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李凤臣-粘弹性非牛顿流体动力学及其应用
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年会口头报告清单
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年会口头报告清单(共229篇)1. 热传导:18篇122. 对流换热:35篇3453. 相变换热:32篇674. 辐射换热:19篇895. 生物传热:5篇106. 数值计算:44篇111213147. 测量及显示技术:7篇158. 微小尺度传热:27篇16179.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25篇181910. 工业应用、换热器及其它:17篇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1. 《中国电化教育》2. 《电化教育研究》3.《中国远程教育》4.《远程教育杂志》5. 《开放教育研究》6. 《教育技术通讯》7.《教育技术研究》8.《教育信息化》9. 《现代教育技术》10.《电化教育通讯》11. 《教育技术》12.《电教世界》13.《教育信息技术》14. 《北京电化教育》15. 《江苏电化教育》16. 《湖南电教》17. 《天津电教》18.《上海电教》19.《湖北电化教育》20.《内蒙古电化教育》21《信息技术教育》22.《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3. 《中小学电教》24.《外语电化教学》25. 《网络科技时代》26. 《教育传播与技术》国外教育技术期刊1. 《教育技术期刊》2. 《美国教育技术》3. 《educationaltechnology review》4. 《教育技术学》(注:日内瓦大学虚拟图书馆的一本杂志)5. 《国际教育技术期刊》6. 《澳大利亚教育技术杂志》7. 全美远程教育杂志列表/HP/pages/darling/journals.htm教育技术相关书目简介1.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傅德荣、章惠敏《教育信息处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8. 黄荣怀《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案例精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 黄荣怀《协作学习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 黄荣怀《校校通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1. 黄荣怀《校校通的核心—信息资源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2. 黄荣怀《校校通的目的—教与学的应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3. 荣怀主编《校校通的保障—维护、管理与培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4. 薛理银、黄荣怀著,《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1997年5月,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年;15. 黄荣怀编著,《信息网络与教学》,1997年3月,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年16. 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 南国农《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8. 尹俊华、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9. 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0. 施良方《学习论》、《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1.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3.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教育信息化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4. 余胜泉等《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5. 高利明《现代教育技术》中央电大出版社199726. 黄清云《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7. 张祖忻主编《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极其演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28. 尹君华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9. 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组编《教学技术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0. 沈亚强、蔡铁权、程燕平、楼广赤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31. 南国农、李运林编《电化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2. 容世彦、和仲池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宇航出版社199933. 龚义建、黎仰安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3634. 胡礼和《现代教育技术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35. 李克东,谢幼如编著《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199236. 顾明远谢邦同、乌美娜《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7. 盛群力等《现代教学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38. 李运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9. 李克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0.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命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41. 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北师大出版社199242. 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3. 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4. 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199445. (美)加涅(Gagne,Robert M.)主编《教育技术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6. 加涅(Gagne,Robert M.)《教学设计原理》《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47. (爱尔兰)基更(Desmong.keegan) 《远距离教育基础》《远程教育研究》《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48. 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乌美娜、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49. Bruce Joyce等,荆建华等译《教育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50.