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到东晋建立时间

合集下载

晋朝的历史转折与政权更迭

晋朝的历史转折与政权更迭

晋朝的历史转折与政权更迭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政权更迭和历史转折。

本文将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晋朝的历史转折与政权更迭。

一、永嘉之乱与晋室南渡公元316年,晋朝国力衰退,加上豪强割据和中央集权衰落的局面,使得朝廷内外动荡不安。

永嘉之乱的爆发更是加速了晋朝的灭亡进程。

永嘉之乱是晋末时期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了晋朝政权。

二、五胡乱华与西晋灭亡晋朝的衰落为五胡乱华提供了机会。

五胡是指鲜卑、羯、氐、羌、匈奴等民族。

五胡乱华时期,各族混战,形成了乱世局面。

西晋在五胡乱华中政权更迭频繁,最终在公元316年被苻坚推翻,西晋灭亡。

三、东晋的建立与政治改革随着永嘉之乱和五胡乱华的结束,中国逐渐进入了东晋时期。

东晋的建立标志着政权从西晋转移到东晋。

东晋的建立对政治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简化官制、削弱豪族势力等,旨在加强集权。

四、八王之乱与东晋的分裂公元304年,晋惠帝死后,因继位问题引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指八位晋朝王室争夺帝位的混战。

八王之乱导致东晋政权分裂,各地军阀割据,为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的重要时期。

五、刘宋政权的崛起八王之乱后,局势逐渐稳定,最终在公元420年,刘裕发动庙堂革命,建立了刘宋政权。

刘宋政权的崛起标志着东晋的结束,刘宋政权统治了南方长达近一百年,为南朝中国铺平了道路。

六、晋朝的历史意义与影响晋朝的历史转折与政权更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晋朝时期的政治改革对后世的封建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奠定了基础。

晋朝历史上的灭亡和政权更迭,揭示了历史发展中政治的更替和社会的动荡。

总结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历史转折和政权更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永嘉之乱到八王之乱,再到东晋的建立和刘宋政权的崛起,晋朝的历史发展充满变数和曲折。

晋朝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政治更迭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从八王之乱到东晋建立始末

从八王之乱到东晋建立始末

从八王之乱到东晋建立始末摘要:八王之乱,是西晋历史中的一件大事。

这场大乱从公元291年起,至306年止,历时十六年,大大削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

西晋王朝覆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八王之乱却起了加速的作用。

关键词:八王之乱;东晋;建立八王之乱,是西晋历史中的一件大事。

所谓八王,即《晋书》卷五十九所载的汝南王亮(武帝叔父,司马懿第四子)、楚王玮(武帝第五于)、赵王伦(武帝叔父,司马懿第九子)、齐王同(武帝侄子),长沙王义(武帝第六子)、成都王颖(武帝第十六子)、河问王颇(惠帝从叔),东海王越(惠帝从叔祖)等。

《晋书》在此卷的《序》和《传论》中又对八王大乱作了评论。

故后世之论史者,就惯称西晋诸王作乱为“八王之乱玎。

其实,这八王只是诸王大乱中的主角,而参加政变和战乱的宗室诸王,还有梁王肜(惠帝叔祖,司马懿第八子)、淮南王允(武帝第十一子),昊王宴(武帝第十二子)、东安王繇、新野王赦(皆惠帝从叔)、范阳王虢、南阳王模(皆惠帝族叔).东赢公腾(东海王越弟)等。

这场大乱从公元291年起,至306年止,历时十六年,大大削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

西晋王朝覆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八王之乱却起了加速的作用。

正如《晋书》卷五十九《序》所说:“西晋之政乱朝危,虽由时主,然而煽其风,速其祸者,咎在八王。

”司马氏在建立西晋王朝过程中,就充分暴露了他的残忍性。

自曹魏正始十年司马懿父子为了篡夺曹魏攻权,发动政变,残杀曹爽集团起,至景元二年杀名士嵇康止的十三年中,司马氏都在不断地血腥残杀曹魏集团的人物,动辄夷三族,甚至连魏帝曹芳、曹髦也惨遭废黜和杀戮。

