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书

合集下载

苏州火车站汇报

苏州火车站汇报

4、苏州“两环八射加两纵”的快速网络体系中的快速内环线目 前只有北环快速路尚未建设,原因也是因为火车站是否改造重 建而牵涉到北环快速干道的线位走向和敷设问题无法确定。
1、功能定位:依托火车站交通枢纽建设,形成 苏州重要商贸、行政、办公区。
2、周边区域道路规划:
快速路:连接园区、中心城区、新区的东西向的北环快速路; 主干道:广济路、人民路(南北向,中心城区连接相城区的道路); 北环辅路、 苏站路、新家路(东西向,连接园区、中心城区) 次干道:苏站北路(东西向,区域内部道路)
3、轨道线网规划
2号线
3号 线
2号线北起蠡口镇南至南大外环路,全长24公 里; 4号线北起旺埂上南至苏旺路,全长31公里。 在火车站轨道2号线和4号线在火车站设置站 点,形成换乘枢纽。 方案一:轨道2号 线和4号线采取常 轨式地铁,转弯半 总长为 135.3km 径不小于300米, 采取“同向同站台” 的交通换乘组织方 式,将两个站台上 下重叠南北向设置 于北广场下。 车站105座
泊位160个,但只剩60个可利用; 需求375个,供需矛盾突出; 汽车北站与火车站之间换 乘困难。 与北环路交通矛现状调查与已有规划回顾
北环路过境交通与进出火车站交通相互干扰严重; 公交车站分散,公交进出与社会车、出租车冲突严重;
交通组织
出租车落客和接客衔接不科学,如果遵守交通规则,需两次穿越北环路; 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冲突严重,有12个冲突点。
3号线 支线
1号线
4号 线
方案二::轨道2 号线和4号线采取 常轨式地铁,将两 个站台垂直交叉设 置于北广场下或北 侧新建站屋下面。
4、火车站地区形态控制
1) 整体空间形态 2) 营造视觉中心 3)强化人民路轴线 4)建筑高度控制

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公共建筑调研报告公共建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公共建筑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为今后的公共建筑设计与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过程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实地考察了多个公共建筑,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通过参观以及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同时,也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用于了解公众对公共建筑的需求和评价。

2. 调研内容(1)建筑设计与规划多数公共建筑存在设计与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建筑存在空间利用不充分的情况,导致场地浪费;另一方面,有些建筑在设计上忽略了用户的需求,如无障碍设施的设置不足等。

(2)环境与设施公共建筑的环境与设施问题也是调研的关注点。

在考察中发现,部分公共建筑的环境卫生不达标,如公共卫生间的清洁问题等。

同时,一些公共设施存在老化和维护不良的情况,影响了使用体验。

(3)安全与便利公共建筑的安全与便利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部分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如疏散通道不畅、消防设备不完善等。

同时,一些建筑的便利性不高,如停车位不足、交通不便等问题。

三、调研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公共建筑的设计与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充分利用空间,同时更注重用户的需求,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2. 公共建筑的环境与设施需要加强管理,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及时维护和更新设备设施。

3. 公共建筑的安全与便利需要重视,加强疏散通道和消防设备的设置与维护,并加强交通规划,提供更多的停车位和便捷的交通方式。

四、改进措施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公共建筑的设计与规划能力,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和用户的真实需求。

2. 公共建筑的管理者应加强环境和设施的监管,及时清洁和维护设备设施。

3. 公共建筑的安全与便利需要加强,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疏散通道和消防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并提供更多停车位和便捷的交通方式。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公共建筑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解决措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苏州火车站案例分析

