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监测指标2015年
院感监测指标
院感监测指标标题:院感监测指标引言概述:医院感染(院感)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的感染。
院感监测是评价医疗机构院感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院感监测指标的定义、分类、重要性、监测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院感监测指标的定义1.1 院感监测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院感控制效果的具体指标。
1.2 院感监测指标通常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特定感染病原体检出率、手卫生合格率等。
1.3 院感监测指标的选择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院感风险和监测目的进行合理确定。
二、院感监测指标的分类2.1 按照监测对象的不同,院感监测指标可分为患者感染指标、环境感染指标和医务人员感染指标。
2.2 患者感染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等。
2.3 环境感染指标包括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医院环境清洁度等。
三、院感监测指标的重要性3.1 院感监测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院内感染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2 通过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评估院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3.3 院感监测指标还可以为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四、院感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4.1 院感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包括定期抽样调查、定点观察和实时监测等。
4.2 定期抽样调查是指定期抽取样本进行检测,以评估院感发生情况。
4.3 实时监测是指通过信息化系统对监测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五、院感监测指标的应用5.1 院感监测指标可以为医疗机构的院感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2 通过监测指标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问题,减少院感发生率。
5.3 院感监测指标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总结:院感监测指标是评价医疗机构院感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科学监测方法和有效应用是提高院感控制水平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感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指标和方法,提高院感控制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院感监测指标
院感监测指标院感监测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内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情况的一系列指标。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感染的情况。
院感监测指标的使用可以匡助医疗机构监测和评估院内感染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院感监测指标及其解释:1. 院内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内发生的院内感染的数量与该机构患者总数之比。
通常以每1000例患者为单位进行计算。
该指标可以匡助评估医疗机构内院内感染的整体水平。
2. 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指院内感染发生的部位分布情况。
常见的院内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血液、手术切口等。
通过监测院内感染部位分布,可以了解哪些部位容易发生感染,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3. 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指监测院内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通过监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可以指导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4. 手卫生合规率:指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先后正确执行手卫生的比例。
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监测手卫生合规率可以评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5.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指医疗机构内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的合格率。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监测合格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内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
6. 患者满意度调查: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医疗机构内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满意程度。
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匡助医疗机构了解患者对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认知和期望,从而改进工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院感监测指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院感指标,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X100%【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X100%【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X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X100%【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
院感监测指标
院感监测指标院感监测指标是指医疗机构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指标。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出现的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各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院感监测指标体系。
一、院感监测指标的分类1. 感染发生率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病率、感染相关死亡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是评估医疗机构院感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 感染部位指标:包括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各个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3. 病原体分布指标: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检出率和分布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感染控制工作。
4.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指标合理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二、院感监测指标的采集和分析1. 采集方式: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手工填写纸质表单、电子记录或者自动化系统来采集院感监测指标。
采集的数据应包括感染发生的时间、部位、病原体信息以及患者的基本信息等。
2. 数据分析: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如计算感染发生率、部位分布情况、病原体检出率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趋势和热点,为院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院感监测指标的应用1. 评估医疗机构院感管理水平:通过对院感监测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比如,感染发生率的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高等,都可以反映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成效。
2. 发现院内感染风险和热点:通过对感染部位、病原体分布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风险和热点。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3. 优化抗菌药物使用:通过对抗菌药物使用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
院感监测指标
