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煤矿矿井热害是指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引发矿工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身体受热过多,出现热病和其他相关健康问题的现象。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深处的高温环境、高湿度环境、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矿工容易受到高温环境的威胁,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
因此,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矿井热害,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改善矿井通风条件:煤矿矿井通风是防治矿井热害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合理布置通风系统,增加矿井的新风量和排风量,调节新风温湿度,降低矿井的温度和湿度,是有效防治煤矿矿井热害的首要任务。
具体措施包括:1.合理设置通风系统。
选择适当的风量、风速和风向,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将热空气排出矿井,同时保证矿井的通风畅通。
2.增加矿井新风量。
通过增设新风井或调整既有新风井的位置和形式,增加新风量,降低矿井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3.优化通风路径。
通过优化通风路径,减少风力损失和风机功耗,提高通风效果。
二、提高矿工防暑救护能力:矿工是矿井热害的直接受害者,提高矿工的防暑救护能力,能够有效减少矿工的热损伤和热病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矿工健康监测。
对矿工进行体温、心率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出相应的防护处理。
2.提供适宜的防暑具备。
矿井内应配备矿工防暑用品,如防暑服、防暑帽、防暑饮料等,确保矿工能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工作。
3.加强矿工防暑知识培训。
定期进行矿工防暑知识培训,教育矿工掌握正确的防暑技巧和应急处理措施。
三、改进作业方式和工作环境:通过改进煤矿开采作业方式和工作环境,减轻矿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劳动强度和体力负荷,降低矿工受热程度,是防治矿井热害的重要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调整工作时间和休息安排。
根据矿井内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调整工作时间和休息安排,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和间隔。
2.改进作业方式。
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减少人工劳动,降低劳动强度,缩短作业时间,减少矿工在高温环境下的暴露时间。
浅析煤矿深井热害及其防治技术
浅析煤矿深井热害及其防治技术煤矿深井热害是指煤矿井下温度异常升高,导致产煤作业条件恶化、煤矿安全隐患增加以及作业人员健康受到威胁的现象。
煤矿深井热害主要包括矿井温度升高、地温升高和井下热气涌出等现象。
煤矿深井热害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煤层燃烧:煤层中存在的一些可燃气体,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可以发生自燃反应,导致温度升高。
2. 周围地层热量传导:太阳辐射和地下热流会引起地层温度升高,传导至矿井中。
3. 机械设备热量释放:矿井中的机械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增加矿井温度。
4. 煤矿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系统不畅,不能及时将矿井中的热气排出,导致矿井温度升高。
煤矿深井热害对矿井的影响十分严重,首先矿井的工作环境恶化,作业条件恶劣,矿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下降。
高温环境会导致矿井壁岩产生膨胀、开裂等现象,增加矿山灾害的风险,如地面沉陷、岩层冒顶等。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矿工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严重时会造成生命危险。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深井热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加强通风系统设计与管理: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确保矿井内的新鲜空气不断供应,并能及时排出热气。
对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降低矿井温度: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利用冷水进行冷却、喷雾降温、增加通风量等方法。
3. 防止煤层自燃:对发生自燃的煤层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处理,采取措施阻止自燃的发生,如注水降温、封堵裂缝等。
4. 提高作业人员防护措施:提供适当的防暑降温物品和设备,如防暑服、冷毛巾等,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5.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煤矿深井热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矿井温度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
煤矿深井热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加强通风系统设计与管理、降低矿井温度、防止煤层自燃、提高作业人员防护措施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和减轻煤矿深井热害带来的危害。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作为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场所,其工作环境往往十分恶劣。
在长期高强度、高温、高湿的作业环境下,工人们容易受到热害的影响,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疾病和伤害。
本文将介绍煤矿热害的定义、危害和防治措施。
什么是煤矿热害?煤矿热害是指在煤炭开采或利用过程中,由于矿井热量积聚、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等因素,导致环境温度升高,使工人体内热量排散不畅,致使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紊乱和疾病的情况。
煤矿热害主要表现为体热、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出汗、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热衰竭、中暑等。
煤矿热害通常分为三类,分别是:1.热压病:由于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及通风不良,人体内热量排散不畅,导致体表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分泌增加,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症状。
2.中暑:因作业者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劳累、大量排汗,排出的水分过多,加上电解质失衡,导致体液减少,而中暑易发于年龄较大、健康状况较差、劳动强度较大的人员。
