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的不利影响
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段水环境的影响
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段水环境的影响摘要: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工程具有线路长、作业点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中线干线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中原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工程建设不但影响了河南段的地下水位,同时影响了众多河南段河道、渠道、田野灌溉等方面。
本文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背景开始着手,对中线河南段特征及施工情况进行了论述,明确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段水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影响提出一系列相关工程施工建议。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水环境影响河南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华北地带严重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众所周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巨大工程,它几乎纵横跨越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个广泛水域,因此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工程的实施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可行性改造。
正因为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因此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协调问题。
水利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串流、地下水位变动、渠道对地下水的阻碍等多方面,同时,导致了部分土壤盐渍化的不良现象。
自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以来,相关研究学者关于工程于水环境的影响研究很少,河南段属于中线工程一个重要连接线路,能够依据河南段本身特点研究工程对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整个水利工程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一、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特征及施工情况概述1、南水北调河南段施工状况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总干渠共流经贯穿了河南地段八个市,二十一个县。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占地共三十五点五万亩,因工程实施拆迁五点五万人口。
河南段每年水利工程调水量为九十五亿吨,其中分配用水量则为三十七点六九亿吨。
按照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河南省内供水城镇四十三座。
南水北调河南段总干线全长七百一十三千米,其中有四百六十一条河南境内大小河流穿插在工程总干线中。
从华北地区土地情况来看,水利工程中线干线沿线的实施有所困难,主要面临着湿陷性黄土的存在、膨胀土存在等,2006年安阳段是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的首要开工线段,预计在今年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任务。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
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
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
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东线调水的影响1、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和径流量的3.0%和1.5%,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秦克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线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其中工程穿越河南境内731km,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从水质污染、局部小气候改变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了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一、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一)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1.有效降低水质污染。
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主要有由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
首先,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沿岸城镇的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水质污染。
水源地淅川县的造纸厂、化肥厂、冶炼厂,都是排放污水的大户,虽然实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运行费用昂贵,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致使大量的废水、污水顺流而下汇入丹江口水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
例如被当地政府机构内部人士称作“纳税大户”的淅川铝业集团,表面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新建项目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当地民生;排出的污水和碳素老厂的废水汇入丹江支流,对南水北调的水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丹江口水库主要汇水支流老灌河流域的西峡、淅川两县城目前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日趋严重。
南水北调的工程实施,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通过发展生态工业治理,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可以有效治理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丹江口水源地的点源污染。
其次,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免费
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 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1.1 水污染严重1998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55.6亿t,这些废物水中大部分末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水库,造成地面水的严重污染。
流域现状地表水的污染河长比例高达75%,2/3站井的地下水达不到饮用水要求,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1.2 河道干涸、功能退化由于用水大量增加,造成河道干涸断流、河道功能退化等问题。
现状流域各河大都成为季节性河流。
据初步统计,在流域一、二、三级支流的近10000km河长中,已有约4000km河道长年干涸。
一些河道虽然有水,但主要是由城市废污水和灌溉退水组成,基本没有天然径流,“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已成为海河流域的一个突出问题。
河道干涸还引发河道内杂草丛生、土地沙化、土壤盐分累积。
