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的致因理论概述
事故的致因理论概述人为因素主要指的是人员的操作行为和决策所导致的事故。
这包括了对安全规程的违反、操作失误、疲劳、情绪不稳定等个人因素。
人为因素的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员的不当行为或决策所引发的,因此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水平。
技术因素主要指的是设备、工具或材料的缺陷或失效所导致的事故。
这包括了设备过期、设计缺陷、维护不当等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的理论认为,事故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设备或材料的性能问题所导致的,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改进和升级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管理因素主要指的是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事故。
这包括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责任不明等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的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的缺陷所引发的,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事故的致因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用以解释事故的发生和原因。
通过综合考虑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很多事故都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没有单一的原因可以解释一个事件的发生。
因此,事故的致因理论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事故的发生机制。
人为因素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的行为和决策往往会影响事故的发生。
例如,疲劳驾驶、违反安全规程、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需要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及减少工作强度和时间压力等方式来改善。
技术因素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设备、工具或材料的缺陷或失效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例如,设备设计不合理、维护不当、使用寿命过期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技术因素导致的事故,组织需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落实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技术改进和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
管理因素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责任不明等管理因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论
16
第三节
一、因果继承原则
事故因果论
事故现象的发生与其原因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事故现象是后果,与其前因有必然的联系。 因果是多层次相继发生的,因和果有继承性,前段的结 果往往是下一段的原因。一次原因是二次原因的结果,二 次原因又是三次原因的结果,如此类推。
17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23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 成伤亡事故后果——复合型 单纯的集中型或连锁型较少,事故的因果关系 多为复合型。
24
第三节
三、起因物和施害物
事故因果论
起因物——造成事故起源的机械、装置、天然或人 工物件、环境物等。
施害物——直接造成事故而加害于人的物质
不安全状态导致起因物作用;施害物又是起因物促 成其造成事故后果的。
12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26年,纽鲍尔德(E.M.Newbold)研究大量工厂中事 故发生次数分布,证明事故发生次数服从发生概率极小, 且各个人发生事故概率不等的统计分布。 马勃(Marbe)跟踪调查了一个有3000人的工厂,结果发 现: 第一年里没有发生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几年里平均发生 0.30—0.60次事故; 第一年里发生过一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0.86— 1.17次事故; 第一年里出过两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的出现是人们对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实 质认识方面的一大飞跃。1961年和1966年,吉布森(Gibson) 和哈登(Hadden)提出了一种新概念: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 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应该通过控制能量, 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 量释放。
事故的致因理论概述
2020/10/29
安全系统工2 程
引言---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事故的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发生及发展规律的,是事故起因及发展 过程的总体的综合的原则的模式,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客观规律,是 在生产系统中发现、分析、控制危险的指导思想,是调查及预防事故的 指南。
2020/10/290/29
6
二、事故的概念 ASSE(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对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 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中断 ,并有时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毁的一种意外 事件。该定义有三层意思: 1.事故发生在人们有目的的行动(如生产某种 产品)之中; 2.事故是随机事件; 3.事故的后果可能会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毁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0 月29日 星期四5 时0分3 5秒Th ursday , October 29,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292020年10月 29日星 期四5 时0分35 秒20.1 0.29
谢谢大家!
