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道考题下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中)

1.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A )。

A.课程的根本目的 B. 教科书的编制

C. 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

D. 具体学科的教学计划的制定

2.影响中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D )。

A.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 B.教师的自身条件

C. 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D.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3.关注对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组织,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逻辑序列,强调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符合以上特征的是(B )。

A.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 B.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

C.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 D.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人们在理论上将课程设计取向做了五种清晰的划分,在实际中也是按照其中某一种课程设计取向设计或实施课程

B.不同课程设计取向之间并非截然对立,不同取向之间的协调有助于设计出平衡的课程

C.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的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当把某种课程取向应用于具体的课程设计,即为课程设计取向

D.小学教师可能发现其课程取向趋向于人本主义和学术理性主义两者的结合,这就是所谓综合的取向5.下列对目标模式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强调通过事实描述、资料量化处理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看成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B.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此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

C.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

D.鉴于目标模式的着眼点在于效率和准确,故而它能够准确无误地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

6.下列对过程模式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B )。

A.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发展心理学理论,是过程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础

B.儿童在学习中的兴趣不会随时发生改变,故而目标和内容也不必预先制定

C.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重自己发现,自行探究;

D.教育不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更应突出儿童的发展

7.“课程审议”是以下哪种设计模式常用的方法(A )。

A.实践与折中模式 B.过程模式

C.目标模式 D.批判模式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每题的横线上)

1.根据课程设计所承担的任务和产生的结果,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出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

2

3.课程设计有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4.结构主义的课程设计视人的心灵的构造能力是第一性的,社会生活的内在结构或秩序是第二性的,这就充分显示了结构主义哲学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三、判断题(请对下面的陈述做出判断,对的在后面的括号中打“√”,错的打“×”)

1.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能将二者绝对地区分开来。(√)

2.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宏观课程设计的结果。(×)(将“中观”改为“”宏观)

3.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体主要是课程专家和教师。(√)

4.中观和宏观的设计充其量是关于课程的某些条件的准备,只有经过教师进行合适的微观课程设计后才成为真正的课程。(×)将“教师和学生”改为“教师”)

5.实用主义课程设计的认识路线在课程设计的基本途径上主张“真理即效用”,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将“教师和课程专家”改为“由校长、社区代表、学生、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专家和社会专家组成的课程集体”)

6.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基本等同于一般意义上所谈及的“备课”。(√)

7.所谓课程设计最优化,就是指课程设计的最大合理化。(×)(将“绝对地”改为“相当的”)四、名词解释题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取向课程设计思路目标模式泰勒原理

五、简答题

1.课程设计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

2.简述课程设计的三个不同层面的设计主体、设计任务和设计成果。

3.简述泰勒原理。

4.简述课程设计的整体设计思路。

六、论述题

阐述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基本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同步练习答案详解

四、名词解释(略)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

1.课程设计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

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它明确揭示了课程设计的从属关系,指出课程设计属于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这一系统工程是由课程设计、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三个部分组成的。其次,它反映了课程设计活动的本质属性,即课程设计活动必然受到育人

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本质性联系的制约。第三,它反映了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2. 宏观层面的设计主体为课程专家,设计任务是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设计成果是学校课程的类别结构;中观层面的设计主体为课程专家,设计任务是把宏观层面设计的基本理念加以具体化、物化,设计成果为课程的科类结构;微观层面的设计主体主要为教师,设计任务是进行具体课程要素设计,设计成果为各科目内的结构。

3.泰勒是围绕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来阐述他的理论。他认为,这四个问题是在任何课程设计中都必须回答的。这四个问题是:①学校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③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④我们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被实现?众多研究者将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四段渐进式的课程设计模式:目标的确定、经验的选择、经验的组织及结果的评价关于目标的确定,主要包括:第一,三个来源。一是学生。二是当前的社会生活。三是学科。第二,两个过滤器。①哲学过滤器。②心理过滤器。

关于学习经验的选择,泰勒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第一,为了达到所规定的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去实践这个目标所含载的那种行为的经验;第二,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从实践目标所含载的那种行为中获得满足;第三,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须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于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第五,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几种结果。

关于学习经验的组织,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关于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泰勒提出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个原则。

关于结果的评价,泰勒提出了如下步骤:步骤一,界说教育目标。对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进行清晰地界说是评价的第一步;步骤二,确认评价情境;要保证评价的效度,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种评价情境,使其将获得的行为变化充分表现出来;步骤三,编制评价工具。

4.整体设计思路的理论基础是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和系统科学的方法论。

整体设计思路的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

首先,整体设计思路强调三级课程设计一体化,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设计一体化。

其次,整体设计思路主张三大环节设计一体化,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各类教材的设计一体化。

第三,整体设计思路强调课程实验、课程评价和课程修订一体化。

6.论述题

(1)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同。目标模式的设计理论基础为实用主义哲学的价值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过程模式(the process model)的理论依据可追溯至反理性主义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及现代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过程模式反对目标模式的工具主义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