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名解复习资料
1.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只包括(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
假想的,无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称为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
2. (总体)参数(parameter):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
3.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4.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
5. 变量(variable):观察对象个体的特征或测量的结果。
由于个体的特征或指标存在个体差异,观察结果在测量前不能准确预测,故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简称变量(variable)。
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ation)。
根据变量的取值特性,分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6. 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
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数值,组成的资料。
7.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或称定性变量,其取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或属性,有两种情况:1)无序分类(unordered categories):包括①二项分类,如上述“性别”变量,表现为互相对立的结果;②多项分类,如上述“血型”变量,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多类结果。
2)有序分类(ordered categories):各类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或等级顺序关系,有“半定量”的意义,亦称等级变量。
等级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8. 抽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称为抽样。
法学类专业课复习资料-法学概论名词解释258个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1、法律的历史类型:根据法律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对法律所做的分类。
2、法律渊源:指用于表现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又称法律的表现形式。
3、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又称制定法。
成文法因其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又称习惯法。
4、一般法和特别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社会组织普遍适用,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就是一般法。
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在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5、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如民法、刑法。
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法。
6、违法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7、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8、法律规范:是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9、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10、法律的适用:即通常所说的执法,指被授予专门职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实现法律对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活动。
11、法律的遵守: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恪守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即守法。
12、法律的效力:指法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内,对什么人有约束力,包括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13、法律的解释: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所作的说明。
14、法律责任:指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15、法律制裁: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惩戒措施。
16、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指受社会主义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制药工程学》:名词解释和单项选择题复习资料
《制药⼯程学》:名词解释和单项选择题复习资料《制药⼯程学》:名词解释和单项选择题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项⽬建议书:是法⼈单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业规划、地区规划,并结合⾃然资源、市场需求和现有的⽣产⼒分布等情况,在进⾏初步的⼴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国家、省、市有关主管部门推荐项⽬时提出的报告书。
2. 设计任务书:⼀般由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也可委托设计、咨询单位或⽣产企业(改、扩建项⽬)编制。
设计任务书是确定⼯程项⽬和建设⽅案的基本⽂件,是设计⼯作的指令性⽂件,也是编制设计⽂件的主要依据。
3. 风玫瑰图:是当地⽓象部门根据多年的风向观测资料,将各个⽅向的风向频率按⽐例和⽅位标绘在直⾓坐标系中,并⽤直线将各相邻⽅向的端点连接起来,构成⼀个形似玫瑰花的闭合折线。
风玫瑰图表⽰⼀个地区的风向和风向频率。
4. ⼚区利⽤系数:是反映⼚区场地有效利⽤率⾼低的指标。
制药企业的⼚区利⽤系数⼀般为60~70%。
5. 绿地率:是药⼚总平⾯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6. 空⽓吹淋室:是⼀种可强制吹除附着于⼯作⼈员⾐服上的尘粒的⼩室设备,⼜称空⽓风淋室,常设于洁净室的⼊⼝处。
可分为⼩室吹淋室和通道式吹淋室,前者⼜可分为喷嘴型吹淋室和条缝型吹淋室。
7. 缓冲室:是按相邻⾼等级洁净室的等级设计、体积不⼩于6m3的⼩室,其内设有洁净空⽓输送设备。
8. ⽓闸室:是设置于洁净室⼊⼝处的⼩室。
也可理解为设置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房间之间的具有两扇或两扇以上门的密封空间。
9. 防爆车间:⼜称为甲类⼚房,其⼚房应是单层的,内部不能有死⾓,以防爆炸性⽓体或粉尘的积累。
10. 柱⽹:⼚房建筑的承重柱在平⾯中排列所形成的⽹格。
11. 跨度:相邻纵向定位轴线间的距离。
12. 柱距:横向定位轴线间的距离。
13. ⽣产车间:是⼚内⽣产成品或半成品的主要⼯序部门。
可以是多品种共⽤,也可以为⽣产某⼀产品⽽专门设置。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总结 复习资料
一.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产生条件: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产生原因:各国生产要素差异性生产要素国际间缺乏流动性各国科学技术存在差异基本经济分析工具1。
一般均衡分析: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在充分有效地利用其所有的资源时所能产生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表示一国的生产能力.表示供给。
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反映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图形。
表示消费者需求。
一般均衡:社会的最优生产点: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等于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设为、会无差异曲线)。
2.局部均衡分析:只分析某个具体的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情况。
封闭的经济中,市场均衡完全由一国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前提是没有政府干预)二.对外贸易: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的活动。
