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白居易《养竹记》比较阅读答案翻译译文教学文稿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20b3f4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3.png)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养竹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著的散文,将竹子的四种自然特性比拟成君子的四种美德,白居易还强调,如能运用“比德说”来观竹,就能达到养性的目的,因此,很多人都在庭院中种上了竹子。
下面我们来看看养竹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好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6360a2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6.png)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养竹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著的散文,将竹子的四种自然特*比拟成君子的四种美德,白居易还强调,如能运用“比德说”来观竹,就能达到养*的目的,因此,很多人都在庭院中种上了竹子。
下面我们来看看养竹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犹存。
乃芟?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好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最新)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136dd43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d.png)
《养竹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著的散文,将竹子的四种自然特性比拟成君子的四种美德,白居易还强调,如能运用“比德说”来观竹,就能达到养性的目的,因此,很多人都在庭院中种上了竹子。
下面我们来看看养竹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好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5ac7f94431b90d6d85c72c.png)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翻译白居易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
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
《养竹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养竹记》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64cc9c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c.png)
《养竹记》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篇散文是白居易的早期作品,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时年作者三十一岁。
原文:养竹记唐代-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对照翻译:竹似贤,何哉?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
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
竹心空,空以体道;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
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竹节贞,贞以立志;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
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f15e73284ac850ac02420d.png)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乙文: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C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白居易养竹记阅读题答案
![白居易养竹记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a8d53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5.png)
白居易养竹记阅读题答案竹子就是这样,清高又纯朴的气质,清丽又脱俗的风韵,清幽又雅致的意境,清新又自在的悠闲。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养竹记》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养竹记》阅读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
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
②建:树立。
③倚:偏颇。
④体道:包含仁德。
⑤虚受:虚心接受。
⑥砥砺:磨练。
⑦名行:名节操行。
《养竹记》阅读题目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竹本固固:(2)夫如是如是: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16、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分)《养竹记》阅读答案14、(1)稳固(2)像这样15、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
16、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
《养竹记》阅读译文竹子像贤,为什么昵?竹根深固,根本深固用来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
竹性正直。
身性正直用来安身立命,君子看到它的本性,就会想到中正不偏倚的人。
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
竹节坚贞,竿节坚贞用来树立志向,君子看到它的竿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如一的人。
像这样,所以君子大多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养竹记文言文的翻译
![养竹记文言文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a4dab0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a.png)
养竹记文言文的翻译养竹记文言文的翻译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竹记文言文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释】①体道:包含仁德②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
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③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
④拔萃:唐代九考中进士,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
自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
⑤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
⑥常乐里:长安的里名。
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
⑦殄(tiǎn):灭绝,此指摧残。
瘁:劳伤,此指毁坏。
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
⑧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f36e6eea51e79b8968022689.png)
(三)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1)本:根。
(2)体:体悟。
(3)虚受:虚心接受。
(4)实: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可爱者甚蕃.()(2)陶后鲜.有闻()(3)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分)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3分)(四)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3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养竹记文言文翻译
![养竹记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2da3ce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5.png)
养竹记文言文翻译《养竹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著的散文,将竹子的四种自然特性比拟成君子的四种美德,白居易还强调,如能运用“比德说”来观竹,就能达到养性的目的,因此,很多人都在庭院中种上了竹子。
下面我们来看看养竹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遏,固以树德,君子见到其本,则郭信建不拔者。
竹性直,家者立身;君子见到其性,则恩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觑以体道;君子见到其心,则思应实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到其节在,则恩奋进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诸君!竹植物也,于人何存有哉?以其存有似于贤而人爱护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无法自异,唯人异之。
贤无法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文定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似的贤人,这就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木巩固,巩固就是为了奠定竹子的本性,君子看到它的木,就想起必须培育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起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就是为了脚跟身体,君子看到它这种秉性,就想起必须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起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觑就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到它的心,就想起必须虚心接受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想起虚心悟道者)。
竹子的节始终如一,始终如一就是为了立志,君子看到它的节,就想起必须磨练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碰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起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a799e5468bd63186bcebbce5.png)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5ac7f94431b90d6d85c72c.png)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翻译白居易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
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
文言文《养竹记》阅读训练附答案翻译
![文言文《养竹记》阅读训练附答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d3d361c0066f5335b81211c.png)
文言文《养竹记》阅读训练(附答案翻译)文言文《养竹记》阅读训练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翳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白居易/文)阅读训练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中立不倚者中立:指待人接物不偏不倚B.则思砥砺名行砥砺:磨练C.履及于亭之东南隅履:鞋子D.疏其间,封其下封:堆土加高地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①居易以拔萃选及第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B.①见丛竹于斯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①此相国之手植者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D.①乃芟翳荟②良乃入,具告沛公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贻其后之居斯者A.询于关氏之老B.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C.竹,植物也D.书于亭之壁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起笔提出“竹似贤,何哉?”的设问,接着以竹所代表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美质来象征君子的品格,这样写是为下文的记叙和议论作铺垫。
养竹记答案 《养竹记》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养竹记答案 《养竹记》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285f4a360cba1aa811dafd.png)
养竹记答案《养竹记》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养竹记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养竹记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9 分)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
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
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
②摹 běng茸草木茂密貌。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心空,空以体道体实践 B.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夷平地 C.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 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闻使……听到【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思善建不拔者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27a10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a.png)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yuánwén)及翻译白居易原文(yuánwén)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shù dé),君子见其本,那么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那么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那么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那么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chánɡ ān)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那么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别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假设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仍然,欣欣然,假设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那么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wūhū)!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决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决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承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承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决,坚决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敦颐《爱莲说》白居易《养竹记》比较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精品文档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不拔②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
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④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⑤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⑥为庭实焉。
(选自《养竹记》(节选)白居易)【注释】①本:根。
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
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
④应用虚: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⑤砥砺:磨炼。
⑥树:栽植。
7、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2分)①可爱者甚蕃
②香远益清③陶后鲜有闻④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
②竹似贤,何哉?(2分)
9、【甲】文分别描写莲的,体态、芳香、风度等,既活现了莲的外形,又刻画了她的神态;而【乙】文则从本固、、、等方面来赞美竹子的操守和品行。
(2分)10、【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写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呢?(2分)
11、假如我市确定市花,进行民意调查,你准备提名哪一种花作为我市的市花?请谈谈理由。
(2分)答案8、(4分;一句2分)①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它。
②作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 9、(2分,每空0.5分)生长环境;性直、心空、节贞10、(2分)示例:豁达正直,决不趋炎附势,志洁行廉,端庄严肃(答出两点即可) 11、(2分)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花应是在本市能生长的。
翻译: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
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
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
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