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方言

合集下载

甘谷方言与《说文解字》同声字说明的问题——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二

甘谷方言与《说文解字》同声字说明的问题——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二

文章编号 � 16 7 1 - 13 51 (2 01 0 ) 0 1- 008 1 - 03
� � � � � � 甘谷 � � � 话在 � � 区域 � � 分布 � � � 上主 � 要是 甘肃 省天水 市西 北 甘 谷话 读作 ( � ) . 例 如 吕 � 5 1 ,侣 � 51 ,旅 � 5 1 ,
� �
� � � � � � � � � 的 , 而 读作 自 见母 而 来的 � � 如吕 , 侣 , � 旅 , 虑, 滤, 律, 驴 , 膂, 屡,
"女 "
字 在众 多的 泥母 字中 , 甘 谷话 这样的 声母 是一 个特 例 , 但 它显 然是 由于 音近 受到了 影响 所致 , 因 而它 但 因为 不是 来母 字, 我们 只列 为备考 . 其 他方 言中 也有 类似 的现象 . 如江苏 仪征 方言 中 , 读 "南 京 " 如 " 南令 ", "京 " 属见 母, 而仪
� � � � 一些 特别 的语 � � � 音现 象, 表现 为现 代汉 语普 通话中 读 是 普 通 话 中 声母 是 ( ) , 韵 母 是� 的 字 , 其 声母
的一 些 起字 , 甘谷 话 读作 � , 用 音韵 学 概念 描 都 读作 从见 母发 展而 来的 ( � ) � � � � , 几乎没 有例 外. 述, 就是 见母� 中的 一些 字, 甘谷 方言 中读 如来 母. � � � 2 .普通话中声母是从古时发展来的 ( ), 而韵母 在做了这些工作之后, 我 们通过对 说文解 是 脸 ( � )的 一些 字 , 甘 谷话 声 母 也读 作 一 般情 字 中 有 关形 声 字的 � 分 析 , 辅 之 以 一些 其 他 材料 , 况下 是从见母发 展而来的 ( � ) . 例如 敛 � � � � � � � � � � � 51 , 对甘 谷话 这一 现象 做了 拓展 性探 索, 逐步 的结 论认 为 , 见 母 , 来 母 古音 或 属同 纽 , 或 者可 以 描 述为 ,

经典甘肃方言100句

经典甘肃方言100句

经典甘肃方言兰州1、zua起尼?2、家好老啥!3、木来!家对!4、来,炸手!瓦到!5、多大滴阔阔子啥!6、啊哟!你哈唬把SHI滴着尼!7、家起啥!鼻子擤到老浪起啥!8、急地个萨沙,将么一等!9、我把你个半蔫汉!10、来沙来沙家来沙!起沙起沙家起沙!定西1.泥阿门起立(定西)你啊门起来(定西)2.你组色滴里?(你在干什么)3.责丝里(定西通谓)4.哥不吃桃(我不知道)武威2.呆!泥门组撒折里庆阳1.咋起俩。

2.能成里木?莫搞!3.组啥着哩!天水1.你耶过组哈撒呆?2.甘谷人爱说:咯丝刚果滴……甘南2.啊木料张掖杂克来?答:走咧个乃些。

临夏啊里起里?(去哪里?)平凉1、杂列:怎么了的意思。

2、撒嘛:什么啊的意思。

3、一达:一起。

金昌1.我干了,你随意!2.一个央摆子。

白银1.哎呀,我滴娃儿哎2.组啥哩?3.肉扭紧呢陇南1.吃了莫?2.组撒起家?酒泉1.几个人坐在一起谝传着哩!2.这娃泼实着哩,让他干没问题!庆阳方言1.我说:你们咋这样,不座车也别摔我的行李呀。

他说:咋啦,不行吗,你想租萨,我就这么个SUN人,你把我咋亚(边说边向我走来,偏着头,甩着手)我当时都气炸了,说:我把你能砸了,你把我东西撇了邹不对。

2.旁边围上来好几个人,乱七八糟的说:歪娃四改而求。

3.你打他,这号人邹该治治。

4.快来看,打垂呀。

5.这时候他已经走到我面前,说:你增地很豆我一哈、我说:我不打人,我也打不过你,你增,你打我看看(由于紧张,当时我普通话、家乡话夹杂着)6.他说:我真想把你日他了里(说这举手到头顶,打假的架势,我想,完了,刚踏上家乡的土地,就面临一场战争,虽然172CM身高的我,体重只有60KG,并且只有一个人,动手不吃亏才怪呢)这时,旁边一人拉住了他的手:算了,这娃看起来亚没洋芋,算了。

7.我收拾好行李,一肚子的窝火,他还在旁边骂爹娘。

8.边上又人在喊:歪娃打电话叫人着哩。

9.今儿又垂大了。

10.那人叫到:我叫王XX ,就在这里拉人的,有本斯拉,看我把你能日他了吗。

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考释

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考释

作者 简 介 : 孙 雪英 ( 1 9 7 5 一) , 女, 山 东 梁山人 , 讲师 , 文 学硕 士 , 主要 从 事 汉语 词 ; 1 2 和 汉 字文 化研 究。
” 徐 震垮 校 : … 家 ’ 同 ‘姑 ’ 。 ” 还 有 甘 谷 县 位 于 甘 肃 省 东 南 部 天 水 市 西 北 , 渭 河 家 吃 了 得 疾 平 。 中游 , 有 着 近 两 千 七 百 年 的建 县 史 , 是 中 国最 早 建 《 五灯会元》 卷 1 7 《 黄 龙 慧 南 禅 师 》: “… … 忆 得 首
历 时 角 度 进 行 考 察 。 该 在 东 汉 文 熙 所 作 《 释 名 》 前 就 已经 存 在 , 史 书 记
阿公
阿家

载 为 “阿 姑 ”。 隋 唐 以 后 出 现 了 称 呼 公 婆 为 “阿
公 ”、 “ 阿 家 ” 的普 遍 现 象 。
“ 阿家” 是 甘谷 7 b - 言 中用 于 背 称 的 亲 属 称 谓 词 语 , 是 X - , j " 婆 婆 的称 呼 。 如 : “ 你 阿家 在 么 ? ”
Ma r 2 01 3 Vo 1 . 2 4 N o . 2
第2 4 卷 第2 期
甘谷方言亲 属称谓考释
孙 雪 英
( 兰州商学院 商务传媒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2 0 )
摘 要 : 甘 谷 方 言不 仅在 源 头上 继承 了上 古和 中古 汉语语 言 , 而 且后 来 随 着人 _ 口的 移 动和 不 断的 融合 又 添加 了其他 一 些 地 区 的特 色语 言 , 是 名副 其 实的语 言 活化 石 。甘 谷 方 言 中的亲 属 称 谓 地 域 将。 色‘ 鲜 明‘ ; 具 有 典 型 的地 域 文化 特 征 。 对亲 属称 谓 的 考 释 可 以使 我 们 深 入 地 了解 本 地 的社 会 关 系和 文化 传 统 , 也 可 以