院感监测指标标题:院感监测指标引言概述:院感监测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状况的一系列指标,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指标的相关内容。
一、院感监测指标的分类1.1 感染发生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手术切口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
1.2 感染死亡率:评估院内感染导致患者死亡的比例。
1.3 耐药菌监测:监测院内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
二、院感监测指标的重要性2.1 提高医疗质量:监测院感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
2.2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监测院感指标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2.3 降低医疗成本:有效监测院感指标可以减少院内感染引起的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
三、院感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3.1 定期统计:医疗机构应定期统计各项院感指标,建立监测系统。
3.2 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3.3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院感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预防控制措施。
四、院感监测指标的改进措施4.1 宣传教育:加强院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院感意识。
4.2 感染控制措施: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
4.3 质量管理:建立院感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院感监测指标的评估和改进机制。
五、结语院感监测指标是评估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感监测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二(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X100%【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惠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二(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XlOo机【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X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多重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0多重时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时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同期住院虑者总数X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时药菌感染的情况。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多重时药菌感染检出率二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X100%。
院感监测指标范文
院感监测指标范文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中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因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而导致的新发病例。
为了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医疗机构需要进行院感监测。
院感监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评估院内感染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控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院感监测指标。
1.院感发病率:院感发病率指的是医疗机构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
它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水平。
通常将发病率表示为每1000例患者诊治人次中的感染例数。
通过监测发病率,可以发现高发病部位和高发病原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
2.感染部位和类型:监测院内感染的部位和类型,可以帮助医疗机构针对性地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常见的院内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伤口等。
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
3.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监测院内感染中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有助于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制定感染预防措施。
一些耐药菌株的感染往往较难治疗,因此对于这些耐药菌株的监测尤为重要。
4.手卫生合规率:手卫生是防控院内感染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监测手卫生的合规率可以了解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培训和改进措施,提高手卫生的合规率。
5.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和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频率、种类、剂量等,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并及时采取对策,合理使用抗生素。
6.清洁与消毒情况:监测医疗设施、器械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情况,可以评估清洁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清洁与消毒不达标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加强清洁消毒工作,预防院内感染。
7.员工接种疫苗情况:一些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一些感染性疾病,例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监测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情况,可以促进医务人员自身的免疫保护,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
院感监测指标
院感监测指标院感监测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状况的一系列指标。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诊疗过程中感染的疾病,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院感监测指标体系。
一、院感监测指标的分类1. 感染发生率指标- 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医疗机构内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数为份子,以相应的患者接受诊疗的总人次或者特定病种患者接受诊疗的总人次为分母,计算出的比率指标。
- 特定感染发生率:针对特定病种或者特定手术等诊疗过程中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数与相应的患者接受诊疗的总人次之比。
2. 感染相关因素监测指标- 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以医疗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为份子,以相应的患者接受诊疗的总人次为分母,计算出的比例指标。
- 手卫生合规率:通过观察医务人员在关键时刻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正确洗手,计算出的百分比指标。
3. 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监测指标- 消毒灭菌合格率:对医疗器械、设备、环境进行消毒灭菌的合格率指标。
-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医务人员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的人数与医务人员总数之比。
二、院感监测指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准确记录院内感染病例数、患者接受诊疗的总人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卫生合规情况、消毒灭菌合格情况等相关数据。
- 数据采集应定期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分析-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小组,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院内感染的高发病区域、高发病科室等,为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院感监测指标的应用1. 监测感染状况- 通过对院感监测指标的应用,医疗机构可以及时了解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为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 可以对不同科室、病区的感染状况进行对照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2. 评估感染控制效果- 通过对监测指标的应用,可以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感染控制工作的成效。
