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课件】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独占熬头 连中三元 蟾宫折桂
2021/8/17
13
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名。此 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全退出了 历史舞台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 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 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 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 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 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 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2021/8/17
黄梅戏《女驸马》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罩婵娟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作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喜洋洋 就等告假回故乡 见了李公子 我送他一个状元郎
1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 扩充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
2、武则天时期 开创武举
3、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31/、8/17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10
2021/8/17
何 物 动 八人 月, 桂二 月 杏 花
11
2021/8/17
2006年10月1 日,韩国首尔, 身着韩国传统 服装的老年韩 国人正在扮演 参加一个国家 考试 “Gwageo” (科举)。 “Gwageo”最 早出现在公元 958年,是为了 选拔政府官员, 在1984年就废 除了。
第四课 科举制度
教法设计
本课重点
解决问题
本课
学生所得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
教学后记
年月日
注:1.本页手写;2.“课型”栏填写新授课、练习课、活动课、复习课、作文课等;3.其他栏均在授课前写好,“教学后记”栏在授课后写好。4.推门听课的行政、督学、教研组长等的签字位置在“教案编号”栏上面。
教学过程
(“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一、隋朝时科举制诞生(板书)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板书)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板书)
㈢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了步步深入的探讨。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又是怎样步步深入的?(学生总结)
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教出时间
教案编号
教学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初中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
十慈 七恩 人塔 中下 白最题 居少名 易年处
,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2)、作用:为读书人提供了成功为官 的途径,更为统治者选拔了重视维护统治 的人才。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
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
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 度产生影响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 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 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 议吗?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2)、武举:增强军事实力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二、科举制的完善 3、唐玄宗以诗赋为科考主要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陈子昂
王昌龄
韩愈
岑参
王维
欧阳修
苏轼
苏辙
范丽君——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3、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 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这一记 载(B )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的实施情况 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人名尽处是孙山 名落孙山 贤郎更在孙山外
梳理知识
阶段
形成 (隋朝)
关键人物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主要贡献
开始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 扩充国学规模 首创殿试和武举 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完善 (唐朝)
武则天 唐玄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决问题
隋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
远古:“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夏商周:“家天下”“世卿世禄”
战国时期:“游说”和“自荐”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2)作用:促进了唐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2)武举:增强军事实力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
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 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科 举 制 创 立 的 意 义
选拔权力: 地方——中央
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精品历史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寒门苦读
一朝登天
科举制的诞生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只
——《晋书·刘毅传》
注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重
——《晋书·王沈传》 门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现代史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1917年)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 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 问题进行论述。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 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1864年,在狄更斯主编的英文周刊中刊载了一篇题为 《中国的科举考试》的文章,指出科举的独一无二之处在 于:“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 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 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地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 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 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七年级 人教版 历史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武则天首创殿试
唐玄宗
措施: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陈子昂
王维
欧阳修
岑参
柳宗元
王昌龄
张九龄
韩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小结:
科举制大事表
科 唐太宗 举 制 完 武则天
善 唐玄宗 创 隋文帝 立 隋炀帝 开始尝试分科考试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开创殿试、武举 诗赋成进士科主考内容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 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 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美国学者克拉克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 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 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 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 孙中山《五权宪法》
魏晋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已经不合时宜!
隋文帝
开始尝试使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朝 创立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意义:让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凭才学做官,有利于统治。
本课笔记(1):
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尝试采取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意义:让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凭才学做官,有利于统治。
本课笔记(3):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四、科举制的废除: 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课堂小结:
科举制大事表
创 隋文帝 立 隋炀帝 唐太宗 完 武则天 善 科 唐玄宗 开始尝试分科考试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开创殿试、武举 诗赋成进士科主考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状元匾
贡院考场
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
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春风得意马蹄急, 一夜看尽长安花。 ——孟郊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举子看榜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中,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 倒,待到晚年一中了举,有人送银子,有人 送房子,有人送丫鬟,有人送衣服。就连平 日恶语相对的岳丈胡屠户,也送来了猪肉和 几千钱。而范进听说自己中举后,竟然发疯 了。
以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考中可
以做官,选官大权就控制在中央 手中.