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51. 《教学技术学:过去、现在和未来》52. 《教学技术:定义、术语和范畴》53. 《教学设计原理》54. 《教育媒体与学习技术》55.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56. 《教育技术学名著选读》57. 《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与问题》58. 《教育技术学基础》59. 《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2002》3760. 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62. 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63.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64. Barbara B.Seels,Rita C.Richey,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Definition and domains》199465. Patricia L.Smith,Tillman J.Ragan 《Instructional Design》199266. C.M.Reigeluth,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198367. Timothy J.Newby,Donald A.Stepich,James D.Lehma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rTeaching and Learning:Designing Instruction, Integrating Computers,and UsingMedia》68. Barbara Seels,Zita Glasgow, 《Mak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Decisions》,SecondEdition 199869. William J. Rothwell and H.C.Kazanas, 《Mastering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a systematic approach》,San Francisco, Calif,1998专家资源1. 北京师范大学:尹俊华何克抗乌美娜黄荣怀余胜泉杨开城师叔恩李薇薇高福文2. 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萧树滋杨改学3.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桑新民徐福荫丁新4.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张际平华东师大其他教师简介5. 华中师范大学:傅德荣赵呈领6. 北京大学:汪琼高利明尚俊杰吴筱萌缪蓉7. 清华大学:张健伟王学优吴庚生谢新观8. 河北大学:肖树滋冯秀琪张立新9. 南京师范大学李艺高荣林10. 第一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王金荣章战士11. 曲阜师范大学刘成新12. 第四军医大学夏仁康李冰殷广德谢百治13. 首都师范大学丁兴富其他教师3814.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15. 吉林师范大学:孙启美16. 浙江师范大学:张剑平17. 东北师范大学:王以宁教育技术专业领域重要论文01 何克抗教授诠释教育技术相关问题李馨教育技术本文主要讲述了何教授就教育技术定义、教学设计、e-learning等概念的理解。
粘弹性流体微通道内弹性不稳定流动及其强化混合应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粘弹性流体微通道内弹性不稳定流动及其强化混合应用研究STUDY ON THE ELASTIC UNSTABLE FLOW OF VISCOELASTIC FLUID IN MICROCHANNEL AND MIXING ENHANCEMENT黎永耀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6月国内图书分类号:O373 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530 密级:公开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粘弹性流体微通道内弹性不稳定流动及其强化混合应用研究硕士研究生:黎永耀导师:蔡伟华副教授申请学位:工学硕士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所在单位: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答辩日期:2018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O373UDC:530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STUDY ON THE ELASTIC UNSTABLE FLOW OF VISCOELASTIC FLUID IN MICROCHANNEL AND MIXING ENHANCEMENTCandidate: Li Yongyao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 Cai Weihua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Speciality: Fluid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 Affiliation: 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EngineeringDate of Defence: June, 2018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粘弹性流体是一种典型的非牛顿流体,相较于普通牛顿流体,除了粘性外,其独特地具备弹性效应。
一种超级非牛顿固流体粘弹阻尼防弹衣[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619441.1(22)申请日 2020.12.31(71)申请人 江苏汉龙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横长泾路398号A2栋1层(72)发明人 刘训海 马丽娜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欧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6代理人 李英(51)Int.Cl.F41H 1/0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超级非牛顿固流体粘弹阻尼防弹衣(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非牛顿固流体粘弹阻尼防弹衣,涉及防弹衣技术领域,其包括防弹服,所述防弹服由内层纤维、阻尼层以及防割层组成。
该超级非牛顿固流体粘弹阻尼防弹衣,通过特殊的粘弹阻尼非牛顿固流体弹涨材料即阻尼层,阻尼层在受到子弹撞击以后也因为其特殊的粘弹性,迅速减散高速弹体打击的冲击能量,阻涩进入非牛顿固流体粘弹阻尼材料的单体的旋转及翻转动作,最大程度降低防弹衣保护下的生命体所受到的伤害,具备神奇的反弹涨抗打击和抗穿透效果,从而解决了现今普通的防弹衣在被子弹击中时高速弹体击中的能量会集中在一个小的区域内进而会对战队人员造成内腔震动伤害如同瞬间挨了一记狠狠铁锤从而给士兵带来了极大痛苦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112461047 A 2021.03.09C N 112461047A1.一种超级非牛顿固流体粘弹阻尼防弹衣,包括防弹服(4),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服(4)由内层纤维(1)、非牛顿固流体阻尼层(2)以及防割层(3)组成,所述内层纤维(1)下侧面固定连接有阻尼层(2),所述阻尼层(2)下侧面固定连接有防割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非牛顿固流体粘弹阻尼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纤维(1)为透气面料,所述阻尼层(2)为粘弹性阻尼防弹层,所述防割层(3)为防割面料,所述内层纤维(1)、非牛顿固流体阻尼层(2)以及防割层(3)均有耐火阻燃防水材料等多重选择。