2020/10/29
11
(二)物的原因 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 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1)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 磨损和老化;(2)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3)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 其他缺陷;(4)安全防护装置失灵;(5)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有缺陷 ;(6)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7)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 全。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 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它满足一定条 件时就会转化为事故。
一、事故的背景
安全培训之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添加标题
应用:多米诺骨牌理论在安全培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故发生的因 果关系和连锁反应,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Part Four
内容1: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 内容2: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内容3:安全培训在实践中的应用 内容4: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性
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 和范围
安全培训效果的 评估与改进:建 立有效的评估机 制,对安全培训 效果进行实时监 测和评估,及时 发现问题并进行 改进,提高培训 质量和效果。
跨部门合作与信 息共享:加强不 同部门之间的合 作和信息共享, 形成合力,共同 推进安全事故致 因理论的研究和 安全培训工作。
强化实践与应用: 将安全事故致因 理论应用于实际 工作中,通过实 践不断检验和完 善理论,提高理 论的实际应用价 值。
安全培训课程的实施步骤: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时间和地点,选择合适的培训师资, 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
安全培训课程的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实际操作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Part Five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在安全培训 中的应用效果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水 平的方法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员 工的安全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可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企业 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
未来安全事故致 因理论的研究方 向:深入研究各 种事故致因理论, 不断完善理论体 系,提高理论的 科学性和实用性。
预防事故发生:通过 分析事故原因,可以 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 生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中所分析、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最早由海因里希(Heinrich )提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因素。
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
这些事件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会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一一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理论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
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
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不一定倒下。
事故并一定造成伤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也并不一定造成事故。
尽管如此,海因里希的理论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因果连锁理论1.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在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
尽管遗传因素和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却不是影响人员行为的主要因素。
在企业中,若管理者能充分发挥管理控制技能,则可以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博德(Frank Brind )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
事故
加害物
伤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接 触
人
第二种简单模型
5、系统安全理论
• 该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在美 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产生的。
• 系统安全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 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 险源(Hazard),并使其危险性(Risk) 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 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事故致因理论
5)眼部受伤较重,有可能失明的。 6 )手部伤害:大拇指扎断一节,食指、中指、无 名指、小拇指任何一只扎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断一节的, 局部肌腱受伤严重,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自由伸屈、残 废的。 7 )脚部伤害:脚趾断二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严 重,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的。 8)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9 )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 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 政部门会同工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劳动部门审查确 定。
事故致因理论
2、事故链的组成: [附录6-3 事件及后果] 损失 事故或事件的影响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事故致因理论
隐 患 根 本 原 因 间 接 原 因 损失 直 接 原 因
多米诺骨牌理论——事故链
事故致因理论
1) 损失(损失原因模式) 损失可被定义为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包括:
4、、轨迹交叉理论
• 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 交叉。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 的不安全 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
说相遇时,则将在此时间和空间发生事
故。
事故致因模型
物、包括环境
不安全状态
起因物
加害物
伤害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ppt课件
精选ppt
3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精选ppt
4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
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
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
精选ppt
18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 害,但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 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 去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 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 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 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 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精选ppt
9
(三)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
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 即:
( 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 2 )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 4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 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精选ppt
10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 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社 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 因素可能形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 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的先天缺点发 展。
