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对中国的影响》
传播学在中国的一些观察
方汉 奇
中国人 民 大 学 新 闻学 院教 授
复 旦 大 学 新 闻学 院教 授
北 京广 播 学 院 教 授
、
宁树 藩
朱光 烈
李 少南
李
彬
香 港 中文 大 学新 闻与 传 播学 院教 授 院 长
清 华大 学 传 播 系 副 教授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新 闻与 传播 研究 所 研 究 员
”
,
,
。
“
传播学 本土 化 或 中国
”
“
① ②
:
: : 明安香 《传 播 学 的 历 史 现 状 与 未 来 》 见袁 军 龙 耘 韩 运 荣 ( 编 ) 《传 . 学 在
, , ,
、
、
、
: 中 国 传 播学 者 访 谈 ) 北 京广 播 学院 出版 社 :
1 99 2
,
年版 第
、
,
2
页
、
。
陈 力丹 《对传 播 学 研 究 的 几 点 意 见》 见 袁 军 龙 耘 韩 运 荣 ( 编 ) 《传 播 学 在
:
,
,
1997
年版 第
,
1
页
。
②
226
: 朱 传誉 《 中 国新 闻事 业 研 究 论 集 ) 台沟 商 务 印 书馆 ( 台 北 )
,
,
198
年版
,
22 4 S
一
。
-
页
。
③
.
W
压哪 n a
,
y
a
k
e
《记 )
.
.
C 劝m m 侧 画 a C 石0
0
T h 的口 : T
试论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
试论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3)二、对晚清政治思想的影响 (5)(一)以制度更新为取向的政治认知的深化 (5)(二)政治理想的更替与兴衰 (7)三、西方文化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影响 (7)(一)洋务运动的失败:只学习技术是不行的 (7)(二)对早期维新派的影响:向往共和 (8)(三)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民主政治的初步实践 (8)(四)对清政府的立宪影响:大势所趋 (9)结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0)内容摘要甲午战争后至戊戌维新运动时期,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以维新派为代表的众多有识之士,是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的倡导者。
他们当时充分运用了报纸、学堂和学会等新型传播媒介,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新学,致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与观念在中国得到了传播。
这种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摒弃了学习初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局限,而开始推崇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并最终影响了中国晚清的政局。
关键词:西方文化政治思想``试论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传统社会。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被迫从封闭走向开放,而西学东渐则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
大量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促动国人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
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要学习西方,就必须了解西方,传播西学。
从整体上来说,西学东渐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明末清初年间,主要以传教士来华传播西方科学著作为主;第二阶段则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到五四运动。
而在第二阶段中,以甲午战争后,康梁维新派的倡导掀起的传播西学的热潮声势最大,影响最广,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高潮兴起的重要标志。
传播学在中国的机遇与危机
“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第一次传播学“高峰会议”近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广播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从事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专家学者,围绕传播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研讨,从而使人既看到传播学所遭逢的千载良机,也发现了它所面临的潜在危机。
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传播学在我国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渐生成并日益壮大的。1978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最早开展了传播学的研究与教学,从此传播学便如星星之火播扬开来。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持召开的首次传播学座谈会,则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登台。这次会议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成果就是确立了我们对传播学的基本态度,即后来广为流传的十六字方针——“系统了解,研究分析,批判吸收,自主创造”。
就此而言,以学科建设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可以说“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召开的正确的会议”。论坛期间,各位传播学专家针对国际化还是本土化,多元化还是规范化,面向新闻界还是“打出新闻界”等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展现了传播学研究的活跃态势,同时也显露了传播学面临的困惑局面。正如会下一位代表所说,没想到传播学在中国还有这么多糊涂帐。
传播学的意义和作用作文
传播学的意义和作用作文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传播学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和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玩意儿。
传播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信息咋传播、为啥能传播以及传播后有啥效果的学问。
那它到底有啥意义和作用呢?首先啊,传播学能让咱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想象一下,每天咱们接收到那么多的消息,新闻、广告、朋友圈的分享等等。
传播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解码器,能帮咱们搞清楚这些信息是咋来的,为啥会传到咱们这儿,是想让咱们干啥。
比如说,为啥有些广告能让咱们忍不住想买东西,而有些咱们看一眼就忘?搞懂了传播学,咱们就不会轻易被各种信息牵着鼻子走,能有自己的判断,多牛啊!其次呢,传播学对个人发展那也是相当重要。
要是你想成为社交达人,传播学能教你怎么说话、怎么表达才能让别人更容易接受和喜欢。
比如说,知道啥时候该幽默,啥时候该严肃,怎么讲故事才能吸引人。
