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专题训练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三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2)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4)自非亭午夜分..夜分:半夜(5)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6)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8)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9)不以疾.也疾:快(10)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1)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2)绝.多生怪柏绝:极高的山峰(13)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15)每至晴初霜旦..霜旦:下霜的早晨(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3.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6.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古文专项训练复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古文专项训练复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古文专项训练复习题(附答案)一、相关内容填空1、名句识记⑴、少壮不努力,。

⑵、气蒸云梦泽,。

⑶、,徒有羡鱼情。

⑷、明月松间照,。

⑸、,莲动下渔舟。

⑹、最喜小儿无赖,。

⑺、,借问行人归不归。

⑻、兔从狗窦入,。

⑼、杨柳青青著地垂,。

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2、理解背诵⑾、《岳阳楼记》中,作者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的远大政治抱负。

⑿、《长相思》中写风吹雪打账篷的喧噪声搅扰了怀乡思绪的句子是,。

⒀、《岳阳楼记》中“洞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

⒁、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真是“”(《醉翁亭记》)⒂、刘欣同学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习英语,不仅词汇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口语水平也较以前大有进步,同学们都说“,。

”(《孙权劝学》)⒃、新市长上任两年,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岳阳楼记》)⒄、《清平乐·村居》中最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是,。

⒅、《采薇》中烘托出士兵们因思乡之切而沉重抑郁的心境,也预示着归途的艰辛,为下句“行道迟迟”作铺垫的句子是,。

⒆、《十五从军征》中描写归乡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⒇、《长歌行》中比喻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3、文学常识⑴、《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史书,是西汉整理的。

⑵、《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其创作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先生评价它“”。

作者,(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字。

⑶、《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是继《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体通史。

他是(朝代) 家,家。

字,谥,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⑷、《公输》选自。

墨子,名,是春秋战国之际家学派的创始人。

⑸、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也是家的经典之一,共有篇,从内容上分为、、三类;从创作手法上分为、、三类,合称“《诗经》六艺”。

⑹、《乐府诗集》,中国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全书100卷。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三峡》郦道元,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沿溯.阻绝___________(2)良.多趣味___________(3)空谷传响.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第①段写出了“山之高”的特点,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欣然..起行( )(2)盖.竹柏影也( )6.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8.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为突出“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十五、阅读陶渊明《桃花源记》,完成1~4题。

(15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

黄发( )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 )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

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

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停数日,辞去/成礼而去D.既出,得其船/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把“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渔人进出桃花源是文章的线索,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一线贯穿,平铺直叙。

B.渔人从山上的小口进入桃花源以后,发现那里桃林美艳,土地平整,房屋整齐。

C.渔人后来“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使人觉得桃花源真真假假,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D.“皆叹惋”这细节描写,写出了桃源人忧叹自己和平安宁的生活被外人破坏了的情态。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一、通假字积累- “便要还家”中“要”通“邀”,邀请。

- “日光下澈”中“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词-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例如“阡陌交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今义:男子的配偶。

- 小生- 古义:年轻人。

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三、一词多义1. 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 具答之(代词,指代桃花源中人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 乃记之而去(代词,指代小石潭的景色)- 心乐之(代词,指代水声)-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之(往,到)2.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全石以为底(当作)-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四、重点实词解释- 缘溪行(沿着)- 落英缤纷(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欲穷其林(尽,走到尽头)-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篁竹(竹林)- 水尤清冽(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整块)- 卷石底以出(弯曲)五、特殊句式1. 省略句-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省略主语和宾语)- (我)以其境过清,(我)不可久居。

(省略主语)2. 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六、重点句子翻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翻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附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锐兵刃,彀弓弩,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B.先驱曰:“天子且.至!”且:将要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规定D.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谢:感谢(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甚矣,汝之.不惠B.军细柳:以.备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是焉得为.大丈夫乎D.成礼而.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交代了汉文帝劳军的背景。

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汉王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扎军队,此时的边境地区正处于战备状态。

B.周亚夫是文章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

C.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

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将军,内心颇为不满D.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在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汉文帝长驱直入;而到了细柳营,在营中只能慢行;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4)将题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专项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言文专项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钴铒潭记①柳宗元钴铒潭在西山②西。

其始盖冉水③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④势峻,荡击益暴,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⑦游也,一旦款⑧门来告日:“不胜官租私券⑨之委积,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⑪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⑫.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注释】①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

因潭形如熨斗,故名。

②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

③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

④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

⑤啮:这里是侵蚀的意思。

⑥轮:喻水的漩涡。

⑦亟:屡次,时常。

⑧款:敲打。

⑨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

⑩芟:除草。

⑪贸财:换取钱财。

⑫迥:辽远。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

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有删改)【注】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闭。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③咸来问讯()(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列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念:②相与:③空明:④盖: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B.怀民/亦未寝C.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联系上下文,下列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理解:此句是作者的夜游感慨,月夜常有,竹柏也常见,但是只有作者和友人张怀民这样清闲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理解:本文写景较为简洁,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净雅致的感觉。