山前平原与河道两岸附近的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区,河流冲积沙地和砂质褐土、砂质潮土、砂质草甸土等耕地沙化趋势严重,沙土随风迁移造成覆盖沙地。
近30年来,流域内“沙化”土壤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缺少人海水量,山区进入平原的径流、引黄水量和降雨中带来的盐分不能排出,引起区域性的积盐。
1.3 入海水量锐减、河口生态环境退化统计表明,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流域年平均入海水量减少了72%。
90年代年平均入海水量只有68.5亿m3,只相当于总水资源量的18%,而且40%集中在滦河及冀东沿海地区。
由于入海径流减少,各河河口相继建闸拒咸蓄淡,引起闸下大量海相泥沙淤积。
据统计,闸下总淤积量达9500万m3,致使海河流域骨干行洪河道泄洪能力衰减40%。
另外陆源污染也给河口近海地区造成很大影响。
渤海湾受纳天津、北京两大城市的污水,无机氮、无机磷、化学耗氧量等指标严重超标。
由于入海径流减少和严重的污染,河口地区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基本上绝迹,渤海湾著名的大黄鱼等优良鱼种基本消失。
近10年来,渤海赤潮频频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湿地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消失50年代海河流域有万亩以上的洼淀190多个,洼淀面积超过10000km2。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社会影响利:1.解决北方缺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紧缺,南方洪水频发。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能实现现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既保证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又有效地缓解南方洪涝灾害。
3.加快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基于工程建设需要,如交通、水利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定带动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
带动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
弊:1.水电的经济投入南水北调仅西线工程静态投资就高达3040亿元(2000年价),总工程静态投资约5000亿。
2.工程沿线大量移民工作3.对少数民族居住区文化、宗教信仰的冲击。
西线一期工程涉及藏族群众聚居区,这些地区藏族同胞由于历史原因,迄今基本都信仰藏传佛教。
工程的实施对藏传佛教教义宣传内容产生冲击与影响,并进而引起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反应。
经济影响利:1.有效解决严重缺水的局面缺水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安定。
南水北调可解决上述矛盾。
2.促进潜在生产力。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能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促进潜在生产能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
3.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
弊:经济投入巨大生态影响利:1.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2.改善北方部分地区饮水质量弊:1.工程涉及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减少森林植被面积,植被涵养水能力减弱,干旱、沙漠、荒漠化的面积扩大2.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造成影响使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汉江中下游水体产生富营养化问题,给汉江中下游水生生物与鱼类资源带来不利影响。
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在平衡我国的水资源失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策。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水资源问题是21世纪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从总体来看,南方水量相对较丰沛,而北方比较干旱。
为了缓解中国北方缺水的严重局面,南水北调工程由问题的提出、规划向实施阶段发展,是国家在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调配的重大决策和战略性基础设施。
然而,由于调水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受水区、输水干渠沿线和水源区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南水北调工程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中,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调水区和输水区。
南水北调工程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两个:(1)水质问题,即“南水北调”还是“污水北调”的问题;(2)对长江河口的影响。
1.1 南水北调的水质问题水污染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课题。
水污染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和发挥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于东线工程的调水区位于工业污染严重的长江三角洲,输水区经过污染严重的淮河流域,受水区到达污染严重的海河流域;现有河道的水质自南向北呈恶化趋势,如洪泽湖以南为II——III类水,洪泽湖至骆马湖区间为III类水,骆马湖至东平湖大部分为IV——V类水,黄河以北为V 类水。
此外,中线输水区与受水区的引水河道也约有半数超V类。
主要受水区几乎有河皆枯、有水皆污,污水灌溉进一步引起土壤、农作物和地下水的污染。
如海河流域一、二、三级支流的近10 000 km河长中,已有约4 000 km河道常年干涸;北京市市区排放废污水6.3108t/a,经北运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入海,其中38%的水量用于农业灌溉。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对于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从长江、汉江、黄河三大水系中调剂水资源,并向山西、河南、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供水。
然而,这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以及调水后的实际影响,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下文将会就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开发区域生态系统破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采挖土石方和填筑,工程对于当地的水体、湿地、沼泽等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损害。
此外,整个工程所涉及的区域面积非常广阔,许多原本未开发的区域都被开垦和占用,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
特别是对于水源地这一稀缺生态资源而言,这种破坏就更为严重。
二、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复杂度造成影响。
例如,工程建设中需要在线路、管道、河道等地方新建道路,导致重要湿地的自然断层。
而湿地的重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并过滤污染物,但是这种自然断层会对湿地的原生态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影响,因为许多生物对于自身的自然生境是有依赖的。
因此,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水环境质量恶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南水北调的调水量相对较大,水源地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水流的质量受到破坏,物质等污染物的沉积会直接影响到水源地的健康。