这在职场、恋爱、交友中可都是超级实用的技能,能让你在人群中闪闪发光,魅力值爆表!再者,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传播学就是赚钱和成功的法宝。
一个好的营销传播策略能让产品大卖,让品牌深入人心。
就像那些我们都熟知的大品牌,不就是靠着厉害的传播手段,让咱们心甘情愿地为它们买单嘛。
而且,组织内部的沟通传播也很重要,信息传达得清晰准确,大家干活才有劲,效率才高。
还有啊,传播学在社会层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政府通过传播可以向民众传达政策,引导公众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危机的时候,有效的传播能避免恐慌,稳定人心。
传播学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隐形魔法棒,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
它让信息传递更高效,让人与人的交流更顺畅,让社会运转更有序。
所以啊,别小看传播学,它的意义和作用可大着呢!咱们都得好好学一学,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游刃有余,活得更明白、更精彩!怎么样,现在是不是觉得传播学挺有意思的啦?。
斯图亚特-霍尔的传播学理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一
2 O 世 纪 四五 十年代兴 起于美 国的实证主义 流派 ,代 表人物 有拉斯 韦尔 、施拉姆 、拉扎斯菲 尔德 等。拉斯韦尔在 《 传播 的结构和功能 》一文中提 出了著名的 “ 5 w ”传播模 式 , 即谁 、 条是 由 法兰 克福 学派所开创的批判范式 ,强 调对 传媒进行意识形态 效果批评 。在霍 尔之前 , 英 国的文化研究 学派尽管不认 同这
仅对欧洲大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更是对欧洲大陆以外的文
学派对 于媒体社会 功能的一 味贬 低 ,但却继承 了这一学派 的意识形态批评路径 。 研究霍尔就不得不提到霍尔在媒介 文化研究创立的编码 / 解码模式。霍尔以广播为例来说明” 信息来 源” 和“ 接 收者 ”
一
化同样具有参照意义。文章以斯图亚特 ・ 霍尔的文化理论研 究为出发点 , 试 图探究我国媒体在意识形态化过程 中的功能 与作用。对正确处理主导文化与新闻传播大众文化之间的关 系 ,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微妙且复杂 的关
者 ,把其看成是 国家权力机构 的传播工具 ,受众者缺少 自主
权和话语权 。霍尔打破传统媒介研究 的思维模式 , 将信 息传 播分成 四个环 节 : 生产 、流通、分配 / 消费和再生产 ,这 四 个环节概括 了信息传播 的循环过程 ,彼此 既联 系又保持 独立 性 ,同时提 出信息在传播过程 中重要 的不仅仅是传播 主体 的 目的和传播 内容 ,技术 、物质 工具也在 制约着信 息的传播 , 传播过程并不是简单 的主客体对 立意 义上直线性 ,具有 间接 性 。传播过程还要考虑传播者 和受众 者双 方的社会关 系 、差
传播学在新时代的作用
传播学在新时代的作用
传播学在新时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信息传递与传播:传播学致力于研究和理解信息的传递与传播过程,这在新时代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并促进了知识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
2. 应对信息过载和误导问题:在信息时代,信息过载和信息误导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传播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本质和传播过程,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3. 提升信息传播技能和策略:传播学研究不同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信息传播的技能和策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效果。
4.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在新时代,全球化进程加速,跨文化交流成为一种必要。
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特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5. 推动传媒行业创新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转型,传媒行业正面临巨大的变革。
传播学的研究可以为传媒行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推动其创新发展。
6. 维护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新时代,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为国家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维护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总之,传播学在新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传播学的意义和作用
传播学的意义和作用
传播学啊,就是一门研究咱们怎么聊天、怎么通过各种媒介比如电视、网络传递消息,还有这些交流背后门道的学问。
它的重要性嘛,可以说影响到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人与人更合拍:它像一座桥,帮助我们理解为啥有时候跟人说话会“鸡同鸭讲”,找到解决沟通难题的办法,让大家心贴心,减少误会,社会自然就更和谐了。
给媒体和政策制定者当参谋:现在的新闻啊、广告啊,满天飞,传播学就像个智囊团,告诉他们怎么做才能真正说到大家心坎里,怎样不误导群众,让信息传播更负责任。
推动社会前进的推手:它不光研究信息怎么流动,还研究信息怎么改变我们的想法和价值观,帮着弱者发声,推动社会朝着更公正、更开放的方向发展。
提升大众的“火眼金睛”:教咱们怎么辨别真假新闻,不上当受骗,做个聪明的信息消费者,这样社会上的谣言和假消息自然就少了。
紧跟时代潮流的探索者:网络、手机这些新玩意儿怎么改变我们交流的方式,传播学都在研究,还帮着开发新技术,让信息传播更快、更广。
搭建文化的桥梁:在全球村里混,传播学帮我们学习怎么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好好聊天,增进相互理解,让世界多姿多彩,少些文化碰撞。
总的来说,传播学就像是咱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秘籍”,它不仅让咱们说话更有艺术,还帮着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让世界变得既小又亲近。
传播学对语文的影响
传播学对语文的影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着我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对语文这一基础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播学为语文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素材。
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往往局限于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和范文。
然而,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信息,从新闻报道到社交媒体的短文,从影视评论到网络小说。
