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

合集下载

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

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

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大湾区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仅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浪潮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指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所组成的一个城市群,它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重要枢纽,也是世界上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推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定位非常重要,它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3.8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重要枢纽,它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和人才,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城市规划不够协调,交通运输不够便捷,人才流动不够顺畅等。

如何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应该围绕着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群和推动经济创新三个方面展开。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群,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粤港澳大湾区要推动经济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

在实施上述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创新科技体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开启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专访中共铜陵市委书记李猛

开启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专访中共铜陵市委书记李猛

30 JUECE |决策 | 2018.2 ·3访谈 Dialogue“抢占竞争制高点”《决策》:铜陵是安徽省改革开放代表性城市,曾在全国率先推出解放思想大讨论,在改革开放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望来时的路,您有怎样的感慨?李猛:天道酬勤,日新月异。

建市60多年来,老一辈铜陵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把“中国古铜都”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兴工业名城;改革开放40年来,铜陵人民传承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文化基因,一次次奏响“醒来”“起来”“崛起”“转型”的时代强音,闯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过去五年来,全市人民砥砺奋进、接力奋斗,迎来了跨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谱写了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的新篇章;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发展更是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发生了一些全局性变化,GDP 首次跨过千亿元台阶,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成功入列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和“长安杯”。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领会到,“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眺望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力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展排头兵,努力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全面小康上走在前列,开启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建设新征程。

《决策》:近年来,铜陵改革发展亮点纷呈,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多项改革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在转型发展中,铜陵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李猛: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努力做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坚持落实政策与优化服务并重,着力稳住实体经济。

及时出台稳增长“46条”、开启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专访中共铜陵市委书记李猛■本刊记者 吴明华中共铜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 猛促进民间投资,推进“四送一服”双百工程,深化“暖企行动”,推进“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发挥项目投资关键作用。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8.23•【字号】•【施行日期】2018.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8月23日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把握新一轮改革开放机遇,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环境,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扩大开放领域,提升投资促进水平1.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认真执行国家关于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农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政策,放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汽车等制造业企业外资股比限制等规定。

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各地各部门不得专门针对外商投资准入进行限制。

支持外资参与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海外人才在江西创业发展等战略实施。

支持外资依法依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引进外资。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工商局,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排在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2.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加大招大引强力度。

对国内外各行业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江西投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新设或增资)或30亿元人民币,具体投向优势型、成长型和培育型产业,新设企业投产、增资企业扩产后,省财政按核定的实际引资金额2%的比例一次性奖励当地政府,最高奖励5000万元。

商铺接待说辞

商铺接待说辞

商铺销售说辞⏹接待流程前台接待品牌区域沙盘➢客服引导:开车客户通过地下停车场到达项目展示中心,需统一引导至前台接待处。

⏹接待说辞➢前台接待【判客登记】➢确认是否首次到访: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是首次到访吗?是否有预约或有熟悉的置业顾问?(1)针对首次到访客户: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我是您的专属置业顾问,我叫XXX,这是我的名片(递上名片)。

今天将由我全程为您服务,请问您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我们项目的呢?麻烦您先跟我到前台做下登记。

(2)针对非首次到访客户:请问您约的是哪位置业顾问?请您稍等,他马上就到。

⏹引导说辞请您随我移步至我们项目的区域位置,我给您介绍下我们项目区域。

一、区域说辞激光笔所指的位置就是项目所在的位置。

项目位于龙岗中心城。

占位东部中心,龙岗中心城,执掌红利做东家您对龙岗熟悉吗?政府对它的战略定位是深圳东部CBD。

2019年龙岗区GDP规模已连续第两年跃居全市第二、全省第三,龙岗已经开始了跨越式大发展。

早在2016年,政府就出台了《深圳市实施东进战略行动方案(2016-2020年)》,总投资1.4万亿,(备注,相当于3.5个前海(3900亿)、6个罗湖(2500亿)、7个龙华(2000亿)的规划),全面提升龙岗中心发展定位,把东部地区打造成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优质资源要素汇聚、产城深度融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深圳发展第三极——深圳东部中心。

