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谏逐客书考点讲解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谏逐客书考点讲解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谏逐客书考点讲解第一项作家、作品《谏逐客书》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战国时楚国上蔡人。
战国末入秦,为秦王迎政的客卿,后来官至丞相,始皇死后被杀。
是秦代著明的政治家、散文家,代表作《谏逐客书》、李斯的碑文有、《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
歌颂秦朝的功德,对后代的碑志铭文有影响。
第二项文体知识《谏逐课书》,书指上书,奏章。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的议论文犀利深刻、论辨雄健,富有气势。
第三项主旨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文中以前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用客卿而成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又举了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重物轻人,继而从理论上说明驱客与纳客的利害,最后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呼应。
全文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qie以为过矣。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共五段,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二段: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而成帝业的历史事实,说明客卿不可磨灭的功绩。
第三段: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
而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第四段:对比分析,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的利害关系。
第五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驱逐客卿将遭之秦国危亡。
本文层次清楚,结构严密,无懈可击。
第五项写作特点1.论点鲜明。
开门见山,使文章一开头就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干净利落,毫不隐讳。
2.论据充足。
论据有历史事实,现实事例,理论佐证。
(1)历史事实。
本文第二段,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帝业,即秦穆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而强盛。
惠王用张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昭王用范睢打击豪门贵族,奠定帝业基础。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然后作者归纳:1)归纳一段得出结论,紧扣中心论点。
2017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选择题一、 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体裁是A. 五言古诗B. 五言律诗 C. 五言绝句 D. 杂言诗2.沈从文《边城》表现的地域风情是A. 闽东风情B. 湘西风情C. 赣南风情D. 北平风情3.下列诗人中,诗风苍凉悲壮的是A. 曹操 B. 陶渊明C. 李白 D. 王维4.下列作品中,借用了乐府旧题的一组是A. 李白《行路难》、杜甫《蜀相》B. 陆游《关山月》、李白《行路难》C. 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D. 王昌龄《从军行》、白居易《杜陵叟》5.下列作品中,同属于人物传记的是A. 《张中丞传后叙》《陈情表》 B. 《五代史伶官传序》《马伶传》C. 《李将军列传》《冯谖客孟尝君》 D. 《李将军列传》《马伶传》6. 《苦恼》《猎人笔记》《麦琪的礼物》的作者依次是A. 屠格涅夫、欧·亨利、契诃夫 B. 契诃夫、屠格涅夫、欧·亨利C. 欧·亨利、契诃夫、屠格涅夫 D. 契诃夫、欧·亨利、屠格涅夫7.下列关于作品、作者、体裁搭配完全正确的是A. 《报刘一丈书》——侯方域——书信体议论文B. 《论毅力》——梁实秋——议论文C.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书信体驳论文D. 《陈情表》——李斯——奏章8.关于苏轼《前赤壁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44A. 是一篇文赋B. 文章的语言骈散相间,音韵和谐C. 文章在结构上采用的是主客问答、伸客抑主的方法D. 文章对景物描写体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9.关于《陌上桑》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44A. 是一首汉乐府民歌B. 是一首叙事诗C. 诗中主人公是罗敷D. 是一首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10.下列作品中,属于记事散文的是A. 曹禺《日出》 B. 郁达夫《故都的秋》C. 茅盾《香市》 D. 鲁迅《灯下漫笔》11.冰心、郁达夫、徐志摩曾参加的文学社团依次是A. 文学研究会、新月社、创造社B. 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新月社C.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D. 新月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12.下列关于“词”的常识表述错误的是44A. 词起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B. 词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C. 词有词牌,不同词牌有不同的押韵规则D. 词可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并以“豪放派”为正宗13. “天下为公”“狡兔三窟”两个成语依次出自A. 《礼记·大同》《冯谖客孟尝君》 B. 《季氏将伐颛臾》《李将军列传》C. 《冯谖客孟尝君》《季氏将伐颛臾》 D. 《李将军列传》《礼记·大同》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44A.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B. “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是韩愈、柳宗元C.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王维、白居易D.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15.下列各句中,同时采用了对偶、夸张的是A.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201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四
