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考试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大纲一、综合技能及综合用1、利用发射光谱分析,解决成分的定性、半定量分析,掌握摄谱、冲洗感光板、测微光度计的操作技能;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低含量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了解荧光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荧光光度计操作技能;了解化学发光原理及流动进样技术。
了解电化学分析原理及各种操作方法,掌握电极制作技巧、掌握直接电位法的测定原理及实验方法、正确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及电极的保管,掌握库仑滴定及电位法、电流法指示终点的方法;了解循环伏安法及示差脉冲极谱法对电极反应机理的研究。
2、通过四大谱学技术、掌握有机物进行表征和解析的手段;利用紫外线吸收光谱的绘制对简单化合物进行鉴定,并了解溶剂性质吸光谱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复杂化合物进行解析;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对末知物进行鉴定并对末知物进行定量分析;利用质谱技术对物质的分子式、结构式进行确定。
3、利用气相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熟悉气相色谱仪,掌握微量进样技术,了解怎样利用液相色谱完成难度较高的分离工作,并掌握利用些项手段对医药或环保等试样进行分离的技能。
二、实验目录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4学时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学时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及有机化合物的鉴定4学时4、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及结构分析4学时5、荧光法测维生素C4学时6、化学发光法测水中铬4学时7、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环境样中F-4学时8、库仑滴定法测有机酸的相对摩尔质量4学时9、铁氰化钾的循环伏安法4学时10、示差脉冲极谱法测有机物4学时11、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演示)4学时12、质谱法测环境样中多成分气体的定量分析(演示)4学时13、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及同分异构体的含量测定4学时14、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芳烃类化合物4学时15、微分溶出法测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4学时16、吸附阴极溶出伏安法在药物测定中的应用4学时三、教学安排仪器分析实验开设16个,共64学时;每个实验学时详见实验目录。
02057 仪器分析(一)( 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仪器分析(一)(实践)课程代码:02057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仪器分析》(一)(实践)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升本)的基础课。
本课程内容分别介绍常用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具有应用仪器进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技能。
能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利用现代分析仪器手段,获得食品成分的组成和结构信息,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食品安全中的有害物质的分析。
着重培养学生实验必备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学分要求)本课程共2学分、36学时,利用仪器分析实验室完成实践技能训练。
具体要求如下:(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定量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能独立运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咖啡因含量,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咖啡因的含量。
(二)原子吸收法(4学时)教学要求:本试验要求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钙和镁的含量(三)傅里叶红外法(4学时)教学要求:本试验要求掌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运用傅里叶红外法测定固体有机物样品的红外光谱及图谱解析。
(四)气相色谱法(12学时)教学要求:本试验要求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运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定性苯和甲苯以及定量分析食品中有机物含量。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12学时)教学要求:学会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柱子类型,流动向选择,检测方法,样品制备,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
三、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考教材1、指定教材陈浩、李胜清。
《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四、实践(技能)考核的场所、设备、师资要求该实践课程要求培养单位拥有配置完备的仪器分析的实验室,具备检测的各种仪器及样本制备条件,并配备相应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课程实践指导教师。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考核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考核大纲【考核目的】促进学生复习、巩固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检验学生对本学科涉及到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先修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基础上。
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具备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实验和归纳总结、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的内容范围】本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各种仪器的基本组成。
具体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工作站、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极谱与伏安法以及色谱法典型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考核方法】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综合成绩不及格者,该课程必须重修。
【期末考核形式】学生在考试前先在任课教师中抽签决定考核教师,然后由考核教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教师规定的考核项目进行口试或上机操作,根据学生的考核表现,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期末考核对试题的要求】主、客观试题的比例:主观性试题占100%。
题型比例:具体实验原理25%,仪器原理25%,仪器原理组成25%,仪器操作25%。
难度等级: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等级,大致的比例是20:60:20。
【期末考核的具体内容】实验一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及实验室常规介绍知识点:1.实验室安全守则2.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3.课程内容介绍4.实验报告书写及数据处理考核目标:1.了解:实验室安全守则2.理解: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3.掌握:课程具体内容4.运用:每次实验结束后,正确、规范的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二各地方水样中苯酚的含量分析知识点:1.样品取样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4.实验原理5.最大吸收波长6.标准曲线的绘制考核目标:1.了解:(1)样品取样(2)实验原理2.理解:(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3.掌握:(1)最大吸收波长(2)标准曲线的绘制4.运用:对试样应用紫外光谱法定量分析实验三差热分析知识点:1.热分析原理2.硫酸铜晶体失水分析3.差热曲线分析4.热重法考核目标:1.了解:热分析原理2.理解:热重法3.掌握:(1)硫酸铜晶体失水分析(2)差热曲线分析4.运用:对试样应用热分析法进行结构或反应历程分析实验四各地方水样中钾和钠含量测定知识点: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2.激发光源3.FP640的使用方法4.实验原理5.