自东进战略实施3年多以来,龙岗已进入发展快车道。

今年10月初,国务院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进一步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

如今在多重政策红利加持的环境下,龙岗中心城位居东部几何中心,汇聚龙岗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商务等顶级中心,也将是深圳真正的东部中心。

我们项目恰好就在龙岗中心城核心圈,区域价值毋庸置疑,目前片区内商铺价值处于全市高地,而价格处于全市洼地,未来发展非常值得期待!!龙城轴心,悦享人流虹吸效应项目所在的龙岗中心城,作为龙岗配套最齐全、生活最便利的核心区域,聚集了大量龙岗的精英人士。

深圳特区40周年,改革开放试验田硕果累累

深圳特区40周年,改革开放试验田硕果累累

深圳特区40周年,改革开放试验田硕果累累作者:蔡恩泽来源:《产权导刊》2020年第10期因改革开放而问世、因改革开放而兴起的深圳经济特区,在40年叱咤风云的岁月中,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次次地破冰前行,摸着石头过河,谱写了大气磅礴的时代画卷,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在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世界举世瞩目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令世人惊奇地看到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凌云壮志。

人间奇迹1979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细胞的复苏之年,冥冥中,包括外向发展的各种现代经济元素被一一启动和复用。

广东也在躁动。

这一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

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持。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

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一锤定音。

40年改革潮涌,40年沧桑巨变。

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出身略显“卑微”的深圳,当年领受改革开放使命的时候,相当于一张白纸,既单纯又显得单薄。

那时候先行先试,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主要还是在经济上先于内地一步发展,政策比内地优惠,在许多方面开绿灯,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而今,深圳除了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之外,其改革开放实践成就令人震撼。

40年来,这个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造了新中国1500多个“第一”:第一张股票、第一单土地拍卖、第一个主题公园、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第一个百万富翁、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次打破“铁饭碗”、中国电子第一街、亚洲第一高楼等,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优市场化配置,成为当之无愧的改革开放排头兵。

“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从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取消粮票,到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深圳始终放开胆量和脚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圳速度”“深圳奇迹”。

如今深圳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是中国口岸最多并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一线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

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与未来都在改革开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与未来都在改革开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与未来都在改革开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汪毅汪毅,长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员。

202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自1980年8月26日深圳特区建立以来,深圳经过五个阶段的发展,展现“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迎接开放新时代。

深圳“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深圳将继续发挥“试验田”“排头兵”作用,带领区域再腾飞。

1.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与未来都在改革开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1 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四十年蓬勃发展1深圳2000-2018年GDP增长情况资料来源:wind,长城证券研究所1979-2019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长到26927.09亿元,年均增长26.9%,经济总量先后超越广州、新加坡、香港,居亚洲第五位,仅次于东京、上海、北京、首尔;人均GDP从606元增长到203489万元,年均增长15.65%,并且主要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

1.2 作为先行示范区与大湾区建设中心城市之一,深圳未来可期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简称珠三角九市)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2019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深圳被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四大核心引擎之一的重大使命。

2019年8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给深圳提供了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两大发展目标。

深圳“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双区驱动”的政策会使深圳再度发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作用,迎来蓬勃发展的重大契机。

拉高标杆创一流 扬长补短创优势 坚定不移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拉高标杆创一流 扬长补短创优势 坚定不移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时政●领导要论urrent PoliticsC拉高标杆创一流 扬长补短创优势坚定不移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文|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郑栅洁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2018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部署,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传承宁波精神,突出“改革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人才强市”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抓好改革开放、增长转型、改善民生、整治环境、防范风险、维护稳定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名城名都”,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我市发展实际,2018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3%以内,货物出口总额增长8%,R&D经费占比为2.5%,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目标。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抓八项工作: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质量提升大行动,清除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全力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谈新年经济工作思路

全力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谈新年经济工作思路

2019.02宁波经济聚力“强实体、壮筋骨”,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裘东耀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强制造业企业、做大制造业优势,全力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级示范区。

为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宁波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做强市场主体。

