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儿科用药是指针对儿童临床需求,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计算给药剂量的过程。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精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十分重要,以确保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并保障患儿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儿科用药挑战。
一、根据年龄划分药物剂量1. 婴幼儿期(0-1岁):婴儿期的用药剂量主要根据体重来计算。
常用的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婴幼儿剂量(mg)或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体表面积修正系数= 婴幼儿剂量(mg)。
另外,有些药物的剂量会根据婴儿的实际出生天数进行调整,如早产儿及新生儿等。
2. 幼儿期(1-3岁):幼儿时期的用药剂量一般是根据体重进行计算的。
可以使用与婴幼儿相同的公式来计算幼儿的给药剂量,即体重(kg)×给药剂量(mg/kg)=幼儿剂量(mg)。
此外,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情况,不同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用药评估方法。
3. 学龄前儿童(3-6岁):在学龄前儿童时期,用药剂量仍是根据体重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前儿童剂量(mg)。
4. 学龄儿童(6-12岁):学龄儿童的用药剂量可以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
计算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儿童剂量(mg)或体表面积(m²)× 给药剂量(mg/m²)= 学龄儿童剂量(mg)。
在特殊情况下,还需根据儿童的生理和药物代谢特征来调整剂量。
5.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的用药剂量可以采用成人剂量,具体剂量还需考虑患者的生理特点、年龄和发育情况等。
二、根据体表面积调整药物剂量1. 什么是体表面积(BSA)?体表面积是指一个人体的外表面积,根据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得出。
计算BSA的公式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Du Bois' 和Haycock'公式。
精选-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4)按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①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②不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③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①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D =每千克体重剂量×体重( kg)如:口服氨苄西林,剂量标明为 1 日每千克体重20~ 80mg,分 4 次服用。
某儿童体重为 15kg,即为:( 20~ 80)× 15= 300~ 1200mg,分成 4 次,即为一次75~300mg。
②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成人剂量折算法):——“小大人”近年来肥胖儿童比例增高,按传统的按体重计算剂量的方法(成人剂量折算法),往往血药浓度过高。
③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1~ 6 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 0.6 + 37~ 12 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 0.5 + 31~ 10 岁小儿体重(kg)=年龄× 2+ 8注: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做调整。
用体重计算剂量时:*年长儿应选用剂量的下限,以防药量偏高。
*婴幼儿应选择剂量的上限。
以防药量偏低。
(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最为合理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是相同的。
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
此种计算比较合理,但较为繁琐,首先要计算儿童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计算:①公式法:②查表法:①公式法:如体重≤ 30kg :体表面积(㎡)=(体重×0.035 )+ 0.1如体重> 30kg :体表面积(㎡)=(体重-30)× 0.02 + 1.05②查表法:此表不适宜体重大于30kg 的儿童。
表 4-5儿童体重与体表面积粗略折算表体重( kg)体表体重( kg)体表体重( kg)体表面积(㎡)面积(㎡)面积(㎡)3 0.21 8 0.42 16 0.704 0.25 9 0.46 18 0.755 0.29 10 0.49 20 0.806 0.33 12 0.56 25 0.907 0.39 14 0.62 30 1.15对 10 岁以上(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每增加 5kg 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 ㎡。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
儿童的用药量要根据年龄或月龄来计算。
一般药物说明书上对儿童剂量只写儿童酌减”。
那么,该酌何情减多少呢?下面提供几种计算方法:计算方法1:按体重折算小儿用药剂量。
有很多药品需按体重计算小儿剂量,如果有条件称量出准确的体重,其剂量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X每公斤体重规定用量=小儿每日用量在不方便称体重的情况下,一般按年龄来推算体重。
公式如下:1〜6个月:月龄数X). 6十3 =体重(公斤)7〜12个月:月龄数X). 5十3 =体重(公斤)1岁以上:年龄X2十8 =体重(公斤)举例:比如土霉素片剂,口服按每日每公斤体重25〜50毫克,分3〜4次服。
痢特灵的小儿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分4次服。
如果按每日每公斤体重7. 5毫克计算,8岁儿童每日剂量为:7. 5X (8X十8)= 180毫克。
痢特灵的规格为每片100毫克,8岁儿童每次的剂量45毫克(约半片),每日剂量在2片以内。
计算方法2:按成人剂量根据年龄折算。
列表如下:计算方法3: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
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X0. 01 X (月龄十3)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X0. 05X (年龄十2)举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式计算:10 0 (毫克)X). 05 X (8十2)= 50 (毫克)。
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计算方法4 :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输液,成人和小儿用抗肿瘤药物,多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
计算方法是: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X0. 035十0. 1=体表面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 1平方米。
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 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 25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1 . 35平方米。
