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合集下载

乌海深度解析

乌海深度解析

乌海深度解析《乌海深度解析》乌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城市之一。

虽然乌海地处内陆,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这座城市具备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深入解析乌海市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旅游业和文化特色等方面。

首先,乌海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主要包括煤炭、盐、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

其中,煤炭资源是乌海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乌海每年开采的煤炭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乌海还有大量的盐矿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盐业基地之一。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乌海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基础。

其次,乌海市经济发展迅猛。

近年来,乌海市积极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乌海市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向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转型。

乌海市成功从传统的矿产经济转变为现代化的资源加工和能源开发利用中心,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炼油等为主导的多元化工业体系。

乌海市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是胡尔济国家海洋公园,这里风景秀丽,水天一色,是海洋文化的重要代表。

此外,乌海市还有乌海湿地公园、黄河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区,以及巴彦淖尔草原等壮丽的自然景观。

乌海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乌海市也拥有独特的多元文化。

乌海市是海南蒙古族自治县的主要城市,蒙古族和汉族在这里共同生活并形成了多元文化。

乌海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蒙古文化艺术展、民族歌舞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总的来说,乌海市是一座富含自然资源和充满发展潜力的城市。

它的经济发展迅猛,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多元。

通过深入了解乌海市的经济、自然资源、旅游和文化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座城市,并发现其宝藏的潜力和机遇。

《乌海深度解析》为我们揭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自然环境

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自然环境

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自然环境地质简况:海南地区地层、岩性和古生物化石的遗存现象显示,今海南地区的地质发展过程是复杂多样的。

太古代,距今约17亿年,受吕梁运动影响,发生近东西向延展的强烈褶皱变动,伴之有岩浆活动,岩层深度变质。

元古代,距今约12.9亿年,岩石沉积分布在桌子山和甘德尔山。

这一时期地壳升降频繁,海相沉积不稳定,地层有缺失现象,其岩浆活动及岩石变质都较弱。

古生代,距今5.7~2.2亿年,这是今海南地区地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早寒武纪晚期,地壳下降,海水广泛入浸,海中无脊椎动物活跃,以三叶虫为盛。

沉积中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较多。

寒武纪末期、地壳普遍上升,造成沉积间断,直至中奥陶纪才又下降,沉积了较厚约石灰岩,含有笔石化石。

自中奥陶纪沉积后,该区同整个华北地区一样,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处于大区域整体上升剥蚀阶段。

使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全部缺失,从中石炭纪开始,地壳又下降,海水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浸入,形成大片湿地和沼泽。

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森林覆盖大地。

其中以鳞木、封印木和羊齿植物最为旺盛。

至二叠纪出现松柏、银杏和苏铁植物,从而造就了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地层中丰厚的煤炭资源。

中生代,距今约2.2亿~7000万年。

受印支运动影响,三叠纪之初,地壳缓慢上升,桌子山、甘德尔山隆起,鄂尔多斯台地相对下降。

随之又出现强烈的燕山运动,地壳大幅度不均匀升降,致使沉积很薄的三叠系和白垩系地层被蚀,侏罗系地层缺失。

并且发生了较显著的褶皱和断裂变动。

新生代,距今约7000万~100万年。

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此时,今海南地区升降差异很大。

第三纪渐新世刚有沉积,晚期地壳复又上升,导致中新统缺失。

在上新统与更新统之间,再次经历了一次较强的造陆运动,使近东西向的正断层广泛发育。

同时,黄河地堑式断陷开始强烈下降,接受陆相碎屑沉积,到全新世,今海南地区地壳活动趋于相对稳定,形成与今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

地层:海南地区地层,属西北区域地层表所划分的华北地层区陕甘宁边缘分区的贺兰山小区。

乌海市沙漠治理现状

乌海市沙漠治理现状

内蒙古乌海市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情况一、乌兰布和沙漠对乌海的危害情况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

乌海的北部和南部紧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

处于沙漠的重重包围之中。

按照国家林业局对我国沙区类型的划分,乌海属于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沙化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报告,乌海175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荒漠化面积达到103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9.12%。

