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单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含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 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答案】(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诡诈;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
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精选】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边两篇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此中,意将隧入以攻此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瞬间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不多,一鹤① 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此后。
群鹊见而噪,如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回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 鹳:一种凶狠的鸟。
(1)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狼洞此中洞:洞口B乃.悟前狼假寐:睡觉寐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暂停、齐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①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心、残忍、狡诈,【乙】文中的鹊是如何的呢?【答案】( 1) A( 2 )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② 喜鹊们喝彩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道谢。
(3)①有情谊,乐帮助;② 会动脑;③ 善求援,④ 懂感恩。
【分析】【剖析】( 1)先要大概认识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照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说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照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应选A。
( 2)①要点词语:变诈:诡诈;止:不过;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不过增添笑料罢了;② 要点词语:谢:道谢。
句意:喜鹊们喝彩起舞,像在庆贺,并(向鹳)道谢。
(3)疏导文字,认识内容,依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绘,理解形象,最后领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
案
简介
此文档是关于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的详细内容。
本文主要涵盖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专题训练题目,并提供了相应的答案。
专题训练及答案
1. 专题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练
- 问题1: 请用文言文写出“我是一个学生”的意思。
答案: 吾乃一弟子也。
- 问题2: 老师对学生说:“好好研究,天天向上。
”请用文言文表达这句话。
答案: 师言:“勤学苦练,朝夕上进。
”
2. 专题二:文言文修辞手法练
- 问题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使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
答案: “春风吹夜樱,时节艳夏菊。
”
- 问题2: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使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
答案: “千军万马,势不可挡。
”
请注意,以上只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的部分示例。
详细的专题训练及答案请参考相应教材。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专题训练题目及其答案。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成天在天中行止,何如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妥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绚烂者,只使坠,亦不可以够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成天在地上行止,何如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说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 ________②成天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何如忧其坏 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 ________(2)与“庸人自扰”意思周边的成语是 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① 只使坠,亦不可以够有所中伤。
② 若躇步跳蹈,成天在地上行止。
( 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假如从踊跃的方面对待“庸人自扰”,你会做如何的评价?【答案】( 1)见告,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何;同“释”,消除、除掉(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便掉下来,也不会损害什么。
② 你踩踏着它,成天都在地上活动。
(4)讽刺了一些为不用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忧的人。
议论:一些事情固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害发生以前,提早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解析】( 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见告,开导。
②句意为:成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③ 句意为:假如地陷下去怎么办?何如:为何,为何;④ 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快乐。
舍:同“释”,消除、除掉。
( 2)此题观察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拥有讽刺意义。
能够找寻词典的解说。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用要忧愁的事情而忧愁,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周边的成语是“庸人自扰”。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三)第16课《诫子书》习题(四)第20课《狼》习题(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②与儿女..讲论文义:③未若柳絮因.风起:④与儿女讲论文义..:⑤太丘舍去.:⑥相委.而去:⑦下车引.之:⑧元方入门不顾.:⑨陈太丘与友期.行:⑩陈太丘与友期.行:?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友人惭.:2、一词多义:相:①相委而去:②相顾惊疑:日:①日中不至:②寒雪日内集:时:①元方时.年七岁:②故时.有物外之趣:若:①未若.柳絮因风起: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①俄而.雪骤:②相委而.去:3、判断文言句式: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④去后乃至:⑤待君久不至,已去:⑥白雪纷纷何所似:⑦撒盐空中差可拟:⑧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你认为《咏雪》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2、《咏雪》这篇课文交代咏雪的背景的语句是:3、《咏雪》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4、《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四、课内简答题: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下画线字注音。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诺,期返而食。
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题复习答案
一1、(1)家庭内(2)大而急(3)比拟(4)凭借2、(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子辈的人谈论诗文。
(2)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4、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非常温馨、又非常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5、“大笑乐”可作多种理解: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二1.(1)离开(2)通“否”(3)回头看、约定才离开拉2.(1)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去了。
(3)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他,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门。
3.D4.(1) 陈太丘 (元方的父亲) (2) 您(朋友)、5、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6、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7. 示例: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君子诚以为贵。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法)莫里哀8、示例一:合适。