1。
按货物移动方向:a出口贸易:把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及本国化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
(本国化产品:复出口。
外国货物经过结关进入国内后,未经加工改造,又输出国外的现象。
)b进口贸易:把外国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往本国国内市场销售。
(复进口现象)c过境贸易:当A国须经过C国国境把货物运往B国时,这批经过C国运往B国的货物,对于C 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间接过境贸易2。
按交易商品的形式:a货物贸易:有形(商品)贸易.有具体形状的商品的交换活动。
(进出口需经过海关,贸易额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b服务贸易:无形(商品)贸易。
传统上指无形劳务的提供和接受。
新定义,指“过境交付;c境外交付: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无需经过海关)3.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a总贸易:一国的对外货物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
(以货物越过国境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b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结关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
4。
按交易的方式:a直接贸易(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毛概》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
一、名词解释: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自相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5.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6.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内含物:指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结构。
2、贮藏物: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颗粒。
当细菌生长到成熟阶段,因营养过剩而形成。
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3、异染粒:是无机偏磷酸的聚合物,颗粒大小为0.5~1.0μm。
一般在含磷丰富的环境下形成。
功能是贮藏磷元素和能量,并可降低细胞的渗透压。
嗜碱性或嗜中性较强,用蓝色染料如甲苯胺蓝或美篮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故称异染粒。
4、聚-β-羟丁酸: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
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
很容易被脂溶性染料如苏丹黑着染,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5、磁小体:存在于趋磁细菌中主要成分是Fe3O4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是单磁畴晶体,无毒,具有导向作用,即借助鞭毛游向泥、水界面微氧环境处生活。
6、羧酶体: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关键作用。
7、气泡:是存在于许多光合营养型、无鞭毛运动的水生细菌中的一种充满气体的泡囊状内含物。
功能:调节细胞密度以使细胞漂浮在最适水层中获取光能、O2和营养物质。
8、比较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主要区别。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它与支原体的区别是有细胞壁和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的区别在于其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产能代谢系统。
9、酵母菌的生活史●酿酒酵母生活史:特点:1)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体状态进行出芽繁殖;2)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3)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
八孢裂殖酵母特点1)营养细胞为单倍体2)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式进行3)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故此阶段很短●八孢裂殖酵母的生活史:单倍体营养细胞进行无性裂殖两个营养细胞接触后形成接合管,发生质配后即行核配,两个细胞联成一体每二倍体的核分裂3次,第一次为减数分裂形成8个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子囊破裂,释放子囊孢子●路德类酵母的生活史单倍体子囊孢子在孢子囊内成对接合,并发生质配和核配接合后的二倍体细胞萌发,穿破子囊壁二倍体的营养细胞可独立生活,芽殖无性繁殖二倍体营养细胞内核发生减数分裂,营养细胞成为子囊,形成4个单倍体子囊孢子10、真酵母: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
复习资料二
复习资料二3、名词解释后腹部:自小节突或尾突以后到尾爪这部分结构称为后腹部。
是腹部的最后一节。
刚毛式:是指表示枝角类第二触角内外肢的节数和刚毛数的式子壳腺:生于前胸两侧,由末端囊和细长盘曲的肾管组成壳刺:壳瓣后背角或腹角延长成壳刺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卵鞍:保护枝角类冬卵的莱状壳肛陷:1、名词解释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是一类小型、低等的甲壳动物。
无节幼体:桡足类的幼体期,呈卵圆形,背腹略扁平,身体不分解,前端有1个暗红色的单眼,附肢3对。
桡足幼体:桡足类的幼体期,经第一桡足幼体、第二桡足幼体,最后蜕皮一次,变成成体。
2、简述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及其与水产养殖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在地球上分布极为广泛,只要有水分的地方就有原生动物的生存。
原生动物的分布形式主要是团块型分布。
不同的水域有不同的优势种群的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动常表现出周年变化,季节变化等特点。
淡水的原生动物比海洋更加多样化,沿岸区由于栖息环境的复杂化和营养物质的丰富,原生动物种类比远洋区更丰富。
分布在海洋的浮游原生动物以自养型生活的为主。
原生动物可以用来作为污水处理的指标生物,在自然水体中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指标。
通常是水生经济动物如鱼、虾、贝类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
在养鱼水域中,大量异养原生动物增殖,取食水中藻类,会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渔业生产。
少数种类大量繁殖,造成近海赤潮发生,危害渔业。
4、简述轮虫的主要特征轮虫是小型多细胞动物,体型虽小但其结构比原生动物要复杂的多,有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
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囊和原肾管。
具有纤毛环的头冠。
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
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
轮虫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内藏咀嚼器。
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有焰茎球。
全身包以淡黄色或乳白色表皮。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延安整风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正式提出反对主观主义的任务,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
1942年,毛泽东连续发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两篇演说,标志着全党普遍整风的开始。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重点是反对教条主义,目的是发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为了正确地解决党内矛盾,毛泽东制定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方针。