晋武帝司马炎就是在其父祖辈对曹魏集团的残杀中,由世家大旅捧上皇帝。

司马氏在残酷杀戮曹魏集团的同时,又大量拉拢靠近他的世家大谈,形成了一十司马氏集团。

司马氏对其集团中人物,皆给与高官厚禄。

在晋王朝还束建立时,司马昭除保留议魏以来的爵制外,还复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以封赏追随他的世家大族。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

北朝
东魏 北齐
东 魏 西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北周


蜀 吴

东晋
宋齐梁陈

南朝
读史料: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 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思考:《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描述汉朝 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
南 朝 莲 花 尊
东晋织成履
南方的初步开发 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建康是 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城市。
影响: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 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南东 地晋 区南 的朝 开时 发期

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都城建康
政权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
建康

420年
建康

南北朝政权的变化
西


魏魏
建康

建康

朝代
西晋 东晋
建立者
时间
司马炎 266年—316年
司马睿 317年—420年
宋 刘裕 420年 —479年 南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朝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都城 洛阳
建康
东 晋
兴盛
衰落
灭亡
包括朝代:宋、齐、梁、陈
南 朝
都城:建康(今南京)
转折
的江 开南 发地

原因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影响: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八王之乱简介

八王之乱简介

八王之乱简介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八王之乱简介,希望你喜欢。

八王之乱分析中文名称:八王之乱参战部队:司马宗室藩王成员战争结果:东海王司马越攫取朝纲时间:291年—306年地点:中原(司豫冀兖雍地区)人物:司马越司马伦八王之详情贾后启乱杨骏专权,贾后图之。

290年(太熙元年),晋武帝崩,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

史书记载晋惠帝智商近似白痴,无能力治理朝政,以至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

晋武帝重病之时下了诏书,存放在中书省,诏书中命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注:杨骏乃现在的太后杨芷之父,但杨太后非司马衷生母,而为其生母武元皇后杨艳之堂妹,为武帝继后)。

杨骏惧怕失势,曾经从中书省借出诏书,看后不归还。

当时的中书监华廙恐惧,还亲自向杨骏索取诏书,但杨骏始终不还。

武帝病情加重时,杨骏要求让他单独辅政,帝点头默许。

杨骏召来中书监华暠、中书令何劭,口宣帝旨作遗诏,让杨骏单独辅政。

诏成后华廙、何劭二人拿给晋武帝看,帝视而无言,两日后就驾崩了。

武帝死后,司马亮恐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

杨骏一时位极人臣。

而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大司马衷两岁,貌丑而凶狠多诈,也企图操纵晋惠帝以把持朝政。

杨骏辅政时期,凡有诏令,晋惠帝过目后交于杨太后;然后直接下发执行。

杨骏知贾南风难以控制,为防贾南风碍其擅权,则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引起皇亲国戚及某些大臣的不满。

杨骏的二位弟弟杨珧、杨济常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劝其小心祸患,杨骏不纳。

贾南风为阻杨骏独揽政权,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楚王司马玮从荆州带兵进入洛阳。

杨骏向来恐惧楚王司马玮,对此事不加阻止。

贾皇后有了楚王司马玮的支持,在291年3月,贾皇后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洛阳全城戒严,要楚王司马玮领军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第。

西晋和东晋的历史

西晋和东晋的历史

西晋和东晋的历史
⼀、西晋。

司马懿的孙⼦,司马昭的⼉⼦——司马炎在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建⽴晋。

在280年,灭孙吴,建⽴起统⼀政权。

但好景不长,只维持了51年。

⼆、⼋王之乱。

西晋皇族骄奢淫逸,世家⼤族互⽐奢侈,外族不断内迁,各种⽭盾激化,最终导致⼋王之乱。

涉及⼋王分别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三、东晋。

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建⽴起来的朝廷。

东晋为偏安统治,中国⼜陷⼊长期分裂的局⾯。

四、⼗六国。

也被称为五胡⼗六国,五胡⼀般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范围⼤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

