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神经的苏里科夫 每当看到苏里科夫的油画

合集下载

巡迥展览画派代表苏里科夫简介

巡迥展览画派代表苏里科夫简介

巡迥展览画派代表苏里科夫简介苏里科夫(1848~1916)Surikov,VasiliIvanovich,俄国画家。

1848年1月12日生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916年3月6日卒于莫斯科。

巡迥展览画派的代表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巡迥展览画派代表苏里科夫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苏里科夫简介俄罗斯画家苏里科夫,是俄罗斯巡迥展览画派的代表之一。

里科夫,于1848年1月12日出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他的父母是哥萨克人,苏里科夫从小就听家里的长辈讲有关自己祖先的英勇事迹。

哥萨克人的善战尚武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使小苏里科夫对历史充满了好奇。

1868年,20岁的苏里科夫开始报考彼得堡美术学院。

但是直到1870年才被学校录取。

跟从名师契斯嘉柯夫学习画画。

六年以后,苏里科夫毕业,并且取得一级艺术家称号,之后苏里科夫留在了彼得堡从事美术创作。

经过了十年的创作,1881年,苏里科夫开始参加巡回展览画派,成为了俄罗斯巡迥展览画派的代表之一。

此后,苏里科夫多次体验生活,使他彻底了解了底层民众的疾苦。

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对俄国农奴制度的憎恶和对贵族国家、教会的抨击,表现了俄国王朝旧生活与旧观念的不协调。

由于前期苏里科夫对俄国底层生活有所接触和研究。

他所画的历史人物有一种庄严而动人的美。

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会有特有的对俄罗斯风景的描画,或许是莫斯科的秋天,或许是西伯利亚的隆冬,在色彩浅淡的交汇中。

表达了苏里科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喜欢。

苏里科夫由于对历史的喜爱,使他最终完成了彼得大帝历史的三幅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女贵族莫洛卓娃》,生动展现了俄国社会的现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俄罗斯画家苏里科夫的作品和罗宾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俄国19世纪绘画艺术的巅峰,他是俄国伟大的画家之一。

苏里科夫作品苏里科夫作品,充分展现了19世纪俄国的历史风貌和时代气息,将生活的真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特列季亚名画15幅

特列季亚名画15幅

特列季亚名画15幅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博物馆,位于克里姆林宫以南约1.5公里处,隔着一条莫斯科河。

该馆共分60多个展厅,收藏6万多件绘画和雕塑艺术品,包括1万多幅油画,3万多幅水彩画和版画,主要是俄罗斯艺术家的作品,创作年代从11世纪到20世纪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馆藏俄罗斯民族艺术珍品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正一艺术2019年8月17日观赏了该馆所有能够看到的油画,几乎每幅画都很精彩,在此正一艺术从这些藏画中选取最震撼的15幅名画略作介绍,正一艺术于2020年3月18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1、坐着的天魔弗鲁贝尔俄罗斯1890年布面油画114x211cm 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博物馆弗鲁贝尔的这幅画是为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诗集中的散文诗《天魔》所作的插图。

故事讲述魔鬼爱上美丽的公主塔玛拉并遭到拒绝,他的强吻让公主死后上升天堂;被遗弃的魔鬼将永远孤独,没有爱情,没有希望。

画面中魔鬼坐在山上,右侧盛开的鲜花变成水晶,闪烁宝石般的光芒,有马赛克的效果;他望向空无一物的左侧,远处落日的强光是地狱的火焰;强壮的身体肌肉紧张十指紧扣,同时纤细的长发、柔和的面孔和撅起的嘴唇呈现女性化特征;忧伤的眼神渴望爱情,但又透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傲,魔鬼的精神永远在痛苦的挣扎中。

弗鲁贝尔的这幅《天魔》,被送到彼得堡去参加“艺术世界”展览时,极大地震撼了社会,人们站在“天魔”的面前惊呆了!2、松树林之晨希施金俄国 1889年布面油画 28.3x40.1cm 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博物馆这是希施金一定能流传千古的最优美的名画!正一艺术2019年8月17日摄于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博物馆25展室。

晨光为松树林涂上一层金辉,松林里荡漾着清新的生气。

松树林苏醒了,几只黑熊在嬉闹玩耍,为宁静的松树林增添了生息。

高大的松树林,分出近景、中景、远景,层次的丰富加强了空间感,展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画家从生活出发,以写生为基础,为作品灌注了现实情感。

初一语文阅读及答案25篇

初一语文阅读及答案25篇

熬住就是一切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

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

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

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

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

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

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

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熬”住其实非常重要。

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

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

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

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

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

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

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

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

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

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

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

5外国美术史第五章

5外国美术史第五章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概况1、法国大革命打碎了传统观念和权威。

艺术的题材不再限于宗教、神话、风俗、肖像。

2、艺术家摆脱了教会和宫廷的束缚,具有独立个性。

3、官方举办展览会,艺术作品走向市场。

4、以法国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各种艺术运动和思潮相继产生,将欧洲艺术发展推向高潮。

(古希腊可视为第一个高潮,意大利文艺复兴是第二个高潮,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就可以称作欧洲艺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是相对于17世纪的法国以普珊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美术而言的。

因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也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法国两个不同时期的古典主义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术——具有严正、高贵、秩序的特点。

很多画家到意大利学习,甚至长期居住,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受到卡拉瓦乔强烈对比的手法及威尼斯色彩的影响。

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

但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而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需要,在美术上的一次借古开今的革命运动。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1、以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为范本,以古希腊、罗马神话和英雄故事为题材2、强调英雄主义3、重素描轻色彩4、讲究艺术形式的严谨完整,体现一种庄严、典雅的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代表人物1、大卫大卫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创立者。

《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马拉之死》《萨宾女人》《加冕式》2、普吕东普吕东的作品具有柔和的效果。

