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真菌概述

合集下载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66(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0学时),4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所列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决临床相关问题并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口腔、预防、检验等专业的教学。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微生物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分类。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第一篇细菌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学时分配:1.5 学时掌握:细菌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和功能;鞭毛的概念和功能;菌毛的定义、种类和功能;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功能;革兰染色法及其意义。

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

了解:细菌的大小;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内的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在医学上的意义;核质的功能;鞭毛菌的分类;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繁殖体的概念;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单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大多数真菌的个体很小,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

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种类很多,已描述的约10万个种,在淡水、海水、土壤以及地面的各种物体上都有真菌存在。

真菌的主要特征有:(1)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少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不具细胞壁的原质团;(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真菌营养方式有腐生、共生和寄生的三种。

大多数真菌是腐生的,生活在死的有机体上。

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植物上,植物病原真菌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植物并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已记载有8000种以上。

植物病害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是第一大植物病原物。

作物上常见的黑粉病、锈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真菌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

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

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

繁殖过程中没有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产生的无性繁殖体在脱离母体后,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萌发形成新的个体。

真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多数真菌都具有性生殖阶段。

真菌进行有性生殖时,营养体上分化出性器官或性细胞,有性生殖就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完成的。

真菌的性器官又称配子囊,性细胞称为配子。

大多数真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往往可以连续重复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在病害传播、蔓延和流行中起重要作用。

真菌的有性孢子大多在侵染植物后期或经过休眠期后产生,如—些子囊菌越冬后次年春天才形成成熟的有性孢子。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结构和有性孢子具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同时,有性生殖的杂交过程产生了遗传物质重组的后代,有益于增强真菌物种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章 真菌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章 真菌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章真菌概述第二十一章真菌概述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

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有10余万种。

大多对人无害,有的甚至有益。

如食用蕈类,有的真菌用于生产抗生素和酿酒等。

引起人类疾病的约300余种,包括致病、条件致病、产毒以及致癌的真菌。

近年来真菌感染明显上升。

这与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和应用激素、抗癌药物导致免疫低下有关,应引起注意。

与医学有关的真菌有四个亚门:①接合亚门(Zygomycotina),绝大多数为无隔多核菌丝体,属条件致病性真菌,如毛霉、根霉等。

②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具有子囊和子囊孢子,如芽生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小孢子菌属及酵母菌属等。

③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具有担子和担孢子,如食用菌蘑菇、灵芝以及致病性新生隐球菌等。

④半知菌亚门(Deutermycotina或fungusimperfecti),对此类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未发现其有性阶段,故称之为半知菌。

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真菌绝大部分在半知菌亚门中,如球孢子菌属和假丝酵母菌属。

最新的真菌分类是将真菌界分为4个门,即接合菌门(Zy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而将原半知菌亚门中的真菌划分到前3个门中。

第一节真菌的生物学性状真菌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酵母菌(yeast)。

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filamentousfungus),又称霉菌(mold)。

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dimorphic),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和孢子丝菌等。