2. 旧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成为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一律平等的思想。
这一思想贯穿了反帝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联合社会主义苏联、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光辉思想。
②民权主义:包括自由平等观、权能分开、直接民权、五权宪法等一套理论和方案。
规定了建国三时期说(军政、训政、宪政)。
它充满着民主主义精神。
出发点是避免专制独裁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流弊,真正做到“主权在民”。
目的使中国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③民生主义:发展前期的理论,提出“耕者有其田”;不仅要节制资本,还要“发达国家资本”,“振兴实业”。
三大政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正式决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3.《海国图志》清朝后期魏源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一、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
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三、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
图式:这里指巴特利特的术语,是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观念,对个体的记忆和提取新信息会产生重要影响。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描述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指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呈现,获得了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操作条件反应: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指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法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法理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
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
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8、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9、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有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效率:就是指最有效地利用所掌握的资源来满足需要或欲望。
实证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他想要解释这个世界。
规范经济学:试图改造这个世界或是说改善这个世界。
混合经济:他是一个体制概念,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结合,而不是经济制度中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的混合。
习惯:指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经济运行达到该状态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
市场失灵:当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低效率时,即发生市场失灵。
混合经济:是指当今各国的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他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等情况。
政府失灵: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是实现道德生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是,就产生了政府失灵。
搭便车:就是指人们使用或消费了公共产品,但却没有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
换而言之,就是人们在公共产品的使用上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无谓损失:某事物既没有被消费者得到,也没被生产者得到,更没有被政府或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所得到,这部分社会福利净损失,一般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无谓损失”。
需求的价格弹性:亦称为需求弹性,它衡量一种产品的价位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大小。
效用:是指人们从某件产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认为效用是可以测量并且加总求和的。
外部性:当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福利水平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是却无法从他人那里获得报酬或无需想他人支付赔偿的时候,就产生了外部性统一税制:即在这种税收制度下,每个人都要缴纳同样同量的税收,不论其收入水平如何。
比例税制:每个人按照相同的收入百分比纳税。
累进税制:在这种税收制度下,对富人课税较重;换句话说,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越高类推税制:对富人课税较轻;越富有的人,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较低。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变量名标签P21变量名标签是对变量名含义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它可增强变量名的可视性和统计分析结果的可读性.如果变量名已经是中文汉字,变量名标签可以省略。
2.变量值标签p31变量值标签是对变量取值含义的解释说明信息,对于定类型和定序型变量尤为重要。
变量值标签不但明确了数据的含义,也增强了最后统计分析结果的可读性。
3.推断统计p107推断统计方法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在对样本数据描述的基础上,以概率的形式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进行表述。
4.配对样本p120所谓配对样本可以使个案在“前”、“后”两种状态下某属性的两种不同特征,也可以是对某事物两个不同侧面的描述5.方差齐性检验p132方差齐性检验是对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各观测变量总体方差是否相等进行分析6.多重比较检验p133多重比较检验利用了全部观测变量值,实现对各个水平下观测变量总体均值的逐对比较。
7.简单相关系数p217简单相关系数用来度量数值型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如测度收入和储蓄、身高和体重、工龄和收入等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时可用。
8.等级相关系数p218等级相关系数用来度量定序型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9.本质线性关系p254本质线性关系是指变量关系形式上虽然呈非线性关系,但可通过变量变换转化为线性关系,并可最终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线性模型。
10.本质非线性关系p254本质非线性关系是指变量关系不仅形式上呈非线性关系,而且也无法通过变量变换转化为线性关系,最终无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建立线性模型。
11.因子载荷p290在因子不相关的前提下,因子载荷aij是变量xi与因子fi的相关系数,反映了变量xi与因子fi的相关程度。
12.因子得分p298在因子确定以后,便可计算各因子在每个样本观测上的具体数字,这样数值称为因子得分。
二、单项选择三、填空题(每空5个汉字以内,均来自虚线方框中)1.p3SPSS数据编辑器窗口是SPSS的主程序窗口,该窗口的主要功能是定义SPSS数据的结构、录入编辑和管理待分析的数据。
生物信息学复习资料
生物信息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31个)1.生物信息学:广义:应用信息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系和生物过程中信息的存贮、信息的内涵和信息的传递,研究和分析生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药理过程中的各种生物信息,或者也可以说成是生命科学中的信息科学。
狭义:应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分析和利用生物分子数据。
2.二级数据库:对原始生物分子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的结果,是在一级数据库、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应用目标而建立的。