他的绘画形象非常柔美,都是飘忽不定、处于梦幻朦胧境地。

《约瑟芬在马尔梅松》(又名《约瑟芬皇后像》)《西风劫走普赛克》3、格罗《阿科尔桥上的拿破仑》《雅法城的黑疫病人》《埃罗战役》4.安格尔安格尔一生追求古典美,视拉斐尔为典范,以温文典雅为理想,迷醉于古希腊艺术。

他善于描绘女人体,具有圆润细腻,健康柔美的艺术效果。

《瓦平松浴女》《大宫女》《泉》《奥迪普斯和斯芬克斯》第二节法国浪漫主义美术传奇故事、离奇遭遇、具有想象色彩的事称为浪漫主义。

油画《上甘岭战役》《大庆石油会战》高度艺术提炼展现共和国记忆

油画《上甘岭战役》《大庆石油会战》高度艺术提炼展现共和国记忆

油画《上甘岭战役》《大庆石油会战》高度艺术提炼展现共和国记忆《1959——大庆石油会战》人物塑造呈现交响诗般的历史感《1959——大庆石油会战》油画王铁牛300cm×680cm《1959——大庆石油会战》长6.8米、高3米,画面展现1959年到1960年大庆石油开发火热的建设场景。

《1959——大庆石油会战》局部早春的东北大地白雪皑皑,铅灰色的天空与遥远的地平线之间,一道清晨的曙色透出。

中东铁路上沉寂许久的俄式小火车站——萨尔图,成为了一个历史交汇点,会聚着八方而来的一支创业大军: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队伍、成建制转业的军人、石油科研院所的工程师和大学毕业生们。

这些源源不断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肩负着历史使命,投身于开发国家建设急需的石油会战之中。

这次会战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依赖进口的面貌。

《1959——大庆石油会战》局部画面中呈现了这样的景象:鲜红的旗帜在寒风中飘扬,不远处蒸汽机车的车头喘着粗气,时时喷出朵朵白烟。

画面左侧,堆放着不断运来的油田建设物资。

起重机轰鸣着举起高高的臂膀进行吊装作业,等待装运的巨大井架横卧在汽车上。

小火车站的土红色建筑旁有几棵伸向天际的老杨树,正是当年历史遗迹中的真实标配。

王铁牛在创作《1959——大庆石油会战》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以王进喜为核心展开的群像,他们身背行囊及生产、生活用品,脚踏着冰雪覆盖的路面坚定前行。

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和面部表情,衣着服饰、马灯、手提包等所有物件,都经过认真的考证和推敲。

一切都围绕着如何还原历史原貌做文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即在此时此地拉开了序幕。

几十年来,王铁牛在艺术创作上一直关注大庆题材。

1977年春,他创作的反映周总理与大庆工人的油画入选当年全国美展。

15年前,王铁牛再一次创作大庆题材作品。

他全方位实地考察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创业历史。

深入到石油工人中间,与7212钻井队老队员座谈,了解那些艰难岁月中的感人事迹,尽可能地收集创作所需的人物、环境、道具等第一手形象和物品资料。

感悟苏里科夫美院的油画材料教学

感悟苏里科夫美院的油画材料教学

次, 一般安排在周三 的下午。 油画材料技法工作室在版画系楼 上的一间带套间的教室里 ,教室 的四面墙壁都挂满 了历届学
生临摹的西方古典 油画名作 , 如果 是初 进这 间教室 , 看 到满墙 的画作 , 会让人有一种进入博物馆的感觉。 这些艺术复制品甚 至不少都 达到 了以假乱 真的地步 , 像达芬 奇的《 岩 间圣母》 头 像局部 图、 《 吉 内薇拉 ・ 本琦》 、 伦勃朗的不同时期 的《 自画像》 、
学期 , 课程全部时间都是在学习与研究油画 的各种 材料 , 熟
悉它们 的不 同属性 ,使用做好 的画框 完成第 二学期的油画 临 摹作业 。
基础部两学年习学 中有一 门课程特别重要 ,即油画材料 院对 于传统 的坚持和继承 , 也反映了学院希望学生从严肃 、 认
真、 科学 、 理性 的学习态度 出发 , 学 习这 门在西 方美术 上具有
美院还是有一定 的区别 ,列宾 美院以继承契斯恰科夫建立 的
期不 同画派的油画表现技法都是本课程讲授 的内容 ;落实到
具体实施 则是 以教 授理论讲授 ,课堂亲 自示范 的教 学模 式为 主, 学生 以课上课下材料研究 , 动手制作 ; 油 画技 法临摹 、 实践 交替进行 。
油画材料技法 这门课程的设置从进入基础部开始直 到升 入导师工作室之前 , 时间跨度两学年共 三个 学期 , 每周上 课一
教室 临街 的窗户正对着 的便是 世界知名的特列恰科夫 画 只有短 短几 十米远 ,这栋 独具 俄罗斯风格的宏伟建筑 只要 你 转 头就 能看 到 ,让人 不由想 到里面珍藏的规模庞大 的艺术藏 品, 耳熟能详的一个个大师 , 一件件艺术原作犹如走进展厅 瞬
世界宣传俄罗斯艺术传播本 国文化做 出了突出的贡献 、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 。 即使到现在 , 他们所强调对传统艺术研究和借

《禁卫军临刑的早晨》作品欣赏

《禁卫军临刑的早晨》作品欣赏

《禁卫军临刑的早晨》作品欣赏
《禁卫军临刑的早晨》创作于1881年,现藏于特列恰可夫画廊。

画家介绍:
苏里科夫1848年生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俄国著名的人物画家。

苏里科夫曾经留学与欧洲各国,像意大利、法国、德国等。

苏里科夫的几乎所有创作题材均来自俄罗斯历史事件,苏里科夫的作品非常多,有《攻陷雪城》、《叶尔马征服西伯利亚》、《缅希柯夫在别列佐夫》、《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女贵族莫洛卓娃》等一大批优秀作品。

