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大战
中日双边贸易 介绍
01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Japanese Bilateral Trade
(一)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Japanese Trade
China and Japan are two major econom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playing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ing up in 1978, GDP has grown by an average of 9.5% annually, ranking fourth i n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General A 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China's current foreign trade volume is as high as 17 6.6 billion US dollars, with a surplus of 177.4 billion US dollars. At present, Chin a is in the position of the third largest trading country and the fourth largest ec onomy in the world. Japan is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ic power after the Unit ed States. The volume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s close to 1.2 billion US dolla 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urther cooperation and e 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field of economy and trade are of far -reaching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is will not only bring well-being to the peopl e of both countries, but als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 nd even the global economy.
中日贸易战——日本人坐不住了
中日贸易——中国动真的日企坐不住了加征100%的特别关税使北京的新闻记者一时再也找不到杉本信行公使,他的秘书说他出差了,具体地点和返京时间则一概无可奉告。
北京的力量看来正在展现,它只用了3天时间便告诉东京,中国政府6月18日的警告并不是虚张声势。
就在本月21日以前,杉本先生明明知道本报记者是在请他对“特别关税”做Array一价值评判,可他还是告诉本报记者说,中国的做法“太没有道理”,与他的日本同僚的说法如出一辙。
杉本信行公使是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部部长,在过去的数月间,每逢中日之间产生或即将产生贸易摩擦时,代表日本政府向中国记者发言的往往是他。
杉本信行最后一次对本报记者的发言是在本月19日。
他说他是18日晚上从新华社的新闻中得知中国政府决定近期将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机和车载无线电话、空调三种出口中国的产品加征特别关税这一消息的。
“当时我非常震惊,对于这种事先没有通知而采取的突然措施,我们感到很遗憾。
”他并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的这种做法太没有道理了。
”而就在6月18日当天,尽管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要“冷静应对”,其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说日中两国之间的“贸易战”相互升级,令人感到可怕,但日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还是暗示了日本方面有必要重新考虑启动紧急限制措施。
竹中大臣当时说:“由于我方采取了保护措施,而对方加以报复,这种事态是不好的。
”在日本人看来,中国决定对日货加征特别关税是不符合WTO规定的。
“虽然中国目前不是WTO成员国,但我们却一直在给予中国WTO成员国待遇。
”杉本信行说,“我希望中国政府能取消这个决定。
”但现在情况已变,日本的企业似乎有点坐不住了。
三菱公司公关代理东方三盟公关公司的人士说,对日货加征100%的特别关税对三菱汽车的销售肯定有影响,这意味着原来卖40万的车不得不以50万才能出手。
显然,“特别关税”像没有预警的海啸一样吓了日本人一跳,他们没料到中国人会这么突然和果断地决定发难。
因为就在中国政府发布对日货即将加征特别关税消息的前几天,杉本信行还对本报记者说,中日贸易之间是“小摩擦”,对整个经济影响不大,“所以我并不担心。
中日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竞争
中日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竞争近年来,中日两个亚洲经济大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竞争日益突显。
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两国在贸易、投资、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本文将讨论中日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竞争的现状及其对双方的影响。
一、合作领域1. 贸易合作中日贸易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
双方既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贸易竞争对手。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日贸易总额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而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化工等。
通过贸易合作,中日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为推动两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2. 投资合作中日在投资合作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根据数据显示,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居亚洲国家之首,而中国企业也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投资。
投资合作涉及多个行业,包括制造业、金融业、能源等。
通过投资合作,双方可以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加强产业链的合作,提高经济效益。
3. 技术创新合作中日两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着密切的合作。
日本一直以来以其创新能力著称,而中国则是近年来技术创新的快速崛起者。
双方在科研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例如,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中日两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竞争状况1. 产业竞争中日两国在某些产业领域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
例如,在汽车、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等行业,中日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双方都希望在这些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争夺市场份额。
