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早期女子学校

合集下载

清末,北京早期女子教育的肇兴

清末,北京早期女子教育的肇兴

清末,北京早期女子教育的肇兴作者:刘宁元来源:《北京档案》2013年第09期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理念渐被打破,其表现便是清末北京女子教育的肇兴。

功劳簿上应记上传教士一笔北京早期女学是由外国教会人士兴办的。

最早的女学堂是1864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贝满夫人所办的贝满女学堂(今北京市一六六中学)。

1870年美国长老会在交道口创办北京长老会女校,后更名崇慈女中(今一六五中学)。

1872年美以美会创建京都慕贞女书院,后称慕贞女校(今一二五中学)。

1901年,基督教中华圣公会在宣武门内承恩寺捐资创建圣斐德女学,校长是英国人徐璘清,后改名笃志女中(今一五八中学)。

19世纪70年代,英国记者、速写画家威廉·辛普森来到中国,在他为《伦敦新闻画报》采写的系列报道中,有一幅描绘北京教会女学的场景——“北京的这所女子学校虽然属于一个英国传教使团管辖,但它最初却是由一个法国女子所创办的。

后者于1865年访问北京的一个教会学校时,老师们正在把一个小学生赶出学校。

询问原因之后,她被告知那个被开除的学生是个小姑娘,由于太想读书,所以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男孩子。

于是这个孩子便成了她新开张女校的第一个学生。

该校现任校长是英国传教士的妻子艾约瑟夫人……”虽然我们尚未得知威廉·辛普森所描述的究竟是北京的哪所学堂,但其时传教士兴办女学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近代意义的女子教育确实由此而肇始,这功劳簿上的第一笔是应该记在热心女学的传教士身上的。

女子教育合法化当时北京的一些皇族贵胄和清廷官员以“开明”自诩而创办女学,如育女学堂就是肃亲王善耆在自己府邸开办的,时间最早在1901年。

女学生即是公主、嫔妃、格格。

后来,肃亲王府葆淑舫郡主曾出任淑范女学堂教员,又创办淑慎女学堂,并参与创办北京第一份女报《北京女报》,成为当时女界知名人士。

1904年,慈禧太后采纳裕庚之女德龄公主之请,准在宫内设女学堂,聘请毕业于华盛顿大学的美国女教师教授英文,订立为期两年的契约。

北京市海淀区高中排行榜

北京市海淀区高中排行榜

北京市海淀区高中排行榜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著名高等教育和科研中心,拥有众多优秀的高中。

以下是北京市海淀区高中排行榜,仅供参考。

1.北京市第六十八中学北京市第六十八中学是海淀区的顶尖高中之一。

学校设有高中部与初中部,拥有卓越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

在中国高考中,六十八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名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

2.北京市海淀中学北京市海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中。

学校具备出色的教育资源,如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学校提供多元化的学科项目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3.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是海淀区的一所重点中学。

该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秉承"尽职尽责、明德至善"的校训。

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和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4.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是海淀区一所享有盛名的高中。

学校始建于1901年,是北京市最早的高级女子中学之一。

学校具备完善的师资力量和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为学生提供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充足的学术支持。

5.北京市五十六中学北京市五十六中学是海淀区一所备受推崇的高中。

学校以其积极进取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环境而闻名。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北京市二十中学北京市二十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中。

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校近年来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广泛认可。

7.北京市二中北京市二中是海淀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高中。

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品德修养,注重课程设置和素质教育的融合发展。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得到了广泛赞誉。

8.北京市二十九中学北京市二十九中学是海淀区一所优秀的高中。

学校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极组织各类学术竞赛和文化活动,展示学生的才艺和创意。