这些丰富多样的内容成为了语文学习的新素材,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比如,新闻报道要求语言准确、简洁、客观,这有助于我们培养精炼表达和准确传递信息的能力;社交媒体上的短文则充满了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表达,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影视评论则需要我们运用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和文字组织能力。
传播学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过去,语文教学主要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传播学的理念和方法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展示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比如在讲解古诗词时,配上相关的音乐和画面,能让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了传播学的启发。
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像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一样,相互交流、分享观点,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传播学改变了语文的评价标准。
在传统的语文评价中,语法正确、词汇丰富、书写规范等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对于语文能力的评价标准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如今,除了传统的书面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跨媒体表达能力等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个能够在公开场合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在当今社会更具有竞争力。
传播媒体对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是怎样的?
传播媒体对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是怎样的?传播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新闻、广告还是娱乐,都会影响人类的思想和文化。
而对于这些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呢?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传播媒体对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一、传播媒体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影响随着传媒的不断发展,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媒的传播,例如,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很多人可能从未亲自接触过,但是通过传媒的介绍并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
同时,传媒也能推广新文化,把新思想、新生活方式和新价值观带给观众,从而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内涵。
但是,一些媒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会进行大量夸张渲染和断章取义等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人们对文化信息产生误解。
二、传播媒体对思想的引导和塑造的影响传播媒体不断传递着大众所需的信息,并且对于这些信息进行着选择。
传播媒体的选择过程中,其实也会给人们一些方向性的引导,往往会通过各种规范和标准降低大众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们在受到传媒引导时,也会选择性地接受一些消息,对于自身的观点和想法进行调整。
因此,传播媒体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更加强烈的影响。
三、传播媒体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传播媒体是社会知识的主要传递渠道,其快速传播能力能迅速将社会热点变成公共话题。
随着全球社会的快速变化,大众所接受的社会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在传播媒体中,一些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宣传和传达成了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传播媒体的作用,人们意识到了尊重不同性别、种族、宗教、文化背景的社会价值观。
不过,传播媒体也可能会存在误导,使大众对于社会价值观出现偏差。
综述上述,传播媒体在影响人类思想和文化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人们的思想进行引导和塑造,以及对于社会价值观进行传递,传播媒体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传播媒体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小心审慎的对待。
传播学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意义何在
传播学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意义何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播变得愈发重要。
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学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首先,传播学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通过对传播过程、传播模式、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传播学让我们了解到信息是如何从传播者传递到受众,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我们可以运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明确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了解受众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优化传播内容,以提高传播效果。
其次,传播学有助于拓展民族文化传播的渠道。
过去,民族文化的传播往往局限于传统的方式,如口口相传、节日庆典、民俗活动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播学促使民族文化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
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通过这些渠道,民族文化能够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比如,通过短视频平台,一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歌舞、手工艺品制作过程能够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大众,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再者,传播学能够增强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民族文化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引导舆论,将民族文化置于公众关注的焦点。