一、科举制的诞生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看书、讨论并归纳:
•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 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 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 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
B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3.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2、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 来,读书成了他们取得高官厚禄权势的门路。这种 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很多人由此消耗了一生。
3、朝廷通过科举考试用所谓圣贤之书严重束缚了读 书人的思想,造成科学始终得不到发展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应生 活在 B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D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3、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D A.隋朝 B.明朝 C.清初 D.清末
4、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是由武 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 D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5、唐玄宗以后,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A.诗赋 B.帖经 A C.对联 D.八股文 6、隋唐实行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B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D.改变了传统的用人制度
2.科举制的诞生 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 隋朝 (1)朝代: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 (2)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 隋文帝、隋炀帝 (3)人物:隋文帝刚刚建立隋朝,一是为了巩固
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二 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 (4)过程:是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 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效地(供计出策并保证各种政令的实施)进行统 炀帝:正式设臵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 治。旧的选官制度使得选官实权控制 法,按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在地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 (5)意义: 的人得以出任官职,不利于(低效且创新 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 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 少)隋王朝的统治。 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
国学,规定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课程。788年, 新罗又仿唐朝科举,设“读书三品科”,规 定由国家按三品统一考试,科目全为儒家经 典。同时还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参 加科举考试。新罗著名诗人崔致远,就是入 唐后考中科举的。 唐朝的科举制和学校制度对日本也有影响。 日本大化革新后,也仿照唐制,在中央和地 方设立大学寮、国学,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人 才,并重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
七下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优质课课件
四、科举制的创立—驭统天下
四、科举制的创立—驭统天下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以上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 建统治的基础,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 集中到中央。
四、科举制的创立—驭统天下
王昌龄 陈子昂 王维 岑参
张九龄
柳宗元 韩愈
三、科举制的创立—学优则仕
动动脑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 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试题?我们现在的考试 中有相似举制的创立—学优则仕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 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
狄仁杰:“房兄,您可是我们中获得恩科最早的进士啊!” 房玄龄:“非也,为兄考官职时,尚无进士科,何来进士 之谓,实乃《旧唐书》误传,倒是听说怀英(狄仁杰)文 武双全,名噪一时啊!” 狄仁杰:“惭愧甚矣,弟不才,初仅以明经得一小官,要 说文武双全,纯属后人杜撰,倒是身边元芳真是武功一绝, 若是参加我朝初设的武举,肯定一举夺魁。”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来,两位仁兄我们共饮一杯, 想当年我以几首小诗考取功名,如今想来,实属容易!” 三人齐笑:“哈哈哈· · · · · · ” 路人甲(自言自语):“如今白首,尚无功名,唉,听说 我朝天子要扩充国学,报个名吧,来年再考!”
三、科举制的创立—学优则仕 举 人 , 第 乡一 名 试称 “ 解 元 ” ( ( 贡 士 , 第 一 会 试名 称 “ 会 元 ” ( 进 士 , 第 一 殿名 试称 “ 状 元 ”
生 员 童, 俗 试称 秀 才
( )
连中三元
) )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材分析】“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步的科举制就是在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科举制的创立》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安排这一专题课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了解这一制度诞生的社会背景,也为后续学习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作为一个专题学习,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另一方面已具有较系统的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如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在古代则是通过科举制来选拔人才的。
学习本课——科举制,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考、隋唐时主要皇帝的图片、科举中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些词等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因素,并加以讲解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去深入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 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 们中国学过去的。 1、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是指什么?诞生于中 国历史上的那个朝代? 科举制度 隋朝 2、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帝王发 挥了关键性作用,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1、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应生 活在 B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天下英雄,入吾彀 (gòu)中”是哪个皇帝说 的 D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3、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D A.隋朝 B.明朝 C.清初 D.清末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C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 容是: ( B ) A、儒家经书 B、对时事的看法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6、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B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7、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 C )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五分之二
记忆小测试
1、隋文帝开始用 分科考试 的方法选 官。 隋炀帝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 废除于 清 朝,延续了 一千三百 多年。 2、武则天时,科举考试增加了以骑射为主 的 武举 ;唐玄宗时,把 诗赋 作为进士科 的主要内容。 3、唐朝的皇帝中,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 唐太宗 、 武则天 、 唐玄宗 。 4、科举制考试科目很多,以 进士、 明经 两 科最为重要。
14.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对未来的展望
改革考试制度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针对科举制度的局限,未来的考试制 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减少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
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和选拔机制,打破社 会阶层的固化,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 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强化实践能力
未来的选拔制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 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使选拔出来的 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选拔人才需要
为了打破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进入政 府,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创立过程
隋朝创立
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采用分 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 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 成。
唐朝发展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增 加考试科目,严格考试程序,提 高进士科地位,使其成为科举中 最重要的一科。
元朝科举制度的存废之争
元朝曾一度停废科举,但后恢复并确立了科举取 士的规则。
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落与废除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弊端丛生,废除科举成为必 然。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戊戌变法与废除八股文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废除了八股文,改试策论 。
辛亥革命后的改革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新式学校开始 兴起。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为人才 选拔提供了相对公平的途径。
科举制度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强化了社会对教 育的重视。
科举制度对东亚地区的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举制。
02
科举制度的起源
起源背景
社会阶层固化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的崛起,社会阶层逐渐固化, 寒门子弟难以进入上层社会。
科举制度的意义
上课用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诞生 隋
科 完善 举 制 唐
隋炀帝—设进士科(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 武则天——殿试、武举
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宰相)及太子少师等职。
影响中国文化文学发展:除了唐诗繁荣外,也推 动了语言发展。 举出有关“科举制”成语:
榜上有名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一举成名 生 状元及第……
独占鳌头 开科取士 连中三元
