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
小学科学《水变咸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水变咸了》教学设计一、聚焦通过小马过河这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盐、红糖进入水会有变化吗?从而引入课题:水变咸了【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聚焦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索包括三个探索活动。
1.探索一:放入前,食盐、红糖的样子。
2.探索二:刚放入水中物体的变化3.探索三:充分搅拌后物体的变化每一个探索活动均是由学生亲自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并通过画一画的记录方法填写实验单,在活动中,用微课的方式介绍今天这节课所学习的几种新工具:放大镜和搅拌棒。
通过探索,学生最终发现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关注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
三、研讨1.把盐、红糖刚放入水中和充分搅拌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分别描述2 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
【设计意图】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3.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
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
(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
同时,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
四、拓展今天我们学了盐和红糖放入水中会溶解,那么你有没有办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呢?课后做一做吧。
五、板书水变咸了颗粒大→小→看不见溶解。
《水变咸了》的教学案例
《水变咸了》的教学案例《水变咸了》的教学案例《水变咸了》一课选自青岛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
本课包括四个板块:活动打算、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
活动打算以图示的方式提示了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把盐放到水里会有什么改变;其次个活动,其他物体放到水里会怎样呢?自由活动是食盐溶解的深化探讨及自我评价。
拓展活动支配了“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后活动指向,将探究活动延长至课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教科书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着让学生经验“打算材料——发觉问题——设计试验——试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学科学、做科学。
食盐、白糖、红糖、面粉、沙子、粉笔末、洗衣粉、豆奶粉、土、锯末、铁末、冰糖、咖啡、淀粉、塑料杯(每组10个)、药勺(每组2个)、筷子(每组2支)、水、彩粉笔、彩笔等。
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评比栏,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要好好表现,为自己的小组争画小标记(小红旗、小五星、小树、小花等)。
老师提示操作方法:表现好的同学自己在小组空格内画上一个彩色的标记,出现失误或表现差的擦掉一个小标记,本课结束,哪个小组得的标记多,即为优胜小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老师谈话,引入新课。
(老师指黑板)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日探讨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反应:水变咸了)水为什么变咸了?(学生反应:因为放了盐)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学生反应:尝一尝)(老师指着讲桌上的'一杯水)讲桌上有一杯水,谁来尝一尝?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来,打算品尝。
在这时,老师挡住他:“等一等,他这样做对吗?”(学生反应:不对,不能随意尝,万一有毒;最好用筷子蘸一点品尝等)大家说得很好,在不知道一种液体是什么的状况下,不能随意品尝。
不过今日讲桌上的水是可以饮用的,你可以放心地品尝。
(学生品尝)师:是盐水吗?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水变咸了教案4
4. 水变咸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眼睛看不见的微粒,在水中均匀分散,不会自行沉降。
【教学难点】理解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2 高锰酸钾颗粒食盐药匙玻璃棒分组材料: 7个烧杯(内有水)药匙1个、玻璃棒1根食盐、生活用品【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师:这节课我们也要做实验。
每个小组桌上有实验用的器材和材料,看看都有哪些?说一说。
生:有3个烧杯,里面都有水。
生:还有一把小勺子和一根玻璃管。
师:是玻璃管吗?仔细看看。
生:是玻璃棒。
师:你猜玻璃棒是用来干什么的?生:搅拌。
师:另外,这个小勺子,是实验时用来取药品的,它叫“药匙”。
师: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实验器材,请把它们放在桌子的中间,我们准备上课。
师:同学们好!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他的王宫里有许多盐,但是他从来就不给大家吃。
有的人就去偷运,但大多数都被逮到杀头。
但有位从皇宫向外拉水的人,每天都能运到盐,分给大家吃,侍卫从来没有发现,这个人是把到盐藏到哪里去了哪?(板书:水变咸了)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师:那么盐是怎样到水里去的?你注意观察过吗?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仔细观察观察。
二、合作探究1、食盐溶解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盐是什么样子的。
生:盐是白色的,一粒一粒的。
师:观察地真仔细!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按照实验的要求.小组汇报交流,总结出: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而且不会自行沉降下来。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水变咸了青岛版
