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评析共19页

合集下载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评析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评析

垂直分区
负三层-设备区\负二层-密集书库\负一层-工具书区服务区{提供四库全书影印本及相关丛书、各类中外文百科全书、字词(辞)典、书目索引等工具书开架阅览服务}\一 二层及三层外环-中文图书阅览区|服务区{提供近两年中文图书开架阅览服务;部分图书配套光盘闭架阅览服务;以及数字资源检索服务}\一层北侧、西侧-中文图书借阅 区{提供近年出版的中文图书与部分图书配套光盘的借阅服务;提供首都图书馆联盟还书服务}\一层南、二层南、三层西和四层西南侧-自助复制区\三层-中文图书阅览区 \四层-中文报纸区/中文期刊区/数字共享空间\五层-办公区
Most designers set their type arbitrarily, either by pulling values out of the sky or by adhering to a baseline grid. The former case isn’t worth discussing here, but the latter requires a closer look. When using a baseline grid, the first thing you must deci de on is your baseline grid unit. You’ll commonly see baseline grid values of something like 20px.
闹中求静
环境条件的利弊|:图书馆设计中,为了方便交通, 通常选址在城市中心,势必面临嘈杂的环境,与图书 馆要求安静格格不入,因此选在公园附近或者设计成 园林式的。国家图书馆环抱紫竹院公园并且后退城市 主干道30m,做到了“闹中求静”。 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一期一致,在不同中求和.高度 上与一期裙房高度相同,27m.与城市干道

图书馆-场地设计

图书馆-场地设计

1、交通网格规整;2、轴线清晰; 3功能划分明确。
交通组织
My class one, our hom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1、人车分流,避免干扰。 连接两馆的广场下有进入 地下停车场的入口,停车 场两馆共用。首层入口主 要面对驾车来宾,广场上 的入口面对行人来宾。 2、益田路成为主要后勤干道
国家图书馆新馆
平面上,是一个近似正方
形的简洁外形,与以前旧 馆平面尺度和体量上又相 互呼应,同时又有明显的 对比。
第一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our home
历史情况
国家图书馆新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畔, 紫竹院公园旁。坐落在中关村南大街33号
国家图书馆新馆
第二部分 二部分 第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our home
周围建筑布局 及视线分析
出入口设置: 国家图书馆新馆总共设置了2个出入口,主入口位于 地块的东侧,次入口位于建筑物的北侧。2者均选择靠近 城市主干道的方向上,其最大的考虑就是满足大量人流 的便利通行。另一方面也方便使用者和管理者的使用。 车流人流: 国家图书馆利用自身场地的树阵以及地形的起伏处 理,用于分隔车流和人流,由于其室外场地较小,不便 于大量车辆的进出,固在场地内通过一定的处理隔绝车 辆,同时也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流的需要。 朝向: 在朝向的选择上,国家图书馆选择了东侧的主干道。 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第一,国家图书馆在屋顶开设大面积的天窗,加之其 特殊的室内布局,能够使得内部空间有足够的光照。
第一部分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中国国家版本馆文瀚阁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版本馆文瀚阁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版本馆文瀚阁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版本馆文瀚阁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传统与现代融合:文瀚阁作为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标志性建筑,旨在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现代出版产业的活力。

设计师将传统的古代建筑元素与现代的建筑技术相结合,使建筑在外观上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气息,又具备现代建筑的功能与舒适性。

2. 呼应自然环境:文瀚阁的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外观采用了保留原有地形的设计,让建筑与周围山水自然景观相融合。

建筑物使用环保材料,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内部也采用了自然采光与通风系统,使馆内的空气清新,自然光线充足。

3. 体现内容文化:文瀚阁的设计注重展示出版文化的内容魅力。

建筑内部结构设计灵活,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展陈需求,通过多媒体与互动装置,将版权、出版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展示。

建筑外部还设计了大型屏幕进行实时播放各类出版文化内容,吸引游客的兴趣。

总的来说,文瀚阁的设计理念在于打造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以内容文化为导向的展示空间,使中国国家版本馆成为展示中国出版文化魅力与创新力的重要窗口。