201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四《谏逐客书》第一项作家、作品《谏逐客书》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战国时楚国上蔡人。
战国末入秦,为秦王迎政的客卿,后来官至丞相,始皇死后被杀。
是秦代著明的政治家、散文家,代表作《谏逐客书》、李斯的碑文有、《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
歌颂秦朝的功德,对后代的碑志铭文有影响。
第二项文体知识《谏逐课书》,书指上书,奏章。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的议论文犀利深刻、论辨雄健,富有气势。
第三项主旨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文中以前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用客卿而成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又举了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重物轻人,继而从理论上说明驱客与纳客的利害,最后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呼应。
全文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共五段,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二段: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而成帝业的历史事实,说明客卿不可磨灭的功绩。
第三段: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
而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第四段:对比分析,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的利害关系。
第五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驱逐客卿将遭之秦国危亡。
本文层次清楚,结构严密,无懈可击。
第五项写作特点1.论点鲜明。
开门见山,使文章一开头就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干净利落,毫不隐讳。
2.论据充足。
论据有历史事实,现实事例,理论佐证。
(1)历史事实。
本文第二段,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帝业,即秦穆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而强盛。
惠王用张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昭王用范睢打击豪门贵族,奠定帝业基础。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然后作者归纳:1)归纳一段得出结论,紧扣中心论点。
2017年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谏逐客书》
2017 年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谏逐客书》《谏逐客书》
《作家作品》
李斯,战国时楚国人;对于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重要作用;
其散文长于说理,富有文采。
《谏逐客书》载于《史记-李斯列传》。
“书”这里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重点)
《主旨》
要认真阅读课文后面的注释1,理解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
(重点)
本文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纳客而成就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列举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该重物轻人,并从理论上面说明逐客与纳客的利害关系,从而指出逐客是不利于秦国事业发展的,逐客是错误的。
《疑难词句》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窃:私下;过:错误)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以:因此;殷盛:富足;乐用:乐于为国效力)
3、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获:俘获;举:攻取; 治强:富强)
4、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散:使——散;从:合纵;西面:面向西;施;延续)
5、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向使:当初假使;却:拒绝;内:纳)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跨:统一;制:制服)。
2017年重庆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重庆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孟子》B.《论语》C.《庄子》D.《老子》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3.《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B.层递C.对偶D.对比4.《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满招损,谦得益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是()A.演绎、对比B.归纳、对比C.类比、归纳D.对比、比喻6.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A.中国文明的实质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C.奴化心态D.中国历史的可怕7.《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的意思是()A.参加国之一B.三个国家中的一个C.三个国都中的一个D.国都的三分之一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出处是()A.《史记》B.《论语》C.《左传》D.《资治通鉴》9.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刻画南霁云性格的描写无关的是()A.博闻强记B.拔刀断指C.义不忍食D.射塔明志10.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白居易B.刘禹锡C.柳宗元D.李白11.茅盾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A.《幻灭》B.《子夜》C.《霜叶红似二月花》D.《虹》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A.《蚀》三部曲B.“爱情三部曲”C.“激流三部曲”D.“抗战三部曲”13.“分崩离析”“贻笑大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B.《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C.《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D.《陈情表》《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14.《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A.崇奉国粹B.热心复古C.创造第三样时代D.赞颂固有精神文明1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0.00)1.《李将军列传》选自( )(分数:1.50)A.《史记》√B.《汉书》C.《左传》D.《战国策》解析:《李将军列传》选自《史记》,记叙了西汉名将李广的战斗生涯,赞扬了他抗击匈奴的卓越功绩。
