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七上第3课孩童之道教案(2)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孩童之道》学案 长春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孩童之道》学案长春版一、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结构。
(2)领悟诗作的思想内涵,学会品读。
(3)感受母爱与童真。
二、.学法指导按照听读、品读、美读三个环节进行,在朗读中理解诗中形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1作者:泰戈尔是——(国家)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2作品:本诗选自《——》,这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
四、品读、赏析。
1、师范读,生朗读齐读。
2、让学生谈感受。
3、齐读第一节,思考:“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泰戈尔疯了吗,说孩子想飞就能飞?能插翅飞上天去,这是人类多少年的梦想,而孩子能办到,可孩子为什么不飞上天去?4.请一名女同学读第二节。
第一节写孩子想飞就能飞,是在写孩子的无所不能。
那么这一节“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是在写什么?(实际上孩子是不是知道许多聪明话?你知道孩子的哪些聪明话?试举例言之。
既然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为什么永不想说?5.请一名男同学读第三节。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怎么理解?孩子们有成堆的金银珠宝,可他们到世界的第一天是什样?他们为什么放弃金银珠宝,假装完全无助的样子?6“纤小的新月的世界”指什么?第一句在写什么?孩子们虽然有了绝对的自由,却怎么样?自由如此宝贵,孩子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放弃了?7.全体读第五节。
第一句:在泰戈尔看来,孩子是无忧无虑的,不知如何哭泣可他们为什么哭泣?最后一行:“细故”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哪些细故让孩子们哭泣?五、总结泰戈尔创作了这首诗,那是泰戈尔的伟大,我们读懂它,就等于和人类最伟大的作家对话,这是我们莫大的幸福。
全体同学齐读。
刚上课时是陌生地读,每节诗讲完后读,是理解地读,但朗读的最高境界是有感情地读。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
读好它有一个秘诀:读这首诗就像读一张纯真无邪的少女的脸。
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语文上册4孩童之道教案2长春版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及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及再度挖掘
组织教学
复检
导 言
尝试练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结
二次
练习
作业
板书设计
背诵1——3段
今天,我们要继续 走近泰戈 尔,欣赏他的 童心、他的情怀。
本文主旨例来说法不一,这节课 我们就
来探究一下
一.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
2、梳理字词
3、指名朗读
4、分组朗读
5、齐读
二.深入探究
人们对本文主旨有不同的理解:有人
孩童之道(二)
授课
内容
孩童之道(二)
授课
班级
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主旨及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件,了解作者;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理解内容。师生互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孩童对母亲的依恋之情,感恩母爱。
重点
难点
反复朗读
理 解主旨
教学
是——母爱。用我们的心去感受母爱吧!
课外拓展(练习册)
1、谈谈你和妈妈爱的故事
2、背诵后两节
孩童之道
一.主旨二.想 像
指名背诵
播放课件,了解作者。
多种方式
反复朗读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 点拨,学生讨论交流,以此突出重点,培养能力,在理解分析中完成德育渗透
教师引导点拨
教师小结
渗透德育
教学反思
认为它表达了对母爱的崇高礼赞,有人认为
它抒发了孩童对母爱深挚的爱恋,有人认为它表现了对人世间真善美的热烈追求。上面的说法你同意哪种?是否还有其他的理解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孩童之道》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孩童之道》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孩童之道》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领会诗人通过儿童视角展现的对生命、对自然、对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学会从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孩童之道》中的儿童视角和它所蕴含的哲学意义。
分析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捕捉诗人通过孩童的眼睛展现出的深层思考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体会并模仿诗歌的韵律美和艺术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轻松愉悦的儿童歌曲,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通过提问“你们小时候有什么天真的想法或者愿望?”引出儿童的天真、纯净和好奇心,为理解《孩童之道》中的儿童视角做铺垫。
2. 朗读与感知教师首先范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诗歌的情感。
分组讨论,每组分享朗读感受,并总结诗歌的大致意思。
3. 分析与理解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逐一分析诗歌内容,如“他把他的刀剑当作他的笔杆”等诗句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讨论诗歌中孩童与成人世界的对比,以及孩童视角所揭示的真理和美好。
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他们对诗歌中儿童视角和哲学思考的理解。