作品介绍:
《禁卫军临刑的早晨》是一幅人物众多、构图严谨、造型细腻的肖像画作品,从画面上的人物造型上来看,画面中不管是临行前的禁卫军还是熙熙攘攘的围观人群,无一不刻画的极其精确,并且把人物的表情较为突出的刻画出来,让人们感觉到禁卫军临刑前这一刻,那种充满各种情绪的不同的人们。

整个画面上的人物分布具体表现为,画面中部位刻画了几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身体结构明确,人物造型极为准确,并且面部的表情也十分丰富,突出表现了当时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

从整幅画面的色彩使用来看,整幅画面以上暖下冷的色彩分布,但是在上方较暖的建筑和天空中,有着一种灰蒙蒙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了禁卫军临刑前的悲哀场面。

画面下方是众多的人物
形象,以服饰、阴影合为一体,呈现出较冷的深颜色,让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1840-1924年中国、俄国、西方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及其艺术家

1840-1924年中国、俄国、西方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及其艺术家

中国艺术作品1、《梅鹤图》(虚谷立轴纸本设色、纵1248厘米横121.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鹤逸曾称虚谷作画“清而不枯,密而不乱”。

这一幅梅鹤图就充分体现了虚谷的用笔特点。

梅树始以湿笔淡墨写出,后以干笔复加勾点,线条断续顿挫,笔段而气连苍劲而松绣形成清虚的韵味。

梅花以圆笔勾画,瓣似珠玉,稚拙古朴。

鹤用笔极简用浓墨写头尾羽。

画面设色清淡,鹤顶却以朱红重色点醒,使整幅画冷俊之中又富变化,质朴而又耐人寻味。

《梅鹤图》由虚谷而作。

虚谷(1823~1896),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

俗姓朱,名怀仁,僧名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民。

虚谷的人物造型奇特,章法与众不同。

他善于调理把握章法的中、偏、正欹、平奇、虚实、轻重、藏露与布白。

使画面空灵,有强烈的空间感。

这在长条画幅上表现尤为明显,横斜排列巧妙,气势浩大。

2、由吴友如任主笔的《点石斋画报》,由英国人美查开办的点石斋书局印行,创刊于十年五月,每月出3册,每册8页,封面用彩色纸,图画为连史纸石印,随《申报》附送,每12册为1辑。

内容大致可分为6类;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军民的反抗;②清末统治者的腐败;③民间疾苦;④上海市民生活百态;⑤民间传说故事;⑥世界大事、域外风情。

全部作品约4000余幅。

吴友如(?-1894)清末画家。

名嘉猷,字友如,别署猷。

江苏元和(今吴县)人。

幼年贫困,喜绘画,自学勤练,并吸取钱杜、改琦、任熊等人画法,遂工人物、肖像,以卖画为生。

曾应徵至北京,为宫廷作画吴友如的绘画以描绘市井风俗、时事新闻为主,大则如中法战争、中日台湾之战,小则有邻里斗殴、怪闻趣事,还有不少反映西方科技新事物的画幅。

为适合石印制版,所画均以线条描绘,黑白分明,画风工整,构图繁复。

仕女形象消瘦柔弱,面部画法受同时代画家沙馥影响,称为“沙相”;建筑物、舟车的描画吸收了欧洲焦点透视的方法。

是一位将传统民间艺术与新的石印技术结合的画家,也是近代著名的新闻、风俗画家。

俄罗斯美术随笔

俄罗斯美术随笔

俄罗斯美术随笔俄罗斯美术随笔:俄罗斯油画人物俄罗斯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国度,俄罗斯油画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的民族风情。

这组俄罗斯油画人物,以不同题材反映不同人物,魅力独特。

画面既有清新温馨,也有深沉寻味,色彩丰富,构图和谐,技巧与个人感悟交融展现,意境的表达贴近人的内心情结和审美情趣,紧扣心弦,让观赏者体会到俄罗斯油画人物所带来的心灵与视觉震撼。

胸前挂满了象征荣誉和战功的勋章的老兵,有的拿着酒杯,有的抱着手风琴,面对着英雄雕像……回忆征战沙场的峥嵘岁月,那是何等的悲壮。

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战争锻造了民族精神。

而今,曾经的勇士已是暮年……历史、功勋,何以评说?画面真实地反映了俄罗斯的民族英雄主义气概,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图中一老兵走入雕像,深邃的隐喻,让人无语……俄罗斯美术随笔:俄罗斯艺术精髓6月初,我随美术报·肖峰油画工作室的老师和同学一同赴俄罗斯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艺术考察和交流,参观了著名的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特列恰科夫画廊,以及俄罗斯美术馆和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这期间,又对列宾美术学院和史基利茨工艺与设计艺术学院进行参观和访问座谈。

整个行程紧密而饱满,收获丰富。

这是我在____年间的第二次到访,俄罗斯在我视线范围内发生了不少的改变。

美术馆世界凡称大国的国家必有世界级的美术馆,俄罗斯的普希金和艾尔米塔什两座美术馆都扩大了展览面积,增加了19到20世纪的艺术陈列,普希金美术馆把隔壁一幢老建筑收过来改建为三层美术馆,全部陈列印象派以后的艺术作品。

艾尔米塔什美术馆则把广场对面的原海军部东侧一半的建筑收为分馆,并在原庭院中加盖现代建筑风格的展示空间,其精彩之处在于把古典与现代做了完美的结合。

该分馆的展品也集中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这一百年的绘画、雕塑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

像欧美一样,这两座美术馆分别开设了主题性展厅,我们有幸赶上了题为“蒙卡齐和同时代的欧洲艺术”,“谢洛夫和他同期的艺术作品”两个回顾展,让观众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两位东欧艺术大师。