甘谷方言称谓

甘谷方言称谓

亲属称谓是具有血统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历来对亲属称谓问题极为重视。

而中国古代又是宗法制社会,所以很注意分辨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因此形成了独特、丰富的亲属称谓语。

但由于各地方言不同,因此亲属称谓语也不尽相同。

甘谷地处陇右,被誉称为“华夏第一县”。

因其历史、地理、民族融合以及外来移民等因素的影响,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而其亲属称谓词更是充盈着甘谷方言自身丰厚的文化内涵,讲究秩序和人伦,区分亲疏和内外,注重礼仪和情义,既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又富有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的底蕴。

以其独特魅力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折射出了甘谷历史的源远流长。

一、甘谷方言亲属称谓词举隅下面把甘谷方言中主要亲属称谓列于下(括号内的为甘谷方言叫法):血亲 1.宗亲(同姓)(1)直系宗亲高祖父(祖太爷)、高祖母(祖太太)、曾祖父(太爷)、曾祖母(太太)、祖父(爷爷)、祖母(婆婆)、父亲(达达、爸)、母亲(嬷、妈)、兄长(大哥、二哥……)、弟(呼名或称老几,如排行第三,就称老三;下同)、姊(姐姐)、妹(呼名或称老几)、儿子(后人)、女儿(女子、女孩儿);孙子孙女(统称孙娃子)、曾孙曾孙女(统称重孙)。

(2)旁系宗亲伯父(大达、二达……)、叔父(碎爸)、姑母(大姑姑、二姑姑……碎姑姑);堂兄(大哥、二哥……)、堂弟(呼名或称老几)、堂姐(姐姐)、堂妹(呼名或称老几)、侄子侄女(侄儿或呼名)、侄孙侄孙女(堂孙子)。

2.外亲(异姓) 外祖父(外爷、爷爷)、外祖母(外婆、婆婆)、舅父(大舅舅、二舅舅……)、姨母(姨娘、姨姨)、表兄(大哥、二哥……)、表弟(呼名)、表姊(姐姐)、表妹(呼名)、外甥外甥女(统称外甥);外孙外孙女(女孙)。

姻亲姻亲姻亲姻亲伯母(大嬷)、婶母(二嬷、三嬷……)、姑夫(姑父)、姨夫(姨父)、舅母(妗子)、嫂子(仍称嫂子)、弟媳(呼名或老几舍的,如是老三的媳妇,就称老三舍的)、姐夫(哥哥)、妹夫(呼名)、大伯子(阿伯子)、小叔子(呼名或背称小叔子)、内兄(哥哥)、内弟(呼名或称老几)、大姨子小姨子(娃他姨)、儿媳(媳妇子)、女婿(呼名或背称女婿)、侄媳(媳妇子)、侄婿(呼名或背称女婿)、孙媳(孙媳妇子)、孙婿(呼名或背称孙女婿)。

说说甘谷方言“阴背”

说说甘谷方言“阴背”

说说甘谷方言“阴背”甘谷网络抗疫广告对联:“宁愿在家睡阴背,不要出门转阳板”,这里有两个甘谷常用口头方言词汇“阴背”“阳板”,我也谈谈我的理解,今天先说“阴背”。

“阴背”,常常指衰落,破败,反常,更准确的意思应该是指阴阳失序颠倒,气运反转。

例如有人原来精神好,如果转为气色不好,疾病缠身,就说阴背了。

一个家庭原来人丁兴旺,非富即贵,一旦中道衰落,光阴破败或悲事频发,就说这个家庭“阴背”了。

6“阴背”一词来源于古代先祖们对阴阳失序的解释。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不仅能够提示天地万物变化的根本规律,而且能够分析事物属性。

天道运行,阴阳有序,人体健康,阴阳调和。

如果天道运行失序,就出现昼夜颠倒,四季反常,冬雷夏雪的现象。

这在古代被视为不吉之兆。

古人说冬天为万物藏伏之季,冬天如果打雷,就叫做“扰乎阳”。

古人还说:冬天天地的阳气都是要闭藏的,就是:闭塞掩藏。

那么从天象的角度讲,冬天就不应该有雷,如果冬天打雷,就意味着天地藏不住阳气了,动物肯定要遭殃。

汉代易学泰斗京房说:“天冬雷,地必震。

”他认为冬天打雷,是因为春夏之季滥杀生灵所致,人类倘不思过悔罪,冬天必将吹起暖风,以致天下虫害猖獗、瘟疫四起。

古人还说:“秋后打雷,遍地是贼。

”“春雷不发冬雷不藏,兵起国伤。

”“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

”云云,他们认为,冬雷的发生,是由于朝廷为政不仁、法度失常,于是出现天塌地陷,盗贼横行的现象。

我国的先民信奉“天人合一”,认为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人若不敬不孝,逆天而行,天就会随时赋予人以奇灾异祸,让你尝尝“火流邑,大风飘屋,折树木,地草夭,冬雷,草木夏落,而秋虫不藏,宜死者生,宜蛰者鸣,多螣羀虫也。

六畜不蕃,民多夭死”的悲苦滋味。

天人合一的哲学,旨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人认为阴阳失序也是瘟疫发生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瘟疫本身就是甘谷方言“阴背”现象。

三国时期曹植《说疫气》中说:“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甘谷方言中的特殊疑问句式“X吗不X”