⼗六国具体指“五凉”(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西秦、后
秦)、“⼆赵”(前赵、后赵)和北⽅的夏政权,南⽅的成汉政权。

五、南朝。

相对于同时期的北朝,⾃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共同特点是时间较短,汉族政权。

这⼀时期也是我国经济重⼼南移的开始时期。

六、北朝。

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

北朝结束了西晋⼋王之乱后中原地区150余年混战局⾯,如北魏基本统⼀了黄河流域。

这⼀时期也是民族⼤融合时期,五胡与汉族通婚、互相学习习俗、先进的⽣产技术相互交流借鉴。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羯族
• 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中 国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 意索取一般中国人的东西。同时又 忌讳中国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 称“国人”。章武内史樊坦,来朝 见他时,衣服帽子破烂不堪,石勒 问他出了什么事。樊坦未加思索, 说羯贼抢了他。石勒笑说“羯贼如 此强盗吗?现在应当赔偿你。”樊 坦这才发觉犯了忌讳,赶快磕头泣 谢。石勒不但没有处分樊坦,还给 他车马衣装钱三百万。可以想像一 般中国人当时的处境。石虎继位后, 徙都邺,公元350年为中国政权冉 魏所灭。冉闵建立魏国,都邺,史 称冉魏。公元352年为前燕所灭。

西晋门阀士族独占政权,统治力量急剧削弱。 这时匈奴左贤王刘宣等共推刘渊于公元304年举 兵反晋,称汉王,建庭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 北)。公元308年刘渊即帝位,徙都平阳(今山 西临汾市西南)。两次派兵攻洛阳,皆不克。公 元310年刘聪继位。公元311年遣刘曜、王弥、 石勒等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公元316年又遣刘 曜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俘晋愍帝, 灭亡西晋。公元319年刘曜即帝位于长安,改国 号为赵,改祭匈奴冒顿单于及刘渊,史称前赵。 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肃固原县)南至略阳(今甘 肃天水市),西至抱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 东至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与后赵为界。公元 329年灭于后赵石勒。
东海王司马越
成都王司马颖
西晋宗室。字章度,晋武帝第十 六子。太康末被封为成都王。齐 王同讨越王伦,颖发兵应之。伦 被杀,伺辅政,骄侈无礼,故诏 颖辅政,而颖犹让不就。同败, 颖在邺悬执朝,乃与河间王颐谋,发兵 伐长安。乂被执后,颐废太子覃, 颖被立为皇太弟,作为储副。但 颖骄侈日甚,讨者四起,不得已, 被废归藩。后惠帝遣人捕颖,范 阳王司马幽颖于邺,遇械暴死? 长史刘舆见颖在邺地势大,虑为 后患,伪令人为皇上之使者,称 诏夜赐颖死。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

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王朝。

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

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

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鲜卑慕容嵬自称大单于,石勒投效汉赵王朝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

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

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

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

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

史称「永嘉之祸」。

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

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

祖逖击楫渡江北伐,收复河南地区。

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幽州。

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

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316年十一月,汉赵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

掳晋愍帝司马邺,吞并关中地区,西晋结束。

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占领并州。

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

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

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

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

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

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

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

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

慕容嵬攻陷平州320年,晋凉州刺史张寔被杀,弟张茂继位,前凉王国建立。

东晋豫州刺史祖逖与后赵赵王石勒隔黄河对峙。

321年,后赵石虎击败辽西段氏,河北、山西尽入后赵版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农业消费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权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

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二、赤壁之战1.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权力,统一全国。

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结合迎战曹军。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2.经济开展:曹魏重视农业消费,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兴旺,开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络。

