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驿历史文化遗址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谷驿历史文化遗址简介
甘谷驿镇位于延安市区以东35千米处,东、北部与延川县接壤,南与延长县接壤,西与姚店镇相接,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15420人。21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地位优越,是宝塔区的东大门,也是中省市领导赴延川、延长的必经之路,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因古驿站而得名,如今残存古城墙、烽火台等历史文化遗址仍然依稀可见。
一、古驿站
据史料记载,从南北朝时即设置了广武县;北魏大统三年置文安县;北魏延昌二年就设东夏州,领多处郡县;西魏废帝三年,改东夏州为延州。随后甘谷驿在许多的年代为交通枢纽和兵马驿站,为兵家所必争。特别是宋代,由于边塞烽火,连年征战,这里就成了闻名遐迩的“三关门户”。至清朝末该驿站尚编有驿马9匹、马夫5名、碎支银250两。民国3年(1914)至民国23年(1934),属肤施县所辖的六个区公所的第六区。民国25年(1936)12月18日,红军解放延安,翌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甘谷驿遂成为解放区。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后,甘谷驿镇为延安县所辖镇。新中国成立后,其为延安县城关区所辖乡。1978年延安县并入延安市,其为延安市所辖乡级镇政府。1989年,延安市政府报批甘谷驿为建制镇。1996年12月25日,国务院批准延安市改称为宝塔
区,甘谷驿镇属宝塔区辖镇。
二、明城墙和烽火台
南北朝时期的太和元年(477),即在甘谷驿城设广武县,辖延长一部。同年设扁城郡、定阳郡、朔方郡、上郡。西魏大统三年(537),分广武县置文安县,隶文安郡。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夏州为延州,任治光武,领扁城郡、神水郡、文安郡、上郡。定阳郡在今宜川境、朔方郡在今子州境、上郡在今甘泉境、沃野县在今延安境。随后在许多年代交通枢纽和兵马驿站,是兵家所必争之地。特别是宋代,由于边塞烽火,连年征战,这里就成了文明遐迩的“三关门户”。明时属于延安府延长县。洪武中置,天顺中筑城。矗立在两边的南北寨子山,似两只猛虎高据,照看着爪下的美好家园;环围一周的古城墙犹如一条蛟龙盘卧,把门封锁的严严实实。镇的东门外有块土坪,人们叫它“杨家坪”,相传是杨六郎当年的演兵场。据说当年的杨家将就在这了与辽兵交战,杨六郎镇守的“三关口”就是这里。目前,甘谷驿的古城残留有多处,城墙高约3-5米,烽火台残存有4座,其古古城的基本格局尚能清晰可辨。
三、甘谷驿天主教堂
延安甘谷驿天主教堂辉映在绿树之中,是镇上的标志性建筑。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宣统元年(1909),西班牙人易兴华任天主教陕北教区主教,始将天主教传入延长。民
国十三年(19240),西班牙人于甘谷驿境内,购地建窑,作为天主教会会址,从教者极少。民国二十年(1931),该教会大量购地,雇用当地劳工300多人,动工修建教堂,3年竣工(一说建于1903年,是延安东川里第二座教堂)。教堂内设圣母堂,塑圣母像,挂匾。天主教堂落成后,曾一度成为教民传经布道弥散之场所。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一月二十四日,有教徒50余人。1935年甘谷驿小学归延安县管辖,改名为延安县第一完小,以原天主教堂作校址。教师2人,学生30余人。1935年当地解放,教会搬离,教徒自散,教堂基本上停止了活动。1944年甘谷驿天主教堂成为九旅纺织工厂厂址。教会仍在,但无活动。边区抗战时,因战事影响不能继续得到外汇。生活异常困难,故天主教活动极少。甘谷驿天主教堂经战乱及“文化大革命”遭到破坏,今教堂外观完好,内设荡然无存。1984年5月2日,由延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由甘谷驿粮站用做粮库。现在由区文物局进行保护性修缮。
建筑风格为哥特式风格,坐北面南,正面立有三座塔楼,呈笔架形。内部并列两排立柱,为三通廊式。教堂面阔10米,进深21米,高18米。教堂为巴西里卡形式平面,长30.9米,宽12.7米。北端为突出的圆弧圣坛,南端入口中央设六边形高14.6米的钟楼,内设楼梯。里面以高耸的钟楼为中心,柱头、屋顶及门窗的细部均为尖券、尖拱形,表现出
哥特教堂的高耸特征。教堂内部侧廊与中厅以连续的券柱式拱廊分隔,北端弧形圣坛墙面有6个尖券高窗,圣坛光线明亮。墙面尖券假窗饰有地方特色的砖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