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酸碱性》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_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阅酸碱指示剂的制作方法课前查阅资料激发兴趣,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为本节课进行知识储备创设情境人们在购买葡萄、柑橘等水果时,常习惯地问“酸不酸”?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什么?的确,许多水果有的略带酸味,而有的却是很酸的,这是因为它们含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小结]酸味是酸性物质的一种反映思考问题尝尝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条件反射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检验溶[过渡]想一想:实验室中有二瓶没有标签的溶液,该如何去了解它是否有酸味或显酸性呢?[导入]科学家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的酸碱性,他们怎样来识别呢?[视频]波义耳跟花有关的一段美好故事[提出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假如你是波义耳,你对“盐酸使紫罗兰的花瓣变红色”会有哪些联想?还想做哪些实验?[介绍]那么波义耳当时对这个现象是怎么对待的?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猜测方法。
学生积极参与,感受探究的兴趣聆听和思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对学生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溶液的酸碱性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酸类物质都有酸性、碱类物质都有碱性,学生们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如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
同样是酸酸甜甜的桔子,有的略带酸味,而有的却很酸。
一份无色透明的溶液,如何知道它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水果酸味的强弱程度跟什么因素有关?怎样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些问题是认知的起点和线索,也是学习的兴趣所在。
效果分析1、知识与能力(1)能灵活的运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 )认识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会使用pH试纸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1)有了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
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及教学反思【DOC范文整理】
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及教学反思1溶液的酸碱性姓名课前准备: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
完成下表指示剂遇酸性溶液呈现颜色遇碱性溶液呈现颜色遇中性溶液呈现颜色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称酸碱度可用表示。
新授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人们常用或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酸度或碱度的定量表示—pH完成下列空格内容[小结]当pH小于7时,pH越小酸性越;当pH大于7时,pH越大碱性越。
[阅读]P182观察与思考并填空测溶液的pH时,用pH试纸,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时,将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把变色后的pH试纸与比色卡比较,读出读数。
[讨论]1.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玻璃棒要不要事先湿润?pH试纸要不要事先湿润?如把pH试纸湿润后测盐酸的pH时,对结果影响如何?如把pH试纸湿润后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时,对结果影响如何?如把pH试纸湿润后测食盐溶液的pH时,对结果影响如何?[小结]如把pH试纸湿润后测溶液的pH时:如果测酸性溶液时,会使pH如果测碱性溶液时,会使pH如果测中性溶液时,会对结果。
[讨论]不同溶液混合时,pH能不能相加?一瓶pH=5的溶液呈性,当把这瓶溶液分成两等份,每份溶液的pH=。
通常的雨水呈性,为什么?[阅读]P183最后一段,回答:我们通常把的雨水称为酸雨。
[讨论]酸雨有哪些危害?酸雨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你有哪些建议可以减小酸雨的危害?[练习]1.现有100g7.3%的盐酸与200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pH=7,求: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现有10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能与多少7.3%的盐酸反应,如是7.3%的硫酸,又能与多少这样的硫酸反应?现有100g7.3%的稀盐酸,能与多少氢氧化钠反应,如是氢氧化钾,又能与多少氢氧化钾反应?。
《水溶液的酸碱性》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沪教版上海
《水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分析一、引言《水溶液的酸碱性》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pH值的观点、酸碱指示剂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分析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水溶液的酸碱性中的重要观点。
教材中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方程式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
学生通过进修酸碱中和反应,能够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掌握酸碱溶液的性质。
2. pH值的观点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是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教材应包括pH值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内容。
学生通过进修pH值,能够了解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质,掌握pH值的测定方法。
3.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检测溶液酸碱性质的重要工具。
教材应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分类、原理以及应用等内容。
学生通过进修酸碱指示剂,能够了解不同指示剂的特点,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分析1.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进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测定溶液的pH值,应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检测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酸碱性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室讨论和问题解答。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画、实验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pH值的计算方法,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进修效果。
四、教学效果评判通过对《水溶液的酸碱性》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教材内容丰富、系统,涵盖了酸碱中和反应、pH值的观点、酸碱指示剂等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水溶液的酸碱性质。
教学方法方面,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互动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_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测定酸碱性的方法。
2.加深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
过程与方法: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检验溶液酸碱性;检验溶液酸碱度【教学难点】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教学准备】______、___ _显酸性;______、______显碱性;______、______显中性。
问题:为什么不同的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同的碱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三、怎样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过渡)浓的盐酸比稀盐酸的酸性强,原因是什么呢?如何用化学的方法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问题:1.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使溶液呈酸性;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使溶液碱性。