俄罗斯绘画艺术欣赏—苏里科夫PPT课件

俄罗斯绘画艺术欣赏—苏里科夫PPT课件
俄罗斯绘画艺术欣赏— 苏里科夫
苏里科夫(1848–1916)
Суриков 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 苏里科夫于1848年生于克拉 斯诺雅尔斯克,祖先是哥萨 克人;
• 21岁考入美术学院,在学生 时代就成为历史题材大师;
• 它把历史浪漫主义传统进行 了革新,创作了一系列优秀 作品。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Утро стрелецкой казни
立的世界和主题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边是
在美丽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是民众和押在囚车
上赴往刑场的近卫军,他们坚强无畏;一边是在
森严的克里姆林宫的高墙下,是骑在支拉紧的弓
,脸上表现出残酷的和痛苦。
• 画家没有直接去描绘死亡的恐怖,而是 表现临行前最后几分钟严肃紧张的气氛, 这就使人们的想象力跳出感官印象,使两 种对立的激情获得一种持久性。

禁卫军的形象和《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
科夫,在精神气质上是相仿的。生活之“阴郁的
忧愁”表现在行为上,都造成他们内心的焦灼和
殉道式的结局。而苏里科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
于遭受欺压凌辱者的悲悯和对于人性的深度关照
,都是以往画家、作者不能媲及的。他们善于再
现冲突,捕捉人物心理奔突的细微变化,一方面
在自己的心里潜藏着无限巨大的热爱,一方面又
• 他们心目中的莫洛卓娃无比崇高神圣。 那个乞丐举两个手指与莫洛卓娃对应(新教 用三指划十字,旧教用两指,这手势表明 坚持旧教习俗决心)。人群中个个显得悲哀 ,他们中有贵族有平民,都身着民族特色 服装,都是旧教的捍卫者。
• 左上方描绘了一组新兴资产者和拥护新 教的人物,他们喜笑颜开。画中主体形象 是莫洛卓娃,这位近于疯狂的贵族女子, 由于长期的苦苦修行,使得她面颊清瘦, 脸色苍白。但她神情傲慢,顽固地坚持自 己的信仰。在她那被黑衣包裹的身体和微 露的面孔上,嵌着两只放射出复仇光芒的 眼睛,仍然显示出清教徒那迷人的魅力。 画家为了使雪橇在画中飞奔而过,就在雪 橇边画一男孩,他的飞跑姿态立刻使雪橇 飞驰起来。

湘美版(2024)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凝聚的力量》精品课件

湘美版(2024)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凝聚的力量》精品课件

新知讲解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 1870-1873年 列宾
1869年,正在彼得堡绘画学院学习的列宾来到涅瓦河河畔游玩, 他无意中看到一群黑色的、闪着油光的物体艰难地向前移动。他的好奇 心顿起,等到他靠近之后,才发现原来那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 船的纤夫。纤夫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在列宾的心中留下了极深 的印象。列宾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非常 熟悉。但是他没有想到纤夫们的生活比他印象中的还要悲惨很多倍。从 此,列宾就想创作一幅表现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的作品。
本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评述美术作品, 感悟到了美术作品中凝聚的力量和生活 之美。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们的 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并且 能够见证历史、传递时代精神,能够让 人们在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 中启迪思想、增进人生智慧。我们要学 会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 评价,提高精神境界。
• 画面体现的“凝聚的 力量”给我们的感受 是相同的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艰苦、挣扎、 下层劳动人 民的苦难。
新知讲解
于细微处 汇聚力量
新知讲解
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单二
比较《西沙之晨》《草原盛会》两幅作品,说一说艺术家 们分别怎样处理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西沙 之晨
草原 盛会
新知讲解
弧线与三角形汇聚了视觉中心,逆光使人物的外轮廓更加突出。
131.5cm*281cm 现藏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分析 色彩
画面运用了哪些色彩?
烈日炙烤的焦黄河岸 背景昏暗迷蒙 空旷奇特
画 采用 淡 绿、淡紫、 暗棕色
惆怅 孤独 无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提升训练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提升训练原卷版)

第09课美丽的颜色【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A.那火花最初绽开像蒜瓣,在极短的时间里便膨胀成一头大蒜那么大。

(比喻)B.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拟人)C.飞溅的水花是你露出的雪白的牙齿。

(夸张)D.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冻僵躁热令人厌烦B.练制累人和颜悦色C.熔化幼稚筋疲力尽D.姿势荧光小心冀冀3.下列有关文学体裁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信客》作者余秋雨,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B.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C.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类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国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喜欢妈妈用和颜悦色....的态度跟我说话。

B.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屋里,结果还是被妈妈发现了。

C.上次的登山路线非常难走,把大家弄得筋疲力尽....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5.下列语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B.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C.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

D.她永远记得看萤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

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28 -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29 -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6-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7-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8-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9-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0 -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1-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2-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3-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4-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5-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1 -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2 -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3 -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 14 -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 19 -
俄罗斯艺术大师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一幅名画作文200字

一幅名画作文200字

一幅名画作文200字【篇一】《伏尔加河的纤夫》这幅油画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

最近,我细细欣赏了这幅画。

这幅画是横构图,大体是一种黄色和灰蓝色。

天空几乎呈现一种淡紫和灰绿掺杂的颜色,令人感觉十分凄凉。

纤夫们的脚边是一堆破旧的竹篓,衬托出了纤夫们的悲惨生活。

那画中的十一个纤夫也是神态各异:领头的一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根结实的黑布带牢牢地拴在他宽大的臂膀上,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远方,要走的路还很长哩;他右边的一个头发和胡须都很浓密的老头脸朝他这边倾过去,仿佛有话对他说;老头身后一个又瘦又高的人叼着烟嘴,身体直板板的,仿佛想省点儿力……在众多纤夫中,最显眼的就是那个穿红色衣服的少年了。

从他白皙的皮肤可以看出他干这一行还没多久,他用力撑着黑布带,似乎想要从这恶魔般的`地方逃出来……列宾凭借着他神奇的画笔,将纤夫们痛苦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幅画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画中的十一个纤夫代表着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而后方的豪华船只则代表着贵族。