蜀西南三国鼎立形势图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

263年,魏灭蜀。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社会:西晋统治阶级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概,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1.背景(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权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权力日益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对抗。

(3)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过程: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3.影响: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内迁五族:东汉、魏、晋时期,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图表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简介

图表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简介

历史简介
蜀国(221-263)
汉吴国(222-280)
魏国――西晋(八王之乱)――317年东晋开始――宋齐梁陈
(220-265)南北朝的对峙
(316年)匈奴五胡十六国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拔部统一北方,这13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等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汉,共十六国,和东晋汉族政权长期对峙,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魏孝武帝靠宇文氏建立西魏(长安)北周
534年灭
东魏孝静帝靠高欢建立东魏(洛阳)北齐高洋
581年,杨坚簒北周,改国号隋,北周亡。

【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晋朝历史

【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晋朝历史

【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

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

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 晋朝历史事件、魏晋南北朝地图变迁· 二十四史:《晋书》、西晋帝王世系· 东晋帝王世系、西晋时期历史大事年表· 东晋时期历史大事年表、晋朝时期战争年表· 西晋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货币历史· 东晋官制、两晋首都、疆域、人口· 、六朝帝陵· 晋朝后妃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 晋朝兵制、魏晋南北朝军队吃什么?· 魏晋南北朝引进农作物一览、晋朝公主· 魏晋王朝灭亡原因、晋王朝灭亡原因· 晋朝朝代名称来历、晋代书法家·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魏晋书论大全· 两晋十六国名将大全、魏晋南北朝玉器· 两晋十六国历史名人、两晋南北朝官话· 魏晋南北朝外交、晋朝年号一览· 两晋度量衡、蔡东藩《两晋演义》· 两晋宰相一览表东晋书法家,东晋书法家有哪些?最知名的是东晋的父子书法家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

父亲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善于行书和草书;王羲之儿子王献之擅长于草书。

王羲之传世书法作品是《兰亭序》;王献之传世书法作品是中秋帖。

东晋书法家还有钟繇(yáo),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中国各朝代更替顺序图谱(高清大图)

中国各朝代更替顺序图谱(高清大图)

中国各朝代更替顺序图谱(⾼清⼤图)纵观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相对⽐较频繁,按正史记载,主线基本如下:总脉络夏朝—(鸣条之战)—>商朝—(牧野之战/武王伐纣)—>西周—(烽⽕戏诸侯)—>春秋—(三家分晋)—>战国—(秦灭六国)—>秦朝—(刘邦占咸阳)—>西汉—(刘秀称帝)—>东汉—(曹丕篡东汉)—>三国—(司马炎篡曹魏)—>西晋—(⼋王之乱)—>东晋—(刘裕代晋⾃⽴)—>南北朝—(杨坚受禅代周称帝)—>隋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唐朝—(梁王朱温篡唐建⽴后梁)—>五代⼗国—(赵匡胤陈桥兵变)—>北宋—(靖康之耻,宋室南迁)—>南宋—(崖⼭海战)—>元朝—(朱元璋称帝)—>明朝—(⼭海关⼤战,清军⼊关)—>清朝;各朝代特点商朝:好⿁神,屠戮⼈命;西周:地⽅离⼼,内外勾结,亡于少民;东周:中央式微,群雄并起,礼崩乐坏;秦朝:刚者易折,使民⽜马,以暴制暴;西汉:任⼈唯亲,阉党当道,皇帝荒淫;东汉:阉戚相争,豪强崛起,皇帝受制;三国魏:皇族内讧,托孤庸⾂奸⾂;三国蜀:穷⼭恶⽔,兵少将寡,决战皆败;三国吴:⼠族欺皇,国⼒有限,蜀亡失助;西晋:清谈误国,宗室残杀,压迫少民;东晋:门阀败落,皇权衰弱,取⽽代之;五胡⼗六国:种族相残,以杀⽌杀,⾎型⿊暗;南北朝:将领权重,君王昏暴,李代桃僵;隋朝:好⼤喜功,不惜民⼒,官逼民反;唐朝: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皇帝昏庸;北宋:重⽂轻武,岁币买安,缺少马场;南宋:偏安⼀隅,猜忌⼤将,奸⾂当道;辽⾦:民族压迫,腐化堕落,腹背受敌;西夏:国⼒弱⼩,⼟地贫瘠,逞强好胜;元朝:不通教化,视民为奴,军备松弛;明朝:体制问题,党宦相争,天灾⼈祸;清朝:闭关锁国,内忧外患。