标准曲线的绘制考核目标:1.了解:(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2)激发光源2.理解:实验原理3.掌握:(1)FP640的使用方法(2)标准曲线的绘制4.运用: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定量分析样品中钾钠的含量实验五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砷知识点: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2.原子荧光仪器3.测定砷的基本操作技术4.实验原理5.标准曲线的绘制考核目标:1.了解:(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2)原子荧光仪器2.理解:(1)实验原理(2)标准曲线的绘制3.掌握:测定砷的基本操作技术4.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定量分析样品中砷及其它元素的含量实验六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知识点:1.红外吸收的基本理论2.红外吸收光谱仪3.红外吸收光谱仪的组成4.红外谱图定性分析5.KBr压片法考核目标:1.了解:(1)红外吸收的基本理论(2)实验原理2.理解:红外吸收光谱仪的组成3.掌握:(1)KBr压片法(2)红外谱图定性分析4.运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定性分析样品实验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和自来水中钙镁的测定知识点: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仪器构造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4.原子化器5.实验原理6.标准曲线的绘制考核目标:1.了解:(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仪器构造2.理解:(1)实验原理(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3.掌握:(1)最大吸收波长(2)标准曲线的绘制4.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样品中钙镁的含量实验八不同方法标定盐酸浓度的结果比较实验知识点:1.电位滴定法原理2.电位突变3.自动电位滴定仪组成4.实验原理5.自动电位滴定仪操作6.常规酸碱滴定法考核目标:1.了解:(1)电位滴定法原理(2)实验原理2.理解:(1)电位突变(2)自动电位滴定仪组成3.掌握:自动电位滴定仪操作4.运用:电位滴定法用于物质含量的分析实验九库仑滴定法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知识点:1.库仑滴定法原理2.工作电极和指示电极3.库仑滴定仪组成4.实验原理5.库仑滴定仪操作考核目标:1.了解:(1)库仑滴定法原理(2)实验原理2.理解:(1)电极分类(2)库仑滴定仪组成3.运用:库仑滴定仪操作4.运用:库仑滴定法用于物质含量的分析实验十硫酸奎宁含量的测定知识点:1.分子荧光光谱法仪器组成2.分子荧光光谱法原理3.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4.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5.标准曲线绘制6.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考核目标:1.了解:(1)荧光产生的原理(2)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3)荧光光谱仪器组成(4)实验原理2.理解: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3.掌握:(1)定量分析(2)标准曲线绘制4.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定量分析样品中硫酸奎宁及其它元素的含量实验十一饮用水中阴离子的检测知识点:1.离子色谱仪的使用方法2.离子色谱仪的分离原理3.离子色谱仪的组成4.实验原理5.阴离子的测定考核目标:1.了解:(1)离子色谱仪的组成(2)实验原理2.理解:离子色谱仪的分离原理3.掌握:(1)阴离子的测定(2)离子色谱仪的使用方法4.运用:离子色谱法应用于各种阴离子的检测实验十二试样中铅、镉的测定知识点:1.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的基本原理2.极谱波3.双组分测定4.标准曲线绘制考核目标:1.了解: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的基本原理2.理解:(1)极谱波(2)标准曲线绘制3.掌握:双组分测定4.运用:极谱法应用于各种离子的检测实验十三可逆体系的循环伏安研究知识点:1.三电极系统2.循环伏安图的特征3.阳极峰电位4.阳极峰电流5.阴极峰电位6.阴极峰电流7.可逆过程的判断条件8.扫描速度考核目标:1.了解:(1)阳极峰电位(2)阳极峰电流(3)阴极峰电位(4)阴极峰电流(5)扫描速度2.理解:三电极系统3.掌握:循环伏安图的特征4.运用:可逆过程的判断条件实验十四感冒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知识点:1.外标法2.实验原理3.感冒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分离4.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及操作考核目标:1.了解:实验原理2.理解:外标法3.掌握:(1)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及操作(2)感冒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分离4.运用:外标法液相色谱应用于各种物质的分离与检测实验十五混合酯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知识点:1.利用保留值定性2.归一化法定量的原理3.气相色谱仪的组成4.实验原理考核目标:1.了解:(1)实验原理(2)归一化法定量的原理2.理解: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3.掌握:利用保留值定性4.运用:归一化法气相色谱法应用于各种试样的检测实验十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植物油的脂肪酸成分知识点:1.GCMS联用仪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NIST数据库3.混合脂肪酸的衍生化方法4.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5.质谱检测条件设置考核目标:1.了解:(1)GCMS联用仪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GCMS联用仪的使用方法2.理解: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检测条件的选择3.掌握:多组分混合脂肪酸的衍生化等样品前处理方法4.运用:GCMS联用仪应用于各种动植物油脂的分析与检测实验十七仪器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及设计本实验要求学生在考前提前一周抽签决定考试内容及考核教师,根据考核教师规定的考核题目自行完成实验方案设计,考试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参与考核成绩评定,学生按实验方案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
[精品]仪器分析复习大纲.doc
![[精品]仪器分析复习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015690c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6.png)
[精品]仪器分析复习大纲.doc仪器分析实验复习大纲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每部分的作用。
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具有待测元素特征波K 的光通过试样原子蒸汽时,被蒸汽屮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我们利用光被吸收的程度来测定被测元素的含量。
组成及作用:光源(提供被测元素共振谱线的锐线光源)原子化器(将试液蒸发干燥并使待测元索转变成气态的基态原子,使待测试样中元索原子化)单色器(使光源发出的光在很窄的波长范围内)检测系统(将待测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检波放大后显示结果)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常用的光源是什么?原子化器冇哪些?常用光源:能产生锐线光源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蒸汽放电灯、高频无极放电灯等。
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氢化物发生原子化器。
3、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冇哪些?分析依据:A=KC 对于大部分元素,A—C曲线在一定的浓度分析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方法:校正曲线法(工作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4、电位分析法的原理、测量装置。
原理:电位分析法是利用指示电极电位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电分析化学方法。
在实际屮可以通过测量由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和待测溶液组成电池的电动势来求得待测物的含量。
测量装置:指示屯极、参比电极、辅助屯极、电化学工作站。
5、什么叫参比电极,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各类电极常用有哪些,各例举两种。
参比电极:在测量过程中,其电位基本不发生变化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工作电极:测量期间,如果冇较大的电流通过,主体浓度发生显著改变的体系,则相应的电极称为工作电极。
