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的游民众评
![2018年的游民众评](https://img.taocdn.com/s3/m/44fa7f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e.png)
2018年的游民众评摘要:1.2018年旅游业发展概况2.游民众评的热点话题3.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4.提升游民众评的建议5.总结正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2018年,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出繁荣的态势,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创新高。
在这一年里,游民众评的热点话题不断,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2018年的游民众评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2018年旅游业发展概况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55.4亿,同比增长10.8%;旅游收入达到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
在国际旅游方面,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次达到1.48亿,同比增长14.7%。
二、游民众评的热点话题1.智慧旅游: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旅游逐渐成为游客的新需求。
景区导览、在线预订、实时信息推送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旅游体验。
2.文化旅游:文化自信的提升,使得文化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出游的选择。
各地纷纷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3.绿色旅游:环保意识的加强,让绿色旅游逐渐成为游客关注的热点。
不少景区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个性化定制游: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性化定制游逐渐兴起。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和活动。
三、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1.景区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景区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不足,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导游素质低等。
2.旅游市场秩序混乱: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如虚假宣传、强迫购物等。
3.生态环境破坏:部分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四、提升游民众评的建议1.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导游素质,提供优质服务。
2.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旅游业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2017-2018年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2017-2018年](https://img.taocdn.com/s3/m/7882762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8.png)
2020年1月下半月刊“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2017-2018年魏寒梅近两年新疆文化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支柱。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在这一历史契机下,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应意识到新疆文化旅游业受社会环境影响的脆弱性以及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却未充分发挥其优势的缺陷。
随着党中央治疆方略的落地生根和深入人心,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新疆的文化旅游产业应逐渐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彰显特色,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真正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支柱产业。
引言新疆地处亚欧腹地,自古以来作为中西文明的重要纽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
天然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新疆在“一带一路”上的特殊优势,即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与周边8国相邻,有“一带一路”中“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交往的天然条件。
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文学、音乐、曲艺、民俗等多元文化体系和在历史长河中所孕育的龟兹文化、军垦文化、和田玉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
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丝绸之路特色旅游产品奠定了扎实厚重的基础。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应借助这一历史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现阶段,文化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2017-2018年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2017-2018年,新疆总体经济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尤其第三产业日渐成为自治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新疆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由于社会稳定得到巩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017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 920.09亿元,首过万亿元。
201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12 199.08亿元,比上年增长6.1%。
2018年商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8年商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https://img.taocdn.com/s3/m/690054356c175f0e7cd137b7.png)
2018年商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依然运行在合理区间。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824.77亿元,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94.5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441.69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88.51亿元,增长6.7%。
(一)从生产方面看,农业、工业、建筑业平稳增长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三带一创”、推进“三变”改革为动力,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全力抓好精准脱贫、现代农业、水利设施、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农村经济呈现持续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35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9.81亿元,增长3.6%。
粮食生产总体平稳。
今年风调雨顺,以秋补夏,粮食稳定增收。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9.16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0.06万吨,同比增长2.9%。