中国各朝代更替顺序图谱以下是部分截图,由于移动端限制,⽆法上传完整版⾼清⼤图,在完整版本的图中,详细标注出了每个朝代的年份、同时期相并⽴的朝代或诸侯,以及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如需,请留⾔,公诸同好。

资治通鉴晋纪五主要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晋纪五主要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晋纪五主要历史事件资治通鉴晋纪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书之一,涵盖了从汉末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在其中,晋纪是其中一部分,记录了晋朝的历史事件。

下面将列举晋纪中的五个主要历史事件:一、咸宁之变公元301年,晋惠帝去世,其弟司马衷即位为帝,即晋怀帝。

而当时实际上掌握权力的是晋惠帝的太子司马炎。

不久,太子司马炎策划了一场政变,将司马衷杀害,并自立为帝,即晋文帝。

这场政变被称为咸宁之变,标志着晋朝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

二、八王之乱公元307年至311年,晋文帝去世后,其子司马衍即位为帝,即晋康帝。

但当时晋朝内部出现了多个皇室争权夺利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司马衍的八个叔叔。

这八个叔叔中有些人发生了反叛,尝试推翻晋康帝的统治。

这场混乱被称为八王之乱,最终由司马衍的弟弟司马岳平定。

三、太康之变公元365年,晋穆帝去世,其子司马聃继位,即晋哀帝。

当时晋朝内部政治腐败,士族豪强得势,百姓疲惫不堪。

这时晋哀帝之母李华夫人联合魏国军阀司马昭,发动了太康之变,将晋哀帝罢黜。

之后,司马昭让自己的儿子司马炎篡位,建立东晋王朝。

四、卢循之乱公元301年至313年,卢循是东晋一名重要的政治人物。

他的表现非常出色,之后成为任命怀朔将军,在离开时卢循离开了部队。

几年之后,卢循又被任命为豫州刺史。

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势力,在350年发动了反叛。

他推翻了东晋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独立政权。

但不久之后被东晋武帝司马炎所平定,事件被称为卢循之乱。

五、祖逖之乱公元398年,祖逖是南朝宋的一位将领。

在南朝元嘉朝期间,祖逖反叛朝廷,试图推翻南朝宋的统治。

祖逖号令江南各地起义,但最终未能成功。

祖逖因被追杀而自杀,这场事件被称为祖逖之乱。

以上是晋纪中的五个主要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晋朝历史的变革和复杂性。

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晋朝历史 八王之乱发展状况

晋朝历史 八王之乱发展状况

晋朝历史八王之乱发展状况>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丞相、疏族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勋臣的一致拥戴,317年三月在建业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建业为建康,史称东晋。

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

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大晋,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280年灭吴统一结束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总共96年的大乱到291年八王之乱开始了长达298年的五胡十六国及以后的南北朝纷争)。

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

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6年,西晋被匈奴建立的政权所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

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

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稳定局势。

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

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

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

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

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

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叛乱。

谯纵在蜀地自立。

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司马氏起源司马家族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就是显赫的世家大族,如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共八人,时人称“八达”。