2.《谏逐客书》点明题旨的方法是( )(分数:1.50)A.开门见山,篇首点题√B.画龙点睛,篇末点题C.首尾叙议,中间点题D.隐含于叙事中解析:《谏逐客书》一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3.《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所指斥的是( )(分数:1.50)A.武姜B.郑庄公C.共叔段√D.公子吕解析:《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是郑庄公斥责共叔段的话。
4.在下列诗作中,以弃妇为抒情主人公的是( )(分数:1.50)A.《短歌行》(其一)B.《燕歌行》C.《氓》√D.《长恨歌》解析:《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沉痛地诉说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抒发了胸中郁积的怨愤。
5.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分数:1.50)A.传记B.奏章C.文论D.史论√解析: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著名史论文,论述了国家的兴盛和衰亡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
6.中国诗歌史上,被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是( )(分数:1.50)A.《春江花月夜》√B.《出塞》C.《离骚》D.《孔雀东南飞》解析:《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名篇,该诗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赞誉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7.《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以勇气制服的人是( )(分数:1.50)A.朱眦B.白孝德C.焦令谌D.郭晞√解析:段太尉以勇气制服的是郭子仪的三儿子郭晞。
陕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
(一)识记
1、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2、本文的文体类型。
李斯写给秦王的一篇奏章。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
2、本文运用的铺陈方法。
铺排集中在二、三段: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成帝业的历史事实和秦王喜用别国的色乐珠玉却排斥客卿。
大量列举事实做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的力量。
3、本文运用排比句、对偶句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排比句接踵联翩:“臣闻地广者人众厖”,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对偶:“强公室,杜私门”,“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等。
有的是同义强化,有的是反向对比,不仅增强了语义的表达作用,而且产生了句式的对称美和音调的节奏感。
(三)简单应用
1、简析本文论据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三个论据从三个方面论证不能逐客的原因:用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成帝业的历史事实,说明客卿的功绩;秦王喜用别国的色乐珠玉却排斥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想统一天下的目的相违背: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的利害关系。
(四)综合应用
1、具体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归纳法:“四君八士”一段:“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
对比法:三个论证的段落均有。
2、具体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总一分一总。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二、三、四从历史、现实和理论方面论证;第五段总结全文。
专升本考试备考大学语文语文选择题重点知识
1、《樊迟、仲弓问仁》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祖上是宋国贵族。
曾任鲁国司寇。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宣称“克己复礼”。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
《论语》今本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易经》、《尚书》、《春秋》、《礼记》艺术赏析:言虽简意颇丰,语只片而形甚显。
语言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2、《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行齐、宋、滕、魏等国。
曾任齐宣王客卿,将“仁”发展成为“仁政”。
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
其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思想资源。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今传七篇。
宋代,《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孟子有重民、亲民的理想,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缘木而求鱼”艺术特色:善于辩论,逻辑推理、善用比喻、寓言等方式,排比、叠句等修辞在语言上,孟子散文明白晓畅,简洁凝练,不事辞藻,对后事文章语言影响很大。
3、《原君》——《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称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明诸生,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党重要成员,受魏忠贤迫害而死。
黄宗羲师从刘宗周,曾被南明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
