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优质教案(3)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4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d05d397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9.png)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长江流域的整体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同时介绍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以及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气候、水文等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长江流域的详细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长江流域的了解也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对长江流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掌握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地图,了解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
2.资料查询:让学生查找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了解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成因和解决办法。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https://img.taocdn.com/s3/m/d7458e3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c.png)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教学目标1.知道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2.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经济、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3.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2.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经济、人口分布;3.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难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地图上长江的流域图,并介绍长江全长和覆盖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长江在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1.2 探究(45分钟)•展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
•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对于区域经济、资源开发有什么影响?•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3 拓展(10分钟)•导入下一节课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经济、人口分布。
第二课时: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经济、人口分布2.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了解自然条件对资源、经济、人口分布的影响。
2.2 探究(40分钟)•分组调查: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的资源和经济产业有哪些?为什么这些产业会在这个地带发展?长江沿江地带的人口分布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不同地段的人口分布有何不同?•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2.3 总结(5分钟)•整理调查结果,总结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经济、人口分布特点。
第三课时: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3.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环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
3.2 探究(40分钟)•分组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3.3 总结(10分钟)•整合调查结果,总结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e5c38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9.png)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特点,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域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长江流域的相关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呈现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在操练环节,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江流域的特点;在巩固环节,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总结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学会分析长江流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歌曲、多媒体等展示长江流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分析长江流域的特点,关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歌曲、多媒体等展示长江流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1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b2f684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8.png)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整体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区域的关注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他们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内在联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基本情况。
2.使学生掌握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与环境问题的关联。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流域地区的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长江流域地区的发展与问题。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长江流域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图像资料。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图像资料。
2.收集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地区的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提问:你们对长江流域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基本情况。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江流域地区的自然环境。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长江流域》 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长江流域》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53ceb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a.png)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长江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江流域》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开发治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中国的地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长江流域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长江流域的实际例子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掌握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
2.掌握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等。
3.了解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别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
2.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特别是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等。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特别是环境保护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流域的情况。
2.准备相关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等。
3.准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江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长江流域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流域了解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者相关软件,呈现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PPT课件5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PPT课件5](https://img.taocdn.com/s3/m/7532da1483d049649b6658b1.png)
攀枝花
水电站的综合效益
防洪 发电
航运
供水
改善环境
水产养殖
水能的优点
可再生 清洁
发展旅游
长江中下游
养殖业
•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 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 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温较 高,利于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捕 捞、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因此, 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 业。
重庆市
西 部 地 区
上海市 沿 江 经 济 地 带
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 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 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重庆市
长江沿江地带
上海市 沿
西 部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 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地
区
武汉市
南京市
江 经 济 地 带
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 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
电力、冶金 工业基地
综合性 工业基地
钢铁、煤炭 工业基地
连线题(把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1)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a.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
(2)钢铁、轻纺的重要基地 b.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带
(3)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c.攀枝花、六盘水为中 心的工业带