辅助屯极:辅助屯极仅提供电子传导场所,与工作电极组成电池,形成通路,但电极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并非实验屮所需研究或测试的。
6、在电位分析法中通常需要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测饮用水中氟离子的时候,需要加入TISAB, TISAB 的组成是什么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组成:氯化钠、柠檬酸钠、HAc—NaAc缓冲溶液。
02056 仪器分析(一) 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仪器分析(一)课程代码:0205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仪器分析》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内容分别介绍常用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具有应用仪器进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技能。
能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利用现代分析仪器手段,获得食品成分的组成和结构信息,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食品安全中的有害物质的分析。
着重培养学生实验必备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各自的特点。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无机、有机、物化、分析化学等四大化学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将化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分析检测理论结合,完成对食品中成分的分析检测。
本课程作为一种手段为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分析数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仪器分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掌握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重点)识记:仪器分析方法的概念、分类。
理解: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标准曲线和相关系数的概念,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的概念应用:仪器分析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第2章光谱分析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光谱的划分和特征,了解光谱仪的构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重点)识记:电磁波谱的规律与特征和物质吸收和散射光的形式理解: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电磁波谱区的划分,原子与分子能级及电子在能级间的跃迁。
【精品】仪器分析复习纲要ppt课件

• 39.AES检测器的类型、乳剂特性曲线; • 40.AES光谱定性分析方法(铁光谱\标准试样比
较法)、定性依据、定性操作条件(哈特曼光栏); • 41.AES的半定量分析方法;
AES与AAS
• 42.AES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内标法与分析线对;
• 43.AAS吸收谱线轮廓的表示方法、影响谱线宽 度的因素(具体);
• 51.离子源的种类以及特点、质量分析器的种类与各自 特点;
• 52.分子离子峰的判断依据、增强分子离子峰的措施、 含氯、溴的同位素峰丰度的计算、亚稳离子峰的特点以 及与母子离子之间的关系、重排离子峰;
电化学导论及电位分析
• 53.电分析化学的种类、电池的有关概念、 液接电位的形成以及原因;
• 54. 参比电极(SHE、SCE、Ag-AgCl)等, 指示电极、工作电极、对电极、极化电极、 去极化电极等概念 、极化现象的产生以及 类型、电极的可逆性解与库仑分析、极谱与伏安分析
• 65. 极谱分析中的干扰电流 以及消除;
• 66.可逆波与不可逆波、还原波、氧化波、综合 波、极谱波类型及其方程式(半波电位)、对数分 析曲线以及应用、络合物极谱波的半波电位;
• 67.极谱催化波(动力波、特点、应用)、氢催化 波以及络合物吸附波;
NMR与MS
• 48.自旋核的分类 与空间量子化、氢核进动频率的计算、 弛豫的类型与概念、化学位移及形成原因与表示方法、 TMS、常见的屏蔽效应(局部屏蔽效应与各向异性效应)、氢 键;
• 49.自旋分裂与自旋耦合、自旋耦合常数(与外场无关)、 磁等价与化学等价的判断、自旋体系;
• 50.分子质谱 工作原理、质谱仪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 用(进样方式等);
• 29.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发射光 谱的特点( stokes位移、镜像规则、与激 发波长无关等);
仪器分析大纲

《仪器分析》大纲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化学和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本课程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是学生学习《化学分析》之后,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
它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化学、应用化学和环境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的了解,从而为其以后的工作、科研及进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二、主要考核内容将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共分为5部分:仪器分析导言、光学分析法、电分析方法、分离分析方法、其它方法,各部分和章节安排如下表。
第一篇光谱学分析方法第1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分析原理:重点讲述谱线变宽因素、积分吸收及峰值吸收;仪器组成:重点介绍光源(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火焰和石墨炉);详细讲述干扰校正方第2章: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实验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原理。
重点讲述影响波长红移和紫移的因素以及该方法的几种重要应用,如双波长法和导数光谱法。
法及其分析条件选择、简单介绍原子荧光分析法。
第3章:红外和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及条件、基团频率及其影响因素、红外光谱仪器组成、应用简介;拉曼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及其简单应用。
第4章:分子发光分析介绍各种发光分析的概念、荧光及磷光产生过程。
重点讲述各种去活化过程、影响荧(磷)光强度的因素、分子荧光的特点以及荧光分析仪。
第5章:质谱分析质谱分析基本原理、仪器组成及其性能表征,重点讲述各种离子源(电子轰击源、化学电离源、火花源、场电离源)和质量分析器(磁分析器、飞行时间、四极滤质器、离子阱、离子回旋共振)、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碎片离子峰的产生及质谱图解析规则。
《仪器分析》学位考试大纲

《仪器分析》学位考试大纲(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业余专升本专业2018级起)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化学和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本课程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是继《化学分析》后,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牢固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的了解。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是学生掌握各类仪器及其分析方法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基本操作、基本技术,熟悉现代分析仪器的基本使用。
第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实验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原理。
掌握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基本概念;掌握Lambert-Beer定律及影响因素;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
2.理论教学内容:一、光学分析法导论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光谱特征;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要求;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使用。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收光谱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电子跃迁类型;熟悉常用术语;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三、基本原理Lambert-Beer定律;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光学性能与类型;校正方法。