沙化土地面积36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荒漠化、沙化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比例高达80.12%,其中中重度沙化面积363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的98%。

乌海,实际上是一片沙海。

乌兰布和沙漠扩展的主要方向是东进南移。

而且扩展速度非常惊人。

据有关资料记载,上世纪60年代初,乌兰布和沙漠东缘距乌海尚有近30公里。

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随着沙漠的快速前移,现在的乌达区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被乌兰布和沙漠吞没。

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已经由黄河西岸的阿拉善盟扩展到黄河东岸乌海市的海勃湾区,侵蚀面积近100平方公里,而且全部形成了新月型和半月型的流动沙丘。

沙丘相对高度有的竟达到50多米。

严重的荒漠化和沙化,导致了乌海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

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60毫米(2005年仅有81.5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500毫米,是降水量的21倍。

沙尘天气、沙尘暴频发,日平均风速大于3米/秒的日数最多达到301天,扬沙以上风沙天气最多达到80天。

8级以上大风天气最多达到52天,沙尘暴平均每年20次。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乌海自然气候的真实写照。

全市植被盖度不足25%,沙化地区几乎寸草不生。

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二、乌海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区位和作用首先,从地理位臵看,乌海处于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库布齐沙漠南部、毛乌素沙地北部边缘。

是乌兰布和、库布齐两大沙漠东进南移与毛乌素沙地的汇合点。

在乌海开展有效的防沙治沙将沙漠边缘锁定在现在的位臵,就可以消除三大沙漠握手的可能。

我的家乡—乌海

我的家乡—乌海

乌海市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 乌海市煤炭资源丰富,炼焦用煤占内蒙古已探明 焦煤储量的60%,经济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 冶金为主。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优质焦煤、 煤系高岭土、石灰岩、铁矿石、石英砂、白云岩 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好、易开采、相对集中 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其中,优质焦煤占内蒙 古已探明储量的75%,是国家重要的焦煤基地;石 灰石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煤系高岭土储量11 亿吨以上。潜在的经济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得 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为乌海的矿业发展提供了 资源保证。
乌海的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乌海常住人口为 53290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 43492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7977人,增长22.53%。年平 均增长率为2.05%。
民族
乌海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96725人,占93.21%;蒙 古族人口为18952人,占3.5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 17225人,占3.2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汉族人口增加88599人,增长21.71%;蒙古族人口增加 4941人,增长35.2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437人, 增长34.70%。
乌海的经济
2012年乌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56亿元,按可比价 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连续1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亿元,增长6.5%;第二产 业增加值413.19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 144.51亿元,增长11%。按常住人口计算,乌海人均 GDP达到103242元,比上年增长12.6%,按年均汇率计 算折合16355美元。
古城旅游
主要包括汉代古城遗址、明代烽火台、马 堡店遗址、秦长城遗址等。汉代古城遗址 位于北新地乡城梁村的碧野里,有一堆长 三百米,宽三百米左右的土丘,据考察这 是汉代的古城墙,极有可能是汉武帝沿黄 河修建的三十座城池中的一座。这里,曾 出土过汉代的五铢钱、半两钱,以及大量 带有纹饰的陶片等。

乌海市地理环境资料

乌海市地理环境资料

乌海市能源发展现状一,内蒙古地区的能源状况(一)内蒙古地区的能源现状内蒙古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

宁夏八个省区,中东部地区处于环渤海(京,津,唐)经济圈,西部地区处于呼(市),包(头),银(川),兰(州)经济带,蒙东地区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内蒙古资源密集,全区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人/每平方公里,为全国人口密度的15%,内蒙古有森林3.1亿亩,草原13亿亩,耕地1.1亿亩,森林草原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稀土、煤炭、天然气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能源是内蒙古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及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能源工业逐步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能源工业经济体系。