儿童用药剂量简易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简易计算方法
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确定合适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剂量的不准确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者过低的效果。
儿童的身体构成、代谢速率以及免疫系统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常规的成人剂量不能直接用于儿童。
下面将介绍几种简单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1.按照体重计算:
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重是指儿童的实际体重。
2.按照年龄计算: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婴幼儿,因为体重变化较快,用体重计算可能不太准确。
此时,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计算药物剂量。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年龄是指儿童的实际年龄,a是根据具体药物和儿童年龄来确定的系数。
3.按照体表面积计算: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来计算药物剂量。
然后,可以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表面积是指儿童的实际体表面积,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出。
儿科用药量计算公式
儿科用药量计算公式
儿科用药量计算公式有多种,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计算方式:
1.按体重计算:每日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再分2~3次使用。
临时对症治疗用药如退热、催眠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算。
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量时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儿童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如下∶体重≤30kg的儿童,体表面积(m²)=体重(kg)×0.035+0.1;体重>30kg的儿童,体表面积(m²)=(体重kg-30)×0.02+1.05;儿童药物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²)x剂量/(m²)。
按体表面积比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功能关系更为密切。
3.按年龄计算: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等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从成人剂量折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50,或儿童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²)×1.73×成人剂量。
儿科药物剂量计算方法
儿科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儿科药物剂量计算方法1、剂量计算和给药:(1)对于药物的剂量,应根据儿童的体重而定,一般采用每公斤体重(mg/kg)的剂量;(2)在口服药物给药时,应将之稀释为一定浓度的液体给药,并以小量多次的方式给药。
2、剂量换算:(1)按每公斤体重(mg/kg)的剂量,可以换算成具体的毫克数量,例如:儿童体重34kg,若给药剂量为20mg/kg,则应给予该药物34×20=680mg;(2)在术语中,1mg/kg称为1毫克,以此类推,1g/kg称作1克,1ug/kg称作1微克,例如:儿童体重34kg,若给药剂量为1ug/kg,则应给予该药物34×1=34ug。
3、药物给药频率:(1)一般药物,每天2次以上,每次剂量应适当减少;(2)清热镇痛药,每4-6小时一次;(3)特殊药物,如青霉素等,每24小时一次;(4)抗生素,每24小时一次,每剂量应尽量均等。
4、药物给药途径:(1)口服:一般药物,少量以液体稀释后给药;(2)静脉输液:给予多种混合药物、特效药物、大剂量或紧急给药时,最节省时间、最方便,适用于重症病人;(3)肌肉注射:一般药物量较大时,如大剂量维生素、抗生素、代谢药物等,可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4)外用:如皮肤膏药、眼药水、耳药水等,宜用外用方法。
5、儿童药物给药时应特别注意的事项:(1)缩短药物给药时间,并在必要时给予洗胃;(2)定期检查患儿的氧饱和度;(3)儿童病情稳定时,可以适当减少药物给药剂量;(4)注意儿童药物的剂型、稀释比例、给药途径及给药频率等;(5)在应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和临床症状等影响,选择恰当的药物剂量及给药方案;(6)一般来说,儿童的药量远小于成人;(7)给药剂量应定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8)应特别注意宠物中毒患者的抗毒药应用;(9)药物禁忌症和过敏史应特别关注并谨慎处理。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首先,需要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由于儿童的身体组织、器官体积和功能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也会有所差异。
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体重和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剂量。
其次,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通常基于体重或体表面积。
前者是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而后者则适用于一些特定药物。
以下是常见的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1.儿童口服药物的剂量计算:a. 根据体重计算:将药物剂量按照每kg体重多少mg计算,然后根据儿童的体重,将计算出的剂量转化为实际用药剂量。
b. 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使用克-米或克-平方米的公式计算体表面积,然后将药物剂量按照每平方米多少mg计算,并转化为实际用药剂量。
2.儿童静脉用药剂量计算:a. 根据体重计算:将药物剂量按照每kg体重多少mg计算,然后根据儿童的体重,将计算出的剂量转化为实际用药剂量。
b.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同口服药物的计算方法。
3.儿童鼻腔或咽喉部用药剂量计算:a. 根据体重计算:将药物剂量按照每kg体重多少mg计算,然后根据儿童的体重,将计算出的剂量转化为实际用药剂量。
b.根据年龄计算:根据儿童的年龄,参考相关用药指南或药物说明书,计算出适当的剂量。
在进行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时1.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或用药指南中的建议剂量范围。
2.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调整剂量,考虑到儿童的发育状态、肾脏和肝脏功能等因素。
3. 在计算剂量时,通常会使用标准药物浓度,如mg/kg或mg/m24.了解药物的代谢和消除特点,避免剂量积累引起的不良反应。
5.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疗效,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
总之,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个体特点和药物特性。
