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PPT

合集下载

《动物数量遗传学》PPT课件

《动物数量遗传学》PPT课件

外祖母DD
0.25 0 0.125 0.125 0.25
全同胞FS
0.25 0.25 0.25 0.5
父系半同胞HS
0.125 0.125 0.25
全同胞子女FO
0.25 0.5
半同胞子女HO
0.5
第二节 多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
• 1、顺序选择法(tandem selection)/单项选 择法(single trait selection):对计划选择 的多个性状逐一选择和改进,每个性状选择一 个或数个世代,待这个性状得到满意的选择效 果后,就停止对这个性状的选择,再选择第二 个性状,然后再选择第三个性状等等,顺序递 选。
精选ppt
20
• ③双亲单次表型值的均值 来估计个体育种值
• ④双亲各自度量kS、kD次的均值 、 来估计 个体育种值
同胞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
• ①一个同胞单次表型值PFS或PHS来估计个体育 种值
• ②一个同胞k次度量表型值的均值 或 来估计 个体育种值
• ③n个同胞单次度量均值 或 来估计个体育 种值
• ④n个同胞各有k次记录均值、来估计个体育种 值
1 (n 1)rO
n个同类个体k次度量均值


0.5kSh2 1(kS1)re
PS10(.k5kDD h12)re
PD
2)
0.5h kS kD
2)
1(kS1)re 1(kD1)re
nrAz2h2 1 (n 1)rAS z2h2
rAzh
n 1(n1)rAS
z2h2
0.5nz2h2
1(n1)rAO z2h2
• 估计传递力 (estimated transmitting ability,ETA):估计育种值的一 半。

《动物分子遗传学》课件

《动物分子遗传学》课件

3
创新应用领域
跨学科融合还为动物分子遗传学的应用开辟了新 的领域,如生物医药、农业、生态保护等。
型变异的关系。
甲基化敏感代表扩增多态性
02 检测DNA甲基化水平的多态性,用于遗传分析和疾
病关联研究。
表观遗传学技术在动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03
揭示表观遗传变异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抗病性的
影响。
基因组学研究平台与工具
基因组测序技术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取动物基因组的精细图谱 。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发展遗传标记,辅 助育种选择和品种改良。
基因组编辑技术
基因组编辑技术定义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精确修饰和改造 的技术。
常用基因组编辑技术
包括ZFNs、TALENs和CRISPR-Cas9等。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
在动物遗传改良、疾病模型制作和生物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目的基因从基因或细胞总DNA中分离出来。基因表达分析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或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
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在动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通过克隆和表达分析,研究基因功能和表型变异,为动物育种提供分子基础。
表观遗传学技术
DNA甲基化
01
研究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与表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杀、交易 和引进外来物种等行为,保障动物遗传资 源的合法权益。
监测与评估
宣传教育
建立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动物遗传资 源进行调查、评估和监测,及时掌握资源 动态,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动物遗传资源 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的 生活方式。