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引言粘弹性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同时具有粘性和弹性特性时的行为的学科。
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以及地球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
理论基础粘弹性流体的概念粘弹性流体是指既具有粘性又具有弹性的液体或软固体。
粘性是指流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摩擦的现象,而弹性是指流体内部分子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回弹的现象。
粘弹性流体的宏观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
粘弹性流体的模型粘弹性流体的模型通常基于两种基本模型:弹性体模型和粘性流体模型。
弹性体模型可以用弹簧和阻尼器串联的方式来描述,而粘性流体模型则可以用牛顿黏滞定律来表示。
实际的粘弹性流体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这两种模型。
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方程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方程用于描述物质的应力-应变关系。
最常用的本构方程是Maxwell模型和Kelvin模型。
Maxwell模型将弹性元素和粘性元素串联起来,可以较好地描述物质的粘弹性行为。
而Kelvin模型通过并联弹性元素和粘性元素来描述物质的行为。
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特性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特性包括黏度、屈服应力、流变曲线等。
黏度是指流体流动时所表现出的阻力大小,是刻画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屈服应力是指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可观测的流动行为所需要的最小应力。
流变曲线则是描述流体在剪切应力施加下产生的剪切应变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粘弹性流体的流变性能测试粘弹性流体的流变性能可以通过实验测试来获得。
常见的实验方法有旋转粘度计法、振荡剪切法、迎风试验法等。
旋转粘度计法是通过测量粘弹性流体在旋转圆盘上产生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来确定其黏度。
振荡剪切法则是通过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来研究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特性。
迎风试验法则是在流体流动中施加外界气流压力来研究粘弹性流体的变形和流动行为。
粘弹性流体的微观结构表征粘弹性流体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流体动力学中的黏弹性流体研究
流体动力学中的黏弹性流体研究引言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物理学科,黏弹性流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黏弹性流体具有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性,既具有流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固体的弹性。
在工程领域中,黏弹性流体的研究在物料加工、油田开发、生物医学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黏弹性流体的定义、性质、流动行为以及相关研究方法与应用领域。
一、黏弹性流体的定义与分类1.1 定义黏弹性流体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应力和应变关系不仅取决于变形速度和应变量,而且还取决于变形历史的流体。
与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相比,黏弹性流体展现出了更为复杂的性质。
1.2 分类黏弹性流体按照性质可分为两类:线性黏弹性流体和非线性黏弹性流体。
线性黏弹性流体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而非线性黏弹性流体的应力与应变则不是线性关系。
二、黏弹性流体的性质与特点黏弹性流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与特点:2.1 弹性本质黏弹性流体具有固体的形变回复能力,即具有弹性本质。
当外力停止作用时,黏弹性流体会恢复到初始状态,这与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在停止外力作用后无法恢复的特性有所区别。
2.2 流变性黏弹性流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变形速率密切相关,即流体的黏度会随着变形速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种特性使得黏弹性流体具有复杂的流变性质。
2.3 液体性质与固体相比,黏弹性流体更接近液体,具有流动性。
黏弹性流体的流动性使得其在流体力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黏弹性流体的流动行为比较复杂,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应变速率、外力作用、温度等因素。
3.1 应变速率的影响黏弹性流体的黏度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当应变速率较低时,黏弹性流体呈现出较低的黏度值;当应变速率增加时,黏度也会随之增加。
这种应变速率对黏度的敏感性使得黏弹性流体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合适的设定与控制,以满足不同流动条件的要求。
3.2 外力作用的影响外力的作用对黏弹性流体的流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流体动力学中的粘弹性流体研究
流体动力学中的粘弹性流体研究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科学领域,其中粘弹性流体是一种特殊的流体,具有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可变形的固体的特性。
粘弹性流体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介绍粘弹性流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并介绍流体动力学中的粘弹性流体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粘弹性流体的定义和特性粘弹性流体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类流体。
与牛顿流体(如水和空气)不同,粘弹性流体在外力作用下不仅会流动,还会发生变形。
粘弹性流体的主要特性包括粘度、弹性、流变性和记忆效应。
粘度粘度是粘弹性流体的一种基本特性,它描述了流体内部的黏性阻力。
粘度可以分为静态粘度和动态粘度两种。
静态粘度指的是流体在不应变条件下的黏性阻力,动态粘度则指的是流体在受到应变时的黏性阻力。
粘度可用来描述流体的流动阻力大小,常用单位是帕斯卡·秒(Pa·s)。
弹性粘弹性流体的弹性是指其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恢复变形的特性。
与刚体不同,粘弹性流体在受到外力后会发生弹性变形,当外力去除时会恢复到原始状态。
粘弹性流体的弹性可用弹性模量来描述,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
