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塑料件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塑料波纹管通用技术条件

塑料波纹管通用技术条件

塑料波纹管通用技术条件一、名称:塑料波纹管二、适用范围:塑料波纹管主要应用于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电力线路、市政工程等领域,作为排水管、通风管和线路保护套管。

三、原材料: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塑料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耐高温性能和耐磨性能。

四、外观特征:塑料波纹管外表面光滑、内壁无毛刺,颜色均匀,无裂纹、气泡、变形等缺陷。

五、工艺技术要求:1. 生产工艺:采用挤出成型工艺,确保产品光滑度和内外壁光洁度符合要求。

2. 检测要求:对产品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拉伸性能测试、耐压性能测试等,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六、规格尺寸:1. 外径范围:16mm-1600mm2. 壁厚范围:0.5mm-7.5mm3. 波纹高度:2.7mm-18.6mm4. 波距范围:4.5mm-77mm七、产品性能要求:1. 耐腐蚀性能:能够耐受酸碱、化学药品等介质,保持稳定性能。

2. 耐热性能:在温度-40℃-60℃范围内保持原有的物理性能。

3. 耐磨性能:具有一定的抗磨损能力,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使用。

4. 寿命要求: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寿命不低于50年。

八、应用行业标准:塑料波纹管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9472.1-2004《塑料波纹管弯管》和GB/T 19472.2-2004《塑料波纹管法兰》的相关要求。

九、产品质量认证:产品应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时符合CE认证和RoHS认证。

十、包装要求:采用防水包装,包装规格应符合客户需求,确保产品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十一、存储和运输要求:产品应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运输过程中避免日晒、雨淋和机械挤压。

运输工具应专用,确保产品整体性和外观完好。

以上是关于塑料波纹管通用技术条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满足您的需求。

各种常用塑料性能对比及用途

各种常用塑料性能对比及用途

工程塑料总概热性质玻璃转移温度(Tg)及熔点(Tm);热变形温度(HDT)高;长期使用温度高(UL-746B);使用温度范围大;热膨胀系数小。

机械性质高强度、高机械模数、低潜变性、强耐磨损及耐疲劳性。

其它耐化学药品性、抗电性、耐燃性、耐候性、尺寸安定性佳。

主要品种工程塑料是指一类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承受机械应力,在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使用的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结构件的塑料。

如ABS、尼龙、聚矾等。

被当做通用性塑胶者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酰胺(尼龙, Polyamide, PA)、聚缩醛(Polyacetal, Polyoxy Methylene,POM)、变性聚苯醚(Poly Phenylene Oxide,变性PPE)、聚酯(PETP,PBTP)、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聚芳基酯,而热硬化性塑胶则有不饱和聚酯、酚塑胶、环氧塑胶等。

拉伸强度均超过50MPa,抗拉强度在500kg/cm2以上,耐冲击性超过50J/m,弯曲弹性率在24000kg/cm2,负载挠曲温度超过100℃,其硬度、老化性优。

聚丙烯若改善硬度及耐寒性,则亦可列入工程塑胶的范围。

此外,较特殊者为强度弱、耐热、耐药品性优的氟素塑胶,耐热性优的矽溶融化合物、聚醯胺醯亚胺、聚醯亚胺、Polybismaleimide、Polysufone(PSF)、PES、丙烯塑胶、变性蜜胺塑胶、BT Resin、PEEK、PEI、液晶塑胶等。

因为化学构造不同,故耐药品性、摩擦特性、电机特性等也有若干差异。

且因成形性的不同,故有适用于任何成形方式者,亦有只能以某种成形方式加工者,造成应用上的受限。

热硬化型的工程塑胶,其耐冲击性较差,因此大多添加玻璃纤维。

工程塑胶除了聚碳酸酯等耐冲击性大者外,通常具有延伸率小、硬、脆的性质,但若添加20~30%的玻璃纤维,则可有所改善。

QMZ-J54.006-2018_注塑件及装配通用技术条件(含AM1)

QMZ-J54.006-2018_注塑件及装配通用技术条件(含AM1)

注塑件及装配通用技术条件(发布日期:2018-5-2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注塑件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空调器用注塑件(及组件)。

注: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标准适用于制冷事业本部所有注塑件(不包括喷涂塑料件),如果出口产品或某产品对注塑件有特殊要求时(如色差、光洁度、外观),应在相关的技术文件中提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用图示标志GB/T12672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 GB/T 4857.5 包装 运输包装件 跌落试验方法 QMZ-J84.014 跌落试验评价方法QMZ-J80.001 空调器用零部件阻燃性试验导 QMZ-J80.002 塑料和泡沫材料的可燃性试验 QMZ-J11.010 产品中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技术标准 QMZ-J40.002 电批、力矩扳手使用规程 QMZ-J10.006 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QMZ-J11.012 产品中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测试方法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3 产品分类 3.1 透明注塑件 3.2 非透明注塑件按非透明注塑件对空调器外观的影响程度,可分为Ⅰ、Ⅱ、Ⅲ三类。