这些真菌在体内或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则呈丝状菌。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绪论一、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二、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三、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史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掌握1.细菌细胞壁、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的关系2.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二、熟悉1.细菌的中介体、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的概念2.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三、了解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一、掌握1.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2.与医学有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二、熟悉1.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2.常见生化反应3.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三、了解1.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2.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3.细菌的分类原则与层次第三章消毒与灭菌一、掌握1.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和无菌操作的概念2.高压蒸气灭菌法、紫外线杀菌应用范围及注意点二、熟悉1.热力灭菌、辐射杀菌法和滤过除菌的种类、应用范围及注意点2.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使用对象和影响因素三、了解1.超声波杀菌法2.干燥与低温抑菌法第四章噬菌体一、掌握1.噬菌体的概念2.温和噬菌体二、熟悉1.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2.毒性噬菌体三、了解噬菌体的应用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和变异一、掌握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二、熟悉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三、了解1.基因突变与损失后修复2.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掌握1.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2.细菌的致病机制3.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二、熟悉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2。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3.细菌感染的来源4.传播方式与途径5.感染的类型三、了解1.外毒素的作用机制2.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掌握1.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2.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原则3.人工免疫与生物制品定义一、熟悉1.获得性免疫产生的方式2.病原菌的检验程序3.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三、了解1.动物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检验方法2.DNA重组疫苗、核酸疫苗、治疗性疫苗、抗菌血清、胎盘球蛋白第八章球菌一、掌握1.葡萄球菌的形态染色、分类、凝固酶、肠毒素、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2.链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分类、链球菌溶素和抗O试验、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3.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鉴别要点4.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标本采集及注意点5.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所致疾病与免疫性、二、熟悉1.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微生物检查法2.链球菌的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3.甲型溶血性链球菌4.肺炎链球菌5.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6.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三、了解1.葡萄球菌的生化反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链球菌的生化反应、超抗原、B群、D群链球菌3.肺炎链球菌的菌体抗原、肺炎链球菌O、脂磷壁酸、神经氨酸酶4.脑膜炎奈瑟菌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5.淋病奈瑟菌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与分类6.卡他布兰汉菌第九章肠杆菌科一、掌握1.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所致疾病2.志贺菌属的致病性3.沙门菌属的致病性与免疫性4.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与微生物学分离鉴定有关的生物学特性二、熟悉1.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2.大肠埃希菌与人类关系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机制;3.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步骤4.肥达试验三、了解1.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2.志贺菌和沙门菌的防治原则3.沙门菌分类4.其他肠道细菌第十章弧菌一、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二、熟悉1.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诊断与防治三、了解1.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2.副溶血弧菌的致病物质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一、掌握1.破伤风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二、熟悉1.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3.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4.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5.产气荚膜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6.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和标本采集三、了解1.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2.厌氧菌的种类与分类,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第十二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一、掌握1.放线菌的概念2.硫磺样颗粒二、熟悉衣氏放线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诊断三、了解诺卡菌属第十三章棒状杆菌一、掌握1.白喉棒状杆菌和形态染色和培养;2.白喉外毒素3.白喉的防治原则二、熟悉1.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白喉棒状杆菌所致疾病及免疫性3.Shick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及判定4.白喉棒状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三、了解其他棒状杆菌属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一、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特点、结核菌素试验和卡介苗预防二、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和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三、了解1.分枝杆菌属的通性和种类2.非结核分枝杆菌3.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第十五章动物源性细菌一、掌握动物源性细菌的概念二、熟悉1.布鲁菌种类、形态、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2.鼠疫耶氏菌菌形态、致病性及防治原则3.炭疽芽胞杆菌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防治原则4.蜡样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三、了解1.布鲁菌培养、生化、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2.鼠疫杆菌培养、生化、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3.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和假结核耶氏菌4.炭疽芽胞杆菌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第十六章其他细菌一、熟悉1。

真菌PPT课件

真菌PPT课件

光滑、湿润,
光滑、湿润,
一般为 乳白色
白色 念珠 菌
为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由 丝状菌 许多管状、分枝菌丝体组 落 成
绒毛状、絮状、 可产生 粉末状、颗粒 各种色 毛癣 菌
状、石膏状。
素。
28
三、变异性与抵抗力
1、变异性

真菌易发生变异,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 传代或孵育过久,可出现形态结构、菌 落性状、色素及毒力等改变。

44
真菌感染的预防

大部分真菌基本都是通过孢子传播,因
此阻断孢子的传播途径,破坏孢子的萌
发环境犹为重要。

表皮破损、潮湿温暖环境、直接或间接
接触。

(黄曲霉的毒素作用)
45
真菌感染的治疗

局部用药(表浅局部感染)
全身用药(深部或全身感染)
皮肤科用药:5%硫磺软膏、咪康唑软膏、克霉唑 软膏、0.5%碘伏 口服抗真菌药:二性霉素、制霉菌素、咪康唑、

假菌丝由菌落向下生长,伸入培养基中,这样的菌
落称酵母样菌落,如白假丝酵母菌。
23
酵母型菌落、酵母样菌落
24
2、丝状菌落



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 丝体构成。菌落呈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 菌落正背两面呈不同颜色。 其形态、结构、颜色常作为鉴定真菌的参考。 丝状真菌有形成圆形菌落的倾向,所以临床 癣类疾病常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
致病条件




1、毒力:具有内毒素样活性的胞壁糖蛋白,烟曲 霉、黄曲霉致组织出血坏死。 2、粘附力:白假细酵母菌,芽管形成,粘附力增 强 3、抗吞噬作用:新生隐球菌荚膜可有效抵抗吞噬 细胞的吞噬作用。 4、改变宿主细胞功能:烟曲霉和白假细酵母菌的 热休克蛋白HSP90可与宿主细胞和血清蛋白结合使 之功能改变。