随着近年来内蒙古重点建设的西电东送、城乡电网改造、煤炭深加工和转换及出口煤基地、西气东输、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热电联产六大能源工程的开展,能源工业正成为拉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矿产资源: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135种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83种,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5种,67种矿产保有量居全国前十位,内蒙古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5%,世界的50%,年均生产量为4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截止2007年6月底,内蒙古已查明和与查煤炭资源储量6583.40亿吨。

其中,422处煤炭产地的2892.64亿吨查明资源储量已进入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库。

贵金属矿产查明岩金资源储量106.769吨、银资源储量21344.79吨,煤炭和贵金属储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位。

煤炭产业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煤炭资源大省和产煤大省,煤炭储量、产量、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二。

目前,已建成的煤炭基地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呼伦贝尔、赤峰市、乌海市和锡林郭勒盟,并且形成大、中、小相结合,以煤炭为主,包括地质勘探、设计、施工、机械制造、科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

乌海环境调研报告

乌海环境调研报告

乌海环境调研报告乌海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边缘地带。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乌海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乌海的环境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乌海的空气质量是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

由于乌海是一个工业城市,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城市中存在大量的烟囱和工业排放口,排放的烟尘和化学物质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

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雾霾现象非常严重,能见度低,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这种情况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明显的风险。

水污染也是乌海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乌海市位于蒙古高原和黄河交汇处,这使得乌海水资源相对丰富。

然而,由于乌海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乌海的湖泊和河流水体呈现出黑色或浑浊的状态,水中富含各种有害物质。

这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水生物产生了严重影响。

土壤污染也是乌海城市面临的问题之一。

乌海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导致土壤污染。

此外,工业废弃物和农药的使用也对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乌海的一些农田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这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了风险。

此外,乌海市的城市垃圾处理也存在问题。

乌海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大,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

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许多街道和社区存在乱倒垃圾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乌海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了工业污染的治理和监管,推行了环保型工业生产,加大了对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治理力度。

此外,乌海市还加大了市民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鼓励居民采取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骑自行车。

然而,乌海市仍然面临巨大的环境挑战。

我们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环境意识培养和教育。

同时,应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理,以保护乌海市的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乌海市自然资源

乌海市自然资源

乌海市自然资源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座以煤炭资源为主要支柱的城市。

乌海市自
然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煤炭、盐湖、湖泊和草原等。

乌海市所处地理位置独特,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煤炭资源
乌海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煤炭资源
的开发利用为乌海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
煤炭资源的开采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何平衡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成为亟
待解决的问题。

盐湖和湖泊
乌海市境内拥有大面积的盐湖和湖泊资源,其中的乌海盐湖是中国三大内陆盐湖
之一。

这些盐湖和湖泊资源不仅是乌海市的重要景观,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

如何科
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湖泊资源,成为乌海市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草原资源
乌海市还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这些草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不仅滋养着当地的
畜牧业,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海市政府积极推动草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致力于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体来说,乌海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为当地经济和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也需要在开发利用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乌海水资源情况汇报

乌海水资源情况汇报

乌海水资源情况汇报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海市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就乌海市的水资源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首先,乌海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的稀缺性。

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区域,年降水量较少,加之高温多风的气候特点,导致水资源的供给相对不足。

因此,乌海市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必须更加注重节约和合理利用,以确保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其次,乌海市的地下水资源是主要的补充水源。

由于地表水资源的匮乏,乌海市主要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然而,长期以来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甚至出现了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因此,乌海市需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来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乌海市的水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海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尤其是乌海市周边的煤矿开采和加工产生的尾矿、废水等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乌海市需要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和治理,改善水体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乌海市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当前,乌海市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难以实现。

因此,乌海市需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机制,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乌海市的水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许多改善的空间。

只有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推动乌海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乌海市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乌海水资源情况汇报

乌海水资源情况汇报

乌海水资源情况汇报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副省级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乌海市的水资源情况一直备受关注,因为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下面我将对乌海市的水资源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乌海市的地下水资源丰富。

乌海市地处神府山北麓,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埋深一般在50米以下,水质优良,可直接饮用。