竞争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2. 区域经济竞争中日两国也在争夺亚洲地区的市场份额。
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他们都希望在亚洲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两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贸易和投资,在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协定方面,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中日贸易战
中日贸易战随着钓鱼岛事件的持续升温,中日矛盾逐渐激化。
军事力量上的制衡与经济贸易方面的互相压制使中国和日本的发展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中日关系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中国是目前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对象国,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有相当大的影响。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亿美元,日本对华进口额为1834亿美元,日本对华出口额为1614亿美元,中日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比例为20.6%。
同时,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前8个月,中国对日出口986亿美元,进口1200亿美元,贸易逆差314亿美元。
而此前2012年1至5月份,中国对全球顺差是229亿美元,而对日本一国的逆差就达到223亿美元。
多年来,日本对华是贸易顺差,中国对日是贸易逆差,因此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要高于中国对日经济的依赖度。
中国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创新的匮乏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失去两个10年。
在此期间,虽然日元有所升值,但是日本的股市和房价这两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却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在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以出口为主导的日本经济持续低迷,2011年的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又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与之前已有很大的落差,日本经济也仍在艰难的重建和恢复之中。
为了摆脱危机,最大出口国中国无疑是一根关键的救命稻草。
然而,这根稻草却正在断裂。
中国人对于“抵制日货”的口号已经不再陌生,日本出口面临沉重打击,日本汽车、机电、旅游等行业将失去一部分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一向是日本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日本的主要支柱产业,如汽车、电子、机械、家电等主要靠在中国赚钱。
以汽车行业为例,2010年,丰田、本田、日产三大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分别达到了10%、18%和25%,且近年来中国市场增速位居全球主要市场之首。
数据显示,日本品牌汽车、彩电等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近期纷纷下降。
中日贸易大战
案例析
(1)日本的措施违背了WTO非歧视原则这一基本原则。 日方在进口设限产品调查中采取国别歧视,主要针对中国农 产品进行调查。日本选择的三种农产品90%以上由中国进口, 而对主要来自WTO成员国的进口激增的农产品如番茄、青 椒、洋葱三个品种不予调查。根据日方统计,90年代以来, 日本番茄进口增加了26倍,青椒进口增加了307%,洋葱进 口增加了65%,进口国主要是三个WTO成员国。尽管日本 国内这些商品的价格受到了明显影响,但日方始终均未启动 进口调查程序。这表明日本对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给予了歧 视性的待遇。
中日贸易大战
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以进口激增对国内工业造成严重 损害为由,对大葱、鲜蘑菇、蔺草席三种主要来自中国的农 产品启动临时保障措施,实施关税配额管理,对中国向日本 出口的大葱、鲜蘑菇、蔺草席这三种农产品对日出口的超过 限额(即1997至 1999 年3年期间年均对日出口量)部分分别征 收256%、266%和106%的关税。作为应对措施,6月22日 中国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机、空调开 始加征税率均100%的特别关税。此后,两国又在其他方面 进行了相互禁止。日方声称,尽管中国当时还不是WTO成 员,但日本愿意在WTO框架内处理两国经贸关系。在已经 举行的多次双边磋商中,日方屡次提出要将已经实施的临时 保障措施转为正式保障措施,但却从未提及要就保障措施对 中方造成的损失协商补偿方案。这说明,日本并未像它所承 诺的那样真正地按WTO规则行事。
(2)日本的措施的实施条件不符合《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 《保障措施协议》第2条第1款规定,一成员只有在以下情况 下才可以实施保障措施:该成员根据相关规定确认,输入其 领土的产品,就国内生产而言绝对或者相对地大量增加,并 在此条件下对国内生产相似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工业造成了严 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 农业并非日本的强项,由于农业缺乏竞争力,日本政府对农 业实施了多种保护政策,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同时,日本 市场流通环节过于复杂和僵化,进一步抬升了农产品价格。 日本是全世界农产品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这理所当然地给 农产品进口提供了市场空间。
浅析中日双边贸易摩擦及应对措施
浅析中日双边贸易摩擦及应对措施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历史久远,双边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伴随着中日贸易额的逐渐扩大,中日两国间的经济贸易摩擦也日趋激烈,进而影响到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
标签:贸易摩擦;世界贸易组织;关税一、前言1.国际化的大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增长率经常超过生产增长率,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在于通过企业促进商品转化和要素流动,实现国家经济结构的提升,加速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从而增强本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
然而,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贸易壁垒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WTO各项协议在为贸易自由化提供制度保证的同时,其中的某些规则如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又成了新的贸易壁垒。
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仍然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如日本颁布的最新家畜传染病预防法实施细则等,都成为限制从别国进口产品的贸易壁垒。