3.多序列比对:研究的是多个序列的共性。
序列的多重比对可用来搜索基因组序列的功能区域,也可用于研究一组蛋白质之间的进化关系。
4.系统发育分析:是研究物种进化和系统分类的一种方法,其常用一种类似树状分支的图形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树状分支的图形称为系统发育树。
5.直系同源:如果由于进化压力来维持特定模体的话,模体中的组成蛋白应该是进化保守的并且在其他物种中具有直系同源性。
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同源性,例如蛋白质的同源性,DNA序列的同源性。
(来自百度)6.旁系(并系)同源:是那些在一定物种中的来源于基因复制的蛋白,可能会进化出新的与原来有关的功能。
用来描述在同一物种内由于基因复制而分离的同源基因。
(来自百度)7.FASTA序列格式:将一个DNA或者蛋白质序列表示为一个带有一些标记的核苷酸或氨基酸字符串。
8.开放阅读框(ORF):是结构基因的正常核苷酸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阅读框可编码完整的多肽链,其间不存在使翻译中断的终止密码子。
(来自百度)9.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0.空位罚分:序列比对分析时为了反映核酸或氨基酸的插入或缺失等而插入空位并进行罚分,以控制空位插入的合理性。
(来自百度)11.表达序列标签:通过从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的克隆进行测序所获得的部分cDNA的3’或5’端序列。
教师考试-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教师考试-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 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由三公推荐入学,其设置、招生、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是宦官集团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有政治斗争的背景,但从中国教育发展史尤其是专科教育史上看,它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打破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为后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8、生活教育论:
“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是一种创造性的,又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论有以下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论的核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朱子读书法: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六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循序渐进”包含有读书的“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包括有读书的“巩固性”原则,“虚心涵泳”包含有读书的“客观性”原则,“切己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原则,“着紧用力”包含有读书的“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可以说“朱子读书法”包含有上述这些原则的萌芽和因素。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又称为气-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
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
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
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4、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5、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heart discas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8、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
它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
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数学--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
2.课程--为了实现学科的教学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以及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3.。
课程目标--在一定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在质量规格方面应该达到的程度。
4.逻辑思维--一种确定的(A就是A,不是B)、前后一贯的(不矛盾的)、有条有理的(遁序渐进的)、有根有据的(理由充分的)思维。
5.判断--对某个事物的性质、现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论断。
6.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7.学科数学--为认识对象而存在,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数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知识,在一定的系统逻辑之下,把它们联系起来,并为一定年龄的学生所掌握的。
8.科学数学--作为人类认识的结果而呈现的,以完全和深刻地反映与提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不考虑人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
1.智商--少年儿童所能解决的智慧问题的数量和他们的实际年龄的比值。
2.智力活动方式--用于解决一定类型的概括程度的任务,问题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其他专门组织起来的过程系统或操作系统。
3.数学思维--又叫数学型思维,就是以数和形为思维的对象,以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
4.数学思维水平--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数学思维优和劣的评价和衡量的相对标志。
5.迁移--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所施加的影响。
6.同化--把环境中的信息结合并组织到已有的智力结构或图式中,是一个人按照过去的经验、图式来活动。
7.思维定势--一种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在思维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人们依照既定的方向或方法去思考。
8.顺应--依据面临的新信息所作的改变和思考。
1.小学数学学习--在人为指导下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能力,发展个性数学品质的过程,核心内容或最终目的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
外国法制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法制史名词解释汇总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楔形文字法:是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个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法律的总称;它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6世纪,随着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而逐渐走向消亡;2. 汉穆拉比法典:是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穆拉比时期制定的,故又被称为“石柱法”;汉穆拉比法典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之大成,标志着楔形文字法乃至整个古东方法发展到完备阶段;3.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代印度法的核心内容;它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各种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截然不同;4. 罗马法: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个时期的法律,由包括东罗马帝国的法律;它是随着古代罗马社会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5. 