粮食单产较上年有所提高,2018年粮食平均亩产209公斤,同比增长3.5%。
畜牧业生产趋稳。
全市肉类总产量8.26万吨,同比增长2.4%。
猪、牛、羊存栏分别下降1.5%、1.3%和0.9%,猪出栏增长0.6%,牛、羊出栏分别下降0.02%和2.4%,家禽存出栏分别增长0.01%和16.5%,禽蛋产量下降10.2%,牛奶产量增长2.4%。
2.工业生产稳中趋缓。
1-12月,全市规上工业产值1211.52亿元,同比增长22.0%,规上工业增加值284.60亿元,同比增长14.6%,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贡献突出。
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旅游市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54bc1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8.png)
旅游市场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及的休闲方式。
旅游市场也因此出现了不少变化,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地探讨这个领域的现状。
1.市场规模旅游市场规模是衡量它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了59.32亿,同比增长10.8%。
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也逐年增长,2018年的旅游总收入达到了5.97万亿元。
这显示出旅游市场规模相当庞大。
2.旅游消费趋势旅游市场的消费趋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关注旅游,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追求。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人们的旅游决策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旅游预订和购买,旅游电商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另一个增长点。
3.旅游市场的不足旅游市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旅游市场的发展不够均衡,一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得不到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其次,旅游产品质量不够优良,存在“旅游陷阱”的问题。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地区出现了过度开发和过度游客的情况。
4.旅游市场的未来未来,旅游市场发展会更加注重智能化和差异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旅游行业将更加便利和智能化。
此外,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将成为旅游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此外,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旅游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总之,旅游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未来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只有不断推进旅游市场改革,增加资源开发和产品创新,进一步提升旅游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3e7021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6.png)
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一、引言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它涵盖了旅游交通、饭店住宿、景区门票等多个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二、全球旅游业发展现状1. 全球旅游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为14.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全球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5万亿美元。
2. 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亚太地区国际旅游人数占比为51%,收入占比为35%。
3.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49亿人次,同比增长14.7%;出境旅游支出达到1.54万亿人民币。
三、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1.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51.4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收入达到了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2. 中国旅游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新兴业态逐渐兴起。
3. 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四、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挑战1. 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
部分地区过度依赖传统景区资源,缺乏新型景区开发。
2. 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存在一些饭店住宿、导游服务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3. 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行业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五、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1. 新型景区开发将成为重点。
未来将注重打造生态、文化、体验等多元化的新型景区。
2. 旅游+文化融合将成为趋势。
未来将更加注重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3. 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将加速。
未来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2020-2024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特点分析
![2020-2024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a7abecb9f3f90f76c61be5.png)
2020-2024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特点分析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特点2018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文旅融合开局顺利。
2018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旅游业发展环境继续不断优化。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把出境旅游增长作为民生改善的巨大成就,释放鼓励消费积极信号,部署推进厕所革命、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价格等重点工作,国家、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多部门联合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全年国民旅游人数保持两位数增长,假日旅游消费成新民俗,旅游过程中的文化参与性大幅增长,红色旅游实现较快发展。
二、产业创新更加活跃。
美好生活日益成为优质旅游发展和产业创新的现实动能。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消费品质、对象、方式和行为出现结构升级。
世界银行称,截至2020年我国更富有的家庭将超过2亿个,这些人口将把约19%的年薪用于出国旅游。
以中产阶层人群为代表,追求优质产品、品质休闲和定制旅游正在成为热点。
旅游品质化消费诉求带动企业产品研发和业态创新。
纯玩无购物、高端酒店、专属导游、精致小团、定制游,成为2018年国内游关键词。
城市居民出游能力稳步提升,居民出游频次和花费不断向城市集中,都市休闲旅游快速崛起。
三、文旅融合助力产业投资。
旅游就业存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与文化和旅游融合相关的投资并购不断涌现。