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二、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部编版本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文言文专项学习练习

部编版本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文言文专项学习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打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丽。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来往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素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这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

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多日,辞去。

局内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这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崇高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翻译以下加点词语。

缘溪行__________芳草鲜美____忧如如有光______________.....屋舍俨然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具答之___________便要还家__________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_...便扶向路____________寻向所志___________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寻病终______________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2.翻译以下句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丽。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本文寄望了作者如何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可否变为现实?今日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这个社会理想?4.谈谈“桃花源”的比喻义。

5.本文以为线索。

(word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word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⑶香远益.清()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⒉.翻译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⒊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5、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为.宫室、器皿、人物()⑵中轩敞者为.舱()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⑷高可二黍许.()⒉翻译下面句子:⑴尝贻余核舟一。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⒋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一.试题(共27小题)1.【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

②安事:何用。

③捐:花费。

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策:②其真无马邪其:③臣闻古之君人闻:④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A.潭西南而望B.中峨冠而多髯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学而时习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2.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日光下澈.( )(4)以.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在平时要特别注重做好练习题来巩固知识!没有头绪的话,不妨赶紧和店铺一起来做份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以:(1)全石以为底(2)卷石底以出(3)以其境过清2.为:(1)全石以为底(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以其境过清4.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2)不可知其源5.差:(1)参差披拂(2 )其岸势犬牙差互6.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征于色(4)生于忧患7.而:(1)而后作(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发:(1)发于畎亩(2)发于声9.拂:(1)行拂乱其所为(2)拂士10.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隶而从者11.乍:(1)波色乍明(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12.然:(1)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娟然如拭13.信:(1)必以信(2)小信未孚14.故:(1)公问其故(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2.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3.举于版筑之间古义:今义:4.举于士古义:今义:5.牺牲玉帛古义:今义:6.小大之狱古义:今义: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古义:今义:8.恶能无纪古义:今义:9.可以一战古义:今义:10.又何间焉古义:今义:11.肉食者鄙古义:今义:三、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日光下澈2.夫能不以游堕事3.曾益其所不能4.门人然烛来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潭西南而望2.斗折蛇行3.其岸势犬牙差互4.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人恒过7.公将鼓之8.齐人三鼓9.一鼓作气10.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11.请师之12.心奇之13.勿误樵苏14.不过早樵而暮归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参考答案一、1.(1)介词,用(2)表承接的连词,不译(3)介词,表原因2.(1)动词,当“作为”讲(2)动词,“成为”3.(1)形容词,清澈(2)形容词,冷清4.(1)副词,大约(2)助动词,能够5.(1)形容词,长短不一(2)动词,交错6.(1)介词,从(2)介词,到(3)介词,在(4)介词,由于7.(1)表承接的连词(2) 表并列的连词8.(1)起,被任用(2)表现9.(1)阻挠,违反(2)同“弼”,辅佐,辅弼10.(1)由(2)跟随11.(1)初,始(2)突然12.(1)连词,表示转折,但是(2)……的样子13.(1)形容词,诚实(2)名词,信用14.(1)名词,缘故(2)连词,所以二、1.离开前往,到某处2.年轻人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捣土用的杵建筑,修路4.狱官士兵5.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6.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7.只是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8.疑问代词,安,哪讨厌,憎恶9.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 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10.参与隔开,不连接11.鄙陋,目光短浅指品德低劣三、1.澈:通“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对文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户”,可以根据成语“门当户对”中的“户”字,推出其含义为“门”。

B.“欣然起行”中的“然”,作词尾表示状态,可翻译为“……的样子”。

C.“念”本义为思念、想念,“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应理解为“考虑、想到”。

D.“盖竹柏影也”中的“盖”,通过迁移的方法,勾连“功盖三分国”中的“盖”,可解释为“胜过、超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多用散句,间用整句,自然成文,涉笔成趣,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B.“怀民亦未寝”中,一个“亦”字展现了二人的心有灵犀,意趣相投。

C.文章写月光空灵澄澈,写藻、荇清丽淡雅,月光的空灵与水中植物相互呼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

D.文章寥寥数笔,叙事简洁、写景如绘,作者将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传达了复杂幽微的心境。

