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简要对比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9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简要对比朱冠男(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610213)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是影响当代中国人思维与精神的两大主要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引入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中国传统哲学则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我们才能顺利的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而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必须坚持的根本。
本文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简单比较,以便将来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差异与联系,为探究新时代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更好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实践做铺垫。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区别马克思主义从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开始,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以往不曾有过的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世界观,给予了我们全新的拯救民族危难的方法论,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在将来也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
中国传统哲学不仅渗透进中国其他文化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日常。
即便是为孩童准备的《三字经》等古籍,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哲学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完全的“舶来品”,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与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哲学实现了完美并行,共同影响着中国社会。
本文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简单比较,以便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差异与联系,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与中国传统哲学更好的结合,进而更好的指导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练习题理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是①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②④2.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
”这告诉我们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3.哲学作为一种思辨的学问,给予社会发展巨大的影响。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C.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所包含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4.下列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A.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 B.哲学可以反作用于时代C.哲学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D.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5.回顾20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上述材料说明A.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B.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D.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相同6.改革开放30余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由此可见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C.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7.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我国杰出科学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曾经直截了当地说,从前我在国外待了很长时间,觉得在工作、搞学问中有几个窍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实践探索,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为了消除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封建制度的束缚,一些进步青年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革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思想家和学者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变革的必要性,为中国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创新在中国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融入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的思想家和学者通过与中国哲学传统的对话和融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理论。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实现中国化,就必须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相结合,注重实践的观点和价值取向。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1.实践性: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推动社会变革。
2.历史唯物论与中国历史传统的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科学性,但也注意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将其与历史唯物论相结合。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4.人的全面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解放和发展人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也对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创新的观点和理论吸引着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旳君主立宪制,“戊戍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昭 示,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推行 民主共和制,被袁世凯窃取果实。
第三阶段:文化层次。
主张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来,开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但西 方文化 具有两面性:肯定性——当代性、工业化文明;否定性——强权、霸权和侵略性 形象(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使人们对之又望而生畏)。 马克思主义源自于西方,是西方当代化工业文明旳思想产物,同步又揭发和 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旳矛盾、危机和罪恶。正适合了中国人既想学习西方文明, 又要预防西方资本主义产生旳种种罪恶旳矛盾心理。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教学目旳: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涵义、原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旳历史进程,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经验教训。
要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验教训;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涵义、原因。 教学纲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原因;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过程;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经验教训。
有三个方面主要特点:
(1)进一步学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学习和利用毛泽东旳哲学思想。 (2)致力于利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利用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详细工作 (3)开展一系列学术性活动(建国后来旳三次哲学大论战)。
1953—1955:有关综合基础论还是单一基础论旳争论; 50年代末60年代初:有关思维和存在旳统一性旳讨论; 60年代中期:有关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旳讨论。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旳当代性
二、怎样阐扬马克思主义哲学旳当代性? 1、文本解读法; 2、批判对话法; 3、现实问题法。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信仰,又作仰信。
信心瞻仰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代青年与以往的青年不同的是:以往青年的信仰往往是一元化的。
而当代青年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哲学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等积极的信仰,还对金钱的信仰,权力的信仰等负面的信仰。
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
如何树立、改正这些青年的信仰?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一、造成青少年对于信仰缺失和错误的原因(一)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
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当代青年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对于这些困难,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青年摆脱这些思想的困惑,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可是当代青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
比如: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等。
而往往去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断章取义于一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言论,对于这些言论的信奉,是因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不了解,不能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家当时语境,只从中选取让自己心里受到安慰的语句,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三)是当代青年对于信仰的不坚定,当信仰和当前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利益。