4. 拓展与深化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孩童之道》所反映的儿童教育问题,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儿童的纯真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或者创作一首类似的以儿童视角表达哲理的小诗。
分享交流,评选出最具创意和感染力的作品,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孩童之道》所传达的深刻哲理和审美价值。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诗歌鉴赏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孩童之道》的读后感,或者收集其他以儿童视角创作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比较。
2017长春版七上孩童之道word教案
孩童之道教学目标:1.理清层次结构,把握诗歌情感基调2.情感思想内涵,培育鉴赏能力教学进程:导语:公远1913年的一个晴朗的日子,印度有位诗人领着一群孩子刚从丛林里玩耍回来,邮递员送给他一份电报,这是瑞典文学院发来的一个通知,告知这位诗人,他取得了昔时的世界最高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取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个东方人,可是,他并无表现出特别的惊喜,也没有去瑞典参加盛大的授奖仪式,他把几十万美元的奖金全数捐给了一所学校。
他就是印度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的作品是能够车载斗量的。
他一生为咱们留下53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38部戏剧。
他仍是一名音乐家,创作了两千多首歌曲,其中一首叫《人民的意志》的,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仍是一名很有造诣的画家,七十高龄才开始挥笔作画,画了2700多幅作品,多数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泰戈尔的众多作品中,有一部诗集被称为“世界最优秀的儿童诗集”,这就是《新月集》(板书《新月集》)。
今天咱们就学习《新月集》中的一首诗——《孩童之道》(板书课题)一、教师范读二、学生放声自由读三、分析:1.读完后,说说读这首诗的第一感受——它能够是你对这首诗的感悟、理解,也能够是这首诗使你想到的什么。
——这首诗不专门好懂,学生若说没读懂,也要鼓励他,告知他不懂没关系,一会就会懂。
2.齐读第一节。
——①试探:“只要学生愿意,他此刻即可飞上天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孩子怎么能说飞就飞?——在泰戈尔看来,孩子都是天使,西方文学艺术中的小天使都是生着双翼的小孩或少女形象。
既然孩子是天使,他想飞就可以飞上天去。
——②“此刻就可以飞上天去”,这里的“此刻”是指哪一刻?去掉它行吗?——“此刻”其实就是指“无时无刻”,“随时”,不能去掉,那个“此刻”表明孩子随时随地都具有“飞上天去”的本领,突出地表现了孩子无所不能。
(板书:无所不能)——③孩子无所不能,想飞就飞。
飞翔,这可是人类多少年的梦想,而孩子能办到,可孩子为何不飞上天去呢?先用原文回答。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七上《孩童之道》 (二)
孩童之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结构。
(2)引领学生领悟诗作的思想内涵,学会品读。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按照听读、品读、美读三个环节进行,在朗读中理解诗中形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与童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准确把握诗作中孩子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母爱的伟大与孩子的纯真无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1:老师讲故事:《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互动式导入)大家还记得震惊世界的“9·11”大灾难吗?当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
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
爱德华拨打了两个电话,分别给他的助手和律师,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大家想一想,这第三个电话是给谁的呢?(学生交流)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恸欲绝的母亲。
母亲流着泪说:“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
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家想想:爱德华对他的母亲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学生交流)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设计2:(幻灯片——内容为泰戈尔的图片)师旁白:这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就是泰戈尔,读他的诗会使你的心灵变得纯净,会让你的精神寻到一片休憩的家园。
早在百年前,他就问道:“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作——《孩童之道》,去感悟他那圣洁的情怀。
二、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读,注意字音。
2.听读训练,给学生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对文章所体现的画面进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情感,最后确定文章的朗读基调。
听后亦可对录音中的朗读情况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一方法有利于学生不受固定朗读方式的束缚,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
)描述情感:一群憨态可掬、纯真无比、栩栩如生的儿童在妈妈的爱抚中快乐成长。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 孩童之道》教案 长版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孩童之道》教案长春版泰戈尔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结构。