4 水变咸了一、教材分析:《水变咸了》这一课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水能溶解物质的现象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但是水溶解物质后具有什么特点呢?本课就是以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含义,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水是学生常见的一种物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玩水,但学生对与水相关的许多现象,虽然心存疑惑,却往往不能有意识的去关注和研究。
本课就是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面粉、食盐、糖、沙子、咖啡、搅拌棒、抹布等。
(二)具体教学过程探究引入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看动画吗?好,咱们今天先来看一段动画片,请仔细看。
(学生观看动画片:放在窗台上的糖,在雨天后化掉了。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
)活动一:把盐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师:我这里有一杯水,如果我把盐放进去……生:水会变咸。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是为什么?(板书:水变咸了)你们的实验台上也有盐,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师:现在把杯子中的盐倒入水中,先不用搅拌棒,注意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师:盐慢慢消失的这个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
(板书:溶解)你看清刚才盐溶解的过程了吗?有办法看到溶解的过程吗?(学生思考交流。
水变咸了教案3
4. 水变咸了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食盐、小苏打、食用油、味精、沙子、木屑、粉笔末、面粉;教师准备:烧杯、纸杯、高锰酸钾、小药匙、玻璃棒、实验记录单、多媒体等。
(二)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播放视频:小毛驴过河)一头毛驴驮着三口袋盐过河,走到河里不小心摔了一跤,毛驴爬起来以后忽然感觉盐袋变轻了……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探究活动,形成科学概念实验一:把盐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变化?1、教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勺食盐,如果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引导学生回答)。
让学生观察食盐的颜色、形状等。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把食盐放入水中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说出自己的发现(食盐不见了)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水的味道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猜想)学生品尝水的味道。
(学生交流:水变咸了)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水变咸了(教师板书课题)实验二: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现象(一)高锰酸钾溶入水的实验,进一步认识溶解现象;总结形成溶解的定义。
1、你们刚才看清盐溶解的过程了吗?食盐在水里是怎样溶解的呢?我们再用高锰酸钾来观察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观察高锰酸钾是什么样子的?(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提示:做实验时应该注意,高锰酸钾有腐蚀性,不能弄到身上,不能尝)2、小组观察,汇报交流3、搅拌,观察现象?4、小组观察交流,探究原因。
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出示溶解定义)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变成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
(板书:食盐微小颗粒均匀分散溶解【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带着问题能够认真观察,探讨,进一步理解溶解的过程和含义。
】实验三:其他材料的溶解实验,加深对溶解的认识。
小学科学水变咸了(教案)
小学科学水变咸了(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教授小学生们关于水的独特属性和变化的概念。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们将了解到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特别是在溶解物质时。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
2.学生能够观察和解释为何水在溶解物质后变咸。
所需材料:1.纯净水2.无色盐3.量杯4.搅拌棒实施步骤:步骤一:引入主题(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如水的三态变化以及它们的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设问:“你们喝过什么样的水?它们有什么差别?”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引出溶解物质(如盐)对水的影响。
步骤二:实验前的准备(5分钟)1.教师将准备好盐和纯净水。
2.将准备好的水倒入量杯中。
步骤三:实施实验(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他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观察水变咸的变化。
提前告诉学生,他们将会品尝到一些味道,但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身体。
2.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小撮无色盐,并请学生观察。
解释盐是一种溶解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
3.教师将盐加入量杯中的水中,并用搅拌棒搅拌片刻。
4.教师让学生接近量杯,并请他们嗅一下杯中的气味。
鼓励他们描述所感受到的气味。
5.教师鼓励学生小口品尝一些实验中的水,并请他们描述口感和味道的变化。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观察到的变化。
提问学生为什么水会变咸。
鼓励他们尝试解释为何盐能够使水变咸。
2.教师重点解释溶解这一概念。
向学生解释当盐加入水中时,水分子会与盐分子相互作用,将盐分子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咸味。
3.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如:“我们平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我们加入更多的盐,会发生什么?”等等。