总投资逾100亿元的黄石旅游度假区落地四川巴中,华侨城4.8亿元收购剑门旅游80%股权。
以美团大众点评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在服务本地居民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的同时,开始战略性进入旅游业。
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上海创图、精彩旅图等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商业技术,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休闲资源转化成群众喜爱的旅游产品。
四、景区引流作用继续增强。
全域旅游和门票价格下调大背景下,景区吸引客流,二次消费拉升,逐渐成为目的地发展的基础路径。
黄山旅游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共接待进山游客148.14万人,同比下降9.94%。
2018年晋城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晋城市经济运行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786456aba0116c175f0e48e0.png)
2018年晋城市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晋城市经济实现U型反转,经济运行低位开局、稳步回升、稳中向好,好中提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5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2位。
分季度看,一季度(0.5%)为2016年二季度以来最低,上半年(4.5%)开始稳步回升,前三季度(4.9%)稳中有进,全年步入合理区间。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717.9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584.8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3.6:53.1:43.3。
一、农业生产保持平稳,粮食获得较好收成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0.5%。
全年粮食总产量虽因夏粮减产、秋粮遭受干旱影响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获得16.6亿斤的较好收成。
分品种看,玉米仍然占主体地位,全年产量占到全部粮食产量的71.5%,是粮食稳产的重要保障。
畜禽生产受非洲猪瘟影响较小,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16.5万吨,同比增长2.0%;禽蛋产量8.5万吨,增长0.4%。
二、工业经济稳中提质,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月份止跌企稳,下半年保持逐月加快态势,全年同比增长7.0%,比 2017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增速为近5年最高水平。
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长水平。
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2.8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同比减少0.7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利润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增幅显著高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增幅。
2018年1-10月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0月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7f8693fb7f1922791688e8c5.png)
2018年1-10月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晋中市上下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三个三”工作思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落实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政策,全市经济继续保持整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一、投资企稳向好,结构优化改善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4.4亿元,同比增长1.9%。
其中,10月份完成68.8亿元,同比增长64.0%。
1.增速持续回升,由负转正。
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除1-2月略增0.5%以外,截至1-9月均为负增长,其中1-6月降幅探底,之后降幅逐步收窄,1-10月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9%。
2.二产投资转正、占比提升,三产投资加快。
1-10月,全市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2.3亿元,同比增长4.0%,结束今年以来持续下跌态势,较1-9月(-2.3%)提升6.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2%,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0%,增速较1-9月均有大幅提升。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7.9亿元,同比增长9.0%,较1-9月(5.0%)提升4.0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5.7:35.1:59.2,二产投资占比较1-9月提升0.3个百分点。
3.转型项目推动作用加强。
1-10月,全市转型项目投资完成385.1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自1-9月年内首次转正后,进一步加快,较1-9月提升6.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9.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转型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持续保持在63%以上,1-5月占比最高为67.5%,1-10月占比为63.7%。
4.制造业投资增速达2015年以来新高。
全市制造业投资结束了自2015年以来持续负增长的局面,在1-9月同比增长27.8%的基础上,1-10月继续加快,同比增长32.4%。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10月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21.5%,快于全部投资19.6个百分点。
2018年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b15968af680203d8ce2f24e0.png)
2018年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一、主要指标量速齐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得以夯实地区生产总值。
完成1447.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同比增长7.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完成566.3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
同比增长8.0%。
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702.7亿元,同比增长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完成656.3亿元,占全省比重较上年提升0.16个百分点,达到8.94%。
同比增长8.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完成150.8亿元,同比增长27.7%。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完成32947元,同比增长6.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完成13394元,同比增长8.9%。
二、质量效益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明显提升(一)从政府层面看,财政及税收收入快速增长。
市县两级财政均快速增长。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0.8亿元,同比增长27.7%。
11个县及开发区均保持了正增长。
特别是榆次、介休、灵石、寿阳四县(区、市)贡献突出,榆次、介休两区(市)突破20亿元,分别达到20.8亿元和20亿元;灵石继续超15亿元,达到18.2亿元;寿阳突破10亿元,达到11.4亿元。