(2)引领学生领悟诗作的思想内涵,学会品读。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按照听读、品读、美读三个环节进行,在朗读中理解诗中形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与童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准确把握诗作中孩子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母爱的伟大与孩子的纯真无邪。
教学关键:诵读教学方法:诵读、品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由作者进入作品)公元1913年一个晴朗的日子,印度有位诗人领着一群孩子刚从森林里玩耍归来,邮递员送给他一份电报,这是瑞典文学院发来的一个通知,告诉这位诗人,他获得了本年度,即1913年世界文学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个东方人。
这位诗人并没有去瑞典参加盛大的授奖庆典,并且把他获得的诺贝尔奖金全部捐给了一所学校。
这位诗人就是印度最伟大的诗人、印度诗圣——罗宾得拉纳特·泰戈尔。
(板书:泰戈尔)在泰戈尔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部诗集被称为“世界最优秀的儿童诗集”,这就是《新月集》。
(板书:《新月集》)今天我们就学习《新月集》中的一首诗——《孩童之道》。
(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三、讲读1.让学生放声自由读。
提一个要求:读完之后,说说读这首诗的第一感受——它可以是你对这首诗的感悟、理解,也可以是这首诗使你想到的什么。
2.让学生谈感受。
我作为教者,也谈自己的感受。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者应给予适当的评价。
比如用“你找到了艺术的感觉”“你的感受非常独特”之类的话来肯定。
因为这首诗不好懂,所以若有学生说读不懂,教者也要给以肯定:“你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不懂不要紧,一会儿你就会懂。
七年级上册语文《孩童之道》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孩童之道》教案.docx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她的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孩童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热爱生活。
第一章:课文朗读与背诵1.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1.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作者对孩童的热爱和赞美。
1.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章:课文分析2.1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她的作品特点。
2.2 合作探讨课文的写作手法,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
2.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思考日记。
第三章:词语解析3.1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2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学生对词语的记忆和运用。
3.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并与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第四章:朗读与表达4.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4.2 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剧目的编排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4.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
第五章:综合测试5.1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并与同学分享关于冰心的其他作品。
第六章:文学背景探究6.1 介绍冰心的文学地位和《孩童之道》的文学背景。
6.2 分析冰心的写作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6.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冰心的其他作品,并写一篇短文进行评价。
第七章:课堂讨论与思考7.1 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7.2 鼓励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7.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主题,写一篇读后感。
长春版语文七上第3课孩童之道word教案(2)
第3课孩童之道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教师范读与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主旨;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尽可能读懂这首诗,体会其中的美感。
教学难点感受“孩童之道”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由作者进入作品)公元1913年一个晴朗的日子,印度有位诗人领着一群孩子刚从森林里玩耍归来,邮递员送给他一份电报,这是瑞典文学院发来的一个通知,告诉这位诗人,他获得了本年度,即1913年世界文学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个东方人。
这位诗人并没有去瑞典参加盛大的授奖庆典,并且把他获得的诺贝尔奖金全部捐给了一所学校。
这位诗人就是印度最伟大的诗人、印度诗圣——罗宾得拉纳特·泰戈尔。
(板书:泰戈尔)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泰戈尔的作品是可以车载斗量的。
他一生为我们留下诗集53部,长篇中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一百多篇,戏剧38部。