日耳曼法:是欧洲早期封建制时期在日耳曼国家中适用于日耳曼人的法律的总称,从性质上讲属早期封建制法;6. 教会法:广义上,泛指整个基督教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制定和编纂的各种规则和章程;狭义上特制中世纪这一时期在西方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罗马天主教的法规;7. 圣经:既是基督教各教派信仰的基础,也是其法律的总源;其中的摩西十诫一直是教会法的中心内容,被视为“基本法”;圣经是教会立法的权威性依据,而且本身也享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宗教法庭甚至世俗法庭审判所依据的准则;8. 普通法:指的是由英美国家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则;它既区别于由立法机关创制的制定法,也区别于由衡平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衡平法;9. 遵循先例原则:是普通法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即“以相似的方法处理相似的案件,并遵循既定的法律规则与实践”;换句话说,一个法院先前的判决对以后相应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具有拘束力;10. 独立宣言:于1776年通过,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思想和“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为日后诞生的美国宪法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理论基础;11.美国违宪审查权: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根据这一制度,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权通过审理有关案件,解释宪法并宣布联邦法律或州宪法和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如发现州宪法和法律或联邦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可宣布其违宪;12. 人权宣言:全名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是法国在1789年8月26日革命高潮中制定的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政治纲领,也称法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对法国以至世界的人权、公民权、权力分立等观念和法治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13. 潘德克顿法学:自15世纪以来,德国对罗马法的研究,形成了所谓“潘德克顿法学”,其核心是私法学;它是罗马法原理与德国固有法相结合的产物,并为德国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学说基础;14. 英美法系:也称英吉利法系、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为基础而逐步形成的一个世界性的法律体系,是在英国对外贸易、军事侵略、殖民统治和强制推行英国法的过程中形成的;15.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一个世界性法律体系,是在西方近代化过程中,欧洲各国复兴罗马法依照法国立法模式制定自己的成文法典,并将其强制推行到自己的殖民地而止步形成的;16.欧洲联盟法:又称欧洲共同体法,是适用于欧洲联盟成员国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法律制度,是关于欧洲联盟机构设置、职能及其经济货币联盟与政治联盟的条约、条例、指令、决定和判例等法律规范的总称;外国法制史简答题复习1. 简述古代印度法典的基本特点;1 与宗教密不可分:首先,宗教众多,使古代印度的法律渊源异常复杂;其次,法律的内容乃至编排体例都深受教义的影响;2 严格维护种姓制度:以种姓制贯穿始终,所以有人将它称为“种姓法”;3 法律、宗教、伦理等各种规范相混合;2. 日耳曼法的特点及历史地位;特点:以团体为本位;贯彻属人主义原则;注重形式;缺乏抽象性;历史地位:1 日耳曼法是继罗马法之后在西欧占有主导地位的第一种法律体系;2 日耳曼法导致和直接影响了封建法的形成;3 日耳曼法以完全不同于罗马法的制度,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法律观念、法律文化;丰富了人类的法律宝库;并提示我们多角度的来认识法律现象;3. 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1 法典维护君主专制统治,集中表现在:维护汉穆拉比王的专制统治地位;确立自由民对奴隶的绝对统治权和支配权;2 法典体现了团体本位思想,主要表现在:法典赋予公民权利时,强调以对国家和公社履行义务为前提;个人的权利义务与公社团体成员资格向联系;3 法典保留有原始习惯的残余;4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4. 雅典民主制的特点;1 实行直接民主制,即雅典城邦的政治主权属于它的公民,公民们直接参与城邦的治理;2 官制实行义务职和“合一制”;3 监督制度完善而且发达;5. 简述古希腊法的基本特征;1 古希腊由于有许多城邦国家的存在,因而每个城邦各自制定和施行自己的法律,古希腊法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2 希腊缺乏可以和罗马法相媲美的完整而严密的法典;3 法律在技术处理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旨在发现所谓的“公道”的抽象标准,所以法律常常被虚置,在技术处理上具有灵活性;6. 简述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罗马私法的体系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个部分;1 人法:又称身份法,是关于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人的法律地位,各种权利的取得和丧失,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包括人和婚姻家庭两个部分;2 物法:是罗马私法的主体,实体法的核心,由物权法、继承法和债权法三个部分构成;3 诉讼法:在罗马,诉讼分成公诉和私诉两种,公诉是指对于指对损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7. 伊斯兰法的特点;1 与伊斯兰教有密切联系;2 法学家对伊斯兰法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3 受外来法律影响严重;4 具有分散性和多样性;8. 简述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 议会主权原则:议会即国会,所谓“议会主权”即国会在立法方面拥有最高权力;2 分权原则:相对于美、法、德等国,英国并非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并不十分严格;但是,英国宪法仍然大致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的共同特征,即权力分立;3 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议院负责,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4 法治原则:“法治”的字面意思即“法律的统治”,是资产阶级宪法广泛采纳的基本原则,它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9. 英国侵权行为责任原则的基本内容;1 过错责任原则:该原则以被告对原告的利益负有适当注意的义务为前提,如果被告为能尽到法律承认的适当注意的义务就是过错,由此过错对原告造成损害,被告须负赔偿责任;2 比较责任原则:它仍以个人的过错为基础,但在确定赔偿时,不仅要考虑被告的过错,也考虑到原告的过错,对双方的责任进行比较,根据双方过错的轻重以确定责任的大小;3 严格责任原则:即在法律规定的某些条件下,无论被告是否有过错,只要发生了损害事实,被告就必须负完全的赔负责任;10. 简析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独立宣言于1776年通过,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思想和“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利,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建立新的政府;它鲜明的表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和政治主张,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为日后诞生的美国宪法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理论基础,11. 试述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1 分权原则:宪法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国会、总统和法院;美国宪法的分权原则不仅表现在联邦政府行政、立法、司法三机关的权力分立上,而且表现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分配上;2 制衡原则:美国宪法的制衡原则也和分权原则一样,不仅表现为联邦三机关间的制衡,而且表现在联邦权力和州权力的相互制约上,联邦中央三机关以及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享有完全的、绝对的权力;3 限权政府原则: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12. 