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和工业生产都主要依赖地下水。

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地下水资源面临着过度开采和污染的压力,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其次,乌海市的地表水资源相对较少。

乌海市地处内陆,没有大型河流经过,只有一些小型湖泊和水库。

其中,乌海湖是乌海市的地标性水域,也是乌海市的主要水源之一。

乌海湖水质较好,但受到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影响,需要加强治理和保护。

再次,乌海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乌海市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但目前,乌海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不高,存在着浪费现象。

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乌海市的水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乌海市的水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乌海湖等水体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因此,需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治理力度,净化水体,改善水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乌海市的水资源情况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一定优势和潜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乌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广大市民都能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共同建设美丽的乌海城市。

乌海简介介绍

乌海简介介绍

些仪式既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也表达了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
03
饮食文化
乌海地区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以羊肉、奶制品为主要食材,其中烤全
羊、手扒肉等美食深受游客喜爱。
03
经济与产业
能源产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乌海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 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 该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
电力产业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乌 海市也发展了电力产业, 以满足本地区及周边地区 的电力需求。
农业与畜牧业
种植业
乌海市的气候适宜,适合种植多 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
畜牧业
乌海市也发展了畜牧业,如养牛 、养羊等。
04
旅游景点
甘德尔山
总结词
文化历史景点,风景秀丽,适合登山和观光。
详细描述
甘德尔山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是一座集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山峰。山上有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 代岩画、庙宇等,展示适合登山爱好者和游客前 来观光游览。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乌海市的美景,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乌海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城市概述 • 历史与文化 • 经济与产业 • 旅游景点 • 美食与特产 • 总结与展望
01
城市概述
地理位置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地处黄河上游,与鄂尔多斯 市隔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
乌海市东、北、西三面环山, 南临黄河,地势西南高、东北 低。
乌海市是华北与西北地区的结 合部,同时也是内蒙古西部地 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THANKS
感谢观看
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乌海市也积极发 展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 和风能发电等。
制造业
化工产业

乌海概况

乌海概况

乌海历史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是一座新兴的资源性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区,总人口45.91万人,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乌海地区只有410名居民。

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的开通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各族儿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这里。

1961年10月1日,海勃湾市和乌达市正式成立,分别隶属于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

1976年1月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合并,成立乌海市。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和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还是“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开发运行的大通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臵。

市政府所在海勃湾区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526公里,距巴彦淖尔市临河区151公里,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50公里,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392公里,距阿拉善盟巴音浩特镇188公里。

1988年乌海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实验区和对外国人开放城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成组配套,得天独厚,是一片待开发建设的热土。

乌海市矿产资源储备量大、品位好、易开采,并且相对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

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

乌海市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市区105公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蔬菜瓜果生产,是国内可与新疆吐鲁番地区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乌海市无核白葡萄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两次获得金奖。

物华天宝,地杰人灵。

乌海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三个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一是桌子山岩画群,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珍品,分布广、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古朴,在国内外岩画界占有很高的地位;二是被学术界称为“活化石”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四合木;三是拥有亚洲之最,长40米、底径1米的石炭纪硅化木。

乌海简介概况

乌海简介概况

乌海简介概况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盐湖城市。

乌海市位于华北地区的腹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盐湖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化工工业生产基地。

乌海市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渤海,是沿海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

乌海市的交通非常便利,拥有京沈、京沪、京哈等多条高速公路穿过市区,同时乌海港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之一。

乌海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鄂尔多斯文化的发源地——白塔遗址。

同时,乌海市也是蒙古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独具特色。

乌海市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重点发展盐化工、工艺美术、旅游业等产业。

同时,乌海市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绿化和美化,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和绿色出行等低碳发展之路。

乌海市概况简介

乌海市概况简介

乌海现状及投资环境介绍一、乌海概况乌海市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

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丰富。

多年平均9.6402℃,降水量159.8毫米。

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

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乌达和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并成立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和滨河新区管委会,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户籍人口44.5万),有蒙、汉、回、满等40个民族,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96%,全国排名第四位。