国家图书馆空间行为地图研究报告(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调研)

国家图书馆空间行为地图研究报告(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调研)
中学生:阅览室读书氛围很好,书架旁边可以多放一些椅子,查找书籍的时候可以 坐下翻阅。 (图片) 中学生:论文区闭馆,很多资料查阅不到。 年轻读者:初次来访,门口分区不清晰,找不到想要的书籍 老年读者:很多马克思列宁的原著找不到,想要找的书一部分在楼上的馆藏室,从 阅览室到馆藏室路程较长,来来回浪费时间。 中年人读者:每次进出阅览室都要刷卡,卫生间,饮水处又都在阅览室之外,很不方便。
6
放式大型阅览区。一进中庭,读者便从常规的建筑层高空间转换到了宽
敞明亮的巨大空间,这是一个全开放的 50mx50m 的阅览中庭,颠覆了
传统图书馆的低矮空间体验。同时阅览中庭向上逐层扩大,每层阅览空
间的四面均由梨花木书架形成的书墙围合,给人遨游书海之感。而玻璃
天窗屋顶和高侧窗将自然光线柔和而直接地引入室内,这与退台式的贯

空间行为分析

空间需求分析
中年读者:中午的时候可以来到大厅的休息处小睡,很方便。 中年读者:第一次来到国图,并没有对书籍明确的需要,来翻阅一下自己感兴趣的 图书,认为阅览区的氛围很好,很敞亮,下次要带自己的孩子来。 建筑系学生:阅览区的玻璃顶让自然光引入,通高的设计让人心里感觉舒适自在, 没有压迫感。 (图片)
(二)阅览区空间 1、阅览区的书籍标识不明,常常找不到图书而需要往返于电 子查询与阅览区之间; 2、阅览区只打开了两道门,其他门保持封闭状态,并不方便 读者自由出入; 3、标示系统有待完善;
17
五、空间改造方案

空间问题提出

空间改造方案
18
19
20

空间改造方案

空间改造方案
分的玻璃门改为自助刷卡开门。
大堂北侧进入休息服务区

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

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

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
2018年,中国国家发改委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等多个部门组织开展了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

该次工作组织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图书馆,共有544家图书馆参与该次评估定级工作。

经过三轮评估定级,最终确定了四级公共图书馆的等级指标,分别为:一级公共图书馆、二级公共图书馆、三级公共图书馆和四级公共图书馆。

该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贯彻了“数字化,智慧化”的思想,采用智慧审核技术,综合考核图书馆的服务设施、信息资源等方面。

评估定级的标准还包括专业服务能力、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方面,以更加系统、更加完善的方式对全国图书馆进行了综合考核定级。

该次评估定级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而且还能够树立更高的文化服务标准,提供丰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

;。

国家图书馆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概况

国家图书馆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概况
❖ 工程总体施工方案采用逆作法施 工,屋顶区钢桁架结构地面原位 拼装完成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基础结构施工。
❖ 经多方讨论研究,屋顶钢结构主 要钢结构地面拼装,剩余构件在 整体提升完毕以后穿插散拼。最 终确定整体提升重量约为10388吨 。
桁架体系地面原位 拼装后进行土方开 挖,施工基础结构
2.4 提升构件布置
结构由地下三层和地上五层组成。该建筑基础底板标高-13.6m,钢结构屋面 结构标高+26.19m。 ❖ 主要建筑内容为密集型藏书库、阅览室、图书加工用房、学术交流用房、珍品 图书保存库和展示厅、数字图书馆的大型计算机机房、数字资源存储机房、数 字处理间等。
❖ 主体三层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体系形成基座区,基座区长 120m,宽90m。三层以上采用巨型钢桁架结构体系由36根钢柱承受其重量, 外形尺寸116m×106m。南北向设有6榀巨型钢桁架,东西向设有4榀支撑桁 架。
顶升千斤 顶
2.6 整体提升专家论证
❖ 《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方案 》 编制完成后,于2006年7 月1日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 ,召开了方案论证会,与会 专家一致肯定了提升总体方 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和领导积极讨论
三.提升施工工艺流程
提提
提提
塔 提 施 基加 升 安 升 加 升 焊 升
国家图书馆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概况
一.工程概况
❖ 1.建筑基本情况
❖ 建设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 ❖ 工程名称: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
数字图书馆工程 ❖ 建设地点: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 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为81310 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7231 m2 ,地下建 筑面积:44079 m2。
❖ 桁架节点

