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景阳冈》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景阳冈》是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做冯袖儿的小女孩在景阳冈上的奇妙经历。

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课文为基础,在其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景阳冈》的主要内容。

故事开始时,冯袖儿和她的父亲、母亲一起登上景阳冈。

景阳冈是一个海拔3000余米的山峰,山上有一座塔,据说这里的岩石有着神奇的力量。

当冯袖儿在塔上仰望天空时,她突然被吸入到了一个秘密空间里。

那里有许多神奇的事物和人物,还有一只会说话的金色乌鸦。

在这儿,冯袖儿得到了乾坤盾和九阳剑这两件强大的武器,并成功地击败了一只三头九尾蛇。

她还得到了众人的膜拜和赞叹,成为了英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分情况来讲述这些知识点。

一、语言知识点语言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

在《景阳冈》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语言知识点。

比如:1、词语的意思: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生僻的字词,比如盾、碑、珂、枭等等。

这些字词的意思我们需要去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2、词语的用法:在这篇文章中,冯袖儿击败三头九尾蛇的时候用到了“剑”这个工具。

我们可以了解到,剑在这里是一个表示“武器”的词语。

3、场景描写: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描述景物和人物的词语。

比如“景阳冈茫茫一片,云雾缭绕,让人心旷神怡”、“九头蛇鳞光闪闪,项上挂的九个头显得格外怪异”等等。

这些词语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故事情节。

二、道德知识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的道德知识点非常多。

1、勇气和坚强:冯袖儿在面对三头九尾蛇的时候,没有胆怯,而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强打败了它。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想成为英雄,就需要有勇气和坚强的信念。

2、感恩和友爱:在冯袖儿刚到景阳冈时,她的父母都很担心她。

但是父母还是义无反顾地陪她上了山,这体现了感恩和友爱的精神。

3、助人为乐:在冯袖儿完成任务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膜拜和赞叹。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课文及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课文及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课文及知识点1. 景阳冈课文1.1 课文一:《安阳亲友如相问》课文内容《安阳亲友如相问》是一篇描述古代交通运输工具的课文。

文章中,作者描绘了古代人们乘坐马车的场景,以及他们在路上的点滴经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交通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知识点•古代交通工具:马车是古代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有别于现代的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古代马车使用动物力量来推动,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蒸汽机驱动的马车。

•古代生活习惯:古代人们的交通工具使用有别于现代,他们乘坐马车等工具出行。

在马车上,人们要面对颠簸和嘈杂的环境,同时还需注意交通安全。

1.2 课文二:《景阳冈》课文内容《景阳冈》是一篇描写景阳冈的课文。

景阳冈是杜甫笔下的一个山坡,文章从作者亲自走过景阳冈开始,描述了它的美丽景色和令人心醉的感受。

通过描绘景阳冈的自然风光,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描写自然景色:这篇课文通过对景阳冈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感受。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了解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词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修辞手法:在《景阳冈》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美感。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知识点2.1 古代交通工具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落后,交通工具的种类和性能受到限制。

人们主要依靠动物力量来推动交通工具,如马车、马帮等。

其中,马车是古代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携带较多的人和物品,但行驶速度相对较慢。

2.2 描写自然景色的技巧在写作中描写自然景色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通过恰当运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等修饰性的词语,可以生动地描绘出自然风景的美丽和壮丽。

同时,还可以使用拟人、拟声等修辞手法来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和情感。

总结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安阳亲友如相问》和《景阳冈》这两篇课文分别描写了古代交通工具和自然风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6.《景阳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6.《景阳冈》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讲述武松喝酒上冈,英勇打死老虎的故事,表现 了武松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 “拦路虎”,不退缩,不放弃,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打虎英 雄”!
随堂练习
1.品读句子,填写人物特点。 A.机智 B.勇敢 C.豪爽
①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 C ) ②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 B )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A )
课文理解
这段话描写武松赤手空拳对付老虎的经过, 用“揪、按、踢、打”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 了细节描写,从这里看出武松是真英雄,形象生 动地突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 画了武松的勇武过人。
课文理解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 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 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 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课堂练习
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倚靠(yǐ) 勿言( 俺们(ǎn)
·
·
C.漂泊(bó)
肋骨(lèi)
·
·
咆哮(páo)
·
胯下(kuà)
·
铁锤(chuí)
·
课堂练习
2.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喝 ) (2)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课文理解 齐读第8自然段,说一说:武松打死老虎后去哪里了?
“武松并不是一个莽汉”,思维 细腻,有勇有谋,深知自己的处境, 为防不测,果断决定“下冈子”。
课文理解
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 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可信,让读 者更喜欢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景阳冈文本解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景阳冈文本解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景阳冈文本解读1.教材出处及编排意图《景阳冈》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作者为施耐庵,选作课文时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选编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武松打虎的经典故事情节,感受武松英勇的形象,体会其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人物特点,尝试交流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同时,领略文章细节描写尤其是动作描写的出彩文笔,感受古典名著《水浒传》的魅力,进一步享受阅读名著的乐趣、2.教材背景及艺术特点《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