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的数目越多酸性就越_____,OH-的数目越多碱性就越_____,化学上通常用_______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2.pH的数值范围:通常在_______到_______之间。
3.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度的关系:pH<7,溶液呈_____,pH越小,酸性越_____;pH=7,溶液呈_______;pH>7,溶液呈______,pH越大碱性越______。
展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引出怎样测pH值。
怎样测PH?蕊酚酞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讨论,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并填写学案。
同学展示答案;自己读,加深理解。
完成相关内容用数轴表示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示剂。
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过程中会有一些错误和疑问,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及时总结归纳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
感受溶液的酸碱性是有强弱之分的,和离子浓度有关系。
初步感受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学习pH试测定pH值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__,方法为:在洁净干燥的_________或_________上放一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_________蘸取待测溶液,滴在________上,然后再与_____________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值(读数为)。
初中化学_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7.3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学会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4.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5.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小组探究等方法,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发展化学的价值观等化学基本概念。
重点:1、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方法2、从离子观点认识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
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2、从微观(离子观点)认识酸溶液的性质和碱溶液的性质。
教具准备:ppt课件、稀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食醋、纯碱溶液、食盐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试管、试管架、玻璃棒、pH 试纸等教学过程:《7.3溶液的酸碱性》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有了初步的了解。
已有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生活中用味觉体验到是什么是“酸”:酸奶、食醋、水果等,但一份无色透明的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学生并不知情。
知识经验仅限于在上册第六单元中学到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但还有那些能变使其变红,还有没有其他颜色等问题学生急需了解,这些问题是学生认知的起点和线索。
该本节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无色酚酞和石蕊试剂的在酸碱中的变色情况会混淆。
《7.3溶液的酸碱性》效果分析本节课时间为下午第一节课,可能由于春困的原因,学生活跃程度不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总体来讲,本节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高,知识吸收教好。
本节课我采取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进行了两个部分的实验:用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来探究不同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来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科粤版版化学年级下册8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与反思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容量大,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章的教学内容包括酸和碱的分类、命名、性质和用途等几个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水和氢气、空气和氧气、碳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对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我们还将亲手做很多化学实验,以探究或研究物质的性质,这些实验大多在试管中就能完成,很多实验现象为实验结果的分析提供了依据,所以一定要认真去完成每一个实验。
酸、碱、盐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在前面已经学习到不少如盐酸、硫酸、醋酸、消石灰、烧碱、食盐、石灰石等等,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但在本章我们将比较系统地分类研究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最后综合研究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将研究的结果运用到物质的鉴定、分离、提纯等实验中(或者说化工生产中)。
本章教学目标1.掌握酸、碱、盐的组成和若干种分类方法。
2.了解重要酸、碱、盐的主要用途。
3.掌握一些重要酸、碱、盐的化学共性,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4.掌握酸、碱、盐反应的一般规律。
5.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8.1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是本章内容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也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如溶液的某些性质(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等)。
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定性、定量检测,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从已有经验和知识引出,通过实验观察进行归纳和比较,学生容易对知识产生兴趣,对本章的后续学习有较大帮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酸碱指示剂,并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了解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4)掌握pL的盐酸溶液于大烧杯中,向其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溶液变红)。
初中化学_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的关系;会使用PH试纸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了解常见物质的PH值;知道PH值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实验,掌握正确的酸碱性检验方法,并能说出生活中一些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指示剂遇到酸、碱、中性溶液颜色的变化.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酸碱指示剂与溶液PH的测定方法三、教学难点: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四、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引入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回归现实生活五、教学过程:导课:生活中我们常听说醋酸、盐酸、果酸有酸性,是酸性溶液,还听说烧碱和熟石灰这些物质的溶液有碱性,是碱性溶液,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1溶液的酸碱性。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在学习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我们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发生什么变化?生: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将旧知识恰当和当前问题结合,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讲解:由5.3我们得知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么中性和碱性溶液使它变什么色呢?现在就让我们用常见酸性和碱性溶液探究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的变色规律:学生实验:实验步骤:1、请同学拿出一个点滴板,在上面分别滴加3滴盐酸、醋酸、果酸、烧碱溶液、石灰水、蒸馏水。
