,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

防治:鱼类发生应激反应后需及时补充营养,维生素给予量应比平常提高1—2倍。

常用鱼壮粉、鱼肝宝、速补14等拌饲料,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可使应激反应减轻和消除。

土法治黄鳝病害
肤霉病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小苏打各500克,全池泼洒。

梅花斑病菌鳝鱼池内放养几只癞蛤蟆,其身上所分泌的毒汁,能杀死梅花斑病菌。

毛细线虫病每100kg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10克,拌豆饼粉3kg,做成药丸投喂;或每100kg饲料加阿苯达唑片1—2克,溶于水后,配入饲料中投喂1—2次。

蛭病用4%的食盐浸泡黄鳝8—10分钟。

发烧病池内养些泥鳅,利用泥鳅吃掉剩饵,又可利用它们上下翻腾,减少黄鳝缠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