乌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拥有“黄河明珠”、“乌金之海”、“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赏石之城”的美誉。

“黄河明珠”——乌海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开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乌海湖”,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宁夏沙湖的5.4倍,使乌海市成为依山傍水、水绕城中、特色鲜明的独特格局,环境更加优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明珠”。

“乌金之海”——乌海市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

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多万吨;煤系高岭土储量在1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白云岩、耐火粘土、硅石储量也很可观。

乌海文案短句

乌海文案短句

乌海文案短句乌海——走进北方之珠引言: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被誉为“北方之珠”。

这个美丽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乌海,您可以领略到北方的壮丽风光,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体验到独特的草原文化。

本文将概述乌海市的风貌和特色,带您一同走进这个迷人的城市。

1. 概述:在乌海市,您可以感受到北方平原的开阔和震撼。

乌海地处黄河河谷,具有丰富的地下矿藏,是中国最大的含碱湖盆地之一。

这里矿泉水丰富,鱼虾资源丰富,是一个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热门之地。

同时,乌海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的能源重镇之一。

1.1 自然风光:乌海市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

乌海湖是中国第四大咸水湖,也是乌海市的地标性景观。

碧波荡漾的湖水边,有着连绵起伏的丘陵,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这里的湖面上常有许多划船游玩的游客,湖边的花园和休闲广场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此外,乌海还有壮丽的戈壁滩景观,黄河沿岸的草原和湿地保护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无论是河畔散步,还是探险地下深处,乌海的自然风光都会让您流连忘返。

1.2 历史文化:乌海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兴安盟文化广场是乌海市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之一,常有各种演出和展览在此举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乌海的文化传统。

此外,乌海还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古迹和纪念碑,如五星红旗塔、阿尔泰战役烈士纪念碑等,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崛起和发展。

乌海的博物馆也是历史爱好者的必去之地,这里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展示了乌海独特的文化魅力。

结论:乌海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它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底蕴吸引着许多游客。

这里的壮丽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将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乌海是一个不可错过的选择。

走进乌海,您将发现这座北方之珠的璀璨之处,感受到这个城市的魅力。

乌海自然状况

乌海自然状况

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米千米。

全市建成区面积55.8平方千米。

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

总人口45.9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3.01万人,占总人口的93.68%,农区人口2.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

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

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1.5—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1.5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乌海市地理环境

乌海市地理环境

乌海市能源发展现状一,内蒙古地区的能源状况(一)内蒙古地区的能源现状内蒙古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

宁夏八个省区,中东部地区处于环渤海(京,津,唐)经济圈,西部地区处于呼(市),包(头),银(川),兰(州)经济带,蒙东地区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内蒙古资源密集,全区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人/每平方公里,为全国人口密度的15%,内蒙古有森林3.1亿亩,草原13亿亩,耕地1.1亿亩,森林草原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稀土、煤炭、天然气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能源是内蒙古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及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能源工业逐步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能源工业经济体系。

随着近年来内蒙古重点建设的西电东送、城乡电网改造、煤炭深加工和转换及出口煤基地、西气东输、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热电联产六大能源工程的开展,能源工业正成为拉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矿产资源: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135种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83种,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5种,67种矿产保有量居全国前十位,内蒙古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5%,世界的50%,年均生产量为4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截止2007年6月底,内蒙古已查明和与查煤炭资源储量6583.40亿吨。

其中,422处煤炭产地的2892.64亿吨查明资源储量已进入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库。

贵金属矿产查明岩金资源储量106.769吨、银资源储量21344.79吨,煤炭和贵金属储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位。

煤炭产业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煤炭资源大省和产煤大省,煤炭储量、产量、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二。

目前,已建成的煤炭基地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呼伦贝尔、赤峰市、乌海市和锡林郭勒盟,并且形成大、中、小相结合,以煤炭为主,包括地质勘探、设计、施工、机械制造、科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广网2006-12-25[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大中小] [关闭]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米千米。

全市建成区面积55.8平方千米。

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

总人口45.9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3.01万人,占总人口的93.68%,农区人口2.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