实行自由贸易可以使贸易的参与者共同获益,可以获取发挥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利益。
自由贸易消除或者减少了对国内市场的保护,使国内产业加入世界分工体系,国内中小企业也直接面对来自国外各企业的竞争,这为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为参与国际竞争,不断的进行新的改革创新。
2.区域化的背景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日两国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经贸领域的联系不断加深。
目前,日本是中国在亚洲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两国关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区域间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对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及贸易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于中日两国间经济合作及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日双边贸易分析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紧密,双边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原因在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中日双边经济往来的密切以及中国开始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开放对外贸易,降低关税,有力的促进了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中日两国是亚洲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中日贸易关系也频繁出现摩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中日贸易摩擦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双方经济的影响。
首先,中日贸易摩擦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方面,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历史遗留问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贸易关系。
经济因素方面,双方在一些关键产业上存在竞争,比如汽车、电子产品等,这也导致了贸易摩擦的加剧。
另外,两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是导致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中日贸易摩擦对双方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中方看来,日本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调查等措施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而在日本看来,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偏低,且存在“倾销”现象,这也给日本的相关产业带来了冲击。
因此,中日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了双方的贸易额,也对双方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解决中日贸易摩擦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寻求合作共赢的解决方案。
首先,双方应加强沟通,增进互信,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双方之间的分歧。
其次,双方应遵守世贸组织规则,避免采取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维护自由贸易体系。
同时,双方还可以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推动贸易平衡,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总而言之,中日贸易摩擦是两国之间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双方都应以开放的心态,寻求合作共赢的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化解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希望未来中日两国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中日贸易摩擦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时有发生。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2010年至2013年间的中日贸易摩擦案例。
本文将就此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背景、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背景。
2010年,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稀土实施了限制,稀土是许多高科技产品的关键原材料,中国是全球稀土的主要生产国,因此这一举措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极大不满。
另外,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分歧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贸易摩擦也因此升级。
原因。
中日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在贸易政策、资源分配、政治关系等方面存在分歧。
首先,日本对中国出口的稀土实施限制,主要是出于保护自身资源和环境考虑,但这一举措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相关产业和出口。
其次,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使得两国政治关系紧张,进而影响了双边贸易合作。
双方在经济政策、贸易政策等方面存在分歧,也是导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影响。
中日贸易摩擦对双方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首先,中国的稀土产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出口受阻,相关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日本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因为稀土限制而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问题。
其次,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幅下降,经济合作受到了严重影响。
双方政治关系的紧张也使得其他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受到了牵连。
此外,中日贸易摩擦也对国际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解决方案。
针对中日贸易摩擦,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寻求解决方案。