信仰的作用日趋弱化,这种信仰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让当代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
当年青年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又不能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选择了默认的接受,这样就造成了正确信仰作用力的弱化。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类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类关系
黄信
【期刊名称】《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卷),期】2009(007)002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在西方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致力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是令人饶有兴趣的问题.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内容中,有很多观点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相契合,这就是中国人能够接受并容纳,进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很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黄信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四川,西昌,615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0-0
【相关文献】
1.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突破口——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互动关系 [J], 王欣欣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之关系 [J], 潘俊杰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J], 朱康有;李青
4.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类关系 [J], 黄信;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关系探讨 [J], 王俞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本体论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 随着中国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各方的普遍认同,然而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实现民族复兴所必须的文化复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而儒学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将两种思想体系中最为根本和重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和儒学的天人合一观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探讨,将是一条重要途径。
一、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与西方哲学传统的本体论大异旨趣,它从根本上颠覆了自柏拉图以来的全部形而上学,摒弃了物质本体论和意识本体论或者调合二者的二元论,用对象性的活动——实践作为其本体论的纲领,打破了主体和客体之间僵硬的对立关系,在主体和客体辩证互动的过程中考察线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将自然史融入人类社会史而形成全部历史,开创了唯物主义这一全新的世界观。
“天人合一”是儒学最大而根本的问题。
实际上,“天人合一”之“天”关联着广义的自然,是宇宙内所有自然而然存在变化的万事万物;而人不仅仅是人的肉体存在,还涉及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
“天人合一”不仅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指向贯通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过程。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与儒学“天人合一”观并非如表面那样风马牛不相及,而是存在共通之处。
但是同时在许多问题上也有本质差异,而这些差异正可揭示它们关于自然、人和人类社会关系等问题上的独特旨趣。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进行归纳,可以看出具有两条明显脉络:一条为天人相通;另一条为天人相类。
其中,天人相通又包括物质相通和德性相通。
0101哲学 一、学科概况 哲学是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0101哲学一、学科概况哲学是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学科。
人类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古代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汇和概括。
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从哲学领域分离出去,哲学的形态和主题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不断发生转换。
在现代教育和学科体系中,哲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世纪中叶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重大的哲学变革,对现代哲学思想乃至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在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同时重新整理和解释中国古代哲学文献和思想,积极学习外国哲学思想,创立并正在发展凝聚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哲学对人们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起着导向作用,哲学关注和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关系。
当代中国的哲学与世界各国哲学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媒介和桥梁。
二、学科内涵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学科内部逐渐形成了两大主要研究领域:一是包括本体论、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价值论、语言哲学和方法论等在内的基本理论,二是关于哲学产生、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规律的哲学史。
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哲学在不同时代所关注的问题、理论形态和研究方法都经历着不同的变。
现代哲学的重要特征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新兴学科日益广泛的渗透和贯通,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哲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它们不但影响着相关学科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论基础,而且也影响着哲学自身的理论形态和知识结构。
这些分支学科相互影响和渗透,包含着复杂的内容,出现了进一步分析和综合的趋势。
哲学以概念推演和理论论证的方式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共同特征、理论基础和内在联系。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提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实践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经历了从早期传播到紧密结合,再到曲折发展、理论创新四个阶段,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理解;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
然而,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和标准、价值和意义、理论视域和研究范式,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等方面,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尚未充分展开的领域。
为此,本文拟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视域出发,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问题试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涵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必须理解其基本内涵。
综合学者们的探讨,我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加以选择和利用,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需要相结合,在中国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所形成的理论成果。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需要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需要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和现实基础。
一种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这种理论对于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的理论品质和根本特征之外,就是因为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中国社会发展具体实际需要,而这恰恰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依据和深层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关系探讨
等进行深入研究的科学,除此之外,马哲理论体系也是辩证
法、唯物论以及唯物论历史观的进一步统一。而中国传统哲 学思想则是指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相互融合、统 一。由此可以看出,马哲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存在 一定的联系。 马哲理论体系中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所 以,唯物主义主张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物质在不同形态下 的一种表现,精神以及意识都是物质的一种产物,如果没有物 质,就不会产生精神,而没有精神,也不会有意识的存在,精神 与意识对物质存在强烈的依赖感.也就是有了物质,才有了精 神。物质主要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会依赖人的精神和意识, 时问、空间以及运动等都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不能被 创造,也同样不能被消灭。马哲理论体系将物质作为基础,因 为物质是马哲理论体系的基础,是物质进行体现的一种基本 反映.因此,要思考问题就需要以物质作为起点,根据它的发 展规律进行思考。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早期含有较强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子 将“道比作为世界本原”,他认为道生一,一生二,周而复始之 后,世间万物得以生成,继而说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 生于‘无”’。苟子哲学思想则是对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 法的统一,并且在当时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反对人 们将自然界发生的特殊现象比作为“天”的意识;而对历史经 验进行总结的韩非,则是朴素唯物主义者与辩证法的大思想 家,并在《解老》中指出:“道”是“万物之所然,万理之所稽”,也 就是指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表现在天道观方面;到了三国西晋 (下转第147页)