医生在计算和调整小儿用药剂量时,应细致、谨慎,并与患儿及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介绍在儿科用药中,正确计算药物剂量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与成年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儿科用药计算方法:1. 体重法•体重法是最常用的计算药物剂量的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准确测量患儿的体重,然后根据医生的指示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通常,药物剂量以mg/kg(每千克体重毫克)为单位给予,需乘以患儿的体重来确定具体剂量。
2. 表面积法•表面积法考虑了患儿的体表面积与剂量之间的关系。
•常用于儿童中长期使用药物的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一般为:药物剂量 = 每单位面积剂量(mg/m2)× 患儿的体表面积(m2)。
•患儿的体表面积可以通过专门的公式或者表格来计算得到。
3. 年龄法•年龄法是基于儿童的年龄来计算药物剂量。
•通常需要知道药物的标准剂量,然后根据患儿的年龄确定相应的剂量与给药次数。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多种儿科常见病在不同年龄段的用药计算。
4. 血药浓度监测•对于一些需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的药物,在儿科用药中也有相应的计算方法。
•通过患儿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药物在合适的水平上。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依靠专业的药物监测设备和实验室。
总结正确计算儿科用药的剂量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
体重法、表面积法、年龄法以及血药浓度监测是常用的计算方法。
医生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在用药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注意: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务必咨询医生或专业医务人员的意见。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的四种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的四种方法1、根据小儿体重计算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换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
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计算用药量:按公斤折算剂量公式:小儿剂量=每公斤每天(或每次)用药量*体重(千克)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6月前体重(千克)=月龄*0.6+37个月~12个月体重(千克)=月龄*0.5十3一周岁以上体重(千克)=年龄x2+72、简易快速计算法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
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月龄+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上式计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
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
其计算方法如下: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0.1=体表现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
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4、根据成人剂量折算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小儿年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比例出生~1月1/18~1/141月~6月1/14~1/76月~1岁1/7~1/51岁~2岁1/5~1/42岁~4岁1/4~1/34岁~6岁1/3~2/56岁~9岁2/5~1/29岁~14岁1/2~2/314岁~18岁2/3~3/4。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用药剂量计算是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的关键。
由于小儿生理特点的不同,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小儿用药剂量计算的方法,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小儿用药剂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体表面积法、体重法和年龄法。
其中,体表面积法是根据小儿的身体表面积来计算用药剂量,适用于需要根据身体表面积来调整用药剂量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等。
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BSA=√(身高cm×体重kg)/3600。
体表面积法计算用药剂量时,将所需剂量按照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来计算,然后再乘以实际的体表面积。
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用药剂量相对较为准确,但也比较繁琐。
其次,体重法是根据小儿的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适用于大多数常规药物的用药剂量计算。
根据小儿的体重,按照每公斤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然后再乘以实际的体重。
这种方法计算简单,易于掌握,但在体重变化较大的小儿中可能会出现用药剂量的波动。
最后,年龄法是根据小儿的年龄来计算用药剂量,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根据年龄来计算用药剂量的药物。
根据小儿的年龄,按照每岁来计算用药剂量,然后再乘以实际的年龄。
这种方法计算简便,但在年龄相近的小儿中可能会出现用药剂量的误差。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小儿用药剂量,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病情严重程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之,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是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的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可以保障小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
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
《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是儿科医生和家长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知识之一。
正确计算和掌握儿童用药的剂量是保证给予儿童恰当治疗并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关键。
下面介绍几种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
1. 根据体重计算:这是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之一。
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给药剂量。
通常将剂量计算公式改为“药物剂量(mg)=体重(kg)×每单位体重的药物剂量(mg/kg)”。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药物,但需要知道儿童的准确体重。
2. 根据年龄计算:对于某些药物,特别是液体制剂,剂量常以体积单位(如ml)表示。
此时可以根据儿童年龄来确定给药剂量。