微生物学_张卓然_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_张卓然_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美容医学专业<五年制>用一、前言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美容医学专业等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的分支及发展史。

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在医学中的地位是今后医学微生物学的任务。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弧菌与螺旋菌、螺菌与螺旋体。

二、细菌的结构(一)基本结构:细胞壁的结构及主要化学组成、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胞壁的功能及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原生质与原生质球)及其临床意义。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及其内容物(质粒、核蛋白体、胞质颗粒)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

(二)特殊结构:荚膜的化学组成与功能、荚膜、细荚膜粘液层、糖萼等的概念。

鞭毛的排列、化学组成与结构、鞭毛的功能。

菌毛的概念、普通菌毛与性菌毛的性质与意义。

芽孢的形成、大小、位置及其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

三、细菌形态的结构检查法(自学及结合实验课学习)显微镜放大法、染色法、革兰染色法。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一、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化学组成,注意仅存在于细菌学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二氨荃庚二酸及吡啶二羧酸等,细菌的主要物理性状,如:表面积大、带电现象及半透明、渗透压等。

二、细菌的代谢(一)细菌生长的化学条件、自营菌与异营菌的划分原则、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氧无机盐及生长因素等。

)(二)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的划分;专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的原因、细菌生长温度。

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并繁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真菌的生长繁殖主要受到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影响。

理解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它们的生长,防止真菌引发的病害和损害。

本文将重点探讨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营养物质以及空气流通等因素。

首先,我们将介绍温度对真菌生长的影响,包括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以及过高或过低温度对真菌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探讨湿度条件对真菌繁殖的重要性,湿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抑制真菌的繁殖。

接着,我们将研究真菌所需的营养物质,了解这些物质对真菌生长的关键作用。

最后,我们将关注空气流通对真菌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对真菌繁殖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旨在全面总结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并展示对这些条件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条件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真菌带来的挑战,并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好的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讨论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通过分析真菌对于温度、湿度、营养物质和空气流通的要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真菌的生存环境。

本文将首先概述真菌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然后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最后明确研究的目的。

在文章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条件。

首先,我们会详细探讨温度对真菌的影响,包括温度的最佳范围和过高或过低温度对真菌生长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讨论湿度对真菌的重要性,包括湿度对真菌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成的影响。

在真菌繁殖条件的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真菌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及空气流通对于真菌繁殖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条件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机制。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强调研究真菌生长繁殖条件的意义。

了解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对于农业、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真菌生长繁殖条件的深入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真菌学概述

真菌学概述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数量大 多数有益:如酿酒、发酵、 多数有益:如酿酒、发酵、 生产抗生素等 少数有害:人类及动、植物疾病。 少数有害:人类及动、植物疾病。 医学(病原)真菌400 400种 医学(病原)真菌400种, 常见的有50 100种 50常见的有50-100种 真菌症明显上升趋势: 真菌症明显上升趋势: 1. 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 2.用激素 免疫抑制剂、 用激素、 2.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 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 和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 等原因
2.孢子 2.孢子 (spore)
孢子是生殖结构 , 由生殖菌丝产生。 孢子 是生殖结构, 由生殖菌丝产生 。 是鉴定和 是生殖结构 分类的依据。 分类的依据。 据繁殖方式可分: 据繁殖方式可分: (1) 无性孢子 由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形成, 不经过两 由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形成 , 性细胞的配合。 性细胞的配合。 病原真菌多有无性孢子。 病原真菌多有无性孢子。 (2) 有性孢子 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配合(质配 个细胞配合 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 个细胞配合 质配 和核配)后产生 后产生: 和核配 后产生: 绝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真菌所具有。 绝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真菌所具有。
(1)芽生: 酵母菌及酵母样真菌 芽生: 裂殖: 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2)裂殖: 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 萌管: 萌发芽管, (3)萌管: 萌发芽管,芽管延伸后形成菌丝 (4)隔殖 在分生孢子梗某一段落形成一隔膜, 隔殖: (4)隔殖: 在分生孢子梗某一段落形成一隔膜, 随之原生质浓缩而形成一个新的孢子。 随之原生质浓缩而形成一个新的孢子。孢子可 再独立繁殖。 再独立繁殖。
二.多细胞真菌
菌丝和孢子两大部分组成 由菌丝和孢子两大部分组成 1.菌丝( 1.菌丝(hypha) 菌丝 2.孢子(spore) 2.孢子( 孢子