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传播活动,制造话题,引发讨论,使民族文化成为社会热点,从而增强其影响力。
比如,一些关于民族文化的热门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能够引发公众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思考和探讨,提高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此外,传播学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过程中的反馈机制能够让我们及时了解受众对民族文化的看法和需求,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创新提供依据。
传播学方面的一些社会效益及道理
传播学方面的一些社会效益及道理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效果。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学的社会效益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传播学的社会效益及相关道理。
传播学的社会效益在于促进了信息流通和知识传播。
传播学研究了信息的传递、接收和解释过程,通过各种媒介和传播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广大的受众。
无论是新闻报道、广告宣传还是学术研究成果,都能够通过传播学的研究和实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
这不仅促进了信息的流通,还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为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提供了基础。
传播学的社会效益表现在促进了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
传播学研究了人们之间的意见、观点和价值观传递的过程,通过各种媒介和传播方式,人们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
这有助于加深人们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多样性。
无论是通过新闻报道了解他人的生活,还是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个人的见解,传播学都在推动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交流。
第三,传播学的社会效益还体现在促进了社会参与和公民意识的提升。
传播学研究了媒介对公众参与和社会动员的影响,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人们可以了解社会问题、参与社会事务,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这不仅推动了公众参与的深化和拓宽,还提高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传播学的研究和实践激发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了社会公正和民主发展。
第四,传播学的社会效益还体现在促进了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传播学研究了广告、品牌传播和市场营销等商业传播活动,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和策略,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传播学的研究和实践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同时,传播学也关注商业传播的伦理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遵循道德规范,推动可持续发展。
传播学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它促进了信息流通和知识传播,推动了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参与和公民意识的提升,促进了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试论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
试论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试论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频率越来越频繁,交流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深入。
因此,加强和促进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提升中国的现代化程度,是当代尤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经济文化影响不可回避的话题。
一、近代西方文化的傳播对我国社会的作用首先:推动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建立;综观我国近代发展史,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国,是一个落后、闭关锁国的国家。
自从经历了八国联军等西方列强的侵略,将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及管理理念传到了中国,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芽悄然渗入到东方文化,才逐步唤起民众的觉醒。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都是中国近代社会制度改革的革命,试图推翻封建列强,建立与西方国家一致的社会制度。
通过了多年的文化传播及人民不断地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的社会趋向平稳,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步入社会主义国家行列。
其次:开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门。
封建社会的中国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加上固不自封,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使得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贸易几乎为零接触。
在西方各国对中国国土的觎觊而进行枪炮侵略,在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不仅仅是商品入侵,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促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中国经济制度的影响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商业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第三: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西方文化的传播途径是广泛的、无处不在的,包括文学、绘画、音像等方面从无到有,西方人文文化中的价值取向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人民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精神世界的丰富。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较多,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社会关系上。