著作:《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南雷诗历》《明文海》(编)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原君》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抨击“家天下”思想。
文章敢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的胆识。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标志着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24年河南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河南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与茅盾、巴金齐名的另外一位长篇小说家是______A.沈从文B.丁玲C.鲁迅D.老舍2、《左传》的体例是______A.纪传体B.国别体C.断代体D.编年体3、曾国藩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告诫儿子要______A.仁厚博爱,知廉耻B.读书明理,勤俭自持,严谨做人C.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D.淡泊名利,忠厚做人4、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创作中短篇小说三百余篇,长篇六篇,游记三篇。
以下属于他的作品的是______A.《套中人》B.《红与黑》C.《最后的常春藤叶》D.《项链》5、______被誉为“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A.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李白《蜀道难》C.王昌龄《出塞》(其一)D.杜甫《北征》6、魏徵向皇帝李世民上书劝谏的文章是______。
A.《谏逐客书》B.《上枢密韩太尉书》C.《答司马谏议书》D.《谏太宗十思疏》7、下列诗歌不属于边塞诗的是______A.《燕歌行》B.《从军行》C.《出塞》D.《归园田居》8、下列诗歌属于边塞诗的是______A.《将进酒》B.《春怨》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登高》9、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的是______。
A.李商隐B.李白C.白居易D.杜甫10、下列小说集中属于志人小说的是______A.《世说新语》B.《博物志》C.《搜神记》D.《幽明录》11、《过秦论》(上)先从秦国的强盛说起,渲染秦国历代君主的功业和秦始皇的威势,为日后秦国的覆亡作铺垫,这种写作手法是______A.欲扬先抑B.欲抑先扬C.前后照应D.侧面烘托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______之”。
A.践行B.实践C.实验D.笃行13、曹操的《短歌行》(其一)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引自______A.《诗经》B.《楚辞》C.《乐府诗集》D.《古诗十九首》14、写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名句的作者是______。
4《谏逐客书》-- (陕西省语文专升本考试笔记)
4《谏逐客书》-- (陕西省语文专升本考试笔记).txtcopy(复制)别人的个性签名,不叫抄袭,不叫没主见,只不过是感觉对了。
遇到过的事一样罢了。
《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中心论点,指出逐客是错误的)(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因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为论据,说明客卿的功劳)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而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抉提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举出大量事实,说明重物轻人,绝非一代英主所为)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之《谏逐客书》(2)
3、谏逐客书﹝1﹞第一段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
翻译:臣听说一些官吏建议您驱逐所有的客卿,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原文:昔缪公求士[3],西取由余于戎[4],东得百里奚于宛[5],迎蹇叔于宋[6],求丕豹、公孙支于晋[7]。
翻译: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面从戎国聘请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求来了丕豹和公孙支。
原文: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8],遂霸西戎。
翻译:这五位贤士,都不生长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来个诸侯国,结果在西戎称霸。
原文:孝公用商鞅之法[9],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亲服,获(俘获,战胜的意思)楚、魏之师,举(攻克,占领)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
翻译:秦孝公采用了卫国人商鞅制定的法令,改变了民间的风俗,人民因此而殷实兴盛,国家因此而富强,百姓愿意为国家效命,诸侯也亲近顺服,俘获了楚国和魏国的军队,攻取了上千里的土地,国家至今太平强盛。
原文:惠王用张仪之计[10],拔三川之地[11],西并巴、蜀[12],北收上郡[13],南取汉中[14],包九夷[15],制鄢、郢[16],东据成皋之险[17],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18],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19]。
翻译:秦惠王采用了魏人张仪的计策,攻占了三川的土地,西面吞并了巴、蜀,北面收得了上郡,南面攻取了汉中,吞并了楚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区域,控制了鄢城、郢都,东面占据了成皋这个险要的关口,割取了肥沃富饶的土地,于是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来侍奉秦国,当初所建立的功业一直延续到现在。
原文: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20],强公室,杜私门[21],蚕食(形容像蚕食桑叶一样,逐步攻取各诸侯国领土。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B.五言律诗C.五言绝句D.杂言诗2.沈从文《边城》表现的地域风情是()A.闽东风情B.湘西风情C.赣南风情D.北平风情3.下列诗人中,诗风苍凉悲壮的是()A.曹操B.陶渊明C.李白D.王维4.下列作品中,借用了乐府旧题的一组是()A.李白《行路难》、杜甫《蜀相》B.陆游《关山月》、李白《行路难》C.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D.王昌龄《从军行》、白居易《杜陵叟》5.下列作品中,同属于人物传记的是()A.《张中丞传后叙》《陈情表》B.《五代史伶官传序》《马伶传》C.《李将军列传》《冯谖客孟尝君》D.《李将军列传》《马伶传》6.《苦恼》《猎人笔记》《麦琪的礼物》的作者依次是()A.屠格涅夫、欧·亨利、契诃夫B.契诃夫、屠格涅夫、欧·亨利C.欧·亨利、契诃夫、屠格涅夫D.契诃夫、欧·亨利、屠格涅夫7.下列关于作品、作者、体裁搭配完全正确的是()A.《报刘一丈书》——侯方域——书信体议论文B.《论毅力》——梁实秋——议论文C.《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书信体驳论文D.《陈情表》——李斯——奏章8.关于苏轼《前赤壁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是一篇文赋。