民国时期的女子高等教育——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为例

民国时期的女子高等教育——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为例

速度等 依 然处 于前 列 。 1 1 如 9 7年 8月 最初 筹备 改
组时 , 该校 一 次性 招生 就 至少 有 2 4名 。1 1 9 9年正
授 旨趣声 言 :国文 部讲 授 中国历 代 广 义狭 义 之各
派文 学 ,并 参授 域外 文 学 ,及 有关 之各 科 科学 哲 学 , 为 比较研 究 之 用 , 造就 中学及 初 级 师范 国 一 其 学之 师 资 ” 。最初 国文 主要 是 学 习说 文 、 学 大义 经
18 0
历经方 还 、 毛邦 伟 、 熊崇 熙 、 寿裳 等 校长 。 许 尽管 学 校 领导 频 繁更 换 , 其 生源 数 量 、 养规 模 和发 展 但 培
文科 为例 ,时任 国文部 主 任 的 陈 中凡 目睹 北 大文
科改 革全 程 , 心革 新 文科 。在课 程 设 置 上 , 仅 决 不 注重 内容 , 注意 到 “ 范性 ” 一 面 , “ 部 教 并 师 的 就 本
范学校正式成立 , 并依规程制定了《 北京女子高等 师范学校暂行简章》 规定教育宗 旨为养成女子师 。
范学校 , 女子中学校教员 、 管理员 , 小学教员 、 管理
员及蒙养园保姆 。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存在的几 年当中,
收稿 日期 :0 0 1— 8 2 1 — 0 2
作者简介 : 张红艳(95 )女 , 18一 。 山西忻州人 。 西华师范大学历 史文化学院 20 级研 究生。研究方向 : 09 中国近现代 史。
清光 绪三 十 四年 (98 六 月初六 日,学 部奏 10 ) 《 遵议 设立 女子 师范 学 堂折 》御 史黄瑞 麒请 设 女子 ,
师 范学 堂 。中华 民 国元 年 ( 9 2 五 二十 九 日更 名 11 )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学校概况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学校概况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学校概况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成立于1996年,是北京市唯一有寄宿的优质公办女校,学校创始人、首任校长是原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全国著名德育专家李意如教授。

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生700余人。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是一颗素质教育的新星,她以科学的思想和审视的态度阐释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全力打造现代女子教育的新型模式。

在全面完成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外,还汲取世界女子教育研究的新成果,以开发女中学生的潜能,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按国家教委规定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外,还以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女性为目标,开设“现代女性修养、人文基础、科技探究、艺术体育”四大类女性特色课程体系。

“关于女子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已列入北京市“十五”科研课题。

民国老照片欣赏——北京贝满女中,育英中学

民国老照片欣赏——北京贝满女中,育英中学

民国老照片欣赏——北京贝满女中,育英中学
男育英女贝满,这句话估计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人还有些印象。

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都是由基督教公理会在1864年创办,育英是男校,贝满是女校。

其创始人是来中国的传教士艾莉莎贝满夫人。

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教育家——冰心先生,也曾就读于贝满女中
这张照片摄于民国24年(1935年)3月,文字注释为:贝满育英两校联合歌咏团全体合影。

前面四排为女生,后面为男生,当时能受教育的孩子,家庭条件应该都是不算差的,如果还有在世的,应该都已逾百。

#老照片##北京##冰心#。

档案记载的北京育英学校

档案记载的北京育英学校

档案记载的北京育英学校作者:周红光来源:《北京档案》2020年第03期在北京人的记忆中,曾有一所育英学校,就是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首创的育英学堂,后改名“育英学校”。

那是北京第一所教会学校,校址在东城区灯市口路北。

在北京市檔案馆馆藏的北平和平解放档案中,对这所育英学校的情况有详细记载。

“育英”的校名,取自《孟子·尽心章》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传道、育人所获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传天下、造福社会。

”这所老育英学校,跨越三个世纪,从办学初衷、育人理念、育人环境都折射出中国教育的新旧对照,也昭示着中华文化的浴火重生。

“美国基督教会公理会于1864年同时创建了育英学堂和贝满女塾,后来改名育英男中和贝满女中,是在北京较早引入渗透的西方教育学校,是美国教育侵略我国的一个毛细血管,也是基督教麻痹青年的武器”。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学校的实际管理者是美国人邵作德(副校长),校内设有查经班和静室(念经祈祷的屋子),学校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学费礼,招收的学生大多是纨绔子弟,是个十足的买办学校。

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学校的训育主任、教育主任、事务主任和会计等全换成日本人;学生被要求剪光头、穿制服,日本人实际控制的校方肆意开除、欺压学生。

据档案记载:1943年夏在校职员81人,学生1480名,其中住校学生较多,住宿拥挤,每屋4人以上。

当时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算学、国文、英文、物理、化学、生物、中外史观,还有日文和体育。