其中司马懿具有政治及军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平定辽东,成为了魏国重臣。

从西晋八王之乱到隋灭陈,这段300年混乱的历史终于搞清楚啦

从西晋八王之乱到隋灭陈,这段300年混乱的历史终于搞清楚啦
(3)、北周和北齐
550年,北齐建立;557年,北周建立。
在北周北齐的对抗之中,北周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在577年灭掉了北齐。
(4)、隋
581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
589年,杨广统军攻陷建康,南北朝历史正式结束,隋唐盛世的大幕徐徐拉开。
近三百年的大混乱后,中原一片凋零。但此后,中国历史的主流开始趋向统一,后代统一的时间远远超过分裂的时间,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分裂的时间则越来越短。
而真正给东晋打来致命威胁的是桓温的儿子桓玄,桓玄在402年起兵,403年称帝,404年俘虏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在扑灭桓玄叛乱过程中,寒族出身,北府军将领刘裕崛起。
420年,刘裕逼迫东晋最后一位皇帝司马德文禅位于自己。一百多年司马家与世家大族共天下的东晋,最终灭亡。
三、南北朝(439年—589年)
1、南方政权
319年,羯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从前赵分裂出来的)
329年,羯人后赵政权灭汉赵
350年,汉人冉魏政权灭后赵,并颁布《杀胡令》
352年,鲜卑前燕政权灭冉魏
小结:
从303年到352年间,中原大地各政权之间相互攻伐。
其他地方还有成汉、仇池、前凉、代国(北魏前身)、前燕等政权。
南方被东晋统一,北方处于大部分裂的状态。
352年,中原所在的北方被氐人前秦政权和鲜卑前燕政权,一西一东所取代。
376年,氐人前秦政权苻坚统一北方
383年,氐人前秦政权攻伐汉人东晋政权,并在淝水之战大败,北方分裂成了西秦、后秦、北魏、后凉等政权
439年,北魏灭掉了北凉,基本上一统北方
之后的北方很长时间再没人能统一,多的时候能有十个以上的政权,如北魏、北燕、后秦、西秦、北凉、西凉、南凉、胡夏曾同时活跃在中原地区。
一、八王之乱(291-307)

东晋的南北分裂八王之乱与王室衰败

东晋的南北分裂八王之乱与王室衰败

东晋的南北分裂八王之乱与王室衰败介绍东晋南北分裂八王之乱以及王室衰败的现象和原因的文章,不局限于特定格式。

在中国历史上,东晋时期(317年-42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南北分裂和八王之乱,以及后来的王室衰败,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八王之乱的背景东晋的南北分裂问题是由于贵族势力与权臣的矛盾激化所导致的。

南方的君主司马睿控制的晋朝,以及北方的诸王,都纷纷争夺权力。

这种内部的分裂状态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二、八王之乱的起因和过程八王之乱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东晋皇位的继承问题。

由于南北分裂的情况,东晋王室内部的竞争也日益剧烈。

司马睿的儿子司马衷去世后,各个诸王对皇位的觊觎心理逐渐凸显。

直到公元354年,最终王室之间的矛盾升级为八王之乱。

在这次动乱中,东晋王室的亲属和权臣均参与其中,其中最著名的有庾亮、谢安等人。

八王之乱导致了内战的爆发,奠定了东晋持续衰落的基础。

三、八王之乱的影响和后果八王之乱不仅对晋朝内部权势形成巨大冲击,也对国家整体造成了重大影响。

一方面,八王之乱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崩离析,造成了政治不稳定局面的持续性发展。

另一方面,内战导致了广大普通民众的生活困苦。

农田荒废,战乱频繁,社会秩序丧失,人民流离失所,经济和文化也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八王之乱使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加速了王室衰败的进程。

四、王室衰败的原因八王之乱仅仅是王室衰败的开始,整个东晋的王室衰败可以追溯到更深远的原因。

首先,东晋的王室在政治、军事及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多种弱点。

国家内部的官僚腐败、士人的道德沦丧等问题,都使得东晋的王朝形象逐渐破产。

其次,氏族、权臣和贵族的势力膨胀,不断瓦解了王室的权威。

八王之乱的发生恰恰显示了东晋王室长期以来在控制权威方面的失效。

此外,东晋王朝还面临着外部威胁。

南方的吴越、东南的琅琊等地都对东晋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而北方的鲜卑民族更是频繁入侵,严重削弱了东晋王朝的实力,也加速了王室的衰败。