甘谷方言中的特殊疑问句式“X吗不X”
疑问句属 于句 类 ,指 用疑 问语 气 的句子 ,句类 和句 型不 同 ,语 气是决定 句类 的主要 因素 ,主要是 表示 询问 的。语 调 、句末语 气词 、语气 副词 以及疑 问代 词 是表 达 疑 问的手 段 。【1 与普 通 话 中疑 问 句式 “x不 x”不 同 ,在甘肃 甘谷方 言 中 ,“x吗不 x” 中还 包含 着疑 问词 “吗 ”,“x”既 可 以是 单音 节 动词 ,也 可 以是 双音 节 动词 ,还 可是动 词 短语 , 同样 形容 词 也 能分 为 单音 节 和 双 音节 (为 方便 行 文 ,以下记 为 “V单/v双”、“A A双” )
吗不 V P/A”,表示说话人敦促 、不耐烦的语 气,虽然形式与正反 问相似,但实 际上属于是非问中,说话人话语焦
点在 “X吗”,只是通过 附加 了否定形式来表示一种强调语 气。随着语用发展 ,“X吗不 X”根据疑 问程度 的高低 , 可以分为两种一有疑而问、无疑而问,无疑 而问表达 了说话人的主观评价义 ,一般倾 向于负面的、消极的情感。
一 “VP吗 不 VP” 、
“VP吗不 VP”是 甘 谷方 言 中表示 疑 问 的一 种 特殊句式 。例如 :
(1)你盘吗不走 ? (2) 你要 吗 不 要 ? (3)你 害怕吗 不害怕? (4)你圭欢吗不圭欢? (5) 这件 事 情 这 么重要 的 ,万一 出 了什 么意
外 ,你 自己担得起 吗担不起 ? (6)事 情这 么着急的 ,你这 里什 么情 况 ,还盘
堡起 吗盘不起 ? 通 过上述所举 例句 ,可 以看 出甘谷方言 中的疑
问句 在 形 式上 与普 通 话 疑 问 句 中 的正 反 问 “V不 V”较 为 接 近 。疑 问 句 一 般分 为 四种 类 型 ,是非 问 、特指 问、选 择 问、正 反 问。而不同类型 的疑 问 句 中疑问点 的分布 以及他 们 的形式标 志都 是不一样 的 。 因此 我们 首 先 要 判 定 甘 谷 方 言 中 的 “v吗不 V”属 于疑 问句类 型 中的具体 哪一类 。正反 问是用 肯定 和否定并 列的形式来 完成一个句子结 构 ,其 回 答方 式是通过 就某个并列项 来 回答 ,而且正反 问中 的疑 问点 是并 列 项 。“VP吗不 VP”在 形式 上 看似 与正反 问相似 ,句 中也有 肯定和否定并列 存在 ,但 甘 谷 方言 中包含 疑 问语 气 词 “吗”,语 气 词 “吗 ” 放在 前 VP后面 而非 在句末 ,而 正反 问 中语 气词 只 能 用 “呢 ”。分 析例 (1)至例 (6)可 以看 出 ,这 些 疑 问 句 中 的 疑 问 点 仅 是 语 气 词 “吗 ” 之 前 的 VP,不包 括后 VP,说话 人 实际上 所表 达 的是 “你 走 吗 ” “你 想 吗 ” “你 喜欢 吗 ” “你担 得 起 吗 ”等 。 此外 ,在 回答方式 也不 同 ,在说话 时 ,说 话人发 出 询 问后 ,表示 肯定 的可 以 回答 “走 ” “要 ”“喜欢 ” “担 得起 ”或 者直 接用 “嗯”代 替 ,当面交谈 时可 以用 点头来表示 ,表示否定 时可 以回答 “不走 ”或 “不 ”,当面交谈时也 可以用摇头来表示 。

甘肃甘谷话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甘肃甘谷话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甘肃甘谷话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作者:黄海英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4期摘要:甘肃甘谷话共有4个单字调,分别为阴平312,阳平12,上声51和去声443。

4个单字调两两组合可以得到16组双字调。

声学实验可以客观地揭示出甘谷话双字组中每个声调处于不同位置时的音高情况。

甘谷话双字调共存在10组语音型的连读变调,都属于前字变调。

甘谷话双字调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简化型、异化型和中和型。

关键词:甘谷话声学实验双字调连读变调甘谷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

本文记录的甘谷县城关的语音。

甘谷方言共有4个单字调:阴平为312,阳平为12,上声为53,去声为443[1]。

古清声母平声字和古清、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为阴平;古浊声母平声字和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为阳平;古清和次浊声母上声字今读为上声;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和古去声字今读为去声。

双字调是连读变调的最小单位,考察一个方言点的连读变调模式应该先从双字调开始。

当前,甘谷方言的双字调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

本文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对甘谷方言的双字调进行研究,为声调研究提供更为实证客观的考察手段,力求客观地揭示出甘谷方言的双字调特点。

一、实验材料和发音人本文研究的双字组不包括后字为轻声的组合。

按甘谷话4个声调两两组合选词,得到16种组合方式,每种组合保证选词至少10组,16个组合共160组词,320个音节,每个词读三遍。

双字组基本上都是甘谷话的常用词,为了切分前后音节的方便,后字尽量不选零声母音节、鼻音、边音声母音节。

本文将甘谷话单字调的4个调类分别用T1、T2、T3和T4表示。

实验发音人丁**,男,45岁,个体,初中文化,甘谷县城关人,平时语言环境为甘谷方言,没有受过其他方言影响,发音清晰。

发音人在录音之前进行适当练习以求发音自然,录音时按照实验字表的先后顺序进行朗读。

二、声学数据的提取和相对化本次实验的录音及语音分析均使用praat软件,编辑脚本程序后,每条声调曲线只取9点,即将每条声调曲线8等分,甘谷话双字组前后两音节的时长基本相同,所以各取9个点的数据,同一组样品在同样测量点上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全部数据使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和分析。

“用甘谷方言中‘一些来母字读为见母字’来证明‘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的题外话

“用甘谷方言中‘一些来母字读为见母字’来证明‘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的题外话

“用甘谷方言中‘一些来母字读为见母字’来证明‘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的题外话做老师的要开启学生的识锁,让他们的学业有所进长,但我以为即便只是“授业”,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学行学品,民族的、个人的未来都在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手中捏着哩,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先把自己的屁股在冷板凳上坐上十几二十年,把学问作得认真一点,审慎一点,踏实一点,而是草率地将一知半解宣示与人,会给后学做一个很坏的榜样。

我在上周的一篇微博里曾谈及某师范学院的一位教授兼副院长先生,竟将中古的声纽与上古的韵部搅和在一起谈论自己家乡的方言,让妲己外遇上安禄山。

过后我越是认真细致地品读这位教授的这那个系列的几篇论文,越是觉得很有必要拷问我自己,虽然我只是一个县城中学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教书匠,“唯一的任务”是让学生考上大学,因为他考不上,我是要被诅咒的!——但我至今仍不改初衷。

也是这位先生,“普通话中声母是从古时发展来的l([l]),而韵母是ian([iεn])的一些字,甘谷话声母也读作一般情况下是从见母发展而来j ([tɕ])。

例如:敛[tɕiεn51]、脸[tɕi εn51]。

可是其他一些声、韵、调配合条件与这两字相同的字,却并没有跟着将其声母读j([tɕ]),而是仍然与普通话保持一致,读作l([l])。

例如:连[ liεn35]、殓[ liεn51]、练[li εn55]、联[liεn35]、怜[liεn35]、廉[liεn35]。

这一现象令我们有了更多的联想:古见母字与来母字同纽。

否则为什么同声符的‘殓’和同样语音环境下的‘连’、‘练’、‘联’、‘怜’、‘廉’诸字在甘谷话中声母却不一样呢?”恕我鲁钝,这段文字的逻辑关系我思考了4年,至今仍不明白:甘谷方言中“脸”(我去掉“敛”字的原因见后文)字与“连”“殓”“练”“联”等字的声母的确不同,但这能证明“古见母字与来母字同纽”吗?教授是不是想说:“古代‘脸’与‘连’‘殓’‘联’等字本同纽(同声母),比如同为[k](音韵学家一般将古见母的音值拟测为[k])或者[l] (音韵学家一般将古见母的音值拟测为[l])或者[kl](主张上古汉语有复辅音声母的音韵家因见母与来母的谐声关系,将上古的“见”“来”二母合并拟测为[kl])后来分化为二,甘谷方言“脸”“连”声母的不同,正说明了这种分化?可是别忘了,我们是拿甘谷方言来证明“古见母字与来母字同纽”而不是反之;对“脸”字声母方言为的原因,教授分析说:“韵母[liεn]是一个有介音、韵腹和鼻韵尾的韵母,在与声母相拼时,连接点应是介音[i],所以,[i]的发音需要可能会对声母产生特殊要求。

