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榭戏台导游词-11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朋友: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三坊七巷”参观游览。

在2009年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三坊七巷” 历经许多年,格局依旧,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计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是中国目前在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

“三坊七巷”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

建筑结构布局、建筑用材上适应福州潮湿温热的气候特点;院落庭院布局上体现传统家族伦理观念;园林精巧雅致,体现亲近山水的风雅情趣,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这其中的水榭戏台更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别具意蕴的建筑风格,作为研究明清建筑和官绅生活、民间戏剧活动的实物资料,在福州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穿过南后街,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

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

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

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先是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更大的江东提刑,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

这条坊内也确实出了很多名人,如福州早期革命烈士翁良毓、著名书法家郑孝胥居住于此。

接下来请大家参观位于衣锦坊内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水榭戏台最具特色。

戏台,是一种特殊的建筑,主要用于演戏。

旧时,城市和乡村都有戏台,乡村戏台多建在神庙或祠堂,供酬神,也起到娱乐和教化作用。

城市除一些神庙外,设在福州城市的各地会馆也有戏台,用于联络同乡、同行感情,如春节团拜、庆典活动、宴客观戏。

戏院则是专业娱乐场所,形式上有别于民间的戏台。

福州三坊七巷衣锦坊的“水榭戏台”是一座与众不同的戏台。

临水建筑称水榭,戏台是水榭的主题建筑。

2006年5月水榭戏台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于同年12月列为三坊七巷第一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保护修复工程的样榜正式开工。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水榭戏台”。

水榭戏台,现存面积2800平方米,这座宅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历风风雨雨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在清代为孙氏人家购得并加以扩建,自西向东三座建筑分别为:主座大院、别院、花厅园林。

每座都有三进,“三三得九”整个宅院共九座。

第一座大院设门厅,为主要通道。

每进都有天井、回廊、耳房、大厅、卧室,每进东侧都有小门通第二座别院。

大家里面请,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里是一道插屏门,福州在风水的角度上有“开门不通财的说法”,故这道门平常是不开启的。

大家现在来到的就是主座的厅堂部分,是一座明代的建筑,建筑风格简洁、规整。

各位请看上方: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又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这是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的做法,使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我们前往主座的第二进。

大家请抬头看,我们头顶廊道的形状象什么?对,像一个倒扣得乌龟的壳子!叫“覆龟亭”。

在三坊七巷的宅院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每逢到了下雨的天气,通过“覆龟亭”的廊道走到任何地方都是可以不用打伞的。

现在来到的是主座的第二进前面的这座建筑是厢房部分,这里采用的是“明三暗五”的格局。

所谓“明
三暗五”是指,站在这里看这座建筑有三间屋子,其实在旁边还有两间,被两堵隔墙所隔,所以明看只有三间,其实是有五间。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格局呢?我们在前面介绍到,这座房子初建于明朝,因为当时官制森严,要达到三品以上的官衔才能享受这五开间房子,所以当时的房主取巧就建了这种格局,这就好比现在不同级别的干部享受不同面积的住宅是一样的。

主座每进东侧有小门通第二座别院。

别院由书斋、佛堂、厨房、饭厅、库房等构成。

请跟我往东走,前往第三座花厅园林。

各位来宾这里是宅院的花厅园林。

花厅最大的特色,也是最精华之处就是----水榭戏台。

在封建社会里,戏台一般是搭建在祠堂、祠庙、或是戏院里,能够把戏台搭建在自己家院子的水池中在全国是非常少见的,在三坊七巷仅此一处。

这座戏台是清代的建筑,也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上戏台。

这个水榭戏台是建在一个水池上面,这个水池跟胡雪岩故居的水池是不一样的,这个是地下水渗透上来,跟水井当中的水是联通的。

戏台建在水上是有两个好处的:一个是环境非常的优美;另一个是有健声的效果,水池会产生共鸣,这里面演出是不需要任何音响设备的,只要是上面唱的人都会听得到。

上面还有一个藻井,是八边型的凹进去的。

上面有一个团鹤旁边有四个蝙蝠,四个蝙蝠寓意是赐福的意思,鹤是长寿的意思。

这个戏台是道光年间的一个建筑,一直保留到现在。

戏台正面是大型花厅,为主人聚会、宴客、品茶、听曲、看戏的娱乐场所。

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戏台面积有30平方米,呈四方形,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

花厅为全木结构,上下两层,东侧台阶通二层楼阁,楼前走廊连接酒楼,是女眷看戏的地方。

当时的话传说主人在这里每月初三都会宴请宾朋好友来这里看戏。

男士坐一楼,女士坐二楼。

二楼上去的楼梯是由假山上去的。

当时传说这里唱戏,外面的人想进来听,进不来就坐在自家的水井旁边听,能不能听得到现在这个没办法考证。

徘徊在古戏台上,依稀可以听到锣鼓之声,想像古老的戏剧,生、末、净、旦、丑栩栩如生。

戏台今犹在,可见筑台人?故人为满足自己家人和朋友观戏的嗜好,无意间为闽都文化留下了富有戏剧性的一页。

我国古代戏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面开口伸出式戏台,观众可以从戏台三面观看表演;另一种是一面开口镜框式戏台,这种镜框式戏台与现代舞台相类似,只是今天镜框式舞台为长方形,古代的则是中间大,两边小。

演戏时,两边用布挡着,中间敞开为表演区,台下观众只能从正面观看演出。

水榭戏台为三面透空的式样,即伸出式,下部架空于水面之上,这样既有利于通风,又可利用水的回声增添幽远的效果。

水上戏台不但因台面跨水而建,凌水若波,且亭台丽影,倒映水面,别有一种情趣;水面既限定了观赏者与戏台的视觉距离,又可以利用水面的回声使乐音更加清脆悦耳、婉转悠扬。

这座宅院和旁边的宅院仅一墙之隔,请看在两座宅院的墙上还有一个拱门,那是为什么呢?古时的深宅大院为了共同抵制火灾水患等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在建宅初期,邻里会达成共识,彼此为对方保留一条逃生避祸的门洞。

所以在三坊七巷里每座宅院的每进相通,宅院相通,巷巷相连,如此一来,同一条街巷的宅院都是贯通始末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坊巷格局。

戏曲所要展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喜剧或悲剧的形式,而且要向人们揭示干百年来生活于社会历史环境各个层面的剧作家们对人生的看法和感受,因此,从深层次上来说,戏曲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戏曲文化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形制分明的“水榭戏台”与“三坊七巷”整体建筑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它不仅使“三坊七巷”古民居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对研究福建地区的戏台建筑也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三坊七巷内唯一的一处宅院戏台,也是福州城内唯一的水上戏台,“水榭戏台”与福州戏曲发展史与福建民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我们研究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支点,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建筑独具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