中暑轻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皮肤潮湿等症状,重者可能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3.热衰竭:因作业者在高强度、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机体各种物质代谢活动强烈,能量消耗量增加,而不足以补充消耗的能量,导致机体功能逐渐退化,出现虚弱、四肢无力、脉搏快速、心律失常等症状。
煤矿热害的危害煤矿热害直接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导致作业事故的发生,影响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煤矿热害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身体健康:由于煤矿作业环境恶劣,会对机体产生长期的刺激,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收缩等症状,从而引起多种心血管、神经、肌肉等方面的疾病。
2.导致事故的发生:煤矿热害会影响工人的意识和身体机能,容易引起睡意、困意、精神状况不佳等症状,从而增加煤矿事故的发生率。
3.影响生产效益:煤矿热害容易导致工人人数减少,劳动力效率降低,从而影响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煤矿热害的防治措施防止煤矿热害的发生,不仅能够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而且能够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和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煤矿中存在的高温环境给井下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煤矿的热害及防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煤矿热害是指煤矿中由于高温环境引起的疾病和工伤。
主要表现为中暑、热痉挛、热衰竭、中暑性晕厥等症状。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容易失调,导致中暑和其他热相关疾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的热害,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 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煤矿地下环境通风良好,能够及时将矿井中的热量和有害气体排出,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和湿度。
2. 设立降温设备和救生点:在煤矿中设置降温设备,如喷淋装置、冷风机等,为工人提供相对凉爽的工作环境。
同时,设置救生点,提供紧急救援和治疗。
3. 增强员工的健康意识:加强员工对热害的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鼓励员工在高温环境下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如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等。
4. 定期进行体温监测:对于从事高温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对高温工作场所进行技术改造:使用节能降温设备、改善工地排风系统等,以降低环境温度。
总之,煤矿热害及其防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解决。
只有加强预防措施、改善工作环境,才能更好地保障工人的生产安全和健康。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地下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等因素,矿井内温度往往较高,容易导致热害的发生。
煤矿工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受到热应激、中暑等热害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煤矿的热害防治十分重要。
一、煤矿的热害种类及症状1. 热衰竭:煤矿工作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出现体力疲乏、头晕眼花、乏力等症状。
2. 热晕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出汗过多,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
3. 热中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导致体温升高过快,出现面色潮红、皮肤湿润、体温升高、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
二、煤矿热害的防治措施1.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煤矿内的通风条件,增加新风量,使矿井内空气流通,减少温度升高的可能性。
2.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减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
3.加强工人体质训练: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提高工人的体质,增强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4.定期体检和体温监测: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热害的发生。
5.提供适当的防暑降温用品:为工人提供透气、吸湿、散热的工作服和适当的防暑饮品,帮助工人降低体温,减少热害的发生。
6.加强员工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加强对工人的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提高工人的防范意识,减少热害的发生。
7.及时处理热害事故:一旦发生热害事故,应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将受害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给予冷却、补水等急救措施,然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煤矿热害防治的意义1.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煤矿热害是一种严重威胁工人生命安全的疾病,防治热害可以有效减少工人患病和死亡情况的发生。
2.提高生产效率。
煤矿热害会导致工人身体不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防治热害可以提高工作环境、减少工人因病休假的情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减少经济损失。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引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然而,煤矿采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害,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问题依然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煤矿热害的形成原因煤矿采掘过程中,由于地下条件的限制,矿工们必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作业,同时,高温、湿度、二氧化碳等因素会导致地下煤矿的热害形成。
具体原因如下:1. 煤层自燃:煤矿中的煤层含有一定的挥发分和易燃物质,当煤层内部温度过高时,这些物质会自燃,产生大量热量和有害气体,进而引发火灾。
2. 高温环境:地下矿井的通风条件不佳,气温往往比地表高很多,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会加剧矿工工作时的不适感,甚至造成中暑等严重后果。
3. 湿度:由于矿井通风不良,地下环境湿度较高,加之矿工大量出汗,使得湿度进一步上升,给矿工带来不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可能引发疾病。
