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人间词话十则》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十单元《人间词话》十则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高中语文 第十单元《人间词话》十则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 一是指出“造境〞与“写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 的艺术创作方法所造成的。“造境〞主要是由浪 漫派按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 “写境〞那么是由写实派按其客观“自然〞描写 而成,贴近于现实。“造境〞即虚构之境,“写 境〞即是写实之境
• 二是进一步分析了两派的联系和渗透。指出“造 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 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 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实质上强 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花不语〞“乱红〞,雨横风狂, 落花飘零,哀伤——有黄昏,惜春 伤春的“我〞 ,面对着雨横风狂、 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 无可奈何的伤感。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 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 幕不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 贵族公子的寻欢作乐的地方,他 们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章 台路。 春天将过去,下了狂风大 作的三月雨,重门将黄昏风光掩 闭,也无法留往春意。泪眼汪汪 问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花儿默默 不语,只有纷乱的落花,零零落 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王国维所谓的 “无我之境〞并不是 指一般意义上的“无 我〞,而是指诗中景 物不带任何的主观感 情及个性特征。
陶渊明的隐逸生 活,物我两忘,物我 交融,而称为“无我 〞。
元好问?颖亭留别?
“寒波〞二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句寄托了诗 乾北九借坤风山。展 三 郁清日峥眺雪 嵘,, ,万太了景素不假秉受设元陵相化跨。。人 情 自的,己向他也往希化之望作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寒波、白鸟,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融入那画面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中去。
第二至六那么,从不同角度论述 “境界〞问题。

《人间词话》十则ppt

《人间词话》十则ppt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 染(亦可提“移情”)。你还读过 哪些这样的句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雨霖铃》(上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 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明确: 《月夜》属于造境 《雨霖铃》(上片)属于写境
问题探讨:研读第三、四则,谈 谈你是怎样理解“有我之境”和 “无我之境”的?
欧阳修《蝶恋花》
你如何理解“无我”之 说? 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 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 上的“无我”,而是指 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 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
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衬人事之仓猝。“寒波”二句寄 元好问《颖亭留别》 托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也化作寒波、白鸟,融 入那画面中去。这意境中也有诗人自我的个性。因为自己 思归的心急切,就特别灵敏地感到“寒波澹澹”、“白鸟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悠悠”了。元好问又何尝是真的“无我”呢?只是“我”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没有直露而已 。
强 乐 还 无 味 。
对 酒 当 歌 ,
拟 把 疏 狂 图 一 醉 ,
无 言 谁 会 凭 栏 意 。
草 色 烟 光 残 照 里 ,
黯 黯 生 天 际 。
望 极 春 愁 ,
伫 倚 危 凤 楼柳栖 风永梧 细 细 ,
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⑩《人间词话》十则 课件(66张)(共6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⑩《人间词话》十则 课件(66张)(共66张PPT)
2018/7/5 29
浅 把 涓 涓 酒 , 深 凭 送 此 生 。
2018/7/5
不 堪 祗 老 病 , 何 得 尚 浮 名 。
叶 润 林 塘 密 , 衣 干 枕 席 清 。
蜀 天 常 夜 雨 , 江 槛 已 朝 晴 。
城 中 十 万 户 , 此 地 两 三 家 。
细 雨 鱼 儿 出 , 微 风 燕 子 斜 。
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 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 雨横风狂三月暮, 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 门掩黄昏, 情到景上。)面对着雨横风 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
乱红飞过秋千去。
2018/7/5
14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2018/7/5 为谁流下潇湘去?
2018/7/5
32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 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三境 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 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 所不许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 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 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 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 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傅雷家书》
2018/7/5 2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
号观堂。幼年接爱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间词话》十则课件(共36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间词话》十则课件(共36张PPT)
国古文化的消逝而死的.他是一个文人,而且还是一 个旧文人,他从小接受的思想就决定了他不会允许 这种文化这种制度在他面前消失,他无法理解,他只
有选择死来逃避,这是他的悲哀.
《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这部著作是晚清以来最有影 响的著作之一,被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 煌终结和现代文艺美学的萌芽。
全书融会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传 统词学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方理论的 接受和融通。它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词说的 批评形式,却体现了现代的审美意趣和批 评精神。在当时,这是一部极具新意、极 有价值的著作。
表达传神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高尔基
学以致用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 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 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 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 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 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 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 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 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 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 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 着,不禁托掌称妙。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 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 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 这一愁情作者却不愿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 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 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