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

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1.5—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1.5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乌海市概况

乌海市概况

乌海市自然概况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西部,位于东经106°36′00″-107°46′14″,北纬39°10′00″-39°55′00″,是包兰铁路连接西北各省区的门户,是华北、西北两大地区的纽带和桥梁。

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银川平原, 北近河套沃野。

南北长69公里, 东西宽42公里。

面积1754平方千米,东临鄂托克旗,西连阿拉善左旗,北与巴盟磴口县毗邻,南与宁夏自治区石嘴山接壤。

至2005年底人口46.50万。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市人民政府驻海勃湾区,邮编:016000。

代码:150300。

区号:0473。

拼音:Wuhai Shi。

【行政区划】乌海市辖3个市辖区。

设5镇16个办事处。

海勃湾区面积 529平方千米,邮政编码016000。

海南区面积1005平方千米,邮政编码016030。

乌达区面积 220平方千米,邮政编码016040。

2002年以后乌海市行政区划一览表【历史沿革】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击败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收复河南地(辖境今巴彦淖尔盟乌加河以南、鄂尔多斯高原),将原有九原郡改为五原郡,又增设朔方郡,郡治在三封县(今巴盟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的陶升井,又称麻弥图库庙古城)。

朔方郡下设10县,在今海勃湾地区设置沃野县。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筑沃野县城(今海勃湾区北新地古城)。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南匈奴浑邪王附汉后,乌达地区为武威郡之北境地。

东汉末年到三国、晋、十六国时期,活动在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号称“五胡”,大多进入长城以南,移居黄河流域。

他们互相争战或者与中原王朝较量,形成长时间战乱局面。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广网2006-12-25[] [] [字号 ] []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米千米。

全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千米。

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

总人口万人,其中城区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农区人口万人,占全市人口的%。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

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

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乌海市概况简介【精选】

乌海市概况简介【精选】

乌海现状及投资环境介绍一、乌海概况乌海市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

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丰富。

多年平均9.6402℃,降水量159.8毫米。

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

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乌达和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并成立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和滨河新区管委会,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户籍人口44.5万),有蒙、汉、回、满等40个民族,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96%,全国排名第四位。

乌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拥有“黄河明珠”、“乌金之海”、“书法之城”、“沙漠绿洲”、1“葡萄之乡”、“赏石之城”的美誉。

“黄河明珠”——乌海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开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乌海湖”,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宁夏沙湖的5.4倍,使乌海市成为依山傍水、水绕城中、特色鲜明的独特格局,环境更加优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明珠”。

“乌金之海”——乌海市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

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多万吨;煤系高岭土储量在1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白云岩、耐火粘土、硅石储量也很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广网2006-12-25[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大中小] [关闭]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米千米。

全市建成区面积55.8平方千米。

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

总人口45.9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3.01万人,占总人口的93.68%,农区人口2.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

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

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1.5—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1.5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径流量年际、年内变化大,丰水年与枯水年水量相差悬殊,从几倍到几十倍,这剧烈变化使得用地表水灌溉用水保证程度很低。

以年内变化看,径流量集中在6—9月份,个别年份10月份有径流,其他时间一般无径流,由于雨量集中,一般情况,降雨历时短,强度大,常形成暴雨山洪,造成水土流失。

乌海市的水土流失区主要集中在丘陵区,其侵蚀模数为100—1000吨/平方千米。

径流水质一般较好,矿化度小于1克/升,多为碳酸型水,适于农林牧业灌溉用水。

黄河和山洪水泥沙含量大,又富有有机质,是引洪淤灌的良好水源。

地下水主要靠降水入渗和少量凝结水回灌入渗及黄河侧向入渗补给而形成。

乌海市的地下水以黄河两岸最为丰富,冲积洪积扇次之,山地丘陵地区较少而且分布极为不均衡。

总的趋势是由黄河两岸向东西逐步递减。

按其成因、分布、埋藏和水特性划分,可分为:第四纪冲积洪积砂卵石层潜水和承压水及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喀斯特水、三迭系砂岩孔隙裂隙水和承压水、寒武系石灰岩裂隙水、石炭系孔隙裂隙潜水和承压水五大类。