首先,双方应该就稀土出口限制等贸易问题展开对话,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其次,中日两国需要就钓鱼岛争端等政治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缓和双边关系的途径。
双方还可以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等方式来化解贸易摩擦,共同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结语。
中日贸易摩擦对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中日双方能够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化解分歧,共同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中日贸易发展史
中日贸易发展史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古代的初步交流到近代的密切往来,再到战后的恢复和现代的多元化发展。
以下将分别从“古代中日贸易”、“近代中日贸易”、“战后中日贸易”和“现代中日贸易”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中日贸易的发展史。
一、古代中日贸易古代中日贸易始于东汉时期,当时日本列岛上的倭人通过朝鲜半岛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
随着中国和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贸易活动逐渐增多。
在唐朝时期,日本曾派遣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同时也有不少商人来华从事贸易活动。
这一时期的贸易商品主要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等。
二、近代中日贸易进入近代以后,中日贸易关系经历了清朝和民国两个阶段。
在清朝时期,中日贸易主要以港口城市为中心,如福州、厦门、宁波等。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开放更多港口城市以及允许外国商人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等条款。
这一时期,日本通过侵略中国领土和参与世界大战等方式,逐渐扩大了在华贸易势力。
在民国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中日贸易也因此逐渐扩大。
同时,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也为其在华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一时期的贸易商品主要包括棉纺织品、钢铁、煤炭、石油等。
三、战后中日贸易二战后,中日两国曾一度处于敌对状态,但随着1972年两国建交,中日贸易逐渐恢复并快速发展。
在恢复期和成长期,中日贸易主要以制造业产品为主,如电机、机械、钢铁等。
同时,日本也向中国出口汽车、电子产品等高科技产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中日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贸易商品不仅包括制造业产品,还包括能源、原材料等。
四、现代中日贸易进入21世纪以后,中日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产品外,服务贸易也逐渐成为中日贸易的新增长点。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日本经济的低迷,中日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逐渐增多,而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则相对减少。
中日对外贸易发展及现状
中日对外贸易发展及现状1. 引言说到中日对外贸易,那真是一段充满故事的旅程。
中日两国,像是两个好朋友,从早年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的亲密无间,贸易关系越发紧密。
要说这条贸易之路,可真是波澜壮阔,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今天咱们就来轻松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这对“好朋友”是如何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
2. 中日贸易的历史回顾2.1 起步阶段一开始,中日贸易并不是那么顺利,像是两个人刚认识,互相都带着些许戒备。
早在唐朝时期,丝绸、陶瓷就开始在两国间流通,但那时候的贸易规模小得可怜,更多的是个体商人之间的交易。
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明治维新,日本迅速现代化,贸易才开始逐步上升。
哎,那时候的日本就像是一个刚刚长大的孩子,渴望着外面的世界,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新鲜事物。
2.2 逐渐发展进入20世纪后,中日贸易渐渐走上了正轨。
尤其是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两国之间的商品交换变得频繁。
中国的农产品、日本的电子产品,大家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互相“搭伙”。
说实话,这种互补的关系,让人觉得双方就像是一对珠联璧合的搭档,缺一不可。
3. 现代中日贸易现状3.1 当前规模如今,中日贸易规模真的是大到让人咋舌,成了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数据显示,202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几千亿美元,真是让人目瞪口呆!日本的汽车、机械设备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而中国的电子产品、纺织品也在日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合作,就好比是两个人一起开了一家店,互相帮衬,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3.2 未来发展当然,前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最近几年,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中日关系也受到了一些挑战。
不过,贸易依旧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纽带。
比如说,环保、科技等领域,双方都有合作的潜力。
这就像是两个老朋友,虽然偶尔有争执,但依然愿意坐下来聊聊,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4. 结论综上所述,中日对外贸易的发展,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代的选择。
就像人生的旅途,坎坷不平却又充满希望。
面对未来,我们期待这对“好朋友”能够继续携手同行,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日本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概况
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概况二次大战以来,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大体上经历了5个阶段:1.50年代民间贸易协议阶段这期间,两国贸易促进团体曾签订了4次民间贸易协定。
此外,还签有一个长期钢铁协议。
但由于这一时期日本政府采取跟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破坏了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致使中日贸易于1958年5月至1960年8月陷入中断状态。
2.60年代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阶段两国民间贸易通过“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两个渠道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经贸关系的特点是谋求以渐进、积累方式来促进两国邦交正常化。