甘谷方言人称代词考释

甘谷方言人称代词考释

主要 通 过 对 甘 谷 话 三称 代 词 和 反 身代 词 的 考 释 来 探 求 其 历 史 渊 源 。 【 关 键 词】三 称 代 词 ; 反身代词 ; 考 释
【 文 献 标 识 码】A 【 文章 编 号1 2 0 9 5 - 7 0 0 9 ( 2 0 1 5 ) 0 2 — 0 0 0 1 — 0 4
【 中 图 分 类 号 】H1 3
St u d y o f t h e Pe r s o na l Pr o n o u ns o f Ga n g u Di a l e c t
SU N Xue — y i ng, LI Xi a ng — y a n g
V0 1 . 31, No. 2
Ma r . 2O 15
甘 谷 方 言 人 称 代 词 考 释
孙 雪 英, 李 向 阳
( 兰州商 学 院 商 务传 媒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摘 要】 甘 谷 话 中有 一 些 迥 异 于其 他 方 言 的语 言 现 象 , 保 留 了许 多 上 古 、 特 别 是 中 古 的 特 色 词 语 。文 章
第 3 1 巷 第 2期
2 O 1 5年 3 月
兰 州 文 理 学 院 学报 ( 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La n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地方, 历 史上 的各 时代 都 有 新 的词 汇 进 入 当 地 方 言; 另一方面, 当地 毕 竟 远离 通 都 大 邑 , 所 以语 言 中顽强 地保 留着 古老 的方音 土语 。

甘肃甘谷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甘肃甘谷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⑤“ 、 、 等 母 .
甘谷方言语音系统共有 3 个韵母 。 8
221 甘谷方言韵母 国际音标及例字 : . .
1词 师 资 思 支
甘谷方言在 区域分 布上 位于在甘肃省天水市西 北部 , 包
括天水市甘谷 县全 境 , 山县 、 武 秦安县部分地 区 , 定西市通 渭
⑤3 是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 , 因【 】 是 n 音动程不足而形成 u
的。
② 声母系统 中没有前鼻音 n 。
ui 外 贵 t i 揣 甩 e怪 桂 会 u 拽 踹 帅 e
P 百0 布 本比 P怕 铺 步 m 庙 米 ‘盘 平 门 没 木 f冯 风 v 午 五 发符 翻 武雾误 t 等 多 f 同 断 l老 难 到赌 电 ‘ 道夺 连努弄 太 l 增 志 i仓 曹 巢 s 苏 师 z 揉 二 s 争 纸 S 从茶 糟 ' 丝 诗 生 扔 儿子 f 蒸 展 I昌 超 丈 5 十 升 乙 绕 让 5 张 致 § 车 赵 扇 闪 少 认日 然 招 ‘ l 抓 装 t处 虫 床 书 税 霜 3 褥 润 』 赚 拽 f说 穿 帅 船 主 ' 如闰软 精 女 硬 ‘齐 天 貅 线 旋 节眼 秋全跳 虚 k光 爱 k 开 看 X喝 巷 贵岸安 ‘ 炕跪 化鞋瞎 葵
J 尺 湿日 i第地 被 只 室 以 梅
A 打 爬巴 法卡 a 没 破 渴 洛 薄
3 饱 桃 i条 交 腰 烧 保 好 3表 小
I 出 故 y虚 欲 I 鹿舞 雨局取 I 木
m抓 耍 授 A刷 教
Ⅲ 捉 淖 硕 a 桌 说
县的部分地区 。 从语言 的特点来看 , 据《 依 中国语言地图集》 ,
谷 方 言 的 声韵 调 进 行 了静 态 描 写 , 结 合 汉 语 中 古音 和 普 通话 音 系 , 历 时 和 共 时 的 角 度 进 行 比较 , 并 从 阐明 其 主

甘肃省甘谷话“AA+儿”重叠式词语探析

甘肃省甘谷话“AA+儿”重叠式词语探析

话 中的 “ 儿化 ”有很大 的不 同,也就是 “ 儿而 不化”…。
的圆点 )、头头儿 ( 事物 的一端 )、眼眼儿 ( 小窟 窿 )、
就 构 造 而 言 ,名 词 、 动 词 、 形 容 词 、副 词 、量 词 都 可 以重 尖 尖 儿 ( 小 的一 端 ) 细 叠 为 “ A 儿 ”格 式 ; 就功 能而 言 ,可 分 为 名词 性 、形 容 词 A+ 性 、 副 词 性 和 量 词 性 四类 。 本 文 分 别 从 构 造 、 意义 、 功 能 等 方面 进 行考 察 分 析 。
【】 4 李荣 ,王军虎. 西安方言词典 【 . z 南京:江苏教育 出 】 版社,19 . 96
5 邢福义,汪国胜.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 M. 由以上 各 例 可 以看 出 ,通 过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 拆 开 来 以后 再 用 “ [】 A
得赶 ……一样 ”的固定句式进行表达 。这 些词语都是偏正
子 )、锉 锉 儿 ( 子 )、 凿 凿儿 ( 工用 具 ) 锉 木

名 词性 “ A J ”式 A+L
( ) “ A 儿 ” 重叠 式 构成 语 素 分析 一 A+
第一 , “ ”为个 体 名词 。如 : A
朱 德 熙 认 为 : “ 叠 式 动 词 表 示 动 作 的 时 量 短 或 动 重
儿语法功能分析在特定语境下除表示多或小的意义以外名词性第一式形容词大多可以修饰限制名词式还附加一种不乐意的感情色彩这些附加意义高高儿的个子杆杆儿菜摞摞儿书片片儿布滴是原词根所没有的
国 语应研 言用究
甘肃省甘谷话 ‘ 儿" 重叠式词语探析
口孙 雪英
摘 要 : “ A J ”重 叠式词语 ,在甘谷话里使用相 当普遍 ,从构造特点来分析 , “ A 儿”重叠式是甘谷 A +L A+