2、再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1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
3、填表,找出规律。
4、请同学拿出另一个点滴板,在上面分别滴加3滴盐酸、醋酸、果酸、烧碱溶液、石灰水、蒸馏水。
5、再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1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无色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
结论: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中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色;口诀:-------------------酸性和中性溶液-------使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色。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精选5篇)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精选5篇)《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的教学,基本完成教学目标,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到了溶液的酸碱性和用酸碱指示剂能够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以及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同学对于现象观察的不明显,导致在部分颜色上存在差异,但经过多次实验后,还是掌握了正确的变色规律。
通过课后的练习反馈,学生基本掌握了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在创设情境导入中,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山楂和橘子等有酸味的水果为例,让学生谈谈水果有酸味及酸味不同的认识,找出认知的起点,站在化学的角度来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在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导入时,以生活中化学现象:浓的白醋比稀的白醋酸味重,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分?通过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渗透定性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是不够的,还必须定量来认识。
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现象提炼为化学问题,然后学习新的化学知识,最后用化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即“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通过学习,溶液的酸性实质是氢离子的性质,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碱性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有利于学生养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学科思维方式。
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弱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还渗透了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入。
在测定PH时,有一组学生测试出的食盐水或蔗糖水的pH值呈酸性,跟其它组的结果不同。
让学生来寻找导致这个错误的结果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得出除了视觉本身的误差外,还可能是由于样品被污染,在测试前一种酸性溶液的'pH后,玻璃棒没有洗或没有洗干净,也可能玻璃片不干净或不干燥就进行下一种溶液的测试。
抓住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测定结果的错误,引导学生认识到操作规范严谨的重要性。
本节课学习重点是溶液酸碱性及检验方法,难度不是很大。
溶液酸碱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上本课之前,根据教学参考是一课时内要完成的。
根据我一个班上下来,根本完成不了预定的教学设计,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将这课内容分成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是前半部分加之“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设计;第二课时是实验研究及相应的拓展。
在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以后,我力图突出两要点:第一,通过我的精心引导下,学生能自主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第二,让学生体验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通过这么一调整,我发现学生对杠杆的理解更透彻了!注重学生的体验活动为突出学生在科学课中的主体性,我特别注重突出“体验”,在探究活动一和二中分别都有很大的体现。
如羊角榔头拔钉子活动,跷跷板的三个点的研究,杠杆尺的研究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研究活动。
正是这些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头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现实具体、活泼生动的应用实例,从而达到巩固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汇报交流注重引导汇报也是一个难点,我在第二个班的教学时,发现学生汇报时出现了几个题:每组学生的实验数据都比较多,按以往的将所有的数据都汇报出来,则是很费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汇报时出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很少来倾听。
汇报表达交流不清楚。
根据前一个班出现的情况,我在下个班级教学时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于是让学生先找出杠杆尺右边用的钩码数量较少的情况,让学生分析右边用钩码的特点,然后发现右边作为用力点用力少,但距离离支点远,从而判断出这种情况下杠杆省力。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判断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的特点。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又减少了一大堆数据的分析与整理。
减小的探究的难度。
初中化学_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2、学会从H+、OH-角度解释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
3、了解用实验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化学。
4、学生进一步强化化学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安排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之后,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认识到酸碱指示剂在判断溶液酸碱性的诸多方法中是最为简捷的。
溶液酸碱性及其强弱的检验方法是学生以后开展实验探究化学必备的基本实验能力,这其中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育—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
从对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到判断酸碱性的强弱与H+、OH-的关系,既渗透着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材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酸碱性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化学的价值观,发展了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判断。
难点: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的区别。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酸性的根本原因:H+;碱性的根本原因:OH-。
酸或碱的各种通性都可以作为判断的方法,但对于酸碱指示剂这种最为简捷的方法还只是处于了解的阶段。
同时,学生虽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样是酸酸甜甜的橘子,有的略带酸味,有的却很酸。
但是对于酸碱性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酸碱性的强弱?这些问题还不清楚。
这些学生脑海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是认知的起点和线索。