4. 二氧化碳积聚: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工与机械设备的作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由于矿井通风不良,这些有害气体很难及时排除,积聚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给矿工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二、煤矿热害防治技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热害,煤矿防治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以下是几种煤矿热害防治常用的技术措施:1. 加强通风控制:提高矿井的通风能力,加强空气流通,有效降低矿井的温度和湿度。
可以采用增加风量和提高风速的方式,推动空气的流通,降低通风阻力。
同时,定期清理矿井内的积尘,确保通风道畅通。
2. 有效降温:使用降温设备,如制冷设备、湿帘等,将矿井温度降至适宜的范围,保障矿工的工作环境。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采取适当降温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矿工中暑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煤层自燃监测:建立全面的煤层自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煤层自燃的迹象,采取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监测矿井内的气体浓度、温度和煤层温度等参数来实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火灾的发生。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煤矿矿井热害是指由于煤矿的封闭空间、矿井的地热、火灾、机电设备的热源、高温作业等因素导致的高温环境。
高温环境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中暑、中毒等危险情况。
因此,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调整作息时间、改善通风条件、提供合适的劳动保护设备及培训工人防暑知识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调整作息时间对煤矿工人的防暑效果十分显著。
炎热的夏季,白天的高温会对工人的身体产生很大的负担,因此,可以考虑将工作时间调整到早晨或者傍晚,避开高温时段。
此外,还可以在高温时段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让工人有时间休息和补充水分,以减轻工作的疲劳程度。
其次,改善通风条件也是煤矿矿井热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炎热的环境中,通风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气温,还可以促进空气流动,减少湿度和污浊物质的积聚。
因此,可以加大通风设备的投入,增强通风系统的效果,使空气能够流动起来,保持矿井内的空气清新。
另外,还可以通过增设通风冷却设备,如喷淋设备、风扇等,将冷却剂喷洒到工作区域,降低空气温度。
同时,提供合适的劳动保护设备对工人的安全和舒适度也具有重要意义。
选用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工作服、鞋袜等劳动保护用品,可以有效地保持工人的体温和湿度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给工人配备适当的防暑药物和防暑用品,如防暑药水、防暑帽、冰袋等,以应对高温环境带来的不适。
最后,培训工人防暑知识也是煤矿矿井热害防治的关键环节。
工人应该了解高温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防护措施,学习如何预防热射病、中暑等高温疾病的发生。
煤矿企业可以不定期地开展防暑知识培训,并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工人的应对能力和危机意识。
此外,还可以加强工人的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耐热能力。
综上所述,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应从调整作息时间、改善通风条件、提供合适的劳动保护设备及培训工人防暑知识等方面全面展开。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煤矿矿井热害对工人的伤害,维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的热害。
煤矿的热害主要包括煤尘爆炸、煤层火灾和煤炭自燃等问题,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热害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煤矿热害的认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首先,煤矿的热害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引起:1. 煤尘爆炸:煤尘是煤矿中常见且易燃的粉尘,当煤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遇到火源或电火花等外界热源就容易发生爆炸。
2. 煤层火灾:煤层火灾是指煤矿煤层中煤体的燃烧,一般由于电器设备、自燃等原因导致。
3. 煤炭自燃:煤炭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热源的作用,会发生自发燃烧现象,导致火灾。
其次,煤矿热害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 人员伤亡:煤尘爆炸、煤层火灾等热害事件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甚至是人员死亡,给煤矿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 装备损坏:热害事件中的高温、火焰等会对煤矿设备设施造成破坏,导致生产中断、设备报废等严重后果。
3. 资源浪费:热害事件发生后,煤炭资源的浪费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了有效地防治煤矿热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 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矿井工作面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煤矿通风系统改造:加大对煤矿通风系统的投入力度,优化通风系统设计,增加通风设备的数量和效率,及时清除煤尘和有害气体,降低煤尘爆炸和煤层火灾的发生概率。
3. 加强火灾监测和预警:采用先进的火灾监测设备,对煤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做好火灾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
4.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能够有效应对煤矿热害事故。
5.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完善煤矿消防设施建设,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建立灭火水源,提高火灾扑救的效率和成功率。
总之,煤矿热害是煤矿安全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浅析煤矿深井热害及其防治技术
浅析煤矿深井热害及其防治技术煤矿深井热害是指在煤矿深部开采过程中由于地温的升高、辐射热和通风造成的高温环境,对矿井工人身体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煤矿深井热害不仅影响了矿工的生产和生活,而且还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对煤矿深井热害的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实际生产中的有效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分析一下煤矿深井热害的成因。