B.文章的语言骈散相间,音韵和谐。
C.文章在结构上采用的是主客问答、伸客抑主的方法。
D.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体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9.关于《陌上桑》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B.是一首叙事诗。
C.诗中主人公是罗敷。
D.是一首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10.下列作品中,属于记事散文的是()A.曹禺《日出》B.郁达夫《故都的秋》C.茅盾《香市》D.鲁迅《灯下漫笔》11.冰心、郁达夫、徐志摩曾参加的文学社团依次是()A.文学研究会、新月社、创造社B.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新月社C.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D.新月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12.下列关于“词”的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词起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60篇课文)+课文详解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60篇课文)+课文详解*第一课季氏将伐颛臾《论语》*第二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第三课秋水(节选)《庄子》第四课大同*第五课谏逐客书第六课陈情表*第七课五代史伶官传序第八课答司马谏议书*第九课论毅力-梁启超*第十课灯下漫笔第十一课谈时间*第十二课论快乐第十三课选择与安排第十四课论学问*第十五课郑伯克段于鄢第十六课冯谖客孟尝君*第十七课李将军列传*第十八课张中丞传后叙*第十九课种树郭橐驼传第二十课报刘一丈书第二十一课马伶传第二十二课往事(一之十四)第二十三课背影第二十四课故都的秋*第二十五课香市*第二十六课爱尔克的灯光第二十七课箱子岩*第二十八氓第二十九课国殇*第三十课陌上桑*第三十一课短歌行(其一)*第三十二课饮酒(其五)第三十三课从军行(其四)*第三十四课山居秋暝*第三十五课行路难*第三十六课蜀相第三十七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三十八课杜陵叟第三十九课无题*第四十课关山月*第四十一课炉中煤*第四十二课发现第四十三课再别康桥*第四十四课我爱这土地第四十五课门槛*第四十六课虞美人第四十七课八声甘州*第四十八课水调歌头第四十九课声声慢*第五十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第五十一课天净沙·秋思*第五十二课前赤壁赋*第五十三课宝玉挨打*第五十四课风波*第五十五课断魂枪*第五十六课米龙老爹第五十七课苦恼*第五十八课麦琪的礼物第五十九课长亭送别第六十课日出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一)《季氏将伐颛臾》1、作家作品:(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具体来说,他提倡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他主张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2、课文要点:(1)文章体裁:这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的记言散文。
谏逐客书教案知识讲解
《谏逐客书》教案所属学科:语文学时安排:二课时所选教材:出自《史记——李斯列传》的《谏逐客书》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本文的作者——李斯。
了解秦时历史,弄清楚赢政逐客的原由。
2、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谏说方法。
在议论文中掌握史实论证、类比认证、正反论证。
3、情感目标:学会顺情入机,动言中务,入情入理地从事实来劝说某人。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结构:开宗明义→史实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归纳论证→得出结论。
2、课文的艺术特色:立场上,立论高远,切中根本;方法上,史实为据,利害对举;策略上,修辞得当,逐层推进;文彩上:气势奔放,极富感染力。
三、教学难点1、认识和理解生僻字。
2、文言句、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理解和使用。
3、理解课文所用的靓谏方式,了解李斯让嬴政改变初衷所使用的“攻心术”。
四、教学环境、工具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五、教材分析1、作者简介李斯(?—前208年)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少时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得到秦王的器重,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
秦二世二年,宦者赵高诬其谋反,被腰斩于咸阳,灭三族。
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章,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石刻》传世,所以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写作背景据《史记》记载,秦王逐客是导火线是“郑国渠”事件。
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
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
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谏逐客书》知识讲解《谏逐客书》时要注意的问题(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一-〉语文)
《谏逐客书》知识讲解《谏逐客书》时要注意的问题(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一-〉语文)加入收藏夹主题:《谏逐客书》知识讲解《谏逐客书》时要注意的问题内容:在《语文读本》中的李斯<<谏逐客书>>,学习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提交人:spyboy时间:2/25/2004 17:50:13主题:1内容:本文开门见山,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第二段的内容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共分三层:第一层先铺陈这四位国君因重用客卿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穆公用客卿,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图新,民富国强;惠王用张仪,扩展疆域,离散六国;昭王用范睢,抑制豪门,蚕食诸侯。