a) Ⅰ类:指外观质量要求高的重要零部件。

如:座吊机室内机面板正面、出风框等,分体挂壁式室内机面板、面框正面、出风框(导风条、导风板),一面出风面板、格栅、导风板等。

★★ 机密 ★★保密期限5年b)Ⅱ类:指外观质量要求高的次要零部件。

如:分体挂壁式室内机底盘、面框两側面等。

常用塑料标准汇总

常用塑料标准汇总

00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00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00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00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00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00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00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00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00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011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0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0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0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0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0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0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0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020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021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0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0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0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0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0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0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028 GB/T 1634.1-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029 GB/T 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030 GB/T 1634.3-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031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032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033 GB/T 1844.1-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034 GB/T 1844.2-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035 GB/T 1844.3-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036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037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038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039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040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041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042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043 GB/T 2546.2-2003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044 GB/T 2547-1981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045 GB/T 257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046 GB/T 2573-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047 GB/T 2574-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湿热试验方法048 GB/T 2575-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试验方法049 GB/T 257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050 GB/T 2577-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051 GB/T 2578-1989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制作方法052 GB/T 2913-1982 塑料白度试验方法053 GB/T 2914-1999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054 GB/T 2916-1997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055 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056 GB/T 313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057 GB/T 3140-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058 GB/T 3354-1999 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059 GB/T 3355-2005 纤维增强塑料纵横剪切试验方法060 GB/T 3356-1999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061 GB/T 3365-1982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062 GB/T 3366-1996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063 GB/T 3398-1982 塑料球压痕硬度试验方法064 GB/T 3399-1982 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护热平板法065 GB/T 3400-2002 塑料通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066 GB/T 3402.1-2005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第1部分:命名体系和规范基础067 GB/T 3403-1982 氨基模塑料命名068 GB/T 3681-2000 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069 GB/T 3682-2000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070 GB/T 3807-1994 聚氯乙烯微孔塑料拖鞋071 GB/T 3854-2005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072 GB/T 3855-2005 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073 GB/T 3856-2005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074 GB/T 3857-2005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075 GB/T 3960-1983 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076 GB/T 3961-1993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077 GB/T 4170-1984 塑料注射模具零件技术条件078 GB/T 4217-2001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079 GB/T 4550-2005 试验用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的制备080 GB/T 4610-1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点着温度的测定081 GB/T 4616-1984 酚醛模塑料丙酮可溶物(未模塑态材料的表观树脂含量)的测定082 GB/T 4944-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层间拉伸强度试验方法083 GB/T 5258-1995 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084 GB/T 5349-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085 GB/T 5350-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压缩性能试验方法086 GB/T 5351-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短时水压失效压力试验方法087 GB/T 5352-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平行板外载性能试验方法088 GB/T 5470-1985 塑料冲击脆化温度试验方法089 GB/T 5471-1985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090 GB/T 5472-1985 热固性模塑料矩道流动固化性试验方法091 GB/T 5478-1985 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092 GB/T 5563-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液压试验方法093 GB/T 5564-1994 橡胶、塑料软管低温曲挠试验094 GB/T 5565-1994 橡胶或塑料软管及纯胶管弯曲试验095 GB/T 5566-2003 橡胶或塑料软管耐压扁试验方法096 GB/T 5567-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真空性能的测定097 GB/T 5568-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无屈挠液压脉冲试验098 GB/T 601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099 GB/T 6111-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100 GB/T 6342-1996 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101 GB/T 6343-1995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102 GB/T 6594.2-2003 塑料聚苯乙烯(PS)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103 GB/T 6670-1997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回弹性能的测定104 GB/T 6671-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105 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106 GB/T 6673-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107 GB/T 7129-2001 橡胶或塑料软管容积膨胀的测定108 GB/T 7139-2002 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氯含量的测定109 GB/T 7141-1992 塑料热空气暴露试验方法110 GB/T 7142-2002 塑料长期热暴露后时间-温度极限的测定111 GB/T 7190.1-199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112 GB/T 7190.2-199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2部分:大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113 GB/T 755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螺栓连接挤压强度试验方法114 GB/T 7948-1987 塑料轴承极限PV试验方法115 GB/T 8323-1987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烟密度法116 GB/T 8324-1987 模塑料体积系数试验方法117 GB/T 8332-19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118 GB/T 8333-1987 硬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119 GB/T 880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120 GB/T 8804.1-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1部分:试验方法总则121 GB/T 8804.2-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2部分: 硬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和高抗冲聚氯乙烯(PVC-HI)管材122 GB/T 8804.3-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3部分: 聚烯烃管材123 GB/T 8805-1988 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124 GB/T 8806-1988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125 GB/T 8807-1988 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126 GB/T 8808-198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127 GB/T 8809-1988 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128 GB/T 8810-1988 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试验方法129 GB/T 8810-2005 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130 GB/T 8811-1988 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131 GB/T 8812-1988 硬质泡沫塑料弯曲试验方法132 GB/T 8813-1988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试验方法133 GB/T 8815-2002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134 GB/T 8846-1988 塑料成型模具术语135 GB/T 8846-2005 塑料成型模术语136 GB/T 8924-200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137 GB/T 9341-2000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138 GB/T 9342-1988 塑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139 GB/T 9343-1988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闪点和自燃点的测定140 GB/T 9345-1988 塑料灰分通用测定方法141 GB/T 9350-2003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142 GB/T 9352-1988 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143 GB/T 9572-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电阻的测定144 GB/T 9573-2003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尺寸测量方法145 GB/T 9575-2003 工业通用橡胶和塑料软管内径尺寸及公差和长度公差146 GB/T 9639-1988 塑料薄膜和薄片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自由落镖法147 GB/T 9641-1988 硬质泡沫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148 GB/T 9647-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149 GB/T 9979-2005 纤维增强塑料高低温力学性能试验准则150 GB/T 10006-1988 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151 GB/T 10007-1988 硬质泡沫塑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152 GB/T 10009-1988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挤出板材153 GB/T 10703-19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加速试验方法154 GB/T 10798-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155 GB/T 10799-1989 硬质泡沫塑料开孔与闭孔体积百分率试验方法156 GB/T 10802-1989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157 GB/T 10808-1989 软质泡沫塑料撕裂性能试验方法158 GB/T 11546-1989 塑料拉伸蠕变测定方法159 GB/T 11547-1989 塑料耐液体化学药品(包括水)性能测定方法160 GB/T 11548-1989 硬质塑料板材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落锤法)161 GB/T 11793.2-1989 PVC 塑料窗力学性能、耐候性技术条件162 GB/T 11793.3-1989 PVC 塑料窗力学性能、耐候性试验方法163 GB/T 11997-1989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164 GB/T 11998-1989 塑料玻璃化温度测定方法热机械分析法165 GB/T 11999-1989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试验方法埃莱门多夫法166 GB/T 12000-2003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167 GB/T 12001.3-1989 未增塑聚氯乙烯窗用模塑料第3部分:性能试验方法168 GB/T 12003-1989 塑料窗基本尺寸公差169 GB/T 12027-2004 塑料薄膜和薄片加热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170 GB/T 12584-200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低温冲击试验171 GB/T 12586-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屈挠破坏性的测定172 GB/T 12587-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抗压裂性的测定173 GB/T 12588-2003 塑料涂覆织物聚氯乙烯涂覆层融合程度快速检验法174 GB/T 12600-2005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175 GB/T 12722-1991 橡胶和塑料软管组合件屈挠液压脉冲试验(半Ω试验)176 GB/T 12811-1991 硬质泡沫塑料平均泡孔尺寸试验方法177 GB/T 12812-1991 硬质泡沫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178 GB/T 12833-1991 橡胶和塑料撕裂强度及粘合强度多峰曲线的分析方法179 GB/T 12949-1991 滑动轴承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轴套180 GB/T 13022-1991 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181 GB/T 13096.1-19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拉伸性能试验方法182 GB/T 13096.2-19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弯曲性能试验方法183 GB/T 13096.3-19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面内剪切强度试验方法184 GB/T 13096.4-19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表观水平剪切强度短梁剪切试验方法185 GB/T 13376-1992 塑料闪烁体186 GB/T 13455-1992 氨基模塑料挥发物测定方法187 GB/T 13525-1992 塑料拉伸冲击性能试验方法188 GB/T 13541-1992 电气用塑料薄膜试验方法189 GB/T 1415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190 GB/T 14153-1993 硬质塑料落锤冲击试验方法通则191 GB/T 14154-1993 塑料门垂直荷载试验方法192 GB/T 14155-1993 塑料门软重物体撞击试验方法193 GB/T 14205-199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养殖船194 GB/T 14216-1993 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试验方法195 GB/T 14234-1993 塑料件表面粗糙度196 GB/T 14447-1993 塑料薄膜静电性测试方法半衰期法197 GB/T 14484-1993 塑料承载强度试验方法198 GB/T 14519-1993 塑料在玻璃板过滤后的日光下间接曝露试验方法199 GB/T 14520-1993 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强塑料中的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200 GB/T 14522-1993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201 GB/T 14694-1993 塑料压缩弹性模量的测定202 GB/T 14904-1994 钢丝增强的橡胶、塑料软管和软管组合件屈挠液压脉冲试验203 GB/T 14905-1994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204 GB/T 15047-1994 塑料扭转刚性试验方法205 GB/T 15048-1994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试验方法206 GB/T 15560-1995 流体输送用塑料管材液压瞬时爆破和耐压试验方法207 GB/T 15596-1995 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208 GB/T 15598-1995 塑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穿孔法209 GB/T 15662-1995 导电、防静电塑料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210 GB/T 15738-1995 导电和抗静电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211 GB/T 15907-1995 橡胶、塑料软管燃烧试验方法212 GB/T 15908-1995 织物增强液压型热塑性塑料软管和软管组合件213 GB/T 15928-1995 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强塑料中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214 GB/T 16276-1996 塑料薄膜粘连性试验方法215 GB/T 16419-1996 塑料弯曲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216 GB/T 16420-1996 塑料冲击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217 GB/T 16421-1996 塑料拉伸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218 GB/T 16422.1-1996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219 GB/T 16422.2-1999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220 GB/T 16422.3-1997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221 GB/T 16422.4-1996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222 GB/T 16578-1996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试验方法裤形撕裂法223 GB/T 16778-1997 纤维增强塑料结构件失效分析一般程序224 GB/T 16779-1997 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拉-拉疲劳性能试验方法225 GB/T 17037.1-1997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226 GB/T 17037.3-2003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3部分: 小方试片227 GB/T 17037.4-2003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4部分: 模塑收缩率的测定228 GB/T 17200-1997 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弯曲试验机技术要求229 GB/T 17603-1998 光解性塑料户外暴露试验方法230 GB/T 18022-2000 声学 1~10 MHz频率范围内橡胶和塑料纵波声速与衰减系数的测量方法231 GB/T 18042-2000 热塑性塑料管材蠕变比率的试验方法232 GB/T 18252-2000 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对热塑性塑料管材长期静液压强度的测定233 GB/T 18422-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透气性的测定234 GB/T 18423-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液体壁透性测定235 GB/T 18424-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氙弧灯曝晒颜色和外观变化的测定236 GB/T 18426-200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低温弯曲试验237 GB/T 18743-2002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238 GB/T 18943-2003 多孔橡胶与塑料动态缓冲性能测定239 GB/T 18949-2003 橡胶和塑料软管动态条件下耐臭氧性能的评定240 GB/T 18950-2003 橡胶和塑料软管静态下耐紫外线性能测定241 GB/T 18964.2-2003 塑料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242 GB/T 19089-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马丁代尔法243 GB/T 19280-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快速裂纹扩展(RCP)的测定小尺寸稳态试验(S4试验)244 GB/T 19314.1-2003 小艇艇体结构和构件尺寸第1部分:材料:热固性树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基准层合板245 GB/T 19466.1-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部分:通则246 GB/T 19466.2-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247 GB/T 19466.3-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248 GB/T 19467.1-2004 塑料可比单点数据的获得和表示第1部分:模塑材料249 GB/T 19467.2-2004 塑料可比单点数据的获得和表示第2部分:长纤维增强材料250 GB/T 19471.1-2004 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偏角密封试验方法251 GB/T 19471.2-2004 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负压密封试验方法252 GB/T 19532-2004 包装材料气相防锈塑料薄膜253 GB/T 19603-2004 塑料无滴薄膜无滴性能试验方法254 GB/T 19687-2005 闭孔塑料长期热阻变化的测定实验室加速测试方法255 GB/T 19712-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PE)鞍形旁通抗冲击试验方法256 GB/T 19789-2005 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库仑计检测法257 GB/T 19806-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挤压剥离试验258 GB/T 19808-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259 GB/T 19811-2005 在定义堆肥化中试条件下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测定260 GB/T 19993-2005 冷热水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管材管件组合系统热循环试验方法261 GB/T 20022-2005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表观密度的测定262 GB/T 20024-2005 内燃机用橡胶和塑料燃油软管可燃性试验方法263 GB/T 20026-2005 橡胶和塑料软管内衬。