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与纯度检测;定性鉴别;纯度检查;定量分析方法:单组份样品的定量方法(吸光系数法;标准曲线法;对照法);多组分样品的定量方法(双波长法;系数倍率法;三波长法;偏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法;导数光谱法;褶合光谱法。
第二章荧光分析法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各种发光分析的概念、荧光及磷光产生过程。
掌握各种去活化过程、影响荧(磷)光强度的因素、分子荧光的特点;掌握荧光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方法;熟悉荧光分析仪器的构成;了解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仪器分析》课程考核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考核大纲课程编号: 3310102学时: 20+20学分: 2考核年级:二考核专业:生物工程食品工程一、考核目的通过考试,使学生加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和原理,提高应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考核方式、记分制和考核时间闭卷笔试笔试(70%)+平时(10%)+实验(20%)。
考试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记分。
三、考核基本要求及分值1、电位分析掌握电位分析方法的特点、基本原理、计算及应用。
熟悉电极分类,掌握参比电极的原理、结构与性质。
膜电极的原理、结构。
非晶体膜电极(玻璃电极)和晶体膜电极(氟电极)的膜电位的产生机理,影响膜电位大小的因素,不对称电位的产生原因。
熟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特性,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系数的意义、作用与计算式,能够根据选择系数计算干扰离子所引起的误差大小。
掌握溶液pH的测定原理、计算方法。
总离子浓度调节缓冲溶液的作用;标准加入法及其计算;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二阶微商)及其计算。
了解电解与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极谱与伏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与进展。
2、紫外光谱了解基本原理、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记住紫外光谱、发色团、助色团、红移、紫移、增色效应、减色效应、朗伯-比尔定律、吸收带概念;掌握电子跃迁的类型、共轭体系与吸收峰波长的关系、溶剂对紫外光谱的影响、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峰及其计算方法、芳香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3、气相色谱了解基本原理;记住色谱峰、基线、保留值概念;掌握色谱法分类、气相色谱分离过程、塔板理论、速率理论、色谱基本分离方程、气相色谱仪定性与定量分析。
4、高效液相色谱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异同点、液相色谱进行制备的优点;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液相色谱法固定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
《仪器分析》考试大纲

《仪器分析》考试大纲重点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常用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要求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问题。
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本章要求了解仪器分析的任务、作用、特点及其仪器分析的方法、分类及发展概况,掌握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第一节仪器分析简介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仪器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3、仪器分析的发展概况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1、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及其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的绘制,相关系数2、灵敏度3、精密度4、准确度5、检出限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基本要求: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光谱,掌握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及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弄清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概念。
第一节电磁辐射1、电磁辐射的性质2、电磁辐射第二节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1、原子光谱2、分子光谱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本要求: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及具体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与影响因素;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仪器类型。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基本部件——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器2、分光光度计构造原理第四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1、紫外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定性分析中的应用(1)化合物的鉴定(2)结构分析2、定量分析——单组分、多组分物质分析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要求: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分析及未知物结构的确定,红外吸收光谱的振动形式、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掌握基团频率与红外光谱区域及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了解红外吸收光谱仪主要部件及类型;学会解析简单的红外光谱谱图——进行定性分析。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仪器分析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了解仪器分析的作用、特点,2.了解仪器分析的分类,3.了解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1.了解电化学分析法基础,2.掌握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3.了解膜电位、离子选择性电极工作原理,4.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定量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5.掌握电位滴定原理及计算方法,6.熟练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7.了解自动电位滴定。
重点和难点:能斯特公式,膜电位、离子选择性电极工作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定量测试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测试法的影响因素及其克服方法,滴定终点指示方法,酸度计的使用方法2-1 绪论能斯特公式——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对于电极反应Ox + ne→Red,其电极电位符合公式Nernst公式,即:Ψ = Ψ0Ox/Red + RT/nFln(αOx/αRed),式中:各项意义电极的种类(1)指示电极(2)参比电极(3)工作电极(4)辅助电极2-2 电位分析法1.直接电位法(电位测定法):通过对电动势的测量直接定量被测物浓度(活度)。
2.电位滴定法:利用电极电位的突变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的测试方法,称电位滴定法。
1 膜电位与离子选择性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某种特定离子产生选择性响应的一种化学敏感器。
膜电位、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原理ΔΨM = K+2.303RT/F ·lgαH+,试ΔΨM = K-2.303RT/F· pH试由上式可看出,若温度一定,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试液的PH成线性关系。
与玻璃电极类似,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也遵循能斯特公式ΔΨM=K±2.303RT/nF· lnα由此可知,在一定条件下(T、P恒定),离子选择性电极膜电位和待测离子的活度的对数是线性关系。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设i为某待测离子,j为共存干扰离子,n i,n j分别为i离子和j 离子的电荷转移数,则ΨM = K±RT/n i Fln[αi +k i,j (αj)ni/nj]k i,j为j离子对i离子的选择系数,k i,j越小,则电极对i离子的选择性越高,即j离子干扰小,通过选择系数可估算某种干扰离子对测定造成误差。
