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路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摘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教师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教学情境兴趣思维教师要转变观念,千方百计改进以前单一的数学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各种方法去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情趣以及思维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是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给教学老师也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困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教师能否教好数学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想尽各种方法,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喜欢学习。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创设情景,让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小学生年纪小,喜欢好动,学习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激发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模型教具、学具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手段,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实例,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新鲜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动机,使学生满怀喜悦地参与学习。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利用外部的事物给孩子以刺激,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兴趣或困惑,目的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小学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呢?我就此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水平学生对所学学科的认识水平,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心理影响,这决定了学习过程的态度。
而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教材是理论的抽象内容,教师对教材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很难使学生有新的感受,不能吸引学生。
如果学生对数学能有全新的认识,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及对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则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有学习的欲望,从而产生“我要学”的学习需要。
数学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的了解,保证了学习过程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关键,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开放学生的潜能,启迪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迁移,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用民主、平等、友好的情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使师生如朋友,学生就会喜欢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积极融入课堂,与教师互动,敢于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愉快地学习数学。
(二)生动的语言讲解语言是教学的主要途径,语言的巧妙运用与否会影响课堂教学气氛,而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我见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教学期间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一些教学见解: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重视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对学困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
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困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想想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设计交流,观摩优秀课件及教案,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形成的。
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常常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实验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我还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打好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石,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无法建立起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和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会注重打好基础知识,比如数字、加减法、乘除法等。
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解、示范、训练等,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能力,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让他们学会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发现,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
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五、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数学与其他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会注重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比如将数学与自然、科学、语文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也能够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提高综合学科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认为以上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激发兴趣、打好基础、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和融合其他学科,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说,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
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习兴趣,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思维火花。
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2、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
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学教学现实性的相关研究来看,数学教学现实性的重要性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从政策性的课标到各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无不反映出数学教学现实性正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学生的数学思维、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发展。
然而,目前的研究中,仅仅是将“现实性”与“趣味性”、“情境性”等并列起来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特征来谈,有时候也常常被“生活化”所取代,或是要么从其中一个细微的方面研究(现实性问题解决),很少将“现实性”单独拿出来研究并上升到教学认识层面,也很少独立研究学生的现实性状况。
我们认为,这尚不能足以体现出“现实性”本身的特性,所以本文的出发点,是站在前研究的肩膀上从一个更高、更广的视野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作专门性的论述。
小学数学教学有它的特殊性,作为学生初始学习数学这一高度抽象的学科,如果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和书本习题的解答。
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枯燥乏味的更是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使数学教学变得较为轻松、有趣和高效。
但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也要突出数学的本质,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所以,一个“适当”和“度”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境化的取向都有自身的合理性,但我们同时又应当努力防止与纠正各种极端化的主张与片面化的做法。
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关键则在于努力作好诸多对立面之间的适当平衡,这不仅有利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定向”——目标设计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有赖于既定目标的导引,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这种实践便是一种盲目的试误行动,无法评价其合理性,也无从检验其有效性。
教学活动亦然,设计教学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设计出准确、全面而清晰的教学活动目标,以此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适合性,以此为尺度来检验教与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我见首先,教师应该采用情感化的方式来教授数学。
数学不应该是只能靠记忆的知识点,而是应该由情感表达出来。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舒适、放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
通过用真实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情感上认同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推动学生分析问题,展示解决问题的想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即使有错误,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更好,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全方位地考虑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建立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教学游戏、教学小组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思考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因为将来有考试,而是要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的应用,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感性和成功.综上,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情感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和热爱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建立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数学变成一个有趣而有用的学科。