聚力“强支撑、增后劲”,拓展国内需求市场裘东耀指出,在中美经贸摩擦谈判仍在进行、扩大外需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挖掘内需潜力尤为迫切。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大力培育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内部需求。

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抓实抓牢重大项目。

深入推进“项目争速”行动,投资增速要高于GD P 增速,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生态保护和公共设施投资(规上+规下口径)均增长10%以上。

今年公共设施投资,要突出抓好旧城改造投资、城中村改造投资。

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挖潜培育新增长点。

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努力满足最终需求,多渠道扩大服务供给,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全力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谈新年经济工作思路■本刊记者年初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宁波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和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这一主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全面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入开展“六争攻坚”行动,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开发区大有希望(下)——纪念改革

开发区大有希望(下)——纪念改革

1986年8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了建设不到两年的天津开发区,在丹华自行车厂食堂布置成的简易会议室里,高瞻远瞩,挥毫题写了“开发区大有希望”的(本栏目由中国开发区协会协办)CHINESE DEVELOPMENT ZONE 中国开发区风采Development Zone开发区大有希望(下)①深圳经济特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10月,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录制的大型纪录片《东方风来--改革开放四十年》正式播出。

该片由以生动鲜活的闯关实践故事及人物为支线,展现改革开放精神内涵、巨大成果和时代变迁。

光辉题词,成为所有开发区最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精神力量。

自此,“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词,走进国人视野,融入改革开放大潮。

30多年来,开发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CHINESE DEVELOPMENT ZONE 中国开发区风采将区位相邻、功能定位相近的原中心商务区并入天津开发区,原临港经济区并入天津港保税区,将原属于开发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出来,以再创一个新的上升期。

滨海新区已拥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464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达到815.66亿元,同比增长35%;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达25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9.6%;新兴服务业增长30%。

站在新的起点上,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大力推进“三六一”思路举措,即发展集聚经济、开放经济、智能经济“三大经济”,实施协同发展深化行动、产业聚焦升级行动、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开放环境创优行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民生福祉增进行动“六大行动”,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一个保证”,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美丽的改革开放发展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之初就被中央赋予“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的使命和职责,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广东、天津和福建于②深圳特区邓小平塑像要阵地。

从沿海的“广大上青天”(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一直到内陆西藏的拉萨,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南红河边,开发区遍地开花。

全区机关党建工作研讨会发言材料

全区机关党建工作研讨会发言材料

三一文库()/演讲致辞/会议发言全区机关党建工作研讨会发言材料全区机关党建工作研讨会材料xx要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必须持续深化区域文化交流交融,共同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xx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渠道载体,服务保障中心,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实效,为推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政治建设,切实增强推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的使命担当。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把强化“四个意识”贯彻机关党建工作始终,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两会代表和市讲师团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组织机关党支部书记、委员赴井冈山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引领党员干部切实把“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强化思想引领,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领工作。

建立党员自学、支部共学、党委督学、专家导学一体化理论学习机制,采取专题培训、辅导报告、学习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引领党员干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定盘星、主心骨、度量衡。

三是强化使命意识,自觉投身推动xx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新实践。

把“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打响xx文化品牌”大调研活动和推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有机结合,认真做好思想动员、组织动员,引领党员干部在大调研中加强党性锤炼、强化使命担当,共同打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品牌,擦亮xx文化金招牌,提升xx区域文化软实力。

二、创新渠道载体,不断夯实推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的组织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党支部建设规范化水平。

通过健全组织体系规范制度程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注重典型引领等途径,一手建机制、一手搭平台,把党支部打造成教育管理培养党员干部的主阵地。

二是强化品牌建设,推动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打造“环首都经济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打造“环首都经济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打造“环首都经济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作者:卢泳志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第6期环首都经济圈战略提出以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突出了区域协调发展。

纲要提出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 是对北京市的鼓舞和鞭策,也是一项光荣、艰巨的任务。

北京市将以三个转变、八个辐射努力打造环首都经济圈。

北京作为环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要抓住机遇,推动经济发展。

打造环首都经济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从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势,还是从缓解北京“城市病”来看,打造环首都经济圈符合发展规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北京地区集中了全国最主要的科研机构和大量著名高等学府,科技人才和知识精英几乎占全国一半。