《仪器分析》复习提纲.doc

基于测量待测元索 的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的 吸收程度而建立起来的分析 方法。
2.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电 子基态・> 激发态
3.谱线变宽
1.组成:光源、原子化器、分 光系统,检测系统四部分
2.光源:锐线光源、空心阴极 灯(结构);
3.原子化器:将试样待测元素 转化为基态原子。火焰原子化器, 石墨炉原子化器
3.操作条件的选择:载气、 流速;柱温(程序升温); 载体和固定液的选择;进 样条件;
4.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前分 流,柱后尾吹
仪器结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 温控系统;
气相色谱检测器:热导检测器、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屯子捕获检 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高效液相色谱
1.HPLC的特点及其适用范 围;
传质阻力项C, Cm颗粒细度小且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流动相来提高柱效;Cs减小固定相液膜厚度,增大柱温)
分离度R:相邻两色谱峰的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宽度平均值之比。
方法名称
理论
仪器
分析
方法
定性
定量
光谱
原了发射光谱
AES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受激 后所发射的特征光谱来研究 物质化学组成及含量的方法。
2.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电 子激发态・> 基态
3.常见化合物的特征基团 频率
变换型;
2•压片法IR样品制备
谱进行比对
团的特征性的 红外吸收峰的 位置、强度和形 状
定律
分子发光法
1.定义:
2.分子荧光、磷光的产生原 理;
3.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 光谱
4.荧光强度与荧光量了产率
5.荧光与分了结构的关系
6.化学发光,生物发光
705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试大纲

705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试是为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检验学招收学术型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理学专业研究生所需要的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试范围为容量分析、重量分析、仪器分析及分析相关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卫生分析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分析化学约25%仪器分析约75%4.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1-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
问答题:81-87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计算题:88-90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四、考查内容(一)分析化学1.绪论(1)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和作用(2)分析方法的分类(3)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分析过程;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4)分析化学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5)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2.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其表示方法:误差的分类;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测量不确定度;误差的传递(2)随机误差的统计学规律:频数分布;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3)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t分布;平均值的置信区间(4)测定数据的评价:可疑值的取舍;相关和回归;显著性检验(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有效数字及其定位规则;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减少测量误差;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减小随机误差(7)数据处理软件简介:实验数据的图表表示法;数据处理软件3.分析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1)实验室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认可管理:实验室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认可管理简介;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实验室认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的区别和联系: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的作用和意义(2)实验室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认可的评审依据和内容:实验室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认可的主要评审依据;实验室评审内容(3)实验室认可程序:意向申请和正式申请;现场评审;认可评定;扩大、缩小认可范围;监督评审;复评审(4)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分析方法4.滴定分析法概论(1)概述:滴定分析过程;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2)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滴定分析法的计算:滴定分析法计算的依据;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5.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1)溶液中的酸碱平衡:酸碱质子理论;活度与活度系数;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2)酸碱平衡体系中各种型体的分布: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不同酸度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分数(3)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一元强酸(碱)溶液;二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溶液;混合溶液;两性物质溶液(4)酸碱缓冲溶液: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5)酸碱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酸碱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混合指示剂(6)酸碱滴定原理:强酸(强碱)的滴定;一元弱酸(碱)的滴定;多元酸(碱)的滴定;终点误差(7)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酸碱标准溶液;酸碱滴定方式;应用(8)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非水溶剂的分类;非水溶剂的性质;非水滴定条件的选择;非水滴定应用6.配位滴定法(1)EDTA及其螯合物:EDTA;EDTA的螯合物(2)配位平衡: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3)影响EDTA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配位效应;水解效应;条件稳定常数(4)配位滴定法原理:配位滴定曲线;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5)配位滴定指示剂: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金属指示剂的选择;金属指示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常用的金属指示剂(6)终点误差及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终点误差;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7)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缓冲溶液和辅助配位剂的作用;单一金属离子配位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和最佳酸度(8)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控制溶液的酸度;掩蔽干扰离子;应用其它配位滴定剂;(9)配位滴定法的应用:配位滴定的标准溶液;滴定方式及应用7.