甘谷方言语音特点的成因

甘谷方言语音特点的成因

语言文学研究甘谷方言语音特点的成因史同玫(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甘谷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西北方言中的秦陇片,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方言,它的语音与周围几个县区的方言都不一样,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介绍了甘谷方言的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点,并从农耕与畜牧文化的交融、少数民族语言 的影响、移民因素及战争因素等方面探讨了甘谷方言语音特点的成因。

关键词:甘谷方言民族融合移民战争甘谷县,古称冀县,今辖13镇2乡,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 水市西北,渭河中游。

因为甘谷处于一个复杂的多民族融合 的语言环境,自古代以来就饱受战乱的影响,以致甘谷的移 民较多,而语言也会受到外来移民的影响,所以甘谷方言成 为一种独特的方言。

一、甘谷方言的语音特点(一) 甘谷方言声母的特点1. 在甘谷方言中,声母系统中没有前鼻音%[%],都将[%]读作[1]。

2. 甘谷方言中的是唇齿音,改用“v ”来拼写零声母的U 。

普通W U 的,方言中“ ” W O 之外, 一:()。

有口语中“” “兀”('U ),这可能是西北某少数民族的语言。

3. 甘谷方言中,部分舌尖后音“+,、-,、办”会读成舌尖前 音“+、c 、s ”。

例如“ ”读作[!h ]。

4.今普通话声母为“j 、q 、3”的一些字,在甘谷话中声母为 “g 、k 、h ”。

如“鞋”字的声母为“h ”。

5. 在甘谷方言中,中古声母读音。

“b 、d 、g 、j 、+h 、Z ”等中古池声母音读作与之相应的音。

“ ”[PU ]读作[ph u ]。

(二) 甘谷方言韵母的特点1.今普通话韵母为0的字,在甘谷方言中读为["],例如 “播”字读作[P "]。

2. “ 、、 ” ,在普通话中母是[;u ]或者[iau ],但是在甘谷方言中,韵母[#][<$]。

3. 母为“i 、e 、ei ” 是“ai ”,在甘谷方言中韵母都是[%<],有的在韵母之前加一个介音“u ”,变成[u %i ]。

甘肃甘谷话单字调的声学分析

甘肃甘谷话单字调的声学分析

[ 关键词】 甘谷话; 声调; 声学分 析
[ 中图分类号】 H 1 7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1 o ( 2 o 1 4 ) o 5— 0 0 1 4— 0 2
语音分析使用 p r a a t 软件 , 编辑脚本程 序后 , 每 条声调 曲 线只取 9 点, 即将每条声调曲线 8 等分 。同一组样 品在 同样 测量点上的数据进行平均计 算。为了排除个体 的差 异 , 使 不 同的实验结果之间具有最大 程度 的可 以性 , 本 文在研究 中采 用 了声调相对归一的 T 值计算 , 公式为 】 丌 ’ ∞:
二、 甘谷话单字调的分析
( 一) 发音人和发音 字表
本研究在甘谷县城关 区选 择 5 位发音 人 , 3 男2 女 。发 音人具体信息见表 1 。
表 1 发音 人信息表
( 一) 甘谷话声调主体分 布 石锋 ( 1 9 9 1 ) 指 出, 一种语 言 或方言 中全部单字 调构成 一个特 定 的声 调格 局。在声调 格 局 中, 每一声调所 占据 的不是 一条线 , 而 是一条 带状 的声学 空间。通 常所作 的声调调型 曲线不应 只看 成是一条线 , 而应 该作为一条带 状包 络 的中线 或主 线。 【 3 ” 坤 因此 , 我 们对 语 音样本 的总体统计 分析采取 了用平 均值 加减标 准差来 得到 每个声调声学空 间的方法 。
发音字表根据< 方言调查字表> 的声调字表进行选 取 , 每
个声调选择 l 2个 字 , 皆为 口语 中 的常 用字。发音 样本 中没
我们利用 E X C E L 统计软件计算 出 5 位 发音人各声 调 的 平均值 和标 准差数 据 ( 见表 2 ) , 然后 利用 平均 值加 减标 准 差, 最后利用均值、 均值加标 准差 和均值 减标准 差的数 据作 图。每个声调各作 出 3 条 曲线 , 分别 是声调上 限、 中线 和下 限, 甘 谷话 4 个 声调 的主体分 布情况见 图 1 。阴平和 阳平位 于调域 的下半部分 , 阴平 和阳平 的收尾几乎叠加 在一起 。上

天水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天水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天水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各个地区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天水方言主要包括秦城北道话、清水话、秦安话、甘谷话等。

本文主要以普通话为基准,通过其与甘谷话的对比来浅析一些甘谷方言的特点。

现在我就从语音、词汇、语法等角度展开说明。

一是语音方面,甘谷方言语音系统包括27个声母、38个韵母和4个声调。

二是在词汇方面,词汇是构成句子的基石,精彩的句子往往是来源于绝妙的、恰到好处的词汇。

三是语法方面。

主要从实词、语气词、以及助词三方面加以叙述。

关键字:甘谷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歇后语我们可以作一个这样的比喻,我们的中国像是一颗茂密的大树,我们每个地区是这棵大树不同的分枝,虽然我们属于同宗,但每个树枝都有各自的特色。

而普通话就是这棵大树的主树干,将各个树枝连接起来。

这棵大树要有每一条枝叶的繁茂,就需要这条主树干为每个部分输送营养,当然,每一条枝叶繁茂了,这个大树就茂盛了。

人们说起中国,大家都会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来形容它,其实中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丰富,方言众多。

就像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当然也有着各自不相同的方言。

当然,为了发展,我们都用普通话来交流,沟通。

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提出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各个地区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天水方言主要包括秦城北道话、清水话、秦安话、甘谷话等。

本文主要以普通话为基准,通过其与甘谷话的对比来浅析一些甘谷方言的特点。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渭河中游,地处东经 104°58 至 105°31 ,北纬34°31 至 35°03 之间,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全县南北长 60公里,东西宽49 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总人口61.2万人。

据《甘肃通志舆地志》记载甘谷“扼关辅而通玉门,接径原而控蜀汉,孔道之繁难,陇右之要区也。

甘谷方言

甘谷方言

甘谷方言甘谷方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北部,包括天水市甘谷县全境,武山县、秦安县部分地区,定西市通渭县的部分地区。

甘谷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腔调。

一、甘谷方言——文化遗产甘谷话是种比较特殊的方言,似乎与周围很多地区的方言格格不入,词语奇特,语速又快,搞得即使本省的人,也常常听不懂。

发音奇特的词语如“克其麻嚓”(源自波斯),意为“动作麻利一点”(祈使语气),——很难找到合适的字来表达。

甘谷方言,保留了大量的中古方言,有很多方言与南方很多地区的完全一样。

甘谷一带的方言不仅在源头上继承了汉语言,而且后来随着人口的移动和不断的融合又添加了其他一些地区的特色语言。

是名副其实的语言活化石。

二、甘谷方言——文献记载《史记·周本纪》:(武王)九年,武王上祭于毕。

为文王,载以车,中军。

木主:即死人的灵牌,多以木制成,故名。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神伏:发自心灵深处的佩服之情,极言程度之深。

