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要让学生走出教室仍然面对问号,怀抱新奇。
好的课堂就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获得幸福。
理想课堂的高效应该建筑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上,应该建筑在科学的课堂结构上,应该建筑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师主体的素质高低。
一定要认识到课堂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增进能力,同时也是情感、精神发生和孕育的过程,学习着知识也就是学习着人生,创造着知识也就是创造着自己。
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项目研究认为,课堂可以从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的落实、知识理解抵达的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这三个层次来考察其成败;这三个层次上的优化,可以谓之。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作为教师,一个问题将伴随着我们整个的职业生涯,而往往是直到我们离开讲台退休时,仍然没能获得一个明确的答复。
这个问题就是: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有时候,课堂上学生喜悦的眼神,课后同事的赞誉把我们推到人生的极乐时刻,让我们获得一种罕有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我们却深陷于机械、枯燥、刻板以及自我怀疑之中,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教学最难琢磨、最难把握的事情了,我们就像是古老的巫师,有时在课堂上似乎是为了吸引听众而在乞灵于神秘之物。
课堂教学的技艺究竟是否存在,如何获得?如果说它是一项技术,为何在师范院校及培训机构,却没有传授这项技术的课程?如果说它是一门艺术,为何更多的时候,旨在促进生命成长的课堂上,却显得比任何其它人类活动都要更加死气沉沉?也是为了解决同样的难题,这几十年来中国绝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上聚焦于“听课”这种教师课堂行为观察及改进的教研方式上。
占据这种教研活动中的课堂话语,它同时也是教育杂志、面向一线教师的各种培训及会议、校际及学区的教研活动上最为流行的课堂话语。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ppt课件
感谢聆听!
也就是说,通过预习作业,通过定向的预习,学生要完成对 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当他走进课堂的 时候,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上,也就不 再从零开始——这种从零开始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是要么 学习速度快的同学甩下速度慢的同学,而他们的学习掩盖了 相当部分同学来不及独立学习这一事实,或者为照顾速度慢 的同学完成独立学习,课堂不得不一再停顿,从而让学习速 度快的学生效率低下,得不到真正发挥。而完备的预习,也 就是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速度及特点,完成独立学习。因为 预习的改进,课堂教学也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那种教师 掌握着真理,学生没能掌握足够信息,于是只能被动的聆听 与接接受的局面将被完全打破。
分享人: 城关中心小学 王磊
作者简介
• 干国祥,男,生于l969年,浙江绍兴人。新教育 实验研究中心成员。另有荷戟卒、宁怀山等网名 和笔名。自1988年起,从事山村中小学教育达15 年,负责中小学语文、自然、社会、美术等学科 教学和班主任、学校行政、教科研管理等作。曾 任《教师之友》《教育科学论坛》编辑,先后在 教育在线等论坛担任版主和总版主,从事教育网 络管理、教育创作和教师培训等工作,意在打破 教育理论话语与教育实践话语的隔膜状态。
》等,在《人民教育》《南风窗》《教师博览》 等杂志发表各类文章多篇:先后在《成长》等报 刊开设个人专栏。
内容简介
•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 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 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 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 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二是据此内容发掘知识 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三是实现课堂知识 、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的六维度三境界
理想课堂六维度、三境界理想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又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最近,读朱永新教授的《中国新教育》(卷八),朱老师从一位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的课堂满意度竟然不到50%的残酷现实,引发了自身对理想课堂的追问与探索。
由此,朱老师提出了他关于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的思考。
现简述如下: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一是课堂的参与度。
理想的课堂应该努力追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深度参与。
学生参与度越高,参与得越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
二是课堂的亲和度。
“情不通则理不得”。
理想的课堂一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着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的思想交流的课堂。
三是课堂的自由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太多的课堂犹如战场,强调的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要求学生不得交头接耳、不得随便讲话。
这样的课堂少了学习的轻松,少了合作的欢声笑语,少了对话交流的诙谐幽默。
四是理想课堂的整合度。
理想的课堂切忌做过度的繁琐的分析,把原本完整的一个整体肢解得鸡零狗碎。
相反,理想的课堂更强调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五是理想课堂的练习度。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水到渠成。
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地去练习、去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多重活动中学习,在多元互动中学习。
六是理想课堂的延展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能够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延展,从课堂不断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足够的空间。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构建一种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到杜威的“五步设计”教学法,再到我们经常提及的洋思、杜郎口等等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读后感3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12021年寒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其书,如听其课,其语文课堂,有如坐看行云流水之闲适惬意,又如雷霆万钧般敲醒我几乎沉睡的灵魂,干老师深厚的文学积淀,对教材的把握、挖掘、拓展,对课堂的驾驭、对学生的引领,让我叹服。
现结合我校实际,浅谈如下感受:一、什么才是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它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师生同步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是学生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
第三重境界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二、有效的教学框架才是实现理想课堂的基础现今我们所学习的新教育理念,不正好就提倡要做好有效教学框架吗?因此,结合我校理想课堂五步三会新课堂模式教学,决定从以下六步开始实施:1.深刻解读教材。
一般情况下,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材料是教学内容的原材料,但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当然也不能否认教材的价值,我们需要的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再创造,确定好教学目标及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材的解读方面需要多下功夫,多查相关材料,多角度研究教材。
2.确定教学目标。
就一堂具体的课而言,教学目标是能够而且也应该清晰地界定。
对于新课程理论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已不陌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虽然三维目标已熟记于心,但是在实践中有时候把握得不到位,三维的课程目标就是一个整体性、统一性。
新教育的有效教学框架,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在具体操作中将目标分为基础性、阶梯性目标、核心目标和附属性、延伸性目标。
朱清时 怎样激发学习新思想心得体会
朱清时怎样激发学习新思想心得体会1、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朱永新认为: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
“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
”2、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3、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1、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
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
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
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
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
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