这幅画引导人们去思考俄罗斯的现实与未来。

《伏尔加河的纤夫》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我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篇二】我很喜欢绘画,所以我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绘画的书籍。

在这些书籍中,我认识了许多名画,我比较喜欢的还是《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幅画。

这幅画取材于俄罗斯历史,讲的是沙皇彼得一世即将处决发动叛乱的十二个近卫军的早晨。

作品构图宏大,人数众多,故事冲突尖锐。

画家塑造了一群具有鲜明民族性和个性的人物形象。

这幅作品中也暗示了作者对当时沙皇镇压人民运动的影射。

画面的最左边,是押运被判死刑的近卫军们的囚车和悲痛欲绝的近卫军家属。

远处的背景是俄罗斯的著名建筑圣瓦西里大教堂。

囚车上的那个带着红帽子,手拿一根红烛的近卫军愤怒的直视着,他的目光刚好和远处彼得大帝的目光形成对立。

据说那个近卫军是个英勇无畏的哥萨克。

画面的中部是一位即将被处以绞刑的近卫军,由于受了酷刑而导致不能行走,所以需要卫兵搀扶着才能勉强行走。

弗拉基米尔之路充满对历史的敬重,对生命的礼赞

弗拉基米尔之路充满对历史的敬重,对生命的礼赞

弗拉基米尔之路充满对历史的敬重,对生命的礼赞展开全文《弗拉基米尔之路》这是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的一幅写生作品。

1892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列维坦无意识状走在路上,看着脚下一条似乎无尽的长路伸向远方,一股莫名的悲怆之情涌上心头。

此刻他的生命,竟然对一条郊野荒凉的古道怀有起复杂的情感,旋即疾笔绘出一个小画稿,接下来的几天,他便带着画布几番来到实地写生作画,他要把生命中这股莫名据实地描绘出来,于是就有了这幅《弗拉基米尔之路》的传世。

仅从表象粗略地看,《弗拉基米尔之路》是一幅安静的风景画,只是天空阴郁,云彩凝重罢了。

然而,紧盯着久了,画面的气氛隐约透着一股张力,总令人心生丝丝缕缕的异样之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若观者的听觉足够好,或许能够听得到画面背后的声响。

弗拉基米尔之路【类别】布面油画【规格】82.5×127cm【年代】1892年【作者】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收藏】俄罗斯,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1893年的春季,《弗拉基米尔之路》在巡回展览中获得首展。

只有当局下的人们才会知道这幅风景画背后的敏感,以及形势之下的凶险。

图有表面文章的媒体甚至发文嘲讽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之路》,认为在俄罗斯丰富的大自然的题材库中,不乏美景,列维坦竟然只是画了这么一条极为不起眼的,用“平淡”表述都不能说明其平淡本质的,简直就是名副其实大路货的风景画,出现在展览上只会激起观者枯燥乏味的感受。

当然,也有一些明白人怀揣着明白扮着糊涂,硬是摒弃画面背景的思想性,故作言他一番不痛不痒的说辞。

只有勇于直面,不失良知的部分艺术家和广大的普通民众才深知其“弗拉基米尔之路”的深远意境,从中与列维坦那颗时而恍惚,时而飘落,时而惊惧的心相契合。

曾有人说,若要了解俄罗斯,你必须了解“弗拉基米尔之路”,“弗拉基米尔之路”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

在16至19世纪,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多次颁布流放法令,那些招致流放,被押解的人,正是沿着弗拉基米尔之路向西伯利亚放逐,“弗拉基米尔之路”成了俄罗斯在19世纪前唯一一条通往西伯利亚的路。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

医生们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

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

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

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

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

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

当晚,我告诉了妈妈。

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

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

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

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

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

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

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

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kuī见她在流泪。

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

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

kuī见2.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这个词应是:______3.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4.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绘画中的暗示