苏州火车站案例分析

建筑外观强调白墙、黛瓦、花棱窗等地域特征元素,并通过现代建 筑的处理手法将其表现出来,以此形成统一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 苏州火车站室内设计秉承建筑语言,采用苏州 园林造园元素及色彩:灰檐、栗色木作、白粉 墙等。 • 按照舒宜的建筑尺度、色彩;调和稳定,使之 与自然相融,营造清雅、宁静的氛围。白粉墙 本身高洁, • 与灰色基调地面色彩对比,破除可能出现的沉 闷感。在公共建筑的大气中用写意的手法诠释 出清幽 • 雅致的江南文化气息。
北站房 站房
站台
站台
站前广场地板
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
出租车进口
出租车出口
出租车进口
铁路旅客进出站采用的是上进下出型式,进站旅客通过南北广场和高架平台进入高 架候车室进站上车,出站旅客下至站场中心的地下一层出站廊出站。铁路与其他交 通工具在南北广场及地下空间实现换乘。
南广场地下空间
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二层,在地下空间中心处同样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 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和出站区连接,在通廊的西侧设置了两层社 会车地下停车场,东侧地下二层与国铁同层的位置设置了出租车停车场和上车区。出 租车场的上方地下一层设置的是设备用房。
在地下空间中心处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 廊和下沉广场连接
北广场地下空间
社会车场


出租车场
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一层,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下沉广场连接,在 通廊的两侧设置了商业区,商业区的西端为社会车场,东端为出租车场。社会车场 的上方地面部分设置的是长途车场,在出租车场的上方地面部分设置的是公交首末 站。
苏州火车站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和北护城 河交界处,原为沪宁线上的一般性车站, 为适应新的建设形势需要,在原址改建 了新的跨线车站

0515苏州火车站项目市场定位报告56p演示教学

0515苏州火车站项目市场定位报告56p演示教学
2020/6/10
调研分析
问卷调查 参考案例 调研小结
定位研判
区域功能 功能研判 定位验证
定位思考小结
17
调研分析 调查问卷样本
调研总体量:500份 调研周期:七天 调研目的:了解火车站及周边居民对于业态的需求;
及旅客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2020/6/10
Ø平均入住率节假日为90%以上,非节假日为70%左右
Ø日租金在100元以内的2家,100-200元之间的6家,200元以上的5家
Ø日入住人流约2500人。
2020/6/10
12
项目分析 周边竞争市场
活力岛商圈
平江新城商业
神马公 寓
广场
平江新城万商达广


城北东 路
平江IN 巷
人民商场
万融国 际
观前商圈
项目分析
公共交通 可达性分析 人均商业面积 昭示性及人流 周边酒店及旅
客情况 周边竞争市场
项目小结: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6/10
3
项目概况 经济指标
Ø 物业形态:本案为地下负一层商业物业,3个下沉式中庭实际形成3个“回”
字型物业布局。地下商业建筑面积约14000㎡,可使用的经营面积约5000㎡,
2020/6/10
10
项目分析 商业昭示性及自然人流
商业昭示性
Ø本案正对火车站,具有很强的商业昭示性。
自然人流图析
Ø区域人流受到护城河及项目景观河河流阻隔,自然人流不愿达到
Ø内部受到地铁站、上浮电梯的引导,自然人流也无法到达
Ø苏州2火020车/6/1站0 非中转站,人流不愿长时间停驻。
11
项目分析 周边酒店及旅客情况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北寺塔3、桃花坞:4、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 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社会车、出租车落客区、贵宾车位于广场东侧。

地下出站厅两侧的停车场, 与北环辅路共用出人口。

火车站北广场公交车场集中设置在广场东侧地面, 大型社会车、长途车和旅游车在广场西侧进出。

节能施工小结

节能施工小结

节能施工小结节能施工小结苏州火车站公交换乘综合楼工程节能施工小结建设单位:苏州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源康日期:1 苏州火车站北广场地下空间二期及公交换乘综合楼工程建筑节能施工小结一、工程概况:苏州火车站公交换乘综合楼位于火车站北广场,建筑面积为17168.7,建筑高度为23.8m,建筑层数5层,设计等级为二级,耐火极限为二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结构设计正常使用年限为50年。

二、工程节能设计说明:本工程主要对墙体节能保温、门窗、玻璃幕墙、屋面及热桥部分进行了设计1、外墙墙体节能保温:聚苯板(30mm)+ALC砂加气混凝土砌块(200mm)2、屋面:水泥砂浆(20mm)+挤塑聚苯板(40mm)+钢筋混凝土(120mm)3、楼面:水泥砂浆(30mm)+轻集料垫层(50mm)+钢筋混凝土(120mm)+聚苯板(40mm)4、幕墙:铝合金断桥隔热型材,130系列明框、140系列明框及半隐框玻璃幕墙5、外窗:玻璃门窗为铝合金断桥隔热型材,所有玻璃为6+12A+6双层中空钢化LOW-E玻璃。