10.1《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人教版

10.1《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人教版
外物呈现出孤独凄婉的色彩。可见,当主体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
彩视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域,
是“有我之境”。
-21-
10
《人间词话》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描画出
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可见,
-12-
10
《人间词话》十则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故不知何者为我(所以,因此)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原因,缘故)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故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2.解多义
其辞脱口而出(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1)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我从去年辞帝京(告别,辞别)
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10
《人间词话》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点评:作者在此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阐述“造境”与“写境”之间的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⑩《人间词话》十则 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⑩《人间词话》十则 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
“花不语”“乱红”,雨横 风狂,落花飘零,哀伤—— 因了独立黄昏,惜春伤春的 我(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 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 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 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 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 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 情到景上。)面对着雨横风 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 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
元好问《颖亭留别》
“无我之境”
表现 “我” 的程度 情景关系
无我之境
隐我
情在景下,寓情于景。 重在体悟——哲理 (悟理)
我们读过的诗句中有写“无我之境”的吗?
鸟鸣涧 王维 (唐代)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孤馆”“闭”,春寒袭人, 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 婉——因了饱受羁旅漂泊的我 (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 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 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 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 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 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 意。这些是“有我之境”。
• 目标解读
•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3、理解文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 境”,并能结合本文所学知识鉴赏诗 词。
自主学习 • 1、大声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 释及译文理解文意。 • 2、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 写在每段段尾。
掌握以下字词释义
崇高的格调 (1)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的原因 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3)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有才华的诗人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十则经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人间词话》十则经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在邵氏这里,“以物观物”是指按照事物本 身的规律去视察认识事物,并且尽量排除个 人的情感偏好 .
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 心不XXX或喜或悲)视察外物,并把这 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内心XXX平和)视察外物,外物以本 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 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 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境域的类型:
☆有风格之分:优美与宏壮;“东坡之词 旷,稼轩之词豪”;永叔“人生自是有 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 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 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有大小之别:境域有大小,不以是而 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 台,月迷津渡”也。 ……
且为肯浮 向君爱生 花持千长 间酒金恨 留劝轻欢 晚斜一娱 照阳笑少 。,。,
红绿縠东 杏杨皱城 枝烟波渐 头外纹觉 春晓迎风 意寒客光 闹轻棹好 。,。,
宋玉 祁楼

“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生动地渲染诞生机 勃勃的春景,游兴无限的情致。
明风重云沙 往临送午《张
日不重破上 落定帘月并 红,幕来禽
怎样写出有境域的作品?
1、(对写作对象要能)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 。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 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 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 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 《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 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 主是也。

人间词话十则正式版课件

人间词话十则正式版课件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 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 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自主学习
1.易误读字
澹澹.( dàn ) 著.一“闹”字(zhuó ) 蓦.然( mò ) 遽.以此( jù ) 豁.人耳目(huò )
憔.悴.(qiáo cuì) 矫.揉(jiǎo )
第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 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在《文学小言》中也说: “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 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 也,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也,后者感情的也。……要之, 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两处都道出,优秀的 文学作品,必须具备“情”和“景”,且要“意一境浑”。
雪飘落着,雪花在为你叹惜!是呵,如果活的不被死的掐住 了咽喉,如果前进的不被守旧的拖住了脚跟,如果春的萌芽不被 冬末的残雪征服,那么,活着的,前进的,萌芽的,该会散发出 多少更加浓郁的生命的芬芳。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王 国 维 (1877—1927) , 初 名 德 桢 , 后 改 名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 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之交杰出的古文字、 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 哲学家,新兴学科甲骨文、敦煌学的奠基人 之一。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 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是享有国 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词话则是诗话的一个分支,指的是评论词、词人、词派,以 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述。始于宋代,最早的词话专著是宋 代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今佚。著名者有清代陈廷焯的 《白雨斋词话》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2)《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力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 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 代的作品。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一 部作品,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 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局限,力求运用 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 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 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在体例和格式上,并无显著的差别, 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 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 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 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高中语文《人间词话十则》教学课件 (共48张PPT)

高中语文《人间词话十则》教学课件  (共48张PPT)