中国国家图书馆案例分析

中国国家图书馆案例分析

功能分区
Functional partition
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区
Functional partition
流线分析
Circulation organization diagram
红色箭头为人流 进入馆内的流线,黄色 部分为电梯楼梯
入口详图


图剖
书 馆



建筑物地下三层、二层为闭架书库,地下一层的中央部分是阅览区, 也是中庭的底面,在其中轴线上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底层平面东侧为学 术交流中心和读者餐厅等配套设施。二层是整个建筑的主要入口层,两 侧为电脑检索,借还书柜台等。三层平面是四面通透的幕墙,人们可以 走到基座的屋顶平台四面远眺,这里也是联系“历史”与“未来”的纽 带,7.5米的层高为人们营造了宏伟开阔的气氛。处于“大屋顶”内的 第四、五层为电子阅览、数字化图书馆等,中央阶梯型的中庭把历史、 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上下贯穿,互相交融,是人们读书的最佳空间。
图书馆案例分析——
国家图书馆新馆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C国家图书馆新馆分析 ONTENTS
01 建筑概况 03 设计思路 05 流线分析 07 立面分析
02 建筑师背景 04 功能分区 06 剖面分析 08 节点分析
建筑概况
建造时间:2008.9
总建筑面积:79899㎡
建筑层数:地下三层,地 上五层
结构型式:钢筋混凝土框 架+核心筒+钢架构
内部没有阅览室,全部 是开放式阅读空间,读者 座位2700余个。
建筑师背景
其他建筑项目 天津美术馆
江苏省美术馆
成立时间 1935年
04

中国国家图书馆PPT

中国国家图书馆PPT

二.国图文献资源
• ①完整、系统地搜集和保管本国的文献,从 而成为国家总书库。②为研究和教学采选外国出 版物,使其拥有一个丰富的外文馆藏。③开展科 学情报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 • 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 古籍善本、特藏专藏、工具书、年鉴、电子出版 物、缩微资料、视听资料。国家图书馆一般除收 藏本国出版物外,还收藏大量外文出版物(包括 有关本国的外文书刊)。1998年开始,中国国家 图书馆开始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部分馆藏资料实现数字化,部分数据已面向社会 提供服务。
中国国家图书馆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夜景
一.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简介
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三.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使用方法
一.中国国家图书馆简介
• 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简称 国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国图 前身是于1909年9月 9日始建的京师图书馆, 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国家 图书馆总馆占地 7.24 公顷,建筑面积 14 万 平方米,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书 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2000 万册。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 十大建筑”榜首。

国家图书馆全面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是世 界上入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同时重视国内 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 的博士论文收藏馆,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 地,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并特辟香港、台湾、 澳门地区出版物专室。
国家图书馆的外文书刊购藏始于20世纪20年 代,是国内典藏外文书刊最多的图书馆,并大量 入藏国际组织和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 存图书馆。

国图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 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 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 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 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 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 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 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 3119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 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 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 “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国家图书馆新馆

国家图书馆新馆

2012.10.17
摄影/制作蒋嘉平手动翻页
1
4
这是以浮雕壁画形式展示的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其中的
《永乐大典》、《敦煌遗书》。

6
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于2003年~2007年间建设。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北侧。

主体建筑形似硕大厚实的书籍。

7
2008年
9月二期馆舍(现称总馆北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扩建完成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并以每年60-70万册(件)的速度增长。