三、参建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总包单位: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四、施工依据:1、本工程施工主要依据:设计文件、施工图、施工图设计技术性审查意见、设计变更通知单2、施工规范1)《建筑节能构造用料做法》2)《房屋建筑节能工程强制性条文》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__五、工程施工情况:1、屋面保温工程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选用40mm厚的XPS挤塑聚苯板。

施工过程中防踩踏、堆积重物,铺设移动式施工通道措施。

保温材料铺贴前首先按设计要求对基层进行处理,铺贴时采用保温砂浆灌缝。

苏州建筑考察报告(范文)

苏州建筑考察报告(范文)

苏州建筑考察报告苏‎州建筑考察报告‎篇‎一:上海苏‎州考察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考察时‎间:201X‎年10月10日至20‎1X年10月15日‎考察地点:上‎海、苏州考察主要地‎方: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馆、拙政园‎、苏州博物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海M5‎0、宜家家居商城、田‎子坊、外滩、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考察目‎的: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开发设计‎思维这一次的外出考‎察是前往上海、苏州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工作,除了观赏上‎海外滩美景与苏州传统‎的园林以外,进一步是‎了解每处考察点从房子‎构架到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

而我‎们这次前去就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去参观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上海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千姿百‎态的高楼,耸立在我的‎眼前,感觉每一座高楼‎都富有他们各自的生命‎气息,上海的外滩的夜‎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美不胜收,即便‎用相机拍下那先所谓美‎的画面,也无法体会上‎海外滩夜景真实夜景,‎这里是上海的标志,是‎时尚化的代表。

外滩1‎号到18号与新天地的‎欧式建筑与,古老的欧‎式风格,罗马柱,细致‎的雕工,一层层的小阁‎楼,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20年代初期的英租‎借区的上海,所有的历‎史都在这里永久保存。

‎正是因为它如此的与城‎市的不同,吸引全世界‎的人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与生活。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海的去过的几个考察‎地点,除了上海的外滩‎与新天地的建筑让人看‎了瞠目结舌以外,还有‎有一条富有里历史意义‎的路,同样也富有特殊‎的设计在里面,这就是‎上海的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上海的城市标志‎之一,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雅‎、文化层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步行商业‎街。

江苏苏州火车站工程建筑设计方案文本

江苏苏州火车站工程建筑设计方案文本

江苏苏州火车站工程建筑设计方案文本
苏州火车站,作为苏州市的交通枢纽,其建设规划是为处理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的长途铁路交通,方便广大旅客的出行。

火车站的设计建造,不仅体现了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建设理念,同时也更加重视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环保设计。

首先,从建筑设计上来看,苏州火车站具备了一定的现代化和人性化特点。

这一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建筑的外观设计以苏州园林风格为主题,打造出优美、别致的城市建筑风貌,同时也更符合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气息。

其次,室内设计也非常考虑旅客的实际需求,例如,售票大厅、候车厅等公共场所都很宽敞明亮,自然采光充足,旅客们待在室内也更加亲切自在。

其次,从火车站环保设计角度来看,苏州火车站也是一项成功的工程。

因为在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应用了高科技前沿技术,建筑物材料也采用了大量环保材料。

例如,清洁的太阳能系统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能耗,同时雨水收集系统—涵洞式雨水花园设计更是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降低了污染排放,减轻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火车站建设期间大量考虑历史遗产保护。

当火车站建筑处于启动状态期,历史文化学者参与进来,对周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周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了完整保护,并将其与火车站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景观。

这一点体现了建筑设计方案制定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特殊地位。

总之,苏州火车站的建造充分考虑到了旅客实际需求和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大量借鉴了现代环保建筑设计。

如此不同寻常的细致和思考值得我们借鉴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更高的城市建设标准。

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公共建筑调研报告《公共建筑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主要对城市中的公共建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主要包括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文化娱乐设施等公共建筑。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本报告总结了公共建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中的公共建筑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公共建筑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深入了解公共建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内容1. 教育机构:调研了城市中的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主要关注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情况。