北京市容纳的科技人才和知识精英呈膨胀式发展,迫切需要在一个区域内建立有效的科学研发、技术成果转换、新产品大规模生产的协作机制及资源调配机制。

环首都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充分发挥北京科学知识精英的人才优势,放大中关村效应,使之作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打造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缓解北京的“城市病”问题。

由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近年来,北京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

借鉴国际经验,分散首都功能势在必行。

环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实施后,随着高铁、轻轨、高速路网等交通设施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北京中心城区、北京郊县区和河北环首都经济圈14县(市、区)为节点,以高铁、轻轨、高速路网等交通设施为轴线,以点带轴、以轴带面的城市带发展格局将初步形成。

届时,北京的远郊区将变成近郊区,北京城市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有效拓展,北京面临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等问题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调研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3)二、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4)2.1 总体概况 (6)2.2 分行业分析 (7)2.2.1 电子信息产业 (8)2.2.2 生物医药产业 (10)2.2.3 新材料产业 (11)2.2.4 现代服务业 (13)三、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15)3.1 优势分析 (17)3.1.1 创新能力强 (19)3.1.2 产业链完整 (20)3.1.3 市场机制灵活 (21)3.1.4 政策支持力度大 (22)3.2 挑战分析 (23)3.2.1 核心技术不足 (24)3.2.2 人才短缺问题 (25)3.2.3 环境压力增大 (26)3.2.4 国际竞争加剧 (28)四、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0)4.1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31)4.2 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 (32)4.3 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 (33)4.4 推动绿色发展 (34)4.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36)五、结论与展望 (38)5.1 调研结论总结 (39)5.2 发展前景展望 (40)一、内容概要本报告主要围绕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报告首先概述了浙江产业集群的总体情况,包括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分布、发展特色等。

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意义,指出其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现状分析:通过对浙江各产业集群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包括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情况。

问题剖析:结合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资源环境约束、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压力等。

案例分析:选取浙江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进行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

对策建议:根据现状分析、问题剖析和案例分析,提出了推动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产业链协同等方面。

商务部关于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商务部关于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商务部关于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商务部•【公布日期】2024.11.07•【文号】商资发〔2024〕282号•【施行日期】2024.11.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商务部关于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商资发〔2024〕282号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中央台办、中央编办、中央港澳办,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医保局、国家数据局、国家移民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外汇局、国家药监局、最高人民法院,国铁集团:《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商务部2024年11月7日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现就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提出如下措施。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在开放创新、综合改革方面的试验示范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苏州工业园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取得明显突破,建立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的现代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的新突破,基本建成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引领。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推进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推进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推进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23•【字号】宁政发〔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推进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推进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23日南京市推进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20〕79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结合南京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开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开放水平,增强产业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南京建设高质量发展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安全韧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首位担当、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作出更大贡献。

二、高水平推进开放合作经开区要当好开放型经济主力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外需、进口出口,协调推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壮大开放发展能级,增强国际合作竞争优势。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若干措施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若干措施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18•【字号】深府规〔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市各有关单位:现将《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深圳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18日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和综合实力的体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制造业迅猛发展、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我市制造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率先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样本,制定以下若干措施。

一、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一)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制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培育壮大万亿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突破3万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接近1万亿元,在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发挥集群发展促进机构作用,对参与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的机构,按国家拨付资金最高给予1∶1配套资助。

(二)培育接续发展的企业梯队。

实施“登峰计划”,力争到2025年,年度产值超10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5家,500-1000亿元的达到5家,100-500亿元的达到40家。

2022年深圳建立40周年的感想作文范文20222022年深圳40周年

2022年深圳建立40周年的感想作文范文20222022年深圳40周年

2022年深圳建立40周年的感想作文范文20222022年深圳40周年2022年深圳建立40周年的感想作文1短短40年时间,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作为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中最年轻的成员,它带着最纯粹的后浪精神,以青年般的勇气、毅力和冲动,如梦幻般的崛起。