3.70年代邦交正常化、双边化贸易大幅度发展时期中日两国政府于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签订了联合声明、和平友好条约及一毓政府协定,双方进出口贸易有大幅度增长。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与日本的贸易总额1972年为10.39亿美元,到1979年达到67.10亿美元。
这一时期的特点为官民并举、政经结合、广泛开展经济交流。
4.80年代经济合作准备阶段进入80年代后,中日贸易获得更大的发展,到1981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1989年达到188.9亿美元。
而且由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也开始从过去的单纯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到资金合作、技术合作,并在直接投资、共同开发、合作生产等广泛领域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5.90年代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1988年8月两国签订了《中日投资保护协定》后,双边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
1991年中日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1994年的贸易额达462.5亿美元(日本海关统计),其中日本从中国进口27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对中国出口18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
两国的经济合作也取得可喜成果。
1984 ̄1993年日本对我国的直接投资签约项目7236件,合同金额49亿美元,投资范围从商业、服务业到制造业、金融业,从中小企业到大企业,从中小项目到大型项目,从沿海到内地,从北到南全面展开。
中日贸易争端产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保障措施成为日本对华不 公平贸 易的又一 手段 。
三 、 效 解 决 中 日贸 易 争 端 的 对 策 有
1 通 过 谈 判 与 对 话 统 一 统 计 方 法 和 口径 、
“ 肯定列表 制度 ” 即只有符 合 “ , 肯定 列表制 度” 要求 的食 品 、 产品 才 农 导致中日两国在 贸易差额上存在 巨大 分歧的主要原 因是两国间不 能进 入日本 市场 。该 制度 的实 施将 使我 国粮谷 类 、 豆类 、 水果 类、 同的统计 方法。要想从根本上 消除由于贸 易统计所带来 的不必要的麻 油、 糖、 茶类 禽畜和水产品类等产 品出口增加贸 易成本 , 对农 民的增收和 就 烦 , 双方应通过积极的双边贸易谈 判和磋 商加以解决 , 选择 一致的统计 业产 生了重要 影响 , 尤其 是极大 地影响 了我国对 日本的 农产 品贸易 出 方法 , 为双边 贸易 的持续 、 定和健康 的发展提供 良好的前提。 稳
口。
2 熟悉并利用世 贸组织规 则, 善解 决和 维护我 国产品 贸易的正 、 妥
当权 益
2 工 业 制 成 品 争 端 、
2 0 年 2月 I , 01 6日 由日本 2 7 5 家毛巾工厂组成的 日本毛 巾工业联 20 年 1 0 1 2月 1 日中国已经正式加入 了 W O 为中日之间贸 易摩 1 T , 合会正 式决 定 , 中国的毛 巾实施紧急进 口 5S 。2 0 年 6月 2 对 B U 01 2日, 擦 的解决带来 了新的 契机 。当发生争端时 中国可以向世贸组织 争端解 我国对 日本 的汽车 、 手持和车载无线 电话 、 空气 调节器等 三种 进口商 品 决机构 提交争端 问题 , 用规则维护本 国利益 , 出了贸易争端 中相互 运 跳 加征 1 0 0 %特别关税 , 回敬了日本对我 国三种 农产 品 ( 大葱 、 香菇、 鲜 蔺 报 复的恶性循环 。同时通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 决问题会对对方 形成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中日贸易摩擦案例主要指的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贸关系出现矛盾和冲突的事件。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中日贸易摩擦案例的描述。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开始出现问题。
中国进口日本的汽车数量大幅增加,同时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然而,由于双方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贸易摩擦开始日渐严重。
具体案例中,日本汽车制造商开始在中国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对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政府随后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和保护措施,包括提高关税、减少进口配额、加强市场准入限制等,以保护本土汽车产业,并试图平衡中日贸易关系。
然而,这些措施引发了日本政府和企业的强烈不满。
日本认为中国的做法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对日本汽车企业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条件。
日本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提出抗议,并威胁采取报复性措施,包括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加征关税。
随着双方的互相指责和争执不断升级,中日贸易摩擦的影响开始扩大。
中国的汽车销量受到严重影响,一些日本汽车企业甚至考虑退出中国市场。
同时,日本的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也受到了限制和抵制,影响了日本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为了解决贸易摩擦,双方开始寻求对话和协商。
经过多轮的谈判和磋商,中日两国最终达成了一些共识。
双方同意逐步放宽贸易限制措施,并采取措施提高双边贸易的平衡和公平性。
这个案例反映了中日贸易摩擦的特点和影响。
不平衡的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导致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双方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矛盾和冲突。
最终,通过对话和协商,双方才得以解决贸易摩擦,实现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在战争中的经济对比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在战争中的经济对比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发动战争的事件。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两国经济的对比以及在战争中的表现。
一、九一八事变前的中日经济对比在这场战争发生之前,中国和日本分别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已经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并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济基础。
而中国则在经济上相对落后,依赖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在农业方面,中国的农产品产量远远超过日本。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相比之下,日本的农业生产规模虽然较小,但其农民的技术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效率远远超过中国。