沙 上 并 禽 池 上 暝 ,
往 事 后 期 空 记 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 晚 镜 , 伤 流 景 ,
送 春 春 去 几 时 回 ?
午 醉 醒 来 愁 未 醒 。
水张 调先 天 数 仙 声 持 子 酒 听 ,
能在学过的诗词《苏 幕 遮》中找出一例“著一字而 境界全出”的例子吗?
一片片紧贴水面的圆 苏幕遮 荷,在微风的吹拂下,缓 周邦彦 缓地升起,绿罗裙一般地 摇曳,叶的柔媚,茎的修 叶上初阳干宿 长挺拔,亭亭玉立表现的 雨,水面清圆, 淋漓尽致,也把词人由郁 一一风荷举。 闷、烦躁转为欢快喜悦的 心情表现出来。
整体把握
• 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 容: • 1、第一则为总纲, • 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 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 2、第二至六则, • 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 3、第七至十则, • 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说境 第一则,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 界 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
1、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 2、要有“真景物、真感情”;
研读第六则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 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3、“真景物、真感情”应得到鲜明真切的表达。
笑肯少浮 闹红轻绿棹縠好东 宋玉 。爱,生 。杏,杨。皱,城 祁楼 长 枝 波 渐 春 千 烟 恨 头 纹 觉 金 外 欢 春 迎 风 轻 晓 娱 意 客 光 一 寒 “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 写静写出了红杏繁花争艳的蓬勃春意的 “真切景物”,又传达出诗人喜迎春色 欢愉的心灵情绪和意趣这样的“真挚感 情”。
小结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开宗明义提出 “境界”说。 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 阐释“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谈“造境”与“写 境”。
二是进一步分析了两派的联系和渗透。 指出“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 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 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 提炼、改造。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 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这一观点与我国传统的“虚实”论有关, 并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较为精辟地论述 了“写实”与“理想”两派(即现实主义与 浪漫主义两派)的特点、区别和联系。
第二则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 实二派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 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 界,有的作品是摹写、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 这就是理想和写实两派的区别。然而二者很难区别 开来。因为大诗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 于自然,所摹写的境界,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 的缘故啊。
《人间词话》继承了传统诗话、词话的形式,说 理形象,清新雅致,也值得借鉴。其形象化主要表现 在四方面:一是善于引用古诗词名句来说理,形象生 动。比如以冯延巳、秦观的词诠释“有我之境”,以 陶渊明、元好问的词诠释“无我之境”;以宋祁、张 先的名句表现言辞表达在营造境界中的效果;以晏殊、 柳永、辛弃疾的词表现人生以及学问探索的“三境界” 等。二是善于以典型作家为例,增强说服力。如以东 坡、稼轩论胸襟,以美成、白石论“出”“入”等。 三是善于对比说理,分析透彻,易于理解。如“造境” 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 其内”与“出乎其外”等。四是语言含蓄生动,浸透 着诗人的真感情真性情,自有含蓄幽微之美,真切感 人。
第三则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 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 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 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 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第四则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无 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 一宏壮也。 译:无我的境界,人只能从静观中得到。 有我的境界,从由动到静时可以得到。 所以一为优美,一为宏壮。
第四则指出“有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我观 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结果给人的美感为 “宏壮”。“无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物观物”, “于静中得之”,结果给人的美感是“优美”。可见,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根据观物方式的不同 及由此而产生的美感性质的不同来区分的。需要注意 的是,作者所谓的“无我之境”并非指作品不带作者 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而是指审美主体达到 “宁静之状态”,全部沉浸于“外物”之中,达到物 我合一的“优美”的境界。所谓“有我之境”,也不 单是指感情强烈个性鲜明之境,而是指“我”的意识 尚存,诗人不仅鲜明地意识到他自己的心理状态,而 且把它的色彩点染到所见的外物创作或学 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 起来。指出一个诗人或学问家,必须要注意后 天的修养,进行长期艰苦的探索,并且具备坚 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第一步,要志存高 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 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如追求热恋 中的情人般无怨无悔;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 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 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 有的贡献。
第九则推崇“大家”之作,揭示 了境界各构成元素的特征。沁人心脾, 指所抒之情应情深而动人;写景必豁 人耳目,指所写之景应特征分明,生 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辞脱 口而出,则指言语的自然真切。
第十则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 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 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 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译:诗人对于宇宙人生,一定要深入到它们的内部 去体验,又一定要跳出它们之外来思考分析。深入 内部,才能摹写创作。跳出其外,才能观察到本质。 深入内部,所以作品具有生命力。跳出其外,所以 能有高妙的情致。周美成能入却不能出。从姜白石 以来,对这两件事都梦想不到了。
第六则 “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 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译:“红杏枝头春意闹”,拈出一个“闹” 字,而境界全部显出来。“云破月来花 弄影”,拈出一个“弄”字,而境界全 部显出来。