(列举数字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他还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创作了两千多首歌曲,其中一首被定为印度的国歌。
他还是一位造诣很高的画家,七十高龄才开始挥笔作画,画了两千七百多幅作品,大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泰戈尔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部诗集被称为“世界最优秀的儿童诗集”,这就是《新月集》。
(板书:《新月集》)今天我们就学习《新月集》中的一首诗——《孩童之道》。
(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三、讲读1.让学生放声自由读。
提一个要求:读完之后,说说读这首诗的第一感受——它可以是你对这首诗的感悟、理解,也可以是这首诗使你想到的什么。
2.让学生谈感受我作为教者,也谈自己的感受。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
七年级语文上册 3《孩童之道》教案 长春版
《孩童之道》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结构。
3.领悟诗作的内涵,品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中的母爱与童真。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结构。
2.领悟诗作的内涵,学会品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的母爱与童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月集》世界上最优秀的儿童诗集。
就如捷克教授莱斯尼所说:“这部儿童诗集在世界文学上是无以伦比的”。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孩童之道》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共同去感受诗中的真善美!二、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
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
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
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
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
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
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
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
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
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
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
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
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
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
吉林省长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4 孩童之道教案2 长版
孩童之道(二)授课内容孩童之道(二)授课班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主旨及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课件,了解作者;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理解内容。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孩童对母亲的依恋之情,感恩母爱。
重点难点反复朗读理解主旨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及再度挖掘组织教学复检导言尝试练习背诵1——3段今天,我们要继续走近泰戈尔,欣赏他的童心、他的情怀。
本文主旨例来说法不一,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一.朗读诗歌1、自由朗读2、梳理字词3、指名朗读4、分组朗读5、齐读二.深入探究指名背诵播放课件,了解作者。
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小结二次练习人们对本文主旨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它表达了对母爱的崇高礼赞,有人认为它抒发了孩童对母爱深挚的爱恋,有人认为它表现了对人世间真善美的热烈追求。
上面的说法你同意哪种?是否还有其他的理解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
1、想象在诗歌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他本拥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但人间总还有更吸引他的力量在召唤着他,那就是——母爱。
用我们的心去感受母爱吧!课外拓展(练习册)1、谈谈你和妈妈爱的故事2、背诵后两节师生互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讨论交流,以此突出重点,培养能力,在理解分析中完成德育渗透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小结渗透德育作业板书设计孩童之道一.主旨二. 想像教学反思。
《孩童之道》学案2
三孩童之道(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结构。
(2)领悟诗作的思想内涵,学会品读。
(3)感受母爱与童真。
二、学习重点:在品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内涵,感受母爱与童真。
三、课前预习:1、作者:泰戈尔是——(国家)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2、作品:本诗选自《》,这是一部着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
3、注音倚乞丐裸束缚隅泣四、细致的品读每句诗,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能插上翅膀飞上天去,这是人类多少年的梦想,而孩子能办到,可是孩子为什么不飞上天去呢?3、第一节写孩子想飞就能飞,是在写孩子的无所不能。