所以建议以后大家减少“五体投地”的使用而代之以“神伏”。

首先“神伏”的简练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五体投地”来自佛教仪式,不是我们本土的文化……(又散布歪理邪说,排斥他民族文化有给法西斯招魂之嫌,阿弥陀佛,众生平等,罪过罪过!)《红楼梦》:以下词语皆出自《红楼梦》,引自钱建文制作的电子书《红楼全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那贾珍因见日近,亲自坐车……发引:发丧、入土。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那人家无多房舍,婆娘们无处回避,只得由他们去了。

庄农:这个就不必解释了吧?甘谷话中有“庄农人”、“庄农上的”等用法。

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异常……克啬:此处为“吝啬”之意。

甘肃人最常说的口头禅,看你占几句!

甘肃人最常说的口头禅,看你占几句!

甘肃人最常说的口头禅,看你占几句!甘肃人最常说的口头禅甘肃方言向来特色十足,在前天《happy帮子客》节目中,全省各地的好朋友们纷纷贡献出了自己家乡的口头禅,好东西小编绝不独享,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常说的呢?兰州人常说的口头禅1、zua起尼?(干什么去)2、组撒起尼沙,浪起尼。

(干嘛去?逛街去)3、带!我把你子子子组死尼!(小子等着我收拾你)4、家好老啥!(行了,别闹了)5、木来!家对!(那你以为呢!好吧)6、取到啥,见过滴多老!(少来这套,啥场面没见过,吓唬谁呢)7、来,炸手!瓦到!(来,划拳,喝干)8、多大滴阔阔子啥!(多大点事儿啊)9、啊哟!你哈唬把SHI滴着尼!(你吓唬谁呀)10、家起啥!鼻子擤到老浪起啥!(一边去,该干啥干啥去)11、急地个萨沙,将么一等!(着什么急啊,稍等一会)12、讨吃,帮里闪!(一边去)13、我把你个半蔫汉!(小编词穷......)14、两兰州人对话甲:那在哪塔尼?(他在哪儿?)乙:那在乃个塔塔满。

(在那)甲:哪塔啥?(哪?)乙:笨怂!夯客!那在乃~~个塔塔尼!乃~~不是嘛!(那不是吗?)15、来沙来沙家来沙!起沙起沙家起沙!(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后句是:请慢走,走好!)甘肃人常说的口头禅定西:泥阿门起立(定西)你啊门起来(定西)定西话,你组色滴里?(你在干什么)责丝里(定西通谓)哥不吃桃(我不知道)的口头禅是,啊木了?么撒门!(临洮)定西人玩牛酒牌说,妞先闲不,妞不闲了曹闲里武威话:干就么(武威话)武威话:膝盖叫做拨了盖武威话说三个,桑个武威话,伤当当开花红样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武威话,(呆!泥门组撒折里,)庆阳话:咋起俩(庆阳)能成里木?莫搞!(庆阳)1个馍,北成2瓣,放了3天, 4气了,估计是5坏啦,就6了一下,7开来,8了皮,9了点咸菜,一吃!我类个娘来,10在是难吃毁了... (庆阳话)庆阳话,组啥着哩!庆阳话!年外岁娃洋地光光地!天水话:你耶过组哈撒呆?(天水话)距离猫不吃穹馍,惯哈的毛病……干子上的嘛布水湿哈都(甘谷话)甘谷人爱说:咯丝刚果滴……藏牛你鬼豪活说老,吗个笑死老,秦安话水话洗衣服有句话叫,你先死哥在死天水武山话,厕舍根甘谷人爱说:咯丝刚果滴……陇西话:搓哈搓哈陇西话意思坐下坐下甘南话:甘南话:啊快了啊木料张掖话:张掖话,溺筐补ang=你穿不上蛋赶张掖话 ---闲的没事把你动一下热一下我们张掖同学打三国杀的时候,直接就是汪箭齐发,囊蛮入侵……寥寥铺掉了(张掖)问:杂克来?答:走咧个乃些。

甘谷方言

甘谷方言

甘谷方言甘谷方言甘谷方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北部,包括天水市甘谷县全境,武山县、秦安县部分地区,定西市通渭县的部分地区。

甘谷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腔调。

一、甘谷方言——文化遗产甘谷话是种比较特殊的方言,似乎与周围很多地区的方言格格不入,词语奇特,语速又快,搞得即使本省的人,也常常听不懂。

发音奇特的词语如“克其麻嚓”(源自波斯),意为“动作麻利一点”(祈使语气),——很难找到合适的字来表达。

甘谷方言,保留了大量的中古方言,有很多方言与南方很多地区的完全一样。

甘谷一带的方言不仅在源头上继承了汉语言,而且后来随着人口的移动和不断的融合又添加了其他一些地区的特色语言。

是名副其实的语言活化石。

二、甘谷方言——文献记载《史记·周本纪》:(武王)九年,武王上祭于毕。

为文王,载以车,中军。

木主:即死人的灵牌,多以木制成,故名。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神伏:发自心灵深处的佩服之情,极言程度之深。

所以建议以后大家减少“五体投地”的使用而代之以“神伏”。

首先“神伏”的简练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五体投地”来自佛教仪式,不是我们本土的文化……(又散布歪理邪说,排斥他民族文化有给法西斯招魂之嫌,阿弥陀佛,众生平等,罪过罪过!)《红楼梦》:以下词语皆出自《红楼梦》,引自钱建文制作的电子书《红楼全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那贾珍因见日近,亲自坐车……发引:发丧、入土。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那人家无多房舍,婆娘们无处回避,只得由他们去了。

庄农:这个就不必解释了吧?甘谷话中有“庄农人”、“庄农上的”等用法。

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异常……克啬:此处为“吝啬”之意。

甘谷方言与《说文解字》同声字说明的问题——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二

甘谷方言与《说文解字》同声字说明的问题——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二

甘谷方言与《说文解字》同声字说明的问题——古音见母、
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二
马建东
【期刊名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0)001
【摘要】甘谷话中有一些特别的语音现象,表现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1]的一些字,甘谷话则读作[tc][1],用音韵学概念描述,就是见母中的一些字,甘谷方言中读如来母.<说文解字>中以见母字作声符的一些字,也有属于来母的.汉代文字通假有见母和来母互通例.这表明,古音来母和见母或属同纽,或者可以描述为古音见母、来母关系密切.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马建东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相关文献】
1.甘谷话“-i-” “-iu-”“-y-”并存现象研究——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六 [J], 马建东
2.甘谷话“租粗苏”“竹出书如”系列音读与上古汉语——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五 [J], 马建东
3.等韵学研究成果对甘谷礼县话中几个声母拟音的影响(再与王建弢同志商榷)——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四 [J], 马建东
4.甘谷话中[t(c)]以及其他几个声母的拟音(兼与王建弢同志商榷)——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三 [J], 马建东
5.甘谷话中的[t(c)]与[l]——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一 [J], 马建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谷方言甘谷方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北部,包括天水市甘谷县全境,武山县、秦安县部分地区,定西市通渭县的部分地区。