时任校长的李如松持有“美国友邦人寿保险公司”的股份,并利用学费、学生伙食费等方式囤积国债,当时的学校就如同一个杂乱市场,成为帝国主义入侵中华的一部分。

在20世纪初的北京,有“男育英、女贝满”的说法,也就是男生上育英男中,女生就读贝满女中,男女不同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北平解放前夕,育英学校在胥伯勤、年景和等同志带头的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党员,逐渐形成一支有领导、有组织的革命学生队伍。

北京原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旧照

北京原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旧照

北京原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旧照北京原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旧照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位于北海公园北门的西侧的教场胡同内,即今天的北京四中的初中部。

这所学校过去是什么样?现在很少见老照片问世。

既然这里曾经是天主教的学校,我相信一定有旧照片,只是这个学校的外文名字始终拿捏不准。

加之天主教的不同教派,在国内有不同管理系统,随着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间的国内政局变化,这些教派领导下的学校分分合合,几易主人,几换其名,即使有照片也不敢辨认。

我这里收集到8张照片,每张照片的背面都有注释,因手写文字潦草,辨认有一定困难。

我试着辨认,并把我理解的文字和译文打印在原注释处。

根据照片中的实物,相互印证可以肯定是原“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说明:1. 原注释的“Tao-Ming”(道明)。

在北京的教会学校中没有一个学校叫这个名字的。

我依据作者注释中多次出现“dominicaines”,即“多明我会”,拉丁名Ordo Dominicanorum,又译为道明会。

因原注中有“Maison”一词,说明这里是一个独立的修道会,它不属于下面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的主要天主教学校:栅栏修道会(Maison Provinciale de Cha-la-eul.),南堂无玷圣母学校(Le Collège de l'Immaculée Conception, au Nan-t'ang),北堂圣心学校(L'Ecole du Sacré-C?ur, au Pei-t'ang.),东交民巷圣米歇尔学校(Ecole Saint-Michel aux Légations),可能直接和罗马教皇有关。

2. 注释中“étudiantes chinoises”(中国学生)。

“étudiantes”今天翻译为“女大学生”。

“佑贞女中”在国内的记载中都为“中学”。

由于这里法国天主教仁爱遣使会办的是“佑贞女子师范”是培养幼儿教师,对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也有称“étudiantes”3. “正在建设的中心楼”可以看出正在建设中的礼堂,那圆形的钟楼今日依旧。

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
中国北京市境内公办高校
01 历史发展
03 学术研究
目录
02 办学条件 04 合作交流
05 文化传统07 校园环境来自目录06 知名校友
中华女子学院(China Women's University)地处中国首都北京,是直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教育部批 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为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高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高校、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学校,是中国妇女研 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 试点单位联盟成员,加挂“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牌子。
校庆日为每年的8月15日。
知名校友
葛兰,播音艺术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新中国第一代女播音员。 方仁臻,富阳区副区长。 张晓菲,国庆60周年大阅兵女民兵方阵领队。 赵娜,国庆60周年大阅兵女民兵方阵领队。 夏雯,CCTV-10《今日气象》,CCTV-13《朝闻天下》天气预报主持人。
校园环境
中华女子学院分为校本部和北校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941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8459平方米。
谢谢观看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女性学、学前教育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专业硕士授权点:法律、社会工作、教育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家庭建设研究院、球女性发展研究院,实体科研机构3个,非实体科研机构33 个。
2016年,学校8位教师获得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2017年,学校获批4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其中一般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立项率达50%。

北京26所历史辉煌的百年名校,有您的母校没?

北京26所历史辉煌的百年名校,有您的母校没?

北京26所历史辉煌的百年名校,有您的母校没?北京不仅有像清华北大这样的百年大学更有不少历经百年历史的中学它们不仅为祖国孕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葱岁月今天,小早就带你看看北京这些建校百年以上的中学都有哪些~(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北京市第一中学距今375年前身:八旗官学始建:1644年校训:勤奋、求实、和谐、创新辉煌的历史:北京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始于1644年清王朝专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八旗官学,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她历经八旗官学、经正书院、宗室觉罗八旗学堂、京师公立第一中学,建国后定名为北京市第一中学。

依然辉煌的现在: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

2016年高考,该校高考成绩文化课本科上线50人,本科上线率63%,理科本科上线率达71%。

北京市第二中学距今295年前身:清朝左翼宗学堂始建:1724年校训:敬业乐群和扎实、创造、团结、有恒辉煌的历史:北京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724年,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学堂。