晋书八王之乱翻译

晋书八王之乱翻译

晋书八王之乱介绍晋书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晋朝时期的一场重要政治斗争事件。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四个方面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这一事件。

背景1.来源:晋书八王之乱发生在东晋时期,是由晋惠帝寿春瑶琇皇后、永嘉皇帝被杀引发的政治斗争。

2.时间:发生于公元313年至318年之间。

3.地点:主要在中国东晋的南方地区。

原因1.皇位继承问题:宗室内部对于皇位继承产生了争议,各王爵之间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

2.外部势力干涉:外族势力的渗透和纷争,如游牧民族的入侵等,使得局势更加恶化。

3.社会经济动荡:清如水、石勒和刘渊等人纷纷起兵造反,社会动荡不安,为王爵之间的争斗提供了空间。

过程1.八个王爵的兴起:八个王爵分别是,彭城王、胶东王、豫章王、成都王、吴王、梁王、襄阳王和河间王。

2.王爵之间的明争暗斗:各个王爵借助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彼此竞争,争夺更多的地盘和权力。

3.军阀混战:兵戎相见,各个王爵支持者之间展开了一系列战争,涉及到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等。

4.推翻晋朝:晋惠帝寿春瑶琇皇后被杀后,晋朝政权威胁丧失,八个王爵争夺最高权力。

5.最终平定: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内斗,最终胶东王司马睿取得胜利,成为新的皇帝,结束了八王之乱。

影响1.中央集权削弱:八王之乱导致晋朝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地区势力手中,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2.社会动荡加剧:战乱频发导致经济衰退、人口减少,晋朝社会动荡不安。

3.文化发展受阻:八王之乱对晋朝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受到阻碍。

4.农村化趋势: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许多人逃离城市,转而生活在农村,农村化趋势明显。

总结晋书八王之乱是一场发生在晋朝时期的重要政治斗争事件。

背景包括晋朝政权的虚弱、外部势力的干涉以及社会经济的动荡。

八个王爵的崛起和彼此之间的明争暗斗导致了晋朝的权力分散和军阀混战的局面。

该事件对晋朝的影响包括中央集权削弱、社会动荡加剧、文化发展受阻以及农村化趋势加速。

晋朝的地方政权八王之乱后的割据之地

晋朝的地方政权八王之乱后的割据之地

晋朝的地方政权八王之乱后的割据之地晋朝的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内乱,导致了晋朝的军事力量的削弱和地方政权的割据现象的出现。

在这场动荡的时期,多个王朝在中国各地崛起并争夺权力,从而形成了割据之地。

本文将详细探讨晋朝的地方政权八王之乱后的割据之地。

一、八王之乱后的形势八王之乱爆发于公元313年,是晋朝分裂的开始。

八个王朝分别由晋朝王室的皇子们建立,他们既是兄弟,又是竞争对手。

在乱局中,这些兄弟相互争夺地盘和军事力量,导致了割据现象的形成。

八王之乱后,中国大地分崩离析,属地政权在各地涌现。

他们以割据地理区域为基础,在所支配的地区篡夺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体系,并且往往沿袭晋朝的官僚体系和礼仪制度。

这些地方政权包括成汉、赵氏、成都、蜀汉、前燕、后燕等,遍布中国各地,形成了一个多中心的割据局面。

二、地方政权的特点和影响1.地方政权的割据八王之乱后,晋朝王朝的统治权威受到严重削弱,地方政权得以借机崛起。

这些地方政权基本上都是由受割据的将领或贵族建立的。

他们在各自的地盘上自称皇帝,并建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的政治系统。

这些地方政权虽然自称为晋朝的继承者,但实际上已经远离了晋朝的中央政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2.地方政权的内部冲突由于地方政权的割据特点,他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内部冲突。