常见塑料的加工特性

常见塑料的加工特性

1 PS的性能PS为无定形聚合物,流动性好,吸水率低(小于00.2%),是一种易于成型加工的透明塑料。

其制品透光率达88-92%,着色力强,硬度高。

但PS制品脆性大,易产生内应力开裂,耐热性较差(60-80℃),无毒,比重1.04g\cm3左右(稍大于水)。

2 PS的工艺特点PS熔点为166℃,加工温度一般在185-215℃为宜,分解温度约为290℃,故其加工温度范围较宽。

PS料在加工前,可不用干燥,由于其MI较大、流动性好,注射压力可低些。

因PS比热低,其制作一些模具散热即能很快冷凝固化,其冷却速度比一般原料要快,开模时间可早一些。

其塑化时间和冷却时间都较短,成型周期时间会减少一些;PS制品的光泽随模温增加而越好。

HIPS1 HIPS的性能HIPS为PS的改性材料,分了中含有5-15%橡胶成份,其韧性比PS提高了四倍左右,冲击强度大大提高。

它具有PS具有成型加工、着色力强的优点。

HIPS制品为不透明性。

HIPS吸水性低,加工时可不需预先干燥。

2 HIPS的工艺特点因HIPS分子中含有5-15%的橡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流动性,注射压力和成型温度都宜高一些。

其冷却速度比PS慢,故需足够的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和冷却进间。

成型周期会比PS稍长一点,其加工温度一般在190-240℃为宜。

HIPS制件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白边”的问题,通过提高模温和锁模力、减少保压压力及时间等办法来改善,产品中夹水纹会比较明显。

AS(SAN)1 AS的性能AS为苯乙烯-丙烯睛共聚体,不易产生内应力开裂。

透明度很高,其软化温度和搞冲击强度比PS高。

2 AS的工艺特点AS的加工温度一般在200-250℃为宜。

该料易吸湿,加工前需干燥一小时以上,其流动性比PS稍差一点,故注射压力亦略高一些。

模温控制在45-75℃较好。

ABS1 ABS的性能ABS为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良好“坚、韧、钢”的综合性能。