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
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
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徐金国)
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徐金国)理想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又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最近,读朱永新教授的《中国新教育》(卷八),朱老师从一位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的课堂满意度竟然不到50%的残酷现实,引发了自身对理想课堂的追问与探索。
由此,朱老师提出了他关于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的思考。
现简述如下: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一是课堂的参与度。
理想的课堂应该努力追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深度参与。
学生参与度越高,参与得越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
二是课堂的亲和度。
“情不通则理不得”。
理想的课堂一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着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的思想交流的课堂。
三是课堂的自由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太多的课堂犹如战场,强调的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要求学生不得交头接耳、不得随便讲话。
这样的课堂少了学习的轻松,少了合作的欢声笑语,少了对话交流的诙谐幽默。
四是理想课堂的整合度。
理想的课堂切忌做过度的繁琐的分析,把原本完整的一个整体肢解得鸡零狗碎。
相反,理想的课堂更强调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五是理想课堂的练习度。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水到渠成。
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地去练习、去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多重活动中学习,在多元互动中学习。
六是理想课堂的延展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能够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延展,从课堂不断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足够的空间。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构建一种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到杜威的“五步设计”教学法,再到我们经常提及的洋思、杜郎口等等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打造“理想课堂”
如何打造“理想课堂”摘要:新教育明确提出了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和三重境界。
打造理想课堂,上“好”一节课,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广大教师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同时,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有些教师在打造理想课堂的过程中,盲目地追求热点,花样翻新了,却有哗众取宠之嫌。
关键词:六个维度三重境界理想课堂一节好课2002年,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明确提出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简称“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
2008年,新教育提炼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打造理想课堂,上“好”一节课,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广大教师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同时,是否想过:我这样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吗?符合“六个纬度”“三重境界”的要求吗?有效吗?学生的素养能提升吗?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有些教师在打造理想课堂的过程中,盲目地追求热点,花样翻新了,却有哗众取宠之嫌。
不管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形式如何创新,它的核心永远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承担着“引导人”“塑造人”和“提升人”的责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同时一节“好”课,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过程,具有一定的生成性。
一节“好”课需要课前的充分预设,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的平等对话,学生的“同他者分享”。
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打造理想课堂,上“好”一堂课。
一、充分的预设说到预设我们就不能不提备课。
备课是个古老而又常说常新的话题,它占据着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
曾经北京昌平区城关小学女校长(柏继明)给教师减负:拒绝形式主义,不计考勤,不用备教案……她说话的视频一经转出,受到疯狂的传播!不用备课,让多少教师艳羡!但请大家注意重点:拒绝形式主义!拒绝形式主义,不代表就不要备课!何况一个不备课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需要何等深厚的底蕴啊!时代是进步的,学生是鲜活的,它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新的教学资源。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记录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记录最近读完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了解了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到底是什么。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是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有效教学框架组成:1.教材及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板块(左手栏)。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右手栏)。
6.教学反思。
上面六部分中1、2、4,其重点在于教材和教师,主要是“教什么”(1、2)和“怎么教”(4)这两大问题。
3、5,是对学生独立学习的关注,预习是确保学生拥有真正的独立学习机会,有方向的预习是朝向高处的。
右手栏的设置,是提醒教师在课堂上要清楚每个环节中每个学生应该如何做,只有这样,才是进入了真正的学习状态,而不只是旁观者。
新教育三类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A类: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
B类: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我能。
为解决某类问题而开发的方法,与知识一样,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
C类:附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
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此类目标。
预习不一定是课前预习,事实上,它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预习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体现在预习的水平上。
所以,预习作业要全面地针对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教学做一些基础准备。
教学板块应该清晰地写出教学组织的策略及过程。
在每一板块及核心部分的不同小板块叙述后,注上本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个体学习清单要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描述他的课堂学习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某问题。
但不能将要达成的目标及内在的感受放在这里,因为这些并非直接的学习行为。
例如:课后反思也是新教育有限教学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六个纬度三重境界作者|朱永新|新教育研究院一、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纬度”2002年,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我们明确提出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简称“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
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
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教师宝库”中有一本书名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LEARNER-BASEDTEACHING),该书作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也就是说,如果课堂上“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
在这个定义上,我主张日常的课堂教学,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吉尔·哈德菲尔德(JillHadfield)在《课堂活力》一书中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
”前者无疑是亲和度高的表现,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
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
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不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辩等。