1905年戊戌变法,左翼宗学堂改建为左翼八旗第五初等小学堂。

1910年3月改为左翼八旗中学堂,1951年被定名为北京市第二中学,195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中学,1999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校。

依然辉煌的现在:北京市高中示范校。

2016年高考,该校文理科100%达到一本录取线,理科获60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达92%,文科获62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达100%,22位同学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的自主招生加分。

北京市第三中学距今295年前身:清朝右翼宗学堂始建:1724年校训:求真、文明、勤奋、健美辉煌的历史:北京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724年,前身是清朝右翼宗学堂。

著名文学大师曹雪芹曾在该校工作十年,并在此酝酿《红楼梦》。

正如著名学者启功先生为三中所作题词一样:起自雍乾世,人才辈辈出。

依然辉煌的现在: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

西城文物大数据|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西城文物大数据|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西城文物大数据|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位于西城区金融街街道新文化街45号。

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原为清末斗公府旧址。

斗公,指辅国公斗宝,清乾隆五年(1740年)袭辅国公。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清学部就将位于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的斗公府旧址作为校舍。

清宣统元年(1909),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建成。

•1913年改称北京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又改名为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

•现由鲁迅中学使用。

建筑结构建筑整体坐北朝南,由四座楼房和礼堂及办公用房组成。

大门由四座砖砌立柱和铁艺组成,立柱为三段式结构,上下均为须弥座式,装饰砖雕花卉,上部装饰西式花球。

南部楼房仍为三段式结构,外立面由砖砌立柱和拱形门窗组成,正中为拱形大门,砖雕拱券,砖拱上部正中安放拱心石,立柱由青砖砌成凹凸的线条,窗户仍由拱形砖雕组成。

楼房内立面为柱式连廊,上部为绿色挂檐板,二楼装有栏杆,廊内为教室,门窗仍为拱形。

2、3、4号楼样式相同,门窗均为砖砌弧拱,内侧为连廊。

礼堂为方形二层楼,铁皮瓦屋面,周围有廊柱。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大门▲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石额▲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南部楼房▲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内鲁迅雕像1931年,在校内建立一座高约两米的“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以此纪念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学生。

碑座由两块方形石基相叠而成,上为正四棱柱形碑身。

纪念碑正面刻“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背面刻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碑身两侧分别刻有“中华民国二十年三月十八日立”和“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内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

我国女子高校的历史回顾与现状研究

我国女子高校的历史回顾与现状研究

我国女子高校的历史回顾与现状研究一、我国女子高校的历史回顾以封建伦理纲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对待妇女问题上形成了一整套歧视和压制的理论和政策。

在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女性被排斥在高等教育机构之外。

直到“五四”运动前,当时中国自己有84所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19921名学生,其中无一女子高校,无一女生[1],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最早出现的女子高校就只能是教会女子大学了。

20世纪初,为满足教会中等女子学校发展对女性师资的需求和为教会女子中学的毕业生提供升学场所,在华西方教会开始筹划设立女子大学。

首先创办的是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又名燕京女子大学),稍后有1908年创办的福州华南女子大学,1915年创办的金陵女子大学。

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福州华南女子大学是从早期的教会女学演变而来的,而金陵女子大学一开始即作为大学创办的。

此外尚有北京协和女子医校和广州夏噶医科大学。

华北协和女子大学1909年首批4名毕业生修完全部课程毕业。

到1919年,这所女子大学合并进入燕京大学前,毕业本科生22人,专科生27人。

华南女子大学初创时期,只设预科班;1914年2月,开设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1921年1月,首次有3名学生修完大学本科课程毕业。

192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同意华南女子大学在该校注册,从此,华南女子大学的毕业生去美国留学,任入哪一所大学均得认可,并与美国学生享有同样的待遇。

金陵女子大学1919年第二届5名学生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其中文科2人,理科3人。

同年,美国纽约州大学承认金陵女大的学位有效,此后,凡在金陵女大获得学士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教会女子大学虽与西方在文化上对中国的侵略联系着,但在当时的我国却为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开辟了一条蹊径,对我国设置女子高校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五四”时期,在要求男女教育平等的社会舆论推动下,1919年4月23日,北京女师奉命改为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设本科、专科及选科、专修科,学校设有家事课,并设有手工、园艺等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