税收收入大幅增加。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99.1亿元,同比增长21.1%。
其中,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51.0%;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均以30%-50%的速度增长;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均保持20%-30%的增幅;增值税同比增长11.5%,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二)从企业层面看,效益大幅提升。
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8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40.0亿元,同比增长21.9%。
实现利润81.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58.4%。
利润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1-11月,全市机械、炼焦、医药、非金属制品业四大行业实现利润较上年共增加35.4亿元,超过全市规上工业利润增加额。
2018年秦皇岛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秦皇岛市经济运行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3fd05dd9f705cc1755270922.png)
2018年秦皇岛市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35.5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增速与上年持平。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3.2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42.05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890.26亿元,增长8.3%。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4%、33.2%和54.4%。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其中农业产值148.52亿元,增长1.7%;林业产值11.15亿元,增长3.3%;牧业产值129.95亿元,增长7.8%;渔业产值50.34亿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91亿元,增长11.2%。
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比上年加快3.0个百分点。
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3%,轻工业增加值增长6.3%。
主要行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2%。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0.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3%,汽车制造业增长16.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32.35亿元,增长12.7%;实现利润总额130.11亿元,增长31.2%;亏损企业亏损额12.50亿元,下降13.5%。
服务业整体运行平稳。
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31亿吨,比上年下降5.7%,其中秦皇岛港2.22亿吨,下降6.6%;集装箱吞吐量58.47万标准箱,增长4.5%。
邮政业务收入8.59亿元,增长19.9%。
其中,快递业务收入5.56亿元,增长39.1%。
电信业务收入23.31亿元,下降2.8%。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51.24万人次,增长19.0%;旅游总收入824.87亿元,增长25.3%。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86.77亿元,下降1.8%;实现利润总额14.68亿元,下降8.9%。
“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专题报告(
![“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2bc02703d8ce2f006623c2.png)
“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专题报告(全文)2018-09-28 14:349月27日,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派,我院戴斌院长、唐晓云总统计师、蒋依依所长出席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在丝绸之路文化与旅游论坛上,唐晓云总统计师代表课题组发布了“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系列成果”之《“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专题报告》,全文如下:目录一、“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及旅游业发展情况(一)经济社会概况(二)“一带一路”国家旅游市场发展情况二、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旅游来往(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旅游来往(二)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旅游经济贡献(三)旅游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业贡献三、“一带一路”国家旅游发展评价(一)“一带一路”国家公路、铁路建设(二)“一带一路”国家旅游设施游客评价(三)中国游客赴“一带一路”国家旅游满意度(四)“一带一路”国家旅游发展指数四、展望一、“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及旅游业发展情况(一)经济社会概况目前,中国已与69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其中主要涵盖65个国家(如图1所示)。
1.“一带一路”国家人口规模:人口红利优势明显包括中国在内,2017年底“一带一路”国家的总人口达到46.4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2.35%。
2.“一带一路”国家国土面积:人地关系较为紧张“一带一路”国家总面积5047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
“一带一路”国家居世界33.87%的领土,供养全球62.35%的人口。
3.“一带一路”国家GDP规模:旅游减贫任重道远2017年世界总产值74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国家2017年产值达到24.93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产值的1/3,其中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万亿美元俱乐部国家。
“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为5372.2美元,仅为非“一带一路”国家的30.69%,世界平均水平的54.04%。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经济运行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122b0a04767f5acfa1c7cd82.png)
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呈现“三稳两好一快一回升”特点:全区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平稳增长,旅游发展、新增就业完成较好,财税收入2018年,全区海洋装备业共实现产值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同比增长%(前三季度下降%)。
3、财税收入快速增长,招商引资量质齐升2018年全区财政、税收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8%。
其中,3-11月连续9个月同比增幅超三成。
全年实现区级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5%。
财政收入增速在八个郊区中排名第一。
全年区级财政支出亿元,同比增长%,依然集中在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教育及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
全年实现税收亿元,同比增长%。
从主要税种看,实现增值税亿元,增长%;企业所得税亿元,增长%;个人所得税亿元,增长%(见图2、图3)。
图2 全年财政收入情况2018年,全区招商引进企业57498户,同比增长%。
招商企业实现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年度税收目标亿元的%。