一般情况下,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和药物规定的年龄剂量范围,选择适当的剂量。
例如,某液体药物的剂量是每天按照0.1-0.2ml/kg给予,可根据年龄段选择适当剂量。
3. 根据表面积计算:表面积法是一种精确计算小儿药量的方法,适用于某些需要非常精确的药物剂量,通常是肿瘤化疗药物。
表面积法以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来计算表面积,再根据药物的剂量范围选择适当的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种方法仅作为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具体选用何种方法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的特点来确定。
另外,在给予儿童用药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疾病情况、肝肾功能等。
因此,在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小儿用药是一项技术活,正确计算药量是保证小儿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
家长在给予儿童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给予过量或不足,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比较合理的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比较合理的方法给小儿使用药物时,正确计算合理的药物剂量十分重要,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是一些合理的方法来计算小儿用药剂量。
1. 体重法:根据小儿的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是常用的方法。
通常,给药剂量会以每千克体重下的毫克数来计算。
例如,如果某药物的推荐剂量为每千克体重下的10毫克,而小儿的体重为20千克,那么该小儿的给药剂量应为20千克×10毫克/千克=200毫克。
2. 年龄法:根据小儿的年龄来计算药物剂量也是常见的方法。
通常,给药剂量会以每岁下的毫克数来计算。
例如,如果某药物的推荐剂量为每岁下的5毫克,而小儿的年龄为4岁,那么该小儿的给药剂量应为4岁×5毫克/岁=20毫克。
3. 表面积法:考虑小儿的体表面积来计算药物剂量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更为精确,因为药物代谢和吸收往往与体表面积相关。
通常,给药剂量会以每平方米的毫克数来计算。
这需要使用特定的公式,如Mosteller公式或DuBois公式,来计算小儿的体表面积并将其转换为药物剂量。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示。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小儿用药剂量通常需要根据小儿的个体特征进行调整,如体重、年龄和健康状况等。
- 遵循药物推荐剂量的上限和下限,以确保安全。
避免超过推荐剂量,以免引起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
- 如果不确定药物剂量的计算或使用方法,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正确和合理的小儿用药。
总之,正确计算小儿用药剂量是保证药物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体重法、年龄法或表面积法来计算药物剂量,结合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可以帮助确保小儿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盘算办法新生儿用药剂量应当没有专门的书本介绍,不过可以参照临床《指南》和药品解释书.儿童用药有几种盘算办法,可以控制.办法一:简略单纯快速盘算法此法实用于药品解释书未划定小儿剂量,或忘却按公斤体重盘算的剂量.公式如下:1 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 *0.01*(月龄 +3)1 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 *0.05*(年纪 +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 100 毫克 (即 1 片),8 岁儿童 1 次该服若干? 按上式盘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 8 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 50 毫克 (即半片).办法二:依据小儿体重盘算多半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天天或每次的用量,是以依据小儿体重决议用药剂量的办法,今朝运用相当普遍.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现实测得的体重 (千克) 盘算用药量.公式如下:小儿剂量 = 每公斤天天 (或每次) 用药量 * 体重(千克)办法三:按公斤折算剂量小儿剂量 = 成人剂量 * 儿童体重 /50(即成人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 6 月前体重 (千克)= 月龄 *0.6+37 个月~12 个月体重 (千克)= 月龄 *0.5+3一周岁以上体重 (千克)= 年纪 *2+7办法四:依据体概况积盘算近年来,国外推举药物按小儿体概况积盘算,既适于儿童,也实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其盘算办法如下:1.体重在 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示积盘算公式为:体重 (公斤)*0.035+0.1= 体表示积 (平方米).2.体重在 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本上每增长体重 5 公斤,体概况积增长 0.1 平方米.比方 30 公斤体重者,体概况积为 1.15 平方米,35 公斤体重者为1.25 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 1.35 平方米.办法五:依据成人剂量折算这种盘算办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纪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轻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别发展发育不合,虽是统一年纪,但体重各有差别,这种办法比较光滑.小儿年纪相当于成人用量的比例:出生~1 月 1/18~1/141 月~6 月 1/14~1/76 月~1 岁 1/7~1/51 岁~2 岁 1/5~1/42 岁~4 岁 1/4~1/34 岁~6 岁 1/3~2/56 岁~9 岁 2/5~1/29 岁~14 岁 1/2~2/314 岁~18 岁 2/3~3/4以上是儿童用药剂量盘算办法,供参考.。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汇总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1.根据成人剂量按小儿体重计算:
(1).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70kg
此方法简单易记,但对年幼儿剂量偏小,而对年长儿,特别是体重过重儿,剂量偏大。
(2).根据推荐的小儿剂量按小儿的体重计算:
每次(日)剂量=小儿体重*每次(日)剂量/kg
2.根据小儿年龄计算:
(1).Fride公式
婴儿量:月龄*成人量/150
(2)Young公式
儿童量=年龄*成人量/(年龄+12)
(3).其他公式
1岁以内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用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
根据年龄计算的方法不太实用,但是对某些剂量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仍有使用;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1.73m2
这种计算方法比较合理,但比较繁琐,首先要计算小儿的体表面积。
30kg以下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30kg以上小儿年龄超过10岁者,每增加体得5kg,体表面积增加0.1 m2,体重超过50kg者,每增加体重10kg,增加加体表面积0.1 m2.