在教学开始时,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未知和想知,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设问思考、交流讨论、巩固练习、总结提升教学手段: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实验用品:A、B、C、D四种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石蕊试纸、pH试纸、玻璃棒、试管数支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张图片,有酸酸的橘子,酸酸的柠檬,酸酸的山楂,它们都有酸味,呈现酸性;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几组图片,有肥皂水,有洗涤剂,它们摸起来滑滑的,呈现碱性;现在我这里有两瓶未知的溶液,我如何判断它们的酸碱性呢?能不能直接去摸,直接去尝呢?那应该怎么办呢?带着这个问题,咱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初中化学_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液的酸碱性》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校的初三一班的学生,此班学生总体情况思维较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知识:酸的通性、碱的通性;酸碱指示剂;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判断;熟悉了盐的性质。
这些知识都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内容有关,学生对酸碱强弱程度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对身边常物pH的检测归纳,学习有关pH的有关知识。
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初三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遇到问题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适时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以,教学中适合由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溶液的酸碱性》效果分析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交流的精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落实较好。
通过当堂训练及时巩固了相关知识,学生掌握较好。
《溶液的酸碱性》教材分析第七单元以几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为主线,并根据性质引出应用。
本节课安排在第三节,在本册内容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一是第七单元的前两节刚学过酸和碱的溶液,学生对溶液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题目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对溶液酸碱性的进一步学习,感觉上不陌生;二是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已有一些直接经验,且实验简单现象鲜明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对酸、碱、盐的大致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对于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溶液酸碱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九年级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耿镇中学巩娜2009-4-10《溶液的酸碱性》是粤教版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完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的基础之上。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了解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我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实验相结合。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五点:(1)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握的非常好,清晰地向学生呈现出了这节课的三个问题:溶液的酸碱性、PH、PH与生活的关系。
(2)用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白醋、雪碧、橙子、山楂等物质来引课,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连,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
(3)在探究什么是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时,让学生演示实验,并讲解该实验的操作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会通过现象对某些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实验考核打下了基础。
(4)在给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的概念时,通过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的,体现出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是:回忆旧知识并能将旧知识恰当的与当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5)学生分组测出了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食盐水的PH,与前面所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前后呼应,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了实验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创新:在传授知识时,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始终把握着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主要体现在:讲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没有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自己根据面前所放仪器及药品测定溶液的PH,我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观察学生做实验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
本节课的亮点是:充分挖掘生活中关于物质酸碱性的实例及PH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课堂,贯穿与化学教学中,体现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体现出了新课程的理念----知识源于生活,会从生活中挖掘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在化学教学中,“溶液的酸碱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我认为有一些成功之处。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我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例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水的滑腻感等,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存在,从而为后续的理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实验教学的环节。
设计了一系列简单而直观的实验,如用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酸碱性的概念。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讲解酸碱性的强弱程度——pH 值这一概念时,由于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尽管我通过举例和对比进行了讲解,但仍有一些学生没有完全掌握。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需要更加注重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例如多使用多媒体资源、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另外,在课堂互动方面,虽然我努力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方式上还不够灵活,没有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互动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实验环节和讨论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部分时间略显紧张,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总结。
这让我明白,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更加精确地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完整、有序地进行。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不足,我制定了以下的改进措施。