绘画中的暗示

绘画中的暗示【摘要】:现在许多理论都试图解释人在艺术观赏情境中的心理活动。

但在我看来,这些理论多半由于忽视了这一事件的瞬间性而未能抓住要害。

要明白,艺术的魅力并非诉诸意识知觉,而是诉诸直觉领悟。

因此,仅靠对艺术作品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是不可能从作品中获得快感享受的。

这种快感是在同整个艺术作品的直接交流中产生的。

一件艺术作品常常令人惊讶不已,当人们尚未意识到其存在时,它早已开始发生效用了。

【关键词】:艺术;草图;情感;心理效应1.草图对未来作品的暗示性影响一般认为,草图是未来作品的暗示,因为一切开头都意味着结束。

根据已获得的材料的客观分析表明,尽管在作图画以前有准备时期,未来绘画的草图仍然有许多缺点。

一切草图(无例外)的主要缺点是画面模糊不清:轮廓不明确不清楚,线条细软。

第二个缺点是束缚性,画图的主要人物缺乏表现明确的运动。

第三个缺点是所画的东西的个别形态表现得绵软无力,图画的细微部分或者完全缺乏或者仅只暗示出来。

例如:某老师的几幅图画的描述——克雷洛夫的寓言“狼和猫”的图画。

其草图:在受约束的绘画中提出构图,只暗示狼和猫。

猫全然识不出来。

狼也很难识出。

线条是细淡的,复合的(探索)。

主观表示:“形象是清楚的,可是在开始画的时候,看不到细部,因此也就不能画成”。

临摹:画了10个猫的各种姿势的写生,企图在实物中寻找结构所需要的猫的各种姿势,明确了猫的姿势。

作了3个各种运动的狼的临摹画了狼爪。

又作了草图的变式。

最后的图画。

构图与草图比较起来完全保留着。

狼和猫不仅识得出来,而且也画得相当生动。

这里附带地说一句,为什么“寓言图画”的暗示性这样大,原因除草图对未来作品具有暗示性外,“寓言:本身就暗示着某种富有哲理性的道理。

可见,就长时间地思考和“孕育”未来绘画的思想也不能完全保证草图具有高的质量。

画家需要用手中的铅笔在草图上阐明很多东西,正如下面我们会看到的,是面临着很严重的困难的。

我们看到有的教师不只做一张草图,而是做几张草图。

油画欣赏

油画欣赏

充的 作有而犀 扬 分神 品人且利 凡 体奇 之称,的 现的 一这他目 爱 了光 。幅对光 克 他泽 具作油和 是 高, 有品画对 尼 超画 很为材虔 德 的家 浓凡料敬 兰 肖把 的爱技之 文 像自 象克法美 艺 画然 征的的的 复 技光 意巅革特 兴 巧及 味峰新殊 时 。烛 。之对敏 期 光 在作西感 具 和 这,方去 有 金 幅也油观 不 属 画是画察 朽 制 里颂发和 影 品 凡扬展表 响 表 爱人起现 力 现 克类了最 的 得 展婚重平 大 惟 示姻要常 师 妙 了的的的 , 惟 油伟作事 他 肖 画大用物 以
《哀悼基督》—— 乔托
维 纳 斯 的 诞 生 波 提 切 利
——
波提切利是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画派另一位代表画家。波提切利注重以线造型,通过优美 流畅的线条和明净柔和的色彩,创造出一种富有装饰意味的画面。他笔下的人物具有优 雅的气质和秀美的容颜,画面充满诗情画意。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
从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中叶,意大利迎来了文艺复兴盛期 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继承了初期的传统,在精神意识 方面继续强调人的精神和人道主义;在表现技法上,写实技 巧日臻完善,素描、构图、色彩、解剖、透视等方面都达到 了完美的境地。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 家:佛罗伦萨画派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安布里亚画派 的拉斐尔;威尼斯画派的乔尔乔内、提香、委罗奈塞、丁托
响,绘画中的形象趋于理想化。二、尼德兰盛行祭坛画,意大利流行壁
画。三、意大利绘画气势宏伟壮观,富丽堂皇,人文底蕴深厚,尼德兰 绘画更多地偏向于世俗风情的描绘,注重写实人物的描绘和细节刻画。 艺术家不仅扩大绘画题材,而且改进油画的表现手段。代表画家有 扬·凡·爱克、维登、勃吕盖尔、包西。
《 阿 尔 诺 芬 尼 的 婚 礼 》 扬 凡 爱 克

以《近卫军临行前的早晨》为例谈苏里科夫绘画的戏剧性

以《近卫军临行前的早晨》为例谈苏里科夫绘画的戏剧性

以《近卫军临行前的早晨》为例谈苏里科夫绘画的戏剧性苏里科夫(1848-1916)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画家,他以其在戏剧性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才华而闻名。

《近卫军临行前的早晨》是苏里科夫的一幅代表作品,这幅画以其丰富的戏剧性和极富表现力的绘画技巧而闻名。

本文将以这幅作品为例,谈谈苏里科夫绘画的戏剧性。

苏里科夫绘画的戏剧性表现在对人物和情节的塑造上。

在《近卫军临行前的早晨》中,苏里科夫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军队准备出征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画面中,士兵们整装待发,英姿飒爽,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和挑战。

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军队出发的壮丽场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的赞美和敬仰。

苏里科夫在色彩运用上的戏剧性表现也是其绘画风格的重要特点。

《近卫军临行前的早晨》中,苏里科夫运用了鲜艳的色彩和明亮的光影效果,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明亮的天空、耀眼的阳光、绚丽的服饰和武器,都展现了作者对战争场景中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和表达。

色彩的对比和搭配也增加了画面的戏剧性,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震撼。

苏里科夫在构图和细节处理上的戏剧性也是其绘画风格的独特之处。

画面中士兵们整齐的队伍、华丽的装备、和谐的动态,都展现了苏里科夫对战争场景中戏剧性元素的敏锐捕捉和艺术表现。

特别是士兵们的面部表情和姿态,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描绘,使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生动的个性和情感,极大地增强了整幅画面的戏剧性和真实感。

苏里科夫的绘画风格充满了戏剧性的元素,其作品《近卫军临行前的早晨》以其丰富的戏剧感和情感表达闻名于世。

通过对人物和情节的塑造、色彩运用和构图处理的精湛技巧,苏里科夫成功地将战争场景中的紧张、激动和壮丽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者仿佛置身感受到了当时的气氛和情绪。

可以说苏里科夫的绘画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戏剧性和感染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阿克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阿克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 勃 鲁 达 的
委投
拉降
斯》 贵

油 画《 【希 法奥 国岛 】的
屠 席杀 里》 柯
《1808年5月3日夜间的枪杀》 油画 【西班牙】 戈雅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 油画 【俄国】 苏里科夫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油画 【法国】 大卫
创作背景:以真实的海难事件为题材。 (舰长缺乏指挥能力,指挥错误,导致 船只搁浅,造成惨重灾祸。)
创作历程:在有怨无处的情况下,画家 走访生还船员而创作,后经不断修改, 历时18个月才完成此历史巨作。
作品赏析:整幅画面给人以动荡不安、 危机四伏之感,慑人心魄 。运用上升的 金字塔构图,有节奏、有层次的把人们 由死亡、绝望、痛苦挣扎升华到希望得 救的激情上,激起观众的种种联想。
《梅杜莎之筏》 油画 (法国) 席里柯
《梅杜萨之筏》从画面的 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 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 是无与伦比的。 画家以金字
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 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 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 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 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 氛,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达·芬奇的作品: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 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 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 入微,惟妙惟肖。
此画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 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 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 开了双手,示意:“与我共用一个 碟子的那个人将要背叛我。” (观 看分析犹大的表情、动作。)
在构图上也很巧妙,两人弯腰
掷骰子的姿势和陶器曲线一致,使 画面的安排和器物的形取得了高度 的和谐,整个画面极富装饰意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屈的莫洛卓娃——重新解读苏里科夫的油画《女贵族莫洛卓娃》每当看到苏里科夫的油画,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内心震撼。