4.根据成人剂量折算计算:
该算法总体剂量偏小,但较安全。
5. 按药动学参数计算
血药浓度=
此方法较合理更安全,但是目前我国血药浓度监测还不普遍,故其应用方面还受到一定限制。
小儿配药剂量计算公式
小儿配药剂量计算公式
小儿配药剂量的计算是一个涉及药物、体重、年龄等多个因素
的复杂过程。
一般来说,小儿配药剂量的计算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小儿的体重和年龄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
1. 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Young公式和
Clark公式。
Young公式计算剂量为,药物剂量 = 成人剂量× (儿
童体重 / 70kg)。
Clark公式计算剂量为,药物剂量 = 成人剂量
× (儿童体重 / 70kg)^(3/4)。
2. 根据年龄计算剂量,有些药物的剂量是根据年龄来计算的,
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Fried公式和Cowling公式。
Fried公式计算
剂量为,药物剂量 = 成人剂量× (年龄 / (年龄 + 12))。
Cowling公式计算剂量为,药物剂量 = 成人剂量× (年龄 / 70)。
3. 体表面积法计算剂量,有些情况下,医生会根据小儿的体表
面积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体表面积法计算剂量的公式较为复杂,一
般需要使用专门的计算器或公式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实际配药剂量的计算还需
要考虑药物的特性、小儿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在实
际应用中,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剂量计算和调整。
同时,药物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使
用药物。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小儿配药剂量的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是保证儿童使用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如体重、体表面积、代谢能力等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相关指标进行剂量的精确计算。
以下是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体重法儿童用药中最常使用的计算方法是体重法,即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
这是因为儿童用药的安全与体重密切相关。
1.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在儿科用药中,通常将药物的剂量按照“每千克体重多少毫克”的比例进行计算。
例如,其中一种药物的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3毫克,如果儿童体重为10公斤,那么该儿童的用药剂量即为10×0.3=3毫克。
2.根据体重区间进行调整:儿童的体重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所以在计算药物剂量时需要考虑到体重区间的不同。
常用的做法是分为不同的体重区间,然后根据体重区间来计算相应的剂量。
例如,儿童的体重区间为10公斤以下的为A组,10-20公斤的为B组,20-30公斤的为C组,那么根据不同的体重区间,计算出对应的剂量后进行调整。
二、面积法面积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根据体表面积进行剂量调整的药物。
这是因为儿童的体表面积与药物的分布和排除有关,对剂量的要求较高。
2.根据儿童体表面积与成人的比例进行计算:有些药物剂量是按照成人体表面积来计算的,需要根据儿童与成人的体表面积比例进行调整。
通常,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例较大,所以在计算剂量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年龄法年龄法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药物和特定年龄段的儿童。
年龄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
1.根据年龄段进行调整:儿童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功能在不同年龄段会有所不同,因此一些药物的剂量需根据年龄段来进行调整。
例如,一些抗生素和镇静剂的剂量就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进行调整。
2.根据成熟度进行调整:有些功能发育尚不完全的儿童,例如新生儿和早产儿,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儿童成熟度来进行剂量调整。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儿童因其生理特点,包括体重,代谢速度,器官功能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的计算。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考虑到了儿童的体重和年龄等因素,同时还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发育过程和药物特性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下是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和考虑的因素:1.体表面积法体表面积法是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的方法。
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重和身高有关,可以使用专门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成人剂量(D)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为儿童剂量(Dc):Dc=(BSA×D)/1.73其中,BSA表示儿童体表面积。
2.根据体重计算体重法是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剂量的方法。
对于很多药物,儿童的体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计算儿童剂量时,通常会参考剂量与体重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儿童用药剂量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Dc=(BW×D)/70其中,BW表示儿童的体重。
3.按年龄和体重计算有些药物的剂量在儿童中不仅仅与体重有关,还与年龄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同时考虑年龄和体重因素。
根据临床研究,制定相应的剂量范围和准则。
4.考虑生理特征和药物特性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不仅需要根据体表面积、体重和年龄等因素来计算剂量,还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征和药物特性。
因为儿童的生理发育过程与成人不同,在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等方面存在差异。
有些药物对儿童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也与成人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药物的服用途径和剂型: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对药物的替代性途径和剂型要求不同,例如液体剂型、颗粒剂或咀嚼片等。