《动物遗传》课件

《动物遗传》课件

基因突变及其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 等,会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突变效应
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异常,引发遗传疾病或对 生物体的适应性和生存产生影响。
人类遗传研究现状
人类遗传研究在基因组学、遗传病学、个性化医疗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健康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因功能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将DNA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从而控制生物体的形态和功 能。
基因调控
基因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 控,包括转录因子、表观遗 传修饰和非编码RNA等。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 通过复制和分配染色体,将遗传 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 的一种分裂方式,产生性细胞, 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2
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华生和克里克揭示了DNA的结构,为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3
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标志着遗传学进入了大规模测序和研究基因功能 的时代。
基因的结构及功能
基因结构
基因由DNA分子编码,包含 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控制着 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
《动物遗传》PPT课件
生物遗传学是研究物种遗传性状和遗传变异的分子、细胞和个体层面的学科。 本课件将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动物遗传的特点。
生物遗传学简介
生物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基因的传播和变异,深入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1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19世纪末,孟德尔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遗传性状遵循一定的规律,奠定了遗传学 的基础。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
探索遗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揭示DNA的重 要性。
DNA的复制和转录
解析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揭示遗传信息 的复制机制。
遗传变异
1
突变和突变类型
探索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突变。
2
随机变异和环境诱导变异
了解随机变异和环境诱导变异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遗传编码
染色体构建
揭示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探 索基因组的组织方式。
遗传编码和表达
基因调控
深入研究遗传编码和表达过程, 了解基因的功能实现。
探索基因调控的机制,揭示遗 传信息的调控方式。
遗传分析
遗传分析概述
概览遗传分析的对象、方法和应用领域。
遗传变异分析
研究遗传变异对个体与群体遗传状况的影响。
遗传性状分析
深入分析遗传性状的表型表达和性和遗传疾病的关联关系。
遗传进化
1
遗传漂变和基因流
了解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对群体遗传组成的影响。
2
选择和适应性进化
探索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驱动力。
3
物种形成和分化
研究物种形成和分化的遗传基础。
应用遗传学
动物育种遗传学
了解动物育种遗传学的原理和 方法。
转基因动物技术
探索转基因技术在动物领域的 应用。
动物疾病遗传学
深入研究动物遗传疾病的发生 和防控。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
欢迎来到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本课件将带领你探索动物遗传学的奥秘,从 遗传基础知识到遗传进化,使你深入了解动物遗传学理论及其应用。
遗传基础知识
遗传学定义和历史
从遗传学的定义和历史开始,了解遗传学的 起源与发展。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深入研究基因的构成和作用,了解遗传信息 的传递。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利用这个性质可知,只要 H>1/2,就绝对不是平衡群体。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性质2:杂合子频率是两个纯合子频 率乘积平方根的二倍。
H=2(DR)0.5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四、基因频率的计算
如前所述,计算基因频率的基本 原理是依据表现型频率估计各基因型 频率,然后依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 率,由于基因作用的方式不同,因此 就必须按不同类型来计算。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2. 等显性及有显隐性等级的复等位 基因
人的ABO血型是受三个复等位 基因IA、IB、i控制的,IA和IB为等 显性,在杂合状态下均可以得到表 现,i对IA和IB均为隐性。设A、B、 O血型的比率分别为[IA,IB,i ]=
[p,q,r],那么随机交配下一代的
基因型及频率如下。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2)家兔毛色决定于三个复等位基因:C (灰色)、ch (八黑)和c (白化) 。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5.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设有一对基因A、a,其基因频率 分别为p、q,可组成3种基因型AA、Aa、
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H、R,个
体总数为N,AA个体为n1 ,Aa个体数 为n2,aa个体数为n3。
则 D+H+R=1。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2.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基因频率是指就特定基因位点 而言,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全部等 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频率 = 某基因个数/群体中 同一位点基因总数.
等位基因: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同位 点,以不同方式影响性状表现的两 个基因。
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课件
在群体遗传学中,所指的群体一 般指孟德尔群体。所谓孟德尔群体, 是指具有共同的基因库,并由有性过 程(雌雄交配)实现繁殖的群体。这 里所说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全部 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8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染色体畸变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8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染色体畸变
第八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 —染色体畸变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述
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由于染色体
断裂后或不结合或进行差错结合而产生的 染色体某区段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 的数目、位置和顺序。
2.引起结构变异的因素
内因:营养、温度、生理等异常变化 外因:物理因素、化学药剂的处理
二. 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整倍体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
三. 整倍体变异
单倍体和一倍体 (n和x) 同源三倍体
同源多倍体
多倍体
同源四倍体
异源多倍体
依据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X)的数目可分为一倍体、 二倍体和多倍体。
1.整倍体的类型
整倍体(euploid)——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完 整染色体组的倍数的生物个体。用mX表示
3.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①改变了倒位区段内的基因和倒位区段两侧基因之间 的顺序和距离;
②由于在倒位杂合体中倒位圈内发生交换的染色单体 都带有缺失和重复,引起配子死亡,最后得到的配 子都是未发生交换的,因此导致
倒位区段内的基因表现很强的连锁 倒位杂合体上基因的重组率降低了
③倒位圈内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奇数次交换导致配子 不育
断头之间易发生错接,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 或易位; 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会形成异形二价体
倘若缺失区段很小,在形态上很难看出
2.中间缺失
中间缺失至少牵涉到两个位点的断裂; 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往往形成缺失环 比末端缺失常见
3.缺失产生的原因
染色体损伤断裂:末端缺失 染色体纽结:中间缺失(或反接重复) 不等交换(unequal crossing over):缺失