法国民法典的特点;1 法典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民法典,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利观;2 法典比较完整的确认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事权利平等、所有权不可侵犯、契约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3 法典是革命和传统之间妥协折中的产物,保留着旧制度的若干内容;4 法典在体例上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内容上注重实际效用;13. 近、现代法国宪法文化的特点;1 宪政体制的多变和不稳定性;2 历次修宪均表示遵循1789年革命的基本原则,把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基础;3 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和解释权的特殊性;4 始终保持宪法的成文法典化形式,习惯法一般不起作用;5 现代法国宪法的发展,呈现出不断扩大政府的行政权力、削弱议会的立法权力、加强政党组织权力、提高文官地位、增加委任立法等趋势;14. 20世纪以来德国民法重要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 民法的重要发展首先反映在债务关系和家庭法方面:契约自由的原则受到限制;民法典确立的过错责任原则,已为严格责任原则所取代;在家庭法方面,根据基本法的原则进行改革;2 德国民法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有关房屋租赁和住宅建设的房地产法;15. 对欧洲联盟法的概念的理解;欧洲联盟法又称欧洲共同体法,是适用于欧洲联盟成员国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法律制度,是关于欧洲联盟机构设置、职能及其经济货币联盟与政治联盟的条约、条例、指令、决定和判例等法律规范的总称;1 欧洲联盟法具有超国家性;2 欧洲联盟法具有联邦性功能;3 欧洲联盟法是欧洲社会一体化的产物,是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结合;外国法制史论述题复习论述题:1. 试比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异同;历届考过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1 主要法律渊源不同:在英美法系,法律的主要渊源是判例法;而在大陆法系,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在各个部门法领域都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体系;2 继承罗马法的程度不同:英美法系并未走全面复兴罗马法的道路;而大陆法系则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 法律体系和法官的作用不同: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基础,法律体系十分庞杂,缺乏系统分类;而大陆法系,不仅法律体系完整,而且法官的作用十分有限;4 司法组织对程序法的重视不同:英美法系强调程序法的重要性,实行对抗制诉讼;而大陆法系比较注重实体法,认为程序法仅仅是适用实体法的工程,一般采用纠问式诉讼程序;尽管有上述种种差异,两大法系之间仍有许多共同之处:1 它们的法律本质相同;2 传统要素接近,都是近代以前的罗马法、日耳曼法和教会法;3 法律的指导思想相同;4 法律背后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等也都相同;2. 美国法与英国法的联系和区别;历届考过美国法与英国法同属普通法系,两者有着天然联系;1 判例是主要的法律形式:英国和美国法律的主体部分都是判例法,法律的创制、法律原则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法律的解释往往是通过判例形式实现的;2 法律风格的一致:英国和美国一样也遵循“先例原则”,法院创造的先例对以后的同类案件具有拘束力;在审判风格上,同英国一样,美国也采用归纳法推理方式;此外,美国继承英国法关于法律分类的传统,不采用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方式;美国法又具有不同于英国法的特质,它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表现为:1 法律移植中的批判精神;美国法继承了英国普通法的传统,但美国对英国法的运用,以符合美国的国情为前提,对不适合本国国情的普通法规则不予适用;2 立法和司法的双轨制结构;和英国的单一制不同,美国的立法权由联邦和州根据宪法分别形式,法院分为联邦法院系统和各州法院系统;3 判例法与制定法并重,学理和实践互补;美国法较之于英国法,较早的表现出重视制定法的趋向,是一种判例法和制定法并重的“混合体制”;英国一般排斥学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美国既强调法院和法官的作用和地位,也注重法学家的作用;4 法律解释的灵活性;3. 德国法与法国法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的联系:德国法和法国法同属大陆法系,都是在罗马法基础上,根据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成文法律体系;无论从法的体系、结构、表现形式,还是从法的地位、本质和作用来看,两国都极为相似;德国法与法国法之间的紧密联系,还在于具有开创意义的近代法国六法体系对晚它一个世纪的德国法的创立所发生的巨大而直接的影响;德国法对法国法的继承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两者的区别:1 德国法是君主专制主义的产物,具有浓厚的保守性;法国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具有时代进步性;2 德国法在司法领取所取得的成就超过法国法,近代法国法以其革命性、开创性和历史进步性独占鳌头;德国法则以其透彻的学理性、高度的法律技术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着称于世;3 德国法和法国法在体系、结构和具体制度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 德国始终全面坚持成文法典化立法方向,即使在行政法领域,也不例外;b 在部门法方面,除了对法国民法典的重大发展外,德国还首创经济法;c 德国把行政诉讼限制在纯行政的范围;d 为了保障宪法的实施,德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宪法诉讼制度,从而形成了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体系庞大、组织严密的司法体制;4. 教会法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影响;重要教会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念层的,也有制度的结构和形式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 宪法:a 教会法对于近代宪法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在它所确立的权力结构和教会法学家的法律理念两个方面;在中世纪的西欧,教权与王权相互重叠突出,构成教权和王权二元对立结构是非常重要之点,它构成了近世宪法制度最重要的历史来源;b 教皇的权力受到神法和自然法两方面的限制;近世宪法中的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原则可以从这里找到部分渊源;2 国际法:a 教会以基督教的教义和道德制定了国际关系的准则;b 在战争问题上,教会法认为,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和平的重现;c 教会为了使战争人道化,还对武器的使用加以限制;d 教会还对中世纪的“私战”予以限制,这些为后世战争法的一些重要规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 私法:a 教会法对近世法律影响最大的是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b 教会法注重保护寡妇利益,直接导致了西方国家“抚养寡妇财产”制度的建立;c 在财产法方面,教会法在不动产占有方面发展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与制度,在长期占有取得问题上,教会法与罗马法不同,成为大陆法系民法的一个原则;4 刑法:a 教会法把犯罪看作是“刑事罪孽”,表明它对善恶观念的重视;b 在施加刑罚时必须考虑对犯罪者灵魂的净化和道德的矫正,这实际上是后世教育刑的雏型;c 在定罪量刑方面,教会法坚持所有的人不分贫富贵贱,一律平等,这是近世法律平等原则的先声;5 诉讼法:a 在诉讼程序方面,教会法坚持法律存在于法官心中即审判过程中的所谓“良心原则”,可以在近世西方刑事诉讼的一些原则和实践中,看到某些陈迹;b 教会法对世俗法产生重大影响还在于刑事诉讼方面所确立起来的纠问式诉讼程序;5. 