甘谷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腔调。

一、甘谷方言——文化遗产甘谷话是种比较特殊的方言,似乎与周围很多地区的方言格格不入,词语奇特,语速又快,搞得即使本省的人,也常常听不懂。

发音奇特的词语如“克其麻嚓”(源自波斯),意为“动作麻利一点”(祈使语气),——很难找到合适的字来表达。

甘谷方言,保留了大量的中古方言,有很多方言与南方很多地区的完全一样。

甘谷一带的方言不仅在源头上继承了汉语言,而且后来随着人口的移动和不断的融合又添加了其他一些地区的特色语言。

是名副其实的语言活化石。

二、甘谷方言——文献记载《史记·周本纪》:(武王)九年,武王上祭于毕。

为文王,载以车,中军。

木主:即死人的灵牌,多以木制成,故名。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神伏:发自心灵深处的佩服之情,极言程度之深。

所以建议以后大家减少“五体投地”的使用而代之以“神伏”。

首先“神伏”的简练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五体投地”来自佛教仪式,不是我们本土的文化……(又散布歪理邪说,排斥他民族文化有给法西斯招魂之嫌,阿弥陀佛,众生平等,罪过罪过!)《红楼梦》:以下词语皆出自《红楼梦》,引自钱建文制作的电子书《红楼全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那贾珍因见日近,亲自坐车……发引:发丧、入土。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那人家无多房舍,婆娘们无处回避,只得由他们去了。

庄农:这个就不必解释了吧?甘谷话中有“庄农人”、“庄农上的”等用法。

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异常……克啬:此处为“吝啬”之意。

在甘谷话中读音和词义都有较大的变化:“啬”发音演变为“sai”,词义演变为:给人穿小鞋。

常见用法是“克啬人”。

所以“些微”有点怀疑甘谷话中的“ke sai”是不是此处的“克啬”。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麝月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

……”怪道:难怪。

在甘谷话中常缀有语气词“来”,如:钱儿叨贼娃子偷喽,怪道来你没吃饭。

(叨:被)三、甘谷方言——语法结构甘谷方言的语法,在词性、词类、句子结构、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等方面,和普通话基本一致,但也有些较为特殊的词。

实词(一)古老的代词人称代词复数除城区有“他们”外,都不用“们”各有专词:咱们叫“曹”,我们叫“熬”(ngao)。

你们呼为“鸟”平声(niao,当是“你[尔]曹”之合音)。

他们。

北乡呼如掏。

自己,谓之各家。

谁,谓之“阿谁(念si)”或“阿谁个”(a si gai)。

其他的,或剩下的,叫残的。

这里,念如“指来”,也说“指搭”。

那里,念如“兀(wu)来,也说兀搭。

哪里(疑问)谓之阿来,阿搭。

(二)合音词“合音词”是把双音节词念快,合成单音节词。

在甘谷方音中,除上述“我(吾)曹”合为熬(ngao),“你(尔)曹”合为(niao)。

“他曹”合为(tao)外,常用语中还有一些合音。

如:不要,合为bao,也念bao(安远等乡转为hou)。

来吧,合为la;去呀,合为qia。

什么,北乡合为se。

人家(别人)合为lang或yang。

(城区叫“能郎”。

简说“郎”;乡下多叫“银羊”,简说为“羊”。

)(三)“专业”性动词甘谷方言词汇丰富,也表现在动词方面。

以制鞋为例,总说谓之“做鞋”。

方言之,就有铰鞋样、粘鞋扇(鞋帮),滚鞋口,纳鞋底,绱鞋,楦鞋等专门术语。

其中动词铰、粘、滚、纳、绱、楦,各有专“职”。

都不能用别的词来代替更换,又如割柴、割、砍、剁、劁(qiao)、拔,南山人是互有区别的。

干农业叫务庄农;搞商业叫做买卖。

制作蒸笼叫系(ji,吉诣切)笼状([cu] ang)。

制作旧式木纺车是的锭子叫镟梃儿(xu an qing zi)。

砌墙叫缀([zu] ai)墙,往墙上涂泥叫裹墙。

砌土炕叫盘炕。

缝衣服叫纳衣裳。

阉割牛马叫骟(shan);阉猪叫裁(cai)。

砍去树上过密的枝条叫劁(qiao)树。

砍下柳树木胳膊粗的树枝叫挽(wan)栽子。

把果树上的果子一次全摘完叫卸(xie)。

从井中打水叫曳(ye)。

(四)形容生词语1.带“人”字的形容词:烫热叫烧人,烫热而没挨着叫烤人。

冰凉的感觉叫冰人,也叫沁(念seng)人。

石灰之类刺人皮肤叫蚀人。

剥葱切葱眼睛难受叫遮人。

皮肤发痒叫咬人,也叫痒人。

吃了东西不容易从食道上下去叫噎人。

胃里难受叫挖人。

辣味重叫辣人。

鞋小子穿上紧叫钉人。

生气叫气人丢脸叫辱人,羞愧叫羞人。

2.带叠字的形容词:鲜明,清晰叫俊叶叶;不干净叫脏稀稀。

丰满,鼓涨叫憋(bie)虎虎,憋埂埂,扁缩叫秕塌塌(bi ta ta )。

装东西压得实叫慈埂埂;虚松叫虚澎澎。

整齐叫齐争争,凌乱叫乱烘烘。

责怪个了高大,行动幼稚者谓之狠狠,也斥为胀冷冷。

责怪年龄尚小,强装大人者谓“碎虮虮”。

实际无能,装腔作势叫炫势势。

偏巧,谓之神神个,端端个。

事情办得不容易谓为“稀稀个”(常用于否定句)。

(五)语气词甘谷方言中语气词较少,发音也和普通话的语气词有所不同。

1.陈述语气:用“的”(dou)、“喽”lou即“了”、“罢”(pa,等于“也罢”)、“着”(zhi, 用在动词后)、“哩”(li,即“呢”)等。

例如:这是我的,那是你的。

我入党喽。

不给(guo)了罢,曹(咱)的够用喽。

我坐着哩,他站着哩。

2.疑问语气:用“呢”(lian)、“吗”(man)、“哩吗“(li man)等。

例如;你来做什么呢?你急的很吗?你也去哩吗?3.祈使语气:用“哩(li)、“哧”(ha)等。

例如:央求(yang qi)你哩。

别(bao)器喽。

你上啦(来吧之合音),哧!扦啦(han la,即“拿来吧”),哧!4.感叹语气:用“呀”、“哪呀”等!四、甘谷方言——词汇分类称谓男人谓之男人家,妇人谓之婆娘家;年老则称老汉,老婆子。