这个严重的影响会在新城镇建设中反映出来,如果没有防范措施,新城镇中就会面临建筑用水的问题。
四、生态保护措施不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非技术性问题。
例如,在工程实施中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保护措施不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就会遭受破坏。
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前,就必须对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不平衡的关键措施。
一般说来,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模式:调水→改变原来的水文情势→自然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变化。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实施,必然对水的调出区、调入区及其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影响。
为此,进一步认识、评价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平衡,长江及其以南流域的径流量占全国80%以上,耕地面积却不到全国的40%。
黄河、海河,淮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区的面积占全国的12%,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
西北和华北地区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更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但目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区域经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亟待解决。
而南水北调工程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
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
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形成了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
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东线工程1994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通过水利部预审。
针对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评价结论如下:1、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由于长江径流量大,调引水量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海水上溯、河道淤积、河口拦门沙的位置和长江航运等影响甚微。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 2要点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自1952年10月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不利影响的案例
水利工程是指为了调节、控制、利用水资源而建设的工程,如水库、大坝、堤坝等。
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对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不利影响的案例:一、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但其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大坝的建设导致了长江河道的改变,对鱼类的洄游、繁殖等产生了不利影响。
大坝蓄水后,湿地大量消失,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影响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二、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但其建设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工程的调水过程中,对水源地和河流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水资源调配对河流的水质和水量造成了影响,对相关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一些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受了破坏。
三、黄河清淤工程黄河清淤工程是为了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建设,但其清淤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清淤工程导致了黄河生态系统的破坏,对黄河流域的植被、土壤和水生生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四、渠道和引水工程在我国,许多地区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渠道和引水工程建设。
这些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一些工程的建设也导致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恶化,给周围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利影响。
以上是一些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案例。
虽然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的利用和调配问题,但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希望未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水利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然而,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许多不利影响的出现。
南水北调工程利弊
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0% 35%
0%
0%
水资源
7%
•
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在中国经 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
数据来源:中国南水北调网
• 由于长期干旱缺水,这一地区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
• 按照目前的发展方式,即使采取以生态环 境保护为中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在 没有外来水源的条件下,其结果也将是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甚至有可 能产生经济倒退现象,海河流域今后的发 展势必陷入在经济和生态间进行两难选择 的困境。
• 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条件下,区域内一些 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等问题基本能够得以控制,在一 般情况下可保持大多数河道的最小基流和 湖泊湿地水面面积,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 恢复。 • 然而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和目标限制, 水土流失,入海量仅能维持现状水平,河 口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难于抑制。
西线(170亿立方米)
•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 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 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3、对水量输出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 对长江河口咸水入侵的影响