步骤五:延伸活动(15分钟)1.教师提出一个延伸问题:“你能否通过增加盐的量来制造更咸的水?”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并观察结果。
2.选取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促进他们解释为什么增加盐的量会使水变得更咸。
《水变咸了》教案
《水变咸了》教案《水变咸了》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对不同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比较学生准备:食盐、白糖、小苏打、味精、粉笔末等;教师准备:烧杯、纸杯、高锰酸钾、小药匙、玻璃棒、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课,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引出课题1、从前有个国王,他的王宫里有许多盐,但是他从来就不给大家吃。
有的人就去偷运,但大多数都被逮到杀头。
但有位从皇宫向外拉水的人,每天都能运到盐,分给大家吃,这个人是把到盐藏到哪里去了哪?师:准备纯净水,一些盐学生演示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水变咸了(教师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溶解现象,形成科学概念。
(一)高锰酸钾溶入水的实验,进一步认识溶解现象;总结形成溶解的定义。
1、根据食盐放在水里不见了,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进行归类。
教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大致归结为两个方面:“食盐哪儿去了”和“水为什么变咸了”。
3、为方便学生的观察,教师出示有颜色的物质:高锰酸钾,(课件出示:高锰酸钾资料,重点强调其有腐蚀性,不能弄到身上,不能尝)让学生认识高锰酸钾,观察高锰酸钾的特点。
4、小组合作完成高锰酸钾溶入水的实验: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
在实验之前,课件出示小组开始实验,分组填写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教师总结: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下沉的高锰酸钾。
《水变咸了》
4 水变咸了【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粉笔末、小苏打、面粉、食用油、沙子、粘土、木屑等。
教师准备:烧杯、玻璃棒、食盐、红糖、白糖、高锰酸钾、小药匙。
【教学过程】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1、谈话:(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些食盐,请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大家猜想一下。
2、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学新课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食盐和白开水的特点学生观察并在老师引导下总结: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二、初步验证,产生疑问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各小组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食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食盐不见了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那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不见了?食盐不见与什么有关?等问题)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吧(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等)三、小组合作,科学探究探究活动一:食盐放入水中1、猜想师: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把一勺食盐直接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交流猜想:师板书:水变咸盐溶化盐不见2, 制定实验方案师:请小组内讨论一下,分几步,每步都干什么?一会儿要讲清楚。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第一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水变咸了》教学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大胆预测,能独立设计实验,探究水溶解的现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实验探究要用事实说话;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感受科学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
3.明白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科学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眼睛看不见的微粒,在水中均匀分散,不会自行沉降。
教学难点:理解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鸡蛋,三个烧杯、石子、盐、糖、沙粒、高锰酸钾等烧杯1(内有水和一枚石子)烧杯2(内有盐水)烧杯3(内有水,待加糖)白糖一份学生分组材料: 3个烧杯(内有水)2个蒸发皿(分别盛有盐、沙粒)1个蒸发皿(盛有高锰酸钾)药匙1个、玻璃棒1根【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桌子上有两个鸡蛋,两杯水,如果把两个鸡蛋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大家来大胆预测一下吧!学生:1.两个都浮在水面 2.两个都沉到水底3.一个浮在水面,一个下沉……教师做实验,现象:一个浮在水面,一个沉在水底。
教师:有什么问题? 学生:为什么一个浮在水面?另一个沉在水底?教师鼓励学生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验证:有一杯是盐水。
教师:这杯水里放了盐,水变咸了,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14课,水变咸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师:(出示烧杯1)请仔细观察烧杯里有什么?生:有石子。
师:石子在哪里?生:烧杯底部。
师:还有什么?生:还有水。
师:(出示烧杯2)请仔细观察烧杯里有什么?生:烧杯里有水。
师:还有别的吗?生:还有空气。
师:在哪?生:水的上面那一部分就是空气。
师:还有其他物质吗?生:没了。
师:确定吗?为什么?生:确定。
因为什么也看不见了。
师:哦,看不见(装作认同的语气),看不见就代表真的没有其他物质了吗?空气你能看见吗?生:还有盐。
水变咸了教案
