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养成教育成长记录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成教育成长记录随笔
养成教育成长记录随笔【第一篇】:成长从小习惯开始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帮助孩子做事有条理,学习有目标。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习惯也是这样,我们应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培养。
针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的实际情况,需要我们老师努力去培养孩子们的各种习惯。
因此在暑期的幼小衔接班上,我就从整理书包的小习惯入手,组织孩子们开展了“整理小书包”的教育活动。
首先,带领孩子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认识各种各样的文具:铅笔、橡皮、尺子、书本等等,然后,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使我们的书包更整洁,经过了一番讨论后,孩子们开始整理起自己的书包。
这些平时多为家长来完成的工作,孩子们起初还真不适应:书包刚一打开,我发现有的还真是里面一团乱糟糟:有用的书没用的书带了四五本,没用的本子好几本,废纸好几张……把一书包的东西拿出来后,又照原样放了回去,我马上提示幼儿利用平时的分类法来进行整理。
这下许多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窍门儿,不一会儿,许多整齐的小书包就摆在了我的面前。
但我马上就发现了新问题,分类都做得不错,但书本正反放得不一,于是我又针对问题进行示范,这一次,孩子们的小书包总算整理好了。
我一个一个地进行了检查:汤鑫、张俊、郭兴旺等许多平时
的小马虎,都能独立的把书包整理好了。
虽然没有像徐晴、晓诺、婷婷等孩子的那样整齐,大的小的参差不齐,但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也能懂得自己的书包要学会自己整理了,具有了初步的整理意识。
看来大班孩子都有这个能力了,只是在我们大人过分地呵护下,剥夺了他们应有的锻炼与成长的机会。
整理小书包虽说是一个小习惯,但是我们别看它小就不去培养,其实孩子们的每一件小事都涵盖着大大的成长信息。
希望我们每位家长也都能细心的观察孩子,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当书包变得越来越整齐的时候,相信他在学习上也会越来越用心,在各个方面也一定能表现出更多的成长信息!
养成教育成长记录随笔【第二篇】:浅论良好的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
英国伟大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专门谈优点是救不了自己的,只有认清缺点,才可以自救。
”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的走道上,食品袋、方便面盒也经常三五成群。
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并习以为常;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以讲脏话、粗话为自己的得意
之处;有同学随意攀爬树枝,甚至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在学习上,有不少学生存在着自觉学习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靠惯性学习、围绕考试学习、有逃课和抄袭作业的不良行为。
每所学校的大部分同学都特别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却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细节,文明习惯的养成。
“细节决定成败”,而细节恰恰会从本质上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经常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
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就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环境。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一生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将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将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
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步入社会,自己也有可能因为人品问题而“英雄无用武之地”。
青少年首先应该懂得什么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人,唯有此,才能够将来成为栋梁之才。
这样,才不至于成为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是演变为一个技能和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
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行为习惯的表现优异,也能在学风建设中反映出来。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要经常抓,抓经常。
抓得好的话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针对这种种行为,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确立目标,循序渐进。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会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完成它,就得确立长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起来。
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所以,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心急,但一定要说到做到。
这样不仅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并且当你完成目标时,会品尝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喜悦。
其次,学会时刻自我约束。
如果良好的习惯养成之后放松要求,忘乎所以,那么没过多久丢掉的坏习惯又会重新回归。
认识到听课做笔记的重要性后,就得一天不落的记下去;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性了,就不能再找借口深陷其中;认识到自习课讲话会影响他人,那就踏踏实实的勤奋学习。
久而久之,坏习惯会离你越来越远,自然,成功会离你愈来愈近。
观念改变习惯,习惯积淀素养。
生活处处是细节,细节点点积素养,素养默默铸文明。
以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为结尾,说明人本来性情很相近,但由于行为习惯的偏差个性等都变化相差大了。
养成教育成长记录随笔【第三篇】: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
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我始终很欣赏这句话,认为他说的非常对,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更是一件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那么,在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热心观察,留意表现
针对我们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觉得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
例如,当我发现班里有一男生连续好几天上课时总是咬铅笔头,我就立即警觉起来,不断提醒他,希望他改正,并在他的身边树立了很多榜样,希望他向他们学习,那么将来你会和他们一样棒!过了不久,在老师的督促下和小朋友的提醒下,他真的改正了这个缺点,养成了良好的握笔姿势,字也写得越来越棒了!