京师大学堂••北京师范大学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

以后历经“戊戌政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1923年,又续办国文、英语、史地三部的研究科。

至此,北京高师已经成为学科门类较齐全,不仅能培养师范与中等学校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而且能够培养各科专门学术人员的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1952年,与辅仁大学合并,中国大学理学院、燕京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和教育专修班等先后并入。

1953年,北太平庄校址奠基,1954年起主校区由和平门外新华街旧址陆续迁入新校址。

1959年,北京师范大学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文革时期1966年后,学校经历了10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的浩劫。

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北京师大广大师生员工忠于职守,坚持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绩。

1976年10月,党和人民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通过拨乱反正,学校的教学、科研、思想工作和后勤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明确提出了办成全国一流、国际上有影响、高水平的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改革开放1978年,学校党委提出,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上来,努力把学校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

198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高校。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1984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师范大学为全国10所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并被批准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高校。

1992年,江泽民主席出席学校建校90周年庆祝活动,并为学校题辞“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谱写中国教育的新篇章”。

我国女子高校百年发展历程的回顾

我国女子高校百年发展历程的回顾

我国女子高校百年发展历程的回顾[摘要]女子高校在我国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兴起、发展、中断、新生四个阶段,各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文章系统梳理了女子高校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其办学经验和教训,继承与发扬其优良传统,对于今天女子高校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女子高校发展历程回顾在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女子高校是一个内蕴深厚的历史符号。

从1905年首开先河到1952年退出历史舞台,女子高校历尽艰辛、负重前行,女性教育传统薪火相传,孕育了一批享有盛誉的女子大学。

改革开放后,女子高校应运而生、重显生机,尤其是20世纪头十年,先后诞生了3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本科院校,北有中华女子学院、南有湖南女子学院、东有山东女子学院,成为高教园地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女子高校的独特“身世”和蓬勃之势,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对女子高校的百年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认真总结其办学经验和教训,继承与发扬其优良传统,对推动女子高校发展有所借鉴。

一、兴起——清朝末年到“五四”运动(1905~1919年)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文化影响,女性长期被排斥在高等教育机构的门外。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1912~1913年民国政府颁布《壬子癸丑学制》,虽有女子学校的规定,但没有明确女子高等教育的地位,大学不设女校,不招女生。

“五四”运动前,84所国立和私立高校,无一女子高校,19921名学生,无一女生。

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最早出现的女子高校是教会女子大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女子教育在我国迅猛发展,为满足教会女子中学对教师的需求,并为其毕业生提供升学场所,在华西方教会开始筹划设立女子大学。

1905年5月,中华基督教教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在华北、华南、华中和华西分别筹建一所女子大学,以推动教会女子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年,在原有北京贝满女子中学的基础上,创办了华北协和女子大学,这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大学,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女子高校,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是北京市西城区一处清末民国初的仿西方风格学校,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现为北京市鲁迅中学。

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清学部决定在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斗公府旧址建筑校舍。

直到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建成。

其中教学楼面积4300平方米,礼堂建筑面积220平方米。

是一组由四座楼组成的校舍。

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10日起,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将正式开放。

基本信息中文名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所属地区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建筑面积220平方米景区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清学部决定在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斗公府旧址建筑校舍。

直到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建成。

其中教学楼面积4300平方米,礼堂建筑面积220平方米。

这是一组由四座楼组成的校舍。

民国成立后,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改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并积极筹建女高师,1924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现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并于1925年8月出任女子师大校务维持会委员。

1926年1月代表女师大出席国立各校教职员联席会议代表;1926年3月任女师大评议会成员等职。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建立大元帅府,把国立九院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该女师大为京师大学校内的师范学院二部。

1928年后,民国首都南迁,北京改称北平,学校称北平女师大。

1928年7月设立北平大学,学校改为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

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该校女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因参加反对段祺瑞政府卖国求荣的游行,被枪杀在政府门前。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世纪末,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有识之士痛感时局之危急,急起救亡图存,开办新学培养人才,是措施之一。

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

以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

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

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

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

这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北京高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开我国高等学校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之先河。

1923年,又续办国文、英语、史地三部的研究科。

至此,北京高师已经成为学科门类较齐全,不仅能培养师范与中等学校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而且能够培养各科专门学术人员的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北京高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师范大学。