水变咸了教案教案标题:水变咸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水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2. 探索水变咸的原因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2. 水变咸的原因和影响;3. 实验探究:观察和分析水变咸的过程。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知识讲解:2. 通过讲解,介绍水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解释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实验探究:3. 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两杯水,一杯是普通自来水,另一杯是加入盐的水。
4. 学生观察和记录两杯水的外观、味道和溶解度。
5. 小组讨论并分析实验结果,探究为什么加入盐的水变咸。
总结与讨论:6.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再次解释水变咸的原因。
7.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过程,进行班级讨论。
拓展活动:8. 提出更多关于水溶解性和影响因素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
作业: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变咸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自来水、盐、杯子、勺子;2. 实验记录表;3. 教学PPT或板书。
评估方式:1. 学生实验记录和报告的评估;2. 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评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2. 引导学生思考水变咸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盐水误食;2.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沟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水变咸了》教学设计
《水变咸了》教学设计探究目标:会亲手操作,并认真观察溶解现象;会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乐于探究,积极投入到问题的发现、解决中去。
探究准备:配置矿泉水、盐水、糖水各一杯(同样多),自来水一桶,3根筷子,提前配置一杯面粉的乳浊液,一小堆糖和盐。
小组准备:矿泉水一瓶,一根筷子,一根吸管,7支一次性杯子,食盐、白糖、沙子、面粉、洗衣粉、花生油、高锰酸钾各一小杯,一张纸槽,一张实验记录单。
探究活动设计:课前交流: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彭滨,来自历城区实验小学。
大家可以怎样称呼我呀?我早就听说咱们四年级()班的同学特别出色,尤其是研究科学课,更是没的说,因此今天我特意来和大家一块研究一节科学课,喜欢科学课吗?既然这么喜欢科学课,那么大家准备在研究的时候怎样表现?那上课的时候咱就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上课!活动一:运用各种感观分析3杯液体的不同听说咱们班同学很会观察,我想考考大家:讲台上有3杯液体,大家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用眼睛看,没有什么发现,还有其他的观察方法吗?当学生提出用嘴尝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安全教育,不能随便尝陌生的液体。
这是一杯糖水,说明水里面有糖,这是一杯盐水,说明里面有盐。
同学们见过糖和盐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杯水里的糖和盐呢?我们刚才怎么没看见呀?猜猜看,盐和糖放进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呀?让学生尽情汇报,总结出: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板书。
这是我们的猜测,科学课光会猜测还不够,需要——验证。
谁能想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方案可行吗?大家想想,白糖和食盐都是什么颜色的?放在水里能看清楚吗?能想个办法解决吗?今天,我请来了食盐的一位亲戚——高锰酸钾来帮忙,它也是一种盐,不过它不能吃,这次可不能随便尝了。
大家把它倒在你的纸槽中,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倒一杯水,(指导取水的多少),轻轻的把高锰酸钾倒进水中,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轻轻用筷子搅拌,观察汇报。
进一步验证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并总结出高锰酸钾很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板书。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海水的含盐量和变咸的原因。
2.能够了解人类对海水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保护海洋。
3.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4.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水的含盐量和变咸的原因。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水变咸了”。
2.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了解和猜测。
3.2 实验观察环节(2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首先对普通自来水进行观察和品尝,了解其味道和盐分。
2.接着把海水加热沸腾,让学生们观察热水蒸发后留下的盐晶。
3.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加热海水过程中盐分的变化。
3.3 知识探究环节(20分钟)1.根据实验结果,教师介绍海水的含盐量和变咸的原理。
2.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海水的影响,例如:污染、渔业过度捕捞等。
3.通过学习对海洋保护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4 总结及作业布置环节(5分钟)1.教师让学生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问答交流。
2.布置本节课的作业:绘制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图画,展示对海洋的热爱与关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海水的含盐量和变咸的原因。
2.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3.问答交流法: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形象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图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五、板书设计海水的含盐量和变咸的原理•含盐量:每升水中含有多少克盐•海水盐度:每升水中含有多少克盐•海水变咸:水面蒸发,盐分浓度增加,变得更咸六、教学评估1.实验成果报告:学生利用实验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