流变性粘弹性流体的流变性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非线性变形的特性。
由于流体具有粘度和弹性,其应力-应变关系不遵循线性规律,而呈现出非线性的行为。
流变性可用流变学来研究和描述。
记忆效应粘弹性流体的记忆效应是指其在经历过一定变形后,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保持相同的应力-应变关系。
这使得粘弹性流体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记忆效应是粘弹性流体独特的特性之一。
粘弹性流体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在流体动力学中,粘弹性流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流变学、模型和仿真、实验测量和应用。
流变学研究流变学是研究粘弹性流体变形和流动规律的学科。
通过建立流变学模型来描述粘弹性流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从而深入了解粘弹性流体的流变性质。
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模型及其应用
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模型及其应用随着人们对物质性质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特殊性质的物质被人们所发现,粘弹性流体就是其中之一。
粘弹性流体既具有粘性又具有弹性,被广泛运用于化学、医学、生物学和工程等领域中。
而对于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模型的研究,则是这些应用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对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模型及其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粘弹性流体的性质粘弹性流体是介于粘性流体和弹性体之间的物质,它既具有流变性质,也具有力学弹性。
它的流变特性表现为,当它受到作用力时会出现变形,而当这种作用力减小或消失时,它的变形又会逐渐恢复。
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得它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模型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模型是用数学方式来描述流体变形特性的模型。
它是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确定的粘弹性流体性质的一种数学表示,用于预测和计算其在不同外力下的流变特性。
在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模型中,最常见的是Maxwell模型、Kelvin模型以及Jeffreys模型。
1、Maxwell模型Maxwell模型是由Maxwell在1867年提出的一种模型,是最早被使用的粘弹性流体本构模型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生物领域等领域中。
Maxwell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粘性流体和弹性体的模型结合而成。
在Maxwell模型中,流体被视为一个简单的线性弹性体,它由一个弹簧和一个阻尼器组成。
当给该模型施加一个外力时,其中的弹簧会产生弹性变形,而其中的阻尼器会产生粘性变形,使模型发生流变。
而在外力消失后,这两种变形也会随之减小或消失。
2、Kelvin模型Kelvin模型是由Lord Kelvin在1855年提出的一种模型,它将Maxwell模型中的一个弹簧换成为一个螺旋状的弹性体。
和Maxwell模型一样,Kelvin模型也是一种线性的本构模型,它可以更好地描述时间依赖性粘弹性流体的行为。
3、Jeffreys模型Jeffreys模型是由Jeffreys在1927年提出的一种模型,它是Maxwell模型的一种变体。
非牛顿流体黏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非牛顿流体黏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学哲;王伦津
【期刊名称】《宁夏工程技术》
【年(卷),期】2009(008)004
【摘要】为提高非牛顿流体黏度的测量精度和效率,设计了基于延迟捕获的切变率测量方法.采用新型预测函数控制算法实现闭环控制,提出基于"时分"D/A输出方法,改进了极低切变率下的黏度测量;采用ADO技术实现测量信息的数据库管理.通过对血液黏度的测量证明,该仪器定量检测准确,系统软硬件结构合理,运行稳定、可靠.【总页数】4页(P321-324)
【作者】李学哲;王伦津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北方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TP368.1
【相关文献】
1.NDJ型系列黏度计测量非牛顿流体黏度探讨 [J], 黄守丽;邹水
2.溶液型非牛顿流体黏度标准物质的研制 [J], 邵鸿飞;高岩立;任万杰;李艳玲;刘元俊;刘忠民
3.一种高温高压高黏在线黏度测量系统——PBT聚酯行业动力、特性双黏度测量[J], 段广新
4.熔体型非牛顿流体黏度标准物质的研制 [J], 任万杰; 李霞; 胡国星; 邵鸿飞; 刘元
俊; 拓锐; 辛宗伟; 赵晓刚; 蔡晨
5.非牛顿流体的黏度对输送过程的影响 [J], 包文勃;张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品课程流体力学-精选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3-2 流体运动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3-3 连 续 方 程 式 §3-4 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3-5 伯 努 利 方 程 及 其 应 用 §3-6 动 量 方 程 及 其 应 用
第四章 相似和量纲分析
§4 – 1 相 似 原 理
§4 -2 定 理 和 量 纲 分 析 的 应 用
则 = 常数
或:
0
t x y z
三、液体的粘性
1、粘性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定律
y
流体分子间的内聚力
流体分子与固体壁面
间的附着力。
dy
内摩擦力 —— 相邻
y
流层间,平行于流层
v。
v0
F
v+dv
v
表面的相互作用力。
x
定义:流体在运动时,其内部相邻流层间要产
6
6
则:Fmx6dxdy dfx z
Fmy6d xd y dfy z
质量力在三个坐 标方向上的投影
Fmz6dxdydfzz
<3> x 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式(Fx= 0)
^ px1/2dydz pn ·ABC·cos(n, x) + 1/6dxdydz fx
=0
证明:在平衡流体中取出一微小四面体ABOC, 考察其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1>表面力
1
Fx
px
dydz 2
Fy
py
1dxdz 2
Fz
pz
1dxdy 2
Fn pnABC
各个面上的静压力
ABC — 斜面面积
黏弹性流体基纳米流体流变学特性_阳倦成
·2 0 0·
化 工 学 报
5卷 第6
引 言
使用具有黏弹性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流动工 质 , 可大幅度减小管道中湍流的流动阻力 , 但同时 会导致对流换热恶化 , 而纳米流体在强化对流换热 的同时又导致了流动阻力的增大 。 若将二者的优势 结合 , 配制一种特殊的流体 , 使其既具有黏弹性又 有纳米流体性质 , 那么这种流体可能具有湍流减阻 和强化对流换热的双重效应 , 这无疑会是传热学领
5卷 第 S 1期 第6 0 1 4年5月 2
化 工 学 报 I E S C J o u r n a l C
o l . 6 5 N o . S 1 V a 0 1 4 M 2 y
檭檭殐
檭檭檭檭檭檭殐