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9自1909年9月9日,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已经走过百年。

21
22在楼上俯瞰-宏伟的阅览大厅
24
多少人从
这里开始孕育金
色的理想,开始铸造中国的希望,让理想从这里起飞。

有馆标的红蓝铅笔很有纪念意义
音乐张开理想的翅膀
PPS CZ JJP 20。

最新-图书馆建筑艺术风格演变分析 精品

最新-图书馆建筑艺术风格演变分析 精品

图书馆建筑艺术风格演变分析文华公书林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办的、管理完善的公共性质图书馆,其教育功能遍及整栋建筑。

该馆由设计,于1910年竣工。

馆舍坐南朝北,东西最宽处约为2073米,南北约为2438米,在进深方向由北向南依次展开为三个段落,馆外院内略植草木,主立面取横三段、纵三段式。

近观文华公书林,其让人感到大气、美观,是名副其实的闳宇崇楼。

文华公书林是清末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典型的校舍建筑代表,在继承欧洲建筑大多具有的古希腊神庙建筑风格的同时,吸收了造型严谨的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的法式风格,且不拘泥于固定的法式风格,而是遵循具有美感且均衡的比例原则,寻求感官美。

此后,公共图书馆运动又催生了一大批各类图书馆,如京师大学堂图书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图书室、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等。

文章论述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建筑风格的变化。

一、以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为主中国清代建筑严格遵循《清工部工程做法》,每一栋建筑在外观形制上都有章可循。

但图书馆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如果按照清代的木结构建造,则难以满足其使用要求。

因此,初期的图书馆建筑在保留传统形制的基础上,在内部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当时先进技术。

北平图书馆图1是一座将外在美观与内部功用相结合的经典建筑。

北平今北京在历史上曾是多个王朝的首都,各类古建筑星罗棋布,在此处建设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必须考虑其与周围古建筑的协调性和作为图书馆的功能性。

因此,整个建筑遵循传统建筑、现代技术的建设原则。

从形制上看,北平图书馆极具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风格,主楼平面呈王字型,高两层,带地下室一层,由前楼、中楼、后楼、东西配殿及月台组成,均用走廊连接组成一体,底部采用金刚座形式。

该图书馆整体以前楼为中轴线并加以强调,东西配殿、中楼、后楼衬托出主楼的雄伟壮阔,恰当地处理了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建筑主从分明、以次衬主,加强了表现力,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馆舍内部则使用了当时先进的建造技术。

图书馆建设分析

图书馆建设分析
配,争取达到最佳使用效 率。(k=70%以上)
5,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建筑应以自然采光与通风
为主。并要积极发展光电转化技术。
6,内外交通顺畅,步行距离短,无障碍设计落实。
7,建筑形式服从功能内容,建筑形态宜典雅大方、
讲文化,不盲目追求刺激眼球;
8, 突出和谐、人本的思想,创造良好阅览环境。如:
要尊守规范,要按法规办事。
1,建筑设计规范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观念上要重视,实践中要认真学习、落实。现在执行的是《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99
2,《强制性条文》具有法律效应,必须尊守,不
可作违规设计。如图书馆的出入口在设计中安排
较多,除使用功能要求外,还有防火疏散要求, 事关人身安全,不得随意改变。
其中:图书馆36770平米;文化活动场4210平米技术服务与运作支持10860万平米;国际信息研究院3500平米;市会议中心30840平米。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主要功能内容:
1,主图书馆 2,青年图书馆 3,盲人图书馆
4,天文馆 5,手稿陈列馆 6,文物博物馆
? 模数式图书馆的概念:是以模数式设计原则进行设计的图书馆,故简称之为模数式图书馆。
? 详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卷281页》
? 模数式图书馆的优点是: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应性与可变性。是现代图书馆的特征。模数式图书馆的名称是与国际统一的,台湾称模量式图书馆,内涵是完全一样的。
(2)模数:根据我国人体活动尺寸与图书馆家具布置,总结出建筑结构最小模数为125cm或150cm,据这特点形成的结构框架体系,在八十年代初,提出7。5米的柱网为最佳柱网。
它像一艘书籍的大船,载着人类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建筑的外观是红色的,意在与周边的高直式建筑相协调。