矿井的深部地层温度通常高于地表温度,每往下深入100米,温度就会升高约3-4摄氏度。
矿井深部地温的升高主要原因是地热和矿体自身热量的影响。
矿体因为含有煤、瓦斯和水等热源,在开采过程中易造成地下温度的升高。
地下水的渗漏和地下大地的热传导也是导致矿井深部地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深井热害给矿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影响到矿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高温环境容易导致矿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还会引发中暑、晕厥、中风等严重的身体疾病。
煤矿深井热害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为了有效地防治煤矿深井热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通风系统是控制矿井温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优化通风系统,冷却矿井内部空气,是有效防治煤矿深井热害的关键。
二是加强对矿工的健康监测和防护措施。
通过对矿工进行身体健康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矿工身体健康状况,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可以减轻矿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压力。
三是加强煤矿深井热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科研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优化煤矿深井热害防治技术,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煤矿深井热害的防治工作不仅仅是科研技术和设备的改良,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宣传推广。
只有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矿工个人都能够加强合作和交流,才能够真正做到煤矿深井热害的全面有效防治。
通过对矿工的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矿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是防治煤矿深井热害的重要手段。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模版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模版一、热害定义及危害性分析1.1 热害的定义热害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中,由于机体热平衡紊乱,导致发生生理功能障碍或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状态。
1.2 热害的危害性煤矿作业环境通常温度较高,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起人们发生热衰竭、中暑、中暑性心脑血管疾病等,甚至危及生命。
二、热害的分类及表现2.1 热衰竭病症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眼花,眩晕等症状,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
严重时可引起昏迷和生命危险。
2.2 中暑病症表现为高热,皮肤干燥,口渴,头疼,体温过高,神志不清,肌肉酸痛等。
2.3 中暑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症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视物模糊等,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昏迷等症状。
三、热害防治措施3.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热害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使煤矿工作人员提高对热害的认知,以便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2合理调节工作环境通过降低煤矿工作区的温度,如使用降温设备、加强通风、喷淋降温等,减少高温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3.3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避免在高温环境中连续工作过长时间,以减轻工作人员的体力和心理负担。
3.4 提供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具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具,如通风设备、防护帽等,保障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和健康。
3.5 加强员工的体质训练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改善员工的体质,增强抵抗高温环境的能力。
3.6 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热害防治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加大对热害防治的监督力度,确保煤矿工作环境的安全。
3.7 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当发生热害事故时,要迅速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包括立即停止作业,及时送医治疗,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四、热害防治效果的评估4.1 建立热害防治效果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热害防治效果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员工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监测,以及对员工的满意度调查等。
4.2 定期进行热害防治效果评估定期进行热害防治效果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改进防治措施,提高热害防治效果。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范文(二篇)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范文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开采地点,每年吸引了众多工人从事矿业工作。
然而,由于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煤矿工人常常面临着各种健康和安全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煤矿的热害。
煤矿的热害是指工作环境中过高的温度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煤矿的热害及其防治措施。
煤矿的热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对工人身体的直接伤害,二是对工作效率的间接影响。
首先,煤矿的高温环境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的伤害。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体会大量排汗以维持体温平衡,这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从而引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同时,高温还会加重心脏和肺部的负担,容易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此外,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还会引发中暑、热衰竭等疾病,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其次,煤矿的高温环境还会对工作效率产生间接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工人的身体受到剧烈的负担,容易出现疲劳和体力不支的情况,从而降低劳动生产力。