:V A b s t r a c t i s c o e l a s t i c f l u i d b a s e d n a n o f l u i d( V F B N) t a k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e s o f t u r b u l e n t d r a r e d u c t i o n a n d g g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e n h a n c e m e n t .R h e o l o i c a l r o e r t i e s o f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f l u i d a r e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h e c o n v e c t i v e g p p , m e c h a n i s m o f t u r b u l e n t d r a r e d u c t i o n. I n o r d e r t o e t t h e r h e o l o r o e r t i e s o f V F B N t h e V F B N w i t h g g g y p p / s o l u t i o n o f c e t l t r i m e t h l a mm o n i u m c h l o r i d e s o d i u m s a l i c l a t e a s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b a s e f l u i d a n d a u e o u s y y y q n a n o a r t i c l e s a s s u s e n d e d n a n o a r t i c l e s w a s m a s s f r a c t i o n o f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f l u i d s a r e c o e r r e a r e d . T h e p p p p p p p -3 -3 -2 2 . 5× 1 0 ,5 × 1 0 a n d 1×1 0 ,a n d t h e c o r r e s o n d i n v o l u m e f r a c t i o n o f c o e r( s h e r i c a l) p g p p p n a n o a r t i c l e s a r e 0 . 1% , 0 . 2 5% , 0 . 5% a n d 1 . 0% , r e s e c t i v e l . E x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V F B N p p y p ,t s h o w s o b v i o u s s h e a r t h i n n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h e s u s e n d e d n a n o a r t i c l e s c a n i n c r e a s e t h e z e r o s h e a r - - g p p , v i s c o s i t a n d e n h a n c e t h e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i t o f b a s e f l u i d . B a s e d o n t h e G i e s e k u s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e u a t i o n f i t t e d y y q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f o r t h e m e a s u r e d s h e a r v i s c o s i t o f V F B N h a v e b e e n o b t a i n e d b m o d i f i n s o m e e x e r i m e n t a l y y y g p a r a m e t e r s . p :n ; ; ; ; K e w o r d s a n o f l u i d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f l u i d i n t e r f a c i a l r h e o l o e x e r i m e n t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o f s h e a r v i s c o s i t g y p y y ; n a n o a r t i c l e s v i s c o s i t p y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超薄流体润滑及其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超薄流体润滑及其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
作为微纳米摩擦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超薄流体润滑在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得到了极大地关注。
该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润滑理论。
本研究主要针对以硬盘磁头/磁盘界面中存在的超薄气体润滑现象及其本质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具有微纳米级流体润滑结构的研究及工程应用中。
在本研究中,研究影响微型硬盘的磁头/盘系统的摩擦学及动力学问题;基于纳米摩擦学和分子动力学的相关原理,分析磁头悬臂与其支承装置之间的摩擦学特性,提高硬盘在冲击环境下磁头读写动作的可靠性,并减少磁头与盘片之间的接触或冲击,提高硬盘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从摩擦学的角度,对接触面的形成、接触区的压力分布、空气轴承的失效、接触面摩擦磨损的形成及表面失效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用数学方法来描述薄膜润滑的构性关系(各种参量对时间、膜厚和有序度的影响;润滑的失效机理及判定准则等),采用一般连续介质力学进行薄膜润滑性能计算的薄膜流体的本构模型;基于气体稀薄效应的雷诺方程的修正形式,提出了基于PDE的计算方法,以及为了保证优化计算收敛特性的基于该方法的变形形式。
这种模型使得方程求解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效率也得到了增强,并解决了因空气轴承的轴承数过大而带来的收敛问题。
技术指标本研究的主要介质为超薄流体润滑膜,包括纳米/微米级气体及液体薄膜;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应用领域磁存储、微动机械、纳米机械、航空航天领域的微型装置、传感器、轴承等。
产业化前景该技术可以用到机械加工领域,改善微观的摩擦润滑问题,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合作意向技术入股。
粘弹性力学研究
粘弹性力学研究一、引言粘弹性力学是研究物质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黏弹性特性的学科,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工程力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粘弹性力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二、粘弹性力学的概念和特性1. 粘弹性的定义粘弹性是指物质在受力作用下既具有粘性(viscosity)又具有弹性(elasticity)的特性。
粘性使物质能够保持形变,而弹性使其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
2. 粘弹性的特点(1)时效性:物质的粘弹性特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物质在受力作用下会逐渐产生应力松弛或应变积累。
(2)非线性:粘弹性行为通常不服从线性规律,而是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响应。
(3)温度敏感性:温度变化会显著影响物质的粘弹性特性,不同温度下的物质表现出不同的粘弹性行为。