对于抽象概念的教学,我将寻找更多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直观的演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鲁教版《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鲁教版《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鲁教版《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教者:韩亮
优点:⑴探究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课实验探究贯穿始终,突出了实验探究在知识生成中的重要作用,也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
教师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实验器材和试剂,如医用铝塑板、肥皂水等,让化学实验走进了学生的生活;⑵人情味。
现在,“做中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正在积极应变。
但部分课堂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实验教学变成了“加工厂”,教学各环节过渡比较生硬,教师变成了技术员,学生成了工人,教学就是学生在机械地操作仪器。
这一节课,给我们吹来一股清新之气,人情味很浓。
学生在与大师的“零”距离接触的情境下与大师共同探究,共同成长。
技能固然重要,好奇心、想象力、恒心也是科学探究不可或缺的素质;⑶电教化。
本节课的情境创设是波义耳发现指示剂贯穿全课,这个动画很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后面的实验也是伴随者这个动画顺利地展开的。
另外,利用电脑声音作实验结束的信号确保了实验紧张有序地进行。
不足之处:⑴要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实验的成功依赖于正确的操作,部分学生胶头滴管的操作不正确,存在着因交叉感染导致实验失败的现象;⑵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实验分组。
实验时发现有的小组实验能力较强,能顺利地完成相关实验,有的小组动手操作能力差,实验效果较差,建议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鲁教版《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1833字。
初中化学_第七单元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通过分析、讨论和模型法,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及强弱程度不同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3.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4.通过阅读、交流与讨论,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发展化学的价值观等化学基本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物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难点: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情境体验------任务驱动真实探究交流评价引导归纳【教学过程设计】《溶液的酸碱性》学情分析我校学生主要以城市学生为主,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身体发展和身心发展。
本课以探究实验为主,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利用实验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前几节课学生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及部分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因此,在学习中可以通过提前预习、课内思考分析、实验探究、答疑解惑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其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溶液的酸碱性》效果分析1.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在点滴板上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同时测定其对应物质的pH,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经历参与,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做化学中获得知识同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节课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同位互助、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学习环节中,学生学习比较投入,思路清晰,表达较准确。
说明小组合作方式在解决同学们的疑惑中很有实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篇一:“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反思“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反思“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溶液的pH。
只有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同时本讲内容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把本讲内容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是水的电离,第二课时内容是有关水的离子积的定量计算,第三课时内容是有关PH的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水的电离,教学重难点是“水的电离及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关KW的应用1、教学过程:Ⅰ复习醋酸的电离平衡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Ⅱ由水导电实验证明水是极弱电解质,提供数据定量感知弱的程度。
Ⅲ由水的电离平衡表达式推出水的离子积,定义及注意事项Ⅳ提出有利于建模的驱动型问题:①分析NaCl、盐酸、醋酸、氢氧化钠等溶液中的微粒(书写平衡体系,得出任何溶液中既存在氢离子也存在氢氧根,溶液中水的电离不可忽视)②向水中加入以上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酸碱性如何?判断溶液酸碱性以哪个平衡体系为主?溶液酸碱性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总结溶液中判断酸碱性的依据③根据学生水平提问: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和氯化铵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酸碱性如何?(定性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为盐类水解埋下伏笔;分析酸碱性寻找主要平衡体系,为以后分析多平衡重叠的水溶液体系打下基础。
)Ⅴ推导出酸中和碱中KW,根据水的离子积进行计算酸中和碱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通过数据定量感受酸碱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2.教学反思:(1)本节设计承上(弱电解质的电离)启下(盐类水解);本节内容浑然一体,(不考虑水的电离,没有水的离子积就无法进行PH的计算)。
也自然的构建了水溶液体系的认识框架。
(2)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上也有所体现,如运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熟练掌握温度、酸、碱、盐、活泼金属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以讨论归纳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反思
学科
化学
年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初三
时间
第20周
课题
溶液的酸碱性
成功之处: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力引入新课,然后在教师先做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实验要求,动手实验,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不足:个别小组的实验没成功。
教学机制:用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教师最好先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
我们用长度来衡量物体的长短,速度来衡量运动的快慢。人们用酸度或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学生创新: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
再教设计:以后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这些缺点,课上出错的地方及时订正,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自己则做一个引导者。
初中化学_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懂得使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并用溶液的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归纳及表达能力。