这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
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整合度不高的课堂教学,往往把完整的知识支离破碎。
如语文教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历史教师把事件从时代背景中游离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
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活动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动器官。
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与“高效课堂”理想课堂应当有如下特征: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
《学记》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我以为此乃理想课堂的不二标准。
教导孩子但不要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给孩子规范但不要压抑孩子的个性;启发孩子思考而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孩子。
理想课堂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是主导和主体的统一,是开与达的统一,是严与爱的统一,是导与牵的统一。
“新教育实验”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伟大魅力;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就是能够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的课堂。
知识与生活共鸣,就会从“僵死”走向“鲜活”,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课堂才会迸发生命活力!朱永新先生提出理想课堂六度——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可以作为评判课堂的具体指标。
至于“高效课堂”,我以为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
高效课堂要关注两个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标达成度。
精力流失度考察效率,目标达成度考察方向和程度,即效度。
效度是以目标为衡量依据的,没有目标,效度便毫无意义。
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我们设定怎样的教育目标。
而教育目标的设定反映着我们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应该包含三重: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
反映在教学目标上就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应试出发,只关注学习性质量的课堂,也可以高效——知识的高效传递。
高效肯定比低效好,但仅有这个显然不够,只有秉持全面、和谐、可持续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习性质量,也关注发展性质量,更关注生命性质量,在这个基础上的高效,才是我们需要的。
因此,高效只是理想课堂的价值取向之一。
高效课堂不一定是理想课堂,但,理想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教师办公室文化用语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2、微笑多一点,说话轻一点,嘴巴甜一点,度量大一点,读书多一点,脑筋活一点,做事勤一点,工作细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理由少一点,脾气少一点3、严谨走向成功,细心赢得先机4、用商量的口气跟学生谈话,学生会把你当成他的朋友5、用善良的眼光看人看事,用平和的心态笑对人生6、多用时间来瞻前、实干,少用时间去顾后、空想7、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8、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9、把学生看成待点燃的火把10、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1、道德高尚方敢斗胆为人师,学识渊博才可小心上讲台12、教育要回归人本,研究人的真谛,掘取人的生命之源13、敬业先精业,育人先育德14、敬业者不会失业,爱岗者不会下岗15、海纳百川,容其美德成个性;博览群书,择其益智为我用16、博学而后言传,正己方能身教17、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18、教育就是爱加责任感加科学的方法19、人品与学业双修,知识与道德相长20、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将事情做好21、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淡的事情做经典22、成功来自于敬业,威信来自于人格23、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执着是成功的根本。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学习心得标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门对未来教育的展望与探索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教育环境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课堂的营造、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与实践,我对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首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的第一重境界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与场景。
在这一方面,我认识到了课堂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
在一堂课中,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思考。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课堂中,我有机会参与了一系列的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分享和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和提高。
通过积极参与,我不仅提升了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二重境界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监督者。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有机会扮演教师的角色,设计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案。
通过这个过程,我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挑战。
教师需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灵活地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同时,作为学生,我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让我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第三重境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问题解决和创新的方法,例如设计思维和项目学习。
教育新理念:理想课堂三境界
教育新理念:理想课堂三境界课堂之于教师,犹如田野之于农人、舞台之于演员,但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成为不少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
一堂理想的课堂三重境界,能一解教师心头之惑。
理想课堂三境界即:一是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二是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三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也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寻找到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
事实上,自古至今,形形色色的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但缺乏一个公认的课堂结构,一个可以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结构。
正是因为这一公共课堂话语的缺失,在课堂评议时,参与者往往自说自话,用不同的词典解释同一堂课,最终无法通过有效的对话,达成共识。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
1.品味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命力所在课堂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艺术、教学艺术、教学情感等都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趣、思维状态、学习效果等都在课堂中展示。
因此,研究课堂、聚焦课堂、品味课堂是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2.课堂教学,学校要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机制是管理的保障。
要真正实现有效管理、有效教学、学校持续发展,没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机制是难以实现的,即使有也不会持久性的。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2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学校安排的教科研活动月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收获颇丰。
使我充分领悟到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以及如何打造理想课堂。
理想的课堂,简单的说就是最大可能地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追求,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
它包括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____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众所周知,课堂是师生共享的人生体验,是师生共度的生命旅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渠道,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那么如何打造理想的课堂呢。