2.了解药物成分和药物相互作用:对于儿童药物,特别是复方制剂,需要了解药物的成分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或过敏反应。
3.注意用药时机和次数:儿童的肠道吸收和药物代谢速度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给药,避免剂量过高或过低。
儿科药物剂量计算题目(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科用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儿童个体差异较大,药物的剂量计算成为儿科临床用药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以一例儿童用药剂量计算为例,分析儿科药物剂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8岁,主诉:发热、咳嗽、流涕3天。
查体:体温38.5℃,呼吸急促,肺部有湿啰音。
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治疗方案: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每日一次,每次10mg/kg。
三、药物剂量计算1. 计算患者体重根据患者年龄和身高,估算患者体重:8岁儿童的平均体重为(年龄×2+8)kg,即(8×2+8)kg=24kg。
2. 计算药物剂量根据医嘱,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的剂量为10mg/kg,患者体重为24kg,因此患者每日所需药物剂量为:10mg/kg × 24kg = 240mg3. 计算每次用药剂量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的规格为100mg/5ml,患者每日所需药物剂量为240mg,因此患者每次用药剂量为:240mg ÷ 100mg/5ml = 2.4 × 5ml = 12ml四、注意事项1. 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在计算药物剂量时,要确保数值的准确无误,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药物过量或不足。
2. 考虑个体差异:儿童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均会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因此在计算药物剂量时,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3.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儿童用药应选择口感好、易于吞咽的剂型,如干混悬剂、咀嚼片等。
4.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通知医生。
5. 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患者病情和肝肾功能,以便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五、总结儿科药物剂量计算是临床用药的关键环节,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了解到在计算药物剂量时,要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药物剂型、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4)按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①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
②不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
③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
①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
D =每千克体重剂量×体重(kg)
如:口服氨苄西林,剂量标明为1日每千克体重20~80mg,分4次服用。
某儿童体重为15kg,即为:(20~80)×15=300~1200mg,分成4次,即为一次75~300mg。
②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成人剂量折算法):
——“小大人”
近年来肥胖儿童比例增高,按传统的按体重计算剂量的方法(成人剂量折算法),往往血药浓度过高。
③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
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6+3
7~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5+3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注: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做调整。
用体重计算剂量时:
*年长儿应选用剂量的下限,以防药量偏高。
*婴幼儿应选择剂量的上限。
以防药量偏低。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最为合理
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是相同的。
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
此种计算比较合理,但较为繁琐,首先要计算儿童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计算:①公式法:
②查表法:
①公式法:
如体重≤30kg:
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如体重>30kg:
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②查表法:
此表不适宜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
表4-5 儿童体重与体表面积粗略折算表
体重(kg)体表
面积(㎡)
体重(kg)
体表
面积(㎡)
体重(kg)体表面积(㎡)
3 0.21 8 0.42 16 0.70
4 0.2
5 9 0.4
6 18 0.75
5 0.29 10 0.49 20 0.80
6 0.33 12 0.56 25 0.90
7 0.39 14 0.62 30 1.15
对10岁以上(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
——每增加5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
如:30kg=1.15㎡,35kg=1.25㎡,50kg=1.55㎡。
——体重超过50kg时,则每增加10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
如:70kg=1.73㎡
按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
①已知每平方米剂量,直接乘以个人的体表面积即可。
D =每平方米剂量×体表面积(㎡)
②若不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4)按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
表4-6 儿童剂量按成人剂量折算表
年龄相当成人剂量的比例
初生~1个月1/18~1/14
1个月~6个月1/14~1/7
6个月~1岁1/7~1/5
1~2岁1/5~1/4
2~4岁1/4~1/3
4~6岁1/3~2/5
6~9岁2/5~1/2
9~14岁1/2~2/3
14~18岁2/3~全量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