院感监测指标
院感监测指标院感监测指标是指对医疗机构内院内感染的监测指标,通过对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和改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院感监测指标的制定和执行是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院感监测指标的类型1. 感染率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病率、院内感染死亡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感染风险水平,有助于评估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 感染部位指标: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识别感染的部位和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感染病原体指标: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监测院内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可以指导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策略。
二、院感监测指标的制定和执行1. 制定指标: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指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院感监测指标。
指标的制定应包括感染定义、感染发生时间和地点、感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等内容。
2. 数据收集: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监测数据库,对感染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记录。
数据收集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感染相关信息、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3. 数据分析: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分析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指标,评估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 报告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定期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院感监测结果,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通过报告和反馈,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监测的重视程度,促进院感管理工作的改进。
5. 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根据监测结果和反馈意见,持续改进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改进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优化医疗设施和环境等。
三、院感监测指标的意义和作用1. 提高患者安全:院感监测指标的执行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院感监测指标
院感监测指标院感监测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一系列指标。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医疗机构内部获得的感染。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安全可靠,院感监测指标的制定和监测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院感监测指标的制定需要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院感监测指标及其解释:1. 感染发生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中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通常以每千例住院患者中感染发生的人数来表示。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院内感染的整体水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 感染部位分布:该指标用于描述院内感染发生的部位分布情况。
例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
通过分析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感染的高发部位,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措施。
3. 病原体分布:该指标用于描述院内感染中病原体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通过了解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可以指导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策略。
4. 抗菌药物使用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通过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5. 感染控制措施执行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中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使用隔离措施等。
通过监测执行率,可以了解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措施的遵守情况,并及时进行培训和改进。
6. 感染相关死亡率:该指标用于评估院内感染相关的死亡情况。
感染相关死亡率是指因院内感染导致的患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
通过监测感染相关死亡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的院感控制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院感监测指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和制定。
同时,监测指标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和管理层,以便他们了解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感术 ”行动监测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计算方法
指标说明
指标导向
完成指标2
手术部位感染率
手术例次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频率。
手术部位感染率=手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例次数/同期手术例次数×100%
1.在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率基础上,可考虑用 CMI值对数据校准(手术部位感染率÷CMI)。
“感术”行动监测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计算方法
指标说明
指标导向
完成指标1
术前皮肤
准备合格率
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的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手术例次数的比例。
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手术例次数×100%
1.该指标分两项指标分别统计:
(1)皮肤清洁合格率=术前皮肤清洁合格的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手术例次数
(1)手术切口部位和常规划定区域内的皮肤清洁;
(2)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无损伤、无影响手术切口的病变;
(3)皮肤准备范围符合手术要求;
(4)去除毛发正确是指:
①不影响手术视野区域不去除毛发;
②如需去除毛发使用非损伤皮肤的方式,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③术前去除毛发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
④去除毛发工具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或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指标定义
计算方法
指标说明
指标导向
推荐指标2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24小时内抗菌药物停药率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4小时内停用抗菌药物情况。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24小时内抗菌药物停药率=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24小时内停药的手术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例次数×100%
院感质量控制指标的目标值如何计算和监控