第六则举例,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 春意闹”中的“闹”字,张先《天仙子》“云 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前者生动地渲 染出生机勃勃的春景,游兴无限的情致;后者 传神地表现出云开月出、花影婆娑之景,意外 欣慰之情,都能把“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 极真极活,所以着此两字,“境界全出矣”。 可见王国维所说的“境界”,乃是强调真 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
根本区别: 1、“有我之境”以一己之主观情感观物之境界, 指感情强烈个性鲜明之境,而是指“我”的意识尚存, 诗人不仅鲜明地意识到他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把它 的色彩点染到所见的外物中,即“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将一己之情融于万物之理观物之境 界。指审美主体达到“宁静之状态”,全部沉浸于 “外物”之中,达到物我合一的“优美”的境界。 2、“有我之境”偏重情感的外显,主观性强; “无我之境”偏重理性的描述,客观性较强。
一是指出“造境”与“写境”之分主要是 由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所造成的。造境主要是 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 较远;“写境”则是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 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 “造境”即是“虚构之境”,“写境”即 是写实之境。由于两种创作方法的不同,而造 成两种不同的境界,文艺就分成了理想与写实 两大派。
第五则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 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 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译:境界并不只是指景物。喜怒哀乐, 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真景 物、真感情的,称它为有境界。否则就 称它为无境界。
第五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谈“境界”。 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即“境 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真景 物、真感情是构成境界的两个要素。二是情景要真,即 要有“真景物、真感情”。三是“真景物、真感情”应 得到鲜明真切的表达。前两点是从作者感受的角度阐述 什么是“有境界”。王国维认为从作品的“原质”看, 必须具备“情”“景”,且要“意与境浑”。而崇尚 “真”则是王国维的一贯思想。他认为“真文学”应当 不受功利的干预,做到景真、情真,而“情真”尤为重 要,因为“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其次,王国维从 作品表现的角度指出,作者观物写景,还需注意恰当表 现,否则文不逮意,亦不能算“有境界”。
第三则作者举例阐明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 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表 现的是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面对着雨横风 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 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写的是料 峭春寒、杜鹃啼血、夕阳西下之景,在羁旅漂泊的 “我”看来,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 婉之意。两诗的作者均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观察 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是“有我之 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则都表现出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 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达到 忘我境界,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
第十则把“境界说”与创作者对待现实生活的态 度、方法结合起来。首先指出诗人要“入乎其内”, 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绘生 活,作品才有生气;又需“出乎其外”,超脱出来, “胸中无物”,从一定的高度观察生活,摆脱生活之 欲,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静观,写出深刻独到的内 容。可见王国维注意到了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重 视诗人的修养之途。其次,以周邦彦、姜白石为例, 进行具体评判。他认为周邦彦的创作“能入不能出”, 是因为周词“模写物态,曲尽其妙”,但终因出物不 够,而显得“意趣不高远”。说姜白石以后的词人既 无出也无入,可能有些偏激,但南宋以后词坛的不振, 与出入的不明是有关系的。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清华 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 之一,“教授的教授”。 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成 就甚高。著有《红楼梦评论》 《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 其中《人间词话》共六十四则, 是其最有影响的著作,融中国 传统古典文论和西方美学于一 体。行文流畅自然,见解独特, 精辟阐释了“境界说”。
《人间词话》是近 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 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 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 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 美学历史上的里程碑。 《人间词话》与 《红楼梦评论》和《宋 元戏曲考》代表王国维 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的 最高水平。
境界是作家的主观情
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形 成的艺术画面。
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 方面内容: 1、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 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 意义。 2、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 问题。 3、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 修养。
第七则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第 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 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 许也。
译: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一定 要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是 第三种境界。这等语言都非大词人不能说 出。然而就用这样的意思解释这些词,恐 怕要遭到晏殊、欧阳修诸公的反对啊。
第九则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 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 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 作者,可无大误也。 译:大家的作品,其言情一定沁人心脾,其写景一定 使人耳目一新。其文辞脱口而出,没有矫揉造作妆扮 的姿态。这是因为他们所见真切,所知深刻啊。诗词 都这样。拿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古今的作者,可说没有 大的误差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