4.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请你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印证。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①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②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③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3)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晓雾将歇(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1)沉鳞竞跃.译文:(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5.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五)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2.翻译下列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4.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5.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6.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7.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文中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妾妇之道( )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3)居天下之广居( ) (4)无违夫子( ) 5)得志,与民由之()(6)往送之门,戒之曰()7)必敬必戒,无违夫子()3.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4.简答题. (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2.(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词语.(1)发于畎亩之中:()(2)举于市:()(3)空乏其身:()(4)行拂乱其所为:()(5)人恒过:()()(6)而后作:()(7)而后喻:()(8)入则无法家拂士:()(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曾益其所不能:()(11)衡于虑:()(12)法家拂士:()2.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简答题.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想要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2.(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3.4.(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5.6.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4.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5.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6..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八)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解释下面中加点的词.(1)天子且至且:()(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谢:()(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曩:()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B、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到的情况作铺垫.C、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营军纪严明,可将士目中无人.D、选文末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5.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6.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二)1.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2.A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2.(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3.5.(1)湍急、清澈;4.(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5.(3)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6.(三)(四)7.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8.2.(1)遂:于是,就(2)寝:睡觉③但:只(4)消散(5)欣赏9.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11.4.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12.5.(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3.(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五)15.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③却(可是,但是)④通(同)“返”,返回⑤遮蔽(遮住,遮掩)16.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17.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18.1.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5.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5.6.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6.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 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7.(六)《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9.1.(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0.(2)是/ 焉得为/ 大丈夫乎11.2.(1)方法(2)这,这样的人;能够(3)居住(4)违背12.(5)得到、实现(6)训导(7)谨慎13.3.(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14.(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15.4.(1)“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6.(2)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8.1.(1)被任用;(2)集市;(3)财资缺乏;(4)扰乱;(5)常常;(6)犯错误;19.(7)有所作为;(8)了解、明白;(9)在国内;(10)在国外;(11)匹敌、相当;20.(12)同“增”,增加;(13)同“横”,梗塞、不顺;(14)同“弼”,辅佐21.2.C22.3.D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概括:知错就改,坚强、积极的面对生活,同时也要有英明的国君和辅佐君主的贤士.24.(七)25.1.(1)苦于(2)顽固26.2.(1)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27.(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28.3.D29.4.嘲讽、怀疑语言、动作30.5.(1)意思上的相同点,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31.(2)情感上的不同点,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32.6.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33.(八)34.1.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1)将要(2)规定(3)告知(4)先前35.3.(1)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36.(2)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4.C(并没有体现将士们目中无人)37.5.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38.6.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39.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40.评论列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曰,何坐?曰,坐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缚者曷为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字注音。


了.不悲


2.解释加点的字。 子敬俱.病笃 语时了.不悲 便径.入坐灵床上
而.子敬先亡 便索.舆来奔丧 弦既.不调
何.以.都不闻消息 子敬素.好琴 因恸绝.良久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因恸绝良久
②.月余亦卒
③.子敬素好琴
④.便径入坐灵床上
⑤.便索舆来奔丧
⑥.此已丧矣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 而是妙趣横生地说: “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 义之路,简称马路。”记者又问: “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 谈,可是, 在这样的外交场合, 又不便回绝, 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两个! 一个男厕所, 一个女厕所。 ” 答:
《人琴俱死亡》练习
C.便索舆来奔丧
D. 因恸绝良久
3、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其实 / 味 / 不同
B.其 / 实味不 / 同 C.其/ 实味 / 不同
D.其实 / 味不 / 同
4、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9)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10 )圣人非所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课文的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寥寥数语, 就把人写活了, 请用一个词概括晏子的性格特点。
楚王闻.之 ____ 晏子将使.楚___ 寡人反取病.焉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①.谓左.右.曰 古义: ②.其.实.味不同 古义: ③.寡人反取病 .焉 古义:
, 今义: ,今义: ,今义: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寡人反取病焉”的结果可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____________
10.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 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 分别用两个以上成语概括 )
晏子:
楚王:
11.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 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答:
12.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
8.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
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何以都不闻消息
⑧.都不哭
4.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
① .何以都不闻
, 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 比为
;把“橘” 比为
,
把“枳” 比为

你知道吗,从现代植物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因此“橘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
那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反驳楚王吗?
答:
13. 课文讲晏子使楚受辱,请你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20XX年 7 月 26 日,数百名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云顶高原第一世界酒店遭受了侮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八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班级
姓名
.
《晏子使楚》 (一)
1.给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意思。 ( 4 分)
晏子将使楚 (

今方来,吾欲辱之, (
王曰,何坐?(

齐人固善盗乎?(
) )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2 分)
A.楚王赐晏子酒
B. 圣人非所与熙也
辱。起因是房卡被画上不雅图案。 数百名中国游客强烈要求酒店高层出面解释道歉,
并集体
前往酒店大堂静坐示威。 大家高举房卡, 并拒绝接受酒店方提供的水和食物。 就在中国游客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议论纷纷要求面见管子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你结合下面的例子说说外交家们外交的品质。 一次, 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 “总理阁下, 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
⑸齐人固善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
。( 2 分 )
6、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从容以对,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设喻,使楚
王十分尴尬, 其实“橘”指的是:
国人,“枳”指的是:
国人。( 2 分)
《晏子使楚》 (二)
1.给下列字注音。





2.解释加点的字。 楚王赐.晏子酒 王曰:“何坐.?” 齐人固善.盗乎?
缚者曷.为者也 吏二缚一人诣.王 圣人非所与熙.也
5. 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A.晏婴,齐之习辞者 B .缚者曷为者也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C .圣人非所与熙也 )
D .为其来也
A.齐人固善盗乎 无阙处
B .缚者曷为者也 C .圣人非所与熙也
D .略
7.①翻译“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答:
②翻译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