真菌的结构和功能

真菌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防治策略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原真菌 进行生物控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3
化学防治策略
在必要时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对病原真 菌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同时注意农药的安全使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功能性食品
利用真菌开发功能性食品,如真菌多糖具有降血 糖、降血脂等作用,可用于开发保健食品。
06
真菌的危害与防治
植物病害与真菌的关系
真菌引起植物病害的症状
真菌通过侵染植物组织,引起植物出现坏死、腐烂、变色、畸形 等症状。
真菌病害的传播途径
真菌病害可以通过种子、土壤、空气等途径传播,对农业生产造成 严重影响。
VS
改善土壤结构
真菌菌丝能够穿透土壤颗粒,形成土壤团 聚体,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 气性和透水性。
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要点一
作为初级生产者
一些真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 化为有机物,成为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要点二
作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大多数真菌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以其他生物体(包括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食,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 为自身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它们也是其他生物(如昆 虫、哺乳动物等)的食物来源之一。
真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
真菌毒素的种类和危害
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素、赭曲霉素等多种类 型,对人体和动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 等危害。
真菌毒素的防治措施
通过加强粮食和饲料的贮存管理、选用抗毒 素品种、使用吸附剂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 真菌毒素的危害。
防治策略与方法
1 2
农业防治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 ,可以降低植物真菌病害的发生率。

真菌ppt课件

真菌ppt课件

整理课件
34
(一)形态
卡氏肺孢子虫在肺泡内发育主要有滋养体、包 囊前期和包囊三种阶段 。
滋养体
整理课件
35
(三)致病性
1. 所 致 疾 病 : 卡 氏 肺 孢 子 虫 肺 炎
(Pneumos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 或 称 肺 孢 子 虫 病 (pneumocystosis)。
➢ 丝状菌落
菌丝疏松呈絮状、粉末状等。是霉菌的菌落。如丝状真菌或 霉菌菌落。
注: 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发生形态互变,称为二相性,如
芽生菌、孢子丝菌等在体内或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
呈酵母型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呈丝状菌落
整理课件
12
酵母型菌落
整理课件
类酵母型菌落
13
丝状菌落
致病性。
整理课件
43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形成灰 白色、表面光滑的类酵母型菌落。
发病条件 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儿童、肿瘤、 糖尿病易感)。
整理课件
29
所致疾病 -- 念珠菌病
➢ 皮肤黏膜感染 皮肤念珠菌病:多发于湿润皱褶处,如腋窝、腹股沟等。 粘膜念珠菌病: ① 口腔--鹅口疮:表面为白膜(易误诊白喉),下有溃疡。 ② 阴道--霉菌性阴道炎。 ➢ 内脏感染: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气生菌丝 有不同颜色和形态,可用于鉴别。 远离寄生物体或培养基的部分
➢ 生殖菌丝 气生菌丝可产生孢子的那部分菌丝体。
按形态分为:
梳状菌丝,鹿角状菌丝,螺旋状菌丝等
整理课件
4
整理课件
5
孢子 真菌的繁殖方式,与细菌的芽胞不同。孢子由特

细菌真菌概述

细菌真菌概述

第二章
细菌
4)菌毛:多数G-菌和少数 菌菌体表面存在的一种比鞭毛更细、 )菌毛:多数 菌和少数 菌菌体表面存在的一种比鞭毛更细、 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的一种比鞭毛更细 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电镜下才可以观察到。成分为蛋白质。 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电镜下才可以观察到。成分为蛋白质
第二章
细菌
三、观察细菌形态结构的方法
细菌、真菌的概述
-------常见细菌、真菌的介绍
第一章 微生物的定义
一群
概述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有200多万种,其中微生物就占到10万 种,而且其数目不断增加(已知微生物紧10%,已经利用 的只占已知的1%)
第一章 概述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结构和组成
真菌:霉菌、酵母菌 真核细胞型: (完整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藻类: 原虫: 细菌 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 克次体、螺旋体 放线菌 非细胞型: (无细胞结构) 病毒
作用 鉴别细菌对氧气 的需要程度 判断细菌是否有 鞭毛(运动性) 鉴别细菌的 重要依据
固体培养基
第二章
细菌
菌种
来源
金黄色葡萄球 无处不在,空 气、水、灰尘 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及人和动物的 排泄物
第二章
细菌
六、微生物限度检测中常检测的五种致病菌 沙门氏属菌( 沙门氏属菌(Salmonella ) 1、来源 、
1)单球菌: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球菌. 单球菌: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球菌 单球菌
2)双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且分裂后不分离而是连在一起、成对生存。 )双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且分裂后不分离而是连在一起、成对生存。