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

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

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

你想想看啊,塑料件那可是到处都有呢!从咱日常用的小物件,到各种大机器里的零部件,哪儿都少不了它们。

那它们得满足啥条件才能算合格呢?首先啊,这质量得过硬吧!不能说咱用着用着,“咔嚓”就断了,那多闹心呀!就好比盖房子,根基得打牢了,这塑料件也得结实耐用才行。

强度得够啊!你总不能稍微碰一下就变形了吧。

就像咱人一样,得有个好身板,才能经得起折腾。

要是软趴趴的,那能顶啥用呢?尺寸精度也得有保障呀!你说要是尺寸不对,该装的地方装不进去,那不是白费力气嘛。

这就好比你穿鞋子,尺码不合适,要么挤脚,要么太松,能舒服吗?还有啊,这外观也不能太难看了吧。

虽说不能要求个个都跟艺术品似的,但起码得看着顺眼吧。

要是上面坑坑洼洼的,颜色也不均匀,那多影响心情啊。

耐热性也很重要呢!要是遇到点热就变形了,那可不行。

咱生活中有时候会接触到热的东西呀,总不能一热就完蛋了吧。

耐腐蚀性也得有啊!不能遇到点酸碱啥的就不行了,那多娇气。

咱生活的环境啥样的都有,它得能适应各种情况呀。

再说说这加工性能,得好加工吧,不然多麻烦。

就跟做饭似的,要是食材特别难处理,那做饭的人得多头疼。

你看那些质量好的塑料件,用起来顺手,看着也舒服。

就像一个靠谱的朋友,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咱买东西的时候也得多长个心眼儿,别光看外表好看就买了,得好好挑挑,看看是不是符合这些技术条件。

不然买回去不好用,那不就亏大了嘛。

总之呢,这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可不能小瞧了,它关系到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呢。

咱得重视起来,让这些塑料件更好地为咱服务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

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

Q/GAL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格兰仕标准化委员会发布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ABS塑料材料的技术要求、制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材料牌(型)号、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空调器产品户内用的注塑成型的零部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1033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B/T1034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GB/T 1040.1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 1040.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 1040.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 1040.4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GB/T163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GB/T 1633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 15596 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GB/T 7921 均匀色空间和色差公式GB/T 1843 塑料悬臂梁试验方法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3682 热塑性塑料熔融指数试验方法GB/T 9341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12672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GB/T 15585 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收缩率的测定GB/T 17037.1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Q/GAL04JS09C001-2011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进货检验Q/GAL04JS06C330—2011注塑件及装配通用技术条件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ABS塑料材料ABS树脂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综合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树脂,它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

塑料橡胶模具技术条件

塑料橡胶模具技术条件

塑料、橡胶模具技术条件(HB2198-89)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塑料、橡胶模具的零件加工和装配的技术要求以及模具的材料及材料代用、验收、包装、运输和保管的基本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橡胶模具的设计、制造及验收。

2 引用标准GB4170 塑料注射模具零件技术条件GB8846 塑料成型模具术语及定义GB1801 公差与配合尺寸至500mm孔、轴公差带与配合GB1804 公差与配合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GB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GB1239 普通圆柱螺旋弹簧GB196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HB0—84 热固性塑料模塑制品技术条件HB5888 航空辅机产品用字体和符号3 技术要求3.1 零件的加工要求3.1.1 要求镀铬的成型表面,应进行抛光、镀铬、抛光。

铬层厚度为0.005~0.01mm,铬层应均匀,不允许有积铬、腐蚀及剥落等缺陷。

3.1.2模具成型零件之间的配合,其同一配合部分各处应保持一致,如图A-1左图R与A、B一致;在未注公差处按已注明公差的配合要求,如图A-1右图R与A、B一致。

3.1.3 塑料及硬橡胶模具,成型表面未注明脱模斜度时,不允许有影响脱模的反斜度及其它缺陷。

3.1.4 模具分型面及组合件的结合面应很好贴合,局部间隙不大于0.02mm 。

3.1.5 模具成型表面的内外锐角、尖边,图样上未注明圆角时,允许有半径不大于0.3 mm 的圆角(分型面及结合面除外)。

当不允许有圆角时,应在图样上注明。

3.1.6 成型表面及构成成型表面的角度偏差,图样未注明时,其极限偏差按表A-1规定。

属配合角度时,需同时满足3.1.2条或3.1.4条规定(图A-2)。

表A-1 角度短边长度L(mm )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角度值 ±45′ ±30′ ±15′ ±7′ ±5′ 极限 偏差线性值 (mm )±0.013L±0.013L±0.013L±0.013L±0.013L3.1.7 成型表面非转接半径R 的偏差,图样未注明时,其极限偏差按表A-2规定(图A-3、 图A-4)。

塑料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塑料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塑料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塑料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塑料家具是一种新型材料的家具,它由塑料原料制成,具有轻便、易清洁、耐磨、防水等特点,并且造型也可以做得更加多样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然而,在制作塑料家具时,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条件,以下是塑料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的介绍。

1. 基础材料的选择:塑料家具的材料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原料制成。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注意,首先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不能使用死角或锐利的部分,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其次,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耐压力和抗拉强度等因素,以确保家具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 制作过程的要求:制作塑料家具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其中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合理的设计家具的布局和整体性状,以确保家具的美观和实用。

其次,制造家具的过程中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环境的处理。

接着,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家具的强度和稳定性。

最后,制作过程需要做到精巧的手工技术和专业的加工技术,确保每一个过程达到要求。

3. 安全要求:塑料家具的安全性是制作家具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为保证家具的安全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得使用过剩的材料或回收材料制作塑料家具,以确保家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对于那些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部分需要加以处理,如圆滑化处理边缘和角落等。

接着,制作公司应当测试和验证所有家具的安全性,包括承受压力和稳定性等方面,开展相关的检测和验证。

最后,需要使用环保材料制作塑料家具,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总之,制作塑料家具需要遵循一定的通用技术条件,材料的选择、制作过程的要求、以及安全要求是其中的重要考量。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加工技术和手工技术,不断优化制作流程和产品美观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注塑件通用技术条件