而在工业发展方面,日本远远领先于中国。
日本发展了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纺织业等现代工业部门,拥有大量的先进工厂和技术人才。
而中国的工业则相对薄弱,许多工厂还停留在传统手工业阶段。
二、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使得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资源,尤其是煤炭、铁矿石等重要物资,使得中国失去了这些战略性资源的控制权,对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军事实力造成了重大影响。
九一八事变还导致了中国大量人口的流离失所和经济大规模的破坏。
日本侵略军的战争行为破坏了中国东北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工厂和城市建筑等。
这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削弱了中国的工业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
三、九一八事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则相对有利。
占领东北地区,日本获得了丰富的资源,确保了其工业发展的持续和强大。
日本利用东北的煤矿、铁矿等资源,支持了他们的工业制造。
这种资源优势使得日本在战争中具备了更高的产能和生产效率。
此外,九一八事变也扩大了日本市场。
通过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日本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不仅能够销售自己生产的商品,还能够剥夺中国的经济主权,使中国对日本商品的依赖提高,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日本的实力。
中日贸易大战辩论
分析:和中国打贸易战对日本没好处 2001年06月04日 16:02 环球时报本报驻日本特派记者管克江/文自从4月23日日本政府决定对中国三种农产品实施紧急进口限制以来,日本许多行业协会似乎患了流感,纷纷向经济产业省提出申请,要求在本行业实施进口限制。
先是纺织品、领带、皮鞋、筷子、鳗鱼、自行车等行业提出进口限制要求,5月30日,连日本短袜和长袜制造商协会也嚷嚷起限制来。
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其他行业进口设限不太可能此间人士分析认为,日本政府固然要听这些行业协会反映的情况,但作决定时绝不敢贸然大意。
总体来看,其他行业继续发动进口限制的可能性很小。
不仅因为进口限制违背了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更因为一旦贸易战打起来,日本要同时面对多个对手,其中包括它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
分析认为,日本能在短短的20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根本原因是抓住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以“贸易立国”,发展“出口中心型”经济,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日本作为经济大国,虽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但其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在这种条件下,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当然是明智之举。
为了让产品顺利出口国外,“自由贸易”是日本官员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
加入WTO之后,日本一方面试图继续维持“严密保护本国市场,逐步扩大进入海外市场”的做法,一方面不得不按照WTO的贸易规则逐步放松贸易保护主义。
上次日本对中国农产品采取紧急进口限制,也是打着“按照WTO有关规则”的旗号进行的,否则将师出无名。
但是,按照WTO的有关规则,采取进口限制措施之前当事双方应当进行充分协商,而据中日贸易专家透露,日本政府在作出上述决定之前并未同中方进行协商,如此单方面的做法往往会导致贸易战爆发。
专家说,中日是多年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了800亿美元。
一旦发生贸易战,恐怕风雨飘摇中的日本经济会更加脆弱。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今后日本同其他国家的类似贸易问题将不断增加,单方面进口设限是无济于事的。
中日关系简要回顾
中日关系简要回顾一、历史悠久的相互交流1.古代中日贸易:中日两国早在古代就有了贸易往来,以丝绸和茶叶为主要交易品。
2.日本的汉字文化:日本在唐朝时期就开始学习汉字,汉字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深远。
二、近代关系的曲折发展1.日本的侵略战争:20世纪上半叶,日本先后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给中日关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战后的对立与和解:二战后,日本投降,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日两国经历了长期的对立与摩擦,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和解努力。
–日本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上世纪70年代,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帮助中国进行了经济建设。
–外交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打开了两国友好合作的大门。
三、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1.日本对华投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日自由贸易协定:2018年,中日两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促进了双边贸易合作,提升了两国间的经济关系。
3.旅游和人员交流:中日之间的旅游往来和人员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历史问题的影响与处理1.侵华战争历史问题:日本侵略行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侵华战争的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敏感问题。
2.历史反省与道歉:日本政府多次就侵华战争向中国表示歉意,并承认历史责任。
3.历史教育与纪念活动:中日两国在历史教育和纪念活动上的合作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五、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途径。
例如,中日友好青少年交流活动、日本动漫、中国功夫等。
2.古代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佛教、书法等。
3.现代文化交流:近年来,中日两国在电影、音乐、时尚等方面的交流更加活跃,丰富了两国人民的文化生活。
六、中日关系的前景与挑战1.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中日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中日贸易摩擦
1.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三十年多年来,两国的贸易往来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可以说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很大发展。
但是目前在日本国内却出现了一股“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逆流。