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平衡:原电池;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的应用(2)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影响因素;催化作用与诱导作用(3)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因素(4)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5)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预处理的必要性;预处理中常用的氧化剂、还原剂(6)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重铬酸钾法;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8.沉淀滴定法(1)基本原理:滴定曲线;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分步滴定法(2)银量法: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3)银量法应用: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应用9.重量分析法(1)沉淀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形成;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恒重;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应用(2)挥发重量分析法:直接挥发法;间接挥发法;应用(3)萃取重量分析法10.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1)试样的采集与保存:试样采集的原则和样品的保存;试样采集方法简介(2)试样的制备:试样制备的目的;试样的初步制备方法;无机成分分析试样的制备方法;有机成分分析样品的制备1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沉淀分离法: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法;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生物大分子的沉淀分离和纯化(2)溶剂萃取分离法: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重要萃取体系;萃取操作方法;其它萃取技术(3)离心分离技术:离心分离原理;离心机;离心分离方法;(4)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性能指标;常用的膜分离方法(二)仪器分析1.绪论(1)仪器分析的产生与发展:仪器分析的产生;仪器分析的发展;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关系(2)仪器分析的内容、特点(3)仪器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评价的基本指标:精密度;准确度;线性与灵敏度;检出限与定量限;稳定性(4)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提高灵敏度、选择性和分辨率;仪器设备的微型化、智能化;仪器接口及联用技术;生物大分子多维结构表征及检测;扩展时空多维信息2.光学分析法概论(1)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滋辐射与电滋波谱;电滋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光学分析法分类: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原子光谱法与分子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3)光学分析仪器:光谱分析仪器;非光谱仪器(4)光学分析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发展趋势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吸收定律(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光学性能与仪器校正(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溶剂;显色反应及其条件;测量条件;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定性分析;纯度检测;定量分析;结构分析4.分子发光分析法(1)分子荧光分析:基本原理;荧光分析仪器;荧光分析技术;影响荧光产生的因素;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2)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分析:化学发光基本原理;化学发光仪的基本组成;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化学发光分析的特点及应用;生物发光分析(3)磷光分析法简介:低温磷光;室温磷光;磷光分析法及应用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与共振吸收线;原子吸收谱线轮廓与谱线宽度;Boltzman分布定律;原子吸收值及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和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类型;仪器的维护及注意事项(3)分析条件选择及优化:测量条件的选择;干扰及消除方法;样品处理及进样(4)定量分析与应用:定量方法;灵敏度和检出限;应用6.原子荧光光谱法(1)基本原理: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原子荧光强度与原子浓度的关系;饱和荧光与荧光猝灭(2)仪器装置:原子荧光光谱仪基本构造;原子荧光光谱仪类型;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及维护(3)原子荧光分析条件选择与优化:原子荧光分析条件的选择;原子荧光分析中的干扰和消除(4)原子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激光诱导原子荧光光谱法;形态分析中的原子荧光联用技术7.原子发射光谱法(1)基本原理: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分析线和特征谱线;谱线强度与待测物浓度的关系(2)原子发射光谱仪:基本结构及性能;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发展(3)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条件选择与优化:分析条件的选择;干扰及消除(4)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技术应用;8.其它光学分析法简介(1)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法应用(2)核磁共振波谱法: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共振氢谱(3)X射线分析法:基本原理;X射线分析法(4)激光动态光散射与激光拉曼光谱法:激光动态光散射;激光拉曼光谱法(5)旋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基本原理;ORD和CD的测量仪器及应用9.电位分析法(1)电位分析法基础:化学电池;液体接界电位和盐桥;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位(2)直接电位法:参比电极;指示电极;基本原理;常用的离子选择电极;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定量方法及测量准确度(3)电位滴定法:基本原理;滴定终点的确定;指示电极的选择10.伏安分析法和电位溶出法(1)经典极谱分析法:基本装置及原理;干扰电流及消除方法;极谱波方程式和半波电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现代极谱法简介(2)溶出伏安法:基本装置;基本原理;影响溶出峰电流的因素;特点与应用(3)电位溶出分析法:基本原理;常规电位溶出法和微分电位溶出法;分析条件的选择;特点和应用11.其它电化学分析法简介(1)电导分析法:溶液电导的概念;溶液电导的测定;电导分析应用(2)库仑分析法:电化学基础;基本原理;条件控制;特点及应用(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原理;信号转换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特点和应用12.色谱分析法概论(1)色谱法简介:色谱法的基本概念;色谱法的分类;色谱法的发展概况;色谱法的发展趋势;色谱法的特点(2)色谱法基本过程和术语:色谱法的基本过程;色谱图及常用术语(3)色谱分析法基本理论:塔板理论;速率理论;色谱分离方程式;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及系统适应性试验(4)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13.经典液相色谱法(1)柱色谱法:液固吸附柱色谱法;液液分配柱色谱法;分子排阻柱色谱法;离子交换柱色谱法(2)平面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14.气相色谱法(1)概述:气相色谱法的分类;气相色谱法特点(2)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及温控系统;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3)气相色谱柱技术:气相色谱柱分类;气相色谱固定相;填充色谱柱的制备(4)气相色谱法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色谱柱的选择;温度的选择;载气及流速的选择;进样的选择(5)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顶空气相色谱法(6)气相色谱法的应用15.