横沙、长兴、富盛和工业园区表现依旧突出,实现税收位列前四,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合计亿元,占招商税收总额的%。
横沙、港西、新海、庙镇、东平等5个招商主体实现税收增幅均在50%以上,其中横沙表现尤其亮眼,税收增幅高达%。
4、固定资产投资稳中略升,房地产投资强劲6、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消费市场平稳运行201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
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亿元,增长%;零售业实现亿元,增长%;餐饮业实现亿元,增长%;住宿业实现亿元,增长%。
从用途看,吃、穿、用、烧分别实现亿元、亿元、52亿元和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3亿元,同比增长%(见图5)。
图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7、新增就业完成较好,个体私营企业激增全区实现新增就业岗位9746个,完成年度目标的%。
其中,乡镇单位新增就业5386个,完成年度目标的%;区属单位新增就业4360个,完成年度目标的%。
旅游经济知识:旅游市场竞争的现状及趋势
![旅游经济知识:旅游市场竞争的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ed60f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a.png)
旅游经济知识:旅游市场竞争的现状及趋势旅游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
本文将从现状和趋势两方面来探讨旅游市场竞争的情况。
一、现状分析1.大众旅游市场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
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在这种大背景下,大众旅游市场愈发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旅游行列,旅行出门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文化旅游市场逐渐升温随着文化旅游市场的不断开发,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文化旅游市场的庞大需求和巨大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从业者加入到这一行当中。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也得到了更大的空间和发展机会,数字化的展览和文化传播形式,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3.自由行市场比例不断增加由于旅游市场越发成熟,旅游产品也越来越多元、个性化,因而越来越多的游客会选择自由行的方式来进行旅游,而不是跟团出游。
近年来,随着差旅、商务出行的不断增多以及社交软件、民宿等新业态的出现,自由行市场规模正在逐年扩大。
二、趋势展望1.体验式旅游时代来临在旅游市场竞争过程中,一直坚持的精神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未来,旅游市场将进一步向以体验为核心的旅游模式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观光、游玩,扩展到了更高层次、更全面的体验性需求,体验式旅游时代早已经到来。
2.旅游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目前,旅游互联网+已经成为最为热门的旅游模式之一。
在过去,互联网+旅游产品主要以线上预订、团购、特价促销等方式为主,而未来的旅游互联网将会更加突出成本效益,抓住用户口碑效应和朋友圈传播等特点,以社交化、智慧化为核心,能够为游客提供精心策划的线上和线下旅游服务,促成全新的、更全面的旅游生态。
3.旅游精品化与个性化越发突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就是旅游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上半年,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全域旅游聚焦美好生活,旅游与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合创新备受关注,品质提升与绩效改善趋势愈发显现。
国内旅游增长稳定,入境旅游市场稳中有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入出境旅游总人数1.41亿人次,同比增长6.9%。
一、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增长11.4%,红色旅游市场活跃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
其中,城镇居民19.97亿人次,增长13.7%;农村居民8.29亿人次,增长6.3%。
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其中,城镇居民花费1.95万亿元,增长13.7%;农村居民花费0.50万亿元,增长8.3%。
根据红色旅游信息报送系统中18个红色旅游信息报送重点城市和填报数据的436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4.8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83%,相当于国内旅游人数的17.13%,实现旅游收入2524.9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3%,相当于国内旅游收入的10.32%。
二、上半年国际旅游收入达618亿美元,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均超4.0%
(一)外国人在华旅游花费增速领先
上半年,国际旅游收入61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
其中:外国人在华花费354亿美元,增长4.6%;香港同胞在内地花费142亿美元,下降2.5%;澳门同胞在内地花费42亿美元,增长4.2%;台湾同胞在大陆花费79亿美元,增长4.2%。
(二)香港基础市场出现负增长
上半年,入境旅游人数692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0.4%。
其中:外国人1482万人次,增长4.0%;香港同胞3908万人次,下降2.7%;澳门同胞1233万人次,增长1.1%;台湾同胞300万人次,增长4.1%。
入境旅游人数按照入境方式分,船舶占3.3%,飞机占17.1%,火车占0.8%,汽车占22.5%,徒步占56.2%。
同期,入境过夜旅游人数307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
其中:外国人1144万人次,增长4.4%;香港同胞1388万人次,下降0.8%;澳门同胞271万人次,增长4.9%;台湾同胞270万人次,增长4.1%。
(三)入境外国游客亚洲占比76.7%
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2377[1]万人次,亚洲占76.7%,美洲占8.0%,欧洲占12.1%,大洋洲占1.9%,非洲占1.3%,其他国家占0.0%。
其中:按照年龄分,14岁以下人数占3.1%,15-24岁占13.9%,25-44岁占50.3%,45-64岁占28.3%,65岁以上占4.4%;按性别分,男占60.1%,女占39.9%。
上半年,按入境人数排序,我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7位国家如下[2]:缅甸、越南、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英国。
三、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增幅高达15.0%
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71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0%。
四、居民出游意愿继续走高,产业景气略有下降
第一、二季度居民总体旅游意愿分别为83.0%、84.8%,分别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旅游消费和投资保持旺盛,但出现增速放缓迹象,一、二季度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分别为119.11和115.93,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3.11个点和下降了2.73个点。
同期,旅游产业运行保持在“较为景气”区间运行。
一、二季度,旅游产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0.81和128.05,同比和环比都有所下降。
五、旅游服务质量继续稳步提升
一、二季度旅游经济运行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77 .21和76.86,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2.90个点和0.83个点。
旅游公共服务、行业服务和发展环境质量等各部分指标都持续优化,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5、1.2和0.6个点。
上半年,全国旅游质监与游客投诉指数达到74.8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