结合大陆法系的特点试述法国法的历史地位;法国法既有丰硕的思想基础,又有完备的体系结构,是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拿破仑时代创立的“六法体系”,不仅对大陆法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而且对近代各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 法国法在欧洲大陆具有典型意义,不仅是中世纪封建法的典型,而且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又成为资本主义成文法典的典型代表;2 法国法以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理论为指导,以成文法为基本形式,其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法律原则明确而系统;3 法国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以严格划分公法与私法作为其建立资产阶级法制的基础;4 法国最先奉行普通司法权与行政裁判权分立的原则,这种典型的“双轨制”司法体制对其他国家司法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 大陆法系基本特征的形成与资产阶级革命后法国法的创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法国是大陆法系的主要母法国;a 成文法典化是大陆法系的一个显着特征,近代法国法的全面法典化对欧洲大陆以及其他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并逐渐的为之采纳;b 大陆法系共同的历史基础是罗马法,以民法典为代表的近代法法国法,继承了罗马法的成文法传统,使罗马法获得升华;c 大陆法系所具有的其他一些重要特征,例如,公法与私法两类法律部门的严格划分,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向分离的双轨制司法体制,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法律制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无论从大陆法系的形成和发展,还是从大陆法系的基本制度与理念上考察,近代法国法的建立和完善,对大陆法系起着奠基和导向的作用;6. 结合普通法的特点试述英国法的历史地位;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发祥地,普通法系的许多重要原则和制度都来源于英国的法律传统;相对于大陆法系而言,普通法系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 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受英国法的影响,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律渊源一般都分为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2 以日耳曼法为历史渊源:普通法系的核心英国法是在较为纯粹的日耳曼法--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耳曼法的一些原则和制度对普通法的影响非常大;3 法官对法律的发展举足轻重:由于普通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而判例法正式法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逐渐创造的;法官的判决具有立法的意义,因此普通法系素有“法官造法”之说;4 以归纳法为法律推理方法:法官和律师在适用法律时,必须通过对存在于大量判例中的法律原则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比较,然后才能将最适当的法律原则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5 在法律体系上部严格划分公法和私法:由于不严格区分公、私法,英国的行政法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不存在单独的行政法院;7. 20世纪后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律的发展趋势;1 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日益完备:a 一些新的法律部门开始崛起,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出现了科技法、环境保护法、能源法、航空航天法、知识产权法等新的法律领域;b 行政法的地位日显重要:现代行政法的发达,是现代法制国家日益完备的一个重要标志;c 法律的社会化倾向越来越突出;d 法律的民主化日渐受到重视;20世纪以后,在各国宪法中,公民权利日益受到重视,规定越来越详细;e 法律的统一化和国际化趋势加强:首先,两大法系之间互相靠拢;其次,欧洲联盟法的出现促进了其成员国之间的立法和司法的统一,也加强了法律发展中国际化的趋势;2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诞生:20世纪以后,世界法律发展的最大变化是社会主义法的诞生;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80年代末以来,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国情,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使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具有了自己的特色;3 发展中国家法律体系的崛起:20世纪以后,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法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国家都结合自己的国情,参酌西方的法律,吸收本民族的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有成效的法律改革;。
组胚复习资料名解和大题(补充)
第十章免疫系统1、名词解释垂体门脉系统赫令体APUD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漏斗,并形成袢形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网再返回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入远侧部,再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二级毛细血管网,由此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赫令体: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运送到神经垂体,一些分泌颗粒在轴突内或其末端可聚集成嗜酸性均质团块,称作赫令体。
APUD:是指散在于体内的一些内分泌细胞,其胞体内含胺或胺前体,并能在细胞内进行脱羧作用,产生胺或肽,具有这种特性的细胞统称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简称APUD细胞。
2、简述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
甲状腺分泌何种激素?甲状腺表面包被薄层结缔组织被摸,结缔组织深入腺实质将其分成小叶,其含有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滤泡是甲状腺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又单层的滤泡上皮细胞构成,滤泡腔内充满胶质。
功能:合成并释放T3、T4促进细胞氧化和能量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使血钙降低。
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降钙素。
3、举例说明含氮激素分泌细胞、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
1. 含氮类/肽类激素分泌细胞: 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
以及有质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
分泌的激素含有氨基酸残基。
2. 类固醇类激素分泌细胞: 仅包括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内分泌细胞。
细胞质泡沫状。
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管状嵴/脂滴丰富,无膜包分泌颗粒。
分泌的激素含类固醇类物质。
两类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比较4、简述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
肾上腺表面包以结缔组织被摸,少量结缔组织伴随血管和神经深入腺实质内,肾上腺实质由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构成。
皮质:1. 球状带: 位于被膜下方,细胞球状排列。
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能保Na+排K+,参与调节水盐代谢。
2. 束状带: 细胞束状排列并与被膜垂直,其间夹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该细胞是体内典型的类固醇类激素分泌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学原理
1.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人活动。
2.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结构的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
3.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4.课程计划即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门学科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