植物保护学真菌概述

植物保护学真菌概述

(4)假根(rhizoid):
菌丝产生的类似植物根的结构,深入基质吸收营养;并固 定、支撑菌体。
1:根霉
2:壶菌
3、菌丝体的组织化
很多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菌丝体能形成
一定的组织,其中菌丝互相交织的程度不同,有
的较紧,有的很疏松。
疏丝组织(prosenchyma):
密丝组织疏松,多少能看出菌 丝体,大致作相互平行排列,机械力可分开。

(2)医药卫生:

中药:灵芝、茯苓、冬虫夏草、
马勃、雷丸、猪苓。

西药:青霉素(penicillin)、灰 黄霉素、头孢霉素等。

麦角菌素
(3)工业:
酒精制造: 糖化酶 淀粉 单糖 酒精酶 酒精
糖化酶(根霉、毛霉)
酒精酶(酵母菌) 发酵工业: 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
(4)农业、园林:
(2)附着枝(hypophode):
菌丝两旁长出的短的分枝结构,只起附着 或营养功能, 无侵入功能。外生真菌产生,如小煤炱目。
(3)吸器(haustorium,haustoria):
植物专性寄生菌菌丝在寄 主间隙延伸穿过细胞壁,在植 物细胞内形成的膨大或分枝状
的结构——吸器,其功能是增
加真菌对营养的吸收面积。形 状不同。
2、菌丝的变态结构
真菌的营养菌丝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吸收营养,满 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功能,逐渐形成了一些 特殊形态的结构—变态结构。
(1)附着胞(appressorium, appressoria):
是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 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 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面, 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 层和表层的细胞壁,起着附着和 吸收养分的功能。

真菌一(基本特征)

真菌一(基本特征)