注塑件通用技术条件

注塑件通用技术条件(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Q/LX注塑件通用技术条件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是对Q/LX C2—2006的修订,与Q/LX C2—2006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将GB/T 1843-2008代替作废标准GB/T 1843-1996 、GB/T 1040.1-2006~GB/T 1040.4-2006代替GB/T 1040-1992、GB/T 1039-1992 等;——新增加引用标准GB/T103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度参数及其数值》及GB/T8807-1988《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将“重庆润通工业有限技术开发部”修订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塑胶分部品质技术部”;——补充第7.2.2的检查抽样规则;——增加纹路、顶白的术语和定义;——纠正标准中的错别字如“第7.3.3 ……也可同时随即多抽改为随机多抽”;——删除未使用的材料标准如“聚氯乙烯(PVC)产品”;——删除标准内光亮度要求,因白坯制件的光泽度都是烤漆后作要求;——删除制件应具有光泽,同批产品色泽应一致不允许有色差,因为喷砂、皮纹处理的目的是用亚光或隐去光泽,该条要求是矛盾的。

本标准实施的过渡要求:对于本标准实施前已经做完实验的注塑产品,对照本标准相应规定如有不符,给予6个月的过渡期。

本标准由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管理部规格管理室归口。

本标准由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塑胶分部品质技术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琼本标准审核人:程光敏本标准批准人:何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版本的历次发布情况为:——Q/LX C2—2006注塑件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注塑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塑料件要求)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塑料件要求)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JT1-9900-10-1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内饰零件的基本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开发车型的仪表板总成、中控箱总成、门板总成、立柱门槛、地毯、顶棚、搁物板、遮阳板等汽车内饰零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251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ISO 6452 橡胶、塑料、人造革——汽车内饰材料雾化特性的测定SAE J2412 汽车内饰件加速暴露实验:可控辐照度氙弧灯SJ-NW-3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测试汽车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SJ-NW-38 汽车零部件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化合物采样技术规范 SJ-NW-39 车内零部件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分析技术规范SJ-NW-51 长安车内零部件散发性有害物质技术要求3 要求3.1 除非另外规定,否则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与技术文件制造。

3.2 外观要求:所有零件外观应与经确认后的样品一致。

1)产品外观面不允许有裂纹、变形、银纹、波纹、烧焦、飞边、毛刺、气泡、浇口痕迹、顶杆印痕、熔接痕和收缩痕等不可接受表面缺陷。

2)喷涂或镀铬的产品,表面涂层或镀层均匀一致、色泽均匀,外观表面不允许有目视可见的麻点、起泡、漏镀、变色、脱落及其他不可接受缺陷。

3)产品主要外观表面上的分模线应小于0.1mm;非主视外观面分模线的痕迹小于0.2mm。

且必须经过长安公司技术部门的认可。

4)零件表面的颜色和花纹应与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色板或样品一致。

皮纹要清晰、色泽均匀,皮纹类型、纹理方向、纹理深度以及皮纹范围应与长安公司所要求的一致,由于因脱模方向引起的非主要表面皮纹深度变化要均匀,不允许出现皮纹拉伤。

3.3 性能要求序号试验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3.3.1 阻燃性满足GB 8410的要求4.13.3.2 耐辐照高温性(仅针对仪表板上本体、搁物板及安装于仪表板、搁物板水平表面上的零件,要求与仪表板一起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产品不得出现可见颜色或光泽变化、裂纹、难闻气味、分层、起泡、收缩、翘曲变形、增塑剂析出、皱褶、卷边等缺陷及其他任何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

节水灌溉用塑料管材和管件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节水灌溉用塑料管材和管件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ICS83.140.30G33团体标准T/CWEC XXX-XXXX节水灌溉用塑料管材和管件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Plastics pipes and fittings used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basic parameters andtechnical requirements(征求意见稿)2018.11.2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与适用范围有关的术语 (2)3.2 与几何尺寸有关的术语 (2)3.3 与塑料管材、管件类型有关的术语 (3)3.4 与原材料有关的术语 (4)3.5 与产品性能有关的术语 (4)4 材料 (5)5 管材分类及技术条件 (6)5.1 管材分类 (6)5.2 管材技术条件 (11)6 管件分类及技术条件 (13)6.1 管件分类 (13)6.2 技术条件 (16)7 检验规则 (17)7.1 组批 (17)7.2 出厂检验 (17)7.4 判定规则 (18)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8)8.1 标志 (18)8.2 包装 (19)8.3 运输 (19)8.4 贮存 (19)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节水灌溉用塑料管材和管件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成型的灌溉用管材(以下简称管材)和配套管件的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喷灌和滴灌等工程的输配水管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塑料件要求)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塑料件要求)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JT1-9900-10-1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内饰零件的基本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开发车型的仪表板总成、中控箱总成、门板总成、立柱门槛、地毯、顶棚、搁物板、遮阳板等汽车内饰零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251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ISO 6452 橡胶、塑料、人造革——汽车内饰材料雾化特性的测定SAE J2412 汽车内饰件加速暴露实验:可控辐照度氙弧灯SJ-NW-3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测试汽车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SJ-NW-38 汽车零部件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化合物采样技术规范 SJ-NW-39 车内零部件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分析技术规范SJ-NW-51 长安车内零部件散发性有害物质技术要求3 要求3.1 除非另外规定,否则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与技术文件制造。

3.2 外观要求:所有零件外观应与经确认后的样品一致。

1)产品外观面不允许有裂纹、变形、银纹、波纹、烧焦、飞边、毛刺、气泡、浇口痕迹、顶杆印痕、熔接痕和收缩痕等不可接受表面缺陷。

2)喷涂或镀铬的产品,表面涂层或镀层均匀一致、色泽均匀,外观表面不允许有目视可见的麻点、起泡、漏镀、变色、脱落及其他不可接受缺陷。

3)产品主要外观表面上的分模线应小于0.1mm;非主视外观面分模线的痕迹小于0.2mm。

且必须经过长安公司技术部门的认可。

4)零件表面的颜色和花纹应与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色板或样品一致。

皮纹要清晰、色泽均匀,皮纹类型、纹理方向、纹理深度以及皮纹范围应与长安公司所要求的一致,由于因脱模方向引起的非主要表面皮纹深度变化要均匀,不允许出现皮纹拉伤。

3.3 性能要求序号试验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3.3.1 阻燃性满足GB 8410的要求4.13.3.2 耐辐照高温性(仅针对仪表板上本体、搁物板及安装于仪表板、搁物板水平表面上的零件,要求与仪表板一起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产品不得出现可见颜色或光泽变化、裂纹、难闻气味、分层、起泡、收缩、翘曲变形、增塑剂析出、皱褶、卷边等缺陷及其他任何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

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

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Q/GAL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格兰仕标准化委员会发布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ABS塑料材料的技术要求、制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材料牌(型)号、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空调器产品户内用的注塑成型的零部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1033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B/T1034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GB/T 1040.1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 1040.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 1040.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 1040.4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GB/T163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GB/T 1633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 15596 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GB/T 7921 均匀色空间和色差公式GB/T 1843 塑料悬臂梁试验方法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3682 热塑性塑料熔融指数试验方法GB/T 9341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12672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GB/T 15585 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收缩率的测定GB/T 17037.1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Q/GAL04JS09C001-2011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进货检验Q/GAL04JS06C330—2011注塑件及装配通用技术条件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塑料件技术要求