小学数学课堂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之我见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时期,数学课堂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阵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与学的多样性等等理念得到更多的重视。
本文将从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来谈谈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郑毓信先生提出:作为有效地数学教学,我们不仅应当十分关注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各种具体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应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包括在思维方法的学习向数学素养重要过渡,即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寻求有效地数学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该具备的几点特征。
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具备师生互动、协作和共同发展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思考的建构过程,也是师生围绕着小学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而学生的角色则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
另外,对话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方面的信息,还应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不但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并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还能实现师生的交流,沟通,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入。
2. 数学教学活动是挖掘知识背景,揭示知识本质,以及探索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我们要把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而不能作为结果去进行。
如果仅仅去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只能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仿佛是镜中月水之花,犹如无水之源。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之我见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我都对如何教好小学数学问题感到困惑。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不知道如何下手、思维局限、计算错误等等。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下面是我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很多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
这时候,他们需要有一种意识,就是先要明确问题是什么,然后要有一定的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再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先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有时候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能会被一些困难难倒,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勇于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一些开放性问题,多开展一些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使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虽然在数学教学中,有时候我们会强调运用特定的方法和算法来解决问题,但是我认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使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方法和答案,而是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法。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拘泥于一种解决方法,而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做一些数学游戏、数学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
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
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
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
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
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
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
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
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
就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来说,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我校数学组老师结合“数与代数”领域部分内容的教学,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要善于沟通方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去看待不同的方法,在遇到不同情况时合理的选择方法。
五年级(上册)——找(简单周期)规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使用一定的策略去寻找规律,在找的过程中,与已有经验策略进行对比、反思,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策略,同时提升自己对简单周期规律及其计算策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设计了方案1:1、通过盆花的教学,让学生判断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因为教师提供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寻找,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激活了思维,想出的解题策略非常多:列举法、奇偶法、计算法等。
2、通过彩灯,让学生判断第17、18盏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判断,初步优化方法。
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此时,教师希望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计算法最好。
3、要求:用计算法解决彩旗问题。
(得到最优的方法)4、用计算法解决相关问题。
(巩固方法)反思一:学生虽然进行了探究,也好象从方法多样化提升到最优化,教师只是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计算的方法,并没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
而且,计算法是解决周期问题最好的方法吗?我们几经推敲,设计了方案2:1、通过盆花的教学,让学生判断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展示列举法、奇、偶法、计算法后,重点讲解计算法,并借助列举法的图,进行说明,使方法有机结合。
反思比较: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还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用这样的问话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表达,在相互交流中,学生在内心进行优化,很多同学倾向于奇、偶法和计算法,但意见仍不能统一。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有效教学这一教学理念备受关注。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有效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然而,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氛围枯燥,学生兴趣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所学到的只是现成的结论型知识。
这样的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广大教师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施浅谈如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只有乐之,才能从心底对学习产生认可,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与认同感,才能以愉悦的心情、高涨的学习热情、振奋的智力状态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这样才能为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首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来赢得学生的喜爱。
学生对某个学科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教师的喜爱程度。
如果学生喜爱该教师,就会将这种喜爱转移到他所任教的学科。
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该教师,自然也会对他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消极怠慢情绪。
因此我们要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一方面,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要仪表端庄、衣着大方、举止得体、用语文明。
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学生才能愿意亲近。
另一方面教师要具有个人魅力。
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千篇一律的事物是不能形成长久的吸引力的。
教师只有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
其次,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关注。
数学具有抽象性与枯燥性的特点。
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事物更为感兴趣的小学生来说枯燥无味。
这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参与动机不强的问题。
在小学生的眼中,数学就是数字加符号,既没有故事曲折动人的情节,也没说游戏活泼多样的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数学活动激发兴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现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讨。
一、把握教材,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必须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教学时,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要知道,教材不是教条,教师应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能像扫马路一样扫过去就是了,把握教参是参考,而不是模式,切忌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
该给学生3分钟思考时间的,只给了2分;该小组讨论的,学生刚进入状态,还没弄出个子丑寅卯,一看时间不允许,马上唤回了学生,这种把思考和讨论当做形式,一带而过的课堂,其结果只会是课讲完了,学生也听完了,但知识点好多同学都有没有掌握和理解,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给孩子一个喜闻乐见的数学课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和研究,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在无意中形成创新的内在动力。
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确定位置》可以这样设计:首先从介绍自己的位置这个孩子最熟知的事物入手,让每位学生都从上课那一刻有感觉,认可自己有表现的机会。
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人类社会垮入新世纪,抚今追昔,倍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结合自身的实践形成此文与小学教育工作者探讨。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加之,有些知识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几个学期来完成的。