《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

《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

02 动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意义
CHAPTER
动物遗传多样性概念及类型
概念:动物遗传多样性是指动物种内基 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或 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DNA多态性
类型
蛋白质多态性
染色体多态性
动物遗传多样性保护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
动物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组成部分,保护动物遗传多样性有助 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人类对动物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智慧生物,人类有责任和义 务关注其他生物的命运和福祉,积极采取措施促 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5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CHAPTER
动物遗传学领域前沿动态
基因组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组编辑技术 为动物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 具,可实现基因定点突变、基因 敲除等功能,有助于揭示基因功
《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动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意义 • 动物遗传育种方法与技术 • 动物遗传与人类健康关系探讨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CHAPTER
遗传学定义及研究领域
遗传学定义
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规 律的科学。
研究领域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安全 性评估等,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支撑。
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深入探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变化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模型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遗传标记评价: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 对动物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和评价。

最新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全篇

最新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全篇
有、无(1对呈从性遗传的 等位基因控制)
有、无( 1对呈显性完全的 等位基因控制)
冠型
鸡体态遗传标记
单冠、豆形冠、玫瑰冠、 胡桃冠
羽形
丝毛、卷羽、常羽

形 态


传 标

反映了物种内不同品种的 鲜明特征。
与品种所处的生态环境有 紧密的关系。
标记数量少,多数为质量 性状,一般与生产性能无 关。 主要用于动物品种的起源、 演化和分类研究中。
表现、不表现(2对基 因控制,2对均为隐性 纯合时表现出来 )
绵羊体态遗传标记

有、无(1对呈从性遗传的等
位基因控制)
耳型
耳长
垂耳、竖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短耳、长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山羊体态遗传标记

有、无(1对显性完全等
位基因控制)
耳型
毛髯 肉疣
垂耳、竖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第五节 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概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指利用动物 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常规育种对 动物的数量性状位点进行选择、 保种、杂种优势分析和利用等, 以达到更有效的育种目的。
评价:目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仍在处 于发展阶段,尚有很多问题需 要研究,但在动物育种中已有 成功的例子(如猪、鸡)。
范围 分 子 标 记 辅 助 育 种
原理:酶切、转膜、探针。
优点:1.共显性。 2.无年龄、组织特异性。 3.稳定、可靠。 4.基因组普遍存在。
缺点:1.操作烦琐、周期长、 工作量大。
2.用到放射性同位素。 3.需DNA量大。 4.多态信息含量低。
原理:随机引物、PCR扩增。
优点:1.简单易行。

《实验动物遗传学》课件

《实验动物遗传学》课件

06
实验动物伦理与法规
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问题
实验动物福利
关注实验动物的生理、心理和环境需求,确 保动物不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伦理原则
尊重生命、科学合理、人道对待,以最小化 的动物痛苦和牺牲换取最大的科学价值。
实验动物的使用原则与规范
要点一
必要性原则
要点二
3R原则
实验动物的使用需满足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排 ,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 制。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改 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重组与变异的意义
在生物进化、遗传疾病 和生殖细胞形成中发挥 重要作用。
04
实验动物遗传学研究方 法
基因克隆与鉴定
基因克隆
通过复制特定基因的DNA片段,将 其插入到载体中,从而获得与原始基 因完全相同的基因拷贝的过程。

种类
犬是人类的忠实伴侣,也是实验动物之一。
特点
犬的体型、生理特征与人类较为接近,常用于药物和生理学研究。
应用领域
药物研发、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