第一,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人偏重理性分析,对事物的整体进行解剖分析,再重新进行综合整理;西方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都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做为探索真理的基本手段。
关于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若干思考_传播学访谈录
关于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若干思考———传播学访谈录采访人:北京广播学院 韩运荣被访者:暨南大学新闻系副主任陈卫星博士 您对西方传播学的总体印象如何?对此有什么具体的学术评价?答:西方传播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很难有个一致的定论。
十多年前,我受国家教委派遣赴法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当时,按照专业目录选定的学科是信息传播学,我隐隐约约的知道,在国外研究电影之类的大众媒介是被划分在这个学科里面。
结果,去了之后,才发现跟我想的不一样。
课堂上讲了很多传播媒介的政治经济结构分析、社会学、符号学、控制论、语用学、精神分析乃至法国人自成一派的媒介学(Mediologie)等等内容,当时学得很艰难,至今也不敢说很有收获。
这些学科在理论建构上都很有内容,或者说很有诱惑性,外延很大,把信息传播活动当成社会再生产中的象征活动来看待,跟社会活动本身贴得比较紧(比如公共传播、组织传播和企业传播),同时又保持批评立场的理论自主性,对市场经济的商业化逻辑过多地渗透传播活动有警觉意识。
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技术性的课程,法国毕竟是符号学理论比较发达的地方,有关对信息和媒介文本的话语分析的课程,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充分体现了法国学派思维精湛的特色。
1997年初回国工作时,我发现在国内传播学界盛行的是美国的经验—功能主义流派,其特点是有很多应用公式和实用技巧。
其实从美国经验—功能主义流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它一开始就是和美国的市场经济扩张,特别是美国干预世界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的需要直接相关的。
从3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的传播学研究活动迅猛发展的背景是和美国的企业需求和美国政府包括五角大楼的投资分不开的。
之所以经验—功能主义学派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世界上建立了霸权地位,整个西方世界的政治和经济领导权在美国手上,这为美国在全世界范围推行的政治和经济扩张当中所伴随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机会。
如何通过大众传播来证实美国的支配地位和冷战中的主导权,经验—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恰好在美国内外提供了一个富裕社会的形象,这个社会能够提供各种满足。
媒体传播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其应对研究
媒体传播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其应对研究媒体传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新闻、电影、电视剧、短视频还是网络游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在中国,媒体传播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既有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作用,也有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关注和应对。
因此,此文将从媒体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针对这种影响的应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媒体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首先,媒体传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经济资源去维护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媒体产业中,这样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不少文化类节目和影视作品,成功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在了一起。
如《国家宝藏》、《中华好诗词》等节目和电视剧《延禧攻略》、《庆余年》等存在一定的历史考证和传统文化内涵;同时,我们的一个重要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已经成功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界限,让更多的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不单是优秀文化内容的传播,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让传统文化更好的得以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比如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建立了很多影响广泛的数字文化馆,让更多人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传统文化中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古代文化巨著和珍贵纪念品的信息,这既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也促进了人们心中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加强。
然而,有些媒体传播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其中最明显的则是泛娱乐化的趋势,随着综艺节目、短视频等形式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者在这种娱乐化的氛围中,更喜欢有趣的内容而不是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于是,类似吐槽《太极张三丰》这样的低俗评论被产生出来,直接导致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急转直下。
这种泛娱乐化的趋势,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消歧视,都对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对媒体传播的影响针对媒体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提高文化认知度文化自信的加强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文化自信教育的深入,增加人们对文化本身的认知度和热爱度。
新闻传播学对媒体行业的影响和变革
新闻传播学对媒体行业的影响和变革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出现与发展对媒体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变革。