对州
承担“败诉”风险,这一点与检察机关刑事公诉相一致。但明 显差别是两种诉讼程序的理念不同,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可 以讯问当事人,而行政诉讼不存在讯问程序,行政诉讼中更多 地还是体现双方当事人的平等性。所以,行政诉讼会产生更 多“败诉”的可能性。此时,检察机关如何承受“败诉”风险,从 理论和实践理解“败诉”结果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检察 机关认为“败诉”不可饶恕,那就可能陷入上诉、撤诉(如果给 予检察机关撤诉权利)、不合理抗诉的泥潭。或关系探讨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PPT
四、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运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内在要求: (1) 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情况出发,按客观事物 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 (2) 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认识事物,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用僵化的思想观点看待 事物。 (3)要如实地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照客 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和盲 目蛮干。
27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是指以机器(主要是指电脑)模拟人脑 的某些思维功能。因为电脑等机器是人造的,电 脑对人的思维功能的模拟是人工的产物,所以我 们称它为人工智能 2.人工智能的意义 (1)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 (证明了物质第一性) (2)人工智能的社会意义(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3.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关系 (1)智能活动的机制不同 (2)智能活动的性质不同 (3)智能活动的创造性程度不同
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马哲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发展普 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1)旧哲学的研究对象:科学之科学、知识的总汇 (2)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社会、人类思 维 2.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 理论(理论体系) (1)在历史观上的变革 (2)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 (3)认识论上的变革 (实践、能动的、革命的反映 论)
17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观点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 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内涵:①此句话揭示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和本原性。
②揭示了物质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物质具有可知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比较与耦合分析
马克思主义09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比较与耦合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古典哲学是我国哲学领域的两大主流语言,两者之间虽然有着诸多的不同点,但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理论成果,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建设仍有着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相同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方法论相契合。
我们先从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来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有的物质共同组合成了世界,阐述了物质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人的思想及认识;再来看我国古典哲学一直深受唯物主义传统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在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时,都遵从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其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正好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观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变化观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在看待问题时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辩证观;中国古典哲学其实也蕴含着这种变化观,分析其本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谋而合。
比如我国的先祖们一直在借助万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试图观察描述天地人之间的运作规律,这也证明了我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将世间万物当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再比如五行相生相克印证了事物之间相互对立制约的辩证观[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论与中国古典哲学的行知论相契合。
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涵,行知论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主要内涵,仔细分析其实是相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论讲求从知识、理论、实践三者的相互联系,作为切入点开展探究;中国古典哲学的行知论主体正是“知行相须”,它揭示了我国先祖们早已认同了认知与实践的统一关系、比如荀子的《儒效》中写道“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是对中国古典哲学行知论的最好诠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异同点历史文化渊源的不同之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法国和德国古典哲学继承而来,它源自西方的海洋文明,有着明显的冒险精神和自由风气,这和它产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于商品经济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第五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这首先是由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 义哲学源于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 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与实际紧密结合。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我们学 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必然是要将它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结合起来,用 它指导我们去观察、研究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是德国人,以他的名字命名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德国,带有德 国的民族性。相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 来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一种世 界哲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世界观是人类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 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经过哲学家的加工和整理, 上升为系统理论,形成哲学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不开的。所谓方法 论,是指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对整个世界的总的 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以这一总的根本的看法为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便是方法论。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它的诞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做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具体内容由以下阐述: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具有其独创性的丰富理论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其基础性部分。
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的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
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体现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体现的哲学思想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蕴含着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有哲学系想的的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践为认识的基础,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用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哲学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第一次发展时体现的哲学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成果包括:第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第二,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党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提供了中国土地革命理论的基本模式。
第三,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和红军作战原则的提出。
第四,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初步确立。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路线和独立自主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革命实践中的典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路线,也就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不仅不断总结革命经验,而且还重视从哲学角度思考和看问题。
在毛泽东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中体现按照辩证法办事的原则,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也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实践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本质,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中提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与主观和客观相分离的认识”。