长江口的咸水入侵在天然情况下已经比较严重,入侵的盐水威胁上海市
及江苏省部分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长江水量调出后,尤 其东线工程实施后,南四湖湖水位相对稳定、年际变化较小。 将大大地改善南四湖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长期稳定的湖泊湿地保护 区,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 可以补给南四湖周边地区地下水源,减少地下水漏斗区,恢复水环 境,降低水文地质灾害。 • 水体热容量增大,可改善局地气候。 • 将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上、 下级湖贯通南北的航道和中部区域水质 发生根本改变,污染物主要集中在排污河口混合区和岸边污染带。 • 南四湖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提高,会极大的改善鱼、鸭、鸟的生存环 境,有利于渔业发展,对恢复素有”日出斗金”之称的南四湖会起着极大 的推动作用。
南水北调的影响
南水北调的影响一、正面影响1.社会意义(1)解决北方缺水;(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经济意义(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3.生态意义(1)改善xx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二、负面影响1、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
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
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3、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
(教学指导)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及表现。
(综合思维)2.了解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的基本状况,理解南水北调的意义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综合思维)3.以某两个相关区域为例,从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方面,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1.水资源总量:总量丰富,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2.供需矛盾突出(1)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3,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4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丰水区。
(2)北方地区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40%,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60%,但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0%,且季节分配极度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特别提醒]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贫富,主要看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大小。
而径流量大小和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总体方案:分别从长江上游、中游、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
2.三条线路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供水1.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此外,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破除了调入区水资源短缺的瓶颈,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①增加了调入区的水资源总量,有效保障了地区生态用水的需求。
②有利于美化环境和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③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2.不利影响(以东线工程为例)(1)东线工程范围内,调水后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中的不利影响分析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文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工程,建成后将对我国的农业、水利、经济建设等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
但南水北调工程自提出之日也饱受社会争议,本文将从环境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因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南水北调的不利影响,以及面对南水北调当前的形式,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南水北调、不利因素、建议
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处于南涝北旱的状况,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此跨流域的水资源调配,以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以达到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为改变水文环境,破坏水文平衡
众所周知,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因素,是由于亿万年来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所涉及的因素复杂多变,才得以渐渐形成了现在的自然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类的活动在有文明的几千年前得以扩大,准确的说,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短短两百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人类用其所掌握的大机械对自然环境进行无休止的大规模改变,以达到“让自然适应人类”而非“人类适应自然”的目的。
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补充北方相对缺乏的水资源,但是北方缺水,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所决定,在南方,虽然有着长江、珠江、湘江、澜沧江等一系列大河,但是我们的水资源真的就很丰富吗?其实不竟然,所谓的丰富,其实只是相对而言罢了,南方虽然表面上看似水资源丰富,但实际上,南方对于水的消耗同样巨大,换而言之,那就是南方需要维持目前的水量甚至更多的水,才能维持现在的水量平衡。
我国南、北方同属夏季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冬季雨量减少,如此一来,南北方缺水在同一个时期,北方紧缺水的时候,南方也未能提供足够多的水来支持,如果所调水量过大,势必造成南方缺水了。
近几年来,南方城市缺水屡见于报端,而且呈逐年加剧状况,与此同时,南方大面积干
旱此起彼伏,2010年,我国南南地区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涉及多个省份,影响空前严重,守着三峡大坝一系列水利设施的西南地区,却也是干旱最严重的地区,西南大旱折射出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对天然水的依赖和现在水利设施的不完善,南水北调虽然不会是此次大旱的“罪魁祸首“,但是众多专家学者给出了很多的人为影响因素也是影响此次大旱的重要原因。
《中国三峡工程报》曾报道:“今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
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