(4)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带
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严
重
的
水
土
流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包括“四大片”:失
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陇南及陇南地区、 嘉陵江中下游、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为 18.9万km2,年均土壤侵蚀量为8.8亿t。
黄河对长江的呼唤
思考
从图中你能够获得哪些信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八年级地理第三节 河流优秀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三节 河流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85f4d4580216fc700afdf6.png)
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长江〕教学内容:长江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主要支流、主要城、主要水电站、上中下游的划分等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导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根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局部: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长江的概况。
[板书]一、长江概况[活动]请同学们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①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长江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找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发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流经省区:青海、、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流入:东海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南部支流包括乌江、沅江、湘江和赣江[提问]长江在世界的河流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学生答复、老师小结]长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80e8ec3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d.png)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长江流域地区的全面概述,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概况、长江的地理意义等基础知识。
学生对长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全面了解长江流域地区的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长江流域地区的情况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构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流域地区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教案、PPT、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长江流域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发放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长江流域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6.3长江流域地区 第2课时 教案(粤教版八年级下)
![6.3长江流域地区 第2课时 教案(粤教版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9f455faf284ac850ad024295.png)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重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二、讲授新课:1.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
①画出长江干流略图。
②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
③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英文字母“H”形)②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重点说明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3.引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作用。
①对照图8.18、图8.26,在图8.23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及名称,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铁路干线并标出名称。
②结合中国政区图,说说通过以上这些交通方式,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可以影响到哪些地方。
③具体描述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6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word教案(3)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6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word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d3369627b0717fd5370cdc4a.png)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二、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
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的联系。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齐全。
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体系。
其特点是:①以加工工业为主体。
其原料来自于广大腹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输入区外矿产原料发展冶金,基本化工工业;③各部门、各城市间协作关系密切;④发挥经济、技术、科研方面的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量具和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中心。
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
上海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纺织及印染等配套的纺织工业综合体系。
是上海市出口产品数量最大、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其建立一是靠近市场;二是临海港,矿石进口运输便利)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
本区交通条件优越,长江、京广铁路交汇于此,以它们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有较好基础,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以钢铁、机械、纺织、建材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大冶的铁矿是武汉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本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咽喉,有长江和焦柳线交汇于此,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条件好;以葛洲坝、三峡以及三峡大坝为主的风景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工农业均有一定的基础。
粤教初中地理八下《6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word教案-(3)[精选]
![粤教初中地理八下《6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word教案-(3)[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8f45c1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6.png)
第六章见解差别地区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第三课时〕教养过程 :一、导入新课: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胜的区位前提跟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兴旺的综合性产业地带。
二、讲解新课:1、领导老师浏览长江沿江地带产业分布图跟长江沿江地带天然资本分布图,分析四年夜产业基地的形成前提。
说明产业部分跟产业核心的分布。
教师在老师答复的根底上进展总结帮助老师见解天然资本分布与产业分布的联系。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兴旺的综合性产业地带。
现在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年夜产业基地。
由沪宁杭等都会形成的产业带是我国最年夜的综合性产业基地,产业部分完整。
形成了以加工产业为主体的微小的产业系统。
其特色是:①以加工产业为主体。
其质料来自于宽敞要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前提,输入区外矿产质料开展冶金,全然化工产业;③各部分、各都会间合作关联亲热;④发挥经济、技巧、科研方面的上风,开展技巧麋集型产业。
上海是天下最年夜的机器制作核心跟主要的年夜型产业成套装备制作核心,也是天下最年夜的量具跟精细仪器仪表制作核心。
汽车产量占天下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兴旺的纺织产业核心。
上海的纺织业汗青长久,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等部分纺织及印染等配套的纺织产业综合系统。
是上海市出口产物数目最年夜、创汇最多的产业部分。
上海是天下主要的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存在天下先过程度的现代化年夜型钢铁联合企业。
〔其树破一是濒临市场;二是临海港,矿石出口运输便利〕以武汉为核心的产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产业的主要基地。
本区交通前提优胜,长江、京广铁路交汇于此,以它们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有较好根底,水资本丰沛,矿产资本丰富,通过多年开辟树破,已成为以钢铁、机器、纺织、建材为支柱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年夜冶的铁矿是武汉钢铁产业开展的根底〕以宜昌、重庆为核心的电力、冶金等产业基地。
本区位于长江中、卑鄙咽喉,有长江跟焦柳线交汇于此,水能资本极其丰富,且开辟前提好;以葛洲坝、三峡以及三峡年夜坝为主的风光游览资本上风凸起;工农业均有必定的根底。
粤教版地理八下《长江流域地区》
![粤教版地理八下《长江流域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ed34108e71fe910ef12df86c.png)
活动
读图6.42,完成下列问题:
2、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 些支流上?说出长江干支流主要水电站的名 称。
长江干流——三峡、葛洲坝 雅砻江——二滩
清江——隔河岩
沅江——五强溪
汉江——丹江口
笔记
阅读P46页“知识之窗” 了解长江流域地区的资源
活动
读图分析:
1、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在我国五大河流中,为 什么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
谢谢
长江流域地区
目标: 了解长江流域的范围 了解长江流域的资源
长江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米,占全国面积的18.8%,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各种资源应有尽有。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图示 青 藏 川 鄂
渝 湘 滇 赣 皖
苏 沪
青 藏 高 原
四川盆地
(三)长江流域流经的地势阶梯范 围
(四)长江流域流经的地区范围
丰都鬼城
张 飞 庙 白 帝 城
明珠汤 榨广椒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 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 豚,属于喙豚科,拉丁名为 Lipotesvexillifer, 英文名为 Yangtze River Dolphin。身体呈纺锤 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 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重退化, 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 白鳍豚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 的大熊猫”.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 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绝种。