三、粘弹性力学的数学模型1. 麦克弗森模型麦克弗森模型是最简单的粘弹性模型之一,将物质的粘弹性行为描述为阻尼器和弹簧并联的复合系统。
该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线性粘弹性物质的行为。
2. 邓科-楞茨模型邓科-楞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粘弹性模型,它通过引入多个弹簧和阻尼器的并联组合,更好地描述了非线性粘弹性物质的行为。
该模型可以用于解释生物软组织等复杂材料的粘弹性行为。
四、粘弹性力学的应用1. 材料科学领域粘弹性力学在材料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材料的粘弹性特性,可以设计出更具韧性和耐久性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应变容限和抗疲劳性能。
2. 工程力学领域在工程力学中,粘弹性力学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和材料的设计与分析。
例如,在土木工程领域,研究土壤的粘弹性特性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土壤的变形和承载能力。
3. 生物医学领域粘弹性力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研究生物组织的粘弹性特性,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通过测量肿瘤组织的粘弹性特性,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效果。
五、总结粘弹性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粘性和弹性相互作用的学科,其概念和模型为材料科学、工程力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非牛顿流体的原理以及应用
非牛顿流体的原理以及应用1. 引言非牛顿流体是指其黏度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应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流体。
与牛顿流体相比,非牛顿流体具有更为复杂的流变特性和应力-变形关系。
本文将介绍非牛顿流体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非牛顿流体的原理非牛顿流体的黏度与施加在其上的剪切应力成正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流变模型来描述其流变特性:2.1. Bingham模型Bingham模型是一种常见的非牛顿流体流变模型,其黏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该模型适用于流体在低剪切应力下呈现为固体行为,一旦超过一定的剪切应力阈值,流体则呈现出液体行为。
2.2. 卡塞格伦模型卡塞格伦模型是一种经验模型,用于描述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
该模型假定流体的黏度与剪切应力成幂函数关系,通常表达为幂指数的正比例关系。
2.3. 平动力学模型平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描述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的计算模型,它涉及到流体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流体粒子的运动模式和作用力,可以通过计算模型来推导出流体的宏观流变行为。
3. 非牛顿流体的应用非牛顿流体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特殊的流变性质为以下应用提供了基础:3.1. 食品工业非牛顿流体在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巧克力、果酱和奶油等食品常常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通过了解和控制这些流体的流变特性,可以改善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3.2. 石油工业非牛顿流体的应用在石油工业中十分重要。
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常涉及到高黏度的非牛顿流体,如钻井泥浆和原油。
了解其流变特性可以提高石油开采和加工的效率。
3.3. 医药领域非牛顿流体在药物制剂和体内输液等医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控制药物的流变性质,可以实现药物的精确控制释放和输送。
3.4. 涂料和油墨工业非牛顿流体在涂料和油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了解和掌握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可以实现优质的涂层和印刷效果。
3.5. 生物医学工程非牛顿流体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与应用研究
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与应用研究粘弹性流体力学是研究粘弹性流体的运动行为和力学性质的学科领域。
粘弹性流体是指具有同时表现出粘性和弹性特性的流体,其运动行为不仅受到流体的黏度和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流体的弹性特性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各种流体的行为,包括聚合物溶液、胶体悬浮液、生物体液等。
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通常是非牛顿流体,即流体的黏度随着应力的变化而变化。
与牛顿流体不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行为无法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来描述,而是需要引入更复杂的模型来描述其流动行为。
其中,最常用的模型包括Maxwell模型、Kelvin模型和Oldroyd模型等。
Maxwell模型是最简单的粘弹性流体模型之一,它将粘弹性流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分为两个部分:弹性部分和粘性部分。
弹性部分描述了流体在受到应力时的弹性回复,而粘性部分则描述了流体在受到应力时的黏滞阻力。
Kelvin模型在Maxwell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弹性元件,用于描述流体的弹性特性。
而Oldroyd模型则是将Maxwell模型和Kelvin模型相结合,用于描述更复杂的粘弹性流体。
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工工艺中,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各种流体的混合、输送和分离等过程。
在生物医学领域,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血液的流动行为、细胞的变形特性等。
在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领域,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地下岩石和土壤的变形和流动行为。
此外,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还可以应用于材料科学、食品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聚合物材料的加工和成型过程,以及纳米颗粒的悬浮和固液分离等。
在食品工程中,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研究食品的流变性质和质感特性等。
在环境工程中,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研究水体和土壤的流动行为,以及废水处理和土壤污染修复等。
总之,粘弹性流体力学模型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粘弹性物质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