1、第四纪冲积洪积砂卵石层水和承压水(1)全新统冲积粉细砂潜水。

分布于黄河冲积阶地一带,含水层为粉细砂夹少量砾石,厚约5—20米,埋藏稳定,潜水位线一般小于5米,至黄河边1米即见水,水质良好。

(2)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潜水。

分布于宽谷洼地及山间沟谷中,含水层为中细砂及砾石,厚约2—10米。

近山麓水量较大,水位较深,向洼地中心至沟谷中水位变浅,沟谷上下游的水位与水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上游含水层厚度薄,水量较少,水位较深,至下游含水量增厚,水量较少,水位埋深变浅,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米,近山麓深度可达10米。

(3)全新统一更新统冲积洪积砂卵石潜水和承压水。

分布于海勃湾北部和乌达冲积洪积扇的下部,含水层以松散的卵石、砾石、中粗砂为主。

冲积洪积层很厚,含水层埋藏在70米以下,上部以潜水为主,下部及部分地段有粘土及砂质粘土隔水层形成承压水。

更新统含水层分布稳定、变化小、厚度大、水量丰富,是该市最有希望的含水层之一,水质良好,矿化度在1克/升以下,单井涌水量一般在100立方米/小时以上。

2、三迭系砂岩孔隙裂隙水和承压水主要分布在桌子山、岗德尔山中部的宽谷洼地及海南区的公乌素一带。

含水层以中粗砂、石英岩为主,局部地段有页岩沉积物构成承压水。

潜水层厚度近60米,水位一般在10—20米,含水层不均,富水性较差,水质较劣。

3、寒武系石灰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岗德尔山一带,含水层为竹叶状灰岩和深层石灰岩,含水层受裂隙程度的控制。

由于石灰岩泥质成分高,裂隙和喀斯特溶洞不太发育,因此,富水性较差、水量小,但在断裂带附近裂障发育,富水性较好。

4、石炭系孔隙裂隙潜水和承压水在卓子山西麓和拉僧庙一带有大面积分布,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岩,裂隙较发育。

在石炭系的上部有潜水,水位一般在10米以内,个别达10余米,下部为承压水含水层,承压水头很高,富水性较差。

5、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喀斯特水主要分布桌子山、岗德尔山和拉僧庙一带,山露面积甚广。

在200米深度内,石灰岩破碎、有裂隙、喀斯特溶洞发育,储水构造大,补给区广,水埋藏于深部的溶洞中,水量丰富,但水量受裂隙和喀斯特发育程度的影响,富水性变化大。

一般看来,石灰岩断裂带含水性较好,断裂带喀斯特泉水水量大,该含水层水质较好。

二、气候乌海市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

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可见光照资源丰富。

多年平均9.640.2℃,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36.6℃,多年平均日照时间数为3138.6小时,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能155.8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为156—165天;历年平均降水量159.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42%,平均蒸发量3289毫米;年平均风速2.9米/秒,瞬间最大风速33米/秒。

乌海是发展种养业及高效农业光热资源最充足、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所有北方的农作物都适宜在这里种植,并产高质优。

三、自然资源(一)矿产资源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多数质量较好,分布集中,配套性较好。

域内拥有煤、铁、铅、锌、铜、镍、金、银、锗、镉、电石灰岩、水泥灰岩、制碱灰岩、熔剂灰岩、耐火粘土、高领土、水泥配料粘土、膨润土、白云岩、辉绿岩、紫砂粘土、砖瓦粘土、矿泉水等37种,矿产地82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25种。