作品描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众多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展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斗争精神。

作品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水浒传》出场人物繁多,却个个形象鲜明。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善于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并巧妙地把人物置身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其特殊情境下的行动和语言显示其形象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武松的嫉恶如仇、吴用的神机妙算、鲁智深的忠勇仗义、李逵的率直忠诚、林冲的骁勇善战等)。

《景阳冈》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沉着机智和英勇无畏的品质。

课文可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个部分,有详有略,详写“喝酒”和“打虎”的场面,略写“上冈”“下冈”的情节。

因为“喝酒”和“打虎”的场面最能表现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人物特点,这样既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课文的细节描写是一大亮点,作者非常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的形象特征。

其中尤为出彩的是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前者的典型是“打虎”部分的场面描写,动词运用得非常准确和传神。

例如描写老虎进攻的三招“一扑”“一掀”“一剪”和武松的“三闪”,把老虎进攻的凶猛、武松躲闪的灵敏,传神地刻画了出来;武松主动攻击时的“轮、劈、揪、按、踢、提、打”等词,字字千钧,生动有力地写出了人虎相搏的惊险场面,突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五年级语文景阳冈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景阳冈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景阳冈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课本《景阳冈》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少年薛宝钗追求真理的故事。

这篇文章包含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导引、追问、追寻、探讨和归纳五个部分,展示了一个完整的
故事。

2. 文字解读:文章中通过多次代词的使用,如“他”、“我”等,让读者去猜测人物
的身份和进行推理。

3. 人物描写:文章通过描写薛宝钗追求真理的过程,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

4. 对话交流:文章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薛宝钗和老师之间的问答、追问和思考
的过程。

5. 勾连用词:文章中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远在天边”的
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6. 地理相关:文章中提到了景阳冈,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位于河南省姜堰市。

这些是五年级语文课本《景阳冈》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下语文第六课《景阳冈》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六课《景阳冈》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六课《景阳冈》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一、课文内容概览《景阳冈》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六课,主要讲述了一个传统的中国故事,讲述了孝子曾许以一场婚礼(以乡村俗称“大事”为话头)为母报恩的感人故事。

作品所描写的景物是太行山脉的景阳冈,此山四季风景迥然不同。

其中一座坡田野山谷连绵,另一座则形势比田野山谷隆起。

二、学习重点•孝道故事传承。

•识记品乡积土。

•掌握文章主旨。

•感受乡土风景之美。

三、课文详解1. 孝子报恩首先,故事讲述的是孝子曾许与母报恩的故事。

在古代封建社会,孝道备受重视,孝子曾许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婚礼报答了养育之恩,展现了孝道的核心精神。

2. 感受乡土风景之美文章以太行山脉景阳冈的描写为背景,通过描绘不同季节中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乡土风景之美。

这些描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人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3. 文章主旨整篇文章主要展现了孝道、家国情怀以及乡土风光之美。

通过描写孝子曾许与母报恩的故事,让人们体会到孝道的伟大意义;通过描写景阳冈的美景,使读者领略到了中国乡土文化的魅力。

四、同步练习1. 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是《景阳冈》的本意? A. 泰山 B. 华山 C. 景阳冈 D. 黄山答案:C2.孝子曾许最终用什么来报恩? A. 金银财宝 B. 珍珠宝石 C. 自己的婚礼D. 羊羔牛犊答案:C2. 简答题请简要总结《景阳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并谈谈你对孝道和乡土风景的理解。

答案:《景阳冈》描绘了一个孝子曾许为母报恩的感人故事,弘扬了孝道精神。

同时,通过描绘景阳冈的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乡土风情之美,表达了对乡土的热爱和珍视。

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乡土风景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这些传统价值观的魅力。

五、答案1. 选择题1. C2. C2. 简答题(答案因字数限制未能展示在此)以上就是关于《景阳冈》的知识点和同步练习,希會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文章第九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

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躲”。

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

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梢棒。

作者写到梢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

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

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

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

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

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筋疲力尽的状态。

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部编版小学语文《景阳冈》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景阳冈》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景阳冈》课文原文及赏析《景阳冈》课文原文: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

此地有个酒家,门前挑着一面招旗,上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冈”。

武松走进店里,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

”店主应声送来一桶酒,武松连喝三碗,觉得味道不错,又叫道:“再打两碗来。

”店主说:“客官,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门倒’,一般人喝三碗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景阳冈。