真菌的繁殖

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真菌的概念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的主要性状
(一)、真菌的概念
真菌的定义Fungus Fungi
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 壁,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 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真菌指的是那些可以寄生于植物并引致病 害的真菌。
(1)基本概念 营养体为菌丝体mycelium 。 纤细的管状物,叫菌丝 Hyphae。孢子萌发产生 菌丝分枝、交织,形成菌丝体。
germinating sporea have a huge surface area
菌落
(2)真菌营养体的类型:
• 菌丝体(mycelium)
真菌概述
真菌(Fungi)的主要特征:
• 有固定的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 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 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 • 营养方式异养型(腐生和寄生),无光合色 素。 Heterotrophic by absorption • 繁殖方式为产生各种类型孢子。 Reproduce by spores
白粉菌
霜霉菌
————有球状、指状、 掌状和丝状等类型。
锈菌 白锈菌
Wheat Cell
Fungi Cell
A Haustorium of Puccinia graminis Penetrates a Wheat Host Cell
(2)附着胞和侵染垫(appressorium)
寄生真菌穿透完整的植物表面的过程中产生的相应的特殊结构。
侵染植物引致病害。
引致的。因此,植物病理学与真菌学有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细胞丝状真菌能长出菌丝,菌丝延伸分枝,有的菌丝上长出孢子。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和孢子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1.菌丝(hypha)真菌的孢子以出芽方式繁殖。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mycelium)。有的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吸取养料,称营养菌丝。有的菌丝向上生长,称气生菌丝。其中产生孢子的称生殖菌丝。有的菌丝内能形成横隔,称隔膜(septum),将1条菌丝分成几个细胞,是为有隔菌丝(septatehypha)。大多数致病性真菌均有隔膜,隔膜中有小孔,允许胞质流通。皮肤癣菌、组织胞浆菌和曲霉等孔较大,细胞核亦可通过;有些真菌菌丝无横隔,为无隔菌丝(nonseptatehypha)。整条菌丝为1个细胞,在1个细胞内有多个细胞核。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真菌引起机体感染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毒力,如白假丝酵母菌、烟曲霉、黄曲霉的细胞壁糖蛋白有内毒素样活性,能引起组织化脓性反应和休克,烟曲霉和黄曲霉还能致多种器官的出血和坏死。白假丝酵母菌具有粘附人体细胞的能力,随着其芽管的形成,粘附力加强。二相真菌如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等进入机体后必须先转换成酵母型在巨噬细胞中不被杀灭反而扩散。新生隐球菌的荚膜有抗吞噬作用。近来研究表明白假丝酵母菌和烟曲霉的热休克蛋白HSP90与宿主细胞和血清蛋白结合能使之功能改变,是其能致病的一种原因。至今对真菌致病性研究仅限于少数几种真菌。不同的真菌可通过下列几种形式致病。
培养真菌最适宜的酸碱度是pH4.0~6.0,浅部感染真菌的最适温度为22~28℃。但某些深部感染真菌一般在37℃中生长最好。培养真菌需较高的湿度与氧。真菌的菌落有两类:
1.酵母型菌落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菌落光滑湿润,柔软而致密。形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如隐球菌即属之。有部分单细胞真菌在出芽繁殖后,芽管延长不与母细胞脱离,形成假菌丝。假菌丝由菌落向下生长,伸入培养基中,这种菌落称为类酵母菌落,如假丝酵母菌。
在正常菌群中有细菌也有真菌。由于菌与菌之间的相互拮抗,不能大量生长引起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破坏菌群间的比例,或因恶性疾病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后,机体免疫力降低,均可引起继发性真菌感染。此外,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也是促使某种真菌感染的一种因素。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病人,常并发皮肤粘膜假丝酵母菌病。近年来发现tuftsin(真菌学上称促癣吞噬肽)可结合到中性粒细胞外膜上以提高其吞噬和杀菌活性,并有促趋化作用。抗真菌中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起重要作用,被真菌激活后释放H2O2、次氯酸和防御素(defensin)能杀灭假丝酵母菌、烟曲霉等真菌。铁对活细胞是必不可少的,但铁浓度过高有助于细菌和真菌感染,如糖尿病酮中毒患者易发生毛霉病,低浓度不饱和转铁蛋白和高浓度血清铁可诱发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经皮下小血管或汗腺扩散至皮角质层内,可限制数种真菌的生长。
与医学有关的真菌有四个亚门:①接合亚门(Z霉、根霉等。②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具有子囊和子囊孢子,如芽生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小孢子菌属及酵母菌属等。③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具有担子和担孢子,如食用菌蘑菇、灵芝以及致病性新生隐球菌等。④半知菌亚门(Deutermycotina或fungusimperfecti),对此类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未发现其有性阶段,故称之为半知菌。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真菌绝大部分在半知菌亚门中,如球孢子菌属和假丝酵母菌属。最新的真菌分类是将真菌界分为4个门,即接合菌门(Zy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而将原半知菌亚门中的真菌划分到前3个门中。
(3)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pore):菌丝末端膨大成孢子囊,内含许多孢子,孢子成熟则破囊而出,如毛霉、根霉等。
培养特性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在一般细菌培养基上能生长。检查时常用沙保(Sabouraud)培养基。此培养基成分简单,主要含有1%蛋白胨、4%葡萄糖和2%琼脂,pH5.5。皮肤癣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较慢,常需1~4周;但腐生性真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迅速。故分离真菌时常在此培养基中加一定量的放线菌酮和氯霉素,前者用以抑制污染真菌,后者用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有些病原性真菌,如白假丝酵母菌、组织胞浆菌、新生隐球菌等加放线菌酮即不能生长,宜用无抗生素的血琼脂平板,见有生长后移种沙保培养基,并同时做玻片培养以观察自然状态下的形态结构。