他们视中国为他们的“死敌”,他们害怕中国的强大,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影响他们在亚洲的地位。
于是千方百计地限制中国的发展,挑起事端限制中国对日本贸易的正常发展。
导致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日的贸易战最初发生在2001年,并在这一年尤为激烈,该年2月,日本毛巾业联合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毛巾发动紧急进口限制措施,限制我国毛巾的出口;同年4月,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和很多国人的反对,强行宣布了对我国向日出口的大葱、鲜蘑菇、蔺草席为期200天的紧急进口限制,在定额限制内对产品征收3%——6%的关税,超出部分征收106%——266%的关税;5月,日本政府又考虑对中国的鳗鱼进口实行紧急限制措施;几乎同时,日本还准备限制从中国进口的领带和袜子等纺织品;6月,日本政府以检测出禽流感病毒为由,宣布停止从中国进口禽类产品;7月,日本财务省决定将对进口食用盐和工业用盐征收高额关税。
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国承受了与日本贸易摩擦的巨大压力,同时由于缺乏应对经验,措施不利,使国内的相关产业遭受了重大打击。
我国对此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近几年中日的贸易摩擦有所缓和,贸易值逐年增加,但增长的背后也不乏问题存在。
从05年5月末日本对进口农产品大幅加强检疫标准,此举开始诱发中日检疫摩擦,两国通商摩擦逐渐白热化。
该措施的实施,使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面临了很大困难,中国当局陆续出台了报复性措施。
那中日贸易摩擦的原因是什么呢?提到原因,中国的强大不得不视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之后,凭借着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据优势地位。
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人口稀少,在粮食生产及很多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上受到限制,他们只能依靠汽车业和家电业的发展得到的收益去购买其他产品。
中日经贸关系和冲突的三个视角
家 的某 项 贸易政 策 损害 了 自己的利 益 ,
也会 以经 济 手 段 进 行 报 复 或 者威 胁 报 ຫໍສະໝຸດ , 以保 护 自己的经 济 利益 。
施肯 定 列 表 制度 以后 , 我 国农 产 品 出 口 受 到 一定 影 响 , 部 分 产 品 出 口受 阻 , 市
姜、 大 蒜 事件 , 2 0 0 1 年的大葱、 鲜 香 菇
这 里 所 说 的 中 日经 济 政 治 相 互 影 响, 是 指某 些 经济 和政 治事 件 的发 生造 成 了这样 的结果 , 而 不 是指 以政 治理 由
等事件, 2 0 0 2 年 的冷 冻菠 菜 事 件 , 2 0 0 4
贸 易 摩 擦 双 方 的成 本 和 收 益 , 分 析 摩
场。 在 经 济 全 球化 深 入 发 展 的今 天 , 中
问 题 在 美 国等 国 家 遭 到 不 公 正 待 遇 的 时候 , 我们认为, 不应 该 把 经济 问题 政 治化 , 不应 该 以政 治 理 由为借 口影 响 中
国的经济 贸易利益 。
易壁 垒 为主 。日本 对 于农 产 品和 纺织 品
等 不 具 有 比较 优 势 的产 业 较 多 地 采 用
从 贸 易摩 擦 的 角 度 分 析 中 日经 贸 关系, 重 点 是 经济 贸 易 , 一 般 不 涉及 其 他方 面 的问题 。如果 一 国认 为另 一个 国
技术 性 贸易 壁 垒保 护 本 国产业 。 例如,
历史 上 比较 有 名 的事 件 有 1 9 9 5 年 的 生
美 贸 易摩 擦 相 比 , 无 论 是 数 量 还 是 涉 及 的产 品范 围都 要 小 的多。从 历史数 据 来 看, 中 日的贸 易摩 擦 主 要集 中在农 产 中 以农 产 品和 纺 织 品为甚 。由反倾 销 引 起 的 中日贸易摩 擦 极 少。自wT 0 成 立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以进口激增对国内工业造成严重损害为由,对大葱、鲜蘑菇、蔺草席三种主要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启动临时保障措施,实施为期200天实施关税配额管理的临时进口限制。
对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大葱、鲜蘑菇、蔺草席这三种农产品对日出口的超过限额(即1997至 1999年3年期间年均对日出口量)部分分别征收256%、266%和106%的关税。
4月26日日本筷子制造业主要求日本政府限制中国筷子的进口,日本市场上的木筷子有90%是从中国进口的。
5月8日日本政府在“全日本鳗鱼文化协会”的压力下考虑紧急限制中国鳗鱼的进口。
5月17日“日本自行车协会”要求政府限制中国自行车的进口。
每年由中国大陆和台湾进口的自行车在日本市场上占有70%的份额。
6月5日中国政府对日本的一系列紧急贸易限制作出反应,拒绝进口一批日本小汽车。
6月7日日本政府以防止“禽流感”为借口,暂时限制进口中国家禽。
6月9日中国政府提出反倾销,对从日本进口的化工原料丙烯酸盐增收关税。
中国方面认为,日方的做法是不公正的,也是歧视性的,不仅严重损害中国国内相关行业、企业和生产者的利益,而且也严重影响中日双边贸易的正常开展。
6月初,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借APEC贸易部长会议的场合,向日方发出明确信息:中国愿意与日本就其对从中国进口的一些农产品单方设限一事进行交涉,并希望得到顺利解决。
但如果日本不顾中方的反对一意孤行,中国将保留采取措施的权利。
石广生认为,解决中日贸易摩擦的关键在于日本的态度。
然而,日方拒不接受中方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仍然坚持其错误决定。
6月下旬,针对日本对中国部分农产品采取限制性进口措施,在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中国方面终于进行了反击。
6月18日,中国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高燕发表谈话指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决定于近期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三种进口商品加征特别关税。
6月22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机和车载无线电话机、空气调节器加征税率为100%的特别关税。
此后,两国又在其他方面进行了相互禁止。
※※※※日本政府在实施这一措施时,正好是日本政坛动荡处于大选之际,其对外解释的理由是由于进口数量激增,已经给本国的农民造成严重冲击。
其实这一措施的实施主要是缘于“票田的压力”。
众所周知,日本内阁选举是在4月进行,这一措施的实施决定是在4月10日,在日本内阁选举之前,名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实为确保“票田”不要歉收。
在日本内阁选举中,日本的农协组织一直是自民党强有力的支持者,自民党内的“农林族”早在去年秋天就向原大藏大臣和通产两相提出实施这一措施的要求,并且农民对自民党议员直接提出:政府如果继续拒绝发动限制措施,我们将不再对(自民党)选举进行援助(日本《朝日新闻》4月7日)。
在农民的压力下,为了不丢失“票田”,日本政府实施了对我国大葱、香菇、蔺草席临时性紧急限制措施。
2000年中日贸易额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据中国外经贸部统计,中日贸易额为83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
其中中国对日出口金额为416.5亿美元,进口为415.1亿美元,中国顺差仅为1.4亿美元。
而日本方面统计,2000年,日中贸易额为857.3亿美元。
其中日本从中国进口553.0亿美元,对中国出口为304.3亿美元,日本的贸易逆差为248.8亿美元。
中日两国统计相差甚远。
进入2001年以来,日本经济进一步开始恶化。
3月16日,日本政府宣告经济的温和复苏已经停止,并首次承认日本处于通货紧缩之中。
1-3月份,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比上个月下降了1.1%;制造业进一步恶化,大大低于预期的指数;对外贸易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5%,进口只增长了6.3%;新建住宅开工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0%。