一、真正认识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
教育是唤醒与点燃,教育是服务与引导,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既然课堂是师生的,那么理想课堂就必须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就必须真正认识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
有人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喻成电脑和u盘教师高速usb接口。
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就很难找到把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的高速usb 接口,因此,有没有学生的真心配合,能不能读懂学生,几乎就是你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教师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教师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仆人,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使其自己燃烧起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根据学情设计教学。
课堂并不是证明教师优秀,而是帮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因此教法如何设计取决于教师能否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
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课堂上要明确学生的学习在哪里出现了障碍、在哪里需要拓展、在哪里需要升华时,教师才有针对性地加以扼要的补充、精当的点拨。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通用5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不期待我们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干国祥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便是这样一本好书。
理想课堂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即第一章所指之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它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思”。
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
干老师他证实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用心体察,任何一个汉字,任何一个词语,任何一篇普通平凡的课文,因为系前人匠心所运,所以,都并非是平淡无奇的一堆文字,而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锤炼,是漫长字词史的又一次独特运用。
怎样构建我们的理想课堂?一、理想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只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而不只是教师呼风唤雨的场地;理想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美丽,而不必一切都遵循固定的线路;理想课堂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而给予火种的是一个个只有挑战性的问题。
总而言之,理想课堂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破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对学生而言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印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和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理想课堂三境界
序 进 行 教 学 。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 明的特
现在来看 ,这种把学生 的认知起点假 想为零 ,这 征 :由于大量 采用 了小组学 习,制作了形象逼真 的投
种所谓的结构严谨 、由易到难 ,只是我们老师从成人 影片和生动活泼的 多煤体课件 ,采用 了大量的故事、
视野来预设数学学习过程 ,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 受 比赛 、游戏 ,学生在我的数学课堂 上往往情 绪十分高
用多少秒钟 ,有时甚至幻想 ,当我讲完课 堂结束语 的
这个 阶段 ,我追 求的理 想课堂是 “教学 目标具
最后一个宇下课 铃声正好响起。我总是精心设计教 、 体而 有层次 ”“教学手段 多样化现代化 ”“教学形式
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 的程 以小组学 习为主 ”“教学过程 以游戏 比赛为主 ”。
我 曾经对 “教学 目标 明确 ”“教学程序严谨 ”
“提 问精 细恰 当” “采用 多种 媒体 ” “板 书精 当 美
于是 ,我开始反思 自己的课堂教学 ,反思 自己理
观 ”“过 渡语 言周密设计“ “时问控 制恰 到好处“等 想中的数学课堂标准。我渐渐觉得,教师应该把抽象
等孜孜以求。我 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 , 的数学教得 富有趣味 ,应该在课堂上有全面 的 目标
维普资讯
@ 徐 斌
我一直追寻着理 想的数 学课堂 ,追寻着理想 的 课堂教育生活。我对理想数学课堂的追寻 可以归纳 为三 重 境 界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l一、精雕细琢 完美无缺 I
者 ;这种小 步子乒乓式答 问 ,看上 去进程流畅 ,学生 答错率很低 ,但这恰恰掩盖 了学 习的本来面 目。我逐 渐认 识到 ,课堂不是舞 台 ,学生 不是道具 ,教案 不是 剧 本 ,教学不是表演 。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3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我读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之后,我不禁感叹于书中的智慧和深度。
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理想课堂的构建和三重境界的重要性,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书中明确指出,理想课堂不仅仅是一堂优质教育课,更是一种育人的方式。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地方,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的理解中,理想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着尊重、关爱和创新的地方。
学生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同时也会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书中提到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也是引人思考的。
第一重境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境界。
这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相互促进,互相学习。
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而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重境界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境界。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最后一重境界是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境界。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有创造思维的能力,能够创造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读完书后,我深感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在实践中,我常常感觉力有不逮。
通过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在理念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新的启发。
首先,在课堂设计上,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过去,我通常是站在讲台上进行直接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但是通过阅读本书,我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因此,我开始设计一些富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活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案例讨论等。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笔记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笔记
理想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向往的。
何谓三重境界呢?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作者是干国祥,他是一位极有功力的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践行者,他在教育改革、新教育课程设置、课堂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方面有杰出的贡献。
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见解既高扬着理想主义,又扎根于教学实践接地气,本书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二是据此内容发觉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
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干老师证实了一个真理: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就如同田野之于农人,车间之于工匠,舞台之于演员,同样重要。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一一六个纬度三重境界作者丨朱永新丨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纬度”2002年,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我们明确提出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简称“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