2022年12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2022)报告》中,粤深圳以51.61分位创新综合指数位列粤港澳大湾区首位。

2022年7月,《2022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发布,深圳拿下综合绩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三个单项冠军,位居城市高质量发展榜首。

2022年7月,深圳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2022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

2022年8月,百度发布了城市人口吸引力榜单,基于海量位置大数据、POI数据、交通出行数据挖掘计算,深圳以16.886的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第一。

耀眼光环背后,深圳正在用实力证明这座城市的价值。

深圳高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996年3月地王大厦竣工,384米高仅用379天完成,是当时国内最高的建筑物。

2022年441米的京基100(京基金融中心)刷新城市高度。

2022年392米的华润集团总部大厦“春笋”崛立于后海中心区。

2022年600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再一次让世界目光聚焦深圳。

深圳高度,不断刷新。

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宝安机场,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

2022年开通运营的港珠澳大桥以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

2022年深圳开通7条新线,新增站点共69个,广深港高铁14分钟直达,再次见证“深铁速度”。

2022年8月底,深圳累计建成5G基站4.5万个,实现5G网络高质量全覆盖。

今天的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深圳速度,追赶超越。

国务院关于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08.08•【文号】国发〔2023〕12号•【施行日期】2023.08.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3〕1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务院2023年8月8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建设。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其中明确要共同开发建设合作区。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合作区规划建设作出部署。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制定本规划,规划近期到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规划背景2017年1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合作区。

合作区地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是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天然交汇点,面积约3.89平方公里。

其中,深圳园区(即合作备忘录所称“深方科创园区”)面积3.02平方公里,香港园区(即合作备忘录所称“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面积0.87平方公里。

深圳园区规划范围包括福田保税区和皇岗口岸片区:福田保税区面积1.35平方公里,东起皇岗口岸边、南沿深圳河、西至新洲河、北至绒花路;皇岗口岸片区面积1.67平方公里,东至华强南路、南临深圳河、西至皇岗路、北至滨河大道。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27•【字号】鄂政发〔2018〕1号•【施行日期】2018.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鄂政发〔2018〕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已经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各专项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另行下达。

2018年2月27日关于201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省发展改革委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2018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7%;——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9万元/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4.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18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消化存量债务,依法处置隐性债务,坚决纠正违规违法、变相举债等行为。

回顾和展望家乡改革开放40周年

回顾和展望家乡改革开放40周年

回顾和展望家乡改革开放40周年我的家乡是原平。

原平是山西省北部唯一的县级市,由忻州代管。

原平市位于东经112°17′~ 113°35′,北纬38°35′~ 39° 09′之间。

地处山西北中部,东临五台县,西靠宁武县,南与忻府区、定襄县毗邻,北和代县、朔州市平鲁区、朔州市朔城区接壤。

东西绵亘群山为历代之天然界域,阳武河、滹沱河畔是全市之开阔地带。

辖区东西相距62千米,南北长约58千米,总面积为2571平方千米。

原平古称崞县,始置于秦始皇,属雁门郡,有两千多年的城治历史。

1958年,撤销崞县,设立原平县,属晋北专区。

1993年撤县设市改为原平市(县级)。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词典里,原平并不是个陌生的名字。

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搭台唱戏”,掀动了汹涌的农民进城创业浪潮,农村与城市从二元对峙走向互融互动,曾写下过激越的篇章。

由之形成的农村化城镇,环境压力和环境成本迭加,不堪负重。

原平本地人对“灰茫茫”、“黑压压”、“乱糟糟”有着深切感受,有这样一种说法,原平是头顶“化二”黑帽子,脚蹚“化肥”脏池子。

产业转移转型迫在眉睫,综合治乱治理势在必行。

从渴望“黄土高原上淡绿色的城市到呼唤“水灵灵、蓝映映”的城市,成为城乡群众的期盼。

40年前,前进大街是原平改革开放的代表作,原平作为山西省惟一的改革试点县,“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曾上演过波澜壮阔的一幕。