2.问答回答: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积极回答,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水变咸了教案
水变咸了教案教案:水变咸了一、教学目标:1. 认识到水变咸的原因2. 了解水变咸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3. 学习如何净化咸水二、教学内容:1. 水变咸的原因2. 水变咸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3. 净化咸水的方法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发现水变咸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会变咸呢?”引发学生思考。
【探究】1. 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活动,使用以下实验材料:盐、水、盛水的容器、电子天平、容器。
2. 实验步骤:a. 将盛水的容器放在电子天平上,记录水的质量。
b. 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充分搅拌溶解。
c. 再次记录水的质量。
d. 比较添加盐前后水质量的变化。
e. 观察盛水容器的壁上是否出现白色的结晶物。
3. 学生讨论:为什么水质量会增加?壁上出现的结晶是什么?4. 教师给出解释:盐溶解在水中会使水变咸,水的质量增加是因为盐的质量加入了水中,结晶物是盐分析出来的结果。
【拓展】1. 学生小组进行拓展探究活动,了解水变咸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总结以下内容:a. 咸水对人体健康有害,长期饮用咸水可能导致高血压、肾脏病等疾病。
b. 咸水灌溉会使土壤逐渐盐碱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c. 咸水对水生生物有毒性,可能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学生展示拓展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净化咸水,解决水变咸的问题。
【解决】1. 教师介绍净化咸水的方法,如蒸馏、反渗透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净化咸水的实验方案。
3.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
4. 学生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净化咸水的方法和效果。
5.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认识到水变咸的原因和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应对水变咸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拓展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和实验,学生不仅了解到水变咸的原因,还学会了净化咸水的方法。
4.水变咸了-青岛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4. 水变咸了-青岛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水可以变咸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水可以变咸;
2.帮助学生理解咸水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知道冰可以是咸水;
2.让学生理解咸水的危害。
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话题:“水变咸了,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2. 小组探究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愿选择材料和实验器材进行探究,从中寻找水发生变化的过程。
3. 学生讨论
每个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将实验结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宣传,再由全体同学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教师辅助
教师在此阶段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补充,引导学生发现咸水对我们的危害,并对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5. 课堂练习
老师将一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尝试回答后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检查。
教学评估
教师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同时,通过课后的作业,教师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复习咸水对我们健康的影响,了解如何预防水变咸。
总结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了解水变咸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和安全,不断深入探究科学的奥秘。
《水变咸了》 学历案
《水变咸了》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水变咸了”二、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使水变咸。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三、学习资源1、实验器材:盐、水、杯子、勺子、搅拌棒、热水、冷水。
2、多媒体资源:相关的视频、图片等。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喝过咸咸的水呢?比如海水就是咸的。
那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变咸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水变咸了”这个有趣的现象。
(二)知识讲解1、溶解的概念老师拿出一杯水和一些盐,将盐慢慢倒入水中,并用搅拌棒搅拌。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盐不见了,水变咸了。
老师讲解:像盐这样在水中消失不见,均匀地分布在水中,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提出问题老师:那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因素会影响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呢?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水的温度、盐的颗粒大小、搅拌等。
(2)设计实验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比如,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小组准备两杯水,一杯是热水,一杯是冷水,分别放入等量的盐,观察哪一杯水中的盐溶解得更快。