始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高师亦于1925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在国内其他高等师范学校都相继并入或改为普通大学的时候,北京高师和女高师先后改为师范大学,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独立存在具有深远影响。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中华女子学院2010年普高招生简章一、学校概况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国最早的一所女子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任名誉院长。

学校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

其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

学校于1996年开始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为普通本科高校。

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毗邻奥运村,是一所具有女性特色的现代化花园式高校。

目前设有六个二级学院四系二部:社会与法学院(下设女性学系、社会工作系、法律系、社会学系)、管理学院(下设人力资源管理系、会计系)、教育学院(下设学前教育系、心理学系)、艺术学院(下设艺术设计系、传播与表演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计算机系、金融系、外语系、对外汉语系、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

设有19个本科专业,即社会工作、社会学、法学、女性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市场营销、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化产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英语、对外汉语,分布在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工学等6个学科门类,覆盖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工商管理、艺术学等9个一级学科,初步形成了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本科特点、突出学校优势和特色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

女性学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女性学本科专业,社会工作、学前教育、女性学三个专业是北京市和教育部的特色专业。

设有11个高职专业,即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文秘、旅游管理、体育服务与管理、音乐表演、主持与播音、影视表演、编导、人物形象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

多年来,学校坚持“学科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环境美校”的治校第六条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对外汉语、旅游管理、文秘专业要求考生体貌端正、口齿清楚。

中国百年前的女子学校(组图)

中国百年前的女子学校(组图)
中国百年前的女子学校(组图)
中国百年前的女子学校(组图)
楼主[ LincoIn ]发表时间:2012-05-17 13:35:45
这是一组中国一百多年前各地女子学校的老照片。(来源:凤凰网历史)图为1876年,北京慕贞女校的学生和舍监。
1880年,北京慕贞女校的校舍。
1881年,北京慕贞女校师生。
1904年,北京慕贞女校的教室内。
1907年,北京慕贞女校的毕业生。
1908年,北京慕贞女校的数学课。
1892年,福建泉州培英女校的学生。
1892年,福建泉州培英女校的师生。
1893年,福建泉州培英女校的教师与学生。
1893年,福建泉州培英女校的学生。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京城老学校,它们不光培养了杰出学者,还承载了不少老北京的故事