(2)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 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 原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 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 产知识和技术等后天的缺点。
精选ppt
19
由于受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因素的 限制,对于认识了的危险源也不可能完全 根除。由于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 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 险。
《事故的致因理论》PPT课件
2020/11/18
8
• (四)按事故经济损失程度分类
• 根据国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规定,将事故分为4类 • (1)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 (2)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 (3)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 (4)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00万元的事故。
2020/11/18
9
பைடு நூலகம்
五、事故法则
• 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29:300的法则。即在每330次事故中, 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这一法则 是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统计分析了55万起事故提出的,得到安全界的普 遍承认。人们经常根据事故法则的比例关系绘制成三角形图,称为事故三角 形。
(4)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 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航空、 航天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除外)
(5)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 毒事故。
(6)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2020/11/18
4
• 8月24日21时35分许一架载客机在伊春失事 客
11
五、事故法则
• 上述事故法则是从一般事故系统中得出的规律, 其绝对数字不一定适用于行业事故。因此,为 了进行行业事故的预测和评价工作,有必要对 行业事故的事故法则进行研究。有关学者曾对 这一问题做过一些初步研究,得到煤矿事故的 结论是:对于采煤工作面所发生的顶板事故, 其事故法则为:
• 死亡:重伤:轻伤:无伤=1:12:200:400 • 对于全部煤矿事故,事故法则为: • 死亡:重伤:轻伤=1:10:300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安培课件)
20
➢ 11、1965年科罗敦(Kolodner)在安全定量化的论文中 介绍了FTA;
➢ 12、1972年威格尔斯沃思(Wigglessworth)提出了以 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 13、1974年劳伦斯(Lawrence)根据威格尔斯沃思的事 故理论,提出了扰动促成事故理论,即P理论 (Perturbation Occurs),此后又提出了适用于复杂自 然条件、连续作业情况下的矿山以人失误为主因的理论, 在南非金矿试用。
是,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引起的事故完全负责。
17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 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设备、工艺和产品越来越复 杂。战略武器的研制、宇宙 开发和核电站建设等使得作 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标志的 复杂巨系统相继问世。这些 复杂巨系统往往由数以千、 万计的元件、部件组成,元 件、部件之间关系非常复杂。
➢ 14、1983年瑞典工作环境基金会对1969年瑟利提出的人 行为系统模型提出了一个修改模型,即WEF模型
➢ 15、1991年安德森提出了瑟利模型的修改系列模型 ➢ 16、1998年,Abdul.Raouf提出了多因素学说
21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 (1)连锁型:各因素彼此互为因果,互为连锁导致事故发生。 • (2)多因致果型(集中型):各种原因同一时间的共同发生 • (3)复合型:连锁、集中、交叉、复合造成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1
第一节 事故及其基本特征
(the property of accident)
一、事故及其影响因素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01
第1章 简介
安全事故致因理 论概述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是指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根 本原因,来找出事故发生的内在动因,从而采 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事故分类
人为因素 人员疏忽、违规操作
管理因素
制度不健全、监管不 到位
技术因素 设备故障、设计缺陷
通过详细分析实际案例,可以发现很多安全事 故是由技术因素引发的。对于这些案例,我们 可以深入了解技术因素在事故中的作用和影响, 从而总结经验教训,防止未来类似事故的再次 发生。
技术因素对事故影响
事故频率增加
01 技术因素存在隐患
事故后果严重
02 技术缺陷加剧事故后果
舆论负面影响
03 技术事故引起舆论关注
人为因素影响因 素
人为因素受到个体因素、组织因素、社会因素 等多方面影响。个体因素如技能水平、工作经 验等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组织因素如领导管 理、工作环境等对员工行为及组织运作产生影 响;社会因素如文化背景、行业规范等对整体 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采取 有效的预防措施。
人为因素的防范措施
培训教育 定期安全培训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设立警示标识 明确标识危险区域 设置提示标语
引导员工正确操作
建立良好的操作规范 监督执行情况
案例分析: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事故案例1 未按操作规程操作
事故案例3 疲劳驾驶
事故案例2 忽视警示标识
事故案例4 沟通不畅导致误解
●03
第3章 技术因素
设备故障引发的 事故
监管漏洞
监督失效导致监管漏 洞
难以追责
责任不明确导致责任难 以界定
事故致因理论专业知识讲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安全评价人员基础培当训-之--安处全评,价请培训联教系程本人或网站删除。
(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 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
个人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 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 条件原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 材料不合适,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气 体、噪声、照明、场地(如打滑的地面、 障碍物、不可靠支撑物)等有害作业环境 因素。
M
P
H
D
A
多米诺骨牌事故连锁理论
第4页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安全评价人员基础培当训-之--安处全评,价请培训联教系程本人或网站删除。
该理论的积极意义: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 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 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安全评价人员基础培当训-之--安处全评,价请培训联教系程本人或网站删除。
(一) 事故因果论
1.海因理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2.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3.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 4.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
第1页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安全评价人员基础培当训-之--安处全评,价请培训联教系程本人或网站删除。
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最早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 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 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 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种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M) (2)人的缺点(P)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 (4)事故(D) (5)伤害(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中所分析、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最早由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因素。
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
这些事件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会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理论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
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
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不一定倒下。
事故并一定造成伤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也并不一定造成事故。
尽管如此,海因里希的理论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因果连锁理论1.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在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
尽管遗传因素和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却不是影响人员行为的主要因素。