种类
猴是灵长类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
特点
猴的智力较高,行为与人类相似,常用于神经科学和病毒学研究。
应用领域
神经科学、病毒学和行为学研究。
03
实验动物遗传学的基本 概念
生物进化与物种起源的研究
进化生物学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和遗传特征,可 以研究物种的进化关系和演化历程。实验动 物作为模式生物,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具有 重要价值。
物种起源研究
通过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和进化关 系,可以探究物种的起源和演化机制。实验 动物可以用于研究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 化路径。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六章-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六章-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育的现象
原因:
雄性胎儿分泌的雄性激素抑制雌性胎儿 的性腺分化,使其成为中间性,失去生 殖能力;
XY组成的雄性细胞干扰了双生雌犊的性 分化。
性反转(sex reversal)
由雌性变成雄性,或由雄性变成雌性的现象。
原来生蛋的母鸡因患病或创伤而使卵巢退化 或消失,促使精巢发育并分泌出雄性激素, 母鸡性反转公鸡,母鸡变公鸡,能产生精子, 和母鸡交配,能繁殖后代。从而表现出 “母鸡叫鸣”现象。但性染色体仍为ZW。
2、X染色体失活的分子机制
(1)XIST座位控制失活起点;
(2)甲基化酶通过碱基的甲基化 而使约80%的X染色体基因关闭而失去表 达活性
二、剂量补偿效应 1、概念: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
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 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2、莱昂假说: (1)雌性个体的两条X染色体必有一条是 随机失活的 (2)X染色体的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
因此症的异常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女性若带一 个不正常的X染色体,另一个正常的X染色体即会弥补 此缺陷,故不易发病,或症状较轻微。至于男性,因 只有一个X染色体,因此只要获得一个异常的X染色体 即会得病。
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 (即G-6-PD)是一种酵素,它在 人体内协助葡萄糖进行新陈代谢,而在此过程中产生 一种保护红血球的物质,以对抗某些特别的氧化物; 患此症的小孩,因缺乏这种酵素,使红血球容易受到 某些特定物质的破坏而发生溶血,如程度严重即发生 急性溶血性贫血。
蛙和某些爬行类的性别 蝌蚪:20℃,雌雄各半;30℃,全雄; 蜥蜴:26~27℃,雌性;29℃,雄性; 鳄鱼:33℃,雄性;31℃,雌性;两种温度之间,雌 性各半。 需要指出的是,环境条件只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并 不改变性染色体组成。

动物医学-动物遗传学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课件

动物医学-动物遗传学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课件

连锁遗传图的特点
1、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 一致的。 2、连锁群的数目不会超过染色体的对数,但 暂时会少于染色体对数,因为资料积累的不多。
连锁遗传图的绘制
要以最先端的基因点当作0,依次向下排列。以 后发现新的连锁基因,再补充定出位置。
如果新发现的基因位置应在最先端基因的外端, 那就应该把0点让给新的基因,其余基因的位置 要作相应的变动。
第五章 连锁遗传规律
Thomas Hunt Morga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ruit fly”
内容
❖ 第一节 连锁遗传规律 ❖ 第二节 连锁与交换的遗传分析 ❖ 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 第四节 连锁交换规律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章重点
一、连锁遗传:
二对性状杂交有四种表现型,亲型多、重组型少; 杂种产生配子数不等,亲型相等、重组型相等。
Rf=8%+8%=16%
三、基因间的距离与交换值、遗传距 离、连锁强度间的关系
❖ 通常用重组值(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 其变化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或相对距离。
❖ 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化于0→50%之间;
❖ 当交换值→0%,连锁强度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 近,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交换越少;
交换和重组;绝大多数生物为不完全连锁遗传。

不完全连锁遗传的染色体图解
四.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over)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所决定的性状, 其遗传行为趋向于连锁在一起。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 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 为连锁。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 交换或互换。