2. 医疗机构:考察了城市中的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重点关注医疗设备、服务水平、医护人员配备等情况。

3. 文化娱乐设施:分析了城市中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文化娱乐设施的规模、设施完善程度、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公共建筑的现状:教育机构:部分学校设施老旧,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不完善,医疗服务不够及时,医护人员紧缺;文化娱乐设施:部分设施规模较小,服务水平不高,设施更新不及时。

2. 存在的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公共建筑发展不够均衡;资金投入不足,公共建筑设施老化,服务质量不高;对于特殊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的服务不够完善,缺乏关爱和支持。

四、改进建议1. 加大投入,更新设施,提升服务水平;2. 加强规划和管理,实现公共建筑发展的均衡和协调;3. 重视特殊人群的需求,提高公共建筑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五、结论本调研报告对城市中的公共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了公共建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加大投入,改善公共建筑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调查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调查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苏州火车站位于新老城交界的位置上。

苏州站总建筑面积85700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为31200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为54000平方米,主体站房由南、北站房与高架候车厅组成。

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北寺塔3.桃花坞:4.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苏州火车站案例分析

苏州火车站案例分析

苏州火车站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和北护城 河交界处,原为沪宁线上的一般性车站, 为适应新的建设形势需要,在原址改建 了新的跨线车站
停靠普速列车和高速列车在内,一共设置了7个站台16条线路
车站本身为跨线高架站房,在线路南北两侧设置了部分线侧式站房。
在南北站房的前方设置了南北两个地下空间,地下空间里除了满足一般旅客进出 站外,还包括了社会停车场、商业区和出租车停车场三种功能
北站房 站房
站台
站台
站前广场地板
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
出租车进口
出租车出口
出租车进口
铁路旅客进出站采用的是上进下出型式,进站旅客通过南北广场和高架平台进入高 架候车室进站上车,出站旅客下至站场中心的地下一层出站廊出站。铁路与其他交 通工具在南北广场及地下空间实现换乘。
南广场地下空间
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二层,在地下空间中心处同样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 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和出站区连接,在通廊的西侧设置了两层社 会车地下停车场,东侧地下二层与国铁同层的位置设置了出租车停车场和上车区。出 租车场的上方地下一层设置的是设备用房。
火车站案例分析
苏州火车站 成都东客站 台湾新竹高铁站 宜昌东站 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 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
苏州火车站
设计面积:工程站房建筑面积(不包括地铁)约8.7万平方米 建筑主体高度:31.25米 设计时间:2008年 竣工时间:2010年 设计指导:崔恺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 计 人:顾建英 、郭晓明、李晨晨、张明晓
在地下空间中心处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 廊和下沉广场连接
北广场地下空间
社会车场


出租车场

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外景观和环境

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外景观和环境

空间围合与视线关系
结 构 布 局 与 活 动 类 型
景观种植
地面铺装
建筑景观特征对人们产生一定的约束、导向、启发等各种
意向,这是由于建筑景观的功能作用是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
实现的,所以建筑景观必须强调功能作用和整体的关系,同
时呈现出各节点的联系。
虽然形式、场地和材料性质的差异决定了建筑景观的不同空 间意向,但是设计形式是精神之后的产物,建筑景观设计的人性
D/H=1 时,即垂直视角为 45°,可看清景物细部,有一种内聚、安定感。 可作为近赏建筑物的界限; D/H=2时,即垂直视角为 27°,可看清景物整体,内聚向心而不致产生 闲散感; D/H=3,即垂直视角为 18°,可看清景物与背景的关系,空间相对离散,围
合感差;
D/H>4 时,景物成为全景的一项要素。除非它具有特别的引人注目的特
征,如醒目的色彩、质感及外轮廓。
人们比较关注立面的一些细节:材质 的变化,门窗的造型和一些小的装饰 图案,但观赏者会产生局促感。
建筑形体可获得较好的景观效果,视 觉空间较为舒展,可视为较佳的观赏 角, 能较好的观赏建筑物整体与背景 的关系。
广场的 D/H≈4,这一比值对于站前广场来说是不合适的。 但是广场中央设计了上升式广场,使空间中产生了高差变 化,改变了站前广场空间空旷感,使其符合人的心理感受。
特色商业区
一轴:商业街景观轴。
景观结构分析
三带:从南到北呈“川”字分布的三条带状景观:步行景观、机动车景观
带、轨道交通景观带。
二点:站前南北广场。
步行景观带 机动车景观带 轨道交通景观带 南北广场景观节点 商业街景观轴
同时在三条主要景 观带与这条景观通 廊之间,以多条南北向