高效液相色谱法(1)概述: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其它色谱法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固定相;流动相;新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3)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色谱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数据记录和处理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专家系统(4)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条件的选择: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分析条件的选择(5)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6)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16.离子色谱法(1)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剂的类型;离子交换剂的性能指标;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剂的选择性系数(2)离子色谱法的类型: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离子排斥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3)离子色谱仪: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4)离子色谱条件的选择:固定相;色谱柱长度;洗脱液;流速;(5)离子色谱法的应用:无机阴离子分析;阳离子分析;有机物分析17.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1)基本概念和原理:电泳与电泳淌度;电渗与电渗流;分离效率和谱带展宽;分离度;分离模式(2)毛细管电泳仪: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处理记录系统(3)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分离电压;毛细管;缓冲液;添加剂(4)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18.其它色谱分析法简介(1)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原理;超临界流体色谱仪;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应用(2)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分类;凝胶色谱基本原理;凝胶的种类及性质;凝胶色谱仪;凝胶色谱应用19.质谱分析法(1)质谱仪和质谱法原理:质谱仪及其工作原理;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质谱图;质谱分析法的定性定量依据(2)质谱中的主要离子类型和特点: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加合离子;多电荷离子;亚稳离子(3)分子的裂解和重要有机化合物的裂解规律:有机分子的裂解反应类型;有机分子的裂解反应机理;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裂解特征(4)质谱分析法应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确定分子组成式(分子式)结构解析;应用20.仪器联用分析技术(1)仪器联用分析技术简介:仪器联用技术;仪器联用分析种类和应用(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仪器系统和工作原理;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应用(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仪器系统和特点;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应用(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联用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原理与应用21.仪器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原理和装置(1)概述:样品前处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样品前处理目的和意义;样品前处理的基本要求;样品前处理发展趋势(2)仪器分析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加速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新型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吹描捕集技术;热解吸技术;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处理技术;膜分离净化技术。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考点一、名词解释:色谱法的定义:色谱法又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不同溶质(样品)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各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使各溶质达到相互分离。
基线: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保留时间(t 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死时间(t 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t R '):t R'= t R-t M分配系数K: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 / mL)比,称为分配系数,用K 表示,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
分配比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
噪声N:无样品通过时,由仪器本身和工作条件等偶然因素引起基线的起伏称为噪声(以噪声带衡量).最低检测限:检测器响应值为3倍噪声水平时的试样浓度(或质量),被定义为最低检测限(或该物质的最小检测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是以在蒸气状态被测元素原子对其共振辐射的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锐线光源:光源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而且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得多时,则发射线光源叫做锐线光源。
线性范围:指进入检测器组分量与其响应值保持线性关系,或是灵敏度保持恒定所覆盖的区间,称线性范围。
二、简答题1、色谱法按照分离机制可以分为哪几种:(1)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
(2)分配色谱(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或溶解度)不同,而使之分离的方法。
(3)离子交换色谱(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仪器分析》重点大纲

仪器分析:一般的说,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与化学分析的比较仪器分析的分类:1.光分析法光谱法和非光谱法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讯号,仅通过测量电磁幅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射,衍射,偏振等)。
光谱法:则是以光的吸收,发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光谱方法。
这类方法比较多,是主要的光分析方法。
(紫外, 红外, 原子吸收)2. 色谱法是一类分离分析方法, 主要有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3.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①质谱一、原子吸收光谱1.原子吸收光谱法原理和特点2.共振线和特征谱线3.原子吸收线和发射线的宽度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和组成5.空心阴极灯6.原子化系统7.火焰原子化及非火焰原子化8.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化学干扰9.灵敏度,特征质量和特征浓度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形成2.电子跃迁类型和物质的特征吸收mbert-Beer定律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的组成5.多组分分析三、红外分光光度法1.红外吸收与分子偶极矩以及振动频率的关系;2.吸收峰位置及影响3.红外分光光度仪器4.官能团区及指纹区四、质谱1.质谱的工作原理2.质谱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3.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的主要类型4.离子的主要类型五、色谱法基础1.色谱的分类及分离机制2.色谱图、保留时间、峰宽3.分配系数、容量因子4.塔板理论、柱效(理论塔板数、有效塔板数)5.速率理论,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传质阻力项6.分离度其及计算7.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归一化法、校正因子六、气相色谱1.气相色谱的组成2.气相色谱的分类3.固定相及其选择4.气相色谱常见的检测器、热导、火焰离子、电子俘获、火焰光度七、高效液相色谱1.与经典液相色谱的差别2.高效液相色谱仪器3.各种分离方法和原理及其应用,正相、反相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参考书: 《仪器分析》,方惠群等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第1章绪论