塑料件技术要求

塑料件技术要求一、法规要求(强制标准检验要求)●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必须满足我国现行的法规要求(强制标准要求),其要求如下: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1152-1999 《汽车内部突出物》●供应商的零部件应符合有关法规要求,并确保获得认证证书或合格的检验报告,以使整车通过认证或检验合格。

●在进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时,供应商必须提供认证证书或合格的检验报告。

二、产品要求3.1 概要外观要求:皮纹、颜色要求应符合色卡并得到造型工程师的认可。

本SOR上的所有零件均要求注塑成型,色母调色,非喷涂件。

3.2 统一性要求◆各零件的卡扣调拨装配,由装饰板供应商装配。

3.3 材料3.4 装饰、外观、灯光、颜色的要求[1]外观颜色、皮纹按色板。

[2]表面不得有变形、缩痕、毛刺现象、不得出现毛边,颜色均匀一致, 符合色卡要求。

[3]装配后的总成不允许有间隙、锋角,断差和部件间的不匹配现象发生。

3.5 噪音与异响除图样和技术规范参数的要求外,零部件在进行整车试验时,不得发生(任何)异响。

供应商应记录在试验中所发生的问题,并负责解决。

四、技术条件五、表面处理工艺性能要求如下:六、质量要求质量目标:供应商必须满足向东风柳汽所做的质量承诺,即对每种发往东风柳汽的零件必须保证0公里累积故障率为20 PPM,3MIS故障率为0 PPM,12MIS 故障率为0 PPM。

说明:1、零公里累积故障率PPM:指从产品交付到我司开始到整车入销售库之前(含进货检验、制程),在我司各个环节发现并退回的不良品(含批量退货)与零部件总交货数量的比率。

2、3/12MIS故障率PPM:指从整车交付到终端客户开始使用3/12个月内所发生的故障件数量与零部件3/12个月内总交货数量的比率。

ABS材料零件技术条件

ABS材料零件技术条件

ABS材料零件技术条件ABS材料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医疗器械等领域。

在制作ABS材料零件时,需要满足一些技术条件才能确保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一、注塑工艺条件1.温度控制:注塑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料筒、模具和熔融物料的温度,一般温度控制在180-230℃之间。

2.注射速度:注塑机注射速度过快会产生冲破和毛刺等缺陷,注射速度过慢会导致零件表面不光滑,所以需要通过调整注射速度来控制。

3.压力控制:注塑过程需要施加适当的压力以充分填充模具腔道,太大的压力会导致零件变形,太小的压力则会出现不充分填充的问题。

4.回冷时间:注塑完成后,需要给零件足够的时间来冷却和固化,以保证零件的尺寸稳定性和物理性能。

二、模具设计要求1.出模力:ABS材料具有较高的收缩率,所以模具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零件的收缩,确保容易脱模。

2.模具气道:在模具设计中加入合适的气道,避免模具内部产生气泡,影响零件的外观质量。

3.模具表面处理:模具表面需要光滑平整,以确保零件的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4.塑料流道:模具的塑料流道要设计合理,确保熔融物料能均匀流入模具腔道,避免产生熔接痕、气泡等缺陷。

三、零件设计要求1.壁厚设计:ABS材料的壁厚设计要充分考虑零件的结构和功能要求,避免壁厚过薄或过厚导致零件变形、开裂等问题。

2.强度要求:根据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学载荷,合理设计零件的结构和加强筋,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度。

3.表面处理:ABS材料零件通常需要表面处理,如喷漆、电镀等,以增加零件的外观质量和耐用性。

4.接口尺寸:与其他零件的接口尺寸要设计合理,确保零件能够正常组装和使用。

综上所述,ABS材料零件的制作需要满足一系列技术条件,包括注塑工艺条件、模具设计要求和零件设计要求等。

只有充分考虑这些条件,才能保证ABS材料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塑料件技术要求

塑料件技术要求

塑料件技术要求1、表面应光洁无损、色泽均匀,无明显凹痕、飞边、银丝、熔接痕等缺陷。

2、机械强度应符合GB3883.1-2000第20条所规定的要求。

3、制件需消除残余应力及稳定尺寸。

(针对增强尼龙)4、制件应有足够的耐应力开裂性,用四氯化碳溶液浸泡1分钟,无开裂。

(针对聚碳酸酯)5、与其它相配合零件,配合处外形段差≤A。

(A值根据不同产品部位决定)6、未注圆角R0.5-1.5,未注壁厚为2.0-3.0。

7、未注脱模斜度0.5-1.50;?8、未注公差尺寸的允许偏差按GB/T14486-93-MT5。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br>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br>3.未注圆角为R0.5。

<br>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br>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塑料件技术要求一、法规要求(强制标准检验要求)z 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必须满足我国现行的法规要求(强制标准要求),其要求如下: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1152-1999 《汽车内部突出物》z 供应商的零部件应符合有关法规要求,并确保获得认证证书或合格的检验报告,以使整车通过认证或检验合格。

z 在进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时,供应商必须提供认证证书或合格的检验报告。

二、产品要求3.1 概要外观要求:皮纹、颜色要求应符合色卡并得到造型工程师的认可。

本SOR上的所有零件均要求注塑成型,色母调色,非喷涂件。

3.2 统一性要求◆各零件的卡扣调拨装配,由装饰板供应商装配。

3.3 材料3.3.1改性PP 项目单位性能指标检验方法灰份% 10±2 GB9345-88 洛氏硬度R >95 GB/T9342-1988 密度±0.02 GB1033-1996 拉伸强度Mpa ≥断裂伸长率% ≥弯曲强23±1℃ Mpa ≥30 GB/T9341-2000 度80±1℃≥6 GB/T9341-2000 弯曲模量(22℃)≥热变形温度℃>(侧放)缺口冲23℃ KJ/m >15 GB/T1843-96 击强度-30℃>3 GB/T1843-96 熔融指数(200℃,5Kg)20 GB3682-833.3.2 ABS项目密度单位3性能指标检验方法g/cm拉伸强度≧21断裂伸长率≧40弯曲强度≧40弯曲模量(22℃)≧2400热变形温度(HDT)缺口冲击强度23℃ -30℃℃ KJ/m2KJ/m2﹥﹥15 ﹥3GB/T1843-96 GB/T1843-96洛氏硬度﹥3.4 装饰、外观、灯光、颜色的要求[1] 外观颜色、皮纹按色板。