2、设计情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知识进行讲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2、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能用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会使用pH试纸,并用测定的溶液的pH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三、教材分析: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溶液的酸碱性》是本章内容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也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如溶液的某些性质(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等)。
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定性、定量检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
从已有经验和知识引出,通过实验观察进行归纳和比较,学生容易对知识产生兴趣,对本章的后续学习有较大帮助。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
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涉及过。
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氨水、氢氧化钙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
教学过程:活动一: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阅读课本12页,找出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酸碱指示剂?2.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什么?实验探究: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阅读课本12页的活动天地,完成分组实验交流讨论: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溶液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多识一点:阅读课本13页: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你认为波义耳有哪些闪光点值得学习和借鉴?活动二:了解溶液的pH阅读课本14页第一段,回答:1.酸性的强弱程度与什么有关?碱性的强弱程度与什么有关?2.PH表示什么?它的范围?3.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认识溶液的pH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在九年级二班班上了《溶液的酸碱性》一节探究课,总体感觉还不错。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历出发,提出问题:如何断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展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讨论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本节课我以学生分组进展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授课过程中,我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历出发,比方: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显什么颜色,和向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显什么颜色,后说明了这些溶液显什么性,因为这些内容是上学期学过和知识,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
然后,给学生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我准备了醋酸、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石灰水、碳酸钠、肥皂水等几种溶液,进展学生分组实验,对几种溶液进展酸碱性的测定,断定哪些物质显酸性,哪些物质显碱性。
归纳总结出,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颜色变化规律,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理解。
然后,又给学生,对这些溶液进展PH的测定。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实验前,我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先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液体的pH范围进展猜想。
在有了猜想、想法之后,再请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正确与否。
一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观察才能,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最后,归纳总结,出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度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耿镇中学
巩娜
2009-4-10
《溶液的酸碱性》是粤教版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
学习完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的基础之上。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了解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我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实验相结合。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五点:(1)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握的非常好,清晰地向学生呈现出了这节课的三个问题:溶液的酸碱性、PH PH与生活的关系。
(2)用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白醋、雪碧、橙子、山楂等物质来引课,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连,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
(3)在探究什么是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时,让学生演示实验,并讲解该实验的操作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会通过现象对某些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实验考核打下了基础。
(4)在给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的概念时,通过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的,体现出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是:回忆旧知识并能将旧知识恰当的与当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5)学生分组测出了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食盐水的PH,与前面所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前后呼应,使理论与实际
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了实验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创新:在传授知识时,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始终把握着新课程的理念 -------------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
着。
主要体现在:讲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没有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自己根据面前所放仪器及药品测定溶液的PH,我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观察学生做实验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
本节课的亮点是:充分挖掘生活中关于物质酸碱性的实例及PH 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课堂,贯穿与化学教学中,体现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体现出了新课程的理念 ------------------------- 知识源于生活,会从生活中挖掘
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不足是无色酚酞试液遇到肥皂水的变色现象不太明显。
再就是由于教学时间的紧迫,有关PH 与生活的关系这部分主要是我自己讲出来的,没有给学生留思考时间,尽管学生很感兴趣,但参与度不高。
本节课的课件中关于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这一部分是我
自己制作的,PH及其与生活的关系这部分是我从3edu教育
资源网上下载的,然后再进行改动、调整、整合。
我觉得这个课件对于本节课是比较恰当的,适合我自己的思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得到了以下两点启示:(1)实验时
药品不宜配制的太早,否则会影响到实验现象的准确性。
在今后2)
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