京城老学校,它们不光培养了杰出学者,还承载了不少老北京的故事

京城老学校,它们不光培养了杰出学者,还承载了不少老北京的故事众所周知,咱北京城是名校扎堆儿的地方,除了清华北大,还有不少学校都广受好评,重要的是这些学校曾经都是北京人的母校,今儿就和大伙儿聊聊老学校首先要说的就是汇文一小话匣子里孙敬修老爷爷的声音北京孩子再熟悉不过了,而且对于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北京人来说孙敬修老爷爷曾经的作品都能够脱口而出,曾几何时,当话匣子传出这个声音'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孩子们就知道,孙敬修老爷爷要开始讲故事了然而长久以来,这位故事大王对于小听众们来说大都是只闻其声不来其人,如果走在胡同大街上未必有人能认出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事实上除了声音以外,大多数人对孙敬修的其他身份并不熟悉,比方说怹的工作单位就在汇文一小汇文一小在崇文区丁香胡同里,它的前身叫丁香胡同小学,如果再往前倒的话可以追溯到美国教会在北京开办的私立小学,据说孙敬修20岁那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当了一名小学老师,从怹讲故事的特长来看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到语文老师,其实不然,孙敬修老爷子在汇文一小教过美术和音乐在汇文一小的展示里,有张老合影,中间的老爷子就是孙敬修爷爷,二十多岁就开始在汇文一小当老师的怹喜欢用生动形象的方式给孩子们上课,据说过去还亲自设计过数学题,还有憨态可掬的小鸭子等等而要说起孙敬修讲故事的渊源却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1932年,孙敬修老爷子接到了教育局发来的邀请,让孙敬修老爷子和汇文一小的同学一块参加北平广播电台的录制,当天孙敬修老爷子讲的是《狼来了》然而让怹自个儿都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怹从孙老师变成了会讲故事的孙敬修老爷爷老爷子打那以后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学,成为了汇文一小的一项特长,现如今有不少老北京人都对当年的'小喇叭’栏目记忆犹新因为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孙敬修老爷爷亲切的声音,同时也跟着怹学会了不少童谣和北京儿歌而这些故事和歌谣让北京孩子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善美,我相信很多老北京人都是听孙敬修老爷子的故事长起来的,而且重要的是无论老少都会亲切地称呼怹为孙敬修老爷爷,孙敬修老爷爷一生讲了上万个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些故事让怹成为了小朋友们的老朋友现如今汇文一小的故事大会,剧本比赛已经成为了学校里一项重大赛事,而且还被搬到了东城区艺术节的舞台上,都说咱北京人喜欢听电台,其实就是因为打小儿就受孙敬修老爷子的影响,所以您细琢磨的话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二:鲁迅中学北京有不少人名命名的学校,比方说徐悲鸿中学,那是美术特色学校,还有赵登禹中学,雷锋小学,这些学校都体现了它们的教学特色,不过有一所学校却是一例外鲁迅中学在西城区新文化街,在鲁迅中学的文化园里矗立着一座纪念碑,正是为鲁迅先生文章里所提到的刘和珍,杨德群建造,历史上的三一八惨案您各位都知道,当年的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院就是现如今的鲁迅中学三一八惨案发生的时候鲁迅先生就在这任教,鲜为人知的是鲁迅中学里还有一个著名的学生,她就是许广平,1923年鲁迅开始担任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国文系讲师,每礼拜讲一个小时的小说史国文系二年级的一个叫许广平的学生还他写了一封信,而鲁迅的回信用每行格子写两行字的较小字体满满的写了四页信纸,信写得很亲切,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鲁迅给学生回信中从来都没有过的鲁迅还亲切的称她为广平兄,然而许广平并不是唯一一个给鲁迅写信的学生,但正是因为写信才促成了他俩最终结为伴侣,如今的鲁迅中学教学楼依旧沿用着当年鲁迅在校任教时的建筑,三座灰砖二层小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
女 学堂 启 》 、 《 学堂 试 办略章 》 ,指 出 :教会 在华 首创 女 女 学 , 已开风气 在 先 ,洋人 尚能如此 ,而我 国 内却仍对 女 同胞 自行压 制 , “ 黜其 聪 慧 ,绝 其 学业 ” ,实为 “中国之
羞 也 ”。
在 维 新变 法 的 高潮 中, 1 9 年 5 , 中 国人 自办 的第 88 月
议 》 中专 列 《 女学 》 一章 ,提 出 “ 极天 下积 弱之 本 , 论 推 则 必 自妇 人 不 学 始 ” 的 观 点 。他 为 中 国女 学 堂 起 草 《 设 倡
成 了对 中 国传 统 妇女观 的第一 轮冲 击 ,客 观上做 了中 国妇 女 运 动 最 早 的初 步 的启 蒙 。他 们 通 过 创 建 教 会 女 学 等 各 种 文化 、教育 、出版及 慈 善活 动传入 中国 的 “ 音 ” ,包 福 含 有 提 倡 女 子教 育 的 内容 ,透 露 了大 洋 彼 岸 女 权 运 动 的
自觉 不 自觉 地 成 了 近 代 中 国 “ 学 东 渐 ” 的 “ 梁 ” , 形 西 桥
■ 文/ 宁 元 刘
为北海 小 学 ), 当时只 有6 学 生。 名
பைடு நூலகம்
兴女学运动
“甲午 受创 ,渐 知 兴学 ” 。维新 时代 ,梁启 超是 倡导 女子 教育 最 有 力 者 。他 在 其变 法 维 新 的代 表 作 《 法 通 变
妻子 艾约瑟 夫人 … … ” 虽然 尚未 得 知威廉 ・ 辛普 森所 描述
的究竟 是 哪所 学堂 ,但 其 时传 教士 兴办 女学 已是 不争 的历 史事 实 ,中 国近 代 意义 的 女子 教育确 实 由此 而开 始 ,这 功 劳簿上 的第一笔应记 在热心女学 的传 教士身上 。1 0 年 ,基 91 督教 中华 圣公 会在 宣武 门内承 恩寺捐 资 创建 圣斐 德 女学 , 校 长是 英 国人 徐 磷 清 ,后 改 名 笃 志 女 中 ( 为 一 五 八 中 现
1 世 纪 7 年 代 , 英 国 著 名 记 者 、 速 写 画 家 威 廉 ・ 普 9 0 辛
森来 到 中国,在他 为 《 伦敦新 闻画报 》采 写的系列报道 中, 有一 幅描 绘北 京教 会 女学 的场 景 : “ 京 的这所 女子 学校 北
黑 暗世 界 。痛 哉 !地 球文 明各 国竞言 女权 ,而 女权 发达 之 始 ,基 由于 女学 。” 《 京 女报 》存 世 3 有余 ,提 倡 女 北 年 学 始 终 是 其 《 说 》 与 《 闻 》 栏 的 主 要 内 容 。 如 第 演 新 1 1 1 号上 载 文 《 》 说 : “国家 的强 弱 ,在 乎 国 民 ;造 7 娘 就 国 民,全 在乎 家庭 教育 ;家庭 教育 又是 谁主 持 呢 ?无 非