本文将对新闻传播学对媒体行业的影响进行探讨,并详细分析其所带来的变革。
一、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贡献新闻传播学的出现为媒体行业带来了理论支持和引导。
它研究了媒体如何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来影响社会,揭示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通过对媒体内容、传播途径、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新闻传播学为媒体行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使媒体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新闻传播学对媒体行业的影响1. 媒体内容的规范化新闻传播学提倡媒体内容的真实、客观和平衡,强调事实的核实和报道的公正性。
这对于媒体行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影响。
媒体人员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准则和专业原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因此,新闻传播学的倡导使得媒体内容更加规范化,提高了媒体行业的职业水准。
2. 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出现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媒体传播的模式。
媒体机构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发布者,个人和组织也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使媒体行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3. 媒体行业的商业化运营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对媒体行业的商业化运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媒体依靠广告和发行销售收入维持运营,但面临着传播渠道和市场的变革。
新闻传播学指导下,媒体行业逐渐实现了商业模式的转型,通过品牌建设、精细化运营等方式提高了收入和影响力。
三、新闻传播学对媒体行业的变革1. 媒体人才的培养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推动了媒体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建立。
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新闻传播学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媒体人才。
这些专业人士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
2. 媒体行业的技术革新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促进了媒体行业的技术革新。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传递信息的过程。
在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起初,中国的传播学主要是受苏联的影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传媒体制和政治宣传。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媒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中国的传播学也逐渐从政治宣传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
在1990年代,中国的传媒市场开始迅速发展,这也促进了传播学的繁荣。
此时期,传播学开始关注媒介技术、文化产业和公共关系等领域。
同时,西方传播理论也开始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中国的传播学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获取和传递途径,使得传播学研究的领域更加广泛和深入。
当前,中国的传播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在大学中设立了相关专业和研究机构。
同时,中国的传播学者也在国际
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影响力。
他们在政治、商业、文化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的传播学发展经历了从政治宣传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传播学也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期待着中国传播学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分析传媒学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
分析传媒学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传媒学是一门涵盖新闻、媒体和传播等领域的学科,它研究了信息传播的机制、媒介的运作方式以及媒体对社会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在当代社会,传媒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本文将分析传媒学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传媒学的发展与影响传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新闻媒体的兴起推动了这门学科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媒学逐渐走向成熟,并在社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1.信息传播与传媒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新闻和信息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到全球各地。
传媒学研究了这些信息如何经由媒介传播,并探讨了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通过研究传媒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机制,提高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并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媒体运作与传媒学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传媒学分析了媒体的组织结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媒体行业。
通过对传媒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知晓媒体如何选择和塑造新闻事件,从而提高我们对媒体的辨识能力,更加理性地看待和使用媒体所传递的信息。
3.媒体的影响与传媒学传媒学研究了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公共舆论、文化认同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媒体的报道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形成共识和舆论。
