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完美 ppt课件

《登岳阳楼》完美 ppt课件

它是
岳阳楼
登 唐岳 阳 杜


登岳阳楼全景
岳 阳 楼 夜 景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 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 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 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 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 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
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
如此穷愁潦倒的一个孤魂。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 亲友的慰藉,连一个赖以承受痛 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 一个活人生存所需的空间萎缩到 不能再萎缩。
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登岳阳楼》完美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 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 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 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 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 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 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 《无家别》,《垂老别》。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
八岁)

《登岳阳楼》PPT实用课件

《登岳阳楼》PPT实用课件

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 势磅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 了 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 在湖水中一般。 只10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 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 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全景
岳 阳 楼 夜 景
背景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探究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楼对 今 时照 昔 的, 的 喜强 心 悦调 情 登作
2、赏析 “坼” “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 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 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 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 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 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今上”交代时间,
今上岳阳楼。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
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炼字)
(坼和浮用得好)
“坼”:
坼”字,诗人写得极 有力。洞庭的万顷波涛、 千层巨浪,仿佛把吴、楚 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 裂,刹那间,乾坤摇动、 天崩地解——写出了洞庭 湖的磅礴气势。
③情感(复杂):洞庭湖之礼赞、济世理 想之不灭、身世飘零之悲苦、国家命运 之担忧。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 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 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 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家国之忧,浩浩 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 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浮”: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
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
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
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有感于自 已身世凄苦,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 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 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登岳阳楼
回顾诗中的意象、 意境及情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①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 乾坤、 孤舟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 (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 (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波涛、千层巨浪,,对把吴身、世飘容零了的整感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
楚两地的广袤区叹域,冲开对、国家们命的运沉的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
分 磅裂礴,气势写出。了洞担庭忧湖的。
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展现在读者眼前。
感古知典·鉴文 赏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炼字题答题方法: 念 动 下 璃 星 音 盏 衣 声 眼 伞 古
声 掠
眼 低
伞 朦
古 回
凭窗遥川望火心忧灯 国下难涕灭 泪处 交谈流。湖 过 垂 胧 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涕泗流
年孤独老多无诗病依人空中流萤为个已熄何人悉记忆“悲涕苦冷的空气 泗阴 仅流有”诗感间酒色清浅?人于月水光潋滟凭自尖轩已老凄敛 泪苦洒下阴影一片横的雨西湖边流身的世,,更不
战争不止 国家多难
折口便是持续八年川夜 之火似久灯熟的“下冰 安灭光史处寄之乱谈世 ”湖中。过指
垂 微
胧 间
首 杏
大 人间的比的差较艰别一辛,下代在盛替中唐了唐空中流萤 诗理诗已熄想歌歌悉记忆色和中彩中,冷的空气 ,唐盛阴诗中唐歌年那,的种间酒色清浅 我思浓月水光潋滟们虑烈尖可送的以走理敛 发了想洒下阴影一片现少消其年雨西湖边退中情了巨怀,。 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
特点
旅夜:凄冷寂静 画面:雄浑阔大
对古 比典赏文析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4. 颔联写景念雄浑动 阔下大璃,历星 来音为盏人称衣 道声。眼分析伞 其古中寄寓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忘川情?烛火 采花灯用月下了什泯灭 么何处手笑谈法?映湖
掠 过
低 垂
朦 胧
回 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正是为【诗了明人反确写衬】辽出:空中流萤阔他的的已熄 平孤悉记忆 野独冷的空气、和阴浩渺荡小的。间酒色清浅 大月水光潋滟 江尖、敛灿洒下阴影一片烂的雨西湖边 星月,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 杜甫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以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 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 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 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 推崇他为“诗圣”。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 作。诗人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 两年,此时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 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 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 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 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 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 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 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 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 可谓百感交集。
诗文赏析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 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 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早就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 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 我年老多病,只有一只孤舟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仍未停息, 我靠着窗户遥望,不禁眼泪横流。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