那么这一节“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是在写什么?4、你知道孩子有哪些聪明话吗?谁能举例说明。
5、“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怎么理解?6、他们为什么放弃金银珠宝假装完全无助的样子?7、纤小的新月的世界”指什么?8、自由是人人渴望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自由如此宝贵孩子们为什么心甘情愿的放弃了?9、在泰戈尔看来,孩子是无忧无虑的,不知如何哭泣。
可他们为什么哭泣?10、最后一行:“细故”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哪些细故让孩子们哭泣?11、请你带着感情反复朗读这首散文诗,然后把你心中最强烈的最直接的感受写出来。
五、自我检测1、对比阅读《新月集》中《审判官》和《责备》两篇,比较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写法。
审判官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
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一下,恐怕你就会知道他是如何的可爱罢?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人才可以惩戒人。
责备为什么你眼里有了眼泪,我的孩子?他们真是可怕,常常无谓地责备你!你写字时墨水玷污了你的手和脸——这就是他们所以骂你龌龊的缘故么?呵,呸!他们也敢因为圆圆的月儿用墨水涂了脸,便骂它龌龊么?他们总要为了每一件小事去责备你,我的孩子。
长七上《孩童之道》word教案
孩童之道教学目标:1.理清层次结构,把握诗歌感情基调2.感情思想内涵,培养鉴赏能力教学过程:导语:公远1913年的一个晴朗的日子,印度有位诗人领着一群孩子刚从森林里玩耍回来,邮递员送给他一份电报,这是瑞典文学院发来的一个通知,告诉这位诗人,他获得了当年的世界最高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个东方人,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喜,也没有去瑞典参加盛大的授奖仪式,他把几十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给了一所学校。
他就是印度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的作品是可以车载斗量的。
他一生为我们留下53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38部戏剧。
他还是一位音乐家,创作了两千多首歌曲,其中一首叫《人民的意志》的,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画家,七十高龄才开始挥笔作画,画了2700多幅作品,大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泰戈尔的众多作品中,有一部诗集被称为“世界最优秀的儿童诗集”,这就是《新月集》(板书《新月集》)。
今天我们就学习《新月集》中的一首诗——《孩童之道》(板书课题)一、教师范读二、学生放声自由读三、分析:1.读完后,说说读这首诗的第一感受——它可以是你对这首诗的感悟、理解,也可以是这首诗使你想到的什么。
——这首诗不很好懂,学生若说没读懂,也要鼓励他,告诉他不懂不要紧,一会就会懂。
2.齐读第一节。
——①思考:“只要学生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孩子怎么能说飞就飞?——在泰戈尔看来,孩子都是天使,西方文学艺术中的小天使都是生着双翼的小孩或少女形象。
既然孩子是天使,他想飞就能飞上天去。
——②“此刻就能飞上天去”,这里的“此刻”是指哪一刻?去掉它行吗?——“此刻”其实就是指“无时无刻”,“随时”,不能去掉,这个“此刻”表明孩子随时随地都具有“飞上天去”的本领,突出地表现了孩子无所不能。
(板书:无所不能)——③孩子无所不能,想飞就飞。
飞翔,这可是人类多少年的梦想,而孩子能办到,可孩子为什么不飞上天去呢?先用原文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孩童之道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教师范读与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主旨;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尽可能读懂这首诗,体会其中的美感。
教学难点
感受“孩童之道”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由作者进入作品)
公元1913年一个晴朗的日子,印度有位诗人领着一群孩子刚从森林里玩耍归来,邮递员送给他一份电报,这是瑞典文学院发来的一个通知,告诉这位诗人,他获得了本年度,即1913年世界文学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个东方人。
这位诗人并没有去瑞典参加盛大的授奖庆典,并且把他获得的诺贝尔奖金全部捐给了一所学校。
这位诗人就是印度最伟大的诗人、印度诗圣——罗宾得拉纳特·泰戈尔。
(板书:泰戈尔)
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泰戈尔的作品是可以车载斗量的。
他一生为我们留下诗集53部,长篇中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一百多篇,戏剧38部。
(列举数字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他还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创作了两千多首歌曲,其中一首被定为印度的国歌。
他还是一位造诣很高的画家,七十高龄才开始挥笔作画,画了两千七百多幅作品,大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泰戈尔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部诗集被称为“世界最优秀的儿童诗集”,这就是《新月集》。
(板书:《新月集》)今天我们就学习《新月集》中的一首诗——《孩童之道》。
(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三、讲读
1.让学生放声自由读。
提一个要求:读完之后,说说读这首诗的第一感受——它可以是你对这首诗的感悟、理解,也可以是这首诗使你想到的什么。
2.让学生谈感受
我作为教者,也谈自己的感受。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者应给予适当的评价。
比如用“你找到了艺术的感觉”“你的感受非常独特”之类的话来肯定。
因为这首诗不好懂,所以若有学生说读不懂,教者也要给以肯定:“你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不懂不要紧,一会儿你就会懂。
”
3.齐读第一节。
让生思考: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泰戈尔疯了吗,说孩子想飞就能飞?