同时,媒体也可能传播偏见、消费文化和产生社会焦虑。
通过传媒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媒体对社会的塑造作用,并提高媒体素养,更加理性地接受和应对媒体的影响。
二、传媒学对当代社会的意义1.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传媒学的研究使得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媒体。
通过学习传媒学,我们可以培养媒体素养,提高对不同媒介的辨别能力和媒体信息的解读能力,从而更加理性地对待媒体报道和信息传播。
2.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传媒学深入研究了媒体的社会功能,包括它们对社会变迁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媒体的报道、舆论引导和社会反馈,传媒学对社会的乱象进行监督和警示,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改革。
3.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传媒学的研究让我们意识到不同媒介和媒体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传播学对我当前社会的影响
毕加索:传奇的抄袭者毕加索,一个充满传奇的人身个,他的经历,让人难以想象,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他是一个破坏者,他更是一个沿着巨人的脚步收集落英缤纷的顽童。
从14岁到90岁的漫长绘画生涯里,他经历了童年时期、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蜕变时期和田园时期,他自己形容世人看到的他,是站在镜厅长廊里不同侧面反射的镜像,而他本人从没有变化过。
万变不离其宗,其实他的每一次变革和颠覆,是从“过去”寻找向前的动力,恰恰是被他颠覆了的传统和经典是栽培他的土壤。
他曾直言不讳:“艺术家是模仿者,而伟大的艺术家是抄袭者。
我是抄袭者。
”他是一个热爱角色扮演的人,他在画里出演了神话里的牧神、酒神和米洛陶,在摄影师的镜头前乔装成斗牛士、小丑和牛仔,这既是天才的炫耀,也是他迂回的战术。
他擅长藏在别人身后。
晚年的《变奏》系列里,他扮演了戈雅、提香和马奈这些前辈的画家,也扮演了他们的画,在这些既是“自嘲”也是“自恋”的跨时空对话中,绘画让他有了多重的人格,他也用他的生命和创作重写了一部绘画史。
这个人,不是圣人,不是完人,他只是,借用美国画家杰森波洛克的话:该死的,毕加索把能做的都做光了。
蓝色的忧伤蓝色的阵营毕加索挥霍地运用蓝色,是出于对死去好友的凭吊,同时,蓝色也是绘画革命的旗幡,他让自己站到马奈和梵高的阵营里。
“我十四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
”毕加索有理由自命不凡,因为他十四岁时就画出了《赤足少女》,在这幅画上,受过严格古典美术教育的少年已然对技巧驾轻就熟,画面上幽暗的背景衬着女孩的大红裙装,与强烈色彩冲击形成落差的,是姑娘纯净的眼神和微微落寞的忧伤神情,年少的画家已经懂得了捕捉生命中莫可名状的瞬间。
那时的毕加索挥霍地运用蓝色,暗沉的、悲伤的蓝色,蓝色也是一种姿态,是他在世纪交替的巴黎列队现代主义的姿态。
1881年的画家沙龙里,马奈的蓝色引发轩然大波,反对派由此给印象派取了个诨名“靛蓝癖”,小说家于斯曼冷嘲热讽:“这群人的眼睛患了偏执症,塞尚是个视网膜坏掉的人。
最新-谈论新闻传播对文化影响 精品
谈论新闻传播对文化影响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正是由于新闻这一信息传播媒介的存在,人们的生活占据了极大的便利,久而久之,随着新闻行业和社会科技的日益发展壮大,新闻文化也在不断形成并发展着。
在目前这样的网络新闻传播条件下,信息资源急剧发生,各种新闻事件、新闻现象不断涌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新闻文化所承受的冲击,自然也是不可避免并不可忽视的。
由于新闻的传播和新闻文化二者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目前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文化冲击的存在,同样也影响着未来新闻行业的发展走向。
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目前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文化所带来的冲击这一话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在十年以前,我国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群众向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传播基地提供新闻信息,然后再由这些新闻传播基地对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观察,最终决定是否采纳,并指派记者对采纳的新闻进行进一步的跟踪报道。
在现代网络新闻的传播成长当中,新闻已经不再是一个等待仲裁和判定的事件,而成为了群众可以自己主导的信息传播平台。
一个新闻事件的曝光和报道,决定权更多地交到了群众自己的手中,他们可以自己决定什么可以对外公开,什么不可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改变,现在的新闻更多来自最真实的群众当中,其真实性、多样性、时效性等方面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目前网络新闻的传播对新闻文化的这一冲击,总的来说,让新闻的传播更加能够随着群众自己的意愿进行传播,也在新闻的真实、即时等方面有了大大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对中国的影响
姓名:柴宇学号:N20814022 摘要:经过一个学期的传播学课程学习,我对传播学有了大致的了解。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其中的部分代表理论着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知识沟;本土化,亚洲中心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传播学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
传播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处在多种学科的边缘。
由于传播是人的一种基本社会功能,所以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神经病学、等等,都与传播学相关。
它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研究传播的本质和概念;传播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馈,信息与对象的交互作用;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功能;各种传播媒介的功能与地位;传播制度、结构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
此外,传播学还要借鉴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所以,人们称它为边缘科学,意思是处在多种学科的十字路口。
各种社会学科的理论又往往成为传播学理论的一部分。
但是,传播又有它自身的理论,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能代替的。
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它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