得意门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 状元站此迎榜。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三元:科举制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分别为 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解元、秀才、状元、进士……
成语:榜上有名 金榜题名 一举成名 ……
一、科举制创立
背景
魏晋南北朝如何选官?(政府在州、
郡设中正,负责评定本地人物,作为选官依据。吏 部选官,必须交中正调查这人的家史声名。)
弊端: 魏晋以来,选官主要看门第
高低(出身)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
创殿试、武举 进士科考诗赋,亲自面试
动脑筋
P16页《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图及太宗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两段材料说明科举制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大 雁 塔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宋人殿试图 应试场面
贡院考场
北京成贤街国子监,为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的第一步——就是求知。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隋朝创立: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分科取士)。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朝完善: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开创了殿试、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影响:科举制诞生之后,选拔官吏的权力也由地方集中到了朝廷。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③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④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两位杰出科学家:①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②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就?”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
课件1: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武举考试内容: 负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的文学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普 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 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应试场面
贡院考场
举子看榜图
出他们分别是谁?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认为考试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
4、说说“选举制”对唐朝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课堂小结
科举制度
诞生 完善 影响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唐太宗时扩大了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的
诞
隋炀帝: 正式设置 进士 科,考核参选者 对时事的看法 我
生
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太宗: 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进士 通过科举考试最后一级者称为进士 最
重 武则天: 大力提倡科举,创设殿试和武举。
要
的
明经 考儒家经书
科
目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生
员
童 试
, 俗 称
科举制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可以从人才选拔、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 风气习俗、国外、后世等方面分析。
三、科举制的影响
人才:改善了用人制度,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政治:巩固了统治,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思想: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文化: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唐诗的繁荣。 教育: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习俗:士人用功读书,求取功名的风气盛行。 国际: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 世界考试制度的开始 后世:沿用1300多年,直到清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个读书人的一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大雁塔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三、科举制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 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房玄龄 张九龄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 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私塾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 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Hale Waihona Puke ——想一想: 假如你是唐朝的书生,你必 须通过哪些努力才能考取状元?
( 举 人 , 乡元第 试”一 名 称 “ 解 ) ( 贡 士 , 会元第 试”一 名 称 “ 会 ) ( 进 士 , 殿元第 试”一 名 称 “ 状 ) ( 生 员 , 童俗 试称 秀 才 )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第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据史料记载:隋朝建立后,仍沿用魏晋 时期的选官制度,但第二年隋文帝就废除 了旧的选官制度。 请你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 贵的子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 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隋朝以前做官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1.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2.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一、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的含义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2.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
法。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科举制的直接作用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 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二、科举制的完善
创立 隋 朝 完善 唐 朝
皇帝
隋文帝 隋炀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
背景: 隋文帝:
本课小结
诞生:
科 举 制 的 创 立
完善: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对中国的影响:
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2、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是指:久旱逢 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 题名时。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 式诞生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课后背诵
• • • • 1什么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什么时期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3科举考试以哪两科最为重要? 4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谁?他们分别都 采取了哪些措施? • 5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时间被废除?
B
4、“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 相,占到三分之二。”小军同学分析这则材料, 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出身的官员确实多有真才实学 B B、如果想成为宰相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C、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渠道 D、科举出身的官员得到提拔的机会多
5、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 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D C.唐太宗 D.武则天
二、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分科考试 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 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从此,门第不高的 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 集中到中央。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三 科 举 制 的 完 善
唐太宗:扩充 国学规模;进 士科考中第一 名的称状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科举制的创立课时 1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对课件制度的认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次备课
一、温故知新
1、唐玄宗稳定政局的措施有哪些?
(1)任用贤才(姚崇,宋璟,张九龄)
(2 )重视地方吏治
(3 )勤俭节约
2、开元年间,盛世经济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件展示)
二、学习新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1、思考]隋朝以前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弊端?
隋朝以前按门第的高低选拔官员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2、科举制的诞生(隋朝)
阅读、思考、回答:科举制度是怎样诞生的?3、小结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注意: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4、科举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科举制度的完善
1、科举制的完善(唐朝)讨论、回答。
阅读课文。
讨论回答问题。
唐朝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2、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1)、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2)、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度的影响
1、阅读课文,思考:科举制度有什么影响?
2、讨论回答。
3、小结
科举制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考诗赋,有利于唐诗的繁
科举制度的废除
延续1300多年,清朝末年被废除
三、总结
诞生(隋朝)
1、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完善(唐朝)
1、唐太宗扩充武举
国学规模
2、武则天殿试武举
3、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四、作业
1、思考、回答: 科举制有何利弊?
(1)进步: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有地方集中到朝廷。
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弊端:在考试中太偏重于诗赋,是读书人主攻文字,不利于政府选拔治理人才,也不利于读
书人全面发展,同时知识分子醉心仕途,一心做官,不利于科技发展。
填空;
1,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分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2,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板书设计
科举制度的诞生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的完善
科举制度的影响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