此外,高温环境还会干扰工人的集中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增加工作错误和事故的发生几率,进一步影响劳动效率和工作安全。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的热害,煤矿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提高煤矿工作环境的通风和散热能力是关键。
煤矿企业应加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维护和改造,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应对矿井进行合理的散热设计,增加散热设施,降低矿井的温度。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通风和散热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定期清洗设备,消除隐患。
其次,煤矿企业应加强对工人的健康保护。
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重体力劳动。
同时,企业应提供充足的水源,鼓励工人多喝水,增加体液摄入,防止脱水。
此外,企业还应提供适宜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暑降温服装、饮用水等,确保工人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和健康。
最后,煤矿企业应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
企业应组织开展热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工人对热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现场管理,设置警示标识,指示员工避免高温区域,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范本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范本煤矿中存在着高温、高湿、高压等多种热环境,这些因素容易引起矿工出现中暑和热伤害等热害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煤矿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煤矿热害的防治范本进行详细介绍。
一、热害的危害及类型热害是指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从而影响身体正常功能的一种疾病。
热害主要包括中暑、热衰竭、热痉挛和热射病等症状。
1. 中暑:煤矿中的中暑主要是指矿工因工作环境的高温、高湿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引发机体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头痛、皮肤潮湿等。
2. 热衰竭:煤矿中的热衰竭是指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导致矿工的身体热量耗尽,无法维持身体正常耐受高温的能力。
症状包括头晕、四肢无力、出汗减少等。
3. 热痉挛:煤矿中的热痉挛是指长时间高湿度环境下,矿工因水盐平衡失调、大量出汗而导致肌肉痉挛。
症状包括四肢抽搐、腹部疼痛、口干舌燥等。
4. 热射病:煤矿中的热射病是由于长时间高温环境下,矿工的体温过高引起的身体病变。
症状包括头晕、呕吐、意识模糊等。
以上热害症状会给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热害的防治措施1. 加强热害监测:煤矿应该配备合适的热害监测设备,监测工作面、井下道路等关键区域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及时掌握热害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工作制度:煤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连续工作过久。
可以通过轮岗调整、适当减少工作时间等方式,减轻矿工的工作负担。
3. 合理安排矿工休息:在高温环境下,矿工应该定期进行休息,适当补充水分。
可以设置专门的休息区域,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清爽的环境。
4. 提供适宜的防护装备:煤矿应该向矿工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专业防暑降温服、防晒帽、防护眼镜、防滑鞋等,确保矿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能够有良好的保护。
浅析煤矿深井热害及其防治技术
浅析煤矿深井热害及其防治技术煤矿深井热害是指在煤矿深井中由于地层温度高、湿度大、风速慢等原因,人工开采煤矿时所产生的一种有害的热环境。
煤矿深井热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危害,不仅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也会对矿井的生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秩序造成重大影响。
煤矿深井热害的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深井热害主要表现为矿井内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不畅等,严重时会导致矿工中暑、中暑死亡,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深井热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矿井热害:煤矿深井地层温度高、地压大,矿井内通风受限,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矿井内空气温度升高,湿度增大,空气质量下降,造成矿工中暑、中暑死亡等事故。
2.井下设备热害:包括井下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行,容易发生设备故障、热失控等问题,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
3.煤层自燃热害:煤矿深井内由于地层温度高、湿度大等因素,煤炭容易发生自然发火,引发煤层自燃事故,造成严重的热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深井热害,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升级:煤矿深井通风系统是防治热害的关键。
通过优化升级通风系统,加大送风量和风速,增强矿井内空气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有效降低矿井内的温度和湿度,减轻矿工的热负荷,提高矿井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矿井降温技术的应用:采用矿井降温技术,通过喷淋降温、地下水利用降温、换热器降温等方式,降低矿井内的温度和湿度,改善矿井内的热环境,保障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3.矿井生产方式的改良创新:采用新型的矿井生产方式,如智能化采煤、自动化掘进等,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矿井内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有效降低矿工的热负荷和工作风险。