(原来,在泰戈尔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angel”(天使)。
西方文学艺术中的小天使是生着双翅的小孩儿或少女形象。
既然孩子是天使,当然想飞就能飞上天去。
)
能插翅飞上天去,这是人类多少年的梦想,而孩子能办到,可孩子为什么不飞上天去?(第三句做了回答,可见母爱有磁石一样的吸引力。
)在读懂的基础上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节。
4.请一名女同学读第二节。
第一节写孩子想飞就能飞,是在写孩子的无所不能。
(板书:无所不能)
那么这一节“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是在写什么?
(孩子的无所不知)(板书:无所不知)
实际上孩子是不是知道许多聪明话?你知道孩子的哪些聪明话?试举例言之。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阅读别人的作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结合起来。
)
教师范例:我女儿两岁零八个月时,有一天抱我的大枕头抱不动,她对枕头说了一句话:“你为什么长得这么胖?”这难道不是一句聪明话吗?一个小学生写字时说:“我的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
”这是一句诗啊,难道不是聪明话?
孩子这些话常常是成人想不到的,因而并不是成人都懂的,或者是成人不屑于懂的,所以泰戈尔说:“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
既然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为什么永不想说?
(想听妈妈说。
跟着妈妈学说话,那是人生一去不复返的事情,是多么幸福而有意义啊!)让方才读第二节的女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
5.请一名男同学读第三节。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怎么理解?
(这是在写孩子的无所不有)(板书:无所不有)
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金银珠宝是人们疯狂地甚至是不择手段地追求的东西。
孩子们有成堆的金银珠宝,可他们到世界的第一天是什么样?
(赤条条而来,像个乞丐。
)
他们为什么放弃金银珠宝,假装完全无助的样子?
(“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在孩子眼中,妈妈的爱就是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胜过黄金与珠子。
)
全体男同学齐读第三节。
6.全体女同学齐读第四节。
“纤小的新月的世界”指什么
(天上或摇篮)
第一句在写什么?
(在泰戈尔看来,孩子是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有绝对的自由。
)(板书:无拘无束)同学们,自由是人人渴望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孩子们虽然有了绝对的自由,却怎么样?
(放弃了。
)
自由如此宝贵,孩子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放弃了?
(为了被妈妈的手臂所拥抱。
依偎在妈妈怀里,被妈妈无比温柔的手臂拥抱着,在妈妈柔波似的胸前倾听她心里无穷的快乐,这甜美,远胜过自由。
这一段仍然在写母爱,写母爱的温柔、神秘、无与伦比。
)
请两位女同学再读第四节。
7.全体读第五节。
第一句:在泰戈尔看来,孩子是无忧无虑的,(板书:无忧无虑)不知如何哭泣,可他们为什么哭泣?
(为了得到爱抚。
孩子们深深懂得:他们的微笑能让妈妈高兴,但他们的哭泣却能得到妈妈的爱抚。
)
最后一行:“细故”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哪些细故让孩子们哭泣?
(小缘故。
摔倒、被大孩子恶作剧吓着、做可怕的梦、看到一只大黄狗……)
“怜”指怜惜,心理上的。
“爱”指爱抚,行为上的。
齐读第五节。
四、总结
泰戈尔创作了这首诗,那是泰戈尔的伟大,我们读懂它,就等于和人类最伟大的作家对话,这是我们莫大的幸福。
全体同学齐读。
刚上课时是陌生地读,每节诗讲完后读,是理解地读,但朗读的最高境界是有感情地读。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
读好它有一个秘诀:读这首诗就像读一张纯真无邪的少女的脸。
(齐读结束全篇
板书设计
孩童之道
泰戈尔《新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