(3)进行实验学生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得出结论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水的温度越高,盐的溶解速度越快;盐的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搅拌能够加快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三)巩固练习1、老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溶解现象,哪些不是。
比如:把沙子放进水里,沙子沉在水底;把糖放进水里,糖不见了,水变甜了。
2、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溶解现象,以及如何利用溶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溶解的概念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五)课后作业1、回家后,自己尝试用不同的物质做溶解实验,比如小苏打、味精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13水变咸了(教案)
小学科学13水变咸了(教案)【教案】小学科学:水变咸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中盐分的概念,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到水的咸度变化。
- 掌握使用试纸进行酸碱性测试的方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学习如何使用试纸测试水中的盐分。
- 实验观察水的咸度变化。
2. 难点:- 解释水中盐分引起的水质变化原因。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教学投影仪、实验器材(试纸、烧杯、水杯等)。
- 播放与水变咸相关的短视频或图片。
2. 学生准备:- 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一张A4纸、一支笔、一杯自来水。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猜测水可以变咸的原因,并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为后续的实验做准备。
【实验探究】1. 分组实验:-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 每组将一支笔放在A4纸的角落,并以笔的尖端为中心,绕着笔头画圆圈,形成一个圈圈。
- 每个小组准备一杯自来水。
2. 观察与记录:- 将自来水倒入烧杯,然后倒入圈圈中。
- 观察水中是否发生变化,记录下实验前后的水质差异。
-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讨论并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 老师轮流询问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3. 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水会发生变化?- 这样的变化与盐分有关吗?- 是什么引起了水的咸度变化?【知识解释】1. 教师简述水中盐分的作用和对水质的影响,解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理解盐分在水中的溶解作用,以及盐分浓度对水质的影响。
3. 使用PPT或板书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
【拓展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是否都是纯净的?- 如何检测自来水中的盐分含量?- 如何保护水资源,避免水的咸度增加?2. 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口头或书面答题,展示个人对于保护水资源的观点。
四年级《水变咸了》
4.《水变咸了》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4课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知道水有溶解一些物质的特点,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2、技能目标: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通过实验来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点,并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探究结果;3.情感目标: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水的溶解性教学难点:对不同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比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 1课时课前准备:食用盐、食用油、小苏打、味精、粉笔末、白糖、高锰酸钾、沙土。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比如说水,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那么水都有哪些变化呢?生:每时每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高空变成云温度在 0度时水会结冰师:这是水形态上的变化。
非常好,还有吗?还有其他的变化吗?师:如果在水中加入了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水变咸了师:这是它的味道发生了变化。
那水中的盐有变化吗?生:盐不见了融化了师:同学们想亲眼观察一下这个变化过程吗?请一个同学上来给大家做演示实验。
你来。
师:用什么加盐呢?这个小勺子叫药匙,是实验时用来取药品的工具。
师:好,开始做。
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 1:盐粒沉到杯底生 2:盐在下沉的过程中颗粒的变小。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 3:这些沉在杯底的盐颗粒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师:有办法加快它的消失吗?生:(摇晃)好主意。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生:(用玻璃棒搅拌)师:这两种方法哪种最好?生:(用玻璃棒搅拌)师:为什么?生:(如果用大力气摇晃杯子水容易洒出)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太有道理了,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同学。
请继续做完这个实验。
注意玻璃棒不要碰触杯壁,要按同一方向旋转。
师:现在杯底沉淀的盐有什么变化?生:越来越少。