4.矿井热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矿井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矿井内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甲烷浓度等关键参数,及时预警热害风险,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生产秩序。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三篇)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1矿井热害的形成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
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
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
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
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
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
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
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
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3降温措施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
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为非人工制冷措施,即矿井通风;一般来说,在地温31℃以上、37℃以下时,可能产生热害,但这种热害一般通风方法(即:非人工风流的措施)就可以解决。
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
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1.矿井热害成因致使井下气温上升源有许多,而实际热源以目前笔者所见,分为井下岩石高温、井下热水热源、机电设备工作温度、化学氧化反应温度和空气压缩不均造成压温,总体看来,地热、机电设备运转释放热,煤矸石放热,以及空气压差自重压差放热等主要因素。
井下的高湿高温造成的热害,在《煤矿平安规程》中有明确规定,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度,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度,并且,当上述两企点的温度超过30和34度时,必需停止作业。
故当井下工作地点消失高温高湿时,应当对地点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对各参数进行跟踪测试,以便了解其危害缘由及危害程度。
2.井下高温对于井下平安生产的危害⑴高温发生时,工作人员体表温度上升,水盐代谢消失紊乱,身体各系统大量失水,转变身体主要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正功能。
⑵体温调整发生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简单失调,易疲惫,成为井下事故的发生隐患⑶生产效率降低⑷造成井下火灾事故的不行忽视的因素3.对于矿井温度的检测方法对于原岩地温的测定,是矿井热害的重要防治基础,对于矿井热源分析以及井下风流的温度测定所取得的基础参数也是比较重要的基础参数,并通过对于参数的确定来划分矿井热害等级,而测定方法通常有两种:深孔测温法与浅孔测温法,在测定时,需依据现场状况而定,由于随着井下通风时间的长短,围岩中的温度厚度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如通风1年的巷道,冷却厚度在18M,2年约为30M左右。
4.矿井热害等级的划分依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温测量若干规定》:平均地温梯度不超过3摄氏度/100M的地区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摄氏度/100M为高温特别区,原始岩温高于31摄氏度的地区为一级热害区,高于37摄氏度时为二级热害区。
5.对于井下热害的防冶技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高温矿井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如何有效的解决矿井高温问题已迫在眉睫。
目前使用采矿技术措施,如避开局部热源、加强通风、预冷进风风流等优化通风系统的方法在我国矿井热害治理中应用较为成熟,但是这种非人工制冷措施虽然经济有用,却受到诸多井下环境因素影响,时有降温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消失,一般只能降温2摄氏度左右,远远满意不了采掘工作面的降温需求,依据润成公司在淮南矿务局各矿井最终的实施效果来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人工制冷降温法。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热害是指煤矿工作环境中温度过高,导致工人身体受热损伤的情况。
在炎热的夏季或者高温作业环境下,矿工容易出现中暑、热衰竭等热害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对煤矿热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十分重要。
煤矿热害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体温调节失衡:高温环境中,人体通过出汗和皮肤散热来调节体温。
当环境温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能力范围时,就会导致体温过高,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会影响矿工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2. 中暑: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如果饮水不足或者盐分流失过多,就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体液失衡,从而发生中暑。
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抽搐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厥和死亡。
3. 热衰竭: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机体的散热机制会受到损害,造成出汗减少、皮肤干燥,导致体温过高、体力透支,出现疲劳、虚弱、乏力等症状,这就是热衰竭。
为了预防和减少煤矿热害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一、改善矿井环境:1. 保持通风矿井的良好通风,保证矿井内的空气流通,减少温度积聚。
2. 安装降温设备,如喷淋降温系统、风机降温系统等,及时降低矿井环境温度。
3. 采取隔热措施,如涂刷隔热材料、加装遮阳棚等,减少热量进入矿井内。
二、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1.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重体力劳动,尽量安排在清晨或夜晚进行。
2. 定期安排短时休息,让矿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来恢复体力和排汗。
三、保证饮食营养和补充水分:1. 提供适宜的饮食,包括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保证工人的能量供给。
2. 鼓励工人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应满足工作环境的需要,预防脱水。
四、个人防护措施:1. 工人应穿透气、吸汗、散热的工作服,以减少身体在高温环境下的不适。
2. 配备好透气性好的安全帽,避免头部积热。
3. 配备合适的护目镜或面屏,防止眼睛受热损伤。
4. 配备透气性好的手套和鞋子,减少手脚被热量烫伤。
5. 提供足够的防晒用品,如防晒霜、太阳镜等,保护皮肤和眼睛不受阳光暴晒。
矿井热害及防治
矿井热害及防治矿井热害是煤矿、金属矿等地下采掘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和安全问题。