杜甫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乾坤”、“水天 一色”等,这些词语既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 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杜甫的《登岳阳楼》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 贵的遗产。
《登岳阳楼》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登岳阳楼》所表达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现代社会具有重 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共 同富裕。
壮志未酬
诗人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诗歌的艺术手法
雄浑豪放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了雄浑豪 放的艺术手法,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 丽景色,展现出恢弘的气势和壮阔的 意境。
对比反衬
诗人通过对比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与自 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反衬出自己壮 志未酬的感慨,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03
《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动乱历时八年,对唐朝的经济、文化和社 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战乱使得大量人口死亡或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受重创,国家财政严重亏损。
安史之乱的爆发也标志着唐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地方割据势力逐 渐抬头。
杜甫的流离生活
创作出《登岳阳楼》这首诗。
诗人在岳阳楼上俯瞰洞庭湖,感慨万千, 《登岳阳楼》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
写下了这首诗。
山的热爱和对战争的痛恨,也展现了他
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
怀。
04
《登岳阳楼》的诗歌赏析
诗歌的主题思想
忧国忧民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表达了对 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登岳阳楼》-优秀课件(共25张PPT)【优秀课件】

《登岳阳楼》-优秀课件(共25张PPT)【优秀课件】
(三)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 上岳阳楼”可以看出诗人初登岳 阳楼是怎样的心情?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诗人对洞庭湖神往已久,今
天终于可以登上岳阳楼,一睹洞
庭湖的磅礴气势,雄伟壮阔,内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 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 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 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 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 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 ,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 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 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 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 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 的迷人境界.
景色特点: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诗人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开头的景物宏伟壮阔,后文抒发的是对 身世的伤感和对国事的担忧,江山的壮 阔与诗人博大的胸襟,在诗中互为表里。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心系国家安危,悲 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 空间上包吴楚、关山。其身世之悲, 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 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意境。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翻译
诗意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 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唯有孤舟 一叶飘零无定。
北方边境的战争仍未止息,靠着窗户遥
翻译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字词解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 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②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 ③坼(chè):分裂。 ④乾坤:指日月。 ⑤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 ⑦戎马:指战争。 ⑧关山北:北方边境。 ⑨凭轩:靠着窗户。 ⑩涕:眼泪。 ⑪泗:鼻涕。
赏析
叙事 描写 抒情 总结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思考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生活坎坷,漂泊天涯, 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 质方面的任何帮助。
《垂老别》《无家别》)等。
背景资料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 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 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 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 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岳阳楼,凭轩远眺,感慨万千,于 是写下《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

《登岳阳楼》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

开元19(时20岁) 年始漫游吴越,5 年之后归洛阳应举, 不第。再漫游齐赵。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 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继而又遇高适,三 人同游梁、宋(今 开封、商丘)。后 来李杜又到齐州, 分手后又遇于东鲁, 再次分别,就没有 机会再见面了。
长安应试落第, 后向皇帝献赋, 向贵人投赠, 后任右卫率府 胄曹参军(主 要是看守兵甲 仗器,库府锁 匙)的小官。 这期间写了 《兵车行》、 《丽人行》等 批评时政、讽 刺权贵的诗篇。
孟浩然 〔唐〕
望洞庭湖 注释 (引自 古诗文网)
赠张丞相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 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
八月湖水平,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
涵虚混太清。 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
坐观垂钓者, 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有羡鱼情。 徒:只能。一作“空”。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相关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 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 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 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kui2)州 (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 (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 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 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 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知人论世
杜甫,字 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