小伙子叫少年家,姑娘叫女子娃。

孩子叫碎娃娃,表示亲昵就叫命命。

(磐安以上接近武山之地叫曼干。

)婴儿叫月娃儿或毂转儿(gu [zu] anz).父亲或伯父叫大大,父母以上通谓之老家。

夫妻互不称名,谓夫为掌柜的,妻为屋内(念lai)的。

岳父母谓之丈们大,丈们娘(念nia);当面称姨父、姨娘。

母之姊称姨娘,妹称阿姨。

舅舅也叫阿舅,舅母叫妗子。

连襟谓之挑担。

夫之父谓之阿公,母谓之阿家;妯娌谓之先后(念如“宪继父谓之后大,虐待前妻儿女的后娘谓之妖婆。

儿子谓之后人,第一个孩子谓之头授子,最后一个谓之老生胎。

外孙戏称磨镰水。

大官叫驮贷,驮念te,大也,讽刺驮雷雷(re lui lui )。

地主富户叫财东,也叫富汉!穷人叫穷汉家。

长工叫人手,也谓之做活人;短工叫搭主儿的。

雇用来做饭的妇女叫饭倌,也叫锅上家。

交易场所中的说合人叫牙子;买卖房屋土地的介绍人叫地媒(qi mai)。

强不知以为知叫假在行(hang),也叫假机骨,半瓶水,半吊子。

脾性古怪,不可捉摸的人叫“难言也”。

流氓或不务正业的者叫光(念上声)人(guang reng)。

精通赌博的谓之方客,也叫孤碌子(gu iu zi )。

小偷叫贼娃子,扒手叫绺娃子,诈骗都叫骗子手。

工匠,在“匠”上冠以各自行业,如木匠,铁匠等;当面泛称“师”,如张师、王师等。

瓦工叫泥水匠,烧制砖瓦的和瓦匠。

糊裱、捏塑、彩画、做纸贷的,通称画匠。

武艺高强或精通某种技艺的称把戏。

演员叫戏子,杂技演员叫耍把戏的。

外地人称外天人,落户的谓之客邦,贬称外来户儿。

身体、疾病、医疗头叫多脑(de lao ),人老顶秃叫歇顶。

眉毛叫眼眉眉(mi),睫毛叫眼眨毛。

耳朵也叫耳瓜子。

(耳念[ru])。

嘴唇叫口皮子。

男人老年不出胡须员粉皮嘴。

门牙长而向外倾斜的叫茄牙。

儿童七、八岁换齿叫序(本作龀)牙齿。

颧骨叫胭脂骨。

肩叫胛骨。

臂叫胳膊(bai);臂长(短)叫梢膀长(短)。

胳肢(逗笑)叫胳驴娃儿。

拳叫槌,也叫槌头子。

胸膛叫腔(念kang)子。

肚脐叫婆脐眼。

(脐有时念为pi)臂叫屁眼,也叫尻(gou)子.膝叫磕膝盖。

小腿叫干腿儿。

踝骨叫脚骨拽([zu] ai)子。

辫子叫髦角(man ge )子。

旧日姑娘都梳长辫,结婚之日,将头发在脑后结成圆饼形,外套“网子”。

名曰“缵缵”(zuan zuan)。

个子高谓之汉子大,低叫矬;矬而粗壮叫短壮儿。

高而胖谓之魁伟;身段瘦小谓之糟碎。

腰下直叫弓腰儿;驼背叫背瓜(锅)儿。

小儿胖叫憨(han);瘦叫阙(que)。

小儿有病叫不乖;大人有病谓之不清生,也说不受霍。

老有有病叫不轻快,也说不攒(zan)劲;老病治疗不愈叫老灾。

拉肚子叫跑肚。

发疟疾叫颤摆子(zhan bai zi)。

肺病旧称痨症,也叫细病。

跌绞叫挨绊(ngai ban )。

脚拐了叫踒(wo)。

呻吟叫声唤。

种牛痘叫点花儿。

会治婴儿风症之类病的老婆子叫风婆婆。

癔病叫毛鬼病。

邪祟叫踳气,禳解踳气叫。

会念咒语踳气的叫送匠。

念咒吹气治刀伤之类叫禁,会禁的叫茅山,也叫禁匠。

依托神鬼治病的女巫叫神婆儿。

动作、行为看叫照(城区念(rao),不住地看叫唏(xi);专注地看叫瞅(cou)。

拿东西叫扞(han)。

以肩扛重物叫劫(念qie)。

跑也叫蹑,追赶或赶走叫撵(nian)。

蹲叫蹴(念jiu,本就六切)。

大便叫巴屎,小便叫浇尿。

使用叫使唤,收拾叫拾掇(duo),多方凑钱或东西叫攒掇(cuan duo)也叫斗凑。

乱抓乱摸叫挖抓,也叫搓([ru]aca)。

谈话叫搞话;聊天叫搞闲话。

大声喊叫谓之河(he)。

夸耀叫泫,也叫款,今多叫卖拍。

说大话的叫夸耀泫子,也叫牛皮客。

说话诙谐、溜七溜八的叫溜光锤儿。

说假话骗人叫编谎。

爱“编谎”的人谓之谎张三。

无根据,无意义的话叫诳场山(kuang chang san)。

老人唠叨谓之碾碎米子。

丢人叫伤脸,自愧叫难搭整。

吝啬叫啬毛,也叫撕不展或细磨石。

不讲究卫生叫脏稀,脏得使人厌烦叫暮襄。

放东西凌乱不整齐叫烂场。

拿东西或处理事情贪多而无条理,谓之累(念luai)堆。

做事干活很快,能迅速完成,谓之磕勤骂叉(ke qing ma ca )。

做事干活,干净利落谓之干散(gan san )。

做事干活有心眼儿叫简亮。

难对付谓之难缠,也谓为牢道。

无能,没本事,勒细。

因无能而贫穷可怜叫裸怜。

大人干小事,巧人干粗活,谓之委捼(wo)了。

整人叫捂整,以财物刁难人,苛索人,叫勒掯(lai keng)。

用尖刻语言挖苦人或讥笑叫欺枉。

故意搅乱,捣乱不让人把活干好叫搁搅,也叫薅搅,又叫哨掏(tao)。

玩儿叫耍子;游戏叫浪。

干活儿做活计(念jie)。

劳动叫动弹(念tung ta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