亲访国家图书馆新馆

亲访国家图书馆新馆

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于2003年~2007 年间建设。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
馆北侧。主体建筑形似硕大厚实的书籍 。
国家图书馆是众人朝觐的学术圣地。几十年前曾在京求学,今天又象一个 知识圣殿的朝拜者來到,仍然心潮激动。
自1909年9月9日,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 已经走过百年。
摄影/制作 蒋嘉平
手动 翻页
1
图为北京地铁国家图书馆站。中国国家图书馆 可乘4号线和9 号线 到达。
地铁车站内十分美观,以“图书”为装修主体,以壁画形式展现国家图书 馆的浩瀚历史典籍珍藏。
这是以浮雕壁画形式展示的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其中的《永乐大典》、《敦煌遗书》。
国家图书馆近北京海淀区白石桥,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南面 靠紫竹院公园 。附近多是密集的高校、科研院所。
进了图书馆大门,就是宽敞的大厅,进入了知识宫殿。现代馆厅宏大静穆 中却透着文化之庄重典雅 。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 万人次。
书架琳琅满目,饱含学术之深厚积淀。
踏进国图,感到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亦是青春的学生时代。
欣喜地上楼参观。
在楼上俯瞰-宏伟的阅览大厅
在这里,看到聚精会神的青年学生在埋头读书,看到还有那些 充满睿智的学者们在认真思考,深为感动、似曾相识 。
恍惚看到遥远岁月时在校学习场景,当时虽然条件不如,但一 有空就在图书馆孜孜不倦学习的日月仍难以忘怀。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祝福后来者!
百年国图的贺礼展品
馆内国图艺城出售文化用品
选购藏书票作为留念
全部是开放式阅读空间,读者座位2,700余个,日均接待读者能力6,0008,000人次。

国家图书馆二期建筑结构、消防设施和中控室消防安全管理

国家图书馆二期建筑结构、消防设施和中控室消防安全管理

2015年12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12期收稿日期:2015-11-03作者简介:赵利明(1959—),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消防和安防中控室运行工作。

赵利明(国家图书馆中控室,北京10008)摘要:介绍了国家图书馆二期建筑结构特点、重点部位、消防设施和中控室日常管理,以期为保证读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应对突发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二期;建筑结构;消防设施;中控室消防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T U 99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245-031 引言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于2008年9月8日竣工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8万m 2,建筑高度27m 。

整体布局由地下部分3层,地上部分5层,以及外围地下车库构成。

由于图书馆书籍、杂志、电子阅览设备和电气设备都属于易燃物品。

针对看书查资料的人员多且分散,管控难度大,馆内电气设备使用量大等特点,世界各国都把图书馆做为消防重点单位。

针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很多国家的现代化图书馆在建筑结构上大多采用中间大空间设计方式,国家图书馆二期也在建筑结构设计上采用了这种设计。

2 国家图书馆二期建筑结构特点和重点部位2.1 建筑结构特点二期分主楼和车库,其中主楼地上5层,地下三层和车库地下二层。

主楼地下一层至地上五层的中间部分设计成中庭大空间形式,中庭的外围由各层环形走廊以及走廊阅览室和办公区组成。

主楼纵向交通是由从中庭外走廊上分别建造6个核心筒和一个滚梯构成,从正北面自西向东依次为1、2和3号核心筒,从正南面自东向西依次为4、5和6号核心筒,连贯形成一个核心筒顺时针编号。

其中1、3、4和6核心筒有电梯和上下楼梯,而2和5号核心筒只有楼梯。

大空间外东侧走廊二层至四层有大型滚梯一部。

主楼横向交通采用回型建筑结构,门号规则是从西南6号核心筒开始按核心筒逆时针顺序编号。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1 基本简介中国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裙楼地上5层地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

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

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

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

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