主要内容:
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分析仪器的组成
要求:
理解仪器分析特点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之间密切关系。
了解仪器分析中各种分析方法和专用仪器以及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仪器分析的分类和分析仪器的组成
第2章电化学分析概论
主要内容:
电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分类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
能斯特方程
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
电极的种类
电极-溶液界面的传质过程
法拉第定律
要求:
掌握表示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
理解条件电位的意义
了解电极的类型,能斯特表达式
掌握法拉第定律
第3章电位分析法
主要内容: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检测下限,响应时间,内阻,稳定性
电位分析方法:电位法,电位滴定法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要求:
了解各离子选择电极的能斯特表达式
掌握离子选择电极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
掌握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了解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第4章色谱分析法
主要内容:
色谱法及其分类,色谱流出曲线及常用术语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分配过程,保留值,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影响谱带展宽的因素,分离度,基本分离方程
要求:
了解色谱法及其分类
理解混合物中各组分种色谱柱内得到分离的原因
理解柱效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理解速率理论方程对实际分离的指导意义
掌握分离度的计算及其影响分离度的重要色谱参数
第5章气相色谱分析法
主要内容:
气相色谱法及其特点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填充柱气相色谱固定相
开管柱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要求:
了解气相色谱法的优点及其适用范围
理解固定相及其重要操作条件的选择原则
理解常用检测器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理解常用定性方法及定量方法的优缺点
第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主要内容: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与气相色谱法的区别
固定相和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液-固色谱法:原理、固定相及流动相
化学键合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尺寸排阻色谱法
要求: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及其适用范围
理解常用检测器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理解各种分离方式的原理、适用的分析对象及选择原则第7章光学方法导论
主要内容:
电磁辐射的性质
光与物质的作用
光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光谱法仪器及各部分作用
要求:
了解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特点及其与光学分析法的关系了解光学分析法的基本分类
掌握光学分析仪器的基本构成单元及其作用
第8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主要内容: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产生,谱线的强度(谱线强度表达式、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谱线的自吸和自蚀)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激发光源,光谱仪
光谱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
光谱定量分析: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和应用
要求:
理解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理解光谱的各项含义及其与谱线的关系
了解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各种光源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特点
掌握光谱定性、半定量、定量方法
了解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和应用
第9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主要内容: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过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及其影响因素
原子吸收的测量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和抑制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条件的选择及定量分析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要求: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了解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因素
理解峰值吸收与积分吸收的关系
理解火焰原子化的基本过程
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及实验条件的选择原则
第10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主要内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吸收定律-比尔定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测定平衡常数、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异构体)
要求:
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理解比尔定律用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条件及其偏离因素
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构成部分及其作用
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误差及与仪器方法和浓度法关系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11章分子发光光谱法
主要内容:
荧光和磷光的基本原理
分子荧光光谱仪
分子荧光光谱的应用
磷光光谱法
化学发光分析
要求:
理解分子荧光和分子磷光的基本原理
理解分子荧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同步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含义
掌握分子荧光发射光谱的特性
了解荧光光谱仪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掌握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主要应用范围
了解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第12章红外吸收光谱
主要内容: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基团频率区域指纹区,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特征,重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红外光谱仪
样品的处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要求:
理解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
理解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掌握分子的振动频率、振动类型、振动自由度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理解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掌握重要官能团及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吸收频率
了解红外光谱仪的基本部件及其作用
了解FT-IR光谱法的原理与特点
掌握红外光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及方法。