第二层将上述事实进行概括并得出结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第三层则以“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的反面推理,论证驱逐客卿的错误。
第一、二层以历史事实为论据从正面例证,第三层从反面推理,所得出的结论都与中心论点一致。
第三段以秦王重物轻人的事实为论据论证驱逐客卿的错误,首先罗列了秦王所喜爱的奇珍异宝,而它们均不生于秦国,质问秦王为何喜爱;接着反证说如果“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不当享受那些宝物、美女;最后指出“今取人则不然”,说明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
阐明了驱逐客卿对秦国根本利益的严重危害。
本文采取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正面论述与反面推理相结合。
正面论述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两相对照,是非判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外,文章大量采用铺陈、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显得气势饱满,敷扬张厉,很有感染力。
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一、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二、分析本文第二段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功业为事实论据的论证过程,理解这些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三、分析本文第三段以秦王重物轻人的事实为论据的论证过程,理解这些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四、理解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并能结合课文有关段落作简要分析说明;五、识别文中运用铺陈的部分,以及运用排比,对偶的句子,分别说明其表达作用。
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谏逐客书》(2)
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谏逐客书》(2)2017年成考专升本语文课文讲解:《谏逐客书》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使用,不论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人就得离开,凡是外来的人都要被驱逐。
这样做,就说明重视的是女色,音乐,珠宝,美玉,轻视的是人才。
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做法。
我听说国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强大人力就多,武器精良士卒就勇敢。
所以,泰山不嫌弃泥土,才能够成为那样高大;河海不舍弃细流,才能够变得那样渊深;做国君的不排斥普通百姓;才能够发扬他的德行。
土地没有东,西,南,北的区别,人民没有本国外国韵界限,一年四季的生活都充足美满,连神鬼都会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
如今却抛弃百姓去辅助敌国;驱赶客卿去帮助其他诸侯国建功立业,。
使天下有才能的人退缩不前,不敢奔向西方,停止脚步不敢迈人秦国,这种做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借武器给仇敌,送粮食给强盗一类的行为呀。
许多物品不产于秦国,但可视作宝物的东西却很多;有才能之士不出生在秦国;但忠于秦国的能人却很多。
现在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增加了仇敌的力量:对内造成自己的虚弱,向外和诸侯结下了怨仇。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国家不危险,是不可能的。
《学习要点》本文第二段分析:采用归纳法,从历史上说理。
以秦国历史上四个国君纳客而成就帝业注意:要记住四个秦国的国君的名字及事情。
本文第三段分析:从现实说理。
先用大量事实铺陈秦王爱的“物”全不是秦国出产的,与秦王用人上排斥客卿进行对比,然后指出重物轻人与秦王统一天下的目标相悖。
正反对比的论证说理方法。
第二段: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等四君以“客之功”是正面论述,与“向使”的反面推理,构成对比;第三段:对物的“非秦者爱”与对人的“为客者逐”构成对比;第四段:“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与秦的“弃黔首以资敌国”构成对比;全文都是以纳客之利来对比逐客之害。
铺陈的写法(用铺陈写法,更大量运用排比句完成)第二段:“西取”“东得”“迎”“来”:“拔”“西并”“北收”“南取”“包”“制”。
谏逐客书专升本考点
谏逐客书专升本考点《谏逐客书》是李斯在秦朝时期写给秦始皇的一篇政治论文,这篇文章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谏逐客书》被列为经典之作,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至今仍受到学者们的高度评价。
首先,《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是秦始皇下令驱逐外国人才,李斯作为外国人之一,深知这将对秦国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写下这篇论文,试图说服秦始皇改变决定。
文章开头,李斯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主题:“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然后,他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阐述了各国人才对秦国的贡献。
他列举了商鞅、张仪、范雎等人的例子,说明这些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才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强调,如果秦国想要继续强大,就必须广纳天下之士,而不是排斥他们。
接着,李斯深入剖析了秦始皇为什么要驱逐外国人才的原因。
他认为,秦始皇这样做是因为他受到了一些人的误导,这些人认为只有秦国本土的人才能真正为秦国效力。
李斯反驳了这种观点,他指出,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他有才华,就应当得到重用。
最后,李斯呼吁秦始皇改变决定,接纳外国人才。
他写道:“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现在陛下拥有的珍贵宝物,没有一样是秦国本土生产的,但陛下却非常喜欢。
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使用秦国本土生产的东西,那么皇宫中就不能装饰夜光之璧,不能使用犀象之器,不能让郑、卫之女进入后宫,也不能让骏马进入马厩,不能使用江南的金锡,不能采集西蜀的丹青。