当矿井深度超过300米、作业面积和日产量增加时,矿井内部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增大、水气含量增加,从而产生耐热感冒、中暑、热衰竭等热伤害,甚至因过度疲劳导致作业岗位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出现工伤事故等。
下面将从发生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阐述矿井热害及防治。
一、发生原因1. 矿井深度和作业范围的增加。
2. 相邻矿井采矿的干扰。
3. 采矿作业过程中的机械震动、爆破、通风和冷却系统的不足等。
4. 大量顶板和废渣堆积在井下,使其绝热性质增加,从而影响矿井的通风和冷却效果。
二、症状1. 耐热感冒:常在梅雨和夏季发生,病人体温略升,但不过39.5摄氏度,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头痛、身痛、乏力等,也可出现胸闷、咳嗽等呼吸症状。
2. 中暑:常在夏季高温天气中发生,颈部和脸部红肿,呼吸急促,体温可达41摄氏度以上,严重者可突然昏迷。
3. 热衰竭:在较长时间的高温暴露下,病人体力消耗、脱水、血容量减少,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干燥、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精神不振等症状。
三、预防措施1. 矿井一般应采用强制通风、制冷和降温等设施。
2. 废渣堆放应远离采矿区域,煤层底板及顶板应及时支护,防止矿井塌陷。
3. 作业区域应适量降温,必要时用环保物品喷雾降温,水泵系统应定期清理。
4. 建立矿区气象监测系统并已警报值管理,保证作业面和作业人员安全。
5. 对于作业人员,应选择合适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场所,同时实施良好的安全管理,如定期进行体检、适当安排换班时间等。
以上就是关于矿井热害及其防治的简介,热害对于矿区人员的健康是一项重要的威胁,矿区人员应及时了解为预防和治疗矿井热害所必需的知识,从而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但由于其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湿等热害问题严重,给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煤矿的热害防治已成为采矿企业和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
下面,我们将从热害的原因、热害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煤矿的热害及其防治。
一、热害的原因1.矿井深度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地下矿井内的温度也会逐渐升高。
一般来说,矿井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会升高1℃左右。
2.气候因素气温、湿度等气候因素对地下矿井的影响也很大。
在炎热的夏季和潮湿的雨季,地下矿井内的温度和湿度会升高。
3.采矿活动采矿活动不仅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和尘埃,还会产生热量。
随着采矿的进行,这些热量不断累积,使得地下矿井的温度逐渐升高。
4.自然地热地球内部的自然热量也是导致地下矿井温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二、热害的危害煤矿产生的高温、高湿等热害问题严重,其对矿工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健康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引起矿工身体虚弱、头晕、恶心、暴汗等不适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身体器官损伤或死亡。
2.工作效率高温、高湿环境下矿工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所述的身体不适症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温高湿环境下空气中所含氧量降低,使得矿工精神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
3.生产安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引起矿工的晕厥、昏迷等意外事故,对煤矿的生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三、热害的防治为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用以预防煤矿的热害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降低温度增强煤矿通风系统的效率,尽可能将煤矿内热空气以及产生的废气排出,让新鲜空气流通,降低温度。
2.控制湿度在通风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喷雾冷却和湿度控制等技术手段控制煤矿内的湿度,减少人员因为高湿度所引起的不适症状。
3.提高矿工抗热能力采取科学的饮食和休息方式,并加强矿工的体育锻炼,以提高矿工抗热能力。
4.增加设备投入研发和使用更加适合地下矿井环境的工业设备,减少设备产生的热量以及为矿工提供相对好的工作条件。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煤矿矿井热害是指矿井工作面和矿井内空气温度过高,超过了工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导致工人发生热害的一种现象。
煤矿矿井热害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防治煤矿矿井热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煤矿矿井热害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煤矿矿井热害的原因1. 高温气流的直接作用矿井煤层中的火山、热液活动等造成了地下煤层内部充满高温气体,高温气流通过矿井巷道和工作面流动,直接导致矿井内空气温度的升高。
2. 煤自燃和渗漏的瓦斯煤矿中存放的煤炭会自发地发生自燃,产生大量热量和瓦斯,煤炭与大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一步增加矿井内空气的温度。
3. 设备和机械的运转所产生的热量煤矿中的机械设备如电机、输送机等长时间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加热周围的空气,进一步增加了矿井内的温度。
4. 巷道和工作面的空气流通不良矿井中的巷道和工作面的通风不良,无法及时将矿井内的热量和污浊空气排出,导致矿井内空气温度升高。
二、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方法1. 完善通风系统合理的通风系统对防治煤矿矿井热害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合理设置通风风门和风机,保证煤矿内空气的流通;另一方面要对通风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提高巷道和工作面的空气流通通过合理设置巷道和工作面的位置和方向,保证空气的流通。
可以采取增设风井和空井,增加巷道的通风护理面积,提高矿井内空气的流通性。
3. 控制煤炭自燃和瓦斯煤炭自燃和瓦斯的产生是导致矿井热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煤炭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处理煤炭自燃的迹象。
对于瓦斯的处理,可以采取随矿井风流排放、抽放瓦斯、利用瓦斯和处理瓦斯等方法。
4. 加强设备和机械的维护机械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于运转时间较长的设备,可以考虑增设散热器等措施,防止设备过热。
5. 加强工人的防护和管理对于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的工人,要提供适合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和防高温手套等。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三篇)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1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均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应根据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采用经鉴定的气温预测方法,进行矿井气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应有降温措施。