苏里科夫是与列宾同时代的俄罗斯著名画家,也是“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他遵循该画派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真实地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在俄罗斯绘画史上,苏里科夫开创了以“人民运动”为创作主题的先河,他的主人公是人民,他作品表现的是人民的痛苦和悲惨经历、人民的斗争和英雄主义精神。

画家本人曾说过:“没有人民的历史是很难想像的,我的任务就是把人民拉到大街上来”。

《女贵族莫洛卓娃》是他非常典型的作品。

还是在童年的时候,苏里科夫听到自己的教父讲述了莫洛卓娃的故事。

我们中国人有不少人看过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卓娃》这幅画,却很少知晓莫洛卓娃的故事,就是在俄罗斯问到莫洛卓娃时,就会有人说,嗨,那不是苏里科夫画像上的女人吗?冬天,很寒冷,遍地白雪,马车拉着一个女人,她手高高地指向天空。

她怎么了,为什么被羁押?不过,这个女人长得很漂亮。

事实上,她的故事有很多传奇色彩,却很少在中国介绍。

她1762年出生,死于1675年。

苏里科夫的孙女В. М. 葛拉什娜,认为尽管对这幅画有很多争议,关于她的经历和信仰有不同的看法,可是苏里科夫塑造的莫洛卓娃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她的魅力和勇气已经无法改变。

当时的沙皇是罗曼诺夫二世——阿列克赛.米哈伊洛维奇,实际上掌握国家权利的是他的养父叔叔Б. И.莫洛卓夫。

莫洛卓夫家族在当时的俄罗斯最有权势最富裕,有上千座庄园,上万个农奴。

莫洛卓娃就嫁给了他的弟弟Г. И.莫洛卓夫。

女贵族莫洛卓娃少年守寡,笃信宗教,后来告别宫廷,疏财仗义,救济贫民。

由于她反对改革反对亵渎宗教,沙皇一纸法令将她逮捕。

1673年莫洛卓娃被流放到伯罗夫斯克修道院,关在地下监狱里,直到死亡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

观《女贵族莫洛卓娃》这幅画,马上就会被画面阴郁灰暗的色调所触动,以致会不知不觉地静止在它的面前。

这幅画分三个层面进行描述,中间部分最宽阔,人群密集,也是画中最暗淡的部分,感觉很沉重。

天空和白雪是明亮的两个部分,天空明亮由城墙和楼宇点缀,反衬出天空的温暖色彩。

地上的白雪泛着温柔的玫瑰色相,使人没有感觉冰凉。

中间部分的人群衣服都是深颜色的,感觉很沉重,画家巧妙地用有颜色的衣服上的色快将人物分开,人物的面孔因此显得突出清晰。

人群中表情各异,大部分的观者内心是沉重的,也有衣冠楚楚的贵族们脸上绽放了笑意,童真的孩子们追逐着马爬犁。

整幅画充满了冲突,色彩的冷热、油彩的薄厚、人物心情的反差,都使画面的故事达到了极端戏剧化的效果。

画家不断创新,大胆使用光线和色彩,注重人物的心理刻划,精确地展示了莫洛卓娃顽强的性格特征。

很多人在童年就从苏里科夫的著名绘画中知道了莫洛卓娃。

在大雪覆盖的老莫斯科街道上,人群围拢这一架马车,车上坐着一个中年妇女,她身着黑色的裘皮,手上戴着镣铐。

苏里科夫曾经回忆道:“我好像看到一只乌鸦站在雪地里,一只翅膀受伤了的乌鸦。

一个黑点在雪中,我无法忘记这个场面”。

苏里科夫说“我开始在右面画上人群,然后画莫洛卓娃,却怎么也不能画好她的脸,因为人群干扰了,她会消失在人群中”。

后来画家看到了从莫斯科来的一个信徒的脸。

“我在花园中给她画了2个小时的肖像,然后把她的脸放到这幅画中,发现她战胜了所有的人”。

莫洛卓娃被流放了,她去哪儿了?她会怎么样?解读此画如果要知道莫洛卓娃的故事就更加全面了。

1671年1月22日彼得大帝未来的母亲将举行婚礼,莫洛卓娃也被邀请参加,莫洛卓娃推脱说自己病得很严重不能走不能站,拒绝参加婚礼。

沙皇后来跺着脚气氛地说“不识抬举的东西”,从此沙皇开始注意她,千方百计寻找借口想剥夺她的皇家特权。

复活节前夜,莫洛卓娃的妹妹从丈夫那里得知沙皇要把莫洛卓娃抓起来,就连夜赶到她家。

深夜的敲门声把姐妹俩从梦中惊醒,人在喊狗在叫,抓莫洛卓娃的人来了。

莫洛卓娃安慰妹妹说“亲爱的,别怕,上帝和我们在一起”,她把妹妹藏在储藏室,自己重新躺在圣像下面的床上。

然而,俩姐妹还是被带走了。

流放莫洛卓娃时路过克里姆林宫,沙皇希望看到她被遣送的场面。

莫洛卓娃在锁链的声响中举起了手臂,指向沙皇窥视的窗口。

长时间的监禁让莫洛卓娃遭受了沉重的痛苦,她痛苦的呻吟甚至使看守都落下了同情的眼泪。

得知莫洛卓娃儿子死去,沙皇幸灾乐祸地说,这回没有人会关注她的财富了,它们将全部规国家所有。

但是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和财富,也不能动摇她的信仰。

最后一天,两个在地狱里的姐妹有这样的对话。

“玛莎(莫洛卓娃),我要死了!”莫洛卓娃没有回答只是眼睛不离地注视着,“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不能和你一起受罪了”,女人哭了,面目沧桑酷似老太婆,谁也不能想到她是以前那个美丽动人的莫洛卓娃,但是她才43岁。