浅析对建筑设计原理的认识——以苏州火车站为例

浅析对建筑设计原理的认识——以苏州火车站为例

浅析对建筑设计原理的认识——以苏州火车站为例发布时间:2021-05-18T06:06:58.118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20期作者:廖婧菁[导读] 建筑设计原理之我见从建筑尺度、建筑交通、功能分区的合理设计、无障碍设计结合苏州火车站来分析。

廖婧菁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省襄阳市 441053摘要:建筑设计原理之我见从建筑尺度、建筑交通、功能分区的合理设计、无障碍设计结合苏州火车站来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尺度;苏州火车站引言:建筑设计原理是由其功能、技术、艺术性组成的,而作为人们生活寓居之所,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符合人的需求。

人对建筑的体验感在于:尺度、环境、功能分布等等。

接下来就从建筑体验感浅析设计有哪些需要遵循的原理。

1.建筑尺度1.1尺度之层高如果把房间看成一个正方体的盒子,那么一个人在这个盒子中既要考虑高度,视野,温度,空气,光线。

仅仅是由四面墙组成的空间就需要参考人的很多尺度。

比如2015年我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67.1cm,女子155.8cm,所以在房屋建筑中将2.2m的建筑层高当作最低标准,这也是一般成年人伸展手臂的高度。

除了伸展的需求,不同的层高带来的心理感受也不同,参照《住宅设计规范》,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

[1]也是在除去内部装修、吊顶,地砖厚度之后的2.8m,如果是高于3.5m的空间,有可能出现室内灯的照明距离有点远的问题,或者说能耗较大。

对居住来说,会希望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掌握感,所以层高不宜过大。

而在公共性的建筑中,比如博物馆的层高又根据展品高度,和对开阔空间、高密度人流的通风需求而设置3M以上的层高。

1.2尺度之平面建筑平面设计,包括了对各个功能用区的划分,不同的房间有具体的使用需求。

1.2.1家具摆放的需求、各种设备:例如空调,暖气片等等,这不仅需要空间,还要考虑适用于人使用的因素。

比如空调不宜对着人长时间呆的地方;1.2.2不同房间的使用人群:比如旅店和卧室,旅店的人流动性大,要满足方便存储行李的需求,和个人卧室相比,私人物品存储需求小很多。

公共建筑舒适度调查报告

公共建筑舒适度调查报告

关于苏州公共建筑环境舒适度调查报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1011班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环班级1011组员学号1020118103、1020118107、10201181011、1020118115、1020118119、1020118123、1020118127、1010118131、1020118135、1010118139苏州科技学院2012年12月22日一.调查目的公共建筑的舒适度调查是针对在公共建筑内的人对室内环境飞感知与评价。

从这个调查中,我们能很好地了解公共建筑的环境特点,舒适度以及人对它的反应。

主要运用了《建筑环境学》第四章人对对热湿环境反应的原理。

二.调查内容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此时室内是否使用空调;是否开窗自然通风;对室内环境的热感觉;对房间内冷热感觉的舒适评价;对室内风速的感觉;对室内湿度的感觉;对当天室外天气和温度状况的舒适评价;对室内空气清新度的感觉;添绿色植物对舒适度的影响;室内噪声产生影响;对现在室内空气气味感觉如何;室内照明的感觉;冬日增加室内采光是否会增强舒适感等。

除了被调查的建筑环境特点外,被调查者的主要特征也需要被考虑,如年龄、性别、当时的穿着,被调查前30分钟的活动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小组经过讨论和分析,首先确定了调查的地点,分别是学校图书馆、食堂以及苏州火车站候车室。