3对气温超限矿井,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4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综合采用利用天然冷源、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人员集中处的局部风速、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于降温的通风方式、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疏放或封堵热水、个体防护等措施。
5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拓开采系统、巷道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制冷降温范围、采深、冷负荷、矿井涌水量及水质和水温、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掘机械化程度、热源及条件类似矿井的经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降温方式。
6井下空气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井下空气处理设备、设施,应根据空调系统和需处理的空气量、冷负荷等,综合采用直接蒸发式、水冷表面式、喷淋式冷却器或喷淋硐室;(2)井下空气处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在各降温地点分别处理;(3)当需处理的空气量较大、冷负荷较大或狭长空间自然空气温度差大于10℃,用单一空气处理设备或设施难以达到效果或不经济时,宜采用综合的空气处理方式。
(4)空气处理设备的处理风量,应根据冷负荷与送风温差确定,但不得大于供给所在巷道处的风量。
对掘进工作面,其处理风量不得超过该工作面全负压供给该处风量的70%。
7制冷机冷凝热排除方式应根据降温方式、冷凝热量、水源的水质和水量及水温、矿井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深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排除冷凝热时,可采用冷却塔或天然水体;(2)当采用井下集中空调系统降温方式时,如果井下水水质、水量、水温合适或经处理合适,应优先采用井下水排除冷凝热;井下水不适用时,应对矿井回风排除冷凝热、将冷凝器循环冷却水排至地面进行降温处理等排放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井下利用回风排除冷凝热时,回风风流湿球温度不宜高于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135-71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
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
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
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
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
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 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
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
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
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3 降温措施
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
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为非人工制冷措施,即矿井通风;一般来说,在地温31℃以上、37℃以下时,可能产生热害,但这种热害一般通风方法(即:非人工风流的措施)就可以解决。
二为人工制冷来冷却风流的措施,也称为矿井空气调节;在地温达到37℃以上的地区,一般来说,单靠加强通风降低温度难以达到目的,应考虑采用人工制冷降温系统。
矿井通风是采用机械或自然的通风方法,为矿内采掘工作面及机电硐室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来冲淡、带走有毒有害气体,以满足工作人员和产生的要求。
具体措施有:加大通风强度,可以降低风温、改善气
候条件;改革通风方式,将上行风改为下行风,可使工作面的风温降低1~2℃;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如缩短进风路线的长度,在巷道环境条件和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风路越短风流升温越小。
在高温矿井中,当采用加大风量等非人工冷却系统措施都无法使矿内气温达到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时,就必须采取人工制冷冷却风流的措施,也就是采用制冷设备对矿内空气进行冷却。
巴西、德国、南非、俄罗斯等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井降温的工作;我国也开展了矿井降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建立起多个井下集中降温系统。
4 个体保护
在矿内某些气候条件恶劣的地点,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不宜采取风流冷却措施时,可以让矿工穿上冷却服,以实行个体保护。
穿着冷却服是保护个体免恶劣气候环境危害的有效措施;它的作用是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防止其对身体的对流和辐射传热;使人体在体力劳动中所产生的新陈代谢热能,较容易
地传给冷却服中的冷媒。
供矿工穿着冷却服,必须满足降温以便于劳动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在高温环境里作业的矿工应该注意多饮水,以补充汗液的流失,防止脱水;注意营养,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补充能量的代谢;注意饮食,补充汗液中失掉的盐分;注意休息,恢复体力,保持身体健康等。
5 地热的利用
地热(包括地下热水)是矿井热害的主要热源,但在一定条件下,地热又可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
如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低,当井筒有淋帮水时,往往发生冰冻,造成卡罐、坠罐、落冰伤人和管道冻裂等事故,同时过低温度的风流还会危害工人健康,降低劳动生产率;利用地热来预热矿井的冬季进风,达到防冻、保证井筒安全提升的目的,即为地热利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在矿山,由于热水的出现,一方面加重了矿井热害的程度,使治理热水成为这类矿山开发中不可缺少
的措施和步骤;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情况下,热水又是资源,成为矿山的宝贵财富。
热水作为能源和水源,可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服务;当矿井热水含有某种或某些有益的矿特质和微量元素,达到饮用水或医疗用水的标准时,其利用价值将更大。
在矿山,开发利用矿井热水,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不必设置专门的热水开发工程,矿井系统本身就是热水开发工程的主体,可以节省投资。
因而,对于矿井地热、矿井热水、应除弊与兴利相结合,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为目的。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