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一些外源性真菌感染。浅部真菌如皮肤癣菌是由于这些真菌的嗜角质性,并能产生角蛋白酶水解角蛋白。在皮肤局部大量繁殖后通过机械刺激和代谢产物的作用,引起局部炎症和病变。深部真菌感染后不被杀死,能在吞噬细胞中生存、繁殖,引起慢性肉芽肿或组织溃疡坏死。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由一些内源性真菌引起的,如假丝酵母菌、曲霉、毛霉。这些真菌的致病性不强,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发生,如肿瘤、糖尿病、免疫缺陷、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或在应用导管、手术等过程中易继发感染。例如导管、插管入口为真菌入侵提供门户,真菌粘附其上,并不断增殖,从而进入血液,并播散至全身。
(1)分生孢子(conidium):由生殖菌丝末端的细胞分裂或收缩形成,也可在菌丝侧面出芽形成。按其形态和结构又可分大分生孢子和小分生孢子2种:大分生孢子(macroconidium)体积较大,由多个细胞组成,常呈梭状、棍棒状或梨状。其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microconidium)较小,1个孢子只有1个细胞。真菌都能产生小分生孢子,其诊断价值不大。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敏感患者当吸入或食入某些菌丝或孢子时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超敏反应,如荨麻疹、变应性皮炎与哮喘等。
4.真菌性中毒症粮食受潮霉变,摄入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后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is)。病变多样,因毒素而异。有的引起肝、肾损害,有的引起血液系统变化,有的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抽搐、昏迷等症状。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真菌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酵母菌(yeast)。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filamentousfungus),又称霉菌(mold)。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dimorphic),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和孢子丝菌等。这些真菌在体内或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则呈丝状菌。
抵抗力真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实验证明紫外线对丝状真菌与假丝酵母菌在距离1m照射需30min杀死。但不耐热,60℃1h菌丝和孢子均被杀死。对2%石碳酸、2.5%碘酊、0.1%升汞或10%甲醛溶液较敏感。对常用于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均不敏感;灰黄霉素、制霉菌素B、二性霉唑、克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等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真菌中毒与一般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不同。真菌是在粮食中产生毒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发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但没有传染性,不引起流行。粮食多次搓洗可以减少污染的毒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近年来不断发现有些真菌产物和肿瘤有关,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双呋喃氧杂萘邻酮衍化物,毒性很强,小剂量即有致癌作用。根据荧光分析有20多种衍化物,其中B1致癌作用最强,B2次之。大鼠口服B1后易被吸收,在肝脏迅速达到高峰。B1与RNA和DNA结合能力很强,从而抑制细胞RNA与DNA的合成,与致癌有一定关系。在肝癌高发区的花生、玉米、油粮作物中,黄曲霉污染率很高,黄曲霉毒素含量可高达1ppm。大鼠试验饲料中含0.015ppm即可诱发肝癌。也有人认为肝癌与乙型肝炎有关,经调查90%患者感染过乙型肝炎。故人肝癌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黄曲霉毒素只是重要因素之一。
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有10余万种。大多对人无害,有的甚至有益。如食用蕈类,有的真菌用于生产抗生素和酿酒等。引起人类疾病的约300余种,包括致病、条件致病、产毒以及致癌的真菌。近年来真菌感染明显上升。这与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和应用激素、抗癌药物导致免疫低下有关,应引起注意。
菌丝可有多种形态:螺旋状、球拍状、结节状、鹿角状和梳状等。不同种类的真菌可有不同形态的菌丝,故菌丝形态有助于鉴别。
2.孢子(spore)是真菌的繁殖结构,真菌的孢子与细菌的芽胞不同,其抵抗力不强,加热60~70℃短时间即可死亡。孢子可分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有性孢子是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无性孢子是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根据形态分为3种。
自然界中并非所有黄曲霉株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事实上无毒株多于产毒株。相反,除黄曲霉外,寄生曲霉、黑曲霉、赤曲霉、温特曲霉等也可产生黄曲霉毒素。其他致癌的真菌毒素还有赭曲霉产生的黄褐毒素也可诱生肝肿瘤,镰刀菌T-2毒素可诱发大鼠胃癌、胰腺癌、垂体和脑肿瘤,展青霉素可引起局部肉瘤等。
免疫性
1.天然免疫真菌感染的发生与机体的天然免疫状态有关,最主要的是皮肤粘膜屏障。一旦破损、受创伤或放置导管,真菌即可入侵。皮脂腺分泌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杀真菌作用。儿童头皮脂肪酸分泌量比成人少,故易患头癣。成人因手、足汗较多,且掌跖部缺乏皮脂腺故易患手足癣。
(2)叶状孢子(thallospore):由菌丝内细胞直接形成。①芽生孢子(blastospore),由菌丝体细胞出芽生成,常见于假丝酵母菌与隐球菌。一般芽生孢子长到一定大小即与母体脱离,若不脱离则形成假菌丝。②厚膜孢子(cla-mydospore),菌丝内胞浆浓缩,胞壁增厚,在不利环境中形成,抵抗力增大。当环境有利时,厚膜孢子又可出芽繁殖。③关节孢子(arthrospore),在陈旧的培养物中,菌丝细胞壁变厚,形成长方形的节段,呈链状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