进入5月份,日本经济持续出现萧条,生产继续下降,库存增加,雇佣和加班时间趋减,进口增加速度减慢,以制造业为主的设备投资正在减少。
面对经济的严峻形势,日本政府想通过限制进口来扭转经济的萧条,刺激国内市场的消费。
其实,这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这并不能解决日本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改善不良债权,刺激个人消费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才是日本经济实现复苏的核心问题。
由于农业在日本属于夕阳产业。
由于农业缺乏竞争力,日本政府对农业实施了多种保护政策,非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加剧了日本农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
同时,日本市场流通环节过于复杂和僵化,蔬菜从生产到消费必须经过生产、上市、批发、零售、消费等诸多环节,这进一步抬升了农产品价格。
日本是全世界农产品价格最高的国家,这理所当然地给农产品进口提供了市场空间。
由此可见,日本三种农产品产业不景气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工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缺乏竞争力造成的,是日本农业缺乏比较优势的必然结果,是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的,绝非短期内进口增加所导致的个别情况。
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迅速增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和日本农业竞争力的下降。
日方仅向中方提交了在进口增加和工业不景气两方面的统计数字,而没有提供客观、公正、有说服力的调查结论。
日方在进口设限产品调查中,选择的三种农产品90%以上来自中国,而对主要来自WTO 成员国的进口激增的农产品不予调查。
日本农水省最初提出设限调查的产品,还包括番茄、青椒、洋葱三个品种。
根据日方统计,从19%年到2000年,日本番茄进口增加了26倍,青椒进口增加了307%,洋葱进口增加了65%,进口主要来自三个WTO成员国,尽管日本国内这些商品的价格受到了明显影响,但日方始终均未启动调查。
同时日本国内实施调查的范围极其狭窄,未能充分征求有关利害方的意见,对外则根本没有听取出口方的意见,所以这个调查结果根本不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日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在诸多关键问题上的论据和沦证含糊其辞,甚至自相矛盾,不仅中方无法接受,连诸多WTO成员也在 WTO保障措施委员会上针对其调查通报,提出了大量的反对意见。
日方多次声称,尽管中国当时还不是WTO成员,但日本愿意在WTO框架内处理两国经贸关系。
在已经举行的多次双边磋商中,日方屡次提出要将已经实施的临时保障措施转为正式保障措施,但却从未提及要就保障措施对中方造成的损失协商补偿方案。
日方将自身产业疲弱的结构问题,归咎于外来冲击,对合乎WTO自由贸易原则的中国农产品设限;又因为中国不是WTO成员,日方不按照WTO规则给予中国相应补偿。
难怪中国外经贸部发言人指责日方“采用双重标准”。
这说明,日本并未像它所承诺的那样真正地按WTO规则行事,并且日方在双边磋商中要求中国政府自主限制三种农产品出口数量。
这一要求遭到中方的当然拒绝。
日方声称它实施的措施是严格按照《保障措施协议》等WTO的有关规则操作的。
但是,日本即使是利用《保障措施协议》作为幌子,它的措施仍然是坫不住脚的。
中国认为日本政府对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大葱、香菇、蔺草席实施临时性紧急进口限制措施,违反了WTO的基本原则和《保障措施协议》,日本对三种农产品采取的临时保障措施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在实质内容上均与WTO规则严重不符,它对三种主要来自我国的农产品启动的不是WTO规则所允许的保障措施,而是设置了WTO所排斥的贸易壁垒。
※※※※贸易战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影响:1、日本这一措施使中日两国企业受损在中国对日出口的限制产品中,大部分都是日本公司在中国合资生产或组织货源后,返销到日本的。
这一措施的实施固然对我国的菜农有一定的冲击,同时,日本的公司也将受到很大的冲击。
福建专门做中日蔬菜进出口的日本KIFA公司在中国福建和山东有1.5万亩的生产基地,年贸易额600万美元,其中90%对日本出口,这一措施的实行对该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
2、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已经显现据日本财务省5月28日发表的贸易统计报告显示,因实行了进口限制措施,4月份日本大葱进口量比3月份减少35%,鲜菇减少37%,日本国内市场批发价格上升。
但日本国内零售企业对此却非常不满,因为在外国零售业云集日本的情况下,此举将削弱依赖批发商供货的日本本土零售业的竞争,直接威胁零售企业的收益,继而使全世界投资者大失所望。
在日本实施对中国禽类产品限制进口后,占全国30万吨的出口量中占三分之一的山东省鸡肉的平均价格已经下降了1元左右,保守估计损失几千万元。
如果按照加工出口企业和养殖户之间的利益均摊、风险共担的约定,普通农家就有破产的可能。
上海大盈更是首当其冲,“以前占总产量70%的出口产品全都停产了”。
3、对日本汽车开拓中国市场打击沉重自中国政府6月22日起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机、空气调节器加征税率为100%特别关税后,日本汽车对中国的出口业务实际上将迅速陷入停顿。
比如日本原产大霸王,正常价格是47万元人民币,加上100%特别关税后,价格就达到70多万元,远高出其它国家同档次进口车的价格。
这对日本车开拓中国市场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销售商认为,此项措施还将影响到国产日本品牌车的经营,在价格上难有竞争力。
据了解,日本一些汽车厂家已纷纷表明立场,期待日中两国政府间及早解决问题。
根据日本汽车制造协会的统计,2000年,日本汽车公司出口到中国的汽车总数达4.7万多辆。
4、破坏中日贸易平衡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较强。
2000年,从日本对华出口的商品来看,通信设备及电子产品分别增长95.4%和47.14%;其次是小轿车的增长,比上年同期增长83.3%;其它如音像设备、汽车零部件、精密仪器等增长也较快,增幅均在50%以上。
而我国对日出口增长较快的产品主要是纺织品、矿物性燃料、半导体等零部件、食品等。
上述产品的出口额占我国对日出口总额近75%,两国进出口产品互补性强。
日本这一措施的实施,使两国的贸易平衡被打破,受损害的是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
在中国政府加征特别关税后,中日两国的贸易摩擦已升级为贸易战,这对中日两国的经济都将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本来已经处于萧条的日本经济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专家指出,尽管此次日本对中国农产品临时设限,涉及金额不是很大,但影响很坏。
滥用保障措施的风气一开,势必严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大局。
在日前中日有关限制中国三种农产品进口日本的谈判陷入僵局以后,2001年11月1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市内的宾馆中,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及农水部长武部勤就日本对中国三种农产品限制进口问题进行了会谈,但仍以毫无结果告终,两国只好又将双方协议再次推到“事务级”谈判上,。
平沼和武部向石广生提出,要求中国停止对日本的报复性关税措施,对日本出口中国的汽车和携带电话课以100%的关税。
而中国方面13日在多哈表示:如果两国间的协商解决不了Safe Guard问题,中国将向WTO纷争处理机构提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