5.学校文化是指围绕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的集合体。
6.德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等;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7.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8.课程,是“课业及进程”的缩写。
在国内外,从本质的角度为课程下定义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种:(1)课程是知识;(2)课程是经验;(3)课程是活动。
因而关于课程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及其获得经验的过程,这一经验的获得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9.教学评价从现代教育评价的角度看,评价可理解为测评与估价两部分。
测评是进行数值的测定和计算,取得数据;估价是对这个测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
10.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
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世界经济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特别是终身教育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和实践,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也有了重大发展。
第二章中外教育史
1.癸卯学制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尊孔读经为教育宗旨,内容比壬寅学制更详备。
癸卯学制从纵向的方面可以分为三段六级,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毕业,全部学习时间为25~26年。
横的方面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
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付诸实践的学制,它改变了清末学堂各自为政、互不相连的作用,对此后中国学制的组织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国防教育法(美国)1958年9月2日,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
《国防教育法》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3.三舍法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创立的太学改革措施,即在太学分立“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制定系统的升补法。
4.骑士教育是这一时期修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7、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7、8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
5.永恒主义教育这一传统的教育流派,也称新古典主义教育。
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流行于50年代的英、法等国,之后逐渐衰落。
最主要的代表有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法国的阿兰和英国的利文斯通。
永恒主义教育强调人的永恒本质和教育的永恒本质不变。
6.朱子读书法六条:(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功(6)居敬持志
7.导生制学校18世纪90年代,教会人士贝尔在印度,兰卡斯特在伦敦分别创立了“导生制学校”。
基本方法是现将学生编成小组,每组10人,再制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教师先教“导生”,“导生”再对小组进行教学。
8.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
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9.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肯定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第三章教育心理学
1.相同要素说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种训练技能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种技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技能的习得。
也就是说,只有当两种学习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是,才有可能进行迁移。
并且,两种情景相同的因素越多,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2.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它是一种动态的知识,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来表征,即“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是条件项,“那么”是动作项。
它包括一系列的具体操作程序,如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进行四则运算、概括一段材料的主要意思等。
3.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比如圆形的物体能够滚动、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等。
它是一种静态的知识,通常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4.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是教师从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5.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6.群体极化是指个体参与全体讨论时,由于受群体气氛的影响,出现支持极端化决策的心理倾向。
7.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8.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9.课堂学习管理一般来讲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幼小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第四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相关研究是对两个货更多数量的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序进行判定,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预测。
2.三角互证法同一问题从三个不同来源、不同方式得来的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看是否具有一致性。
3.结构型问卷(封闭式问卷)的问题形式包括: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划记式。
4.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前后一致性,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
研究的信度分为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
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相似的结论,指的是重复性。
5.测验调查法是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6.定性研究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现象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的方法。
7.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8.课题论证是为了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它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9.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10.总体与样本总体,即研究对象全体。
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成样组。
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
11.研究假设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