师:现在还可以看见盐吗?生:(看不见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教版生活与科技第4册第二章第5节《水变咸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活与科技第4册第二章第5节《水变咸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变咸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溶解的基本概念,对溶解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对于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以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溶解度的概念。
2.掌握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3.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
2.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盐、水、温度计、压力计、烧杯、玻璃棒等。
2.课件:有关溶解过程、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解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盐水变得更咸或更淡。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一杯盐水。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学科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水槽、烧杯、玻璃棒、食盐、高锰酸钾、实验记录单(每组一份)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食盐、白糖、小苏打、面粉、食用油、味精、沙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他的王宫里有许多盐,但是他从来就不给大家吃。
有的人就去偷运,但大多数都被逮到杀头。
但有位从皇宫向外拉水的人,每天都能运到盐,分给大家吃,这个人是把到盐藏到哪里去了哪?预设:盐化了,盐粒变成很小很小的微粒跑到水里去了,所以看不见了。
师:盐到哪去了?盐是怎样消失的?2.这一节我们就从水变咸了入手,来研究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相信同学们会从中找到其中的奥秘!。
(板书:水变咸了)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盐溶入水的实验,初步认识溶解。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老师做盐溶入水的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看: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现在老师把食盐放进这杯白开水中,再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搅动,请同学们注意看!发生什么变化了?2.学生交流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盐化了;看不见盐了。
3.学生猜想,初步了解溶解那么盐到哪里去了?(学生会回答:盐跑到水里去了。
)是真的吗?谁能下来尝一尝看看盐是不是在水里?(找一名学生上前品尝,并说出自己的看法:水是咸的,所以盐在水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变咸了》教学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大胆预测,能独立设计实验,探究水溶解的现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实验探究要用事实说话;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感受科学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
3.明白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科学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眼睛看不见的微粒,在水中均匀分散,不会自行沉降。
教学难点:理解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鸡蛋,三个烧杯、石子、盐、糖、沙粒、高锰酸钾等烧杯1(内有水和一枚石子)烧杯2(内有盐水)烧杯3(内有水,待加糖)白糖一份学生分组材料: 3个烧杯(内有水)2个蒸发皿(分别盛有盐、沙粒)1个蒸发皿(盛有高锰酸钾)药匙1个、玻璃棒1根【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桌子上有两个鸡蛋,两杯水,如果把两个鸡蛋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大家来大胆预测一下吧!学生:1.两个都浮在水面2.两个都沉到水底3.一个浮在水面,一个下沉……教师做实验,现象:一个浮在水面,一个沉在水底。
教师:有什么问题?学生:为什么一个浮在水面?另一个沉在水底?教师鼓励学生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验证:有一杯是盐水。
教师:这杯水里放了盐,水变咸了,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14课,水变咸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师:(出示烧杯1)请仔细观察烧杯里有什么?生:有石子。
师:石子在哪里?生:烧杯底部。
师:还有什么?生:还有水。
师:(出示烧杯2)请仔细观察烧杯里有什么?生:烧杯里有水。
师:还有别的吗?生:还有空气。
师:在哪?生:水的上面那一部分就是空气。
师:还有其他物质吗?生:没了。
师:确定吗?为什么?生:确定。
因为什么也看不见了。
师:哦,看不见(装作认同的语气),看不见就代表真的没有其他物质了吗?空气你能看见吗?生:还有盐。
师:盐?你怎么知道有盐?生:因为刚才我看到桌上的实验材料里就有盐。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也很善于动脑。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里面有可能是盐吗?生:有可能。
因为盐放在水里就没有了。
师:没有了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化了。
师:那到底里面有没有盐?怎么知道?生:尝一尝。
师:你是说直接用嘴尝?生:对。
师:一尝就能知道有没有盐,这个办法好。
但尝这个办法是不能随便用的。
这杯液体是否卫生?是否有毒呢?我们无法确定。
不过老师告诉你,这杯液体很卫生,也没有毒,可以放心的尝。
怎么尝呢?用桌上的玻璃棒。
生:(用玻璃棒尝)咸!里面有盐。
师:(再次出示烧杯2)再来说一说烧杯里有什么?生:烧杯里有水和盐。
师:虽然我们看不见水里的盐,但确实里面有盐。
看来看不见并不一定是没有,有时我们的眼睛也会欺骗我们的。
师:那盐是怎么化到水里去的?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吗?生:没有。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仔细观察观察。
二、实验探究(一)盐的实验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分组观察)生:盐是白色的,圆圆的,一粒一粒的。
师:观察地真仔细。
下面就用药匙取半勺盐,慢慢地放入水中,大家仔细观察盐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看谁最先有发现。
生:盐一倒进去就落在了杯底。
生:盐变少了。
生:盐变小了。
师:继续观察。
生:盐又少了一点,又小了。