登岳阳楼 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 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 日 月像在湖面日夜
荡漾漂浮。
(意境开阔,动词使用)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 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 此老胸中吞几云梦! 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稹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想一想你印象中的岳阳楼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 著称于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江南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 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甫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业
(1)整理笔记,梳理作品要点和读诗的路径 (2)背诵并默写《登岳阳楼》
谢谢观看
他从巍巍大唐走来,少年立猛志,“致君尧舜上 ,在世风俗淳”,偏逢安史之乱, 一生漂泊坎坷。 在动荡与烽火中,他目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之惨状,于是乎,“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他的诗,是一部史, 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 史。他的诗,又是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 生的情怀。
生命中最后一个冬季,他一路漂泊,来至岳州, 登临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万里江天 , 面对吴楚分坼、日月浮沉,面对举目无亲、病老 躯残,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不禁放声高吟:昔 闻洞庭水 ……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 集为《杜工部集》 ,诗艺精湛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影响深远。
让我们一起聆听诗人用他 孱弱的身体发出的生命慨叹。

《登岳阳楼》课件正式完美版

《登岳阳楼》课件正式完美版

《登岳阳楼》课件正式完美版经过深度优化后的教案: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深入探讨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诗作——《登岳阳楼》。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和洞庭湖的浩渺,更融入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沉思考和无限感慨。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同身受诗人的情感波动。

2. 提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文的背诵和情感理解。

难点:诗中复杂词汇和意象的解释与领会。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和洞庭湖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登楼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朗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齐声朗读诗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的传达。

3.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文内容,生动解释生僻字词,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5. 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 背诵: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文,检查和指导背诵的效果,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板书诗文《登岳阳楼》及其关键意象和情感。

作业设计1. 请学生默写《登岳阳楼》。

2. 请学生说明并分析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 请学生举例解释诗中的主要意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世界。

学生可拓展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生平,对比《登岳阳楼》的风格特点,同时可以推荐一些相关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我们期望学生能够不仅仅学会一首诗,更能够从中体会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3张PPT).ppt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3张PPT).ppt

1.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 割。
2.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 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3.字:这里指书信。
4.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 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 古人常常会在登临山、亭、楼、 阁、台等地时,会因自己种种原 因而情思涌动,由此赋诗兴叹, 抒发自己的胸怀。我们把这样的
诗歌叫做“登临诗”。
壹 何时何处登临? 贰 目见何景何物? 叁 生发何感何怀?
登临诗歌 一般创作思路
肆 为何有此情此感?
登 岳 阳 杜


戎亲吴昔 马朋楚闻 关无东洞 山一南庭 北字坼水 ,,,, 凭老乾今 轩病坤上 涕有日岳 泗孤夜阳 流舟浮楼 。。。。
感)
课堂小结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 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 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 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 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 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 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1.完成以下默写。
2.背诵全诗。
情景默写
①《登岳阳楼》中表现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 ③《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④《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 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 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 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 ,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 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 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 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读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读诗 二二一、二一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读诗
2、单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淮南五中 程晋
教学目标
1.背诵全诗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 、联想想象去置身诗 境,通过意象联缀、 补充联想、炼字炼句 缘景明情。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国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 县(现巩义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 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 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夸张地写出了岳阳楼高 耸入云的特点,想象奇特, 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 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 仙境的情景。
谢谢大家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 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 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 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 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 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 ,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读诗
1、听读:字音和节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ch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sì
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读诗
3、齐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读诗 4、自由朗读
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 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 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景色特点: 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
3、展示成果
参考画面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 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 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 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 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 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 !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 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 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 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 、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 不禁涕泪交流。
迁移拓展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 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 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 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思考
1、颔联的两句诗中,诗 眼分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 全诗作简要赏析。
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 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1、颔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 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 要赏析。
“引”和“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 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 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 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 享欢乐的情境。
ch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读诗
1、听读:字音和节奏
2、单读 3、齐读
4、自由朗读
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
5、背诵
置身诗境
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 及其特点
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 孤舟
辽阔雄伟 开阔博大 孤单漂泊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 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
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 泗流”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 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 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 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 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 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 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品诗
1、自主品析
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 简要赏析。
品诗 2、深入透析: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品诗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 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 ,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 ,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 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洞庭湖的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孤独凄苦漂泊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 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 ,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 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 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 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 大深远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