二、家校联系,不可缺少
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有的是“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
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学生的在校表现就作出判断。
有的学生的“两面性”还不是表现在家校的区别,而是表现在“表里不一”。
学生虽然大都比较单纯,不善于掩藏,但个别学生还是可能因为成长过程、生活环境的某种特殊性而致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日常的行为表现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这类学生还要通过老师的关爱、沟通,或日记交流等等措施
去作全面了解。
三、以身作则,重中之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
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
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
四、教育形式,切忌单调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对其实施“行为习惯的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形式单调,特别是一味的说教,更会让学生“昏昏欲睡”。
例如,在发现班里不少学生对家长的苦心或苦衷不理解,在家乱使性子后,我着手组织了一个“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主题班会,把了解到的案例都编进小品、相声等节目中去。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难过地低下了头。
再如,在一次春游活动中,有一个平时总喜欢捣蛋的学生“开小差”,掉了队,惹得大家人心惶惶,四处寻找。
找到后,该学生虽然觉得过意不去,但也认为“不必大惊小怪”。
针对这一情况,在随后的一次语看图说话练习中,我专门为找了一篇《找到小熊了》的图画,要求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当同学们把故
事说清楚之,这个小朋友立即站了起来,承认了自己当时的疏忽。
通过这件事后,他的表现好多了。
一年级的孩子,他们都是从幼儿园刚刚出来的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这其中需要我们做班主任的格外的关注和教育,只要坚持,相信长此以往,我班的班风建设将更和谐、更友善!
养成教育成长记录随笔【第四篇】:成长的足迹
美丽的青春岁月记录着成长的足迹。
从填写幼儿师范报考志愿的那一刻,我便开始编织我的人生梦想。
在温馨、快乐的幼儿园里,一群可爱的孩子拉着衣角,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而那个张开双臂保护“小鸡”的“鸡妈妈”就是我。
这就是十几岁的我对幼儿教师的全部想象。
如今踏入教师岗位已经近三年,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社会新鲜人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幼儿教师,这其中的经历在他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拥有的仅仅是普通、平凡。
可恰恰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留下了许多让我感动,促我成长的事情。
幼儿教育事业是一份需要用爱去耕耘的事业。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叫扬扬的男孩子。
他长的很好看,很聪明,但是有些特别。
每当孩子们聚集在我身边时,每一双眼睛都闪烁着天真和好奇,除了扬扬。
我试着去和他对视,他似乎没有感受到,也有可能是不愿意。
在和他母亲的闲聊中知道,由于小时候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和他沟通,而他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虽然他认识很多字,却很少开口说话,有些自闭。
他
的家人为此也很着急和自责。
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起他来,想找到一个走进他心灵的办法。
在幼儿园玩玩具时,若别的小朋友拿他的玩具,他就会攻击别人。
一开始,我会严厉地对他说:“你怎么能打小朋友呢!这是不对的!老师不喜欢打人的小朋友!”但后来我慢慢的感觉到,这种方法并不是很好,他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心中已经有些害怕,而老师严厉的批评只会使他更惧怕。
对此,当他犯了一些错误后,我不再当着别的小朋友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拉到身边,轻声地对他说:“别人拿你的玩具可以告诉老师,但是你不能打小朋友呀!这是不对的!老师喜欢懂事的你哦!”同时我也请班上的小朋友照顾他,不要和他争抢玩具。
对于一些集体教学活动,很多幼儿很享受活动中的快乐,扬扬却对此丝毫没有兴趣,只是一个人跑到玩具柜那摆弄着手里的玩具,我努力把他拉回小椅子,他愤怒地推开老师,跑到玩具柜前继续玩着他的玩具。
有时候我很想发火,但一想到他的特殊情况,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怜悯。
渐渐地,我发现,像绘本这类的书很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力,我就尝试作用他喜欢的图画书中的故事作为上课的导入,他真的被吸引了。
这样,无形中一刻钟的集体活动他就坚持下来了,坐在小椅子上还真是一副学本领的样子。
为了能让他和小朋友友好的交往,发展他的交往能力,我也组织了一些活动,引导和鼓励他主动去交往,并在早操中找朋友的部分,引导他去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
同时我也鼓励其他幼儿主动找扬扬做朋友。
慢慢地,扬
扬也有两三个熟悉的好朋友了。
除此之外,我也请扬扬的家人多和他进行沟通,让他们在家和扬扬多交流,了解他的思想,然后和老师共同根据他在家和在园的表现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取得一致的教育观点的策略。
经过我们不断的关心和努力,在扬扬入园的两个多月后,他会每天早上入园时大声地喊道:“老师早!”,下午离园时,挥着手说道:“老师再见!”,做操时,也会跟着老师做动作,并主动去找朋友。
这一系列的改变,让刚成为老师的我很兴奋。
在这个特殊的孩子身上,渗透了我和其他老师的热情和心血,如今得到了回报。
扬扬的父母也很激动,为此写了一封感谢信对老师表示谢意。
没有接触扬扬的过去,就不会体会到他现在的进步,又怎么会感到欣喜若狂呢?他的进步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和毅力,也许结果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只要看到扬扬比昨天有进步,我就会坚持这样做下去。
像扬扬这样特殊的幼儿,也许我还会遇到。
但通过与扬扬的接触我发现,幼儿教育是充满挑战的,需要不断学习的。
对不同的幼儿你要用不同的方法和他们沟通,因材施教。
用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弯下腰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完全的把自己投入进去。
我们还需要面对不同性格的家长,和他们交流。
其实,从某些角度上说,家长们也需要我们耐心的引导。
幼儿教师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职业,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成就感的职业。
这就是二十几岁的我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
如今,每学期在帮幼儿做成长手册时,我都会抓拍他们有趣的镜头,将照片剪成有趣的形状,粘贴在手册上,并画上美丽的图案,贴上有趣的贴花,写上老师对他们的祝福语。
每当家长看到成长册上记录着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祝福的话语,便能够感觉老师对孩子的关爱。
而这些精心制作的成长手册随着岁月的流逝便成了孩子们幼儿园生活的最好纪念。
我愿用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拥抱了每一个孩子,虽然偶尔也会埋怨,会觉得很累,但我的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份强烈的责任感。