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了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颠倒错位的现象严重。
另外,4月份全月降水量为236.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
”作为水利工程标志的三峡工程,也给国人带来如此多的后患,这也给南水北调敲了一个警钟,大规模的调水势必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改变区域地理因素,引发地球自然环境生态危机。
或者造成更大的灾难?或者如果工程建好后,西南地区却没有谁水调,结果又如何?
二、大规模跨流域调水,结果得不偿失
(1)、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南水北调工程累计下达投资1150亿元,2010年,南水北调加大初步设计审查审批力度,共组织批复41个设计单元工程,累计完成136个,占155个设计单元工程总数的88%;批复投资规模1100亿元,超过开工以来前8年批复投资总额,累计批复2137亿元,占可研总投资2289亿(不含东线治污地方批复项目)的93%,单年批复投资规模创开工以来新高。
截至2011年4月底,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1225.3亿元。
(2)、大规模移民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数据显示2010年,丹江口库区大规模移民搬迁安置近13万人,规模和强度在我国水利史上尚属首次。
目前,河南、湖北两省已累计完成丹江口库区移民14.9万人搬迁工程干线累计征地61.29万亩,占总征地量97.42万亩的63%;搬迁7.3万人,占总搬迁人口10.14万人的72%;生产安置18.9万人,占总生产安置人口29.14万人的6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
(3)、此外,将长江水提高以输往北方,也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有统计称,每秒钟600立方米的长江水提升360米,其带动9台巨型水泵的电动机总功率约为210万千瓦,
每年(除去不能抽水的4个月)抽水所用电量约144亿千瓦时(相当于2000年重庆市全年用电量的70%),需要电费44.6亿元。
以每年调水150亿立方米计算,每吨长江水到达北方后的电价成本接近0.30元,以这样的成本,在加上工程初期的成本,期间输水线路的维护成本,南水北调目前成本约为10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元。
被叫停的西班牙依博罗调水工程长约900公里,调水工程前面一段的成本比海水淡化便宜,但成本随着调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到输水终端时,成本甚至相当于海水淡化的4倍。
而中国的南水北调距离,达到了数千公里,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三、牵连因素过于复杂,带来社会问题
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工程进行之时,围绕“西线”却产生了一场争议,黄河水利委员会想在川青藏三省交界的四川省东北地区动工的计划受到四川民间的广泛质疑,这些声音要求国家有关部门把“西线”工程的规划、研究过程公开,将工程的利弊研究情况公开。
四川人民俨然在民间发起一场“保水运动”。
“西线”工程如果实施,动态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如果其间还有什么变化,这个数字可能还将增大。
四川省许多学者指出,有如此巨额的钱,要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应该有很多种方法,而且必须明白一个问题,北方地区的缺水困境与历史上城市、工业、人口,甚至农业灌溉等布局不合理有极大关系,西北部地区本来就是我国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如果再以用他们的资源来让东部地区更加发达而对于广大的西部地区人民没有益处的话,将更加激化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南水北调的政府补贴标准中,居民民房屋补偿单价为正房:框架735元/㎡,外迁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费为人均2.3万元,试想一下,靠着政府微博的补贴,根本不足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而且近年来,关于南水北调征收土地的难题也屡屡出现,如何安置这些数以万计的移民,也带来了复杂的社会问题。
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结局拆东补西
南水北调在给大城市供水的同时,也给给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1)、对城市交通影响
因干渠阻断了陆上交通,必须隔一定距离在干渠上方建设桥梁或者下方挖掘地下通道。
干渠宽度较大导致桥梁跨度较大,造价很高。
因此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桥梁的断面尺寸就小,车辆通行能力就受限制。
因此,干渠影响了临近地区的对外交通,降低了对外交通的能力。
(2)对城镇用地布局的影响
南水北调干渠中线和东线沿线均为城镇密集区,由于南水北调干渠选线受高程及地形影响较大,不可避免从城镇周边通过,为了避免绕道过远带来的高建设成本及方便给部分城镇供水,部分路线甚至紧贴城镇建成区边缘通过,这些不仅会打乱一个地区的用地,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与用地布局。
比如在郑州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呈环状从郑州市区西南边缘通过,与郑州市城区相切长度将近24公里。
郑州市的城市建设在发展方向、用地布局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
(3)、对解决黄河问题作用不大
为了保证输送的水不受污染,从丹江口到北京的1000多公里全部采用全立交,全封闭的专用输水管道。
东线,中线工程穿黄不入黄河,对解决黄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到最后如果要解决黄河下游淤积问题,最终如果采用从长江三峡–丹江口- 黄河,将会造成重复建设,同时中线丹江口到黄河段设计能力不足以支撑既然向黄河注水,又向北方供水。
(4)、解决水污染是全局性的问题
为了保证输送的水不受污染,从丹江口到北京的1000多公里全部采用全立交,全封闭的专用输水管道,但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汉江缺水,需要从三峡补充水源,只要三峡的水水质没有保证,到最后输入到北京的水也是受到污染的。
所以解决水污染是全局性问题,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采取排他性的方案,都是无济于事的。
此外,有的学者指出,南水北调还将以破坏数百处古迹文物、破坏整个江汉生态系统为代价。
这样的话,这一工程,是不是有走向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大都市发展情况,取决于该地区本身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北方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解决缺水问题,大可从别的地方入手,注意节约用水,加强对水的保护才是关键,想要从单方面以“输水”来解决问题,还远远不够,因为北方的发展问
题,不是光水就可以解决的。
或者南水北调北方水在一定阶段充足了,他们的资源优势存在,只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工业企业会进一步发展,城市会进一步澎涨,可这反过来会需要更多的水和其他资源,到时候又去哪里“调”呢?
对于南水北调,政府应该加大评估力度、监督力度,北调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正确处理节水与调水、治污与通水、环保与用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合理协调调水区、受水区和输水沿线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市场调节与政府规制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建立新的生态系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能以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
参考文献:《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3期
《中国三峡工程报》2010-05-20
赵诚《黄万里文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年05期
Love is not a maybe thing. You know when you love some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