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
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教师宝库”中有一本书名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LEARNER-BASEDTEACHING 该书作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也就是说,如果课堂上“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
在这个定义上,我主张日常的课堂教学,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吉尔•哈德菲尔德(JillHadfield ) 在《课堂活力》一书中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
”前者无疑是亲和度高的表现,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
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
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不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辩等。
这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
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整合度不高的课堂教学,往往把完整的知识支离破碎。
如语文教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历史教师把事件从时代背景中游离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
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活动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动器官。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理想的课堂什么样?怎样的课堂才有效?学生懵懵懂懂,启而不发怎么办?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干国祥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解教师心头之惑。
一、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究竟为哪三重?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这可以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干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知识——真理”,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
这和目前很多有识的教育专家、学者呼吁的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实施生命化教育应该是相通的。
二.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从课程整体出发来确定,有效教学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及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有明确方向的预习、严谨的教学板块、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教学反思。
明确合理教学的三类目标: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整理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明确,不含糊。
有效教学的三类目标不同于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而是将三维目标整合于具体的操作程序上。
A类目标指的是基础性、阶梯性目标。
是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
比如,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认读生字,读通课堂、标自然段序号等,就属于此类目标。
B类目标指的是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本单元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
狠心目标要求在课堂上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教学,不用大量时间教学的一律不得列为核心目标。
C类目标是指副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此类目标,扩展阅读也属于此类目标。
2不从零开始的课堂教学:定向预习,是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一个特色。
预习,曾经是一项很常态的教学策略。
新教育说预习是一特色,其实是指的“预习定向”。
每一次新课学习之前,都针对学习内容,提出具体的可操作和检测的学生自由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不期待我们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干国祥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便是这样一本好书。
理想课堂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即第一章所指之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它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思”。
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
干老师他证实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用心体察,任何一个汉字,任何一个词语,任何一篇普通平凡的课文,因为系前人匠心所运,所以,都并非是平淡无奇的一堆文字,而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锤炼,是漫长字词史的又一次独特运用。
怎样构建我们的理想课堂?
一、理想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只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而不只是教师呼风唤雨的场地;理想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美丽,而不必一切都遵循固定的线路;理想课堂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而给予火种的是一个个只有挑战性的问题。
总而言之,理想课堂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关
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破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对学生而言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印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和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与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相割裂不无关系。
教师在备课活动中,应仔细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课本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作为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可忽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要求,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以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的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点燃学生激情,让学生成为过程的体验者、问题的解决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创设情境、巧妙设计,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将静态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激发学生充满灵性的感悟、乐此不疲的探索、充满激情的创造,显现学生內在精神和独特个性,张扬学生生命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素质的差异性、多样性、创造性,尽量给每个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三、养成反思习惯。
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
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一把尺子,只有敢于否定自我,才能更好地超越自我。
教师要注意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
通过坚持反思,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了进一步地完善,业务素质逐步提高,逐步达到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反思我们的课堂, 肤浅的学习过
程, 大多源自学生课前没有做好预习的工作。
我们应该课前明确清晰的目标,即课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哪怕掌握的部分知识是感受性质的,教师的心中也要能够获得清晰的描述。
依据掌握的其他信息制定出课堂药方(教学策略),尽可能在课堂上及课下进行检测,用检测出的结果,来检测我们的目标、策略是否合理及有效。
形成一种反思习惯,要持续追问:为什么我的估算正确率如此之低呢?哪些方法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课堂反馈。
四、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朱永新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干国祥老师的课堂,则常常带领学生由“思”走向“诗”,共同围绕在伟大事物面前,重视发现知识,重视发现课堂。
在他的眼中,知识是个动词,是个方法与过程。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虽不易达到,虽要经历“漫长的,甚至刻苦的渐修”,但这片绝美的风景,这至上的课堂境界,值得我们用一生的努力去追寻!
我们追寻理想课堂,这是一个梦,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一个需要用一生的良善和纯真去守望的梦。
为了这个梦,我们努力着,我们求索着,我们渴盼着,我们感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