塑料件涂装标准

塑料件涂装标准
与中涂漆配套
0级
12
遮盖力
干膜厚度
浅色≤30µm,中色≤25µm,深色≤30µm
13
杯突试验
复合涂层
深度≥2.5mm,不允许漆膜破坏
14
过烘烤
160℃/30min
不允许肉眼可见颜色变化,光泽允许减少≤5%
15
重涂性
不允许肉眼可见颜色变化,外观无异常,光泽允许减少≤5%,附着力无变化
16
耐酸性
0.1N硫酸20℃/24hr
15
过烘烤
160℃/30min
不允许肉眼可见颜色变化,光泽允许减少≤5%
16
重涂性
不允许肉眼可见颜色变化,外观无异常,光泽允许减少≤5%,附着力无变化
17
耐酸性
0.1N硫酸20℃/24hr
外观无变化,附着力允许下降一级
18
耐碱性
0.1NNaOH55℃/4hr
外观无变化,附着力允许下降一级
19
耐机油性
不允许漆膜有起泡、斑点、开裂、粉化等。抛光前光泽允许减少≤10%,抛光后(漆膜最大失去≤1µm)光泽允许减少≤5%,色差△E≤1.0。附着力允许下降一级。
27
大气自然曝晒试验
海南曝晒场24个月
不允许漆膜有起泡、斑点、开裂、粉化等。抛光前光泽允许减少≤10%,抛光后(漆膜最大失去≤1µm)光泽允许减少≤10%,色差△E≤1.0。
目测与标准色板无明显色差
8
光泽
60度角
70~90
9
硬度
K摆
0.5~0.6
10
附着力(划格法)
与底漆配套
0级
11
杯突实验
与底漆配套
深度≥6mm,不允许漆膜破坏

CVTC 52020-2012 外饰塑料件技术要求

CVTC 52020-2012 外饰塑料件技术要求

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企业标准CVTC 52020-2012外饰塑料件技术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exterior plastic parts2012-12-30发布 2012-12-30实施 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CVTC 52020-2012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车身及造型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车身及造型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宁贵欣CVTC 52020-2012外饰塑料件技术要求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时间经验。

本标准并没有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外饰塑料零件的试验准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以及在图纸及文件中的表示。

本标准适用于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开发设计的车辆上所用的外饰塑料零件。

注:汽车外饰塑料零件包括外饰总成件或者各种金属件、装饰件或者功能件中的塑料子零件以及塑料组成部分。

对于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喷漆、电镀等)塑料零件不需要进行本标准中所有试验。

各种表面处理的技术要求参见相关的表面处理标准。

本标准不能替代法律法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STM D523 镜面光泽度试验方法ISO 4892-1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晒方法ISO 4892-2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晒方法ISO 7724-1 色漆和清漆颜色测量方法SAE J1545 外饰件颜色测量方法SAE J2527 汽车外饰材料加速老化试验方法3试验准备3.1 试验设备3.1.1 设备标定所有的试验设备应该能够正常工作并在标定的有效期内。

DIN16901(中文版)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和检验条件,清晰中字。

DIN16901(中文版)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和检验条件,清晰中字。

材料代号 模塑材料
PDAP PE PESU PSU PETP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聚乙烯(无填料) 聚醚砜 聚砜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定形)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结晶)
PMMA POM
PP
PP/EPDM PPO PPS PS PVC-U PVC-P SAN SB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填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醛(无填料)模塑件<150mm 聚甲醛(无填料)模塑件≥150mm 聚甲醛(填料) 聚丙烯(无填料) 聚丙烯(玻纤、滑石粉、石棉增强) 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无填料) 聚苯醚 聚苯硫醚 聚苯乙烯 未增塑聚氯乙烯 增塑聚氯乙烯 丙烯晴/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PP/PE 共混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
建议对检测工具进行与模塑件相同的后处模塑材料参考标准一般公差系列1系列2ep环氧树脂130120110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6778part1140130120无机填料type11512131351391516130120110pf酚醛树脂有机填料type3053131531932515155195252971747583847708part2140130120有机填料type131131515015215271531541801811815140130120无机填料type155156158130120110ufmf脲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有机无机填料type1571821837708part3140130120up不饱和聚酯树脂type80180280380416911130120110up不饱和聚酯树脂垫type830830583183158328325833833516913part3140130120冷塑法成型type2122147708part4140130120asa丙烯酸苯乙烯丙烯晴共聚物130120110abs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无填料16772part130120110ca乙酸纤维素7742part1140130120cab醋酸丁酸纤维素7742part1140130120cap醋酸丙酸纤维素140130120cp丙酸纤维素140130120pa尼龙无定形包含不包含填料130120110pa6尼龙6无填料140130120pa66尼龙66无填料140130120pa610尼龙610无填料140130120pa11尼龙11无填料140130120pa12尼龙12无填料140130120玻纤增强pa6666101112130120110pb聚丁二烯160150140无填料140130120pbt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有填料130120110pc聚碳酸酯包含不包含填料7744part130120110因pa为未增强部分结晶的热塑性材料当其壁厚超过4mm时可以选用更高等级的公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塑料件技术条件
凯通卫浴注塑件技术标准
1.目的:
为了使本公司注塑件的测试检验、材质选择能有本可依特制定此标准。

2.范围:
本标准制定了塑胶件的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测规则,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注塑件。

3.定义: 暂无
4.引用标准:SJ1372-78 (模塑件尺寸公差标准)
5.技术要求
5.1外观
5.1.1塑胶表面不能有刮伤,油污,黑点,夹色,流纹,顶白,拉白,缩水,变形,
毛边,缺料,裂痕,色差等不良现象。

5.1.2塑料电镀不允许镀层不均匀、尘埃颗粒、起泡、麻点、镀层脱落、污迹、局部
发黄、暗斑、亮度等不良现象。

5.2 注塑件尺寸稳定条件
产品注成型后应放置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下24小时, PA(尼龙)在水中浸泡24小时充分吸水后,再做检验。

5.3注塑件的检验公差
影响塑胶尺寸公差的因素及其复杂,给合理确定塑胶件公差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
借助于SJ1372-78尺寸公差标准,作为确定其尺寸精度等级的依据。