什么是金属?要解答这个问题是十 分困难的。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 们对金属的理解更为深广,但仍有很多 问题尚未彻底弄清。现在对金属的解释 为“这种元素是热与电的良导体,具有 特殊的强光泽,不透明,大多数与氧形 成主要的化合物,导电性和传热性随温 度升高而减少”。 门捷列夫周期表中,属于金属的有 80 多种元素,每一种元素都具有自己的 特征。在金属中又划分为有色金属,和 黑色金属等。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3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903332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6.png)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长江流域的整体了解,为后续学习其他流域地区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长江流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长江流域地区的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水系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长江流域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长江流域的典型实例为依据,分析长江流域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4.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流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地球仪等工具,展示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水系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总结长江流域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第一课时教案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第一课时教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8bc8c0a216147916112882.png)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单复习上学期所学习的有关长江流域的知识,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流域地区。
二、讲授新课(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读图6.42,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长江流域地区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流域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为什么说长江流域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
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
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的联系。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齐全。
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体系。
其特点是:①以加工工业为主体。
其原料来自于广大腹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输入区外矿产原料发展冶金,基本化工工业;
③各部门、各城市间协作关系密切;④发挥经济、技术、科研方面的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量具和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中心。
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
上海的纺织业历
史悠久,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纺织及印染等配套的纺织工业综合体系。
是上海市出口产品数量最大、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其建立一是靠近市场;二是临海港,矿石进口运输便利)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
本区交通条件优越,长江、京广铁路交汇于此,以它们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有较好基础,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以钢铁、机械、纺织、建材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大冶的铁矿是武汉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本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咽喉,有长江和焦柳线交汇于此,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条件好;以葛洲坝、三峡以及三峡大坝为主的风景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工农业均有一定的基础。
三峡工程枢纽建成后,将会促进冶金等高耗电业发展。
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是以六盘水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攀枝花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基地。
2、举办小型分组竞赛。
让学生以钢铁企业和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认识沿江“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的分布概况。
活动前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选出组长。
可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两组一个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钢铁企业分布。
②长江沿江地
带汽车工业分布。
活动前由组长抽签领取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钢铁企业名称和分布或写出汽车“品牌”及产地。
看哪个组写的又快又准确。
要求学生写时要从长江沿江地带的东部上海为起点向西写。
教师在学生竞赛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总结归纳。
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庆菱、嘉陵),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3页活动,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相互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江沿江中上游地区水能丰富,有二滩、葛洲坝、隔河岩等大型水电站。
三峡工程建成后,电力更加充足,但因地处内陆,对外经济的往来受限制,信息不畅,缺乏资金和技术。
长江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耗电量很大,有些工厂因为缺电,开工不足,设备闲置。
用煤发电容易污染环境,从华北运进煤炭,又给运输带来极大压力。
下游地区产业密集、技术先进、科技教育力量雄厚。
因此,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
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
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共创新局面。
承转过渡:世界大河流域内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往往容易改变流域的生态环境,引发生态问题。
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也遇到了类似问题。
1、课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2、课前公布四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3、课前由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
4、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课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各小组的研究报告。
6、课上其他同学可针对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由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解答问题。
7、结合学生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完成课本85页活动1、2、3发表自己的看法。
8、教师对每组研究报告进行讲评,并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但环境整治差。
由此造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产生了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灾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进
程。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②洪涝灾害严重。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频发区。
1949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
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
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
因此,加强水利建设,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③环境污染加重。
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亿吨,约相当于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
许多城市自来水水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饮用水质量。
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心。
无锡、苏州等城市近年来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来水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
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
目前,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受酸雨影响严
重的地区有: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区。
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
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进行生态建设。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
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
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
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
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
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
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
三、课堂小结: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在发展经济同时没能同环境保护同步,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因此,发展地区经济必须同环境保护同步。
[反馈练习]
1.连线题(把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1)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a.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
(2)钢铁、轻纺的重要基地 b.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带
(3)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c.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带
(4)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