研究传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其它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增养互相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告消息,怎样接受新闻与智据,怎样受教于人,怎样消遣与娱人。
首先了解人于人怎样建立关系。
“知识沟”假想
知识沟理论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问题的重视。
信息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和解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的两极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播事业飞速发展,报刊、广播、电视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在接触大众传媒方面,城乡和地区之间的信息差距大大缩小。
但是,在新传播媒介领域(例如电脑、网络、移动电话),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则很明显。
这不能不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在媒介使用能力方面,社会各阶层或群体之间的差距也正在出现并呈扩大的趋势。
不少调查表明,中国电脑和网络的用户主要集中于男性、青少年、高收入、高学历阶层中,而女性、中老年、低收入、低学历者对电脑的利用则很少;在拥有电脑的家庭中,许多人还只是作为“电子游戏机”来使用,而未能较全面地发挥它们的信息处理功能。
针对以上现象,中国的传播学在致力于两个方面的研究:1、新闻媒介的普及过程研究。
2、地区开发和社会发展的研究。
1、普及研究主要从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物质手段——信息接收和处理设备的普及过程调查人手,来分析社会各阶层间的信息沟乃至知识沟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2、地区开发和社会发展的研究。
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育事业和信息落后的地区。
以便找到更好的对策来缩小知识鸿沟。
亚洲传播学的现状还有未来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在传播学的发展中,西方话语和研究范式取得了“普遍性”的地位和权力,它规定和控制着传播学研究的方法、理论体系以及思维和表达方式。
然而,普遍性并不意味着普适性,这种普遍性是在于“特殊性”的斗争中不断取得“真理性”地位的,它不能否定,更
不能掩盖特殊性的存在。
当西方传统的传播学进入非西方国家后,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症,受到输入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状况的影响,必然会一定的排异现象,这时传播学所面临的应当是“本土化”的问题。
以中国为例,从1982年11月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起,差不多在每一次的研讨会上,都有论文重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之意向。
“传播学本土化”或“中国化”的议题,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也在香港及台湾出现。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余也鲁教授及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系主任徐佳士教授,在香港及台北先后召开了“中国文化与传统中〈传〉的理论与实际”研讨会。
较早前,由余也鲁、徐佳士、朱传誉及朱立等人倡导的“编纂中国新闻学书刊目录及论文索引计划”,虽因资源及人力不足而流产,但期望传播学“本土化”或“中国化”的意念并没有因此而消亡。
1993年5月,厦门大学召开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研讨会,两岸三地的新闻、传播、历史、人类、经济、社会、民俗、语言等学科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传播现象进行了研讨。
受这次会议委托,由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的余也鲁教授、台北政治大学新闻系主任徐佳士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郑学檬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孙旭培研究员成立了一个组织委员会,考虑并部署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播现象的研究计划。
1997年12月,在多方努力下,克服了出版过程中的重重阻碍,终于出版了勾勒华夏文化中有关传播现象轮廓的著作——《华夏传播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华夏传播论》的出版,可以看作是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一个硕果。
另一方面,80年代亚洲区的传播学者也提出了“传播学亚洲化”的意念,并于1988年在亚洲大众传播中心(AMIC)支持下,出版了一本亚洲传播理论的专著。
除此之外,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学者进入传播学研究领域,以及传播学在非西方国家汲取养料,不断发展壮大,西方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范式逐渐暴露出在非西方国家的不适应性,西方传播学的“普遍性”遭到了撼动。
不仅表现为传播学的“本土化”的发展,更表现为正在逐步兴起和发展壮大的传播学的非西方学派,尤以亚洲中心学派为代表。
亚洲中心学派的倡导者三池贤孝在《对人性、文化和传播的重新思考:亚洲中心的评论与贡献》中指出,“亚洲中心”指的是“坚持将亚洲价值与亚洲理想置于求索的中心位置,从亚洲人民作为主体的视角出发来看待亚洲现象”。
对于传播学的发展而言,所谓的亚洲中心就意味着或者说“希望——尤其是以讨论或研究为目的时——理出一条渗透于所有差异的共同线索,从而在以之与其他相似概念进行比较或者对比时,能显示出只有这个地区才拥有的特征”。
可以说,传播学的亚洲中心学派的兴起“是伴随着对西方传播理论的批判性反思发展的”。
“他们批评传播理论的欧洲/美国中心学者们过高地估计了他们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
华裔美国传播学者赵晶晶教授认为“目前国际上亚洲中心传播理论学派是在后现代/后美国思潮的透射和渗透下,从复古求变的生命线上出现的理论建树”。
在信息与信息传播的巨大身影日渐凸显的社会背景下,在信息社会日渐形成的历史氛围中,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开始形成,发育并壮大起来。
简单的说,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而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便是它的研究对象。
作为传播学的最大分支的大众传播学无非是在传播学一般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信息系统的大众传播所做的集中讨论。
学习大众传播学让我们逐渐了结了许多有关人类传播的知识,如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传播的过程与类型,大众传播及其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和效果,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学习大众传播使我们能在不断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及其变化,使社会个组成部分之间协调统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而大众传播正是保证在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