先由下表1中
根据塑胶件材料类别选择适宜的精度等级,再由表2中查出其名义尺寸的公差值。

表1 塑胶件精度等级的选用
精度等级类别塑胶名称危险严重轻微
丙烯腈/丁二烯/笨乙烯 ABS
1 3 4 5 30%玻纤增强塑胶
尼龙6、尼龙66 聚氯乙烯(硬) 2 4 5 6 PA6、 PA66 RPVC
聚甲醛聚丙烯聚乙烯(高密度)
3 5 6 7 POM PP 高密度PE
聚氯乙烯(软) 聚乙烯(高密度)
4 6 7 8 SPVC 低密度PE
- 1 -
表2 公差数值表
精度等级
1 2 3 4 5 6 7 8 公差尺寸
公差数值
小于3mm 0.04 0.06 0.08 0.12 0.16 0.24 0.32 0.42 3~6 0.05 0.07 0.08 0.14 0.18 0.28 0.36 0.56 6~10 0.06 0.08 0.10 0.16 0.20 0.32 0.40 0.64 10~14 0.07 0.09 0.12 0.18 0.22 0.36 0.44 0.72 14~18 0.08 0.10 0.12 0.20 0.24 0.40 0.48 0.30 18~24 0.09 0.11 0.14 0.22 0.28 0.44 0.56 0.82 24~30 0.10 0.12 0.16 0.24 0.32 0.48 0.64 0.94 30~40 0.11 0.13 0.18 0.26 0.36 0.52 0.72 1.00 40~50 0.12 0.14 0.20 0.28 0.40 0.56 0.80 1.20 50~60 0.13
0.16 0.22 0.32 0.46 0.64 0.92 1.40 65~80 0.14 0.18 0.24 0.38 0.52 0.76
1.04 1.60 80~100 0.15 0.22 0.30 0.44 0.60 0.88 1.20 1.80
6.常用塑胶材质的区别:(燃烧法)
料别燃烧易/难火焰颜色燃烧情况燃烧时气味
上端黄色 PP 容易边烧边滴石油味下端蓝色
熔融滴落上端黄色 PA 慢慢燃烧表面起泡羊毛/指甲气味下端蓝色拉丝ABS 容易暗黄色冒烟软状特别之气味
上端黄色 PE 容易边烧边滴石蜡燃烧气味下端蓝色
熔融滴落 POM 容易紫色强烈刺鼻味表面起泡
- 2 -
7.常用注塑材料属性及用途
名称比重收缩率主要成形特性使用性能用途
流动性好,冷却速度快, 耐腐蚀性,不受湿度
聚丙烯成形收缩率大易发生影响,耐高温,低温变 0.85~0.92 ~2.5 1.0垫片(PP) 缩孔,变形,凹痕;壁厚应脆,不耐磨。

均匀,避免缺口,尖角,以防应力集中。

吸湿性强,要求表面光综合性能较好,力学强
泽的塑件应要求长时间度高,尺寸稳定,耐化 1.01~1.08 ~0.6 0.4苯乙烯
装饰件预热干燥,加工困难,宜学性,可作双色成形 (ABS) 取高料温,模温;成形时表面电镀处理效果好。

表面易发白,脱模斜度宜取出2度以上。

成形收缩率范围大,收缩坚韧,耐磨,耐疲劳,
率大,易发生缩孔,变形, 耐水,但吸水大;PA6
凹痕。

较易吸湿,成形前弹性好,冲击强度高, 1.12~1.16 0.3~1.5 聚酰胺连接件应预热干燥,并应防止再吸水性较大,PA66耐 (PA) 吸湿,吸湿后易出现气泡磨好,强度高。

银丝等,高精度件应经
调湿处理,处理后会发
生尺寸胀大。

熔融范围小,凝固速度速缩合性能良好,强度,
成形收缩范围大,收缩大刚度高,抗冲击,疲劳
聚甲醛磨差系数低,弹性高,浅蠕变性能好,减摩耐磨 1.41~1.43 1.5~2.5 齿轮 (POM) 侧凹槽可强迫脱模,易产性能好,吸水小,尺寸生折皱,熔接痕,缩孔稳定性好。

但热稳定性
,凹孔。

差。

常温下具有硫化橡胶的特环保无毒安全,硬度范
质(弹性),高温下可以塑围宽广,压缩变形及永
化变形,可用一般塑胶注久变形小,卓越的抗动 TPR 0.86~0.91 1.02-1.01 挡块塑机加工成形,无需硫化,态疲劳性能 , 很高的抗废料可循环再用,产品具撕裂强度, 触感优异柔
备防滑功能,产品抗衝击软。

能力好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包装袋上应印有商标、产品名称、产品牌号批号、净重、生产厂名、按公司颜色要求标明颜色。

8.2包装
为了方便运输,防止刮花,碰伤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1.一般注塑件尺寸长宽高任一边在30mm以上的注塑件应排列整齐的装入纸箱内或(其它具有相同包装效果的包装容器),层与层之间应使用三层牛卡隔开;尺寸在30mm以下的注塑件可以使用PE 袋或(其它包装容器)若干数量装在一起。

2.表面电镀处理的注塑件须用无纺布/油纸或(其它柔软的材料)包裹好后再按照一般注塑件要求整齐的装入纸箱内。

包装袋应能防尘、防潮,每袋净重不超过25kg,包装袋的封口应保证在运输,贮存时产品不被污染。

- 3 -
8.3运输
运输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或雨淋,不得与沙土、金属、煤、玻璃等混合袋运,更不可与易燃品混袋,敞车运输必须盖上篷布,车厢内要清洁、干燥。

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使用铁钩等锐利工具,切勿抛掷。

8.4 贮存
理论上要求零库存,库存应至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室温条件下贮存,一般温度在23??2?,存放时间为1年。

仓库内应有良好的消防设施,应保持清洁,防止阳光直接照射,不得在露天堆放,勿与易燃品和腐蚀性物品放置在一起,应远离火源。

当下批生产需要使用时,品检应在采购同批产品零部件时按照上面所述对其进行检验。

9.注塑件检验标准
需要重点检验的尺寸,必须在设计图纸上“ AQL” 一栏中标明。

若图纸无特别说明,注塑
件按此技术要求检验,若不作尺寸检验,以所签封样样板为准,未注尺寸公差按前述公
差标准检验。

NO. 项目检查标准方法备注
成型24小时后检验;PA依图纸要求、样品游标卡尺、 1 尺寸需在水中浸泡24小时充公差依据上5.3条卷尺分吸水后再做检验。

符合清单图纸要求 2 材质火烧法目视、嗅觉依据上6条检验
在自然光或30W以上日3 外观依上5.1条检验/样品目视光灯下距离产品
30cm处
同一产品,同一型
4 颜色依客人要求/ 色卡/样品目视号,颜色保持一致,
(客人特殊要求除外)
功能或无过松、过紧、不能装标准实物目视、配合间隙0.1mm5 装配入等
现象/产品配合要求实际装配以下/产品功能配合求
参考文献
1.《塑胶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6
2.唐志玉,主编,《塑胶制品设计师指南》.—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3.上海材料研究所,成都科技大学,模塑制品尺寸公差.国家标准编制说明.1990
-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