三.调查过程12月8日,周六,我们小组的10位同学分成了三组,分别前往各自的调查地点发放问卷。

经过一天的调查,我们共发出了150张问卷,收回150张问卷,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

收回问卷后,我们的小组对其中各项问题的回答进行了统计整理,并对部分数据列表绘制成图表。

四.调查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就其中的重要几项,小组成员进行了具体分析1.热感觉与舒适度与分析热感觉的分析,被调查人中感觉适中的占60%,稍暖占15%,暖占5%,稍凉占18%,凉占2%。

这个图表表明被调查环境里都是较舒适的,空调在冬季环境里起到很好的调节温度作用,但考虑到大空间内维护与家具的蓄热,是进入室内的热负荷出现延迟和衰减。

火车站建设实践报告(2篇)

火车站建设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交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火车站作为铁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旅客的出行体验和铁路运输的效率。

本报告以我国某火车站建设实践为案例,对火车站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经验教训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火车站建设背景及意义1. 背景随着我国铁路网的不断完善,火车站建设成为铁路交通发展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相继启动了火车站建设或改造项目,以提升铁路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2. 意义(1)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火车站建设有助于优化铁路运输组织,缩短旅客出行时间,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2)改善旅客出行体验:火车站建设可以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便捷的换乘设施和优质的服务,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火车站建设有助于优化城市布局,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三、火车站建设实践案例分析1. 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站房、站台、地道、停车场等。

2. 关键环节及措施(1)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火车站的功能、规模、交通组织、环境等因素,确保火车站与城市环境、交通网络相协调。

具体措施如下:①优化站房布局:采用“上进下出”的流线设计,方便旅客换乘;设置候车大厅、售票厅、候车室等设施,满足旅客需求。

②优化交通组织:合理设置进站口、出站口、换乘通道等,实现旅客便捷换乘;优化停车设施,方便旅客停车。

③注重环境设计: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打造生态、舒适的火车站环境。

(2)施工组织在施工组织阶段,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具体措施如下:①强化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管理。

②优化施工工艺:采用先进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③加强资源配置: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火车站位于新老城交界的位置上。

站总建
筑面积85700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为
31200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为54000平方
米,
主体站房由南、北站房与高架候车厅组
成。

一、总体环境分析
1.区位因素:火车站地区位于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
分析图
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特色风情
1.古城墙:
2.北寺塔
3.桃花坞:
4.平门
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
1.总平面图
2.一层平面图
3.地下一层平面图
4.剖面图
5.立面图
6.透视图
三、空间构成:
1.功能分区
1.1功能格局简图:
1.2部功能分区:
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
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
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
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
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
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
计优异的休息空间.
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
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社会车、出租车落客区、
贵宾车位于广场东侧。

地下出站厅两侧的停车
场, 与北环辅路共用出人口。

火车站北广场公
交车场集中设置在广场东侧地面, 大型社会
车、长途车和旅游车在广场西侧进出。

社会车
和出租车由高架车道驶人高架平台落客, 停
车场和出站厅布置在广场地下层。

南北站房贵
宾车经贵宾专用通道进人基本站台或贵宾候
车室。

2.流线组织:
2.1.不同形式出入口
2.1.1进站旅客流线
步行和乘公交车及乘小轿车的旅客经南广场
进人高架候车区去北站房乘轿车的旅客可直
达高架平台进人候车区进站地铁旅客乘扶梯
上至高架平台贵宾辟有专用通道。

2.1.2出站旅客流线
出站旅客经地下出站通道可到达出租车载客
区和地下停车场, 或下至地铁站厅换乘地铁, 也可经扶梯到达地面换乘公交车、旅游车和长途车。

2.1.3站台交通流线:
2.2重要交通节点
2.3 疏散楼梯
2.4光线分析
顶上光
落地窗
四、公共建筑造型
火车站建筑空间形态和建筑形式的设计,充分尊重地域文脉,和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相协调,从本土的人文与文化环境入手。

火车站南就是护城河,隔河就是古城区,北寺塔、平门、桃花坞近在咫尺,如何保证大体量的现代化交通设施能够自然承接、延续古城的肌理便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建筑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1.结合站临近古城的环境特点, 挖掘出菱形体空间为主要基本元素, 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屋顶—菱形空间网架系。