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
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三1、C 2、(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越过,超过(4)忍受 3、(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来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4、示例: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温故而知新;终身学习;博览群书。
四1、(1)甘美(2)达到极点(3)所以(4)不通,理解不了1即使因此促进2、(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反也11、略1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3、虽有佳肴-------不知其善也14、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④辄:就。
⑤具币:准备钱币。
⑥治状:写请柬。
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增笑耳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苫蔽成丘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 ②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③年与时驰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钟毓、钟会①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A。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B。
”【注】①钟毓:魏国车骑将军。
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
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中“令”解释,与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加下划线词意思是相同的()A. 可令二子来B.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C. 三令五申D. 巧言令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3)①根据语境,将(甲)“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与(乙)“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两句的序号分别填入文中A、B两处。
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兄弟中你更欣赏谁,为什么?(4)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你猜测本文应编入《世说新语》中的哪一类?()A. 德行B. 言语C. 方正D. 雅量【答案】(1)D(2)(魏文帝)又问钟会说:“你为什么不出汗?”(3)①A【乙】 B【甲】②【示例1】我更喜欢钟毓。
他见到魏文帝“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这是紧张的表现,但也是人之常情,他能如实地说明自己流汗的原因,这是老实、守规矩的表现。
而钟会回答魏文帝的话明显是找说辞,抖机灵,明显是刻意讨巧、耍滑头。
【示例2】我更喜欢钟会。
他见到魏文帝却并不慌张,在魏文帝问话时能灵活应答,既解释了自己不出汗的原因,又体现了魏文帝的威严,及自己对他的敬重,相当机智。
而相比之下钟毓的流汗的表现则显得过于胆小与紧张,老实有余,灵活不足。
(4)B【解析】【分析】(1)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令”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例句和D项中的“令”,意思都是“美好”;A项中的“令”,意为“让,使”;B项中的“令”,意为“县令”;C项中的“令”,意为“命令”。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赵且伐①燕。
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⑥。
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⑦,以弊大众⑧,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①伐:攻打。
②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
③惠王:赵国国君。
④曝(pù):晒太阳。
⑤喙:鸟的嘴巴。
⑥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
⑦相支:长久相持。
⑧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赵且伐燕________②以弊大众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4)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答案】(1)将要;蒙蔽(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
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
②态度诚恳。
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分析】(1)“且”是副词,将要;“敝”指使…劳苦(贫困)(2)注意相舍指放过对手;并指全都;故翻译为: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我们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来回答。
如从苏代的角度,抓住“方法巧妙、态度诚恳”等方面来回答;从惠王的角度看,抓住“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方面来回答。
(4)从“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①将要;②使…劳苦(贫困)(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③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④丁氏对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2)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解析】【分析】⑴①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
溉汲:打水浇田;②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待,等到;③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闻:知道、听说;④句意:姓丁的答道。
对:应答,回答。
⑵①重点词:道:讲述;闻:使……知道……。
翻译: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重点词:非:不是;于:从。
翻译:(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⑶本题的答题角度有两个,一是从传播谣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故答案为:⑴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⑵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⑶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②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④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⑤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⑥,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⑦能作此谋也!(选自蒲松龄《狼·其三》)【注】①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②苫:用草编的席子。
③顾:但是。
④盈:满。
⑤豕:猪。
⑥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⑦乌:哪里,怎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股直不能屈________④遂负之以归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屠乃奔倚其下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 其一犬坐于前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以吹豕之法吹之D.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
(二)部编本七年级上 12 课《论语十二章》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子】
10、【忠】
2、【时习】
【时】,
3、 【 不 亦 说 乎 】
【不亦……乎】,
11、【信】 12、【传】 13、【十有五】
【有】,
【说】,
14、【立】
4、【愠
15、【惑】
5、【君子】
16、【天命】
6、【吾】
【命】,
②、尊君在不。
:通假字,同“否”。
2、根据情景填写课文内容。
①、《咏雪》这篇课文交代咏雪的背景的语句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论文义。
②、《咏雪》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公大笑乐。
3、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
公大兄:指谢太傅的大哥
②、尊君在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
说明:参照部编版新教材整理,按课下注释、重点句子翻译、重点知识理解三 个知识板块整理的习题,方便实用。
目录: (一)部编版七年级上 8 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 (二)部编版七年级上 12 课《论语十二章》检测题 (三)部编版七年级上 16 课《诫子书》检测题 (四)部编版七年级上第 20 课《狼》检测题 (五)部编版语文七上第 24 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检测题
7、【日】
17、【耳顺】
8、【三省】 9、【为人谋】
【三】, 【省】,
18、【从心所欲】 19、【逾矩】
【逾】,
【矩】, 20、【温故而知新】
③、待君久不至 君:您
④、君与家君