动物遗传育种学 ppt课件

动物遗传育种学 ppt课件
25
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时期 (1941—1960)
• 1941 Beadle和 Totum 提出一基因一酶学说 • 1944 Avery 确定遗传物质为DNA • 1951 McClintock B. 发现跳跃基因或称转座 • 1953 Watson和 Crick建立双螺旋模型 • 1958 Kornberg 发现 DNA合成酶 • 在此期遗传的基本单位是顺反子(Cis—trons)
• 2, 第一章 绪论(2) • 2,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 • 3,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发展(4) • 4,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4) • 5, 第五章 非孟德尔遗传 (4) • 6, 第六章 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4) • 7, 第七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 (4) • 8, 第八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 (4) • 9, 第九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 (4) • 10, 第十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 (4) • 11, 串讲
• 是研究各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及 遗传信息如何决定各种生物学性状 发育的科学。
9
遗传、变异与进化
• 遗传(Heredity):
• 生物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 普遍性 稳定性
• 变异(Variation)
• 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方面。 • 普遍性 绝对性
• 可遗传的变异 • 不可遗传的变异
• 杂合子后代体细胞内具有成双的 遗传因子(Aa)
• 等位的遗传因子独立分离
• 非等位遗传因子间自由组合地分配到配子中
20
否定了 奠定了 提出了
Hypothesis of the Pangenesis Theory of particulate inheritance Law of segregation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义定义
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 和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 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广义定义 遗传: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
Heredity,inheritance 遗传
The genetic transmission of characteristics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一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二、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三、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四、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
一、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18世纪中叶以前,遗传学基本上属于萌芽时期。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生物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对生物遗
传和变异的认识以及对遗传本质的探索和猜测。
源于法语、拉丁语“heredite”,意为“继承,遗产”。
生物性状世代传递的现象--子代与亲代相似。 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 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己,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 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variation 变异
Marked difference or deviation from the normal or recognized form, function, or structure. 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差异的现象 --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同。
Darwin理论的primary gap:
不知道变异(variation)和遗传(inheritance)的本质和基础是 什么。有利的变异是如何来的?又是如何传下去的?面对质疑和 批评,1868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书Variations i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试图对可遗传性的变异如何随时间 的流逝而形成提供更准确的解释。
– 环境只影响体质不影响种质,所以获得性状不能遗传 (小鼠切尾试验)
• 战国时期 “桔逾淮而北为枳” • 宋代“牡丹岁取其变者以为新”
二、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1. 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
“Evolution in Usage,Degeneration without Usage” and “Acquired Genetics”

拉马克认为:生物物种是可变的; 遗传变异遵循“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 遗传”规律。
用进废退: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 条件的改变 获得性状遗传:环境引起的生物变异(获 得性状)都是可遗传的,并在生物世代间 积累
2.达尔文:泛生论(hypothesis of pangensis)
5年的环球旅行,1859年出版The Origin of Species 现存的物种是由古老的物种渐变(modification )来的。 提出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 用以解释他的进化原因的理论支柱是natural selection。
面对批评,Darwin太需要Mendel的帮助了! 但是:Nearly a century after Mendel published his findings, historians found an uncut copy of Mendel’s paper in Darwin’s study room:Darwin had received but never read it!
3. 魏斯曼:种质学说
新达尔文主义
– 在生物进化方面支持达尔文的选择理论,但在遗传上 否定获得性状遗传,魏斯曼是其代表人物
种质学说(germplasm theory)
– 多细胞生物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负 责生殖和遗传;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 种质是“潜在的”,世代相传;体质由种质产生,是 “被表达的”,不能遗传
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和经验性质,在方法上比较 直观,并更多地注意生物的形态特征。 在欧洲,宗教神学的统治使遗传知识带上了浓厚的神 学、神秘主义色彩。集中表现为生物物种神创论和不 变论。
• 春秋时代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 战国末期 “种麦得麦,种稷得稷”
• 东汉王充 “万物生于土,各似本种”
子代不是亲代的复制品, 纵向看:生物的世代之间存在差别, 横向看:生物的子代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edity and variation
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1)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2)遗传是保守的,变异是变革的,发展的。 (3)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 (4)遗传变异伴随着生物的生殖而发生。(为什么?)
动物遗传学 教学课件
遗传学 主要教 材和参 考书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第一节 遗传学的概念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遗传学的应用
第四节 遗传学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本章要点
第一节 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考察生物遗传与变异应该在给定环境条件下进行
“团团”“圆圆”
经典定义: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规律与机制的 一门科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定义:
(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
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 (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 ——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遗传与变异是同一种生命现象的两个方面,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基因。基因携带着可遗传与变异的信息。基因是我们从父母那里获 得的唯一的生命遗产。
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使物种相对稳定; 变异使物种得以发展和进化,使世界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与希望。 变异是物种进化、新物种形成的基础和资本。
Heredity,Variation and Entironment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种麦得麦,种稷得稷”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万物生于土,各似本种” “桔逾淮而北为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