“什么都经过了,格鲁布莎死了、杜佳莎死了,小瓦佳也没了…”莫洛卓娃的儿子瓦佳比小姨死得早,可是直到现在才告诉她。

突然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莫洛卓娃站起来,向上面的看守高喊:“上面的,行行好吧,给点吃的!”上面回答“不行,我不敢给你”,“那就给点面包吧!”,“行行好吧,上帝会宽恕你!”莫洛卓娃蹲下马上堆成一团,她自言自语的说道:感谢上帝如此仁慈,我要到河边去,把我的裙子洗一洗,我准备干干净净地去死…”1675年11月2日深夜,莫洛卓娃在伯罗夫斯克市的地下监狱死去。

俄罗斯当代著名的戏剧家罗吉奥.谢德林说道:“作为艺术家我非常敬佩苏里科夫,虽然他对莫洛卓娃当时的历史缺乏全面研究,但是他表现出了俄罗斯精神,就是莫洛卓娃精神。

为了信仰,莫洛卓娃放弃了皇家的名分和巨大的财产(8000个庄园),她本来可以与皇室们坐在一起参加盛大的婚宴,莫洛卓娃却成了沙皇如坐针毡的芒刺。

她有很多机会改变自己的现状,可是她都拒绝了。

我的一个德国朋友来到莫斯科,她被莫洛卓娃的命运深深地打动了,用俄语轻声地对我说:我也会用自己三生、五世的肉体接受基督飞洗礼,可是只要能够救儿子什么都可以…可是象莫洛卓娃那样,不用儿子交换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信仰,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和胸怀呀!通过莫洛卓娃的形象,你可以体会到我们整个心灵世界。

在西方有人提出俄罗斯的品格是什么?看看莫洛卓娃,这就是俄罗斯品格”。

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和财富,也不能动摇她的信仰。

苏里科夫是19世纪俄罗斯杰出的画家,他的历史题材画作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俄罗斯乃至世界绘画史上最优秀的作品。

1848年,苏里科夫生于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一个普通的哥萨克人之家;青少年时期受到家乡一位美术老师的启蒙开始学习绘画。

1871年,考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苏里科夫习画刻苦勤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以前的历史画多以虚构的圣经和神话故事为中心,而苏里科夫却对真正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对许多历史事件,尤其是俄国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用自己的绘画语言阐释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尖锐的社会和心理矛盾,揭示了民族及历史人物的命运。

他历时3年完成的油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于1881年一面世,即轰动了整个俄罗斯,33岁的苏里科夫一举成名。

该画取材于17世纪的一个悲剧事件,沙皇彼得一世对抗议其改革而举行兵变的近卫军士兵进行了残酷镇压,画卷描绘的是近卫军临刑前的情景,场面宏大。

黎明时分的莫斯科广场上挤满了人,他们当中有身着白衣,手握蜡烛,面对死亡依旧顽强不屈,怒视着沙皇的近卫军士兵;有为即将失去亲人而悲伤不已的妇女;有受到惊吓、面带恐惧神色的孩子;还有一些站在高处观望的人们。

画面后部是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沙皇彼得、外国使臣和一排排的绞刑架。

画面上人物众多,但不雷同。

苏里科夫对每个人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他们的面貌、肤色、穿着、行为、姿态、神色、表情各异,每个人物都个性十足。

画家不是机械地再现史实,而是把自己的思想立场融入到创作中。

这一历史事件反映出了彼得时代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方面是彼得大帝的进步思想和改革,另一方面是人民的反抗,因为改革所带来的痛苦最终转嫁到了普通民众头上。

画家笔下的“谋反者”是具有坚强信念、不畏牺牲的英雄、斗士。

随后,苏里科夫又创作了历史巨作《缅希科夫在别留佐夫镇》和《女贵族莫洛卓娃》。

缅希科夫曾是彼得一世的宠臣、朋友和岳丈,是彼得改革的中坚力量。

彼得一世死后,缅希科夫一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别留佐夫小镇。

画家对缅希科夫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精心描绘。

和孩子们一起坐在阴暗低矮小屋里的缅希科夫,表情阴郁,既有对辉煌的过去的留恋,又有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惆怅。

缅希科夫个人的悲剧是整个时代的悲剧,是彼得以后宫廷权力斗争的缩影。

莫洛卓娃因反对彼得一世的父亲的宗教改革被流放,画面展示了这样一幅场景:莫洛卓娃坐在简陋的雪橇上被带往另一处审讯地,市民们拥挤在街道两旁为之送行、祈祷。

感动并吸引画家的正是莫洛卓娃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惜放弃一切荣华富贵的执着精神。

以上三幅作品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称为“苏里科夫历史画三部曲”。

苏里科夫是当时进步的“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遵循该画派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真实地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苏里科夫深入地挖掘历史素材,并把它们同自己所处的时代紧密结合起来,在俄罗斯绘画史上苏里科夫开创了以“人民运动”为创作主题的先河,他的主人公是人民,他作品表现的是人民的痛苦和悲惨经历,人民的斗争和英雄主义精神。

画家本人曾说过:“没有人民的历史是很难想像的,我的任务就是把人民拉到大街上来”。

在创作技法上,画家不断进行创新,大胆使用光线和色彩,注重人物的心理刻划,以此来展示其顽强的性格特征。

苏里科夫后来成为巡回展览画派的领军人物,他的历史题材画作也成了了解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顶峰之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女贵族莫洛卓娃是沙皇的亲属,她少年守寡,笃信宗教,后来告别宫廷,疏财仗义,救济贫民。

由于她反对改革,沙皇下令逮捕她,把她流放到帕洛夫斯克,最后饿死在那里。

画中表现的是她被押解途经莫斯科街道的情景。

苏里柯夫以冷峻的色调,表现了一种普遍意义的英雄性格,而不仅只是事件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