不同的地方政权之间往往存在领土争夺和势力争夺。

这些冲突不仅加剧了各地的动荡局面,而且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统治能力,使他们更加容易被外部敌对势力利用。

3.地方政权的文化交流尽管地方政权存在着割据和冲突,但他们之间仍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文化交流。

在这些地方政权的统治下,文人墨客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宣传,文化交流相对活跃。

同时,一些地方政权还保留了晋朝时期的官僚体系和礼仪制度,使得晋朝的文化传统在割据时期得以保留和发展。

三、八王之乱后的割据地的影响八王之乱后的割据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深远的影响。

1.政治格局的分裂割据地的出现导致了晋朝王朝的崩溃,中国社会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和混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王之乱到东晋建立时间
西晋八王之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争斗,讲的大意是政变演变为屠杀,正所谓乱世出豪杰。

这一动乱从最初的宫廷内斗,延续到引发战争,对人民以及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下面是有八王之乱关系图,欢迎参阅。

八王之乱关系图但是有许多人都是认为,“八王之乱”指的是晋武帝封号和他同一姓氏的王。

因此便成立了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王国,但这种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历史情况。

八王之乱包括: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西晋的诸王虽然权利以及财产都得到大大的增强,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的。

就是他们不管是财权,政权,还是军权。

这三大重中之重的权利还是受制于王朝的。

因此,诸王在许久的一段时间,都是留在京师伴随着皇帝,并不愿意救国。

到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被迫于救国的时候,历史有一段话讲得好“皆恋京师,涕泣而去。

”因此,那时候的“救国”甚至可以成为勾心斗角的行为。

所以,连镇国的作用都达不到,难道会掀起八王之乱的风浪?所以我认为,说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是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理由不够充分。

也有一种声音,虽然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并没有形成“八王之
乱”,但是却是他给诸王的权利过于庞大,这种声音的回应很多,也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但是权力过重,只是就这制度来对比,但是实际上,建立这种机构并赋予重大权力的目的是巩固所谓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而并不是起到了危害的作用,所以在历史的话题当中,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

历史是代代相传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是中国西晋的一场动乱,起因是为了争夺皇族的中央政权。

自公元291年一直到公元306年结束。

一共持续了十六年之久,是中国皇室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动乱。

简单的可以将八王之乱概括为最开始的杨骏的单独政权。

到后来杨骏被司马玮所杀,杨骏的大权落在司马亮和卫瓘的手上,而后司马玮又傻掉了司马亮和卫瓘。

司马玮权利扩大,而贾南风忌惮司马玮的权利,以伪造杀人的罪名除掉了司马玮,一直到最后贾南风又被意外杀害。

司马伦夺权称帝。

而后的诸王混乱政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及其黑暗的一页文字。

西晋时期,塞外的许许多多的游牧民族,趁着中原八王之乱时候的国家非常衰弱,这些游牧民族建立了非汉族国家形成了与以前的汉人对立的局面。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部落。

五胡乱华的时间大致是在西晋灭亡后,直到鲜卑一统了北方。

胡人非常的残忍,暴力,凶悍。

经常大规模的屠杀,导致中原人口数量减少。

是历史上非常严重的一次社会发展的大倒退。

也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原沦陷。


八王之乱之前,汉族对周边各部族有着心理优势,是在一次次与其他族的对抗中开始成长的。

汉族在与其他部族的战争一直是胜多负少。

但是八王之乱改变了这一切,战乱后民族人口大量的减少。

受到削弱,内部分裂种种问题,汉族很快就陷入了被动。

积累起来的自信心也荡然无存了。

五胡乱华严重的不是破坏了汉族的血统,不是进来了大部分的其他部族,而是汉族的精神被破坏掉了。

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历史上混乱和黑暗的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