彼时,建设黄土高原上一颗淡绿色的明珠,是这个城市的梦想,绿色,不仅是生命的颜色,也是生态文明的本色,更是一个城市宜居宜业宜发展的追求。

创卫:逼出来的选择现代城市的必然要求。

国家卫生城市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是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集中反应,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对原平来说,是逼出来的选择,治理污染、改造城中村、清理垃圾围城、解决脏乱差,环境压力形成的负荷越来越重。

走出困境,营造“望山见山,看水见水,有淡淡乡愁的新城市”,让群众的家园成为花园和乐园,是必然的走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
顺义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承担着首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职责。

顺义区从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高度,高起点、高站位编制“一区”规划,高标准、高效率推进“一区”建设,努力将“一区”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顺义区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培育了临空经济、高端制造、产业金融三大支柱产业,拥有国航、北汽等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基础,临空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全区聚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5家,上市企业7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9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的高位增长;聚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20家,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8%以上。

顺义“一区”高精尖产业有三大特征:
一是产业基础坚实。

形成了以汽车、航空两个千亿级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都市工业、装备制造、基础与新材料等4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和生物医药等一批几十亿级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集聚和培育了北汽集团、江河创建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重
点骨干企业。

二是产业布局合理。

形成了“一轴、两带、四园、五基地”的高精尖产业总体空间布局,带动了全区实体经济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

其中,围绕三大科学城,依托京承高速产业走廊,重点打造北部高技术制造发展带;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沿六环路与京平高速沿线区域,着力打造高技术服务发展带。

三是产业要素齐全。

拥有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等7个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以及新三板加速器等9个总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

拥有各类人才33.4万人,其中各类工程师以及高技能人才1.4万人,共有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3个、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10个、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实训基地12个。

产业链完整,主导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聚集度达到85%,汽车、航空等产业配套的科技中小企业超过300家,形成了研发设计、中试测试、系统集成、成果转化、市场推广、上市融资等全产业链体系。

顺义区立足建设“一区”重要使命,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要承载区为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找准路径,梳理举措,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加大高精尖项目培育引进力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一区”各项工作开展。

明确产业方向。

结合北京市发展十大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对全区产业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定了“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药
健康”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落实重点任务。

制定“月滚动、季督查”项目调度、管理和评价机制。

2017年度纳入市级平台的2项任务、5个项目,顺利通过市专项办年度考评。

围绕三大产业集群发展,集中签约一批高精尖项目,投资总额达350亿元。

其中,有5项任务和15个重点项目纳入2018年市级平台,陆续推动一批高精尖产业项目洽谈落地。

编制“一区”规划。

按照区位聚焦、产业聚焦、空间聚焦三大原则,全面对接三大科学城,选址天竺综保区、临空经济核心区、中关村顺义园三大经济功能区以及周边六镇产业园区,纳入“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首期规划范围。

聘请赛迪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第三代半导体联盟等机构编制“一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

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腾笼换鸟”抓疏解。

截至2017年底,全区疏解退出企业256家,腾出厂房66万平方米,腾出产业用地3500余亩。

二是“微笑曲线”促提升。

在产业环节上,重点围绕研发、设计、中试、测试、成果转化、系统集成等高端环节,推动柔性化、订制化、服务化产业形态发展。

完善产业评价,对新项目实施严格的用地、能耗、单位产出水平、科技含量等指标把关。

三是“母子工厂”促协同。

在组织方式上,重点发展示范工厂、智能工厂、云工厂等高端形态,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聚焦成果转化。

相对于“三城”的原始创新,顺义重点抓科技成
果转化和产业化,从而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培养一批制造“工匠”,发展一批“独角兽”企业。

一是抓平台建设。

打通从研发设计到产业化链条的中间环节,实现“来技术—做集成—出样品—上检测—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二是抓载体建设。

对现有标准厂房进行智能化改造,在电力、装备、大数据、信息化等方面进行升级,完善水电气热等市政配套,车间洁净度达到75%,装配化率达到83%,两化融合率达到90%。

三是抓要素建设。

优化环保、工商等审批手续,集聚知识产权、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区内4000亿产业基金优势,促进产融合作,形成“转化快、手续快、开工快、投产快”的“四快”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