”武松笑道:“我是海量,别说三碗,就是十碗也能过冈。

”武松吃完酒,提着哨棒,独自一人上了景阳冈。

走了一阵,他看见一块大石头,便躺下休息。

突然,一阵狂风吹过,林中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

武松惊醒,与老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他用哨棒打虎,却不慎打在树枝上断了。

武松只得赤手空拳与虎相搏,最后用拳头将老虎打死。

次日,阳谷县百姓听说武松打死了老虎,都出来迎接英雄。

县令也赏赐了武松,并任命他为都头。

《景阳冈》课文赏析:《景阳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一篇经典课文,选自明朝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武松勇闯景阳冈,醉酒后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绘武松豪爽的性格和英勇的行为,展现了中国古代英雄的形象。

武松面对危险毫不畏惧,敢于挑战,这种勇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他的机智和力量也在与老虎的搏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课文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紧张刺激,富有戏剧性,能够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能从中领悟到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价值。

总的来说,《景阳冈》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课文,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景阳冈》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

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

”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

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

”店家道∶“只有熟牛肉。

”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

”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

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

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店家道∶“客官,要肉就添来。

”武松道∶“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

”店家道∶“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店家道∶“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

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这样。

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

店家赶出来叫道∶“客官哪里去?”武松站住了问道∶“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店家叫道∶“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

”武松道∶“什么榜文?”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

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

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对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

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

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

”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店家道∶“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

你不相信我,请你自己走吧!”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

大约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下,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

武松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武松拖着哨棒走上冈来。

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武松趁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

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

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

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

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

见一块光滑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

忽然起了一阵狂风。

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

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武松心里想道∶“我就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

”就血泊里用双手来提,哪里提得动!原来武松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

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

__________本文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题目为后人所加。

知识点我会写:冈:山冈景阳冈冈峦起伏饥:饥饿饥馑饥寒交迫饥不择食恰:恰巧恰当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府:官府政府王府府第城府榜:红榜张榜榜文榜样光荣榜谋:计谋谋略谋财害命出谋划策诡:诡计诡辩诡异诡计多端拖:拖车拖延拖沓拖泥带水坠:坠地坠落下坠天花乱坠膛:胸膛炉膛枪膛上膛泄:排泄泄密泄露发泄宣泄截:截断阻截堵截截止拳:拳头握拳太极拳赤手空拳喘:喘气喘息咳喘气喘吁吁酥:酥软酥麻酥松酥油桃酥形近字:饥(饥饿)机(机会)恰(恰当)拾(拾起)府(政府)符(符合)榜(榜样)傍(傍晚)谋(计谋)煤(煤炭)喘(喘息)端(端正)多音字:挑:tiǎo挑战 tiāo挑选泊:pō湖泊 bó停泊近义词:奇怪——古怪滋味——味道吓唬——恐吓诡计——阴谋耻笑——嘲笑酥软——松软反义词:耻笑——赞扬敞开——关闭光滑——粗糙酥软——僵硬理解词语:【筛酒】斟酒。

【晌午】中午。

【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店家】旧时指旅馆、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一饮而尽】一口全都喝完。

形容喝得豪爽、畅快。

【筛酒】斟酒,倒酒。

筛:斟(酒或茶)。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但凡】凡是;只要是。

【榜文】古代指文告。

【结伙】跟人结成一伙。

【半夜三更】深夜。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诡计】狡诈的计策。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酒力】饮酒后,酒对人的刺激作用。

【踉踉跄跄】形容人走路不稳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形容行动迅速、动作快捷或事发突然等。

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掀他不着】掀不着他。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

也叫落雷。

【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

平生:生;终身。

【定睛】集中视线。

【咆哮】(猛兽)怒吼。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词语扩展:出自《水浒传》的成语:半斤八两不足挂齿不计其数打草惊蛇大刀阔斧大街小巷调兵遣将赴汤蹈火高谈阔论龙潭虎穴课内词语:性命、诡计、破烂、耻笑、胸膛拳头、酥软、一饮而尽、半夜三更句子解析:1、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

”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武松出言豪壮,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2、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笑”说明武松看到树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虎,还认为是店家的诡计,真是固执己见。

“我怕什么”表现了武松的无所畏惧,胆量过人。

3、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

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但是一点也不害怕。

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冈。

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般:这里是指种、样。

武松三“闪”,消耗了老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

表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4):写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要上景阳冈。

第二部分(5~7):写武松上冈,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部分(8~12):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第四部分(13):写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课文主题: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问题归纳:1.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因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

武松之所以执意上冈,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2.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这样详细写老虎的目是什么?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

详细写虎是为了写人,以虎的凶猛衬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此时武松的对策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