君:您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咏雪1.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______;今义:指儿子和女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________;今义:因为)2.重点词语(1)寒雪日内集(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划分朗读节奏。
(每个句子划分两处)(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行1.通假字尊君在不(“____”同“____”,________)2.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3.重点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3)相委而去() (4)相委而去()(5)君与家君期日中() (6)友人惭,下车引之() (7)元方入门不顾()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后乃至。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3)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划分朗读节奏。
(划分两处)君与家君期日中参考答案咏雪1.(1)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趁、乘2.(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相比3.(1)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陈太丘与友期行1.不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感到惭愧3.(1)约定(2)舍弃(3)舍弃(4)离开(5)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6)拉,牵拉(7)回头看4.(1)(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2)陈元方那年七岁,在门外嬉戏。
(3)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君/与家君/期日中。
《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同“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同“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_____)可以为师矣(动词,_____)(2)而学而时习之(连词,_____)学而不思则罔(连词,_____)博学而笃志(连词,_____)(3)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_____)仁在其中矣(代词,_____)(4)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_____)温故而知新(动词,_____)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________)(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 (4)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4.古今异义(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________;今义:朋友)(2)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______;今义:数词,三)(3)可以为师矣(古义:________;今义:表示许可或可能)(4)思而不学则殆(古义:________;今义:几乎,差不多)(5)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今义:疏通)5.重点词语(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四十而不惑() (4)学而不思则罔() (5)人不堪其忧()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博学而笃志()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单元文言文练习题5、童趣一、基础部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_________,_____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粗字注音。
怡然称快:庞然大物:癞虾蟆:项为之强: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4.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昂首观之:怡然自得:项为之强:素帐:方出神:鞭数十:驱之别院:5.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
10、《论语》十则一填空:1、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___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
二、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 _ ,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 ____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
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
四、解释加粗的词: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也弘毅后凋其恕乎五、翻译句子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4 从本文找出八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9、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10、“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11、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12、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15 古代诗歌五首1.做出最佳的抉择:①次.北固山下:次()A.次序B.到C.停泊D.驻扎②风正.一帆悬:正()A.正前方B.顺C.大D.正在③明月别枝..惊鹊:别枝()A.树枝B.另一个树枝C.告别枝头D.别上枝头④路转溪头忽见.:见()A.看见B.发现C.见面D.出现2.填补空白:(1)格律诗也称近体诗。
它的句数是固定的:八句的称为。
四句的称为。
又按每句七个字和五个字划分为和。
(2)律诗一般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通常情况下要求句押韵,联和联对仗。
(3)词,又名,产生于代,盛行于代。
宋词按风格划分,可分为派和派。
(4)《次北固山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诗句是。
(5)《西江月》抒发词人丰收在望喜悦心情的一句是。
3.读《观沧海》,完成(1)~(5)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①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③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星汉..灿烂⑥若.出其里⑦幸甚..至哉⑧歌.以咏志(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是非分明,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答案:5.童趣1.yíchēnɡpánɡlài háma jiān ɡ2.《闲情记趣》沈复3.略(见原课文)4.抬头愉快未染色的帐子正用鞭子打赶走5.(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
(2)把草丛当作树林。
6.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
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
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8.略9.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
10.《论语》十则一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二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三 1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理解填空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 三人行必有我师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五 1 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每天反省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旧的知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通“汝”你通“智”聪明刚毅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 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择善而从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5 略(任选一则,谈出体会则可。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读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国家(天下);道出(强调)了《论语》在人格修养(修身)和国家治理(治国)方面的巨大作用。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中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做人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所以“不亦乐乎” 。
9、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10、“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11、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一个好老师应该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的知识中有所发现。
强调要独立思考。
12、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的关系,只学习不会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