院感质量控制指标的目标值如何计算和监控?是不是每年医院感染管理科都在计划制定医院内各科质控指标的目标值?目标值如何制定才更科学更符合科室实际?一、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指标有哪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中列出13项院感核心指标,是必须进行监测和监控的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很多,13项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最核心指标,为结果监测指标,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出医院感染变化趋势、感控管理成效和管理水平。
目前使用了院感信息化监控系统中,已设置了13项院感质控指标,广东省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向省医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上报这13项指标数据。
国家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与院感相关的指标)二、什么是目标值?如何设置目标值?(一)什么是目标值?目标值是表示各项目标应达到的水平和程度。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列出的13项既是院感核心指标也是敏感指标,如何进行监控评价,监测值升高还是降低?因此,要设立目标值进行对比,监控指标控制在目标值以内,还是超出目标值,甚至超过预警值?感染趋势如何?用什么方式进行展示比较更直观?医院感染管理设置目标值的目的及意义?设置目标值是为了建立感染控制的评价标准;有了目标值,才能使感控工作有明确的目标;质量监控也有了可参考的依据和衡量的标准。
目的是监测监控,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控制在目标值以下;如果医院感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预警值要进行分析干预。
(二)如何设置目标值?1.参考国家已有院感指标,确定本院目标值。
如: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60%;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1.5%;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等等上面是国家规范和文件的指标要求,依据这些标准结合医院实际监测值计算新一年各科室的目标值,基本原则是本院的目标值不能高出国家的目标值,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就不要设置为≤30%。
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病区:确定时段曾住过该病区的住院患者总人数。同期
一位住院患者两次入院均住该病区,病区住院人数计为2;同 期一位住院患者一次住院期间多 次入该病区,病区住院人数 计为1。
2. 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定义:
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
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现患率包括了新、老病例,所以其总是大于同期发病率。
监测时间: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因此要有一个长期的监测计划(其
过程是:监测—评价—干预控制—监测)
监测的对象:一定人群(主要是住院病人)
监测的内容:影响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的各种因素(易感因素、易感环
节、易感部位)
几个概念
医院感染监测——目的
获得医院感染的本地率 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措施的依从性 促进医院内部或医院间感染控制的对比提高 为医院感染科研工作提供线索 为医院感染相关纠纷提供证
(仅供参考)院感监测项目参考值
(仅供参考)院感监测项目参考值微生物学监测正常参考值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工作离不开医疗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对各类环境物表进行监测是院感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为便于大家查询,特总结归纳微生物学监测相关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如下:空气监测1、层流洁净空气监测卫生学(粒子数)标准:洁净度5 级:相当于原100级。
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的微粒数大于350粒/m3(0.35粒/L)到小于等于3500粒/m3(3.5粒/L);大于等于5μm的微粒数为0粒/L。
洁净度6 级:相当于原1000级。
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00粒/m3(3.5粒/L)到小于等于35200粒/m 3(35.2粒/L);大于等于5μm的微粒数小于等于293粒/m3(0.3 粒/L)。
洁净度7级:相当于原10000级。
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200 粒/m3(35.2粒/L)到小于等于352000粒/m3(352粒/L);大于等于5μm 的微粒数大于293粒/m 3(0.3 粒/L)到小于等于2930粒/m 3(3粒/L)。
洁净度8 级:相当于原100000级。
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2000 粒/m3(352 粒/L)到小于等于3520000粒/m3(3520 粒/L);大于等于5μm 的微粒数大于2930 粒/m3 (3 粒/L)到小于等于29300粒/m3(29 粒/L)。
洁净度8.5级:相当于原30万级。
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20000 粒/m3(3520 粒/L)到小于等于11120000粒/m3(11200 粒/L);大于等于5μm 的微粒数大于29300 粒/m3(29 粒/L)到小于等于92500粒/m3(92 粒/L)。
2、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卫生学(细菌数)标准:洁净用房Ⅰ级:手术区洁净度5级,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0.2cfu/30min·Φ90皿(5cfu/m3 )、周边区洁净度6级,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0.4 cfu /30min·Φ90皿(10cfu/m3)。
院感监测指标
院感监测指标引言概述:院感监测指标是指医疗机构用于评估和监测医院感染状况的一系列指标。
它通过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率、感染控制措施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匡助医疗机构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院感监测指标。
正文内容:1. 院感发生情况的监测1.1 院感发生率的监测:通过对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患者人数和感染率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疫情,评估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1.2 院感发生类型的监测:监测院内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可以匡助医疗机构了解院内感染的主要来源和传播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2. 感染控制措施的监测2.1 感染控制手卫生的监测:监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包括洗手频率、洗手方法等,以评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规率,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2.2 感染控制设施的监测:监测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设施,如洗手间、隔离病房等的设置和使用情况,以确保感染控制设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 感染预防措施的监测3.1 感染预防培训的监测:监测医务人员接受感染预防培训的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频率等,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和能力。
3.2 感染预防指南的监测:监测医疗机构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感染预防指南,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以确保感染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4. 感染控制效果的监测4.1 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监测:通过监测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感染率的变化,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4.2 感染控制措施的合规性监测:监测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措施的合规性,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消毒剂等,以确保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5. 感染控制质量的监测5.1 感染控制质量评估的监测:通过对感染控制措施的监测和评估,对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5.2 感染控制质量指标的监测:监测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质量指标,如感染率、感染控制措施的合规率等,以评估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水平。
院感13项质量控制指标标准
院感13项质量控制指标标准院感,即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医院通常会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一系列感染控制指标,并据此进行质量控制。