粘弹性物质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第一章引言粘弹性物质是指具有黏弹性和流变性等特性的物质,如聚合物、胶体、生物软组织等。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在化工、医学、食品、材料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粘弹性物质的流体力学特性,对于理解物质的运动和变形规律,以及优化其工业化生产过程和提升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粘弹性物质的黏弹性特性黏性是指流体的内部阻力,即黏度,而弹性是指物体的变形能力和变形后恢复能力。
在某些物质中,黏性与弹性相互作用,形成了黏弹性特性。
这种物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既会发生形变,又会恢复原状,其形变和恢复的过程可以用粘弹性模型来描述。
粘弹性模型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
线性粘弹性模型可以近似地描述低应变下的粘弹性行为,常见的包括Maxwell模型和Kelvin-Voigt模型。
非线性粘弹性模型则更加适合描述高应变下的粘弹性行为,常见的包括Burgers模型和Zener模型。
第三章粘弹性物质的流变性质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由于粘弹性物质具有黏弹性特性,因此其流变行为也是非牛顿性的。
常用的流变学参数包括黏度、剪切应力、应变速率和应力松弛时间等。
在粘弹性物质中,黏度是描述其流动特性的最基本参数。
根据形变速率的不同,黏度可分为动态黏度和静态黏度。
剪切应力是描述外力作用下物质内部的应力状态的参数,其大小与物质的黏度、剪切速率和形变量有关。
应变速率是描述物质变形速度的参数,其大小影响黏度和流变行为的大小。
应力松弛时间是指物质在受到一定应力后,从稳定状态到达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第四章粘弹性物质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方法研究粘弹性物质的流体力学特性需要借助适当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
实验方法包括旋转内摩擦仪法、剪切经典试验法、振荡试验法和压缩试验法等。
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等。
在实验研究中,基础的流变学参数可以通过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曲线来描述,进一步建立黏弹性模型。
黏弹性流体纯弹性不稳定现象研究综述
黏弹性流体纯弹性不稳定现象研究综述阳倦成;张红娜;李小斌;蔡伟华;张彦;李凤臣【期刊名称】《力学进展》【年(卷),期】2010(40)5【摘要】近年来黏弹性流体流动的纯弹性不稳定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与牛顿流体惯性不稳定现象不同,这种现象是由黏弹性流体流动中的弹性应力和黏性力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在较低的雷诺数Re下即可产生复杂的流动分岔不稳定现象.当流动中的弹性数较大时,在Re<<Rec(惯性不稳定性产生的临界雷诺数)下,黏弹性流体流动中也可能产生完全由弹性应力引起的纯弹性不稳定现象.以Taylor-Couette流动为基础,对黏弹性流体流动中产生纯弹性不稳定现象的研究现状从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进行总结.通过对比这3个方面,总结了弹性流动不稳定现象发生的过程与机理、流动不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并对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展望.【总页数】22页(P495-516)【作者】阳倦成;张红娜;李小斌;蔡伟华;张彦;李凤臣【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弹性黏弹性对应原理在黏弹性固结有限层方法中的应用——数值篇 [J], 夏君;梅国雄;宰金珉2.弹性黏弹性对应原理在黏弹性固结有限层方法中的应用——理论篇 [J], 夏君;梅国雄;宰金珉3.黏弹性流体基纳米流体流变学特性 [J], 阳倦成;徐鸿鹏;李凤臣4.黏弹性和热黏弹性方程的全局吸引子 [J], 陈双全;周盛凡;李红艳5.直管中黏弹性流体二次流的非线性特性分析 [J], 花少震;段翠芳;刘华博;孟凡净;王强胜;孔春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形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强化传热
方形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强化传热
林成先;葛绍岩
【期刊名称】《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卷),期】1994(15)3
【摘要】对非牛顿流体在小尺寸方形通道内的低雷诺数受迫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用介质为1500wppmCarbopol-934中性水溶液。
通道顶壁受到等热流加热。
结果表明,流体粘弹性与传热的相互作用取决于雷诺数的大小。
当表观雷诺数Re>11.5时,非牛顿流体开始强化对流传热。
Re数越高,传热强化的程度越大。
流体的阻力系数则几乎不受粘弹性的影响。
【总页数】6页(P298-303)
【关键词】非牛顿流体;强化传热;方形通道
【作者】林成先;葛绍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24
【相关文献】
1.非圆小通道内非牛顿流体-氮气二相流型研究 [J], 刘斌;毕勤成;杨朝初;黄可欣
2.微/小通道内非牛顿流体多相流动与传热研究展望 [J], 杨朝初;毕勤成;林宗虎
3.交混翼对方形棒束通道内超临界流动传热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左国平;曹灿;于涛
4.正方形小通道内的非牛顿流体-氮气两相流动流型的实验研究 [J], 毕勤成;刘斌;
黄可欣;杨朝初
5.b/a=0.5的椭圆形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强化传热 [J], 王红苗;葛绍岩;姚永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子减阻液的非牛顿过渡过程
高分子减阻液的非牛顿过渡过程
何钟怡;毛建素
【期刊名称】《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23)004
【摘要】利用可控频率与振幅的人工扰动装置全面研究了高分子稀溶液的非牛顿过渡现象。
除了Virk已经总结出的三种过渡方式而外,实验发现了还存在一种未见报道的类型,并根据哈佛小组的减阻理论对各类过渡的性质作了机理性解释。
【总页数】6页(P72-77)
【作者】何钟怡;毛建素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31.21
【相关文献】
1.非牛顿流体在正弦波壁管内的减阻特性 [J], 马宗豪;卞永宁
2.非牛顿介质中图形化表面对减阻效果的影响 [J], 李笑迪;陈皓生;陈大融;汪家道
3.矩形管道内高分子减阻液的减阻特性 [J], 毛建素;田树宝
4.高分子减阻液的非牛顿层流边层 [J], 何钟怡;韩谊农
5.非恒定摩阻对管道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 [J], 李进平;杨建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弹性非牛顿流体动力学及其应用
Viscoelastic fluid non-Newtonian fluid dynam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李 凤 臣(工学博士,教授)
Feng-Chen Li (Ph.D., Professor)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Linear Viscoelstic Fluid Kelvin-Voigt Model Maxwell Model
∂σ σ +λ = −ηγ ∂t
21