矿产规模达到大型的矿床有8处,中型21处,小型25处。

域内迄今已探明的主要矿种的保有储量为:煤炭27亿吨、铁矿757万吨,制镁白云岩514万吨,耐火粘土36940万吨,软质耐火粘土81万吨,高岭土213万吨,溶剂灰岩35642万吨,制碱灰岩14340万吨,电石灰岩2554万吨,水泥灰岩18333万吨,含钾而岩2367万吨,水泥配料及砖瓦粘土7436万吨,硅质原料矿产1113万吨,紫砂粘土358万吨,石膏1304万吨。

潜在的经济价值为4278亿元。

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为乌海市矿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和工业“食粮”。

(二)土地资源乌海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2/3.东部是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部有五虎山山,均呈南北向带状延伸。

中间为宽谷沟地,由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麓、五虎山东麓的冲积洪积扇与黄河冲积阶地构成,约占总面积的1/3。

黄河纵贯南北。

域内土壤有6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157个土种。

6个土类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灰漠土占21.98%,棕钙土23.34%,栗钙土0.003%,风沙土7.1%,草甸土1.3%,盐土0.01%,除以上六种土壤类型外,其余均为难利用的土地。

其中:有平沟床、流动沙丘、裸岩等无法利用的土地1164.38公顷。

本市植被稀疏。

覆盖率小于5—10%面积很大,加之土壤多为沙质或第四纪冲积物,其结构松散,在水、风的作用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全市有宜耕地14347.97公顷,宜果地12678.2公顷,宜林地16110.57公顷,宜牧地、宜封禁育草地17868.2公顷,不宜利用地8752.11公顷。

宜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一二级阶地上。

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139961.39公顷,建设用地15628.72公顷,未利用地11646.38公顷。

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扬水灌溉,是发展灌溉式、绿洲式、观赏型农业的良好地带。

大量的未利用土地为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土地后备资源。

(三)水资源黄河流经市区105千米,平均河宽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

黄河水由于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库调节影响,年内水位变化较大,幅度一般为2—4米。

乌海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来源地降水入渗,少量凝结水、回灌入渗和黄河测向入渗补给。

据内蒙古水文总局初步测算,乌海市地下水资源稳定开采量为11200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9500万立方米,并同黄河形成自然互补系统,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水资源。

(四)植物资源乌海市野生植物已查明的有69种、181属、279种。

在这些植物中,有药用植物甘草、锁阳、肉苁蓉、苦豆根、麻黄、远志、罗布麻等;有造纸植物松叶猪毛菜、红河、油蒿、籽蒿等;有国家二级濒危珍稀保护植物四合木、半日花、锦刺、沙科青、胡杨等,特别是四合木的科学研究价值无可估量。

乌海市天然林资源面积30万亩。

主要有四合木、沙冬青、霸王、白刺等天然灌木林。

其次,在李华中滩、胡杨岛等黄河夹心滩及黄河沿岸的部分河漫滩上分布的天然河岸林,树种有沙枣、胡杨、河柳、黄白茨灌丛等。

西桌子山沟谷徒壁上亦有零量天然散木分布,树种主要有山榆、黑桦、山杏、杜松等。

乌海的野生植物大部分植株矮小,但萌生力旺盛,对于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

据2001年乌海市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结果,全市宜林地面积115万亩。

规划到2010年,将全市宜林地绿化治理。

重点建设10万亩葡萄基地、10万亩梭梭基地、60万亩柠条基地,积极发展林业后续产业,建设葡萄酒、葡萄饮品加工企业,柠条平茬饲料加工企业及纤维板厂,力争达到林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景观资源乌海市既有雄浑壮阔的黄河景观,又有突兀陡峭的高山峻岭,还有沙漠、草原等塞外独特风光,以及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

1、黄河沿岸风光。

黄河穿流市区105千米,由南向北顺流而下,沿途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河心岛(滩),犹以生长珍稀保护植物命名的胡杨岛和面积500公顷的大中滩、200公顷的李华中滩最为人称道,是黄河中少有的滩岛。

胡杨岛上,十几米高的胡杨树连片成林,郁郁葱葱,河水环岛缓流而过,实为黄河奇观。

岛上已建起了游泳池、跑马场、娱乐场所及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旅游度假设施多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