在企业中,若管理者能充分发挥管理控制技能,则可以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博德(Frank Brin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5个因素,如图1所示。
图1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过程的5个因素(1)管理缺陷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要生产没有实现本质安全化,就有发生事故及伤害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安全管理系统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十全十美的管理系统不可能存在。
由于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致使能够造成事故的其他原因出现。
(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
个人因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条件因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以及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气体、噪声、照明、工作场地状况(如打滑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支撑物)等有害作业环境因素。
只有找出并控制这些因素,才能有效地防止后续原因的发生,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3)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这种原因是安全管理中必须重点加以追究的原因。
但是,直接原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深层次原因的表征。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停留在这种表面现象上,而要追究其背后隐藏的管理上的缺陷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4)事故这里的事故被看做是人体或物体与超过其承受阈值的能量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
因此,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
可以通过对装置、材料、工艺等的改进来防止能量的释放,或者操作者提高识别和回避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等来防止接触。
(5)损失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
人员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精神创伤等。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小。
例如,对受伤人员迅速进行正确地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以及平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
2.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Edward Adams)提出了一种与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类似的因果连锁模型。
该理论中,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性质。
亚当斯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
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负责人的决策失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安全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管理失误又由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问题所导致,这些问题包括:如何有组织地进行管理工作,确定怎样的管理目标,如何计划、如何实施等。
管理体系反映了作为决策中心的领导人的信念、目标及规范,它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工作基准及方针等重大问题。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把考察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用以指导企业的安全工作。
实际上,工业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个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诸多社会因素,对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
解决这些基础原因因素,已经超出了企业安全工作,甚至安全学科的研究范围。
但是,充分认识这些原因因素,综合利用可能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改善间接原因因素,达到预防伤害事故的目的,却是非常重要的。
二、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一)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基本思想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正常情况下,能量和危险物质是在有效的屏蔽中做有序的流动,事故是由于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无控制释放和转移造成人员、设备和环境的破坏。
该理论最早由吉布森(Gibson)于1961年提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1966年由哈登(Haddon)进一步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他认为:“生物体(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此外,他还提出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是由于影响了局部的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致因和表现1.事故致因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做功以实现生产目的。
人类为了利用能量做功,必须控制能量。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做功。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必然造成事故。
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2.能量转移造成事故的表现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意外释放的机械能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的主要能量形式。
处于高处的人员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当人员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
当物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将发生物体打击等事故。
除了势能外,动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各种运输车辆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都具有较大的动能,工作人员一旦与之接触,将发生车辆伤害或机械伤害事故。
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电能,当人们意外地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而受到伤害。
工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热能,生产中利用的电能、机械能或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可燃物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人体在热能的作用下,可能遭受烧灼或发生烫伤。
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使人员中毒,是化学能引起的典型伤害事故。
研究表明,人体对每一种形式能量的作用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者说有一定的伤害阈值。
当人体与某种形式的能量接触时,能否产生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
作用于人体的能量越大,造成严重伤害的可能性越大。
例如,球形弹丸以4.9N的冲击力打击人体时,只能轻微地擦伤皮肤;重物以68.6N的冲击力打击人的头部时,会造成头骨骨折。
此外,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长短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以及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等,也影响人员伤害程度。
(三)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如在容易发生触电的作业场所,用压缩空气代替电力,可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2)限制能量。
限制能量的大小和速度。
如利用低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以防止机械伤害。
(3)防止能量的蓄积。
如通过良好的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等。
(4)控制能量释放。
如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等。
(5)延缓释放能量。
如采用各种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等。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如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触电等。
(7)设置屏蔽设施。
如安全围栏等。
(8)提高防护标准。
如用耐高温、耐高寒、高强度材料制作的个体防护用具等。
(9)改变工作方式。
如搬运作业中以机械代替人工搬运,防止伤脚、伤手等。
三、轨迹交叉理论(一)轨迹交叉理论基本思想约翰逊(W.G.Joh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做是不安全行为。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上述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包括环境)两大发展系列。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上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或能量转移于物体时,物品产生损坏。
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