1 4 年 ,爱尔德 赛 女士 ( )在 浙江 创办 宁波 女塾 , 84 英
开 中 国 女 学 之 先 河 。北 京 早 期 女 学 也 是 由外 国教 会 人 士 兴
所 女 学 堂 —— 中 国 女 学 堂 诞 生 于 上 海 , 兴 女 学 运 动 由 此
开始。
办 的 ,最 早 的女 学 堂 是 1 6 年 美 国 公 理会 传 教 士 贝 满 夫 84 人 所 办 的 贝满 女 学 堂 , 1 9 年 由小 学 改 为 四年 制 女 子 中 85
她被 告之 那个 被开 除 的学 生是个 小姑 娘 , 由于太 想读 书 ,
所 以把 自己装 扮成 了一 个 男孩 子 。于是 这个 孩子 便成 了她 新开 张女 校 的第一 个学 生 。该校 现任 校 长是 英 国传教 士 的
子 ,三句 话离 不 了老 宗 旨 ,还 是讲 女学 。 ”
北 京 的 早 期 女 子 学 校
封建 的妇 女观 深植 于 中 国传 统 的历 史土 壤 ,几千 年生 生 不息 ,葳蒇 乎 难 以撼动 。直 到 有一 天 ,随着 西方 列 强轰 开 国 门的 隆隆炮 声 ,从大 洋彼 岸 ,与 武装 的侵 略者 一起 , 走 来 了一批批 文质 彬彬 的 西方传 教 士 。 不可 讳言 ,西 方传 教士 不远 万里 来到 中 国 自然 有他 们 的 目的,但 同样 不可 讳言 ,正 是这 些 来 自各 国的传 教 士 ,
百 日维新 虽败 ,振兴 女学犹 荣 。 资产阶 级革命 派 、立 宪 派 积 极 着 力 ,舆 论 媒 体 更 是 为 女 学 呐 喊助 威 。 1 0 年 93 问世 的 《 女界钟 》将 “ 学 之权 利 ”列 为中 国女性 应 该争 入
得 的 6 权 利 之 首 。 北 京 地 区 第 一 份 女 性 报 刊 一 一 创 刊 于 种 1 0 年 的 《 京 女 报 》 即 是 以 提 倡 女 学 为 宗 旨 , 《 设 95 北 创 北 京 女 报 缘 起 》 宣 称 : “中 国 女 学 不 昌 , 数 千 年 矣 ! ‘ 女 子 无 才 便 是 德 ’ 一 语 , 实 误 尽 苍 生 , 幽 囚 我 二 万 万 妇 女 于
娘 罢 咧 。 那 么 , 娘 字 的 资 格 怎 么 才 做 得 到 呢 ? 没 有 别 的 法
虽然 属于 一个 英 国传教 使 团管辖 ,但 它 最初 却是 由一 个法
国 女子 所 创 办 的 。后 者 于 1 6 年 访 问北 京 的 一个 教 会 学 85 校时 ,老师们正 在把一个小学 生赶出学校 。询 问原 因之后 ,
学 ( 为 北 京 市 一六 六 中学 ) 。1 7 年 美 国长 老 会 在 交 现 80
道 口 创 办 北 京 长 老 会 女 校 , 后 更 名 崇 慈 女 中 ( 为 一 六 五 现
中 学 ) 。 l 7 年 美 以美 会 创 建 京 都慕 贞女 书 院 ,这 是 北 82 京最 早的 女子 中学 ,后称 慕 贞女校 ( 现为 一二 五 中学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