这样一来,后宫就没有装饰品,身边就没有美丽的女子,耳朵里就没有动听的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谏逐客书考点讲解
第一项作家、作品
《谏逐客书》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战国时楚国上蔡人。
战国末入秦,为秦王迎政的客卿,后来官至丞相,始皇死后被杀。
是秦代著明的政治家、散文家,代表作《谏逐客书》、李斯的碑文有、《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
歌颂秦朝的功德,对后代的碑志铭文有影响。
第二项文体知识《谏逐课书》,书指上书,奏章。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的议论文犀利深刻、论辨雄健,富有气势。
第三项主旨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文中以前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用客卿而成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又举了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重物轻人,继而从理论上说明驱客与纳客的利害,最后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呼应。
全文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qie以为过矣。
第四项层次段落
全文共五段,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二段: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而成帝业的历史事实,说明客卿不可磨灭的功绩。
第三段: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
而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第四段:对比分析,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的利害关系。
第五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驱逐客卿将遭之秦国危亡。
本文层次清楚,结构严密,无懈可击。
第五项写作特点
1.论点鲜明。
开门见山,使文章一开头就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干净利落,毫不隐讳。
2.论据充足。
论据有历史事实,现实事例,理论佐证。
(1)历史事实。
本文第二段,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帝业,即秦穆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而强盛。
惠王用张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昭王用范睢打击豪门贵族,奠定帝业基础。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然后作者归纳:
1)归纳一段得出结论,紧扣中心论点。
提出:“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李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客卿不负于秦国,没有客卿秦国就不能强大,那么为什么要驱逐客卿呢?驱逐客卿是毫无道理的,是完全错误的,自然扣紧了中心论点。
2)现实事例。
第三段先极力铺张秦王所爱之珍宝、美女、音乐,但都非秦国之产,秦王“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只是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这就指出这种做法只是快意当前实在是眼光太短浅了,不仅如此,对任用人才则相反,“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两相比较则“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
”最后深化得出结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切重要害的指出,这决不是秦王想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
李斯站在秦王的立场从想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出发,这种不注用人才,不广贤纳士,还想驱逐客卿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又有利的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
3)理论作证。
第四段进一步分析深化,从自己所听到的名言,又以五帝三王的经验为依据,指出:三王之所以无敌天下,那是因为“不却众庶”是“不却众庶”的好处。
而今却不同,而今乃是“弃黔
首却宾客”,那会怎么样呢?那样做只有害处没有好处,那样会“以资敌国,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其结论就是,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这就通过引证分析阐明了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从而又紧扣中心论点,从理论上证明逐客是错误的。
经过历史的、现实的、理论的论证才得以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逐客就会造成“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3.论证有利。
本文论证方法多样。
第一个就是以举例例证驳斥谬论;第二个是以演绎推理,铺陈事例,引出谬误,进行驳斥;第三种方法是正反对比,透辟的分析有力的论证其要害;第四个方法是以归纳论证得出结论。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是鲜明而有利的。
第三段以重物和轻人相对比,使人清晰的看到逐客令是与秦王想统一天下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这正是作者击中要害的论述。
第四段以纳客之好处和逐客的之害处做对比,又使人鲜明的认识到逐客的危害性、危险性。
那么第三段、第四段对比的论述周详而透辟,才振动了秦王使他清醒,从而撤除了逐客令。
4.语言生动、流畅,富于感染力。
语言生动采用了大量的铺张手法。
如第三段以前的大部分,语言流畅是因为运用对偶、运用长短不一的散句,长是三四个字、十几个字相迭而出,使文章有节奏有韵味。
又如文章还大量的运用了大量排比句,接踵联翩,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此外文章还有铺陈、对偶、排比。
运用铺陈的部分集中在第二、三段。
第二段中的秦穆公中的求士,以“西取、东得、迎”来铺陈纳客之殷勤、周到。
秦惠王用张仪之计用“拔”、“西并”、“北收”、“南取”、“包”、“制”等铺陈扩土的结果。
第三段更是极力的铺张秦王所爱的“珍宝、美色、音乐”。
铺陈手法主要是凭借大量的运用排比句来完成,第二段中的穆公求士和惠王扩地;第三段中所列秦王所爱之、色、乐、珠、玉;第四段中地广国大、兵强和泰山、河海、王者之所成就有气势有感染力。
本文中还有了大量的对偶句,如:“强公室,杜私门”、“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他们或因为同义而强化,或因反意而对照,在增强气势,加重语气的同时,也造就了音调、节奏的和谐和句势均衡、对称之美,使之有质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