师:那变少变小的那一部分到哪里去了?生:到水里去了。
师:下面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看又有什么变化?生:(生搅拌)盐的颗粒随着水飘起来。
生:盐更少了,颗粒也更小了,都快没有了。
师:好,继续搅拌,仔细观察。
生:(生搅拌)盐真的没有了。
师:(强调、疑问的语气)没有了?是没有了吗?生:不是没有了,是看不见了。
师:你觉得没有了和看不见了一样吗?生:不一样。
没有了是真的变没有了,看不见了不一定是没有了。
师:可是我们的眼睛怎么看不到呢?生:有可能是变的太小了师:你觉得盐的颗粒变的小了吗?生:小了师:小到什么程度?生:都看不见了。
师:那现在谁能把盐从“放进去之前”到最后“看不见”这个过程完整地说一说?生:没看到水里之前的盐是白色的颗粒也比较大,放到水里刚开始没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就看到盐变少了也变小了,我们又用玻璃棒搅拌,盐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到最后变成了眼睛都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颗粒。
师:说的太棒了!(二)沙粒和高锰酸钾的实验师:别的物质在水里是不是和盐发生同样的变化呢?先来研究沙粒在水里的变化。
请各小组用刚才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注意观察沙粒在水中的变化和盐是否一样。
(生分组活动)师:我刚才发现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有什么发现?生:沙粒和盐不一样。
师:说具体点。
生:沙粒放到水里没有什么变化,搅拌时随着水转动,一停下搅拌又落在了杯底,也没变小,还是老样子。
师:其他组也有同样的发现吗?生:是的。
师:看来沙粒确实不能在水里发生和盐一样的变化。
老师这还有一样东西,在桌洞里,请组长拿出来,在小组内观察是什么样子的?(小组观察)生:也是颗粒状的,比盐的颗粒大,黑色的。
生:不是黑色的,好像是有点红,不,是紫色的。
师:你观察地太仔细了!这种东西叫高锰酸钾(师板书),来,一起读一读。
师:下面我们用药匙取2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静止1分钟,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
生:高锰酸钾一放入水中就落在了杯底,杯底就出现了一摊紫色的水生:我们这组水面上还有2条像小虫子一样的红线,飘啊飘,很漂亮!师:比喻得真恰当!还有什么发现?生:杯底那摊紫色的水越来越大师:在观察一下杯底的高锰酸钾的颗粒有什么变化?生:变小了师:继续观察生:那摊紫色的水地范围越来越大,并且里面颜色深,越往外越浅生:高锰酸钾的颗粒又小了一点师:用玻璃棒搅拌几下,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生用玻璃棒搅拌)生:从杯底高锰酸钾颗粒那个地方升腾起一起紫色的烟雾,水一下子就变成了紫色的,很美丽!生:随着搅拌,从杯底高锰酸钾颗粒那个地方不断地有红丝线抽出来,好像永远也抽不完似的。
生:水越来越红,后来全变红了师:杯底还有高锰酸钾吗?生:后来就没有了。
师:那原来的2粒高锰酸钾到哪里去了?生:到水里去了师:你看到了吗?生:看到了,因为水都变成红色的了师:那2粒变成了多少粒,你觉得?生:我觉得有2万多粒!师:(惊讶的语气)2万多粒,这么多!你的意思是不是:变成了很多粒,无数粒,是吗?生:是的。
师:这么多粒为什么看不见呢?生:因为颗粒极小极小的,眼睛都看不到(板书:极小的眼睛看不到微粒)师:你看烧杯里的水的颜色深浅均匀吗?生:均匀师:颜色深浅很均匀说明高锰酸钾的微粒在水里分布的怎么样?生:也很均匀(三)溶解的概念师:那你觉得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和盐在水中的变化有相同之处吗?生:有。
盐和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都变成了极小极小的,眼睛都看不到微粒。
生:并且它们的颗粒在了水里分布的都很均匀。
师:高锰酸钾的微粒在水里分布的很均匀,我们从颜色均匀能知道。
盐的微粒分布的也很均匀吗?怎么能知道?(学生思考片刻)生:可以用玻璃棒在烧杯里从不同的位置蘸一点水,尝尝滋味是否一样,如果一样就说明盐的微粒在水里的分布也很均匀。
师:(点头表示认同)有道理!那你试试。
生:各处水咸的滋味一样,说明盐在水中分布很均匀。
师:现在盐和高锰酸钾的杯子里的液体已经静止一会儿了,观察一下,这两杯和沙粒这一杯还有什么不同?生:沙粒这一杯杯底有沙粒,另外两杯什么也没有。
师:对!这是盐和高锰酸钾的第3点相同之处:不管过多长时间,颗粒都不会自行沉降。
像盐和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的现象,我们叫它溶解。
以后不能再说“化了”,要怎么说?生:溶解。
师:用上“溶解”这个词,说说把盐、高锰酸钾和沙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生:盐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溶解,沙放入水中不会溶解。
三、巩固理解,深入认识“溶解”现象。
(饱和现象)师:生活中有很多物质不能被水溶解,也有很多物质能被水溶解。
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够被水溶解?生:白糖、味精、面粉师:说到白糖,老师这就有白糖,谁来试一试?(出示半杯水,将半勺白糖慢慢倒入水中,然后搅拌)生:糖溶解了师:为什么?生:白糖变成了很小的眼睛看不到的微粒,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生:还有一点,过一会儿也不会沉降下来。
师:的确,白糖被水溶解了。
如果我继续往里加糖,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加入大量的白糖,然后搅拌)生:搅拌后在杯底沉下来一些白糖。
师:这是怎么回事?生:糖放的太多了吧?生:还有可能是水太少了。
师:有道理!怎么办?生:加点水试试。
(把烧杯里的水加满,搅拌,糖真的溶解了。
)师:看来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糖,如果超过了能溶解的量的话就不能再溶解了。
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到了味精、面粉等物质,到底能不能在水中溶解呢,怎么办?生:做实验师:对!课后反思:从本节课的教学实效来看,在教学重点的落实和难点的突破上,还是比较成功的。
关于溶解概念的理解有三点,一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二在水中均匀分散。
三不会自行沉降。
在实验中,我注意让学生观察盐在水中的变化。
在高锰酸钾实验中先强化认识第一点,再重点通过液体颜色的均匀,落实理解第二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和沙粒的实验做对比,落实理解第三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对溶解概念进行着自主建构的过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在三年级学生的认知世界中,“眼睛看不见”就是“什么也没有”,何况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之说,但这恰恰是“溶解”概念中最难理解最难突破的一点。
鉴于此,在导入阶段,我出示了一组结构性很强的材料(烧杯1(内有水和一枚石子),烧杯2(内有盐水))通过观察“烧杯里有什么”,给学生一个重要启示“看不见并不一定就是没有”,为难点的突破提前做好了铺垫。
在盐的实验中,当学生交流说到“盐真的没有了”时,教师在第一时间准确地用反问的语气提醒学生,学生马上认识到盐不是没有了,而是变成了“看不见的微粒”,难点自然就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