描述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方程 (3)
Linear Viscoelastic Fluid Standard Linear Solid Model
Generalized Maxwell Model
牛顿流体
τ
粘弹性流体
τ = τ s +τ p τ s = −η sγ τ p + λ1τ p(1) − α
Mobility factor
λ2
t
λ1 {τ p iτ p } = −η0γ ηp
24
粘弹性流体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
Re
We
Non-linear terms 高雷诺数条件(对于牛顿流体处于湍流状态) 极低雷诺数条件(对于牛顿流体处于绝对层流状态)
τ
粘弹性流体 牛顿流体
t0
λ1 =
t
η
E
λ1
17
描述粘弹性流体流动的动量方程(1)
Equation of motion: ρ
Dv = −∇ ⋅τ − ∇Φ Dt
Constant viscosity
Newtonian fluid: τ = − µγ Non-Newtonian fluid: τ yx = −η (γ )γ yx
l=e
ε ( t 2 − t1 )
x
η η =3
Elongation-rate dependent viscosity
z
For Newtonian fluid (viscoelastic fluid)
η η = 3 ~ 103 For polymer/surfactant solution
14
粘弹性的产生及流变学特性 (5)
15
粘弹性的产生及流变学特性 (6)
• Shear-dependent viscosity
Polymer liquids (molten plastic)
Viscosity
Temperature
Shear rate (Dynamics of Polymer Liquids, 1987)
16
粘弹性的产生及流变学特性 (7) • Relaxation time(松弛时间)
1998.4 --- 2001.3 (日本)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科・原子核工学専攻(核能工程系) 工学博士 2001.4 --- 2002.3 海上技術安全研究所(日本) 2002.4 --- 2004.11 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日本) Center for Smart Control of Turbulence 研究员(湍流控制) 2004.11 --- 2006.8 (日本)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 日本学术振兴学会研究员(粘弹性流体&微流动) 2006.8 --- 至今 2007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9
粘弹性流体动力学
粘弹性的产生及流变学特性 描述粘弹性流体流动的动量方程 描述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方程
10
粘弹性的产生及流变学特性 (1)
• Formation of Rod-like micelles • Shear Induced State (Structure), SIS • Viscoelasticity imparted by SIS • Extensional viscosity as well as shear viscosity
13
粘弹性的产生及流变学特性 (4)
Extensional viscosity (拉伸粘性) • Viscoelastic fluid: τ zz − τ xx = −η (ε )ε
1/ l
First normal stress difference
Elongational flow
ε >0
y
1/ l
8
认识粘弹性流体(6)
• Where can you find the viscoelastic fluid? – Food products (ketchup, mayonnaise, egg white, etc.) – Molten plastic – Lubricant oil – Detergent – Biologic fluid (DNA solution, cell fluid, etc.) – In general, polymer liquids and surfactant solutions show the features of viscoelastic fluid.
– A kind of non-Newtonian fluid – It shares features of both “viscosity” and “elasticity”.Visco - elastic fluid “Viscosity”
Viscous fluid (Newtonian fluid)
}
23
描述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方程 (5)
τ
Nonlinear Viscoelastic Fluid
粘弹性流体
Oldroyd’s fluid B model (Quasi-Linear):
牛顿流体
t0
τ + λ1τ (1) = −η0 γ (1) + λ2γ ( 2)
(
)
λ1
t
Relaxation time Retardation time Giesekus model:
Barus Effect
5
认识粘弹性流体(3)
高速旋转圆柱体
粘弹性流体
Wessenberg Effect
6
认识粘弹性流体(4)
粘弹性流体流束
粘弹性流体流束反弹
Kaye Effect
7
认识粘弹性流体(5)
粘弹性流体流动的其它特殊现象
N
P
Shear-thinning
(from <<Dynamics of Polymeric Liquids: Vol. 1 Fluid Mechanics>>, R.B. Bird, R.C. Armstrong and O. Hassager)
12
粘弹性的产生及流变学特性 (3)
• Viscoelasticity imparted by SIS • Extensional viscosity as well as shear viscosity
Fig. 3 Entangled networks and branches (arrows) of thread-like micelles of Arquad S-50 (5mM)/NaSal (5mM) at 20C imaged by cryo-TEM
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
李凤臣 (LI Feng-Chen)
Email: lifch@
1989.9 --- 1993.7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工程热物理专业 工学学士 1993.9 --- 1996.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安全研究设计所 工学硕士
• Effect of elasticity
– Apparent viscosity of fluid is dependent on shear rate.
Shear stress Shear rate (velocity gradient)
– Viscosity of Newtonian fluid is constant. – But, apparent viscosity of viscoelastic fluid is not uniform and dependent on flow field.
D † γ ( n +1) = γ ( n ) − ( ∇v ) iγ ( n ) + γ ( n ) i( ∇v ) Dt Convected Derivatives of the Stress Tensor: D † τ (1) = τ − ( ∇v ) iτ + τ i( ∇v ) Dt
{
}
{
Shear-rate dependent viscosity
Non-linear term, induces turbulent flow at high Re
Non-linear term, depending on We instead of Re, Induces elastic turbulence at high We
Fig. 8 Comparison of apparent extensional viscosity to shear viscosity ratio for Arquad S-50 (5mM)/NaSal (5mM) and Arquad S-50 (5mM)/NaSal (12.5mM).
Z. Lin et al. J. Non-Newtonian Fluid Mech. 93, pp. 363-373 (2000)
26
• 粘弹性流体湍流减阻流动与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