①《矛盾论》首次提出矛盾的普遍性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科学思想。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科学运用推动者毛泽东思想的不断理论化和科学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发展时体现的的哲学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体现为辩证法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为其关于理想的终极目标。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并结合中国现实进行新的认识和整合,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辩证的哲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极端重要的理论地位,主要是由于马克思将19世纪资本主义的矛盾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出来,并对实践有着十分突出的指导意义,使社会主义制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许多国家成为现实。
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财富的进一步集聚,后工业时代出现,资本主义意识到了其自身的严重缺陷,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过时,而是在灵活的整合当中具有了更为强大的活力。
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建立在现实的辩证法基础之上,具有辩证的哲学内涵。
可以说,资本主义的改革,正是从马克思的思想和哲学精神中得到的启发。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长久的关键在于,他发现了,资本主义最终无法使普遍的人即劳动者自身得到真正的自由,劳动者实际上已经异化为商品而失去了自身的精神追求。
如何才能解决这一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呢?“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
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迷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会经历很多曲折和矛盾,问题是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化解。
马克思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中国哲学概论的论文(2篇)
中国哲学概论的论文11 中国哲学资源在《原理》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把中国哲学资源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是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教学学术性和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要求。
同时,对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承担传播中国哲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1.1可能性: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长期以来,关于《原理》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哲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学术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当代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以指导当代的革命实践活动也是《原理》教学当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回顾近年来关于中国哲学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运用,大体有三个角度:(1)类比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之处,主要围绕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掌握和领会;(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中国哲学资源的吸收,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3)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借鉴、融合,应当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化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自觉地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
既有的研究为《原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运用中国哲学资源进行良好的教学引导,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因此,把中国哲学资源运用到《原理》教学中,是可能的。
1.2.必要性:现实的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从西方引进而成为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应对中国社会所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形势,必须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也需要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当代文化相结合。
这种结合并不是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具体革命实践做注解,也不是把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当代文化当脚注,而是有机地、合乎历史和逻辑地解释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权威资料]
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D22 A 1673-0992(2011)01-0131-01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在内容与终极目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两者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印证,互相诠释,可以凭借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更好的理解无产阶级这个概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无;整体性逻辑与历史是统一的,完备的哲学体系的展开往往本身就是一部简化了的历史,生命力较强的哲学可以展开为不同的历史文化,与真实的历史相印证。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一部自然的进化史、精神的进化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也可看成是一部经济史、十九世纪的社会发展史。
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的论证既是哲学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史。
与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物质统一论不如说是商品统一论。
实践、活动、劳动异化也在体系的后期为生产活动、经济矛盾所取代。
哲学思想不同于科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同哲学体系的创新更多的表现为具体历史哲学的创新,新的历史现象、语汇为马克思展开他的哲学创立了条件,在剥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外壳之后所得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的统一并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新学说的创新性。
如果不是一个完全的非理性主义者就会认同哲学性加上时代性就具备了科学性。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也附证哲学具有历史现实性,传统哲学的科学性也因此勿庸质疑。
哲学的特点使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东西方前后、相互传承,可以说能够传世的哲学思想必然大同小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过程中曾间接和直接地吸收了中国的哲学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西方哲学中,特别是18世纪法国哲学和19世纪德国哲学都受到过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例如:伏尔泰、:莱布尼茨、黑格尔等,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哲学思想,亦明显受到中国古代道家“形上学”思想的影响。
他读过《易经》和《老子》这两本中国古代辩证法著作。
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中的“正反合”受到了中国“阴阳合”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实际上他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最深刻的科学精华”。
论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论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摘要: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一特色和风格与马克思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但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研究、分析和吸收。
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使之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既要汲取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益成分,又要把其中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既有相互联系,也有各自独立的领域。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其基本精神是天人关系、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生命力,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传统哲学是马克思哲学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马克思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的矛盾,这些矛盾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核心。
随着这些新矛盾的发展,马克思开始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考察。
他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个人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不能和谐统一起来的。
如果这种不和谐现象存在的话,那么,这种不和谐就会直接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自己关于人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过去几百年里,一切进步和一切革命运动,实际上都是人类社会本身的运动。
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三个基本环节。
”中国传统哲学是马克思哲学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对它的研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而应将其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