因此,课堂教学教者一定要讲好导言,有意识地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及时学习铺垫,特别是要抓住新知识的连接点,唤起回忆,形成同化新知识的准备状态和积极学习的心态,以至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情境,这是上好数学课堂教学应高度重视的一环。
例如,教学连续两问应用题之前,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给应用题补条件的练习,使学生明确了当一道应用题缺少条件的时候,必须把条件补上,才能进行解答,为教学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准备。
在复习中,重点要复习填补第一个条件的应用题。
例如:“——,借走了40本,还剩多少本?——,又买来16个羽毛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一共买来多少?”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里已知的一个条件和问题,补上一个合适的条件,这样做会减少新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坡度,同时强化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课堂教学要摒弃“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如教学循环小数意义时,首先让全体学生用竖式计算下列几道除法式题,并指名板演(1÷3.12÷111.7+60)学生计算后教师提问:这几道除法式题和以前做过的除法比较有什么不同?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这几道式题除来除去总是有余数的,而商是不断出现。
教师再次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除法竖式,你们发现这些式题的商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1. 引言1.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概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起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在我看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归纳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共同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设计数学课堂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
内容设计要贴近生活,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设计要有层次性和系统性。
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有机地连接每一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体系。
内容设计要贯穿数学课程的各个领域,如数与运算、代数与方程、几何与测量等,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内容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和趣味性。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内容设计还应灵活多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置不同形式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我们应该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分层训练,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避免“填鸭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好办法,它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合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规律,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教学中,我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着眼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他们“会学”来达到自己学会,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智力都得到生动活泼、和谐主动的发展。
于是我积极废弃注入式,灵活运用启发式,大胆使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平时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若干个小组,每组按优、良、中、差的成绩编派,让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天地;有肯定和否定别人意见的自由;有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在共同探讨、共同监督中前进,在老师循循善诱的点拨启发下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真正使学生实现从厌学到乐学的角色转移。
二、采用直观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
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摘要:开展创新教育,作为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地位创新教育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而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核心。
开展创新教育,作为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探索和创新。
下面我就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要想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2.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
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
特别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路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路之我见作者:刘丽英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1期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一堂数学课教师的思路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授课效率的高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下面就教学思路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合作探究——再创造的思路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
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比圆周长多出了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探索,“体悟”学习的思路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
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
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
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摘要:我身处农村乡镇基础教育的管理机关,在听课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了使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我与同行们一道备课和探讨教法,对教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提问多不如提问精,教师忙不如学生看,说百遍不如做一遍。
关键词:启发式;自学能力;独立练习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有三条规律:一是教师有一连串精心设计且步步深入的问题;二是学生反应快、举手多、抢着说;三足课堂教与练的形式变换多(分组教学多,学生活动、协作讨论多)。
以上这些做法有着不可否认的优点,但我觉得,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只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程度如何,更应该注意教师在课堂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独立学习和共同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下面,就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和见解,谈谈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提问多不如提问精小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差,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如果教师的提问过多,一问即答,既不能反映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又由于学生没有回味与消化的空间,思维欠缺完整性,回答的问题也不会全面且深刻,即使学到的知识也会很快忘记。
我在课堂上提问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简单而又重要且能照顾全体学生的问题,一般由老师直接点名发言(成绩一般或差异生)。
二是关键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举手回答,点名回答要做到以优启差,以差补优的效果。
在有了肯定的答案后,还要用少许时间让学生回味、巩固和自述。
三是具有发散与创造性的问题。
在学生思考与讨论后,教师适当给予引导与点拨,再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在学生似懂非懂的争论中,教师对学生的意见不要只是一味地给予表扬与鼓励,要及时给予肯定性的归纳与小结,让学生在外因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内因的主体作用。
这样小学生意志薄弱、容易冲动的情绪就会受到适当的限制,草率的学习态度就会朝着具有严密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路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2-01-11T16:38:28.7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01月总第47供稿作者:刘延卫
[导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一堂数学课教师的思路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授课效率的高低。
◆刘延卫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镇上洛阳学校056300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一堂数学课教师的思路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授课效率的高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下面就教学思路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合作探究——再创造的思路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
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比圆周长多出了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探索,“体悟”学习的思路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
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
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
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
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了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了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画图表征,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并感悟周长的实质,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振荡,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了学习讨论。
《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
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了对图形周长的感受、体验。
三、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思路
“分享成功”是指小组成员共同“说数学”的数学交流活动。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
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明确教学思路,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