我在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呢?这样的思考使得我对孩子们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些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些理解,当家长把天真烂漫的孩子交给我们时,当看到他们信任的目光时,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不放弃,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养成教育成长记录随笔【第五篇】:让幼儿在启发中成长
幼儿期是幼儿语言不断丰富的时期,大班时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发展大班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纲要》中提到:要确立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提倡“幼儿主动学习”观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运用启发性的指导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语言活动中大班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启
发式教学”被定义为“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就表明,教育本身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是活动积极的参与者,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在语言活动中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审美启发
在语言活动中创设幼儿在欣赏诗歌图画、接触故事环境中,获得审美的心理体验。
美就是生活,美就在身边,把欣赏感受放在第一位,利用幼儿身边的环境、社会生活去加深幼儿的体验,从而产生表现美的愿望。
在活动内容上,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环境。
幼儿往往对不熟悉的环境感到害怕,他们喜爱熟悉的环境。
如利用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中的背景:绿悠悠的草地、弯弯的小溪、辽阔的蓝天、飘浮的白云、花开盛满的桃树和可爱的小动物们来创设孩子们的语言环境,并投放一些师幼共同制作的角色头饰和道具,供孩子们自由表演。
这些熟悉的场景、源于自然的色彩,特别容易和幼儿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丰富的想象,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不知不觉中产生美的感受,形成语言并表达出来。
(二)设疑启发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多数幼儿有所认识而又不完善的问题,尽可能让幼儿各抒己见,鼓励幼儿积极思考,用自己的理
解来解释问题,创造自己的结论。
活动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因人而异。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问题,使孩子付出努力后终有所得。
问题要系统,一步一步深入,层层推进,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循着合乎逻辑的思路更深层次地认识事物,从而促进逻辑思维能力。
提问要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
多运用疑问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幼儿在提问中受到启迪。
例如,在进行语言活动《七色花》时,可以设计“老婆婆实现了小姑娘的什么愿望?愿望是什么?”“小姑娘为什么要去北极?北极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有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等一些灵活而又层层深入的问题,并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
同时通过“当珍妮知道小男孩的脚有毛病,这是她心情是怎么样的?她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会这么做?”等发散性提问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感受其实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关爱他人的愿望。
当孩子能够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与经验,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热情而已,而是一种能力。
(三)讨论启发
教师应支持并鼓励幼儿不平凡的想法或者回答,使他们勇于表达,并而造成热烈讨论的气氛。
教师要因材施教,善于挖掘每个幼儿的潜力,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这不是为了让幼儿回答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引起思维的矛盾冲突。
同时教
师要善于发现关键问题,引导大家来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在比较中判断并建立新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几幅图片,启发幼儿开展讨论“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再让幼儿自由地阅读故事,自己去故事中寻找答案。
这一讨论的过程不但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使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操作启发
语言教学结合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引导幼儿在运用发散思维大胆想象时,必须运用集中思维合乎逻辑的思考,从而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感受语言活动带来的快乐。
如进行《捉迷藏》教学活动时,利用课件,在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开展配对游戏,引导幼儿将诗歌中的颜色宝宝与相应的颜色事物一一对应的进行摆放,配以语言:“绿色太多挤不下,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的了解。
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观察,捕捉幼儿的创造火花;适时介入,激活幼儿的发散思维。
同时在诗歌创编部分时通过绘画的形式并装订成书呈现出。
如白色躲在衣服里、红色躲在苹果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表达能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提
升,这些自制小书也成为孩子们表现自我和自我成长的独特方式。
在幼儿语言活动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将教师单向的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师生创造性的交流活动,使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特别是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有效的提问,积极的讨论激发了幼儿思维的非一致性。
启发式教学对幼儿关注他人的行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间的交往合作能力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效的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幼儿感受和表达情绪情感的语言能力。
为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幼儿在启发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