点线面
“菱形”屋面与结构浑然一体, 形式与容高度统一, 同时解决了大跨度的问题。

把大空间、大体量现代化交通建筑通过化整为零的手法融人了古城的城市尺度, 延续古城的城市肌理。

设计者采用了菱形空间网架体系,创造性地设计出菱形屋顶的构思,将一个整体屋面在外观上分解成绵延不绝、高低错落的小菱形屋面,完全消除了建筑的庞大之感,同时也解决了大跨度屋面的技术难题,达到了形式与功能的高度统一更为关键的是,这一菱形结构又与古典园林的花窗和铺地花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屋顶似乎成了对古典文化的一种呼应,甚至是某种形式上的延续和传承。

2.火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复杂。

对此,设计师将整个地块一分多
块,不同特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设计
方法。

北广场场因为面对北部的平江
新城,所以以高架道路
的方式直接通往站房二层,优美的高
架道路弧线彰显出现代城市的大气
磅礴。

而南广场,因为面对古城区,
所以车流、客流全部以地面和地下通
道的方式进出。

地面通道两侧积土堆山,广植高乔矮灌。

车行其中,如行山谷之中,这是将古典园林假山设计理念引入进来,既给开车人造成视觉上的丰富感和美感,也将车流与护城河的优美环境隔离开来,站在南广场上看,视线围清新整洁,毫无汽车的现代视觉污染。

3.体量
整体建筑呈东西向横长布置,高度只有32米,且与护城河之间有宽阔的南广场作为退让,所以从体量上来说并没有对古城区造成压的感觉。

高度分析
南广场为退让4.景观设计
广场景观从南北广场延伸至建筑中,景墙、休息廊、
水池、竹林疏落有致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家具、灯具、小品点缀其中, 为旅客营造出优雅的休憩空间。

广场的景观设计用连廊整合了地下空间通向地面出口棚架, 形成广场尺度宜人的序列空间。

南广场南侧架设一座通向古城临河商业街的景观桥, 把站房、广场和护城河风景带连成整体。

不仅改变了传统车站商业模式, 同时也提升了其商业价值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 景观桥被取消。

沿南广场河边设置游船码头, 为旅客提供了便捷的水上交通方式。

南广场上的广玉兰树阵
景观设计中反复使用的图
案,与建筑交相呼应。

而栗色的网格金
属幕墙, 呼应民居中“窗”的建筑意
象,两组镶嵌着菱形灯笼的圆柱撑起大
跨度的双层菱形网架, 栗色的结构杆
件呼应着粉墙黛瓦。

斜坡顶、灯笼柱映
衬在粉墙上, 光影浮动、若隐若现。


站房人口处随着高桥飞架, 凸显现代
建筑品位, 向往来旅客展现着千年梦
醒, 一朝冲天的美好故事⋯⋯
南广场上的菱形路灯
5.室设计
站房建筑外表达一致,候车大厅开敞明亮,白色菱形天花镶嵌着栗色的结构杆件,刚性的几何形式与通透的木构架相互穿插,形成了丰富的界面表情。

粉墙黛瓦,栗色花窗格栅,深灰色的踢脚和窗框,共同构成室墙面肌理,而随处可见的菱形图案更是将室外的一致与苏式韵味发挥到极致。

6.色彩
从色彩而言,屋顶为深灰色,东西墙面为白色,这灰白二色所形成的粉墙黛瓦的外观印象,正是古城的传统建筑的精髓,灰白二色也是古城的经典颜色。

五、我认为火车站建筑设计所体现出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很大的亮点,综观国各主要城市的火车站,这一优势就显得尤为突出,也更为难能可贵。

如火车站
完全不顾古都风貌的全现代化设计,站前就是玄武湖,最大亮点在于广场直通玄武湖边。

当站前刻意营造古风洋溢的南广场时,却以玄武湖畔的高楼林立而自豪。

与的差异就在于此。

火车站
作为一个可以与媲美的著名古城,火车站的三角与圆柱实在是令人想不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