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这些指标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医院感染发病率(例次)率:反映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4.手卫生依从率:医务人员在规定的手卫生时机下执行手卫生的比例。
5.无菌操作合格率:执行无菌操作的合格次数与总次数的比例。
6.医疗废物规范处理率:医疗废物能够按照规范进行处理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例。
7.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控制率: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能够按照既定控制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的事件数与总事件数的比例。
8.抗生素合理使用率:抗生素的使用符合临床指南和规定标准的次数与总使用次数的比例。
9.医院感染监测覆盖率: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的病例数与应监测病例总数的比例。
10.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执行率: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次数与应执行次数的比例。
11.医院感染相关死亡率和转归率:因医院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或转归不良的病例数与总感染病例数的比例。
12.感染部位感染率:特定感染部位的感染病例数与相应部位的病例总数的比例。
13.医院环境清洁度达标率:医院环境清洁度检查达标的次数与总检查次数的比例。
以上这些指标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可能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指南和规定进行调整。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的监测和评估,有助于医院持续改进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第三方评审机构也会根据这些指标对医院的感染管理质量进行评价。
院感监测指标
院感监测指标院感监测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医疗机构内院内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简称HAI)状况的一系列指标。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疾病。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院感监测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用于评估和监测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控制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院感监测指标及其解释:1. 感染发生率: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医疗机构内发生的院内感染的数量与患者总数之比。
感染发生率可以根据感染部位、感染类型、感染病原体等进行分类统计,以便更好地了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趋势。
2. 感染部位:指院内感染发生的具体部位,例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等。
监测感染部位可以匡助医疗机构确定感染的风险区域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感染类型:指院内感染的类型,例如手术切口感染、导管相关感染、院内肺炎等。
不同类型的感染可能需要不同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因此监测感染类型可以匡助医疗机构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
4. 感染病原体:指导致院内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监测感染病原体可以匡助医疗机构了解不同病原体的感染风险和传播途径,从而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5. 抗生素耐药性:指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
监测抗生素耐药性可以匡助医疗机构评估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6. 感染相关死亡率:指由于院内感染导致的患者死亡的比例。
监测感染相关死亡率可以匡助医疗机构评估院内感染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并采取措施降低感染相关死亡的风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院感监测指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有效的院感监测指标,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28)例
器官手术
(7)例
器官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21)例
腔隙手术
(0)例
普外科
浅层组织手术
(2)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184)例
深部组织手术
(17)例
深部组织手术
(89)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26)例
器官手术
(41)例
器官手术
(2)例
腔隙手术
(245)例
腔隙手术
(14)例
腔隙手术
(18)例
腔隙手术
(0)例
产 科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472)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肾/血透
中心
0
0
2
1328
0
45
分泌/神经科
0
0
0
0
0
388
妇 科
0
0
0
31
0
526
产 科
0
0
0
0
0
654
儿 科
0
0
0
0
0
0
消化科
0
0
0
0
0
290
康复科
0
0
0
0
0
45
疼痛科
0
0
0
0
0
89
心科
0
0
0
0
0
87
五官科
0
0
0
0
0
0
呼吸科
0
0
0
25
0
48
门急诊
0
0
0
0
0
63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例
数
科 室
0级手术例数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756)例
器官手术
(312)例
器官手术
(39)例
腔隙手术
(1)例
腔隙手术
(10)例
腔隙手术
(2)例
腔隙手术
பைடு நூலகம்(1)例
妇 科
浅层组织手术
(21)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2)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I级手术例数
II级手术例数
III级手术例数
心胸/泌尿
外 科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骨外/神经
外 科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腔隙手术
(0)例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例
数
科 室
0级手术例数
I级手术例数
II级手术例数
III级手术例数
五官科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深部组织手术
(657)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手术总
例数
科 室
0级手术例数
I级手术例数
II级手术例数
III级手术例数
五官科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手术总
例数
科 室
0级手术例数
I级手术例数
II级手术例数
III级手术例数
心胸/泌尿
外 科
浅层组织手术
(78)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1)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1)例
腔隙手术
(55)例
腔隙手术
(42)例
腔隙手术
(0)例
骨外/神经
外 科
浅层组织手术
(8)例
浅层组织手术
(6)例
浅层组织手术
(9)例
浅层组织手术
(56)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2)例
深部组织手术
相关指
标数
科 室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
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
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
所有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总日数
留置导尿管患者中泌尿系感染人数
所有患者使用导尿管的总日数
ICU
0
328
0
1756
0
1653
心胸/泌尿
外科
0
0
0
0
0
1382
骨外/神经
外科
0
0
0
3
0
1267
普外科
0
0
0
2
0
852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妇 科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普外科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27)例
器官手术
(8)例
器官手术
(2)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0)例
腔隙手术
(0)例
产 科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腔隙手术
(0)例
(0)例
浅层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深部组织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
(0)例
器官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